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失去的,所以必须把所有利益都攥在自己手中,“自己好处通吃,别人只能完败”。
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人性有恶的一面,但也可以举出更多人性为善的事实。
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确选择。
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一时之偏蔽恒常之正,把一种哲学假设当作客观事实和立论基石,这在理论上体现为无知,在实践中表现为偏执。
如果零和思维大行其道,在社会交往中动辄如临大敌、邻人遗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世界也不会向前发展。
但事实上,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就是因为人虽然免不了被人性中恶的一面诱惑一时,但抑恶扬善、抱团成群始终是“学以成人”的主旋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基调。
零和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
零和思维之所以为了一棵树木而甘愿失掉一片森林,是因为形而上学思维看不到社会实践中的合作、变化、发展,无视开放进步的客观规律。
对于秉持零和思维的人来说,只有眼前的、当下的利益才是真实可靠的,其他的都不存在、都不作数。
这种形而上学思维容易导致两种倾向:一是悲观,对未来没有也不敢有信心,总担心已经得到的东西会失去;二是保守,对于发展变化怀有深深的恐惧,总担心别人超过自己。
事实上,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不是在封闭状态中自生自灭,而是在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证明和实现自己的存在。
虽然眼前的蛋糕就那么多,但放开眼界,外面还有更多的蛋糕;虽然当下的蛋糕就那么大,但长远来看,将来会做出更大的蛋糕。
零和思维自我封闭、拒绝合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别人的门也堵住自己的路,侵蚀自己发展的根基也损害人类的未来,最终害人害己。
(摘录自2018年09月06日《人民日报》的《零和思维没有出路》)1.下列四句话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7—201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道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设计股权激励机制的起点是基于人性。
自古以来,对于人性本源善恶的争论便没有标准答案。
“人性本善”是中国古代儒家大师孟子的观点,但后来又有荀子“性恶论”与之相悖。
西方传统经济学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假设人性是自私的,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六项精进》中,也强调了“积善行、思利他”。
那么到底在设计股权激励机制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依据“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呢?在这一问题上,中国股权激励第一人、经邦集团董事长薛中行有他独特的理念。
他认为人性是同时具有自私性与利他性的矛盾体。
在企业管理中,重点在于对人的引导,通过好的机制设计,引导人将自私与利他结合。
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使“坏人”变成“好人”,坏的股权激励机制能使“好人”变成“坏人”,人性本矛盾。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72岁的美国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教授用他的学术研究验证了这一点。
他认为自利原则也不是完全有效的,人们会通过合作来达到共赢,甚至会无私地牺牲掉自己的利益来进行慈善捐赠。
因此,人既不完全自利,也不完全自私,只是个非完全理性的个体。
经邦集团17年丰富的案例积累告诉我们,成功的股权激励各有各的特点,但不成功的股权激励往往存在共同点——员工未出资。
员工出资是股权激励成功的必要条件,它是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
所以如何避免股权激励方案的失败,增加成功的机率?薛中行强调在于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环节的重点——员工是否出资。
薛中行认为人是一个兼具自利性与利他性的矛盾体,对自身选择也是存在矛盾的。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高三语文2参考答案
2019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是现象问题)2.D(A“近些年来”,不当。
原文“2019年”;B颠倒了被告原告;C扩大了翻拍的内容、产生落差原因分析不准)3.C(A随意扩大范围,文中未提及“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B因果关系不成立;D“只有”,绝对化,不准确)4.D(近:接近,靠近。
动词)5.A(非孔子所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6.D(误解“敕”,皇帝命令)7.(1)如今张仲武上书陈述(表白)诚意,先表达内心的真诚(内心想法),凭这个被提拔任用(借此机会提拔任用他),就好似有个名分(去平叛)(就好像名正言顺了)。
“布”“密款”“因”“拔用”各1分,句意1分)(2)张仲武于是留住那些回鹘使臣(使那些回鹘使臣滞留),延缓回鹘出军日期,回鹘军队出现病死情况,最终没有放走那些使臣。
(“逗留”“缓”“师”“竟”各1分,句意1分)8.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答“借景抒情”也能够)。
(1分)诗歌颔联实写的是:贬戍途中是冷风扑面、冰霜遍地;虚写的是:他想象着在寒窗前、青灯下的儿女们正在为自己的不幸贬官远行而流泪哭泣。
柳永的词句中实写了在眼下别离之际的秋之凄冷环境氛围,虚写了与好友别离酒醒后的情景。
(2分)情感: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所遭遇到的不幸深感怨愤。
柳永虚实结合的词句抒发了离别之人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
(2分)【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后两联中也有使用,典故为虚,晚鸦聒噪为实】9.诗人连用三个典故,他想到了羊叔子被人误解和贾谊遭到权贵的排斥而谪居长沙,忧国忧民的屈原竟葬身汨罗江。
表达了自己心怀坦荡与忠于国事竟遭贬官,深感悲痛,希望在朝中弄权之人不会太长久(在耳边聒噪的晚鸦就快在斜阳中消失)。
(6分。
基本点:每一处典故2分)10.(6分。
丢字、多字、有错别字该空均不给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者,可有可无(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11.(1)D,3分; A,2分;E,1分(B,作用分析不准,突出的是家境与友情;C“从同学姐姐那里借来”错;E“赞成这种举止”不完全准确)(2)(6分)保尔的故事迷住了孙少平,也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所以黑天后孙少平没有回家。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江苏省七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2019年3月28日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的结果。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A.催化一脉相承各有千秋B.催生相辅相成各有千秋C.催生一脉相承平分秋色D.催化相辅相成平分秋色2.在下画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在这样的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①④②③⑤ B.②④③⑤①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③⑤①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3分)①千秋绝唱消魂句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念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词里红瘦咏海棠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4.下列选项中,对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性强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休闲娱乐方面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焚琴子传顾彩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pdf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水平。
水平层级为B级、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源于原文第三段。
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媒体”和“信息受众”两大角度实行对策分析,所以,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能够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能够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升理性使用新媒介的水平”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
由此可知A错。
B项源于原文第一段。
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
C项源于原文第二段,原文“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实行精准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两层意思,可知C项准确。
D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D错。
)2.【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水平。
水平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答案是B。
A项是对原文论证前提和指向性分析。
立论前提由原文第一段“新媒介在……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能够推知;立论指向问题解决策略,即,“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项错。
B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文章围绕着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个问题”中“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
2019年4月深圳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深圳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语文试卷2019.0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详解: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详解(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详解: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详解(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展开全文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详解)(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但并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
C项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而非“读者按自己的理解”。
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意思,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相对最像”“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2.答案:D。
解析:A项正确。
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避免纯主观、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等原则,这些都是为了真正(或更好)理解作品。
B项正确,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石头”的关系与“作品—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
C 项正确,源于文章倒数第二段,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可推断得知。
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黑龙江哈尔滨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哈尔滨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观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
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圣”、“王”之别。
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圣”,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
《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
此“圣”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
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
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
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
显然,孔子所谓“圣”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为“通”,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圣”,可谓不违训诂。
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
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圣”之本义正相通。
《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
“聖”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
可见,圣之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通”乃“圣”之引申义。
《五行》所谓“圣”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
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不能直接解作圣德。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2019.4.18(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陕西省安康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00420021248)
安康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希尼在《诗歌的纠正》-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社会影响)上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
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按工具栏的“显示/隐藏”按钮可以显示/隐藏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零和”本是一个博弈学概念,是指在博弈过程中一方得到的正是对方失去的,得与失相加是零。
这反映在思维上就是零和思维。
零和思维看似有经济学模型的支持,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错误哲学基础上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博弈论关于零和的模型,只是对抗性博弈在绝对封闭状态下的一种理论情景。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对人类社会利益偏好多样性的形象描述;西方谚语“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只要系统是开放的、历史是前进的,零和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事实上,人类社会正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人类社会实践正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零和思维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哲学判断基础上的。
因为预设人性是恶的,就武断地认为所有人的人性都是恶的,在社会交往中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所以必须把所有利益都攥在自己手中,“自己好处通吃,别人只能完败”。
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人性有恶的一面,但也可以举出更多人性为善的事实。
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确选择。
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一时之偏蔽恒常之正,把一种哲学假设当作客观事实和立论基石,这在理论上体现为无知,在实践中表现为偏执。
如果零和思维大行其道,在社会交往中动辄如临大敌、邻人遗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世界也不会向前发展。
但事实上,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就是因为人虽然免不了被人性中恶的一面诱惑一时,但抑恶扬善、抱团成群始终是“学以成人”的主旋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基调。
零和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
零和思维之所以为了一棵树木而甘愿失掉一片森林,是因为形而上学思维看不到社会实践中的合作、变化、发展,无视开放进步的客观规律。
对于秉持零和思维的人来说,只有眼前的、当下的利益才是真实可靠的,其他的都不存在、都不作数。
这种形而上学思维容易导致两种倾向:一是悲观,对未来没有也不敢有信心,总担心已经得到的东西会失去;二是保守,对于发展变化怀有深深的恐惧,总担心别人超过自己。
事实上,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不是在封闭状态中自生自灭,而是在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证明和实现自己的存在。
虽然眼前的蛋糕就那么多,但放开眼界,外面还有更多的蛋糕;虽然当下的蛋糕就那么大,但长远来看,将来会做出更大的蛋糕。
零和思维自我封闭、拒绝合作,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一套逻辑,采取尔虞我诈、以邻为壑的老一套办法,结果必然是封上别人的门也堵住自己的路,侵蚀自己发展的根基也损害人类的未来,最终害人害己。
(摘录自2018年09月06日《人民日报》的《零和思维没有出路》)1.下列四句话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C.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
D.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第二段画线语句“同样的意思”是指下列哪项?(3分)A.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
B.人类社会生活中有舍有得是一种常态。
C.人类社会利益偏好、选择是多样的。
D.人类社会实践是不断进步、永无止境的。
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零和”概念在理论上荒谬,在实践中有害。
B.零和思维是无稽之谈,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不可能存在。
C.人类社会及其实践过程不可能为零和思维提供绝对封闭条件。
D.要作出顺应客观规律的正确选择,就应该转变“性恶”观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速之客梁晓声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
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
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
只有半个月假。
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
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
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
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
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
其实不尽然。
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
就是他。
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
但去年他死了。
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
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
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
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
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
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
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
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
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
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
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
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
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
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
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
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
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
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
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
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
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
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唉。
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
5.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
(6分)6.“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
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政策,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
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
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
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
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
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
”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上海有色网2018年6月21日)材料二: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
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
”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
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科技日报》2018年6月22日)材料三: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