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2、教学难点: 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 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 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 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笔算方法。在此基 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 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 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 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
教学建议:
1、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 2、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教学直线和射线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观察和讨 论,用填表格的方法能更方便、清楚地分析归纳线段、射线、 直线的异同点。
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都应让学生在独 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 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介、灵活的方法进行运算。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完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参考)

(完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时期,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举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进展数感;另一方面经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举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穿,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所以,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基本上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办法;并且获得探索学习的记忆,体味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进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别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知道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举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味统计在现实日子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咨询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日子中的简单咨询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经过观看、推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味的运筹的数学思想办法,感觉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2020年秋季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教材分析的历史和现代计算工具的种类。
第一单元备课:大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认识亿以内的数。
2.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亿以上的数。
4.了解计算工具。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例题增加了衔接语,使内容更连贯,同时强调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提供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
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通过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进行。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认识数,为中学研究科学记数法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避免学生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在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计算工具的种类。
历史上,人们一直在寻求更快、更准确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将介绍人类计算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算盘和计算器。
首先,我们会介绍算盘的历史和原理,以及如何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然后,我们会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机械式计算器到现代电子计算器的发展。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人类计算史上的重要发展,以及计算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增加了“你知道吗”的板块,丰富了学生对大数的认识。
其中,我们讲解了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最后,我们新增了“整理和复”板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具体内容方面,我们首先介绍了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北京市人口数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的概念。
同时,我们也引出了读亿以内的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数的本质和方法。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数的概念和读数的方法。
3.例3是为了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而设计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
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
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在教育领域,教材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因此,对教材的分析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材的编写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原则。
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进行编写,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教材的编写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材的内容应该全面、准确、生动。
教材应该涵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最后,教材的更新和改进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材的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教材编写者应该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和改进教材内容,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
总之,教材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材编写者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原则,编写全面、准确、生动的教材,并不断更新和改进教材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知识。
大数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因此对大数的认识不仅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安排如下表所示:课题内容亿以内的数的认识主题图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例1北京天坛图。
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___的数。
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写含两级的数。
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
渗透环保教育。
数的产生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教学内容:大数的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广角。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理解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和数位,理解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分析自然数的一些规律,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会根据数级、数位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能够对一些大数实行改写,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准确迅速地实行数的大小比较。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能在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实行相对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理解常见的几种角,对角有较为深刻的感知和理解,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学会使用三角尺上的特殊角度,灵活选用工具,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5、理解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7、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学会实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初步作出一些准确的决策,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感,树立环保意识。
9、初步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水平。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小学中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
万以上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必须掌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先由万、万位扩展到亿、亿位,再由亿、亿位扩展到千亿、千亿位,通过对计数单位的整理引出数位顺序表,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等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到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排列顺序及每四位一级的分级情况等,为认识亿以上的数奠定基础。
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探索、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比较大小的方法……从而丰富、提升学生对整数的认识的知识和经验,为认识亿以上的数做好准备。
而在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时,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类推出,使学生对整数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而且有利于知识、方法的迁移,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二)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大数的意义为帮助学生明晰数的概念,感受大数的意义,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大数素材,有自然科学知识(如:一个人血管总长度、地球赤道长度、光的传播速度等)、国情教育(如:国第六次人口普查6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等)、爱国教育(如:算筹、算盘的发明等)等。
用源于现实世界的丰富素材为载体呈现数学知识,使学习内容生动、鲜活、现实,让学生在了解大数的广泛应用的同时,丰富他们对大数的感受。
并使学生在学习数的认、读、写等知识的同时,受到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的呈现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的过程。
本单元教材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比如“亿以内数的读法”,先由万以内的数启动读数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接着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读整万数和含有两级的数,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总结读数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精选文档第三单元“角的胸怀”教材剖析一、教课目的更多精选资源请接见:(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成立角的观点,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会用量角度量角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知道角的分类,认识并会判断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理解这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直线和射线、角的形成过程、预计角的大小等活动中,培育察看、比较、剖析、归纳能力和想象能力,培育初步的空间观点。
2.在研究量角和画角方法的活动中,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着手操作的能力,培育初步的作图能力。
3.在研究角的分类过程中,进一步浸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4.在画直线、射线等操作活动中浸透极限思想,领会猜想考证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获取直线、射线和角的感性经验的过程中,感觉几何图形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
2.在研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研究与创建,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试试解决问题的感情与态度。
3.经过折角、拼角、画角、量角等实践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培育仔细、谨慎、负责的学习习惯。
二、教课要点理解角的观点,认识常有的几种角。
三、教课难点会正确地量角和画角。
四、教材剖析1.侧重数学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所以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观点,并让学生议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差别。
在此基础上教课角的观点和角的表示符号。
而后在角的胸怀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课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2.在着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经过画射线、直线,丈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详细编排以下:(1)直线、射线和角从直观下手总结射线、直线的观点,议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差别和联系,可从端点个数、延伸状况和能否胸怀三方面进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C}1. 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C}2. 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C}3. 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
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C}4. 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C}5. 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
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C}6.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
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四、具体内容(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
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册实验教材“大数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
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并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教学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与三年级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以便于学生的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例如通过数字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古代计数方法的介绍等内容,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3.商的变化规律。
二、主要变化增加了例题或习题:再如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商5。
出示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具体内容(一)口算除法例1、例2:口算除法。
(算式的正确写法)因为“四舍五入”法都是把除数看做整十数来试商,所以这里安排了这两个口算例题来为后面的笔算除法的试商作准备。
例1是借助小棒图,从包含除的角度来理解算理,例2则脱离了小棒直观图,但也是从包含除的角度来理解算理,抽象程度更高。
两个例题之后的想一想,各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意在巩固口算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试商做好铺垫。
(二)笔算除法7个例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一位数,包含例1到例5,第二部分是商两位数的,包含例6和例7。
其中,商一位数的重点是讲试商的方法。
1. 例1、例2。
例1教学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重点是借助小棒图的直观支持理解“商为什么写在个位”的问题。
例2教学整十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
重点是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并给出结论式总结。
2.例3:“四舍法”试商。
例3 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试商,“把21看作20来试商”的方法,并把试商的思考过程放在虚线方框里,同时给出完整的除法竖式。
第1小题不用调商,第2小题则需要调商。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在试商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等问题,教材在虚线框里给出了试商、调商的过程。
3.例4:“五入法”试商。
例4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在试商的过程中需要调商。
教材在虚线框里把调商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商和调商的方法。
最后,通过“你做的对吗?请验算一下。
”自然引出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
练习3张4.例5:灵活试商。
例5教学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试商方法。
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又不接近整十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灵活试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行概括、总结.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三、具体内容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单价”,对“速度”的理解更难.教材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150千米/时、60米/分,意在让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经验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本单元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感悟“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重视引导学生探究运算中的规律,并作一定的归纳与抽象.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不但在相关的练习设计中,编排了一些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内容,如打上了“*”号,不作普遍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而且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作为例题专门加以研究.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4.适当增加计算量,加强计算技能训练.。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孔雀木的繁殖管理【繁殖方法】繁殖可用播种方法,但应增加底热,且种子不易得,并要求采用新鲜种子才能成功,故一般在4~5月间选生长充实的枝条,剪取8~10厘米长的插穗,除去下部叶片以减少蒸腾。
下端剪口可蘸上少许生根剂,然后插入砂土中,保持砂土湿润,温度在20℃左右,约30天可生根。
待新芽、叶长出即可移植。
【栽培管理】孔雀木是观叶植物中喜阳的品种,温暖湿润的环境,平时要求明亮的光照,若光线不足易导致枝条徒长,不耐阳光直射,稍耐阴,应置于室内光照充足处,但忌夏季强光。
耐寒性不强。
盆栽孔雀木,培养土以腐叶土、园土、河沙混合为好,保持疏松肥沃。
上盆时,为提高观赏性,可每盆栽植3~4株幼苗。
生长适宜温度为20℃左右,幼苗期温度可稍高些,培植幼苗时,夏秋生长季节要充分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
长大后的植株生长季节浇水量要适宜,忌盆土过干或过湿。
最好在盆土稍干时再彻底浇水,用温水浇灌,生长季节中等水量,冬季适当减少,间干间湿即可。
保持高湿环境,应经常喷水,特别对新长出的嫩叶。
如果越冬气温低,则不要经常喷水,否则易引起落叶。
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一年或两年换盆一次。
5-8月生长季节,每月施稀薄液肥1~2次,要多施磷肥。
棚内盆栽时,若盆土过于干旱、空气过于干燥或温度过低时,会发生叶片脱落现象。
发生这种现象,应及早改善环境条件,还有可能萌发腋芽。
或予以强剪,使其下部重新萌发新枝。
每年春季萌发新枝后需进行摘心,促发新枝,以形成丰满的树形。
生长过于细弱的植株,在新叶发出时可进行重修剪,基部留10cm左右。
如上部枝条干枯也宜强剪,以促萌发枝、叶。
剪下的枝条不宜作扦插之用。
冬季室温不能低于15℃,越冬温度太低,会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如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根系没有死亡,宜重剪上部枝条,以促基部萌发新枝。
春夏之交易受红蜘蛛危害,要加强通风和及早防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4《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4《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2.4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规律。
但是,对于商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教师的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商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和理解。
2.教学难点: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和推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和放大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3.讲解:教师对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商的变化规律。
可以通过图示和列表的方式,展示商的变化规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介绍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变化之处:1.从三年级年级下册移来“面积”单元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内容,单编为一个单元。
(不讲)2.把原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的“统计”内容按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整合,统一安排在本册第七单元。
(不讲)3.原“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移到四年级下册。
4. “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各单元分析(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数学思想方法(五)综合与实践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C}1. 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C}2. 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C}3. 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
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C}4. 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C}5. 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
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C}6.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
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四、具体内容(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
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
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
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
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
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
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
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
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
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
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
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
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11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
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
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
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
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
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
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
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
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
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
(见“算盘的数学文化”)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
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
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
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
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五、教学建议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
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