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论文:浅析汽车轮胎
轮胎的发展历史
![轮胎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dd0c7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2.png)
轮胎的发展历史轮胎的发展历史1.轮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轮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最早的轮胎雏形——车轮,被发明出来。
车轮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是人类交通史上的一大进步。
早期的轮胎是由木头或金属制成的,但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轮胎逐渐由橡胶包裹,并开始充气,以提高其弹性和舒适性。
1888年,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油汽车,该汽车装有覆盖有充气橡胶的金属轮胎,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轮胎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现代轮胎的雏形。
2.轮胎材料的发展与进步轮胎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1493-1496年,哥伦布发现孩童玩的橡胶硬块并把它带回了祖国,若干年以后,橡胶被广泛的应用到车轮上。
此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轮胎逐渐由天然橡胶转向合成橡胶。
1931年,杜邦公司对合成橡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从而增加了轮胎的生产效率。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轮胎制造过程中逐渐引入了纤维材料和硅胶材料等新型材料,以提高轮胎的性能和舒适性。
1947年,旨在缓解高油价的压力,无内胎轮胎被引入市场。
无内胎轮胎采用外胎壁与轮毂之间的气密层来解决胎压问题,有助于减轻车辆的重量,从而大大节省了燃油成本。
3.轮胎性能与设计的提升在轮胎性能与设计方面,也有着不断的进步和提升。
1946年,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试制生产了全世界第一条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的帘线和胎体帘布层垂直于行驶方向排列。
与其他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的燃油经济性更高。
而且胎面与路面均匀接触,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能提供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1979年,倍耐力轮胎和宝马汽车一起开发了缺气保用轮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防爆胎。
这种轮胎允许车辆在零气压的情况下还可以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继续行驶80千米。
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和驾驶体验。
轮胎的历史进化过程
![轮胎的历史进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6781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0.png)
轮胎的历史进化过程一、轮胎的起源轮胎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期的轮胎是由动物皮革制成,用于原始人类使用的木制车轮上。
这种轮胎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使车辆更加顺畅地行驶。
二、实心轮胎的出现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轮胎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埃及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实心轮胎。
实心轮胎由木材或金属制成,可以有效增加车辆的载重能力,但由于没有空气缓冲层,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颠簸感较强,对车辆和乘员的舒适性有所影响。
三、充气轮胎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对轮胎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1845年,苏格兰工程师羅伯特·湯姆森(Robert Thomson)发明了第一种充气轮胎。
这种轮胎采用了橡胶套管,内部充满气体,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大大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四、胎面纹路的改进随着汽车的发展,人们对轮胎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查尔斯·戴瑞克(Charles Duryea)提出了胎面纹路的概念。
他认为,通过在轮胎胎面上刻上花纹,可以提高轮胎的抓地力和排水性能,减少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打滑现象。
这一概念在后来的轮胎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轮胎性能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尼龙轮胎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尼龙轮胎的出现引起了轮胎行业的革命。
尼龙是一种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其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轮胎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
尼龙轮胎的问世,使得汽车的速度和操控性能有了质的飞跃,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无内胎轮胎的推出传统的轮胎中都需要搭配内胎才能使用,但内胎容易受到钉子、玻璃等尖锐物体的刺破,造成漏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60年代,英国轮胎公司邓洛普(Dunlop)推出了无内胎轮胎。
这种轮胎的胎体中已经内置有气室,可以直接充气使用,不需要搭配内胎,大大减少了漏气的风险,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七、高性能轮胎的涌现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轮胎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轮胎发展史
![轮胎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884267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4.png)
轮胎发展史一、早期的轮胎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早期的轮胎主要由橡胶和布料制成,结构简单粗糙。
这种轮胎的缺点是耐磨性较差,容易损坏,对汽车的行驶性能有很大影响。
二、充气轮胎的出现充气轮胎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轮胎的性能。
1888年,爱德华·邓洛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充气轮胎。
这种轮胎采用内置的气室,可以通过充气来调节轮胎的软硬度,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悬挂系统和驾驶舒适性。
三、尼龙轮胎的应用20世纪30年代,尼龙轮胎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轮胎的性能。
尼龙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好的特点,使得轮胎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
此外,尼龙轮胎还具有较好的抗侧滑性能,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和行驶安全性。
四、钢丝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钢丝胎开始进入市场。
钢丝胎采用钢丝帘布增强,使得轮胎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再次得到提升。
此外,钢丝胎的承载能力也较高,适用于重型汽车和高速公路行驶。
五、无内胎轮胎的推出20世纪70年代,无内胎轮胎的推出引起了轮胎行业的革命。
无内胎轮胎采用特殊的胎体结构,不需要充气,大大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防爆性能。
同时,无内胎轮胎还能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六、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为轮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今,轮胎中常用的材料有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硅胶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耐磨性和抗老化性能,使得轮胎更加耐用和可靠。
七、智能轮胎的兴起近年来,智能轮胎成为轮胎行业的新热点。
智能轮胎具有传感器、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轮胎的状态和性能,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反馈。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车辆的运行状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八、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轮胎的发展也将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未来的轮胎可能会更加轻量化、环保化和智能化。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和生产工艺的革新也将进一步提高轮胎的性能和质量。
汽车轮胎浅析---周健
![汽车轮胎浅析---周健](https://img.taocdn.com/s3/m/2a5b9d0fa6c30c2259019e53.png)
幻灯片1汽车轮胎浅析——邳州高新区招商局周建幻灯片2目录轮胎的概念和功用轮胎的发展史轮胎的组成和分类轮胎的制造工艺幻灯片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轮胎的概念和功用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
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
它的作用主要有: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
幻灯片5充气轮胎的发展史1845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土木技师R·w·汤姆生发明了充气轮胎,并以《马车和其他车辆的车轮改良》为题,获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
同年12月10日第一条充气轮胎诞生。
第一个买充气轮胎的人叫罗列,是个贵族,四个轮胎的价钱合计为四十四磅二先令。
1847年《科学·美国》杂志介绍了汤姆生的充气轮胎,称其为划时代的改良。
但是,当时的英国,过于注重传统的绅士化,为了保护马车,限制蒸汽车的发展,汽车的速度在市区被限定为时速2mile,郊区为4mile。
这样,汤姆生的发明便没有了市场,因此,慢慢地也就被人们遗忘了。
也就是说,汤姆生的第一次轮胎革命,并未给人类带来太阳一样的光明,因为人类所应经受的黑暗似乎还没有到头。
但是太阳总是要出来的,因为人类以及万物都需要它,40多年以后的1888年,在爱尔兰当兽医的英格兰人J·B·邓禄普先生取得了充气轮胎的专利。
幻灯片6当时,J·B·邓禄普先生10岁的儿子强尼买了一辆三轮自行车,但是因为当时的轮胎还都是用硬橡胶做的实心轮胎,因此,在满是石头的路上行走时很不舒服,儿子的抱怨激发了邓禄普先生的灵感,因此,被遗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气轮胎再次问世。
中国轮胎发展历史
![中国轮胎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733444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8.png)
《中国轮胎发展历史》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中国轮胎的发展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呀,咱们中国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轮胎。
那时候的车子,轮子大多是木头做的,在路上走起来一颠一颠的,可不舒服啦。
后来呢,慢慢有了橡胶轮胎。
一开始,这些轮胎做得不太好,不结实,走不了多远就容易坏掉。
但是人们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改进。
有个叫老王的叔叔,他一直琢磨怎么让轮胎更耐用。
他天天待在工厂里,不停地尝试各种材料和方法。
经过好多次失败,终于做出了比以前好很多的轮胎。
再后来呀,咱们国家的技术越来越厉害。
轮胎不仅耐用,还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路况。
比如说,在下雨天,也不会打滑;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也不容易爆胎。
小朋友们,这就是中国轮胎不断变好的过程哦。
《中国轮胎发展历史》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中国轮胎的发展。
一开始,咱们中国生产轮胎的工厂很少,技术也不行。
那时候的轮胎样子也不好看,黑黑的,笨笨的。
但是呢,有一群勇敢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
他们去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然后回来自己研究。
比如说,有个小李阿姨,她专门去国外的轮胎工厂参观。
看到人家的好技术,她就仔细地记在心里。
回来后,和同事们一起努力,一点一点地改进咱们自己的轮胎。
慢慢地,咱们的轮胎越来越好了。
从只能在国内用,到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轮胎。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中国轮胎发展历史》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聊聊中国轮胎的故事。
以前啊,中国的轮胎生产遇到了好多困难。
材料不好找,技术不成熟,做出的轮胎质量不高。
不过,有个叫小赵的哥哥,他特别喜欢研究轮胎。
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用这个材料做的轮胎更有弹性,更耐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国家生产轮胎的机器也越来越先进。
不再是那种笨笨的老机器,而是又快又好的新机器。
而且呀,轮胎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有给小汽车用的,有给大货车用的,还有给自行车用的。
小朋友们,中国轮胎的发展真是越来越棒啦!。
轮胎发展历程
![轮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8a4e7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b.png)
轮胎发展历程
轮胎的发展历程可以从远古时代的原始车辆开始。
在早期,车辆主要是由木材制成,并使用木质轮轴来支撑车体。
这种设计无法提供良好的缓冲和减震效果,使得驾驶车辆非常艰难。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使用铁轮和铁轴来改善车辆的运行状况。
然而,铁轮在道路上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震动,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研发和应用橡胶轮胎。
由于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震性能,使得驾驶车辆变得更加平稳。
1868年,一种基本上与现代轮胎相似的充气轮胎获得了专利。
这种充气轮胎通过将空气注入轮胎内部来提供更好的缓冲和减震效果。
20世纪初,人们开始尝试使用钢丝加强轮胎,提高了轮胎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此后,轮胎的橡胶配方不断改进,使得轮胎对不同道路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更强。
到了20世纪中叶,无内胎轮胎(也称为子午线轮胎)的发明进一步改进了轮胎的性能。
与充气轮胎相比,无内胎轮胎具有更好的耐穿刺性能和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性能轮胎和环保轮胎等新型轮胎不断涌现。
高性能轮胎采用先进的橡胶配方和结构设计,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驾驶操控性能;环保轮胎注重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以支持可持续发展。
总之,轮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木质车轴到铁轮、橡胶轮胎,再到钢丝加强轮胎和无内胎轮胎的演变。
不断改进的轮胎技术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而且为驾驶员和乘客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发展历史论文:浅析汽车轮胎
![发展历史论文:浅析汽车轮胎](https://img.taocdn.com/s3/m/42b847f30975f46527d3e148.png)
发展历史论文:浅析汽车轮胎摘要:本文从轮胎的发展历史、功能、结构、分类、匹配、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介绍轮胎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发展历史功能结构分类匹配发展趋势0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生活空间不断加大,出行方式不断改善,人们享受着文明的成果。
其高科技产物——汽车,是现代生活的主角。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
轮胎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优劣。
轮胎固定在轮辋上,支撑着车辆负载,传递着车辆的牵引力、制动力、转向力,减轻和吸收行驶时来自路面的振动和冲击,满足车辆的行驶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
1 轮胎的简史1.1 轮胎的演变早期轮胎是由木头制成的,从古代的战车和国外的绅士马车上可以看出。
探险家哥伦布1493-1496年到达西印度群岛时发现当地孩子玩耍的橡胶硬块。
处于好奇把橡胶硬块带回国内,若干年后橡胶得到了广泛应用,车轮也由木质变成橡胶。
但是橡胶轮胎是实芯的,行走不方便,而且噪声大。
1885年英国汤姆生发明空气轮胎,其舒适性与滚动阻力都比实芯轮胎好得多,但是负荷小,无法充气。
1888年邓录普发明了充气轮胎,提高了负荷量,减小了滚动阻力。
不久威尔奇发明了有钢丝圈结构的轮胎。
1890年dunlop和weleh两家公司联合生产带钢丝圈结构的充气轮胎。
1893年第一次采用棉帘布制造轮胎。
1896年美国古德里奇公司造出了充气轮胎。
1.2 骨架材料的发展①棉帘线,1892年邓录普提出用无纬线的织物制轮胎的设想。
②人造丝,1923年第一次出现人造丝帘线。
③钢丝帘线,三十年代初,钢丝帘线开始在轮胎结构中应用。
其特点是强度高、伸长小,制得的轮胎耐磨性和耐冲击性好。
④尼龙帘线,早在1942年,尼龙帘线就应用于制造军用轮胎。
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弹性好、吸湿率低、耐冲击强度高等优点。
⑤玻璃纤维,四十年代初,美国固特异和费尔斯通公司开始研究用玻璃纤维制造轮胎。
⑥聚酯帘线,六十年代初美国用聚酯帘线制造轮胎。
⑦芳纶(b纤维),其70年代被研究制成功,其主要特点是强度高,伸长率小、耐热性好。
轮胎的发展历程 -回复
![轮胎的发展历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7b8597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f.png)
轮胎的发展历程-回复中括号内的主题是“轮胎的发展历程”。
在这篇1500-2000字的文章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个主题,并探讨轮胎从诞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第一步:早期轮胎的出现轮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3000年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时代。
当时,人们还没有开发出传统橡胶轮胎,而是使用了一种叫做“实木轮胎”的装置。
这种实木轮胎是由多块半圆形的木材构成,通过绳索和木钉将它们固定在车轮上。
然而,由于木材不能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这种早期轮胎无法满足人们在行驶过程中对舒适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第二步:橡胶轮胎的诞生直到19世纪,轮胎的发展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1839年,美国化学家查尔斯·戈登(Charles Goodyear)发现了橡胶的硫化过程,这个过程使橡胶能够更耐磨、有弹性和防腐蚀。
这项创新促使橡胶轮胎的发展。
1844年,美国兰迪尔兄弟(Randall Brothers)为了解决农耕车辆在泥泞道路上滑动的问题,开始使用橡胶制作车轮。
第三步:充气轮胎的问世尽管使用橡胶轮胎提高了舒适性和稳定性,但它们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更好的悬挂和缓冲效果的需求。
直到1888年,苏格兰工程师罗伯特·威廉·汤普森(Robert William Thomson)发明了充气轮胎。
充气轮胎的创新在橡胶内部填充了一定量的空气,提供了更好的减震效果,使车辆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更平稳。
第四步:钢丝胎的推出虽然充气轮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钢丝胎的出现使轮胎更加强大和耐用。
1890年代初,美国约翰·波伊特(John Boyd Dunlop)和分子生物学家富兰克林·塔尔·布罗恩(Franklin Tarrant Brown)合作,将充气轮胎与一层钢丝进行结合,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商业化使用的钢丝胎。
这种钢丝胎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抗穿刺能力,成为20世纪初轮胎技术的重大突破。
第五步:尼龙胎的革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橡胶供应的限制,轮胎制造商开始寻找替代品。
汽车轮胎发展历程
![汽车轮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bb9b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3.png)
汽车轮胎发展历程第一节:早期的木质车轮在汽车轮胎发展的早期阶段,木质车轮是最早出现的形式。
这种车轮由多个木质辐条连接而成,然后再用木质圈套住,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由于木质车轮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在早期的汽车中广泛使用。
然而,木质车轮存在耐久性差、承载能力低以及在潮湿环境下易受损等问题。
第二节:气囊轮胎的出现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轮胎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19世纪末,气囊轮胎被发明出来,这种轮胎具有内部充气的结构。
气囊轮胎的内部充气可以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和舒适性,使得汽车行驶更加平稳。
此外,气囊轮胎还具有较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使得汽车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够行驶。
第三节:胎面花纹的改进随着汽车的普及,对轮胎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汽车轮胎发展的历程中,胎面花纹的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胎面花纹的设计可以影响轮胎的抓地力、排水性能和操控性能等方面。
在早期,胎面花纹主要是简单的纹路,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轮胎的胎面花纹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以提供更好的性能。
第四节:轮胎材料的革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轮胎材料也得到了革新。
在过去,轮胎主要使用天然橡胶作为主要材料,然而,天然橡胶存在价格波动大、产量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研发合成橡胶,以替代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具有价格稳定、可大规模生产等优势,成为了轮胎制造的主要材料之一。
第五节:轮胎结构的改进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轮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轮胎的结构也发生了改进。
传统的轮胎结构是由胎体和胎面组成,胎体起到承载重量和支撑作用,而胎面则负责提供抓地力。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轮胎结构——无内胎轮胎。
无内胎轮胎不再需要内胎,直接将气体充入轮胎中,简化了结构,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第六节:智能轮胎的出现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轮胎成为了轮胎技术的一个新的方向。
智能轮胎通过内置传感器和芯片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轮胎的温度、压力和磨损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
浅析汽车轮胎
![浅析汽车轮胎](https://img.taocdn.com/s3/m/1ebc06e2998fcc22bcd10da3.png)
宋 玉波 孙 传 利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 : 文 从 轮胎 的 发 展 历 史 、 能 、 构 、 类 、 配 、 展 趋 势 等 几 个 艺 、 纹 结 构 所 表 现 出的 特 性 是 不 同 的 。 胎 面 花 纹 可 分 为 4种 基 本 本 功 结 分 匹 发 花 方面 介 绍 轮 胎 的 相 关 知 识 。 关键词 : 展历史 功能 发
结构 分类 匹配 发 展 趋 势
类 型 : 向花 纹 、 向花 纹 、 野 花 纹 和 混合 花 纹 。 纵 横 越 32 胎 肩 , 称 为 支 撑 部 , 胎 面 与胎 侧 的 连 接 过 渡 带 , 撑 胎 - 也 是 支
面, 防止 胎 面 滑 移 。胎 体 受 机 械 损 伤 和 其 它 外界 作 用 ( 泥 、 . 用 如 水 等 ) 胶 覆 盖 层 称 为 胎 侧 。 护胎 体 , 屈挠 。 侧 主 要 是 在 屈挠 状 的橡 保 耐 胎 主 角 。轮胎 是 汽 车 的重 要 部 件 之 一 。轮胎 性 能 直 接 影 响 车辆 的优 劣 。 态 下 工作 , 因此 胎 侧 的 厚 度 可 以稍 薄 , 它 能 有 效 地承 受 多 次屈 挠 应 但 轮 胎 固定 在 轮辋 上 , 撑着 车 辆 负 载 , 递 着 车 辆 的 牵 引 力 、 动 力 、 力 , 应 有 很 好 的 耐 光 、 臭 氧 老 化 的 性 能 。 支 传 制 并 耐 转 向 力 , 轻 和 吸 收 行 驶 时 来 自路 面 的振 动和 冲 击 , 足 车 辆 的 行 驶 减 满 34 花 纹 沟 , 轮 胎 上 布 满 了 花 纹 , 横 交 错 , 向沟 可 以 增 加 . 在 纵 纵 性 能 并 降低 行 驶 时 的噪 音 。 侧向抓地力 , 防止 车 辆 侧 滑 , 高 安 全 性 ; 向沟 可 以 提 高 纵 向 抓 地 提 侧 1轮 胎 的 简史 力和 驱 动 力 , 短 制 动 距 离 和 加速 时 间 。 缩 11 轮 胎 的演 变 . 35 胎 圈 ,用 来 使 外 胎 固 定 在 轮 辋 上 而 不 易 伸 张 的刚 性 部 分 称 . 早 期 轮 胎 是 由木 头 制 成 的 ,从 古 代 的 战 车 和 国 外 的绅 士 马 车 为胎 圈 。 其 能在 车 辆 运 行 时 抵 抗 使 外 胎 脱 离 轮辋 的作 用 力。 上 可 以看 出 。 探 险 家 哥 伦 布 1 9 —1 9 4 3 4 6年 到 达 西 印 度 群 岛 时 发 现 4 轮 胎 的 分 类 当地 孩 子 玩 耍 的 橡 胶 硬 块 。 处 于 好 奇 把 橡 胶 硬块 带 回 国 内 , 干 年 若 轮胎 种 类繁 多 , 据 轮胎 结 构 、 途 、 荷 能 力 、 节 等 因素 进 行 根 用 载 季 后 橡 胶 得 到 了 广 泛 应 用 , 轮 也 由木 质 变成 橡 胶 。但 是 橡 胶 轮 胎 是 综 合 分 类如 下 : 车 实 芯 的 , 走 不 方便 , 且 噪 声 大 。 1 8 行 而 8 5年 英 国 汤姆 生 发 明 空 气 轮 41 按 结 构 可 分 为 : 通 轮 胎 ( 交f )n . 普 斜 j g 子午 线轮 胎 。 # 胎 , 舒 适 性 与 滚 动 阻 力都 比 实 芯 轮 胎 好 得 多 , 是 负 荷 小 , 法 其 但 无 普 通 轮 胎 ( 交 胎 )胎 侧 刚 性 强 , 向 稳 定 性 好 ; 磨 性 、 速 斜 : 侧 耐 高 充气。 18 8 8年 邓 录 普 发 明 了充 气 轮胎 , 高 了负 荷 量 , 小 了滚 动 性 、 冲 性 、 作 安 全 性 均 较 子 午 线 胎 差 。 提 减 缓 操 阻 力 。不 久 威 尔 奇 发 明 了 有 钢 丝 圈结 构 的 轮 胎 。 8 0年 Du l 19 n p和 o 子午 线 轮 胎 : 磨 性 高 : 耐 高速 性 、 振 性 、 作 安 全 性 好 , 减 操 抓着 力 W ee lh两 家 公 司 联 合 生产 带 钢 丝 圈 结 构 的 充 气 轮 胎 。 1 9 8 3年 第 一 强 , 动 阻 力 小 、 油 ; 向 稳定 性 、 速 舒 适 性差 。 滚 节 侧 低 次 采 用 棉 帘 布 制造 轮 胎 。 1 9 8 6年 美 国 古 德 里 奇 公 司 造 出 了充 气 轮 42 按 用途 可 分 为 : 车 轮 胎 、 程 机 械 轮 胎 、 业 和 林 业 机 械 _ 汽 工 农 胎。 轮 胎 、 空 轮 胎 、 托 车 轮 胎 、 业 车 辆 轮胎 、 力车 轮胎 、 力 车 轮 航 摩 工 畜 人 1 骨 架 材 料 的 发 展 . 2 胎。 ① 棉 帘 线 ,8 2年 邓 录 普 提 出用 无纬 线 的 织 物 制 轮 胎 的设 想 。 19 43 按照使用季节分为 : . 夏季胎、 四季胎 、 冬季胎 。 ② 人造丝 ,9 3年第一 次出现人造丝帘线。③钢丝帘线 ,三十年代 12 夏季胎侧重于轮胎 的操纵稳定性。 轮胎花纹块较粗 , 通常为不对 初 , 丝 帘 线 开 始 在 轮胎 结 构 中应 用 。 钢 其特 点 是 强度 高 、 长 小 , 伸 制得 称 或者 单 导 向花 纹 。 的 轮胎 耐 磨 性 和 耐 冲 击 性 好 。④ 尼 龙 帘线 , 在 1 4 旱 9 2年 , 龙 帘 线 尼 四季 胎 胎 纹 细 一 点 , 槽 多 而 深 , 重 于 乘 坐 舒 适 性 , 沟 侧 兼顾 冬 季 就应 用于 制 造 军 用 轮 胎 。 具 有 强 度 高 、 度 小 、 性好 、 湿 率 低 、 胎 和 夏 季 胎 的特 点 , 远 不 及 冬 季 胎 和 夏 季 胎 的效 果 。 密 弹 吸 耐 但 冲击强度高等优点。⑤ 玻璃纤维 , 四十年代初 , 美国固特 异和费 尔斯 冬 季 胎 采 用 低 温 配 方 , 橡 胶 较 软 , 以保 证 轮 胎 在 低 温 下 的柔 其 可
轮胎发展历程
![轮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3ced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3.png)
轮胎发展历程轮胎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人类交通工具发展的历史中,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连接点,对于车辆的行驶安全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轮胎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轮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使用在木制车轮上绑上厚重的皮革来提高车辆在不平坦路面上的行驶能力。
然而,这种轮胎十分不耐磨损,且吸水后容易变形,限制了车辆的使用范围和性能。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轮胎开始从手工制作逐渐工业化生产。
1844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古德伊尔成功地制造出木制车轮上粘贴一层橡胶的轮胎。
这使得车辆在行驶时具有更好的吸震和降噪效果,然而橡胶轮胎的寿命仍然不长,且容易滑动。
到了1888年,美国发明家约翰·鲁道夫·崔斯瓦勒成功地将钢丝和橡胶结合在一起,引领了轮胎的新时代。
这种采用钢丝加强的橡胶轮胎可以更持久地使用,且在车辆行驶时具有更好的抓地力和操控稳定性。
然而,这种轮胎的制作成本高昂,限制了它的普及程度。
到了20世纪20年代,轮胎的生产技术迎来了巨大的突破。
1922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戴维森·戴·凯斯成功地发明了无内胎轮胎。
这种轮胎取消了内胎,将橡胶和纤维夹层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轮胎的耐用性和抗击穿性。
此后,无内胎轮胎成为了轮胎制造业的主流。
除此之外,硫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轮胎可以在不同气候和路况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轮胎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不断创新。
20世纪50年代,尼尔·阿姆斯特朗发明了尼龙轮胎,这种轮胎使用尼龙纤维增强结构,提高了轮胎的强度和耐磨损性。
70年代,出现了无气轮胎,将空气替代为发泡橡胶或聚氨酯材料。
这种轮胎无需充气,具有更好的防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特殊领域。
随着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崛起,轮胎的研发也朝着更高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如今,一些轮胎制造商开始尝试将传感器和电子芯片嵌入轮胎中,以实现对轮胎状态和道路状况的实时监测。
轮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轮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2590ee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8.png)
轮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了车辆的操控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因此,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轮胎制造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一、轮胎制造技术的历史回顾轮胎制造技术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早在十九世纪初,轮胎的制造技术就已经开始发展了。
最初的轮胎是由橡胶和皮革制成的,然而它们经常会因为质量问题而破裂。
后来,由于橡胶的成本和效率的提高,轮胎制造技术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进。
二、轮胎制造技术的技术特点1. 安全性能随着轮胎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轮胎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轮胎采用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材料,其性能不断提高。
例如,采用了半金属材料的轮胎可以防止因为刹车时轮胎的过度折叠而造成的疲劳损伤;采用了高性能橡胶材料的轮胎可以抵抗高温和松散路面的异常情况,避免悬挂断裂或轮胎疲劳损伤。
2. 舒适性能随着途径质量的不断提升,路面震动也越来越小,人们对于轮胎的舒适性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现代轮胎表现出了很好的干湿平衡性,可以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提供卓越的性能,同时减少了噪音和震动,提高了乘坐舒适度。
3. 节能环保性能随着我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轮胎制造技术的节能环保性能日益受到关注。
现代轮胎采用的材料和生产工艺都比以前更加环保和节能。
轮胎生产中采用的气体和水基涂料已经取代了过去使用的有机溶剂。
在能源消耗方面,轮胎的轻量化和降阻技术可以减少汽车的能源消耗,进而降低了CO2的排放。
三、未来轮胎制造技术的展望1. 智能轮胎随着智能汽车的兴起,轮胎制造技术也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轮胎将可以通过传感器和其他设备来收集数据,例如汽车的速度、车轮的旋转速度和路面情况等等,从而实现“实时监测”。
基于这些数据,轮胎可以自动适应路面的情况,保持稳定的性能。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的重要趋势,同样也适用于轮胎制造技术的发展。
未来,轮胎制造业将致力于研发更加环保、能耗更低、能够再生的轮胎,以实现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发展。
汽车轮胎发展史
![汽车轮胎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ebbf6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2.png)
汽车轮胎发展史
汽车轮胎发展史
汽车轮胎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45年,当时英国发明家兼汽车制造商R.W.Thompson发明了轮胎,R.W.Thompson将轮胎从木头车轮上分离出来,他将一层橡胶制成圆筒,然后将木头车轮包裹其中,这样,木头车轮便可以以更低的摩擦系数滑动。
后来,1888年,John Dunlop发明了第一个可替换的橡胶轮胎,他的轮胎开创了汽车轮胎的新时代,这种轮胎可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更少的摩擦,使汽车更加安全稳定。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轮胎的发展迅速。
1920年,英国发明家Frank Spielman发明了Eco-Friendly轮胎,这种轮胎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物质制成,可以将汽车排放的废气、废水减少50%。
随着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轮胎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低磨耗轮胎、高性能轮胎、耐摩擦轮胎等等。
在现代社会,汽车轮胎发展得非常快,也变得越来越安全。
汽车轮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汽车行业,也改变了整个社会,它使人们得以快速、安全地穿越地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汽车轮胎的不断发展将继续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
轮胎的发展史
![轮胎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20375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3.png)
轮胎的发展史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最早的轮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人们使用木质轮辋和皮革制成的车轮,用来减少车辆在行驶中对地面的摩擦,方便运输。
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南方吴越地区出现了更加先进的轮胎技术。
当时,轮胎的制作材料改为麻纤维和柳条,这种车轮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并且在湿滑的路面上表现优异。
直到19世纪初,轮胎的发展非常缓慢。
这时,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一系列改变。
1821年,英国发明家罗伯特·汤姆逊申请了世界上第一项轮胎专利。
这项专利涵盖了用橡胶来制作轮胎。
此后,轮胎的制备材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845年,英国工程师理查德·汤姆逊·邓卡诺(R.W. Thomson)设计了一种实用的橡胶轮胎。
这种轮胎是由将橡胶层和金属箍带粘合而成的,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舒适性。
接着,在1888年,另一位英国发明家约翰·邓洛普(John Dunlop)发明了气囊型轮胎,这项发明为轮胎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气囊型轮胎使用空气来填充轮胎,提供更好的缓冲和支撑效果。
这项发明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悬挂性能,使得驾驶更加平稳舒适。
气囊型轮胎很快被应用于汽车和自行车上。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轮胎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20世纪初,麦克丹尼尔兄弟(McDaniel Brothers)发明了钢丝绳加强胶胎。
这种轮胎使用钢丝绳增强胶层,提高了轮胎的耐久性和抗穿刺能力,使其更加适用于高速行驶的汽车。
20世纪中叶,轮胎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尼龙加强胶胎和无内胎轮胎相继问世。
尼龙加强胶胎使用尼龙布帘增强胶层,使轮胎更加强固,并且重量更轻,增加了燃油经济性。
无内胎轮胎则通过将内胎和外层胶皮融为一体,提高了轮胎的耐用性。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橡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新材料的应用也提高了轮胎的性能。
高性能轮胎、低滚动阻力轮胎和冬季轮胎等新型轮胎相继问世,提供了更好的操控性能、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更好的抓地力。
轮胎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轮胎行业的历史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720c8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a.png)
轮胎行业的历史与现状在当今社会,轮胎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离不开它们,因为轮胎可以让我们自由地移动,适应不同的路面和环境。
然而,轮胎的历史并不长,它们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进步。
本文将介绍轮胎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前汽车时代的轮胎在汽车出现之前,轮胎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轮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时的橡胶车轮,这种车轮是由彩色植物树脂制成的,能够承受重量和不同的路面。
在16世纪,欧洲车匠开始使用锯齿和凹槽的木头车轮,以提高牵引力和防止下坠。
到了18世纪,石榴石车轮开始普及,这种车轮由坚硬的木材和金属螺栓组成,能够更有效地抵抗磨损。
自行车和摩托车时期的轮胎19世纪,在自行车开始普及的时候,轮胎的设计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
1869年,法国工程师波克特(J.B.Picar)发明了橡胶车胎,这种轮胎能够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并减少颠簸,因此被广泛使用。
摩托车也不例外。
在1895年,德国工程师杜西·冯·达尔尼茨(Dunlop von Dürner)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气垫轮胎,创造了轮胎行业的新纪元。
汽车时期的轮胎到了20世纪初,随着汽车的出现,轮胎工业迅速发展,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191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专门生产轮胎的企业,该企业便是世界上第一家专业制造轮胎的公司——高特雷(Goodyear)。
随后,不断有企业加入轮胎行业竞争的队伍中,如美国邓洛普(Dunlop)公司,法国米其林(Michelin)公司、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公司等。
到了20世纪30年代,四层胎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标准,这种胎比较厚,可以在较高的速度下行驶。
在1960年代初,又出现了一种新型轮胎——钢帘轮胎。
钢帘轮胎使用一层或多层钢丝作为一个轮胎的骨架,可以承受更多重量和高速行驶。
到了21世纪,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兴起,使轮胎行业得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在的轮胎不仅需要耐用,还需要更符合环保理念和能够适应未来自动驾驶的需求。
轮胎的发展史
![轮胎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bd6ee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a.png)
轮胎的发展史轮胎是车辆中重要的部件,它承担着承载车辆和地面之间的压力、缓冲震动、提供牢固的抓地力等重要功能。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轮胎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史。
轮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发现一种使用树木制成的圆形圈套在车轮上可以减少摩擦力,提高运输效率。
然而,这种“轮圈”并未提供任何缓冲和抓地力。
真正意义上的轮胎的发展始于18世纪末。
1845年,英国发明家罗伯特·威廉·汤姆逊爵士设计了一种空气罩胎,即将车轮包裹在橡胶罩内,形成一种充气的“轮胎”。
这种轮胎有效地缓冲了车辆与地面之间的震动,改善了行驶的舒适性。
然而,这种轮胎需要频繁充气和维护,且容易刺破。
因此,这种技术在两轮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四轮车上的使用仍然有限。
1888年,苏格兰医生约翰·波伊德·邓纳提出了一种新的轮胎设计,即在轮胎的外侧加装橡胶胶囊。
这种胶囊能够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耐用性,同时不需要频繁充气。
然而,这种胶囊的制造成本高昂,使得它在当时仍然无法得到广泛应用。
1904年,美国企业家哈维·克里斯蒂在汽车轮胎的设计上进行了重大突破。
他发明了一种将橡胶胶囊与内部钢丝网结合的技术,这种技术后来被称为“克里斯蒂钢丝胎”。
这种胎面更为平稳,具有更好的抓地力和耐用性,对于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08年,亨利·福特的T型车开始采用该款轮胎,这使得克里斯蒂钢丝胎逐渐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流。
20世纪初,轮胎设计不断革新。
1911年,美国发明家菲利普·斯特拉特利设计了带有花纹的轮胎,通过花纹来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抓地力。
1923年,德国企业家卡尔·本茨为汽车轮胎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的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抓地力都比天然橡胶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轮胎的性能。
20世纪后半叶,轮胎技术得到了更大的突破。
1965年,美国企业家亚伯拉罕·贝安克尼发明了无内胎轮胎,即使用特殊的橡胶内胎取代了传统的充气胎。
汽车轮胎毕业论文
![汽车轮胎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ce37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7.png)
汽车轮胎毕业论文一、研究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国内外对于轮胎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材料、设计、制造等方面都有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本论文旨在探讨轮胎的构造、原料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轮胎的性能和优化设计。
二、轮胎的构造轮胎的主要构造包括胎面、轮肩、轮侧、胎体、胎圈和钢丝圈等。
其中,胎面是轮胎在地面上接触面的部分,对轮胎的性能、舒适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轮肩是胎面和侧壁之间的过渡部分,承受从侧面传来的压力和负荷。
轮侧是连接胎面和胎壁的部分,对轮胎的刚度和耐侧向载荷能力有影响。
胎体是轮胎的主要支撑部分,支撑载荷的全部重量。
胎圈一般由钢带和橡胶组成,主要用来保证胎体的固定不变形。
钢丝圈则负责将轮胎与轮轴连接起来,传递动力和转矩。
三、轮胎的材料轮胎主要由橡胶、钢带、钢丝和纤维材料等构成。
其中,橡胶是轮胎的主要原料,其优良的弹性和变形能力决定了轮胎的性能和舒适性。
钢带和纤维材料则主要用来增强轮胎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其耐磨性和耐久性。
钢丝则用来加固轮胎的侧向刚度,使其不易变形。
四、轮胎的制造工艺轮胎制造主要分为原材料制备、胎体制备、裁剪、缝合、成型和热处理等过程。
其中,原材料制备包括橡胶的配方设计和加工、钢丝和钢带的制备等。
胎体制备主要包括胶板的挤压和成型、钢丝和钢带的排列和固定等过程。
裁剪是将胎体按照轮胎的规格和设计要求进行切割和整形的过程。
缝合是将不同部位的橡胶片贴合在一起,形成轮胎的外壳。
成型过程是将缝合好的轮胎胶件放入模具中,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成形。
最后,经过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环节,轮胎生产就完成了。
五、轮胎的性能轮胎的性能指的是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包括耐磨性、耐久性、抓地力、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等。
其中,耐磨性和耐久性是轮胎的主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轮胎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抓地力和操控稳定性则主要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和操控性能。
轮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轮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abc0cb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a.png)
轮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轮胎是汽车时代的必需品,试想如果没有轮胎,我们的生活节奏必将大大减慢。
那么轮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呢?发展史19世纪末叶,随着汽车制造业的空前发展,迫切需要有多种性能的轮胎,因此橡胶得以大量应用。
最初的轮胎是硬质实心的,而且是把橡胶直接硫化在车轮外圈上面的。
后来,有人又在硬质轮胎上加了一层软胶,这样一改进,车子的震动减轻了,车速也提高了。
使用了一个时期以后,人们发现实心轮胎弹性并不好。
于是,又出现了空腔轮胎,或者叫弹性轮胎。
但是,人们对这种弹性轮胎仍不满意,因为当时的车轮大都是用木头或铁板制成的,非常笨重,这样即使有了弹性轮胎,效果也不会太好。
因此在改进轮胎的同时,还要改进车轮本身。
1845年,英国的罗伯特·汤姆森首先研制成功一种空心车轮,他用皮革和涂胶帆布制成了空心轮胎,它不仅轻便,而且在地面上滚动时阻力也小。
汤姆森的这一成就推动了更多的新式轮胎的出现。
1888年,英国的约翰·邓洛普创造出了橡胶空心轮胎。
继而,托马斯又创造出了带有气门开关的橡胶空心轮胎。
1890年,巴特莱等人先后解决了内胎、钢丝圈、轮胎固着等技术,这样轮胎才算逐步得到了完善。
9年后,空心轮胎开始应用于小型汽车上。
但是,真正的充气轮胎的问世,还是发现了压缩空气以后的事,人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制成了充气轮胎。
随着充气轮胎的诞生,车轮在陆地上奔驰真是如虎添翼,只是由于其他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大型汽车仍然选用实心轮胎。
到了20世纪初,不仅轮胎的性能提高了,而且轮胎外形也开始变得漂亮了。
轮胎的外面出现了几何图案,这样一来既增大了地面对车子的反作用,又有利于较快地消除轮胎的摩擦热。
在轮胎内部呢,层数加多了,轮胎的断面宽加大了。
总之,从外表上看轮胎比以前美观多了。
但是,尽管人们千方百计地装饰打扮它,轮胎的寿命还是很短。
一般的轮胎最多跑上两三千公里就被磨损得不能用了。
功能轮胎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历史论文:浅析汽车轮胎摘要:本文从轮胎的发展历史、功能、结构、分类、匹配、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介绍轮胎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发展历史功能结构分类匹配发展趋势0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生活空间不断加大,出行方式不断改善,人们享受着文明的成果。
其高科技产物——汽车,是现代生活的主角。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
轮胎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优劣。
轮胎固定在轮辋上,支撑着车辆负载,传递着车辆的牵引力、制动力、转向力,减轻和吸收行驶时来自路面的振动和冲击,满足车辆的行驶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
1 轮胎的简史1.1 轮胎的演变早期轮胎是由木头制成的,从古代的战车和国外的绅士马车上可以看出。
探险家哥伦布1493-1496年到达西印度群岛时发现当地孩子玩耍的橡胶硬块。
处于好奇把橡胶硬块带回国内,若干年后橡胶得到了广泛应用,车轮也由木质变成橡胶。
但是橡胶轮胎是实芯的,行走不方便,而且噪声大。
1885年英国汤姆生发明空气轮胎,其舒适性与滚动阻力都比实芯轮胎好得多,但是负荷小,无法充气。
1888年邓录普发明了充气轮胎,提高了负荷量,减小了滚动阻力。
不久威尔奇发明了有钢丝圈结构的轮胎。
1890年dunlop和weleh两家公司联合生产带钢丝圈结构的充气轮胎。
1893年第一次采用棉帘布制造轮胎。
1896年美国古德里奇公司造出了充气轮胎。
1.2 骨架材料的发展①棉帘线,1892年邓录普提出用无纬线的织物制轮胎的设想。
②人造丝,1923年第一次出现人造丝帘线。
③钢丝帘线,三十年代初,钢丝帘线开始在轮胎结构中应用。
其特点是强度高、伸长小,制得的轮胎耐磨性和耐冲击性好。
④尼龙帘线,早在1942年,尼龙帘线就应用于制造军用轮胎。
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弹性好、吸湿率低、耐冲击强度高等优点。
⑤玻璃纤维,四十年代初,美国固特异和费尔斯通公司开始研究用玻璃纤维制造轮胎。
⑥聚酯帘线,六十年代初美国用聚酯帘线制造轮胎。
⑦芳纶(b纤维),其70年代被研究制成功,其主要特点是强度高,伸长率小、耐热性好。
2轮胎的功能①支撑汽车各部件,承受汽车重量,使汽车能够载人或者载货。
②传递驱动力、转向力和制动力,使驾驶人员能够对汽车进行操控。
轮胎对汽车安全性、操控性、舒适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③减小行驶阻力和能量消耗。
④减缓行驶冲击,改善行驶条件,同时保护汽车和路面。
轮胎作为一个弹性体,可以有效缓解地面对汽车的冲击,提高舒适性。
3轮胎的结构3.1 胎面,其与地面接触,驱动、制动、防滑、减震和保护胎体,胎面的磨损直接影响轮胎使用寿命。
不同厂家的轮胎因材料、配方、工艺、花纹结构所表现出的特性是不同的。
胎面花纹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纵向花纹、横向花纹、越野花纹和混合花纹。
3.2 胎肩,也称为支撑部,是胎面与胎侧的连接过渡带,支撑胎面,防止胎面滑移。
3.3 胎侧,用来防止胎体受机械损伤和其它外界作用(如泥、水等)的橡胶覆盖层称为胎侧。
保护胎体,耐屈挠。
胎侧主要是在屈挠状态下工作,因此胎侧的厚度可以稍薄,但它能有效地承受多次屈挠应力,并应有很好的耐光、耐臭氧老化的性能。
3.4 花纹沟,在轮胎上布满了花纹,纵横交错,纵向沟可以增加侧向抓地力,防止车辆侧滑,提高安全性;侧向沟可以提高纵向抓地力和驱动力,缩短制动距离和加速时间。
3.5 胎圈,用来使外胎固定在轮辋上而不易伸张的刚性部分称为胎圈。
其能在车辆运行时抵抗使外胎脱离轮辋的作用力。
4 轮胎的分类轮胎种类繁多,根据轮胎结构、用途、载荷能力、季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类如下:4.1 按结构可分为:普通轮胎(斜交胎)和子午线轮胎。
普通轮胎(斜交胎):胎侧刚性强,侧向稳定性好;耐磨性、高速性、缓冲性、操作安全性均较子午线胎差。
子午线轮胎:耐磨性高;高速性、减振性、操作安全性好,抓着力强,滚动阻力小、节油;侧向稳定性、低速舒适性差。
4.2 按用途可分为:汽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农业和林业机械轮胎、航空轮胎、摩托车轮胎、工业车辆轮胎、畜力车轮胎、人力车轮胎。
4.3 按照使用季节分为:夏季胎、四季胎、冬季胎。
夏季胎侧重于轮胎的操纵稳定性。
轮胎花纹块较粗,通常为不对称或者单导向花纹。
四季胎胎纹细一点,沟槽多而深,侧重于乘坐舒适性,兼顾冬季胎和夏季胎的特点,但远不及冬季胎和夏季胎的效果。
冬季胎采用低温配方,其橡胶较软,可以保证轮胎在低温下的柔韧性,能提高冰雪路面的抓地力。
5 轮胎的匹配汽车行使时,汽车能够与地面接触的唯一媒介就是轮胎。
随着汽车性能不断提高,对轮胎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震动噪声的性能,都是轮胎发挥和展现出来的。
对车辆匹配轮胎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1 轮胎与轮辋的匹配。
轮胎与轮辋就相当于鞋和脚,众所周知,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鞋子小蹩脚;鞋子大,松旷不舒服。
①轮胎与轮辋直径的匹配。
轮胎和轮辋的最佳搭配尺寸可在轮胎的侧壁标示上查到,如:标准轮辋是7jj,轮胎名义直径为15英寸,则表示这个轮辋与轮胎是最佳搭配。
②轮胎与轮辋宽度的匹配。
相同的轮胎宽度,因轮胎的设计用途,结构等原因,标配的轮辋不一样。
轮辋过窄,会使轮胎的胎壁无法舒展,胎肩位置有可能会触及地面。
胎壁会比正常的安装凸出许多,汽车在崎岖路面行驶时凸出的软弱胎壁就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爆胎。
轮辋过宽,首先轮胎会很难安装,安装时需要胎边膨胀很宽才能密封,结果就会造成胎壁沿轮辋边扩散性放大,胎壁会比正常的安装舒张很多,尤其是气压过高的情况下,会造成轮胎胎冠受力加大,增加这部分的不规则磨损。
轮辋合适,不但可以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
5.2 轮胎气压的匹配。
轮胎气压的大小对车辆的行驶安全、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气压过低:受轮胎结构的影响,压力主要集中在胎冠两侧,中间压力相对较小,增加了轮胎与地面的受力面积,整车油耗会增加,经济性下降。
由于胎冠两侧的非正常磨损,缩短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压力过高:压力主要集中在胎冠上,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轮胎与地面的抓地力降低,影响车辆的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
5.3 四季胎,夏季胎、冬季胎的匹配。
常说的四季胎、夏季胎和冬季胎区别在于他们所用的材料和胎面花纹不一样,因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四季胎就是全天候的,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夏季胎、冬季胎侧重于极端天气下使用,而且其性能也极为显著。
通过加速性能、制动性能、操控性能3方面试验对四季胎、夏季胎、冬季胎在各种路面下进行对比分析。
轮胎的加速性能测试如下表1轮胎的制动性能测试如下表2当车辆在极限可控车速下通过双移线通道时,是对轮胎、底盘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综合评价。
通过评价车辆在双移曲线中通过的最高可控稳定车速的方法来确定性能优劣。
其测试如下表3通过各种路面上对冬季胎、四季胎、夏季胎的3方面的性能测试,可以看出冬季胎、夏季胎有明显的特点,而四季胎表现平平。
由此可见,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轮胎是非常必要的。
在欧美国家受汽车文化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影响,春、秋天,夏天,冬天用户会自觉使用四季胎、夏季胎、冬季胎。
为此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在冬季汽车不更换冬季胎,车辆出现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给于理赔,判定责任时不使用冬季胎的一方承担主要责任。
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适时更换冬季胎、夏季胎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愈发凸显重要性。
汽车是在不同载荷、速度、距离、路况、季节的复杂条件下使用,匹配舒适、省油、胎噪小、耐磨的轮胎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匹配轮胎的道路试验分为:客观测量试验、主观评价试验。
①客观测量试验用客观值来量化其性能,考核方面有:制动性、动力性、经济性、操控性、nvh性能。
②主观评价试验是用主观感受来评价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制动性、nvh性能。
主观评价往往因为试验人员的经验、能力、习惯、身体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国外很多汽车厂家都有自己的主观评价团队,是由不同层次(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学历、工作经验)的人组成,这样的团队做出的主观评价试验更具有代表性,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使用要求。
③主客观相结合、相互补充是研制开发好产品的重要保障。
主观评价试验往往能最快发现问题,客观试验则是对主观评价问题大小的量化。
当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发生冲突时,要相互验证,最终确定解决方案。
6轮胎的发展趋势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制定了一些法规,对轮胎的滚动阻力、湿地附着性能、安全、静音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为此各轮胎厂家都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开发一些独具特色的轮胎。
6.1 普林斯通推出可缺气行驶轮胎。
可缺气行驶轮胎可以在0kpa的条件下以一定的速度行驶一定的距离。
这一技术的实现,将会减少因车辆爆胎而造成的车毁人亡的惨剧。
6.2 米其林最近又推出静音性更高的乘用车轮胎。
花纹块刚性在圆周均匀分布的“slent rib“技术应用在轮胎上,通过控制轮胎表面花纹块的振动,使轮胎在旋转时产生很小的噪音。
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
6.3 美国一家科研机构研制出一种不怕炸的轮胎。
利用仿生学蜂窝结构研制的轮胎保持了具有减震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车轮强度。
当然这种不怕炸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爆炸,不适合剧烈爆炸,不久的将来会投放军方使用。
6.4 当前在一些高档车上已经配备了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主要是实时检测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轮胎气压和温度,进行有效报警,可以预防爆胎引起的安全事故。
7 总结汽车为改善人类生活扮演重要的角色,汽车的操控性、安全性、舒适性对于驾乘人员固然重要。
轮胎为汽车各种功能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为汽车匹配合适的轮胎是工程师的职责,需要工程师丰富的经验来支撑。
但是正确使用和维护轮胎却是消费者所做的功课,需要必要的培训及指导,人、车、轮胎才是一个有机结合体。
参考文献:[1]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2]稽伟.新型汽车悬架与车轮定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3]喻凡,林逸.汽车系统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4]李育锡.汽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