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代寓言故事教案设计

古代寓言故事教案设计

古代寓言故事教案设计正文:教案设计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寓言故事,培养其品德修养和道德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教材准备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优秀寓言故事,如《阿丽克斯和麦迪森的故事》。

2. 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二、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例如:“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 寓言故事阅读(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年龄和水平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每个学生阅读一段,然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和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教训。

3. 寓言故事分析(15分钟)分析寓言故事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价值观。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事要以动物为主角,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思想。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结。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倡导团队合作。

5. 学生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补充观点。

6. 总结(10分钟)四处寻找其他寓言故事(如图书馆、网络等),并积极分享给同学,扩展交流范围。

最后总结今天的教学收获,强调寓言故事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与应用,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四、教学拓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另一则寓言故事,并进行深入解读和演绎,可以进行小组辩论和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寓言故事,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扩展寓言故事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教育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展其应用场景,例如用寓言故事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促进智力开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寓言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寓言故事群文阅读导言:寓言故事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通过对动物或其他虚构人物的描写,传达出一定的道德或人生哲理。

在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寓言故事,并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围绕寓言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寓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使学生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寓言故事群文阅读:选择一系列经典的寓言故事,如《羊与狼》、《乌鸦喝水》、《乌龟与兔子比赛》等。

寓言故事分析与讨论:通过学生集体讨论和小组活动,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含义和启示。

寓言故事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读的寓言故事,撰写自己的寓言故事,通过写作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道德寓意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阶段一:引入1. 教师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教师给出第一篇寓言故事《羊与狼》并全班朗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阶段二:群文阅读1. 学生个体阅读故事,并作简短读后感写作。

2. 小组合作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总结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准备小组分享。

阶段三:寓言分析与讨论1. 学生参与小组分享,展示各组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引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阶段四:寓言故事写作1. 学生根据所读的寓言故事,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和创作。

2. 学生撰写自己的寓言故事,并互相分享讨论。

阶段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寓言故事进行集体点评,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提高的方向。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寓言故事的音频或视频,以及展示学生的写作作品。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群文阅读教案《8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教案《8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教案《8寓言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阅读寓言故事,学习其中的道理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和寓意。

2.学习分析和归纳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训。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8寓言故事》教材2.黑板、粉笔3.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解释寓言故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Step 2:预习指导(1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8寓言故事》的内容和背景,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预习故事标题和简要内容,并提出问题。

Step 3: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含义。

学生可以标注重点句子或段落,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提出问题。

Step 4: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所阅读的故事,并归纳出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训。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引导和讨论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归纳和思考结果,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不同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训。

Step 6:讲解与总结(15分钟)教师讲解每个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训,并总结整堂课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故事的图片和相关材料。

Step 7:拓展活动(15分钟)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拓展活动,如写下自己的寓言故事、创作绘画或视频等,体验“编故事”的乐趣和发挥创造力的能力。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并撰写读后感。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分享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并能够分析和归纳故事中的教训。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与分享,学生能够交流和比较不同故事的教训,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寓言两则》。

本单元包括《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个寓言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

2. 学习寓言故事中的重要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理解道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学会寓言故事中的重要词语。

难点: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寓言故事理解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勾画出寓言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寓言故事的特点,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通过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5. 实践演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寓言故事进行表演。

教师在旁听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寓言两则2. 板书内容: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个寓言故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寓言故事的书籍,了解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并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寓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课题:《矛与盾》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一个问题)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

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

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

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

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设计4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蕴含的中华灿烂文明,领略寓言独具特色的形式。

2.初步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方法理解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4.制定阅读计划表。

教学重难点: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初步归纳运用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进一步感受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寓言特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从一年级至今所有学过的寓言故事都请来了,你能找到其对应的道理吗?活动:故事、道理连一连。

2.这些寓言故事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近代的,大家发现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预设1: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小故事,大道理3.魔袋4.镜子)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爷爷,他对寓言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这个魔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

二、初识书本,激发兴趣1.看封面,做名片老师还带来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其中精选了76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每一个都有趣味、有意义、有智慧。

文字虽简,含义却丰。

你能看着封面给它做个名片吗?2.看目录,说说哪个寓言故事你读过?最想看哪些寓言?从目录中,我们知道这些寓言故事被分为6个篇章。

每个篇章前面都有一篇阅读指导。

3.看阅读指导,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指导?(预设1:阅读方法2.道理)三、归纳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1.回顾以前学习寓言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了那么多篇寓言故事,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读出故事中藏的道理呢?(预设1:了解故事内容2.分析出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经验)还有两个方法:看题目猜一猜;看图画想一想。

我们来试试吧!2.学习《姜从树生》(1)猜题目:看了题目,你猜到什么?(2)想图画:想一想,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这本书里每一篇故事都附有一幅或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它是故事精华的浓缩,猜想图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把握故事内容。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通用14篇)《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找准故事的冲突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2,通过三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编寓言故事.3,激发同学连续阅读《伊索寓言》的爱好,从中获得更多的才智.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1)画面中的这些故事你们熟识吗(2)谁来选择其中一则故事简洁讲讲.小结过渡:讲得真不错,这些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事,也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同学读题) 2,了解寓言,了解伊索.(1),说到寓言,我知道,许多同学都很喜爱.那你知道寓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吗 (同学沟通后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2),课题中的伊索是一个人,谁能来简洁介绍一下.过渡:伊索是编寓言故事能手,他编的寓言就叫那伊索寓言又是如何通过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吧.3,学习〈牧童和狼〉(1)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两人,第一遍重在正音,其次遍重在思索)(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指名说)(3)这则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沟通,红字显示齐读)(4)一贯说谎的人是指谁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牧童一贯说谎 (沟通时指导同学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怜悯感,并进行感情朗读.第一次读出戏弄的语气,其次次读出焦急,惊恐的语气.)小结过渡:然而,不管牧童怎么叫喊,就是没有人来帮忙.由于(同学再次齐读寓意).这就是《牧童和狼》所告知我们的道理.那下一则寓言《蝉和狐狸》又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学习《蝉和狐狸》(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2)同学回答(3)老师追问,指导朗读.a,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蝉很聪慧 (相机理解别人的灾难)b,谁情愿来扮演一下这只聪慧的蝉,读一读蝉最终对狐狸说的那番很有才智的话.(指名读齐读)c,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出示课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英国哲学家罗素擅长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快速成长起来.英国哲学家罗素 (同学齐读)过渡:都说狐狸很狡猾,但这一次,他却没有能够忽悠得了一只小小的蝉.这真是狐狸家族的悲伤,耻辱.于是,他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时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发生了呢5,学习〈〈狐狸和葡萄〉〉(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则寓言告知我们的道理.(2)指名说.(课件显示齐读)(3)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或结合课文,或结合实际)(4)是的,有些人他没有力量把事做好,还要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就像文中的狐狸,他够不到葡萄就说(引读狐狸的话)(5)这葡萄真是酸的吗 (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6)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狐狸说的这句酸溜溜的话.(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预设:爱面子,不敢承认自己没力量,口是心非,表里不一)(8)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狐狸这样的人举例说说.(9)再读寓意.(拿起书,让我们齐声把最终一句话送给这只狐狸和像它这样的人)6,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则寓言,这三则寓言都出自伊索之口.(1),快速扫瞄三则寓言,想想三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点 (结构,内容,人物)(2),指名沟通.(可结合前面学过的三则成语故事比较着谈.)(3),课件出示: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熟识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啊等等.在每则寓言的最终,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齐读)(4)师小结:这就是伊索寓言与其它寓言所不同的地方.7,供应寓意,编写寓言.(1),老师听闻伊索寓言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先有寓意,然后,伊索再依据这些寓意,编出一则则简短而又简洁的小故事.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寓意,(课件出示齐读)你想不想依据寓意也来编个小故事(2),那在编故事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友情提示一下 (故事与寓意要吻合,故事要好玩,情节要简洁,语句要通顺)(3),同学编写寓言三,总结:同学们,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许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从简单走向简洁,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而像《伊索寓言》这样的一本经典书籍,仿佛宽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才智.课后请同学们肯定专心去赏读.板书:小故事伊索寓言大道理《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篇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在寓言教学中,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道德、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

本文将围绕两则寓言展开教学设计,分别是《乌鸦和狐狸》以及《蝉和螃蟹》。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功能。

2.通过分析寓言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3.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抉择。

教学内容:1.寓言的定义和特点: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具有深刻寓意和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2.《乌鸦和狐狸》:讲述了狐狸用奸计骗取乌鸦口中的美味的故事,寓意人不能贪图外表而忽略内在。

3.《蝉和螃蟹》:描写了蝉为了躲避猎手而没有节制地吹嘘,结果被螃蟹逮住的故事,寓意势利眼的人往往会自取其辱。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学习《乌鸦和狐狸》:导读故事,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及寓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学习《蝉和螃蟹》:同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4.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寓言的教育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5.总结反思:通过小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

教学方式:1.互动提问: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气氛活跃。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3.角色扮演: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故事中的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思维活跃等方面。

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情况。

3.小测验:可以通过简答题、选择题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寓言教学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价值观念等知识。

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4.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其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寓言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怎样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对表达寓意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寓言四则》,一起来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伊索(约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字词积累1.赫拉(hè)2.庇护(bì)3.量(liàng)较量(liáng)测量4.溉汲(ɡài jí)5.星宿(xiù)6.耶(yé)7.杞(qǐ)8.中伤(zhònɡ)9.躇步跐蹈(chú cǐ)10.舍然(shì)(四)整体感知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明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估价过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寓言故事的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道德思考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寓言故事,学生将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研究寓言故事,学生将能够研究并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故事情节和寓意。

-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通过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冲突,学生将能够发展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和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通过研究不同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将能够增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基本寓言故事介绍:对寓言故事的定义进行简要叙述,并列举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2. 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讲解寓言故事的经典特点,如故事角色是动物或拟人化的物体,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寓意等。

3. 选取一至两个经典寓言故事进行讲解:选择一至两个寓言故事,如《青蛙和牛蛙》、《狐假虎威》等,通过阅读故事并深入讲解故事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学生讨论和解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冲突以及寓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5. 创作小寓言故事:要求学生在课后创作自己的小寓言故事,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在故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寓意,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 讨论引导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 创作实践法:通过创作小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并进行评价。

-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小寓言故事创作水平、寓意表达能力和道德思考能力。

扩展活动- 寓言故事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寓言故事创作比赛,以展示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思维培养成果。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

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说几个吗?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师出示)自()()()小组处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不量力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师: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课件演示)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师:简要介绍韩非子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是怎样学习的?(使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师: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课件演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含义。

2. 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价值观。

3. 能够通过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书籍、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笔、纸、书本。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寓言故事的封面图片或给学生读寓言故事的标题来导入本堂课。

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表对寓言故事的看法和了解。

二、讲解(15分钟)1. 寓言故事的概念:寓言故事是一种短篇小说,通过人、动物、植物等拟人化的形象来讲述故事,寓意深远,是一种蕴含道德教育的文学形式。

2. 讲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简短、意义深远、富有象征意义、通常以小动物为主要角色。

3. 举例解释:举例一两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如《狼来了》或《乌鸦喝水》。

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应用。

三、阅读和讨论(20分钟)1. 教师示范阅读:教师朗读一个寓言故事,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2.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自己准备的寓言故事书籍或教师分发的故事文章,并做好读后感的记录。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各自读后感,分享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启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例如“故事中有哪些动物角色?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故事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或道德价值观?”等等。

四、创作寓言故事(2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道德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要创作的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组织思路:学生可以先列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然后构思故事的起、承、转、合等要素,确保故事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3. 分组绘图:学生分组,根据故事的要求,绘制相关的插图,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创作和修改: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并在同伴的帮助下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演讲: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代表来讲述自己创作的寓言故事,并展示绘制的插图。

古代寓言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古代寓言教学引入阶段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和功能。

2.了解寓言语言的特点和寓言故事的构造。

3.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

4.培养学生借鉴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功能。

2.寓言语言的特点。

3.寓言故事的构造。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寓言故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寓言故事书籍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包含多种动物的图画,问学生观察到了哪些动物,认为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2.概念解释(10分钟)让学生搜集关于古代寓言的信息,并进行整理。

通过讨论,学生搞清楚什么是古代寓言,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功能。

3.寓言故事欣赏(15分钟)给学生播放一段古代寓言故事的视频或朗读一段寓言故事,然后让学生简述故事内容,并分析故事的寓意。

4.寓言故事解读(20分钟)教师将一则寓言故事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带有一个问题。

学生根据各段落的提示,通过小组讨论解答各个问题,并记录下来。

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好答案并给出解释。

5.角色扮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选择扮演故事中的动物、人物或旁观者。

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要忠实地再现故事情节,并尝试展示出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6.寓言故事的创作(3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主题或情节线索,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则寓言故事。

学生在原创的过程中,要考虑故事的结构、语言和寓意。

在编写完毕后,学生可以大声朗读、交流和修改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

7.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问学生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和感受,以及对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的评价。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和收集有关古代寓言的故事,可以选择一则故事进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见解。

幼儿园寓言故事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寓言故事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寓言故事教学案例一、故事背景介绍1.1 故事选取理由寓言故事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材之一,因为寓言故事通常通过动物和其他非人物角色的对话和行为来传达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

它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

在幼儿园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寓言故事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1.2 教学目标通过寓言故事的教学,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幼儿的阅读、观察和理解能力;-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故事:《乌鸦和狐狸》教学对象:3-5岁的幼儿二、教学准备2.1 资源准备- 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的教学PPT;- 动物玩具;-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瓶资源;- 学生所需的教学文具。

2.2 教学环境准备- 整洁明亮的教室环境;- 温馨舒适的课堂氛围;-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3 教师准备-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熟悉《乌鸦和狐狸》故事内容;- 确保对幼儿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有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3.1 寓言故事导入教师用动物玩具进行故事导入,引导幼儿们猜测本堂课要学什么内容。

3.2 故事讲解教师用清晰的语言,生动的声音,栩栩如生的表情,讲述《乌鸦和狐狸》故事。

使用PPT和相关图片、音频、视瓶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3.3 故事理解与讨论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们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并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

3.4 艺术创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与故事相关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5 故事学习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并巩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3.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态度、参与互动、讨论表达等,以及艺术创作作品的完成情况,对每位幼儿进行综合评价。

2023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2023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2023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2023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寓言寓意,受到启发教育。

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

〈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重难点】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导入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读“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②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③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④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B:《蚊子和狮子》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5篇)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5篇)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5篇)《伊索寓言》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板书“寓言”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寓言吗?课外你们读过或听过《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伊索和他的寓言吗?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2)边读边思考:这三则寓言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词语卡片:狐狸葡萄馋得酸的惊慌失措粪便戒心a、指名读、抢读;b、指导“馋”、“慌”与“谎”的写法;(2)指名读文,注意指出“狐狸”、“葡萄”中的第二个字的读音是轻声,(3)联系读文理解“惊慌失措”、“一贯”、“圈套”、“戒心”;三、再读复述1、自由读文,试着复述这三个故事;2、指名读文,复述故事。

四、作业布置1、每字写两遍。

2、课后继续读这三则故事,用“||”试着给每个故事分段。

3、课外朗读《伊索寓言》并写下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理解寓意(一)《狐狸和葡萄》1.课文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这幅抓插图上的内容的?2.“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会想哪些办法呢?。

3.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说明狐狸想尽办法的结果。

此时此刻,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4、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5.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师: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课文下面吧。

1、学生写话2、学生交流体会。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教学背景。

在教学中,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教育性,因此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结合寓言故事的特点,探讨如何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

故事选择。

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内容应当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故事的语言应当生动活泼,容易理解,不涉及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故事的内容。

故事讲解。

在故事讲解环节,教师需要将寓言故事的背景、情节、主题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寓意,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故事。

情感体验。

寓言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对故事的深刻理解,并且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感情操。

启发思考。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思考,将故事中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延伸拓展。

除了故事本身,教师还可以通过寓言故事进行一些延伸拓展。

比如,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引出相关的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社会现象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

同时,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进行一些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

总结。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是一项需要细心策划和精心实施的工作。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情感体验,启发思考,延伸拓展等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寓言故事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寓言故事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寓言故事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寓言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解释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2. 能够通过朗读寓言故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能够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描述寓言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形象。

二、教学准备:1. 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乌鸦和狐狸》、《狐狸和葡萄》等。

2. 彩色图片或幻灯片,用于呈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插图,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通过提问和交流,让学生猜测动物的名字,并简单描述一下该动物的特点。

教学核心:1. 教师选取一个寓言故事,简单生动地讲述给学生听,并运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叙读故事,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解读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3. 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狐狸为什么要说乌鸦的歌声好听?”等等。

拓展练习:1. 学生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朗读,并根据故事内容设计一幅插图。

2. 学生自主撰写一则寓言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来完成,互相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通过拓展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整理一本精选的寓言故事集,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朗读和分享。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2024年统编版春季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版春季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十六、教学反馈与持续改进
1.学生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的反馈。
2.教师反馈:教师应认真记录每节课的教学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3.持续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寓言二则》。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寓言二则》,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断句。
十七、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1.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率,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测试: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考核,评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十八、教学安全与纪律
二十二、教学反思与调整
1.定期反思:教师应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定期的教学反思,分析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及时调整:根据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3.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案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十三、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024年统编版春季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寓言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过简单的寓言故事,但是对于其领悟及创作只停留在最表层,虽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丰富的想象力,但不敢大胆去尝试。

【设计理念】本节课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理念,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
象力,利用他们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感知和深化,联系生活进行实
践和创作。

【教学目标】1,根据以往所接触的寓言故事总结寓言故事的特征;
2,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创作的寓言故事,并以所总结的寓言故事的特征为依据,
评价同学创作的寓言故事;
3,根据生活素材补充、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①交流评价自己的寓言创作
②把总结的寓言故事特征融入到自己的寓言创作中去
【教学难点】正确地将所总结的寓言特征融入自己的评价及创作中去
【教具】多媒体
附:课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到“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赏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改动后: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像,问到“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莫不作声,悄然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