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
《消防燃烧学》教学大纲
![《消防燃烧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0b07f91711cc7931b71698.png)
《消防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课程编号:04hzzyb507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学时:总学时60,其中课堂讲授学时50,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消防指挥普通本科说明部分一、课程性质《消防燃烧学》是一门主要讲授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课程。
该课程是消防教育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消防指挥普通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
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完成如下任务:(一)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所掌握的可燃性物质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特性和防火、灭火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火灾或爆炸事故及其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包括将这些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培养学员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得以实现,即观察一些典型物质的闪燃、燃烧、爆炸、火焰传播、回火及阻火等基本实验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学会燃烧温度、自燃点、爆炸极限、闪点、氧指数及热分解温度等基本参数测定的基本操作,藉此初步培养学员辨证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员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使学员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员学会并掌握一些燃烧或爆炸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火灾或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学员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消防工作专门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使学员对火灾燃烧现象的本质、重要可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以及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等有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火灾中的现象,建立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4883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9.png)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消防燃烧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火灾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1.2 火灾燃烧的基本条件讲解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的概念。
解释火灾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1.3 火灾类型及燃烧特性介绍不同类型的火灾及其燃烧特性。
分析常见火灾案例,探讨火灾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燃烧的基本原理2.1 燃烧的化学反应讲解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
解释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2.2 燃烧速率与燃烧特性介绍燃烧速率的影响因素,如可燃物性质、氧气浓度和温度。
讲解燃烧过程中的火焰传播和燃烧产物扩散。
2.3 燃烧的热效应解释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和热辐射。
探讨热效应在火灾蔓延中的作用。
第三章:火灾蔓延与控制3.1 火灾蔓延的物理过程讲解火灾蔓延的物理过程,包括火焰传播、热辐射和烟雾传播。
分析火灾蔓延速度和范围的影响因素。
3.2 火灾控制策略介绍火灾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如灭火剂的选用和灭火设备的应用。
讲解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和人员疏散原则。
3.3 火灾蔓延的模拟与预测介绍火灾蔓延模拟的方法和技术。
讲解火灾蔓延预测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章:燃烧设备与火灾实验4.1 燃烧设备介绍常用的燃烧设备和实验装置,如燃烧炉、燃烧箱和火焰喷射器。
讲解燃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火灾实验方法讲解火灾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介绍常见的火灾实验,如火焰传播实验和燃烧产物分析实验。
4.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火灾燃烧特性和蔓延规律。
第五章:燃烧防护与安全5.1 燃烧防护措施介绍燃烧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讲解燃烧防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5.2 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讲解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介绍火灾现场的人员疏散和救援措施。
5.3 消防安全管理与教育讲解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措施。
介绍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火灾燃烧动力学6.1 火焰传播与蔓延讲解火焰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消防燃烧学》讲义(DOC)
![《消防燃烧学》讲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63fc481408a1284ac85043fb.png)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前言一、《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火灾,它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的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以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的科学。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不仅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而且火灾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由其引起的直接损失及其防治费用均呈上升趋势。
仅在我国,每年发生火灾十几万起,有6 千人死于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 亿以上。
因此,预防和控制火灾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不仅要增加监测和扑救的人力和装备,更要研究火灾燃烧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把火灾防治建立在对火灾燃烧过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数据,以不断适应当今消防科技发展进程中火灾认识科学化和火灾预防与控制工程化这一深刻变革,顺应新形势下消防工作对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所有这些,为《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现实背景。
二、《消防燃烧学》课程的主要内容1、物理、化学基础——包括燃烧反应速度、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理论以及燃烧有关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2、着火、灭火理论——包括可燃物着火方式、热着火理论、链锁反应理论、着火和灭火条件、着火感应期、最小引燃能以及火焰传播等内容。
3、可燃物质燃烧特点——包括可燃气体爆炸条件、爆轰理论、有关参量计算及其预防措施;可燃液体闪燃规律、石油及其产品着火后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可燃固体的燃烧模式、阻燃机理、粉尘和火炸药爆炸问题。
4、室内火灾燃烧特征——包括室内火灾燃烧的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轰燃的本质与特点、烟气的流动特征、室内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火灾模化相似理论等。
5、火灾燃烧实验技术——包括各类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的特性及有关参数测定;火灾模化实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
燃烧学考试大纲
![燃烧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72a57a6284ac850ad0242f1.png)
《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燃烧学,Combustion science✧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 冉景煜✧课程性质:限选课程✧考核内容:1 燃烧学的发展史2 化合物的生成焓、反应焓和燃烧热3热力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的概念4化学反应速率、质量作用定律及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5 平衡常数和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6 温度和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7 阿累尼乌斯定律8 链锁反应分类及概念9热自燃理论10强迫着火、熄火概念11 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12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及概念13 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火焰传播界限及淬熄距离14 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概念15 高速混气流中火焰稳定原理及稳焰方法16 煤、液态燃料、气态燃料特性17何谓燃料?我国的燃料状况如何?18何谓燃料的元素分析?试述常用燃料的元素分析组成。
20何谓煤的工业分析?为什么要进行煤的工业分析?22何谓燃料的发热量?不同基的发热量如何换算?23试述常用燃料发热量的大致范围。
24何谓可磨系数?25试述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的主要特征。
26何谓煤的特种分析?为什么要进行特种分析?特种分析包括那些方法?27 燃烧过程的热工计算方法28扩散燃烧与动力燃烧概念29 射流流动特征30 扩散火焰结构及特征31预混火焰结构及特征32试述谢苗诺夫的热力着火理论。
33何谓绝热火焰温度?34分析影响热力着火的因素。
35何谓自燃?何谓点燃?36简述点燃条件下的零值梯度理论。
37试述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38何谓火焰的稳定性?39试述湍流火焰的特性。
40试述影响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41预混火焰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不同流动状态下的影响因素如何?42扩散火焰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不同流动状态下的影响因素如何?43试述扩散火焰的特点。
44试述射流的分类。
45试述圆形喷口直流自由射流的速度场分布。
46试述矩形喷口直流自由射流的速度场分布。
47试述自由射流的浓度场分布。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110b1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d.png)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5道小题)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
【】(A) 火焰(B) 发光(C) 火焰、发光和(或)发烟(D) 发烟正确答案:C2. 可燃物按其,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A) 闪点(B) 燃点(C) 物质状态(D) 化学成分正确答案:C3.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所产生的自然燃烧,成为自燃。
【】(A) 受潮(B) 受潮或自身发热(C) 自身发热(D) 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正确答案:D4.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使氧浓度降低至最低氧浓度以下,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这样的灭火方法叫。
【】(A) 冷却灭火(B) 隔离灭火(C) 窒息灭火(D) 化学抑制灭火正确答案:C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发热量越大,体系越不易自燃(B) 环境温度越高,体系越不易自燃(C) 发热量相同,比表面积越大,散热能力越强,体系越不易自燃(D)较低自燃点物质的加入可使高自燃点的物质自燃点降低正确答案:C6. 根据链锁反应理论,要使已着火系统灭火必须。
【】(A) 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B) 降低环境温度(C) 增大自由基的销毁速度(D) 增大自由基的增长速度正确答案:C7. 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表示,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表示。
【】(A) 体积分数(%),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B)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C) 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D) 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3),体积分数(%)正确答案:A8. 若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之前的最初温度升高,则爆炸下限。
【】(A) 降低(B) 增高(C) 不变(D) 不确定正确答案:A9. 用惰性气体稀释可燃性混气时,惰性气体的添加量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 添加惰性气体后,混气中的氧含量必须处在临界氧浓度以上(B) 添加惰性气体后,混气中的氧含量必须处在临界氧浓度以下(C) 添加惰性气体后,混气中的氧含量必须处在爆炸极限以上(D) 添加惰性气体后,混气中的氧含量必须处在爆炸极限以下正确答案:B10. 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
《消防燃烧学》考核标准
![《消防燃烧学》考核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b640491cc7931b765ce1598.png)
考评方式与标准《消防燃烧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
考试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笔试闭卷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10%,主要考察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设计实验和分析结论的能力;平时成绩占10%,主要考察学员探究导学式学习的表现和探究式作业的效果。
新考核方法包括五个组成部分,闭卷考试+平时成绩+探究式作业评价+课程论文+实验课成绩。
闭卷考试70%,主要考察学员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核学员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等考核内容。
平时成绩8%,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状态及出勤情况。
探究式作业评价6%,主要由学员探究式作业的完成质量确定。
此类作业结合教材的章节模块去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个性和才能的舞台。
课程论文6%,由课程论文的设计与质量确定。
实验课程评价10%,由试验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确定。
闭卷考试的评价标准:主观题的比例75%,该部分的比例调整占30%。
平时成绩评价标准:见附件1。
探究式作业评价标准:见附件2。
课程小论文评价标准:见附件3。
实验课程为单独设课,由试验课教员根据完成情况和质量确定分数。
附件1:《消防燃烧学》课堂表现及作业基本要求及评分细则一、课堂表现、作业基本要求1. 能认真参与教师组织课堂的讨论。
2. 能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 能参与小组讨论。
4. 能独立完成作业。
二、评分原则总分8分,采用倒扣和加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三、倒扣分项细则:1. 出勤情况:旷课一次扣1分,病假一次扣0.3分。
2. 参与课堂情况:上课玩手机一次扣1分,不回答老师问题扣1分,上课睡觉一次扣0.3分。
3. 完成情况:作业雷同者扣0.1分,不完成作业1次扣0.5分。
4. 课堂记笔记情况:课堂不记笔记一次扣0.2分四、加分项细则:1. 主动回答老师问题一次加0.2分2. 主动对教学内容发表个人建设性意见的一次加0.1分(需提供书面材料)3. 主动对教师授课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次加0.1分(需提供书面材料)五、总成绩奖励加分细则1. 主持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员科技制作,加2分,参与者加1分2. 参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改并获奖,加2分3. 发表与课程相关的科研论文,加2分撰写人:陈伟红附件2:《消防燃烧学》探究式作业基本要求及评价标准一、《消防燃烧学》探究式作业的主要目的与要求《消防燃烧学》探究式作业每章布置一次,共6次。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186ce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3.png)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教案章节:第一章燃烧基础理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理解燃烧的三要素。
2. 使学生掌握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3. 培养学生对火灾危险性的认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定义燃烧的分类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点火源3. 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燃料的分解氧化反应燃烧产物的形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三要素和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燃烧事故的危害。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消防燃烧学》2. 课件:燃烧基础理论3. 案例素材:火灾案例图片和视频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
2. 讲解燃烧的基本概念,阐述燃烧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燃烧的三要素,分析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4. 讲解燃烧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燃料的分解、氧化反应和燃烧产物的形成。
5. 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燃烧事故的危害。
6.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燃烧事故的预防措施。
教案章节:第二章火灾蔓延规律二、教学内容:1. 火灾蔓延的基本概念火灾蔓延的定义火灾蔓延的分类2. 火灾蔓延的规律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火灾蔓延的速度和距离3. 火灾蔓延的模型火灾蔓延的数学模型火灾蔓延的数值模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火灾蔓延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模型。
2. 实验法:进行火灾蔓延实验,让学生观察火灾蔓延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消防燃烧学》2. 课件:火灾蔓延规律3. 实验器材:火灾蔓延实验装置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火灾蔓延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引发学生对火灾蔓延的关注。
2. 讲解火灾蔓延的基本概念,阐述火灾蔓延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火灾蔓延的规律,分析影响火灾蔓延的因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https://img.taocdn.com/s3/m/05125d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8.png)
消防燃烧学: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学科引言:消防燃烧学是一门研究火灾与燃烧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安全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火灾的起因、传播规律以及防控措施,消防燃烧学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与燃烧过程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燃烧原理:研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生成的产物。
2.火灾起因:探讨火灾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如电器故障、化学反应、人为失误等。
3.火灾传播:研究火焰的传播规律,包括火势蔓延速度、烟雾扩散等。
4.火灾防控:探索各种预防和应对火灾的方法和技术,如消防设施、灭火剂等。
第二部分:消防燃烧学的研究内容消防燃烧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火灾风险评估:通过对建筑物、工厂、车辆等场所进行系统评估,确定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2.燃料特性研究:分析不同材料的燃烧特性,如点燃温度、燃烧速率等,为火灾预防提供依据。
3.火灾模拟与仿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火灾的起因、传播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以指导火灾防控工作。
4.火灾控制技术:研究各类灭火装备、灭火剂的性能和应用方法,提出有效的火灾控制策略。
第三部分:消防燃烧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消防燃烧学在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火灾预防:通过对火灾起因、传播规律的研究,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2.灭火技术:研究各种灭火剂的性能和应用方法,为实际灭火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3.建筑设计与消防设施规划:根据火灾特性和消防需求,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防火结构和消防设备布局。
4.火灾调查与事故分析:通过对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消防工作。
结论:消防燃烧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消防燃烧学》教案
![《消防燃烧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3b78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7.png)
《消防燃烧学》教案.doc第一章:消防燃烧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理解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消防燃烧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案例,理解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 讨论法:探讨消防燃烧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资源:1.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2.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消防燃烧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火灾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章:火焰和燃烧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掌握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内容:1. 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观察火焰的形态和特性。
2. 讲授法:讲解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燃烧产物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火焰实验设备。
2.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3. 案例资料:燃烧产物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火焰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过程和燃烧产物的理解。
第三章:火灾蔓延和燃烧蔓延教学目标:1. 了解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掌握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观察火灾蔓延的过程和因素。
2. 讲授法:讲解燃烧蔓延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蔓延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火灾蔓延实验设备。
2. 教材:消防燃烧学教材。
消防燃烧学考试大纲
![消防燃烧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5b3d3fef705cc1755270966.png)
《消防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课程编号:04hzzyb506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学 时:60适用专业:消防指挥(普通本科)考试总要求本课程的考试目标是考查学生对《消防燃烧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用火灾预防与控制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考查,将概念和理论的考试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技能的考试要求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考试内容与要求要考查的《消防燃烧学》知识分为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物理基础、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可燃气体的燃烧、可燃液体的燃烧和可燃固体的燃烧六部分。
一、燃烧的化学基础(一)燃烧本质和条件1.理解燃烧的本质;2.掌握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二)燃烧反应速度方程1.理解质量作用定律;2.理解阿累尼乌斯公式;3.掌握燃烧反应速度方程的推导。
(三)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1.掌握固体和液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2.掌握气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3.掌握实际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四)燃烧产物及其计算1.了解燃烧产物的危害性;2. 了解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3.了解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4.掌握有关燃烧产物的计算。
(五)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1.了解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2. 了解热容的基本概念及分类;3.掌握燃烧热和热值的计算方法。
二、燃烧的物理基础(一)热量传递概述1.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2.了解热对流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3.了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
(二)热传导1.了解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法;2.了解一维稳态导热和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3.掌握导热微分方程式的理论推导及各种情况下的导热微分方程式的表达形式;4.掌握集总热容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
燃烧学考试大纲
![燃烧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89528679563c1ec5da71ba.png)
《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17世纪末,德国斯塔尔(stahl )提出了燃素论:物质是否燃烧被归于是否含有燃素。
十八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1756)、拉瓦锡(1777)首先正确阐明燃烧的本质:可燃物质氧化的学说。
十九世纪:热化学及热力学的发展,燃烧过程被作为热力平衡系来研究,得出了燃烧过程中一些重要的静态特性参数:燃烧热、绝热燃烧温度、燃烧产物平衡成份的规律性等。
二十世纪初,刘易斯(B.Lewis)、谢苗诺夫研究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提出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影响燃烧速率的重要因素,并发现燃烧反应具有链锁反应的特点,从而奠定了燃烧理论的基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俄国化学家谢苗诺夫等人由反应动力学和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的观点,首次从定量关系上建立了着火及火焰传播的经典燃烧理论。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限制燃烧过程的往往不是反应动力学而是传热传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基于扩散燃烧或扩散—动力燃烧的观点开始研究了液滴和炭粒燃烧;五十年代来到六十年代,美国理学家冯 卡门(Vol Karman )和钱学森首先提出用连续介质力学来研究燃烧,逐步建立了“化学流体力学”或者“反应流体力学”;七十年代初,斯帕尔丁(D B .Spa1ding )等一批学者系统地把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用于研究层流及湍流气体燃烧,液雾及煤粉燃烧,建立了燃烧的数学模拟方法及数值计算方法,形成了“计算燃烧学”的新领域和压力下进行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此时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焓值之差为该反应的反应焓。
3)在101 kPa时,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统的温度、压力、体积、密度等等)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则称该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不受外界影响的任何系统,总是单向地趋向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e1bd907bcd126fff7050bbc.png)
内容摘要: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将于(A)正式实施。
A、2009年5月1日B、2009年8月1日C、2009年9月1日2、下列(AE)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E、带电物体燃烧3、下列(ABCD)情况容易导致电气线路火灾?...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将于(A)正式实施。
A、2009年5月1日B、2009年8月1日C、2009年9月1日2、下列(AE)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E、带电物体燃烧3、下列(ABCD)情况容易导致电气线路火灾?A、用金属线捆扎绝缘导线或把绝缘导线挂在钉子上。
B、电源过电压。
C、带电作业。
D、在线路上接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电气设备,超过了电气线路的负载能力。
E、连接点由于热作用或长期震动使接头松动。
F、用铜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
3、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B)宿舍。
A、不得设置员工B、严禁设置C、不得设置员工集体D、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设置4、发生火灾被火围困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CDE)。
A、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
B、进入电梯,乘电梯到底层。
C、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
D、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
E、白天,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晚上,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吸引救援者的注意。
5、下列对新《消防法》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C)。
A、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设施可以作为它用。
B、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可以先动火再补办审批手续。
C、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D、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建设单位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的消防手续。
6、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处以(C)年有期徒刑。
《消防燃烧学》学习指南
![《消防燃烧学》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0c5ddaf0066f5335a812198.png)
《消防燃烧学》课程学习指南《消防燃烧学》是一门主要讲授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课程。
该课程是消防教育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消防工程和核生化消防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
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体系中的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本课程主要为消防工程和核生化消防专业的《建筑防火》、《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工业企业防火》、《防排烟技术》、《灭火救援技术与战术》和《消防监督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开设提供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侧重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燃烧现象,着火的基本条件、燃烧蔓延的基本过程。
使学员对燃烧现象、燃烧过程及防灭火基本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
《消防燃烧学》共七章。
第一章为学习燃烧学必须掌握的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和,这是燃烧学的化学基础;具体内容有燃烧本质和条件、燃烧反应速度理论、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燃烧产物及其计算、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第二章以热量、质量传递为核心的燃烧为主的燃烧学的物理基础,具体内容有热量传递概述、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燃烧中的物质传递。
第三章为燃烧学最本质的内容,燃烧科学内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有火方式分类及各自特点;谢苗诺夫自燃理论和F-K自燃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分析过程和基本结论;链锁反应着火理论的基本思路和分析过程;高温质点和电火花引燃混气的基本过程和条件;火焰熄灭的热理论与链锁反应理论;能利用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解释燃烧现象、分析防火和灭火过程。
第四、五、六章是具体的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规律和特点。
第四章的具体内容有气体燃烧的形式和分类;层流预混气体中火焰传播的过程和机理;各因素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规律;轰产生过程、发生条件和破坏特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验测定方法;爆炸极限的概念、影响因素、计算方法;气体爆炸预防和控制措施;湍流燃烧和扩散燃烧的特点。
第五章的具体内容有闪燃、闪点、爆炸温度极限等基本概念,其在消防工作中的实际意义;闪点及爆炸温度极限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液体引燃和火焰传播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和热辐射特性;理解热量在液体内部传递规律;沸溢和喷溅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征兆及预防措施。
《燃烧学》总复习提纲
![《燃烧学》总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a93778271fe910ef12df8f9.png)
《燃烧学》总复习提纲考虑到课程的难度,现将复习提纲发给大家,希望大家按提纲好好复习。
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好知识才是王道。
另外,请大家在考试之前把作业和实验报告交上来,以便统计平时成绩,谢谢!一、名词解释(20选10)1、化学当量比2、空燃比3、燃烧焓4、平衡常数5、等压绝热火焰温度6、活化能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8、化学反应速率9、基元反应10、链锁反应11、层流火焰传播速度12、湍流火焰传播速度13、邓克尔Damkohler数14、扩散燃烧15、动力扩散燃烧16、斯蒂芬stefan流17、费克扩散定律18、可燃极限 19、蒸发常数k 20、淬熄距离二.简答题(20选8,简单请尽量详细) 1、 试说明等压绝热火焰温度计算过程2、 什么是离解?试说明离解对火焰温度的影响?3、 试说明温度与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 试说明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间的关系5、 试说明准稳态假设的思想,及其意义。
6、某一反应F O =c a b +,其反应速度可以表示成d [F ][F ][O ]e x p (/)dtabA E R T =-或d[F]ln()ln ln[F]ln[O ]dt EA a b R T=++-,试设计实验求解该反应的反应级数a,b 以及活化能E 。
提示:进行单因素实验,改变某个变量,比如改变反应物浓度[F],测量其反应速率d[F]dt,将这些测量结果画在图上(d[F]dt~[F]),其斜率即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b 。
其他以此类推。
7、试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实验获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提示:比如第6题,或热重试验。
8、试说明多组分反应流体一维流动守恒方程各符号、各项的物理意义。
+=+u S t x x x φφρφρφφ∂∂∂∂Γ∂∂∂∂ ④①②③()()()9、 已知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公式:0.5(2)TLf D S R Rρ=, 试证明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之间服从如下关系:(2)/2,n l S pn -∝为反应级数10、 试说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计算中分区思想,及其给求解问题带来的方便。
2019消防院校考试大纲
![2019消防院校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940c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d.png)
2019消防院校考试大纲2019年消防院校考试大纲涵盖了消防专业基础知识、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实务、消防管理实务、消防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
以下是对各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一、消防专业基础知识1. 消防学原理:包括燃烧学、火灾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在消防领域的应用。
2. 消防设备与器材:介绍消防车、灭火器、消防水带、呼吸器等基本消防设备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
3. 消防通信与指挥:涉及消防通信系统、指挥调度原则和方法。
二、消防法律法规1. 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条例》等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2. 地方消防法规:介绍不同地区根据国家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消防法规。
3. 国际消防法规:概述国际消防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三、消防技术实务1. 火灾预防:包括火灾风险评估、防火设计、安全检查等。
2. 火灾扑救:介绍火灾扑救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3. 火灾调查:涉及火灾原因分析、火灾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
四、消防管理实务1. 消防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
2. 消防设施管理:涉及消防设施的维护、检测和升级。
3. 应急救援管理:介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五、消防案例分析1. 典型火灾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火灾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2. 火灾预防与扑救案例:通过案例学习火灾预防和扑救的最佳实践。
3. 火灾调查与分析案例:通过案例学习火灾原因调查和分析方法。
六、考试形式与要求1. 笔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考察学生对消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火灾现场,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3.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火灾案例,进行原因分析、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制定。
七、考试内容的权重分配1. 消防专业基础知识:约占总分的20%。
2. 消防法律法规:约占总分的15%。
3. 消防技术实务:约占总分的25%。
4. 消防管理实务:约占总分的20%。
《消防燃烧学》-绪论+火灾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燃烧学》-绪论+火灾燃烧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e8e0ea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9.png)
消防工程—《消防燃烧学》—对应“考试院”指定用书考点类别—考试大纲—识记、领会、基础应用、综合应用重点说明—重点标注—对应具体教材页数—重要知识例题绪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体系的着火过程都应满足:热释放速率大于热损失速率消防燃烧学在消防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容易考)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火灾扑救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火灾原因鉴定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消防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消防燃烧学基本理论是消防工程设计与评估的基础消防燃烧学的特点(了解)研究对象很广泛、实践性很强、交叉性很强、发展性很强、古老而年轻。
当今消防科技的根本变革:是火灾认识的科学化和火灾防治的工程化。
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1.识记:火灾燃烧的定义(P25)(容易考)(1)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强烈放热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领会:燃烧的过程(P25)(1)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2)燃烧反应的实质:游离基的链式反应,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3.简单应用:燃烧条件在消防中的应用(P26-27)(容易考)(1)燃烧的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2)具备以上3个条件也不一定会发生燃烧,所以燃烧4个充要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助燃物浓度或氧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①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②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一定要注意助燃物不一定是氧气。
③点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3)持续燃烧的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游离基(自由基)在燃烧区域必须存在适当种类和数量的游离基(自由基)“中间体”。
游离基又叫自由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消防燃烧学
英文名称:Combustion Fundamentals of Fire
课程编号:04hzzyb506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基础课
学 时:60
适用专业:消防指挥(普通本科)
考试总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目标是考查学生对《消防燃烧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用火灾预防与控制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考查,将概念和理论的考试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技能的考试要求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考试内容与要求
要考查的《消防燃烧学》知识分为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的物理基础、着火与灭火的基本理论、可燃气体的燃烧、可燃液体的燃烧和可燃固体的燃烧六部分。
一、燃烧的化学基础
(一)燃烧本质和条件
1.理解燃烧的本质;
2.掌握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二)燃烧反应速度方程
1.理解质量作用定律;
2.理解阿累尼乌斯公式;
3.掌握燃烧反应速度方程的推导。
(三)燃烧时空气需要量计算
1.掌握固体和液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2.掌握气体可燃物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3.掌握实际空气需要量的计算方法。
(四)燃烧产物及其计算
1.了解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2. 了解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
3.了解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
4.掌握有关燃烧产物的计算。
(五)燃烧热及燃烧温度计算
1.了解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
2. 了解热容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3.掌握燃烧热和热值的计算方法。
二、燃烧的物理基础
(一)热量传递概述
1.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
2.了解热对流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
3.了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遵循的基本定律。
(二)热传导
1.了解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法;
2.了解一维稳态导热和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
3.掌握导热微分方程式的理论推导及各种情况下的导热微分方程式的表达形式;4.掌握集总热容分析法及其应用条件。
(三)热对流
1.了解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2.了解边界层的基本概念及存在原因;
3.理解强迫对流换热系数的推导过程。
(四)热辐射
1.了解热烟气和显光火焰辐射的特征;
2.了解热气和不显光火焰辐射的特征;
3.了解有关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4.掌握物质表面间换热量的计算方法。
(五)物质的传递
1.了解物质扩散的基本概念及费克扩散定律的内容;
2.掌握斯蒂芬流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
3.掌握烟囱效应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在火灾中的危害。
三、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
(一)着火分类和着火条件
1.了解着火分类;
2.理解着火条件。
(二)谢苗诺夫自燃理论
1.理解谢苗诺夫自燃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分析过程及着火条件;
2.理解谢苗诺夫自燃理论中的着火感应期的意义,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3.掌握谢苗诺夫自燃理论的应用——预测自燃着火极限。
(三)弗兰克——卡门涅茨基自燃理论
1.了解自燃临界准则参数的求解方法;
2.掌握F-K自燃理论的理论分析;
3.掌握F-K自燃理论的应用。
(四)几种典型物质的自燃
1.了解易自燃的化合物与单质的共同特点和消防安全要求;
2.掌握煤、植物、涂油物自燃的原因和共同特点。
(五)链锁反应着火理论
1.了解链锁反应的过程;
2.了解链锁反应的分类;
3.会用链锁反应理论和热理论综合分析氢氧反应三个爆炸极限存在的原因;
4.掌握链锁反应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分析过程及着火条件。
(六)强迫着火
1.了解电火花点燃的机理和有关基本概念,了解静止混气中电火花引燃能量半经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分析影响电火花引燃的主要因素;
2.了解强迫着火的特征和过程;
3.掌握高温质点强迫着火的物理描述。
(七)灭火分析
1.掌握热理论中的灭火分析;
2.掌握链锁反应理论中的灭火分析;
3.掌握热理论和链锁反应理论得出的灭火措施。
四、可燃气体的燃烧
(一)预混气中火焰的传播理论
1.了解预混气中火焰传播物理模型的建立及雨果尼特方程的分析;2.掌握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的特征。
(二)层流预混气体中正常火焰传播速度
1.了解层流预混气体中正常火焰传播机理;
2.了解马兰特简化分析的思路;
3.会分析物理化学参数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4.掌握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及计算。
(三)可燃气体爆炸
1.了解预混气爆炸温度的计算方法;
2.了解爆炸威力指数的基本概念;
3.了解爆炸总能量的基本概念;
4.了解爆炸参数的测定方法;
5.掌握可燃混气爆炸压力的计算方法;
6.掌握可燃混气爆炸时的升压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1.了解可燃气爆炸极限的概念;
2.了解爆炸极限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3.了解分解爆炸的条件;
4.会分析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5.掌握计算爆炸极限的经验公式;
6.掌握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实用意义。
(五)爆轰
1.了解爆轰波的破坏特点;
2.会分析爆轰的发生过程;
3.掌握爆轰形成条件;
4.掌握爆轰波波速和波压的特点。
(六)气体爆炸的预防
1.了解引起气体爆炸的常见火源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防止可燃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预混气的方法;
3.了解常用的阻火隔爆装置的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
4.了解常用的防爆泄压装置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范围。
(七)湍流燃烧和扩散燃烧
1.了解湍流燃烧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会分析其被强化的原因;
2.了解扩散燃烧基本概念、掌握扩散火焰横向物质浓度分布和温度分布情况;
3.会综合分析影响扩散火焰高度的因素。
五、可燃液体的燃烧
(一)液体蒸发
1.了解液体的蒸发过程;
2.了解蒸气压、蒸发热、液体的沸点等蒸发过程的重要参数。
(二)闪燃与爆炸温度极限
1.了解闪燃与闪点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同类液体闪点变化规律;
3.掌握混合液体闪点变化规律;
4.掌握闪点的计算方法;
5.掌握爆炸温度极限的计算、实际应用意义,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三)液体着火
1.了解液体引燃的过程和条件;
2.了解液体自燃的过程,掌握自燃点的变化规律。
(四)可燃液体的稳定燃烧
1.了解液体稳定燃烧的火焰特征;
2.掌握液体燃烧速度的表示方法,会分析容器直径、液位高度、风速等对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
(五)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的沸溢与喷溅
1.了解有关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的基本概念;
2.了解重质油品的沸溢与喷溅的基本概念、发生征兆,会分析其形成条件,会计算喷溅发生的时间;
3.会综合应用传热学知识分析单组分液体燃烧时热量在液层中的传播特点;
4.掌握原油燃烧时热量在液层中的传播特点。
(六)液滴的蒸发和燃烧
1.了解单液滴的蒸发、燃烧过程;
2.了解液滴群燃烧及火焰传播过程。
六、可燃固体的燃烧
(一)固体燃烧概述
1.了解固体燃烧的形式;
2.掌握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二)固体着火燃烧理论
1.理解固体火焰传播理论;
2.会分析固体着火和燃烧的影响因素;
3.掌握固体引燃条件和固体引燃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几类典型固体的燃烧
1.掌握高聚物的燃烧特点及燃烧的影响因素;
2.掌握木材和煤的燃烧特点及燃烧的影响因素;
3.掌握金属的燃烧特征及金属火灾灭火剂的选择。
(四)固体阴燃
1.了解阴燃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
2.会应用阴燃的传播理论分析阴燃的传播过程;
3.会分析阴燃的影响因素;
4.理解阴燃向有焰燃烧转变的条件及转变途径。
(五)粉尘爆炸
1.了解粉尘爆炸的条件;
2.了解粉尘爆炸的重要特性参数;
3.会分析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4.掌握粉尘爆炸的过程和特点;
5.掌握粉尘爆炸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六)炸药爆炸
1.了解炸药的爆炸特点及其分类;
2.了解炸药的爆炸性能;
3.了解炸药殉爆的原因;
4.掌握炸药的爆炸机理,了解其破坏作用;
5.掌握炸药的安全使用与安全炸药。
(七)固体材料的阻燃处理概述
1.了解阻燃剂的种类及选用原则;
2.了解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3.掌握塑料和木材的阻燃处理方法;
4.掌握防火涂料的分类和组成。
参考复习教材
1.《消防燃烧学》,杜文锋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消防工程学》,程远平、李增华编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工程燃烧理论》,霍然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燃烧理论基础》,周校平、张晓男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撰写人:王 平
校对人:郑兰芳
审阅人:徐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