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之二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dìzǐ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译:如此认真努力,不自暴自弃,成圣成贤的目标,一定可以按部就班到达的
篇二: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
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凡与取,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给人东西跟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家的可以多,拿人家的最好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要求别人必先问问自己,自己如果也不想要这样做,就得立刻停止。●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有恩一定想办法报答,有仇则想办法忘掉,报仇的心念时间要短,报恩的心念时间要长。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完毕,逢年过节祭祀要竭尽诚意;对死去的父母亲,要如生前一样的尽孝。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译。作哥哥的友爱弟弟,作弟弟的尊敬哥哥;兄弟和睦,也就是尽到了孝道。●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事奉叔伯,要像事奉父亲一般;敬爱堂兄弟,要像敬爱自己兄弟一般。
《弟子规》完整版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解读《弟子规》完整版解读《弟子规》完整版解读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dì zǐ 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出处】本句出自《弟子规》第二章入则孝【原文】丧三①年②,常③悲④咽⑤。
居⑥处⑦变,酒肉⑧绝。
【注释】①三:这里指的是具体的数目,即三。
②年:这里指时间。
③常:原是指旗,后多表示规律以及时间上的频繁等义,这里指时常。
④悲:原指悲痛,后引申为悲愤、哀伤等义,此处指悲伤。
⑤咽:本义为咽喉,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哽咽、哭泣。
⑥居:原指居住,这里代指生活起居。
⑦处:本义为处所,此处指的是住的地方,引申为生活习性。
⑧肉:原指动物的肉,后泛指肉类,此处指代的是酒肉声色的生活习惯。
【翻译】父母过世,要按照古代礼法制度守三年丧礼,时常悲伤地哭泣,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戒绝酒肉声色的奢靡生活。
【解释】在古代,丧葬礼节被认为是很重大的习俗。
所谓“生前显贵,身后显荣”,就是说看一个人一生成不成功就看他的葬礼办得风不风光,如果风光那就说明子女孝顺,人生完美落幕。
反之,则不然。
所以,丧葬之礼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弟子规》对儿女在治丧守孝上应该如何孝敬父母提出具体的要求。
古代丧葬有守丧三年的说法,它要求子女在先人故去以后的三年里,恪守节俭朴素,甚至禁欲的生活作风,坚决杜绝酒色财气的奢侈生活以悼念先人。
这种风俗的本意是想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会因父母生命的消逝而消失,最终落脚点也还是放在孝顺之情上。
【解读】父母之丧,无贵与贱《中庸》中说:“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意思是古代礼制中的守丧三年,即便是天子也要遵循,且在给父母办丧礼这件事上,不存在贵贱之说,都是竭尽隆重地让自己父母安乐长眠。
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只是如今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
根据《孝经·丧亲章》的记载,以前的丧葬大礼,孝顺的人会从办葬礼开始就哭个不停,直至葬礼结束。
在三年守孝期间,子女对自己的容颜外表顾不上,言辞也是朴素无华的,衣服穿得华丽会心有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会开心,吃到肥美的肉食也不觉得可口,这些都是因为先人故去而产生的哀戚之情。
弟子规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gu) 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ju)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臵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臵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总叙】dìzǐguÿ shângrãnxùn shǒuxiàotì c ìjǐn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àizhîng ãrqÿnrãn yǒuyúlì zãxuãwã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rù zã xiào【入则孝】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jiào xūjìngtÿng fùmǔzã xūshùnchã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gzãwýn xiàzãqìng chãnzãxǐng hūnzãdì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bìgào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âwúb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suÿxiǎo wùshànwãi gǒushànwãi zǐdàokuÿ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suÿxiǎo wùsÿcáng gǒusÿcáng qÿnxÿnshüng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ÿnsuǒhào lìwâijù qÿnsuǒwù jǐnwâi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ýnyǒushüng yíqÿnyōu dãyǒushüng yíqÿn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ÿnàiwǒ xiàohãnán qÿnzýngwǒ xiàofüngxián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ÿnyǒuguî jiànshǐgýng yíwúsâ rïuwúshýng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búrù yuâfùjiàn hàoqìsuí tàwúyuàn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ÿnyǒují yàoxiüncháng zhîuyâshì bùlíchuáng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üngsünnián chángbýiyâ jūchùbiàn jiǔrîujuã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üngjìnlǐ jìjìnchãng shìsǐzhþ rúshìshýng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chū zã tì【出则弟】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 xiàozài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cáiwùqÿng yuànhãshýng yányǔrþn fânzìmǐn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huîyǐnshí huîzuîzǒu zhǎngzhþxiün yîuzhþhîu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zhǎnghūrãn jídàijiào rãnbùzài jǐjídào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chýngzūnzhǎng wùhūmíng duìzūnzhǎng wùxiànnãng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lùyùzhǎng jíqūyÿ zhǎngwúyán tuìgōnglì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qíxiàmǎ chãngxiàjū guîyïudài bǎibùyú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zhǎngzhþlì yîuwùzuî zhǎngzhþzuî mìngnǎizuî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zūnzhǎngqián shýngyàodÿ dÿbùwãn quâfýiyí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jìnbìqū tuìbìchí wânqǐduì shìwùyí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g rúshìxiōng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jǐn【谨】zhüoqǐzǎo yâmiánchí lǎoyìzhì xÿcǐsh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chãnbìguàn jiü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ãjìngshǒu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guünbìzhâng niǔbìjiã wàyǔlǚ jùjǐnqiâ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zhìguünfú yǒudìngwâ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yÿguìjiã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ân xiàchânjiü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duìyǐnshí wùjiǎnzã shíshìkþ wùguîzã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niánfüng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ãichǒu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bùcōngrïng lìduünzhâng yÿshýnyuán bàigōngjìng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ÿjù wùyáob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huǎnjiýlián wùyǒushýng kuünzhuǎnwün wùchùlãng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ãn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î wùwâinán wùqÿnglûâ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dîunàochǎng juãwùjìn xiãpìshì juãwùwân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jiüngrùmãn wânshúcúnjiüngshàngtáng shýngbìyáng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rãnwâ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ýnmíng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yîngrãnwù xūmíngqiú tǎngbùwân jíwãitōu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jiârãnwù jíshíhuán hîuyǒují jiâbùnán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xìn【信】fánchūyán xìnwãixiün zhàyǔwàng xÿkþyün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ãiqíshì wùnìngqiǎo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jiünqiǎoyǔ huìwūcí shìjǐngqì qiâjiâzhÿ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jiànwâizhýn wùqÿngyán zhÿwâidì wùqÿngchuán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shìfýiyí wùqÿngnuî gǒuqÿngnuî jìntuìcuî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fándàozì zhîngqiþshū wùjíjí wùmïhū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ünjǐ mîxiánguǎn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jiànrãnshàn jísÿqí zîngqùyuǎn yǐjiànjÿ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ànrãnâ jínâixǐng yǒuzãgǎi wújiüjǐng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wãidãxuã wãicáiyì bùrúrãn düngzìlì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ruîyÿfú ruîyǐnshí bùrúrãn wùshýngqÿ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wãnguînù wãnyùlâ sǔnyǒulái yìyǒuquâ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wãnyùkǒng wãnguîxÿn zhíliàngshì jiànxiüngqÿn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wúxÿnfýi míngwãicuî yǒuxÿnfýi míngwãiâ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guînãnggǎi guÿyúwú tǎngyǎnshì zýngyìgū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fàn ài zhîng【泛爱众】fánshìrãn jiýxūài tiüntïngfù dìtïngzài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xìnggüozhþ míngzìgüo rãnsuǒzhîng fýimàogüo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cáidàzhþ wàngzìdà rãnsuǒfú fýiyándà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yǐyǒunãng wùzìsÿ rãnsuǒnãng wùqÿngzÿ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wùchǎnfù wùjiüopín wùyàngù wùxǐxÿn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rãnbùxián wùshìjiǎo rãnbùün wùhuàrǎo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rãnyǒuduǎn qiâmîjiý rãnyǒusÿ qiâmîshuō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dàorãnshàn jíshìshàn rãnzhÿzhÿ yùsÿmiǎn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yángrãnâ jìshìâ jízhÿshân huîqiþzuî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shànxiüngquàn dãjiýjiàn guîbùguÿ dàoliǎngkuÿ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fánqǔyǔ guìfýnxiǎo yǔyíduō qǔyíshǎo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jiüngjiürãn xiünwânjǐ jǐbúyù jísùyǐ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ýnyùbào yuànyùwàng bàoyuànduǎn bàoýncháng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dàibìpú shýnguìduün suÿguìduün cíãrkuün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shìfúrãn xÿnbùrán lǐfúrãn füngwúyán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qÿn rãn【亲仁】tïngshìrãn lâibùqí liúsúzhîng rãnzhþxÿ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guǒrãnzhþ rãnduōwâi yánbúhuì sâbúmâi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nãngqÿnrãn wúxiànhǎo dãrìjìn guîrìshǎo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bùqÿnrãn wúxiànhài xiǎorãnjìn bǎishìhuài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yú lì xuã wãn【余力学文】búlìxíng dànxuãwãn zhǎngfúhuá chãnghãrãn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dànlìxíng bùxuãwãn rânjǐjiàn mâilǐzhýn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dúshūfǎ yǒusündào xÿnyǎnkǒu xìnjiýyào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füngdúcǐ wùmùbǐ cǐwâizhōng bǐwùqǐ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kuünwãixiàn jǐnyînggōng gōngfūdào zhìsâtōng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xÿnyǒuyí suízhájì jiùrãnwân qiúquâyì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fángshìqÿng qiángbìjìng jÿànjiã bǐyànzhâng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mîmïpiün xÿnbùduün zìbújìng xÿnxiünbìng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liâdiǎnjí yǒudìngchù dúkànbì huányuánchù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suÿyǒují juànshùqí yǒuquýhuài jiùbǔzhÿ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fýishângshū bǐngwùshì bìcōngmíng huàixÿnzhì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wùzìbào wùzìqì shângyǔxián kþxúnzh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博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导而编成的生涯规范,它划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起首在日常生涯中,要做到孝敬怙恃,友好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涯中行动要当心谨严,言语要讲信誉.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进修,这些都是很主要非做不成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过剩的时光精神,就应当好好的进修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怙恃呼应勿缓怙恃命行勿懒怙恃教须敬听怙恃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怙恃亲叫你的时刻,要连忙答应,不克不及迟缓;怙恃亲让你做事的时刻,要立时去做,不克不及迁延偷懒.对怙恃的教导,要恭顺地凝听;对怙恃的责怪,要服从地接收.后代照顾怙恃,冬天要让他们暖和,炎天要让他们清新凉爽.凌晨要向怙恃存问.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怙恃安眠.【原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酸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知怙恃一声,回来也要传递一声,以免怙恃牵挂.日常平凡栖身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尽力去完成,不要随意马虎转变.不要因为小工作,就不禀告怙恃而私自去做.假如自作主意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后代的道理了.器械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不然,一旦被发明,怙恃必定会异常悲伤朝气.凡是怙恃所爱好的器械,必定要尽力替他们预备好;凡是怙恃所憎恶的器械,必定要当心肠处理掉落.【原文】: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友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假如身材有所不适或受到毁伤,就会让怙恃为我们担忧;假如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怙恃觉得难看.怙恃友爱好我,做到孝敬其实不难.怙恃亲不爱好我,我还能居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宝贵的!假如怙恃有了过掉,后代应当耐烦地劝告使其纠正.劝告时立场必定要平易近人,声音必定要严厉.假如怙恃不肯接收劝告,就等到心境好时再劝.假如怙恃照样不听,还要呜咽要求,即使是以而遭到鞭打,也毫无牢骚.【原文】:亲有疾药先尝日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逝世者如事生【译文】:怙恃亲病了,吃的药本身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克不及分开一步.怙恃亲逝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怙恃会惆怅呜咽,哀思怙恃养育之恩.居处要力图俭朴,不准酒肉.情欲等事.凶事要完全按照礼制去办,祭奠要完全出于诚心.看待逝世的怙恃亲,要如同他们活着时一样.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译文】: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敬哥哥.兄弟之间可以或许和气相处,对怙恃的孝心也就包含在个中了.假如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妄想财帛,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措辞时都可以或许互相谦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恼恨天然会清除.不管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当谦逊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原文】: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父老勿呼名对父老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译文】: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连忙替他去叫.假如被叫的人不在,本身就连忙到年长者那边去,看看有什么工作须要做.称呼父老,不成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经历深,要多听他们措辞,不要本身夸夸其谈,表示出很有才干的样子.在路上碰到父老时,要快步迎上前往施礼问候.假如父老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必恭必敬地站立,等候指导.碰到父老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父老走过百步以外后,本身才干上马或上车分开.【原文】: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父老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译文】: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成以坐下.长辈坐下今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在父老面前,措辞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父老听不清晰的程度,那也是不合适的.在见父老时,要快步走上前往,告退时,要迟缓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刻,要站起来答复,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看待本身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看待本身的父亲一样;看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看待本身的兄长一样.四.《弟子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译文】:凌晨要夙兴,晚上要迟睡.人的平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小我都要珍爱此刻的珍贵时光.凌晨起床后,必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优越的卫生习惯应当在小时刻就养成.帽子必定要戴正派,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洁,鞋带要系紧.【原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安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喝酒喝酒醉最为丑【译文】: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克不及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美.不单要相符本身的身份,还要和本身的家庭前提相合适.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养分不良;吃器械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毁伤脾胃.年轻的时刻,万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难看.【原文】:步从容立正派揖深圆拜恭顺勿践阈勿跛倚勿盘蹲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若有人【译文】: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材要庄重竖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必恭必敬.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持身材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摆大腿.不然,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化.进出门时,要迟缓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器械的棱角,以免造成不须要的损害.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器械的器具一样当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严,不克不及乱走乱动.【原文】: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典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译文】:做工作不克不及太匆忙,匆忙时最轻易消失错误.不要畏惧艰苦,应当知难而进,也不要纰漏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卖力看待.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必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合法.不合情理的工作,必定要远离而不去干预干与.预备进入他人家门时,应当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许可后才干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进步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本身的姓名告知对方.假如只答复“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晰你是谁了.【原文】: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实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译文】:想要应用他人的器械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要求,以便征得他人赞成.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窃.借他人的器械,要在商定的时光内清偿,迁延时光人家今后就不信任你了.他人向你借器械时,假如本身有,不成以小气不借.五.《弟子规》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译文】:凡是说出的话,起首要真实不虚.讲究信誉.说假话哄人.胡言乱语都是不成以的.【原文】: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巧诈语秽污词街市商人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译文】:措辞多不如措辞少,因为言多必有掉.说的话要适当在理.相符现实,万万不要花言巧语.不然人家只会憎恶你.虚假狡猾.繁言小气.下贱肮脏的话,万万不克不及说.阿谀阿谀等粗俗的奸商习惯,都要完全戒除掉落.看到的工作没有弄可以或许清晰,不要随意胡说,随意马虎揭橥看法;听来的工作没有根据,不要随意乱传,以免造成不良效果.对于本身以为不当当的工作,不克不及随意地答应他人.假如你随意马虎承诺,就会进退掉据.【原文】: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隐约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译文】:措辞的时刻,吐字要清晰.迟缓,不克不及讲得太快,也不克不及讲得暧昧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确.店主说长,西家说短,他人的长短很难弄清晰;与本身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不然,不单搅乱了他人,也有损本身的德行.看到了他人的善行,就要想到本身也应当尽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尽力,逐渐也能赶上他.看到了他人的罪行,要连忙检查本身.假如发明本身也有,就要立时纠正;假如没有,也要引起当心,防止本身犯同样的错误.【原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译文】:做人最要紧的是本身的道德.学问.才干和身手,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竭鼓励本身,尽力赶上.假如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闷哀痛.这不是什么不但彩的事,因为做人最主要的是品格的教养.听到他人说本身的错误就朝气,听到他人赞扬奉承本身就愉快,那么,有损德行的同伙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同伙就会和你远离.听到他人赞扬本身就觉得惊恐不安,听到他人指出本身的错误就欢乐接收.经常如许做,那些正派说谎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原文】: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盖增一辜【译文】:假如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假如是有意去做的,那就叫“恶”.有了错误,要能勇于面临,并完全纠正过来.如许,他人就照样把他当大好人看;假如不肯承认,还要逝世力掩盖,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六.《弟子规》博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不管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干怀.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配合生涯在统一片蓝世界,统一块地盘上.【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信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译文】:一个行动崇高的人,名声天然会高.因为人们敬佩的是一小我的操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边幅.一个才学丰硕的人,名望天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信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本身有才干,不要只想着为本身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他人有才干,不要心生嫉妒,随意歧视.诽谤.不要阿谀凑趣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汉清高无礼.不要厌弃曩昔的同伙,也不要只爱好新交友的同伙.【原文】: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等于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等于恶疾之甚祸且作【译文】:当他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本身有事儿去打搅.当他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措辞而去打搅他.他人有短处,万万不要到处宣传.他人有隐私,绝对不克不及说出去.赞扬他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他人知道后,就会是以受到鼓励而加倍尽力地去积德.宣传他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罪行.假如因为过火的厌恶仇恨而一味地去宣传,就会招来祸害.【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抱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译文】:同伙之间互相规过惩恶,则彼此都能成就优越的德行.假若有错不克不及互相劝戒,两小我在道德上就都邑出缺点.拿人家器械和给人家器械,特殊要分得清清晰楚.给人家的器械要多一点,拿人家的器械要少一点,这是情面交往的道理.想让他人做一件事,起首要问一问本身愿不肯意做.假如本身都不原意去做,你赶紧也不要让他人去做.受人恩情,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不时想着酬报;他人有对不起本身的事,曩昔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当广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落.【原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译文】:看待家里的佣人,最主要的是自身操行要正派.操行正派虽然主要,对人还要善良宽厚.用势力去胜过他人,他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他人,他人才会无话可说.七.《弟子规》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译文】:同样活着为人,操行高下各个不雷同.跟着潮流走的通俗俗人许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疏.【原文】: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穷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穷害小人进百事坏【译文】:真正操行崇高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措辞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阿谀.可以或许亲近品格崇高的仁者,就会得到无穷的利益.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促进,而过掉就会一天比一天削减.不亲近品格崇高的仁者,就会有无穷的害处.如许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许多工作都是以而不克不及成就.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念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译文】:假如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逝世书,轻易养成脆而不坚的习惯,不克不及成为一个真正有效的人.假如只晓得负责去做,不肯念书进修,而执拗于本身的看法,就不会明确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合错误的.念书的办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切都异常主要.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念书要居心专一,才有成就.【原文】: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译文】:无妨把进修的刻日安插得裕如一些,但在进修时要抓紧时光.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天然就通晓了.念书时,假如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他人就教,求得精确的意义.房间里要整顿整洁,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干净,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正派.假如您把墨磨偏了,解释心不在焉.假如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解释你急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惟不分散.进修要收视反听.【原文】: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出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愚蠢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译文】: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浏览完一本书,必定要放回原处,如许便于下次查找.念书的人要爱护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顿好.发明书本有破坏,应当随即修补完全.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当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合法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愚蠢.废弛人们的心志.应当多读圣贤的著作.措辞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任性妄为叫“自弃”,做人毫不成如许.一小我不克不及不知自爱;也不克不及甘于腐化.圣人和圣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经由过程循序渐进的尽力修学而达到的.。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ju)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
《弟子规》全文a4打印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一、〈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总叙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全文及注释【排版打印版】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弟子规第二则阅读心得(33篇)
弟子规第二则阅读心得(33篇)弟子规第二则阅读心得(精选33篇)弟子规第二则阅读心得篇1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
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弟子规》全文翻译及注音
《弟子规》全文翻译及注音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注释:训:教导,教诲。
悌:敬爱兄长为悌。
信:言语真实,诚实。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典籍,以获得有益的学问。
rù zéxiào【入则孝】fùmǔhū yìng wùhuǎn fùmǔ mìng xíng 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mǔzé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注释:应:应答。
弟子规入则孝之二
入则孝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 怨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 声 【解释】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 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 (《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 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 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 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 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 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弟子规》入ຫໍສະໝຸດ 孝(二)入则孝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 生
丧 三 年 常 悲 咽 居 处 变 酒 肉 绝 亲 有 疾 药 先 尝 昼 夜 侍 不 离 床 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 怨 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 声 亲 爱 我 孝 何 难 亲 憎 我 孝 方 贤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 羞 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 去 物 虽 小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亲 心 伤 事 虽 小 勿 擅 为 苟 擅 为 子 道 亏
入则孝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原意】公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 一定很伤心。 【故事】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 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 鱼封好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 母亲呢?这是为政不廉啊! 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 的清官。 【今解】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总想着公报私囊。一个总想着占便宜的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害人害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背诵这部分内容
课堂延伸
学生展示收集的关于“孝”的名言、成语 名言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中 华 传 统 教 育 必 读
弟 子 规
天 天 落 实 多 多 收 益
讲授者:潭布中学 邓金好 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故事1: 一个玩笑 抱憾终身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 同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 学重重坐在了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一个玩笑导致这 样的后果,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 辈子,很苦。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 残废,父母比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 地流泪。我们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 个人的过失,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 而开玩笑同学的家庭也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
故事2:
刘
备
教
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 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 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 于人。”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 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 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诸 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 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1、不要轻易开别人的玩笑,凡事要三思而后
行,否则,有可能对自己和别人的家庭造成 无法弥补的巨大伤害。 2、任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 良行为,我们是绝对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 极力劝止。
学习目标
1、学习“事虽小……贻亲羞” 2、理解并背诵这部分内容 3、能在生活中实践
《入则孝》之二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勿擅为 勿私藏 力为具 贻亲忧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听录音、齐读)
如果
(一)“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1、女生齐读 2、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易解: shìsuīxiăo wù shàn wãi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 事虽小, 勿擅为, 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 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 gǒushànwãi zǐ dào kuī 为,容易出错,就有损 苟擅为, 子道亏。 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 wù suī xiăo wù sī cáng 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 物虽小, 勿私藏, 行为。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别人的物品虽小, 苟私藏, 亲心伤。 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 会很伤父母的心。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身有 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易解: 父母亲所喜爱的 东西,当子女的都应 尽力准备齐全,父母 所厌恶的,都该小心 排除。 万一我们的身体 受到伤害,一定会给 父母亲带来忧愁,我 们的品格有了缺失, 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 没有面子
故事6:
董 卓 的 恶 行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 到国都,废掉了汉少帝刘辨另立汉献帝刘协 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 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百姓 任意欺凌。 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司徒 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 董卓死后,他的家属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 他的母亲已经90多岁了,也被处死。董卓 的恶行不仅使其家庭受到牵连,连年迈的老 母无法尽享天年,实在是可悲啊!
故事3
陶
母
封
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 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是与他母亲的严格教 育分不开的。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 鱼封好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 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 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 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 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wù (二)“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贻:招致
1、男生齐读 2、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qīn suǒ hào
l ì wâi jù
亲所好,
qīn suǒ wù
力为具;
jǐn wâi qù
亲所恶,
dã yǒu shāng
谨为去。
yí qīn xiū
故事五:深圳机场女清洁工“捡金”案
2008年12月9日,深圳机场女清洁工梁丽工 作中在一垃圾桶旁的行李车上“捡”到一装 有14公斤黄金首饰的小纸皮箱并带回家,在 听到失主寻找金饰的消息情况下,她也没有 立即呈报,直到警方当晚就找上她家门,她 才主动将金饰交还。于是警方以涉嫌盗窃罪 将其逮捕,虽在拘禁9个月后无罪释放,但其 如无主动归还全部财物的情节,恐被控盗窃 罪,最高可获无期徒刑。
实践作业
1、回家后了解父母亲有什么喜恶。
2、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 3、经常帮父母分担家务农活
我国刑法第两百八十三条:「聚众斗殴致人于死或致重伤 者,在场助势而非出于正当防卫之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下手实施伤害者,仍依伤害各条之规定处断。」
5. 网络游戏中的宝物或游戏币,我偷偷的把它变成自 己的会有什么结果? (盗窃罪)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中《入 则孝》的第二部分,它教会了我们为人子女 要懂得听从父母的教诲,懂得理解关心父母 ,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好让父母放心,还 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 以恶小而为之”,莫让父母蒙羞。
成语
父慈子孝 母慈子孝 求忠出孝 入孝出弟 孝思不匮 孝悌力田 孝子爱日 孝子顺孙 移孝为忠 移孝作忠 忠孝节义 忠孝两全
身边小故事
请你讲讲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孝” (包括“愚孝”)与“不孝”的故事,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法律小常识※※※
1.捡到别人的东西,是否可以不用还? (不肯归还,犯盗窃罪) 2.对同学说:“你如果不借我东西,你就死定了”只是吓 吓同学,没有关系。(这是犯了什么罪?) (恐吓危害安全罪) 3.同学走过去时,我偷偷的把脚伸出去绊倒,他会有什 么结果? (造成对方严重受伤,犯故意伤害罪) 4.别人打架,我在旁边加油,有没有犯罪呢?
故事四:
广州许霆案
2006年4月21日,广州青年许霆与朋友郭 安山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许取出17.5 万元,郭取出1.8万元。事发后,郭主动自首 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而许霆潜逃一年落网 。2007年12月一审,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 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案件发回广州中 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罚金两万,追讨其 取出的173826元。
5、听了这几个故事,大家心里有什么想 法?请同学谈谈自已平时对父母 “该怎 么做”或“不该做什么”?
(1)谨听父母教诲,遇事多与父母沟通商量
,不要擅作主张,以免对事情作出错误判断 ,而擅自行动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也就是要做到:“事虽小,勿擅为”) (2)不可贪图小便宜,路上拾遗不应昧(昧 :隐藏),应主动交还或交给有关部门代为 寻找失主 (“物虽小,勿私藏” ) 6、背诵这部分内容
5、听完这个故事,你作何感想?请同学 谈谈自己平时对父母 “该怎么做”或“ 不该做什么”?
(1)了解父母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
(2)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
母亲担忧。 (“身有伤 贻亲忧 ”) (3)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不做让父母蒙羞的 缺德事、违纪违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