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理科)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图形、体积、表面积等性质。

在理科学习中,立体几何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以及解题方法。

1.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的基础知识。

常见的题型有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等。

解决这类题目主要依靠平面几何的知识,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定理。

2.空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空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多种多样,包括立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着重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熟练运用计算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并运用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

3.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和表面积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对于各种空间图形,求解其体积和表面积需要根据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运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或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表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乘以6;圆锥的体积等于1/3×底面积×高,表面积等于底面积加上底面积和侧面积之和。

4.空间图形的相似性:空间图形的相似性是对于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根据相似性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比较和计算。

常见的题型包括求相似立体的体积比、表面积比等。

5.立体图形的旋转体与截面:立体图形的旋转体和截面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根据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几何关系的推导和计算。

例如,旋转体的体积等于截面面积与旋转轴的长度之积。

以上五个方面是立体几何中的主要内容,解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分析问题:首先要明确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和所要求解的目标,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和主要难点。

2.运用几何公式和性质: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已知的几何知识,运用相应的公式和性质进行计算和推理。

3.利用图形特征:对于立体图形而言,其形状和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观察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理科)

啊没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讲解一、知识点<一>常用结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21||||||a b a b x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OC z OB y OA x OP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221()x x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8.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a ,外接球的半径为6a . 20.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21.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1.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三〉解题思路: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判定线⊥线线⊥面面⊥面性质线∥线线⊥面面∥面←→−←→−−→−−←→−←→−←−−−←→−←→− 线面平行的判定: a b b a a ∥,面,∥面⊂⊄⇒αααabα线面平行的性质:αααβαβ∥面,面,∥⊂=⇒ b a b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P A A O P O ⊥面,为在内射影,面,则αααa ⊂a OA a PO a PO a AO⊥⊥;⊥⊥⇒⇒αaPO线面垂直:a b a c b c b c O a ⊥,⊥,,,⊥⊂=⇒ααaO α b c面面垂直:a a ⊥面,面⊥αββα⊂⇒ 面⊥面,,,⊥⊥αβαβαβ =⊂⇒l l aaaα alβa b a b⊥面,⊥面∥αα⇒ 面⊥,面⊥∥αβαβa a ⇒ a bα2、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θαα=时,∥或0b ob ⊂()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30180αβθθ--<≤l o o(三垂线定理法:A ∈α作或证AB ⊥β于B ,作BO ⊥棱于O ,连AO ,则AO ⊥棱l ,∴∠AOB 为所求。

2019版二轮复习数学(理)全国版专题三 第二讲 大题考法——立体几何

2019版二轮复习数学(理)全国版专题三  第二讲  大题考法——立体几何

第二讲 大题考法——立体几何[典例感悟][典例1] (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 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二面角M -P A -C 为30°,求PC 与平面P AM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因为P A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所以PO ⊥AC ,且PO =2 3. 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所以PO 2+OB 2=PB 2,所以PO ⊥OB . 又因为OB ∩AC =O ,所以PO ⊥平面ABC .(2)以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已知得O (0,0,0),B (2,0,0),A (0,-2,0),C (0,2,0),P (0,0,23),AP ―→=(0,2,23).取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OB ―→=(2,0,0). 设M (a,2-a,0)(0<a ≤2),则AM ―→=(a,4-a,0). 设平面P A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AP ―→·n =0,AM ―→·n =0,得⎩⎪⎨⎪⎧2y +23z =0,ax +(4-a )y =0,令y =3a ,得z =-a ,x =3(a -4),所以平面P AM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a -4),3a ,-a ),所以cos 〈OB ―→,n 〉=23(a -4)23(a -4)2+3a 2+a2.由已知可得|cos 〈OB ―→,n 〉|=cos 30°=32,所以23|a -4|23(a -4)2+3a 2+a 2=32, 解得a =43或a =-4(舍去).所以n =⎝⎛⎭⎫-833,433,-43.又PC ―→=(0,2,-23),所以cos 〈PC ―→,n 〉=833+8334+12·643+163+169=34.所以PC 与平面P A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典例2] (2016·全国卷Ⅲ)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 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 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所以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 因为MN ⊄平面P AB ,AT ⊂平面P AB , 所以MN ∥平面P AB .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 2-⎝⎛⎭⎫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PM ―→=(0,2,-4),PN ―→=⎝⎛⎭⎫52,1,-2,AN ―→=⎝⎛⎭⎫52,1,2.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所以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类题通法]1.证明空间位置关系要抓两点一是平面图形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这是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起点,特别是三角形、梯形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二是准确利用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尤其是定理中的条件要记全、记准,切忌因记漏条件或错用定理等导致出错.2.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的解题模型[对点训练](2018·唐山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底面ABCD ,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 ,AB ∥CD ,AB =2AD =2CD ,E 是PB 的中点.(1)求证:平面EAC ⊥平面PBC ; (2)若二面角P -AC -E 的余弦值为63,求直线P A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因为PC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AC ⊥PC . 因为AB =2AD =2CD , 所以AC =BC =2AD =2CD , 所以AC 2+BC 2=AB 2,故AC ⊥BC . 又BC ∩PC =C , 所以AC ⊥平面PBC . 因为AC ⊂平面EAC , 所以平面EAC ⊥平面PBC .(2)如图,以C 为原点,CB ―→,CA ―→,C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设CB =2,CP =2a (a >0).则C (0,0,0),A (0,2,0),B (2,0,0),P (0,0,2a ),则E (1,0,a ),CA ―→=(0,2,0),CP ―→=(0,0,2a ),CE ―→=(1,0,a ),易知m =(1,0,0)为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设n =(x ,y ,z )为平面EAC 的法向量,则n ·CA ―→=n ·CE ―→=0,即⎩⎪⎨⎪⎧2y =0,x +az =0,取x =a ,则z =-1,n =(a,0,-1).依题意,|cos 〈m ,n 〉|=|m ·n ||m ||n |=a a 2+1=63,则a = 2.于是n =(2,0,-1),P A ―→=(0,2,-22).设直线P A 与平面EAC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cos 〈P A ―→,n 〉|=|P A ―→·n ||P A ―→||n |=23,即直线P A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典例1] (2018·全国卷Ⅲ)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 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 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平面MAB 与平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 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因为DM ⊂平面AMD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2)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当三棱锥M -ABC 的体积最大时,M 为CD 的中点.由题设得D (0,0,0),A (2,0,0),B (2,2,0),C (0,2,0),M (0,1,1),AM ―→=(-2,1,1),AB ―→=(0,2,0),DA ―→=(2,0,0),设n =(x ,y ,z )是平面MAB 的法向量,则⎩⎪⎨⎪⎧n ·AM ―→=0,n ·AB ―→=0,即⎩⎪⎨⎪⎧-2x +y +z =0,2y =0.可取n =(1,0,2),又DA ―→是平面MC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n ,DA ―→〉=n ·DA ―→|n ||DA ―→|=55,sin 〈n ,DA ―→〉=255.所以平面MAB 与平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255.[典例2] (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 AB ⊥平面P AD ;(2)若P A =PD =AB =DC ,∠APD =90°,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BAP =∠CDP =90°, 得AB ⊥AP ,CD ⊥PD . 因为AB ∥CD ,所以AB ⊥PD . 又AP ∩PD =P ,所以AB ⊥平面P AD . 又AB ⊂平面P AB ,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 AD .(2)在平面P AD 内作PF ⊥AD ,垂足为F .由(1)可知,AB ⊥平面P AD , 故AB ⊥PF ,可得PF ⊥平面ABCD .以F 为坐标原点,F 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 -xyz .由(1)及已知可得A ⎝⎛⎭⎫22,0,0,P ⎝⎛⎭⎫0,0,22,B ⎝⎛⎭⎫22,1,0,C ⎝⎛⎭⎫-22,1,0. 所以PC ―→=⎝⎛⎭⎫-22,1,-22,CB ―→=(2,0,0),P A ―→=⎝⎛⎭⎫22,0,-22,AB ―→=(0,1,0).设n =(x 1,y 1,z 1)是平面PCB 的法向量, 则⎩⎪⎨⎪⎧ n ·PC ―→=0,n ·CB ―→=0,即⎩⎪⎨⎪⎧-22x 1+y 1-22z 1=0,2x 1=0.所以可取n =(0,-1,-2).设m =(x 2,y 2,z 2)是平面P AB 的法向量, 则⎩⎪⎨⎪⎧ m ·P A ―→=0,m ·AB ―→=0,即⎩⎪⎨⎪⎧22x 2-22z 2=0,y 2=0.所以可取m =(1,0,1). 则cos 〈n ,m 〉=n ·m |n ||m |=-23×2=-33. 由图知二面角A -PB -C 为钝角, 所以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 [类题通法]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解题模型[对点训练]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为菱形,平面P AD⊥平面ABCD,P A=PD=5,AD=6,∠DAB=60°,E为AB的中点.(1)证明:AC⊥PE;(2)求二面角D-P A-B的余弦值.解:(1)证明:如图,取AD的中点O,连接OP,OE,BD,∵四边形ABCD为菱形,∴BD⊥AC,∵O,E分别为AD,AB的中点,∴OE∥BD,∴AC⊥OE.∵P A=PD,O为AD的中点,∴PO⊥AD,又∵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PO⊥平面ABCD,∴PO⊥AC,∵OE∩OP=O,∴AC⊥平面POE,∴AC⊥PE.(2)连接OB,∵四边形ABCD为菱形,∴AD=AB,又∠DAB=60°,∴△DAB为等边三角形,又O为AD的中点,∴OB⊥AD,∵PO⊥平面ABCD,OA⊂平面ABCD,OB⊂平面ABCD,∴PO⊥OA,PO⊥OB,∴OP,OA,OB两两垂直.以OA ,OB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3,0,0),B (0,33,0),P (0,0,4),OB ―→=(0,33,0)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P 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又AP ―→=(-3,0,4),AB ―→=(-3,33,0),∴⎩⎪⎨⎪⎧AP ―→·n =0,AB ―→·n =0,即⎩⎪⎨⎪⎧-3x +4z =0,-3x +33y =0,取x =1,则y =33,z =34,n =⎝⎛⎭⎫1,33,34为平面P AB 的一个法向量,∴cos 〈OB ―→,n 〉=OB ―→·n |OB ―→||n |=333×1+13+916=49191, 结合图形可知二面角D -P A -B 的余弦值为49191.[典例感悟][典例] (2016·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 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AB⊥AD,AB⊂平面ABCD,所以AB⊥平面P AD.所以AB⊥PD.又因为P A⊥PD,P A∩AB=A,所以PD⊥平面P AB.(2)取AD的中点O,连接PO,CO.因为P A=PD,所以PO⊥AD.又因为PO⊂平面P AD,平面P AD⊥平面ABCD,所以PO ⊥平面ABCD . 因为CO ⊂平面ABCD , 所以PO ⊥CO .因为AC =CD ,所以CO ⊥AD .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得,A (0,1,0),B (1,1,0),C (2,0,0),D (0,-1,0),P (0,0,1). 则PD ―→=(0,-1,-1),PC ―→=(2,0,-1),PB ―→=(1,1,-1),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PD ―→=0,n ·PC ―→=0,即⎩⎪⎨⎪⎧-y -z =0,2x -z =0.令z =2,则x =1,y =-2. 所以n =(1,-2,2). 又PB ―→=(1,1,-1),所以cos 〈n ,PB ―→〉=n ·PB ―→| n ||PB ―→|=-33.所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3)设M 是棱P A 上一点, 则存在λ∈[0,1],使得AM ―→=λAP ―→.因此点M (0,1-λ,λ),BM ―→=(-1,-λ,λ). 因为BM ⊄平面PCD , 所以要使BM ∥平面PCD ,当且仅当BM ―→·n =0,即(-1,-λ,λ)·(1,-2,2)=0.解得λ=14.所以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BCD ,此时AM AP =14.[类题通法]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的策略(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2)在(1)的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对点训练](2018·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D ∥BC ,AD ⊥CD ,且AD =CD =22,BC =42,P A =2.(1)求证:AB ⊥PC;(2)在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二面角M -AC -D 的大小为45°,如果存在,求BM 与平面MAC 所成角的正弦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由已知得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由AD =CD =22,BC =42,可得△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AC ,因为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AB ,又P A ∩AC =A ,所以AB ⊥平面P AC ,所以AB ⊥PC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C (22,22,0),D (0,22,0),P (0,0,2),B (22,-22,0),PD ―→=(0,2 2,-2),AC ―→=(22,22,0),AP ―→=(0,0,2).设PM ―→=t PD ―→ (0<t <1),则PM ―→=(0,22t ,-2t ), 所以AM ―→=AP ―→+PM ―→=(0,22t,2-2t ). 设平面MAC 的法向量是n =(x ,y ,z ),则 ⎩⎪⎨⎪⎧n ·AC ―→=0,n ·AM ―→=0,即⎩⎪⎨⎪⎧22x +22y =0,22ty +(2-2t )z =0,则可取n =⎝ ⎛⎭⎪⎫1,-1,2t 1-t .又m =(0,0,1)是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m ,n 〉|=|m ·n || m || n |=⎪⎪⎪⎪⎪⎪2t t -12+⎝ ⎛⎭⎪⎫2t t -12=cos 45°=22,解得t =12,即点M 是线段PD 的中点.此时平面MAC 的法向量n =(1,-1,2),M (0,2,1), BM ―→=(-22,32,1). 设BM 与平面MAC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n ,BM ―→〉|=|n ·BM ―→||n ||BM ―→|=269.所以存在PD 的中点M 使得二面角M -AC -D 的大小为45°,且BM 与平面M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69.[解题通法点拨] 立体几何问题重在 “建”——建模、建系[循流程思维——入题快]立体几何解答题的基本模式是论证推理与计算相结合,以某个几何体为依托,分步设问,逐层加深.解决这类题目的原则是建模、建系.建模——将问题转化为平行模型、垂直模型、平面化模型或角度、距离等的计算模型; 建系——依托于题中的垂直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按流程解题——快又准][典例] (2017·全国卷Ⅱ)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E 是PD 的中点.(1)证明:直线CE ∥平面P AB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解题示范](1)证明:取P A 的中点F ,连接EF ,BF .因为E 是PD 的中点,所以EF ∥AD ,EF =12AD .由∠BAD =∠ABC =90°,得BC ∥AD , 又BC =12AD ,所以EF 綊BC ,所以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 CE ∥BF ,又BF ⊂平面P AB ,CE ⊄平面P AB , 故CE ∥平面P AB .❶(2)由已知得BA ⊥AD ,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1,0,0),C (1,1,0),P (0,1,3),PC ―→=(1,0,-3),AB ―→=(1,0,0).❷❶建模:证明线面平行的模型:⎭⎬⎫a ⊄αb ⊂αa ∥b ⇒a ∥α.❷建系:将线面角、二面角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计算问题. 设M (x ,y ,z )(0<x <1),则BM ―→=(x -1,y ,z ),PM ―→=(x ,y -1,z -3). 因为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 而n =(0,0,1)是底面ABCD 的法向量, 所以|cos 〈BM ―→,n 〉|=sin 45°,|z |(x -1)2+y 2+z 2=22,即(x -1)2+y 2-z 2=0.① 又M 在棱PC 上,设PM ―→=λPC ―→,则x =λ,y =1,z =3-3λ.②由①②解得⎩⎨⎧x =1+22,y =1,z =-62(舍去),或⎩⎨⎧x =1-22,y =1,z =62,所以M ⎝⎛⎭⎫1-22,1,62,从而AM ―→=⎝⎛⎭⎫1-22,1,62. 设m =(x 0,y 0,z 0)是平面ABM 的法向量, 则⎩⎪⎨⎪⎧m ·AM ―→=0,m ·AB ―→=0,即⎩⎨⎧(2-2)x 0+2y 0+6z 0=0,x 0=0,所以可取m =(0,-6,2). 于是cos 〈m ,n 〉=m ·n |m ||n |=105.由图知二面角M -AB -D 为锐角, 因此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为105. [思维升华] 立体几何的内容在高考中的考查情况总体上比较稳定.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一题两法(几何法与向量法)”的训练,切勿顾此失彼;要重视识图训练,能正确确定关键点或线的位置,将局部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模型;能依托于题中的垂直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的计算模型.[应用体验](2018·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F ⊥PF ,BF ⊥EF , 又PF ∩EF =F , 所以BF ⊥平面PEF . 又BF ⊂平面ABFD ,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2)如图,作PH ⊥EF ,垂足为H . 由(1)得,PH ⊥平面ABFD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由(1)可得,DE ⊥PE .又因为DP =2,DE =1,所以PE = 3. 又PF =1,EF =2, 所以PE ⊥PF . 所以PH =32,EH =32. 则H (0,0,0),P ⎝⎛⎭⎫0,0,32,D ⎝⎛⎭⎫-1,-32,0, DP ―→=⎝⎛⎭⎫1,32,32,HP ―→=⎝⎛⎭⎫0,0,32.又HP ―→为平面ABFD 的法向量, 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HP ―→·DP ―→||HP ―→||DP ―→|=343=34.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课时跟踪检测] A 卷——大题保分练1.(2018·洛阳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 A =PD =2,且平面P AD ⊥平面ABCD .(1)求证:平面AEF ⊥平面PCD ;(2)求平面AEF 与平面ACE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1)证明:由题意知,P A =PD =AD ,F 为PD 的中点, 可得AF ⊥PD ,∵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CD ⊂平面ABCD ,CD ⊥AD , ∴CD ⊥平面P AD .又AF ⊂平面P AD ,∴CD ⊥AF , 又CD ∩PD =D ,∴AF ⊥平面PCD ,又AF ⊂平面AEF , ∴平面AEF ⊥平面PCD .(2)取AD 的中点O ,BC 的中点G ,连接OP ,OG ,∵P A =PD =AD ,∴OP ⊥AD .∵平面P AD ⊥平面ABCD ,OP ⊂平面P AD ,∴OP ⊥平面ABCD . 分别以OA ,OG ,O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C (-1,2,0),E ⎝⎛⎭⎫-12,1,32,F ⎝⎛⎭⎫-12,0,32,AF ―→=⎝⎛⎭⎫-32,0,32,FE―→=(0,1,0).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 m ·AF ―→=0,m ·FE ―→=0,即⎩⎪⎨⎪⎧-32x +32z =0,y =0,可取m =(1,0,3),为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 同理,可得平面AC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3,1). cos 〈m ,n 〉=m ·n |m |·|n |=1×3+3×12×7=217.∴平面AEF 与平面ACE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17. 2.(2018·山西八校联考)如图,三棱柱ABC -A1B 1C 1中,∠ACB =90°,CC 1⊥底面ABC ,AC =BC =CC 1=2,D ,E ,F 分别是棱AB ,BC ,B 1C 1的中点,G 是棱BB 1上的动点.(1)当BGBB 1为何值时,平面CDG ⊥平面A 1DE? (2)求平面A 1BF 与平面A 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1)当BG BB 1=12,即G 为BB 1的中点时,平面CDG ⊥平面A 1DE .证明如下:因为点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所以DE ∥AC 且DE =12AC ,又AC ∥A 1C 1,AC =A 1C 1, 所以DE ∥A 1C 1,DE =12A 1C 1,故D ,E ,C 1,A 1四点共面.如图,连接C1E 交GC 于H .在正方形CBB 1C 1中,tan ∠C 1EC =2,tan ∠BCG =12,故∠CHE =90°,即CG ⊥C 1E .因为A 1C 1⊥平面CBB 1C 1,CG ⊂平面CBB 1C 1,所以DE ⊥CG ,又C 1E ∩DE =E ,所以CG ⊥平面A 1DE , 故平面CDG ⊥平面A 1DE .(2)由(1)知,当G 为BB 1的中点时,平面A 1DE 的一个法向量为CG ―→.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CC 1⊥底面ABC ,所以以C 为原点,CA ,CB ,CC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因为AC =BC =CC 1=2,D ,E ,F 分别是棱AB ,BC ,B 1C 1的中点,所以C (0,0,0),A 1(2,0,2),D (1,1,0),E (0,1,0),B (0,2,0),F (0,1,2),G (0,2,1),A 1B ―→=(-2,2,-2),A 1F ―→=(-2,1,0),CG ―→=(0,2,1).由CD 知CG ―→为平面A 1DE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 1B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n ·A 1F ―→=0,n ·A 1B ―→=0,即⎩⎪⎨⎪⎧-2x +y =0,-2x +2y -2z =0, 令x =1得n =(1,2,1),为平面A 1BF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 1BF 与平面A 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则cos θ=|CG ―→·n ||CG ―→|·|n |=530=306, 所以平面A 1BF 与平面A 1D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06. 3.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AB =4,AD =2,E 是CD 的中点,将△ADE 沿AE 折起,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棱锥D 1-ABCE ,其中平面D 1AE ⊥平面ABCE .(1)设F 为CD 1的中点,试在AB 上找一点M ,使得MF ∥平面D 1AE ;(2)求直线BD 1与平面CD 1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1)如图,取D1E 的中点,记为L ,连接AL ,FL ,则FL ∥EC ,又EC ∥AB ,∴FL ∥AB ,且FL =14AB , ∴M ,F ,L ,A 四点共面,且平面D 1AE ∩平面AMFL =AL ,若MF ∥平面D 1AE ,则MF ∥AL ,∴四边形AMFL 为平行四边形,∴AM =FL =14AB .(2)取AE 的中点O ,过点O 作OG ⊥AB 于G ,OH ⊥BC 于H ,连接OD 1.∵AD 1=D 1E ,∴D 1O ⊥AE ,∴D 1O ⊥平面ABCE ,D 1O ⊥OG ,D 1O⊥OH ,又易得OG ⊥OH ,故OG ,OH ,OD 1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G ,OH ,OD 1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3,0),C (-1,3,0),E (-1,1,0),D 1(0,0,2).故BD 1―→=(-1,-3,2),CD 1―→=(1,-3,2),CE ―→=(0,-2,0).设平面CD 1E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CD 1―→=0,m ·CE ―→=0,即⎩⎪⎨⎪⎧x -3y +2z =0,-2y =0, 取x =2,得m =(2,0,-1).设直线BD 1与平面CD 1E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BD 1―→〉|=|m ·BD 1―→||m ||BD 1―→|=|-22|3×12=23. 即直线BD 1与平面CD 1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23.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 =60°,四边形BDEF 是矩形,平面BDEF ⊥平面ABCD ,BF =3,H是CF 的中点.(1)求证:AC ⊥平面BDEF ;(2)求直线DH 与平面B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H -BD -C 的大小.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又∵平面BDEF ⊥平面ABCD ,平面BDEF ∩平面ABCD =BD ,且AC ⊂平面ABCD ,∴AC ⊥平面BDEF .(2)设AC ∩BD =O ,取EF 的中点N ,连接ON ,∵四边形BDEF 是矩形,O ,N 分别为BD ,EF 的中点,∴ON ∥ED .∵ED ⊥平面ABCD ,∴ON ⊥平面ABCD .由AC ⊥BD ,得OB ,OC ,ON 两两垂直.∴以O 为原点,OB ,OC ,ON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 =60°,BF =3,∴A (0,-3,0),B (1,0,0),D (-1,0,0),E (-1,0,3),F (1,0,3),C (0,3,0),H ⎝⎛⎭⎫12,32,32. ∵AC ⊥平面BDEF ,∴平面BDEF 的法向量AC ―→=(0,23,0).设直线DH 与平面BDEF 所成角为α,∵DH ―→=⎝⎛⎭⎫32,32,32, ∴sin α=|cos 〈DH ―→,AC ―→〉|=⎪⎪⎪⎪⎪⎪⎪⎪DH ―→·AC ―→|DH ―→||AC ―→|=77, ∴直线DH 与平面B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77. (3)由(2),得BH ―→=⎝⎛⎭⎫-12,32,32,DB ―→=(2,0,0). 设平面BDH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x +3y +3z =0,2x =0,令z =1,得n =(0,-3,1).由ED ⊥平面ABCD ,得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ED ―→=(0,0,-3),则cos 〈n ,ED ―→〉=n ·ED ―→|n ||ED ―→|=-12, 由图可知二面角H -BD -C 为锐角,∴二面角H -BD -C 的大小为60°.B 卷——深化提能练1.(2019届高三·辽宁五校联考)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CD ∥AB ,BC ⊥AB ,侧面ABE ⊥平面ABCD ,且AB =AE =BE =2BC =2CD =2,动点F 在棱AE ,且EF =λF A .(1)试探究λ的值,使CE ∥平面BDF ,并给予证明;(2)当λ=1时,求直线CE 与平面BD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当λ=12时,CE ∥平面BDF .证明如下:连接AC 交BD 于点G ,连接GF (图略),∵CD ∥AB ,AB =2CD ,∴CG GA =CD AB =12, ∵EF =12F A ,∴EF F A =CG GA =12,∴GF ∥CE , 又CE ⊄平面BDF ,GF ⊂平面BDF ,∴CE ∥平面BDF .(2)如图,取AB 的中点O ,连接EO ,则EO ⊥AB ,∵平面ABE ⊥平面ABCD ,平面ABE ∩平面ABCD =AB ,∴EO ⊥平面ABCD ,连接DO ,∵BO ∥CD ,且BO =CD =1,∴四边形BODC 为平行四边形,∴BC ∥DO ,又BC ⊥AB ,∴AB ⊥OD ,则OD ,OA ,OE 两两垂直,以OD ,OA ,OE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O (0,0,0),A (0,1,0),B (0,-1,0),D (1,0,0),C (1,-1,0),E (0,0,3).当λ=1时,有EF ―→=F A ―→,∴F ⎝⎛⎭⎫0,12,32, ∴BD ―→=(1,1,0),CE ―→=(-1,1,3),BF ―→=⎝⎛⎭⎫0,32,32. 设平面B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有⎩⎪⎨⎪⎧ n ·BD ―→=0,n ·BF ―→=0,即⎩⎪⎨⎪⎧ x +y =0,32y +32z =0,令z =3,得y =-1,x =1,则n =(1,-1,3)为平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CE 与平面BDF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CE ―→,n 〉|=15, 故直线CE 与平面BD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2.(2018·山东潍坊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 ,AC 是圆O 的一条直径,P A ⊥平面ABCD ,P A =AC =2,E是PC 的中点,∠DAC =∠AOB .(1)求证:BE ∥平面P AD ;(2)若二面角P -CD -A 的正切值为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DAC =∠AOB ,∴AD ∥OB .∵E 为PC 的中点,O 为圆心,连接OE ,∴OE ∥P A ,又OB ∩OE =O ,P A ∩AD =A ,∴平面P AD ∥平面EOB ,∵BE ⊂平面EOB ,∴BE ∥平面P AD .(2)∵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O 且AC 为直径,∴AD ⊥CD ,又P A ⊥平面ABCD ,∴P A ⊥CD ,又P A ∩AD =A ,∴CD ⊥平面P AD ,∴CD ⊥PD ,∴∠PDA 是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tan ∠PDA =2,P A =2,∴AD =1,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DA所在的直线为x 轴,D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过点D 且垂直于平面ABCD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P A =AC =2,AD =1,延长BO 交CD 于点F ,∵BO∥AD ,∴BF ⊥CD ,∴BF =BO +OF ,∴BF =1+12=32,又CD =3,∴DF =32,∴P (1,0,2),B ⎝⎛⎭⎫32,32,0,C (0,3,0),CP ―→=(1,-3,2),DC ―→=(0,3,0),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n =(x ,y ,z ),∵⎩⎪⎨⎪⎧ n ·CP ―→=0,n ·DC ―→=0.即⎩⎪⎨⎪⎧x -3y +2z =0,3y =0. 令z =1,则x =-2,y =0.∴n =(-2,0,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又PB ―→=⎝⎛⎭⎫12,32,-2, ∴|cos 〈PB ―→,n 〉|=⎪⎪⎪⎪⎪⎪⎪⎪PB ―→·n |PB ―→||n |=⎪⎪⎪⎪⎪⎪-1+0-25×5=35, ∴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5. 3.(2018·合肥一模)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与△EMN 所在的平面都与矩形BDEF 所在的平面垂直,且∠BAD =60°,AB =MN =2AD =2,EM =EN ,F 为MN 的中点.(1)求证:MN ∥AD ;(2)若直线A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求二面角M -AB -C 的余弦值.解:(1)证明:在△ABD 中,∠BAD =60°,AB =2,AD =1,由余弦定理可得BD 2=AB 2+AD 2-2AB ·AD ·cos ∠BAD =22+12-2×2×1×cos 60°=3,所以BD =3,AD 2+BD 2=AB 2,所以AD ⊥BD .又平面ABCD ⊥平面BDEF ,平面ABCD ∩平面BDEF =BD ,所以AD ⊥平面BDEF .在△EMN 中,EM =EN ,F 为MN 的中点,所以MN ⊥EF ,又平面EMN ⊥平面BDEF ,平面EMN ∩平面BDEF =EF ,所以MN ⊥平面BDEF .所以MN ∥AD .(2)在矩形BDEF 中,ED ⊥BD ,又平面ABCD ⊥平面BDEF ,平面ABCD ∩平面BDEF =BD ,所以ED ⊥平面ABCD . 所以∠EAD 为直线A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故∠EAD =60°.在Rt △EAD 中,ED =AD tan ∠EAD =1×tan 60°= 3.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B ,DE 所在直线为x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A (1,0,0),B (0,3,0),E (0,0,3),F (0,3,3),M (1,3,3),MA ―→=(0,-3,-3),AB ―→=(-1,3,0).因为DE ⊥平面ABCD ,所以DE ―→=(0,0,3)为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M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所以⎩⎪⎨⎪⎧ n ⊥MA ―→,n ⊥AB ―→,即⎩⎪⎨⎪⎧n ·MA ―→=-3y -3z =0,n ·AB ―→=-x +3y =0, 整理得⎩⎪⎨⎪⎧y +z =0,x =3y ,令y =1,则x =3,z =-1,所以n =(3,1,-1)是平面MAB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DE ―→ ,n 〉=DE ―→·n |DE ―→|×|n |=-3×13×(3)2+12+(-1)2=-55. 设二面角M -AB -C 的大小为θ,由图可知θ为钝角,所以cos θ=cos 〈DE ―→,n 〉=-55. 4.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D =2,AB =1,如图①所示,将△ABD 沿BD 折起到△PBD 的位置得三棱锥P -BCD ,如图②所示.(1)求证:BD ⊥PC ;(2)当平面PBD ⊥平面PBC 时,求二面角P -DC -B 的大小.解:(1)证明:在图①中,连接AC ,交BD 于点G ,因为∠CDA =∠DAB =90°,所以tan ∠CAD =CD AD =2,tan ∠DBA =AD AB=2, 所以∠CAD =∠DBA ,因为∠CAD +∠BAG =90°,所以∠DBA +∠BAG =90°,所以BD ⊥AC .所以将△ABD 沿BD 折起到△PBD 的位置后,仍有BD ⊥PG ,BD ⊥CG ,如图②所示, 又PG ∩CG =G ,所以BD ⊥平面PCG ,又PC ⊂平面PCG ,所以BD ⊥PC .(2)因为平面PBD ⊥平面PBC ,PB ⊥PD ,平面PBD ∩平面PBC =PB ,PD ⊂平面PBD ,所以PD ⊥平面PBC ,因为PC ⊂平面PBC ,所以PD ⊥PC ,又BD ⊥PC ,BD ∩PD =D ,所以PC ⊥平面PBD ,所以BP ⊥CP . 以P 为坐标原点,PC ,PB ,PD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③所示,则P (0,0,0),B (0,1,0),C (2,0,0),D (0,0,2),BD ―→=(0,-1,2),BC ―→=(2,-1,0),易知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0),设n =(x ,y ,z )为平面BCD 的法向量,则⎩⎪⎨⎪⎧ BD ―→·n =0,BC ―→·n =0,即⎩⎪⎨⎪⎧-y +2z =0,2x -y =0, 令x =1,则y =2,z =1,得n =(1,2,1)是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 则cos 〈m ,n 〉=m ·n |m |·|n |=22, 易知二面角P -DC -B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P -DC -B 的大小为45°.。

专题8.7 高考解答题热点题型-立体几何(解析版)

专题8.7 高考解答题热点题型-立体几何(解析版)

高考理科数学一轮复习:题型全归纳与高效训练突破专题8.7高考解答题热点题型---立体几何目录一、题型综述 (1)二题型全归纳 (1)题型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 (1)题型二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7)题型三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10)三、高效训练突破 (15)一、题型综述立体几何是每年高考的重要内容,基本上都是一道客观题和一道解答题,客观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简单的计算能力.解答题主要采用证明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求解.重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及计算能力,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属中档题,且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热点题型.二题型全归纳题型一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1证明点共面或线共面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证明直线平行或相交,从而证明线共面.(2)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3)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重合.2.证明空间点共线问题的方法(1)公理法: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公理3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2)纳入直线法: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余点也在该直线上.3.证明线共点问题的常用方法先证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其他直线经过该点.4.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1)几何法①作:利用定义转化为平面角,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固定一条,平移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①证:证明作出的角为所求角.①求:把这个平面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空间角.(2)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公式|cos θ|=|m ·n ||m ||n |求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若向量夹角是锐角或直角,则该角即为异面直线所成角;若向量夹角是钝角,则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该角的补角.【例1】如图,AE ①平面ABCD ,CF ①AE ,AD ①BC ,AD ①AB ,AB =AD =1,AE =BC =2.(1)求证:BF ①平面ADE ;(2)求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3)若二面角E -BD -F 的余弦值为13,求线段CF 的长. 【解题思路】由条件知AB ,AD ,AE 两两垂直,可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解决.(1)寻找平面ADE 的法向量,证明BF →与此法向量垂直,即得线面平行.(2)CE →与平面BDE 的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CE 和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3)设CF =h ,用h 表示二面角E -BD -F 的余弦值,通过解方程得到线段长.【规范解答】 (1)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D 所在的直线为y 轴,AE 所在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1,0,0),设F (1,2,h ).依题意,AB →=(1,0,0)是平面ADE 的一个法向量,又BF →=(0,2,h ),可得BF →·AB →=0,又直线BF ①平面ADE ,所以BF ①平面ADE .(2)依题意,D (0,1,0),E (0,0,2),C (1,2,0),则BD →=(-1,1,0),BE →=(-1,0,2),CE →=(-1,-2,2).设n =(x ,y ,z )为平面BDE 的法向量,则⎩⎪⎨⎪⎧ n ·BD →=0,n ·BE →=0,即⎩⎪⎨⎪⎧-x +y =0,-x +2z =0,不妨令z =1,可得n =(2,2,1). 因此有cos 〈CE →,n 〉=CE →·n |CE →||n |=-49. 所以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9. (3)设m =(x 1,y 1,z 1)为平面BDF 的法向量,则⎩⎪⎨⎪⎧ m ·BD →=0,m ·BF →=0,即⎩⎪⎨⎪⎧-x 1+y 1=0,2y 1+hz 1=0, 不妨令y 1=1,可得m =⎝⎛⎭⎫1,1,-2h . 由题意,有|cos 〈m ,n 〉|=|m ·n ||m ||n |=⎪⎪⎪⎪4-2h 3 2+4h2=13, 解得h =87.经检验,符合题意. 所以线段CF 的长为87. 【例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①底面ABC ,①BAC =90°.点D ,E ,N 分别为棱P A ,PC ,BC 的中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P A =AC =4,AB =2.(1)求证:MN ①平面BDE ;(2)已知点H 在棱P A 上,且直线NH 与直线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1,求线段AH 的长. 【解析】:如图,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C →,A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A (0,0,0),B (2,0,0),C (0,4,0),P (0,0,4),D (0,0,2),E (0,2,2),M (0,0,1),N (1,2,0).(1)证明:DE →=(0,2,0),DB →=(2,0,-2).设n =(x ,y ,z )为平面BDE 的法向量,则⎩⎪⎨⎪⎧n ·DE →=0,n ·DB →=0,即⎩⎪⎨⎪⎧2y =0,2x -2z =0. 不妨设z =1,可取n =(1,0,1).又MN →=(1,2,-1),可得MN →·n =0.因为MN ①平面BDE ,所以MN ①平面BDE .(2)依题意,设AH =h (0≤h ≤4),则H (0,0,h ),进而可得NH →=(-1,-2,h ),BE →=(-2,2,2).由已知,得|cos 〈NH →,BE →〉|=|NH →·BE →||NH →||BE →|=|2h -2|h 2+5×23=721, 整理得10h 2-21h +8=0,解得h =85或h =12. 所以,线段AH 的长为85或12. 【例3】如图,在几何体A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DD 1A 1与四边形CDD 1C 1均为矩形,平面ADD 1A 1①平面CDD 1C 1,B 1A 1①平面ADD 1A 1,AD =CD =1,AA 1=A 1B 1=2,E 为棱AA 1的中点.(1)证明:B 1C 1①平面CC 1E ;(2)求直线B 1C 1与平面B 1CE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因为B 1A 1①平面ADD 1A 1,所以B 1A 1①DD 1,又DD 1①D 1A 1,B 1A 1∩D 1A 1=A 1,所以DD 1①平面A 1B 1C 1D 1,又DD 1①CC 1,所以CC 1①平面A 1B 1C 1D 1.因为B 1C 1①平面A 1B 1C 1D 1,所以CC 1①B 1C 1.因为平面ADD 1A 1①平面CDD 1C 1,平面ADD 1A 1∩平面CDD 1C 1=DD 1,C 1D 1①DD 1,所以C 1D 1①平面ADD 1A 1.经计算可得B 1E =5,B 1C 1=2,EC 1=3,从而B 1E 2=B 1C 21+EC 21,所以在①B 1EC 1中,B 1C 1①C 1E .又CC 1,C 1E ①平面CC 1E ,CC 1∩C 1E =C 1,所以B 1C 1①平面CC 1E .(2)如图,以点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A (0,0,0),C (1,0,1),B 1(0,2,2),C 1(1,2,1),E (0,1,0),则CE →=(-1,1,-1),B 1C →=(1,-2,-1).设平面B 1CE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B 1C →=0,m ·CE →=0,即⎩⎪⎨⎪⎧x -2y -z =0,-x +y -z =0,消去x 得y +2z =0, 不妨设z =1,可得m =(-3,-2,1)为平面B 1CE 的一个法向量,易得B 1C 1→=(1,0,-1),设直线B 1C 1与平面B 1CE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m ,B 1C 1→〉|=⎪⎪⎪⎪⎪⎪m ·B 1C 1→|m |·|B 1C 1→|=⎪⎪⎪⎪⎪⎪-414×2=277,故直线B 1C 1与平面B 1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77. 题型二 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解法】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折痕”,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两个“不变”.(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例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①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①BF .(1)证明:平面PEF ①平面ABFD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题思路】(1)①翻折前后的不变关系,四边形ABFE 是矩形.①证明BF ①平面PEF .①证明平面PEF ①平面ABFD .(2)解法一:①建系:借助第(1)问,过P 作平面ABFD 的垂线为z 轴,垂足为原点,EF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系.①求直线DP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ABFD 的法向量.①由公式计算所求角的正弦值.解法二:①作:过P 作PH ①EF 交EF 于点H ,连接DH .①证:证明PH ①平面ABFD ,得①PDH 为直线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①算:在Rt①PDH 中,PD 的长度是正方形ABCD 的边长,①PHD =90°,易知要求sin①PDH ,关键是求PH ;由此想到判断①PEF 的形状,进一步想到证明PF ①平面PED .【规范解答】(1)证明:由已知可得,BF ①PF ,BF ①EF ,又PF ∩EF =F ,所以BF ①平面PEF .又BF ①平面ABFD ,所以平面PEF ①平面ABFD .(2)解法一:作PH ①EF ,垂足为H .由(1)得,PH ①平面ABFD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由(1)可得,DE ①PE .又DP =2,DE =1,所以PE = 3.又PF =1,EF =2,故PE ①PF .所以PH =32,EH =32,则H (0,0,0),P ⎝⎛⎭⎫0,0,32, D ⎝⎛⎭⎫-1,-32,0,DP →=⎝⎛⎭⎫1,32,32,HP →=⎝⎛⎭⎫0,0,32为平面ABFD 的一个法向量. 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为θ,则sin θ=|HP →·DP →||HP →||DP →|=343=34. 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解法二:因为PF ①BF ,BF ①ED ,所以PF ①ED ,又PF ①PD ,ED ∩PD =D ,所以PF ①平面PED ,所以PF ①PE ,设AB =4,则EF =4,PF =2,所以PE =23,过P 作PH ①EF 交EF 于点H ,因为平面PEF ①平面ABFD ,所以PH ①平面ABFD ,连接DH ,则①PDH 即为直线DP 与平面ABFD 所成的角,因为PE ·PF =EF ·PH ,所以PH =23×24=3, 因为PD =4,所以sin①PDH =PH PD =34, 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题型三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技巧要点】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途径一: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例1】(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2的正方形,平面P AC ①底面ABCD ,P A =PC =2 2.(1)求证:PB =PD ;(2)若点M ,N 分别是棱P A ,PC 的中点,平面DMN 与棱PB 的交点为点Q ,则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得DQ ①PH ?若存在,求BH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 (1)要证PB =PD ,想到在①PBD 中,证明BD 边上的中线垂直于BD ,联系题目条件想到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面垂直.(2)借助第(1)问的垂直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DMN 的法向量n ,分别依据P ,B ,Q 共线和B ,C ,H 共线,设PQ →=λPB →和BH →=tBC →,利用垂直关系列方程先求λ再求t ,确定点H 的位置.【规范解答】 (1)证明:记AC ∩BD =O ,连接PO ,①底面ABCD 为正方形,①OA =OC =OB =OD =2.①P A =PC ,①PO ①AC ,①平面P AC ①底面ABCD ,且平面P AC ∩底面ABCD =AC ,PO ①平面P AC ,①PO ①底面ABCD .①BD ①底面ABCD ,①PO ①BD .①PB =PD .(2)存在.以O 为坐标原点,射线OB ,OC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1)可知OP =2.可得P (0,0,2),A (0,-2,0),B (2,0,0),C (0,2,0),D (-2,0,0),可得M (0,-1,1),N (0,1,1),DM →=(2,-1,1),MN →=(0,2,0).设平面DMN 的法向量n =(x ,y ,z ),①DM →·n =0,MN →·n =0,①⎩⎪⎨⎪⎧2x -y +z =0,2y =0. 令x =1,可得n =(1,0,-2).记PQ →=λPB →=(2λ,0,-2λ),可得Q (2λ,0,2-2λ),DQ →=(2λ+2,0,2-2λ),DQ →·n =0,可得2λ+2-4+4λ=0,解得λ=13. 可得DQ →=⎝⎛⎭⎫83,0,43. 记BH →=tBC →=(-2t,2t,0),可得H (2-2t,2t,0),PH →=(2-2t,2t ,-2),若DQ ①PH ,则DQ →·PH →=0,83(2-2t )+43×(-2)=0,解得t =12. 故BH = 2.故在线段BC 上存在一点H ,使得DQ ①PH ,此时BH= 2.【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①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1)求证:BD①平面P AC;(2)若①ABC=60°,求证:平面P AB①平面P AE;(3)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①平面P AE?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P A①平面ABCD,所以P A①BD.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所以BD①A C.又P A∩AC=A,所以BD①平面P A C.(2)证明:因为P A①平面ABCD,AE①平面ABCD,所以P A①AE.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①ABC=60°,且E为CD的中点,所以AE①CD,所以AB①AE.又AB∩P A=A,所以AE ①平面P AB .因为AE ①平面P AE ,所以平面P AB ①平面P AE .(3)棱PB 上存在点F ,使得CF ①平面P AE .取F 为PB 的中点,取G 为P A 的中点,连接CF ,FG ,EG .则FG ①AB ,且FG =12AB . 因为底面ABCD 为菱形,且E 为CD 的中点,所以CE ①AB ,且CE =12AB . 所以FG ①CE ,且FG =CE .所以四边形CEG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 ①EG .因为CF ①平面P AE ,EG ①平面P AE ,所以CF ①平面P AE .【例3】图1是由矩形ADEB ,Rt①ABC 和菱形BFGC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 =1,BE =BF =2,①FBC =60°.将其沿AB ,BC 折起使得BE 与BF 重合,连接DG ,如图2.(1)证明:图2中的A ,C ,G ,D 四点共面,且平面ABC ①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 -CG -A 的大小.【解析】:(1)证明:由已知得AD ①BE ,CG ①BE ,所以AD ①CG ,故AD ,CG 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 ,C ,G ,D 四点共面.由已知得AB ①BE ,AB ①BC ,故AB ①平面BCGE .又因为AB ①平面ABC , 所以平面ABC ①平面BCGE .(2)作EH ①BC ,垂足为H .因为EH ①平面BCGE ,平面BCGE ①平面ABC ,所以EH ①平面ABC .由已知,菱形BCGE 的边长为2,①EBC =60°,可求得BH =1,EH = 3.以H 为坐标原点,HC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A (-1,1,0),C (1,0,0),G (2,0,3),CG →=(1,0,3),AC →=(2,-1,0).设平面ACG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CG →·n =0AC →·n =0,即⎩⎨⎧x +3z =0,2x -y =0. 所以可取n =(3,6,-3).又平面BCGE 的法向量可取为m =(0,1,0),所以cos n ,m =n ·m |n ||m |=32. 因此二面角B ­CG ­A 的大小为30°.三、高效训练突破1.(2020·深圳模拟)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D=PB,H为PC上的点,过AH的平面分别交PB,PD于点M,N,且BD①平面AMHN.(1)证明:MN①PC;(2)当H为PC的中点,P A=PC=3AB,P 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60°,求AD与平面AMHN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连接AC、BD且AC∩BD=O,连接PO.因为ABCD为菱形,所以BD①AC,因为PD=PB,所以PO①BD,因为AC∩PO=O且AC、PO①平面P AC,所以BD①平面P AC,因为PC①平面P AC,所以BD①PC,因为BD①平面AMHN,且平面AMHN∩平面PBD=MN,所以BD①MN,MN①平面P AC,所以MN①P C.(2)由(1)知BD ①AC 且PO ①BD ,因为P A =PC ,且O 为AC 的中点,所以PO ①AC ,所以PO ①平面ABCD ,所以P 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①P AO ,所以①P AO =60°,所以AO =12P A ,PO =32P A , 因为P A =3AB ,所以BO =36P A . 以OA →,OD →,O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P A =2,所以O (0,0,0),A (1,0,0),B (0,-33,0),C (-1,0,0),D (0,33,0),P (0,0,3),H (-12,0,32), 所以BD →=(0,233,0),AH →=(-32,0,32),AD →=(-1,33,0). 设平面AMHN 的法向量为n =(x ,y ,z ),所以⎩⎪⎨⎪⎧n ·BD →=0,n ·AH →=0,即⎩⎨⎧233y =0,-32x +32z =0, 令x =2,则y =0,z =23,所以n =(2,0,23),设AD 与平面AMHN 所成角为θ,所以sin θ=|cos 〈n ,AD →〉|=|n ·AD →|n ||AD →||=34. 所以AD 与平面AMH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2.(2020·河南联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平面P AD ①平面ABCD ,①P AD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BC ①PB ,E 是AD 的中点.(1)求证:BE ①PD ;(2)若直线AB 与平面P 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4,求平面P AD 与平面P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因为①P AD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D 的中点,所以PE ①AD .又平面P AD ①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E ①平面P AD ,所以PE ①平面ABCD ,所以PE ①BC ,PE ①BE .又BC ①PB ,PB ∩PE =P ,所以BC ①平面PBE ,所以BC ①BE .又BC ①AD ,所以AD ①BE .又AD ∩PE =E 且AD ,PE ①平面P AD ,所以BE ①平面P AD ,所以BE ①PD .(2)由(1)得BE ①平面P AD ,所以①BAE 就是直线AB 与平面P AD 所成的角.因为直线AB 与平面P 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4, 即sin①BAE =154 ,所以cos①BAE =14. 所以cos①BAE =AE AB =2AB =14,解得AB =8,则BE =AB 2-AE 2=215.由(1)得EA ,EB ,EP 两两垂直,所以以E 为坐标原点,EA ,EB ,E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P (0,0,23),A (2,0,0),D (-2,0,0),B (0,215,0),C (-4,215,0),所以PB →=(0,215,-23),PC →=(-4,215,-23).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PB →·m =0,PC →·m =0,得⎩⎨⎧215y -23z =0,-4x +215y -23z =0, 解得⎩⎨⎧x =0,z =5y . 令y =1,可得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5).易知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设平面P AD 与平面P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θ=⎪⎪⎪⎪m ·n |m ||n |=⎪⎪⎪⎪⎪⎪(0,1,5)·(0,1,0)6×1=66. 所以平面P AD 与平面P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66. 3.(2020·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月月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①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A 1=26,D 是CC 1的中点,E 是A 1B 1的中点.(1)证明:DE ①平面A 1BC;(2)求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解析】 (1)证明:如图取A 1B 的中点F ,连接FC ,FE .因为E ,F 分别是A 1B 1,A 1B 的中点,所以EF ①BB 1,且EF =12BB 1. 又在平行四边形BB 1C 1C 中,D 是CC 1的中点,所以CD ①BB 1,且CD =12BB 1,所以CD ①EF ,且CD =EF . 所以四边形CFE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E ①CF .因为DE ①/平面A 1BC ,CF ①平面A 1BC ,所以DE ①平面A 1BC .(2)法一:(等体积法)因为BC =AC =AB =2,AA 1=26,三棱柱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所以V 三棱锥A 1-ABC =13S ①ABC ×AA 1=13×34×22×26=2 2. 又在①A 1BC 中,A 1B =A 1C =27,BC =2,BC 边上的高h = A 1B 2-⎝⎛⎭⎫12BC 2=33, 所以S ①A 1BC =12BC ·h =3 3. 设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d ,则V 三棱锥A -A 1BC =13S ①A 1BC ×d =13×33×d =3d . 因为V 三棱锥A 1-ABC =V 三棱锥A -A 1BC ,所以22=3d ,解得d =263, 所以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为263. 法二:(向量法)由题意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正三棱柱.取AB 的中点O ,连接OC ,OE .因为AC =BC ,所以CO ①AB .又平面ABC ①平面ABB 1A 1,平面ABC ∩平面ABB 1A 1=AB ,所以CO ①平面ABB 1A 1.因为O 为AB 的中点,E 为A 1B 1的中点,所以OE ①AB ,所以OC ,OA ,OE 两两垂直.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以OA ,OE ,O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3),A (1,0,0),A 1(1,26,0),B (-1,0,0).则BA 1→=(2,26,0),BC →=(1,0,3).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由⎩⎪⎨⎪⎧n ①BA 1→,n ①BC →,可得⎩⎪⎨⎪⎧n ·BA 1→=2x +26y =0,n ·BC →=x +3z =0,整理得⎩⎨⎧x +6y =0,x +3z =0,令x =6,则y =-1,z =- 2. 所以n =(6,-1,-2)为平面A 1BC 的一个法向量.而BA →=(2,0,0),所以点A 到平面A 1BC 的距离d =|BA →·n ||n |=6×26+1+2=263. 4.(2020·湖北十堰4月调研)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M 为AC 的中点,P A ①PC ,AB ①BC ,AB =BC ,PB =2,AC =2,①P AC =30°.(1)证明:BM ①平面P AC ;(2)求二面角B -P A -C 的余弦值.【答案】:见解析(1)证明:因为P A ①PC ,AB ①BC ,所以MP =MB =12AC =1,又MP 2+MB 2=BP 2,所以MP ①MB .因为AB =BC ,M 为AC 的中点,所以BM ①AC , 又AC ∩MP =M ,所以BM ①平面P AC .(2)法一:取MC 的中点O ,连接PO ,取BC 的中点E ,连接EO ,则OE ①BM ,从而OE ①AC . 因为P A ①PC ,①P AC =30°,所以MP =MC =PC =1. 又O 为MC 的中点,所以PO ①AC .由(1)知BM ①平面P AC ,OP ①平面P AC ,所以BM ①PO . 又BM ∩AC =M ,所以PO ①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OA ,OE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A ⎝⎛⎭⎫32,0,0,B ⎝⎛⎭⎫12,1,0,P ⎝⎛⎭⎫0,0,32,BP →=⎝⎛⎭⎫-12,-1,32,BA →=(1,-1,0), 设平面AP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BP→=-12x -y +32z =0,n ·BA →=x -y =0,令x =1,得n =(1,1,3)为平面APB 的一个法向量,易得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π=(0,1,0),cos 〈n ,π〉=55, 由图知二面角B -P A -C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B -P A -C 的余弦值为55. 法二:取P A 的中点H ,连接HM ,HB ,因为M 为AC 的中点,所以HM ①PC ,又P A ①PC ,所以HM ①P A .由(1)知BM ①平面P AC ,则BH ①P A , 所以①BHM 为二面角B -P A -C 的平面角.因为AC =2,P A ①PC ,①P AC =30°,所以HM =12PC =12.又BM =1,则BH =BM 2+HM 2=52, 所以cos①BHM =HM BH =55,即二面角B -P A -C 的余弦值为55.5.(2020·合肥模拟)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F ①平面ABCD ,DE ①平面ABCD ,BF =DE ,M 为棱AE 的中点.(1)求证:平面BDM ①平面EFC ;(2)若DE =2AB ,求直线AE 与平面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见解析(1)证明:连接AC ,交BD 于点N ,连接MN , 则N 为AC 的中点,又M 为AE 的中点,所以MN ①EC . 因为MN ①平面EFC ,EC ①平面EFC , 所以MN ①平面EFC .因为BF ,DE 都垂直底面ABCD ,所以BF ①DE . 因为BF =DE ,所以四边形BD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D ①EF .因为BD ①平面EFC ,EF ①平面EFC , 所以BD ①平面EFC .又MN ∩BD =N ,所以平面BDM ①平面EFC . (2)因为DE ①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DA ,DC ,DE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AB =2,则DE =4,从而D (0,0,0),B (2,2,0),M (1,0,2),A (2,0,0),E (0,0,4), 所以DB →=(2,2,0),DM →=(1,0,2), 设平面BD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DB →=0,n ·DM →=0,得⎩⎪⎨⎪⎧2x +2y =0,x +2z =0.令x =2,则y =-2,z =-1,从而n =(2,-2,-1)为平面BDM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AE →=(-2,0,4),设直线AE 与平面BDM 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cos 〈n ·AE →〉|=⎪⎪⎪⎪⎪⎪n ·AE →|n |·|AE →|=4515, 所以直线AE 与平面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515.6.(2020·河南郑州三测)如图①,①ABC 中,AB =BC =2,①ABC =90°,E ,F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以EF 为折痕把①AEF 折起,使点A 到达点P 的位置(如图①),且PB =BE .(1)证明:EF ①平面PBE ;(2)设N 为线段PF 上的动点(包含端点),求直线BN 与平面PCF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解析】:(1)证明:因为E ,F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所以EF ①BC . 因为①ABC =90°,所以EF ①BE ,EF ①PE ,又BE ∩PE =E ,所以EF ①平面PBE . (2)取BE 的中点O ,连接PO ,因为PB =BE =PE ,所以PO ①BE .由(1)知EF ①平面PBE ,EF ①平面BCFE ,所以平面PBE ①平面BCFE . 又PO ①平面PBE ,平面PBE ∩平面BCFE =BE ,所以PO ①平面BCFE .过点O 作OM ①BC 交CF 于点M ,分别以OB ,OM ,OP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2,0,0,P ⎝⎛⎭⎫0,0,32,C ⎝⎛⎭⎫12,2,0, F ⎝⎛⎭⎫-12,1,0,PC →=⎝⎛⎭⎫12,2,-32, PF →=⎝⎛⎭⎫-12,1,-32,由N 为线段PF 上一动点,得PN →=λPF →(0≤λ≤1),则可得N ⎝⎛⎭⎫-λ2,λ,32(1-λ),BN →=⎝⎛⎭⎫-λ+12,λ,32(1-λ).设平面PC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PC →·m =0,PF →·m =0,即⎩⎨⎧12x +2y -32z =0,-12x +y -32z =0,取y =1,则x =-1,z =3,所以m =(-1,1,3)为平面PCF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BN 与平面PCF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 〈BN →,m 〉|=|BN →·m ||BN →|·|m |=25·2λ2-λ+1=25·2⎝⎛⎭⎫λ-142+78≤25·78=47035(当且仅当λ=14时取等号),所以直线BN 与平面PCF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47035.7.(2020·山东淄博三模)如图①,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将正方形ABCD 沿EF 折成如图①所示的二面角,且二面角的大小为60°,点M 在线段AB 上(包含端点),连接AD .(1)若M 为AB 的中点,直线MF 与平面ADE 的交点为O ,试确定点O 的位置,并证明直线OD ①平面EMC ; (2)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求此时二面角M ­EC ­F 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直线MF ①平面ABFE ,故点O 在平面ABFE 内,也在平面ADE 内, 所以点O 在平面ABFE 与平面ADE的交线(即直线AE )上(如图所示).因为AO ①BF ,M 为AB 的中点,所以①OAM ①①FBM ,所以OM =MF ,AO =BF ,所以AO =2. 故点O 在EA 的延长线上且与点A 间的距离为2. 连接DF ,交EC 于点N ,因为四边形CDEF 为矩形, 所以N 是EC 的中点.连接MN ,则MN 为①DOF 的中位线,所以MN ①OD ,又MN ①平面EMC ,OD ①/ 平面EMC ,所以直线OD ①平面EMC . (2)由已知可得EF ①AE ,EF ①DE ,又AE ∩DE =E ,所以EF ①平面ADE .所以平面ABFE ①平面ADE ,易知①ADE 为等边三角形,取AE 的中点H ,则易得DH ①平面ABFE ,以H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1,0,0),D (0,0,3),C (0,4,3),F (-1,4,0),所以ED →=(1,0,3),EC →=(1,4,3). 设M (1,t ,0)(0≤t ≤4),则EM →=(2,t ,0),设平面EM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EM →=0,m ·EC →=0①⎩⎨⎧2x +ty =0,x +4y +3z =0,取y =-2,则x =t ,z =8-t 3,所以m =⎝ ⎛⎭⎪⎫t ,-2,8-t 3为平面EMC 的一个法向量.要使直线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则82t 2+4+(8-t )23=32,所以23t 2-4t +19=32,整理得t 2-4t +3=0, 解得t=1或t =3,所以存在点M ,使得直线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取ED 的中点Q ,连接QA ,则QA →为平面CEF 的法向量, 易得Q ⎝⎛⎭⎫-12,0,32,A (1,0,0),所以QA →=⎝⎛⎭⎫32,0,-32.设二面角M -EC -F 的大小为θ, 则|cos θ|=|QA →·m ||QA →|·|m |=|2t -4|3t 2+4+(8-t )23=|t -2|t2-4t +19. 因为当t =2时,cos θ=0,平面EMC ①平面CDEF ,所以当t =1时,cos θ=-14,θ为钝角;当t =3时,cos θ=14,θ为锐角.综上,二面角M -EC -F 的余弦值为±14.。

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常考题型

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常考题型

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常考题型
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常考题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证明。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2. 空间角的计算: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计算等。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准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3.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这类问题主要涉及圆锥、圆柱、棱锥、棱柱等基本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以及一些组合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4. 投影与直观图:这类问题主要涉及根据几何体的直观图求其三视图,以及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并能够准确判断出几何体的各个面在三视图中的投影。

综上所述,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常考题型多样,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灵活的解题能力。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做练习题,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立体几何几个经典题型_理科__推荐_

立体几何几个经典题型_理科__推荐_
又MP DM M,故CE 平面AMD. 而CE 平面CDE,所以平面AMD 平面CDE.
故平面 AMD 与平面 CDE 所成角的大小为
. 2
(III) 解:设Q为CD的中点,连结PQ,EQ.因为CE DE,所以EQ CD.因为
PC PD,所以PQ CD,故EQP为二面角A CD E的平面角.
FG / / 平面 BOE
P
E F A O B G y C
x
(II)设点 M 的坐标为 x0 , y0 , 0 ,则 FM ( x0 4, y0 , 3) ,因为 FM 平面 BOE,所以 有 FM // n ,因此有 x0 4, y0


9 9 ,即点 M 的坐标为 4, , 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4 4
的体积. (1)求 V ( x ) 的表达式; (2)当 x 为何值时, V ( x ) 取得最大值?
F A D
P
E
B
(3) 当 V ( x ) 取得最大值时, 求异面直线 AC 与 PF 所 成角的余弦值.
C
8、
如图,四棱锥 S-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
S
是底面边长的 2 倍,P 为侧棱 SD 上的点。 (Ⅰ)求证: AC SD ; (Ⅱ)若 SD⊥平面 PAC,求二面角 P AC D 的大小; (Ⅲ)在(Ⅱ)的条件下,侧棱 SC 上是否存在一点 E, 使得 BE∥平面 PAC。若存在,求 SE:EC 的值; 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D 0, 2, 0, E 0, 1, 1,
1 1 F0, 0, 1, M , 1, . 2 2
(I) 解: BF 1, 0, 1, DE 0, 1, 1,

2021高考数学必考点解题方式秘籍 立体几何3 理(1)

2021高考数学必考点解题方式秘籍 立体几何3 理(1)

2021高考理科数学必考点解题方式秘籍:立体几何3一.专题综述:立体几何的要紧任务是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固然推理中兼顾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几何是研究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能够彼此转化,解决立体几何的大体方式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的问题,即空间问题平面化,平面化的手法有:平移(包括线、面、体的平移)、投影、展开、旋转等变换。

1.考纲要求(1)把握平面的大体性质。

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类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依照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

(2)把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明白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把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明白得空间向量的概念,把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4)了解空间向量的大体定理;明白得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把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5)把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及其性质:把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把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6)明白得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7)把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关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或在座标表示下的距离把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量。

(8)了解多面、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

(9)了解棱柱的概念,把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10)了解棱锥的概念,把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11)了解球的概念,把握球的性质,把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2.考题设置与分值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分析,立体几何题型一样是1至3个填空或选择题,1个解答题,分值25分左右3.考试重点与难度(1)空间大体的线、面位置关系。

一样以客观题的形式显现,试题很基础,但需要全面、准确把握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性质,还需要有好的空间感。

2019届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解答题解题方法规律技巧详细总结版

2019届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解答题解题方法规律技巧详细总结版

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方法规律技巧详细总结版【简介】1.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为解答题的必考题型.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重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热点题型主要有平面图形的翻折、探索性问题等;2.思想方法:(1)转化与化归(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2)数形结合(根据空间位置关系利用向量转化为代数运算).【3年高考试题比较】全国高考命题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往往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高考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又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缉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可发现,立体几何一般有两问,第一问均为考查线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均有涉及;第二问主要考查角的运算,异面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都有考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的需要先证明再建系,对于空间位置关系要求较高.【必备基础知识融合】1.多面体的表(侧)面积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则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 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1+r 2)l3.表面积 体积 柱体(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h 锥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 V =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3.(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 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平行关系 图形 语言符号 语言 a ∥ba ∥αα∥β相交关系 图形 语言符号 语言 a ∩b =Aa ∩α=Aα∩β=l独有关系图形 语言符号 语言a ,b 是异面直线a ⊂α5.平行公理(公理4)和等角定理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 (2)范围:⎝⎛⎦⎤0,π2.7.直线与平面平行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l 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则称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 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a ⊄α,b ⊂α, a ∥b ⇒a ∥α性质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a ∥α,a ⊂β,α∩β=b ⇒a ∥b8.(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叫做平行平面.(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a⊂α,b⊂α,a∩b=P,a∥β,b∥β⇒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α∥β,a⊂α⇒a∥β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α∥β,α∩γ=a,β∩γ=b⇒a∥b9.与垂直相关的平行的判定(1)a⊥α,b⊥α⇒a∥b.(2)a⊥α,a⊥β⇒α∥β.10.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l⊥al⊥ba∩b=Oa⊂αb⊂α⇒l⊥α性质定理两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11.(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αl⊂β⇒α⊥β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β=al⊥al⊂β⇒l⊥α1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果表示非零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直线l平行或重合,则称此向量a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13.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1,n2l1∥l2n1∥n2⇔n1=λn2l1⊥l2n1⊥n2⇔n1·n2=0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平面α的法向量为ml∥αn⊥m⇔n·m=0l⊥αn∥m⇔n=λm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α∥βn∥m⇔n=λmα⊥βn⊥m⇔n·m=01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b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则a与b的夹角βl1与l2所成的角θ范围(0,π)求法cos β=a·b|a||b|cosθ=|cos β|=|a·b||a||b|15.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a,n〉|=|a·n||a||n|.16.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CD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__〈AB→,CD→〉.(2)如图②③,n 1,n 2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解题方法规律技巧】典例1: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BE ∆为直角三角形, 90BAE ∠=,且AD AE ⊥.(1)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2)若AB=2AE ,求异面直线BE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详见解析;(2)105.所以DB ⊥平面AEC ,BD a 面BED 故有平面AEC ⊥平面BED.【规律方法】(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方法是平移法,平移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 (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三个步骤①作:通过作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的夹角. ②证:证明相交直线夹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典例2: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2,,AB AD E F ==分别为1,AD AA 的中点, Q 是BC 上一个动点,且(0)BQ QC λλ=>.(1)当1λ=时,求证:平面//BEF 平面1A DQ ;(2)是否存在λ,使得BD FQ ⊥?若存在,请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2)13λ=(2)连接,AQ BD 与FQ ,因为1A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1A A BD ⊥. 若1,,BD FQ A A FQ ⊥⊂平面1A AQ ,所以BD ⊥平面1A AQ . 因为AQ ⊂平面1A AQ ,所以AQ BD ⊥.在矩形ABCD 中,由AQ BD ⊥,得~AQB DBA ∆∆,所以, 2AB AD BQ =⋅.【规律方法】(1)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 ①利用反证法(线面平行的定义);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 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 ∥β); 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β,a ∥α⇒a ∥β).(2)利用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平行,关键是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常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 (3)判定面面平行的主要方法 ①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线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2)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①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②若一平面与两平行平面相交,则交线平行. (4)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a ,l ⊥a ,l ⊂β⇒l ⊥α).典例3: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 =∠BCD =90°,AB =BC =PB =PC =2CD ,侧面PBC ⊥底面ABCD .证明: (1)PA ⊥BD ;(2)平面PAD ⊥平面PAB .证明 (1)取BC 的中点O ,连接PO ,∵平面PBC ⊥底面ABCD ,△PBC 为等边三角形, ∴PO ⊥底面ABCD .以B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O 与AB 平行的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CD =1,则AB =BC =2,PO = 3.∴A (1,-2,0),B (1,0,0),D (-1,-1,0),P (0,0,3). ∴BD →=(-2,-1,0),PA →=(1,-2,-3). ∵BD →·PA →=(-2)×1+(-1)×(-2)+0×(-3)=0, ∴PA →⊥BD →,∴PA ⊥BD .规律方法(1)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几何证明转化为向量运算.其中灵活建系是解题的关键.(2)用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①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②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③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典例4: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 和∠A1AC均为60°,平面AA1C1C⊥平面ABCD.(1)求证:BD⊥AA1;(2)在直线C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若存在,求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解 假设在直线CC 1上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设CP →=λCC 1→,P (x ,y ,z ),则(x ,y -1,z )=λ(0,1,3). 从而有P (0,1+λ,3λ),BP →=(-3,1+λ,3λ). 设n 3⊥平面DA 1C 1,则⎩⎪⎨⎪⎧n 3⊥A 1C 1→,n 3⊥DA 1→,又A 1C 1→=(0,2,0),DA 1→=(3,0,3),设n 3=(x 3,y 3,z 3),⎩⎨⎧2y 3=0,3x 3+3z 3=0,取n 3=(1,0,-1),因为BP ∥平面DA 1C 1,则n 3⊥BP →,即n 3·BP →=-3-3λ=0,得λ=-1, 即点P 在C 1C 的延长线上,且C 1C =CP .【规律方法】 向量法解决与垂直、平行有关的探索性问题(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猜想,找出点或线的位置,并用向量表示出来,然后再加以证明,得出结论.(2)假设所求的点或参数存在,并用相关参数表示相关点,根据线、面满足的垂直、平行关系,构建方程(组)求解,若能求出参数的值且符合该限定的范围,则存在,否则不存在.典例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已知AB =2,AD =22,PA =2.求: (1)△PCD 的面积.(2)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 (1)因为P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 所以PA ⊥CD .又AD ⊥CD ,PA ∩AD =A , 所以CD ⊥平面PAD ,又PD ⊂平面PAD ,从而CD ⊥PD .因为PD =22+(22)2=23,CD =2, 所以△PCD 的面积为12×2×23=2 3.图1图2法二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0,0),C (2,22,0), E (1,2,1),AE →=(1, 2,1),BC →=(0,22,0). 设AE →与B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E →·BC →|AE →||BC →|=42×22=22,所以θ=π4.由此可知,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π4.【规律方法】(1)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是: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 1,v 2;③代入公式|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 (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θ∈⎝⎛⎦⎤0,π2,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π],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该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典例6: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1,BB 1=2,∠ABB 1=60°. (1)证明:AB ⊥B 1C ;(2)若B 1C =2,求AC 1与平面BCB 1所成角的正弦值.∴AB⊥平面AB1C.又B1C⊂平面AB1C,∴AB⊥B1C.【规律方法】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典例7: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1B=B1A=AB=BC,∠B1BC=90°,D为AC的中点,AB⊥B1D.(1)求证:平面ABB1A1⊥平面ABC;(2)求直线B1D与平面ACC1A1所成角的正弦值;(3)求二面角B-B1D-C的余弦值.(2)解 由(1)知,OB ,OD ,OB 1两两垂直.②以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x 轴的方向,|OB →|为单位长度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设知B 1(0,0,3),D (0,1,0), A (-1,0,0),C (1,2,0),C 1(0,2,3).则B 1D →=(0,1,-3),AC →=(2,2,0),CC 1→=(-1,0,3).设平面ACC 1A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由⎩⎪⎨⎪⎧m ·AC →=0,m ·CC 1→=0,得⎩⎨⎧x +y =0,-x +3z =0,取m =(3,-3,1).∴cos 〈B 1D →,m 〉=B 1D →·m |B 1D →||m |=0×3+1×(-3)+(-3)×102+12+(-3)2×(3)2+(-3)2+12=-217, ∴直线B 1D 与平面ACC 1A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③ (3)解 由题设知B (1,0,0),则BD →=(-1,1,0),B 1D →=(0,1,-3),DC →=(1,1,0).设平面BB 1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由 ⎩⎪⎨⎪⎧BD →·n 1=0,B 1D →·n 1=0,得⎩⎨⎧-x 1+y 1=0,y 1-3z 1=0,可取n 1=(3,3,1). 同理可得平面B 1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3,3,1), ∴cos 〈n 1,n 2〉=n 1·n 2|n 1||n 2|=3×(-3)+3×3+1×1(3)2+(3)2+12×(-3)2+(3)2+12=17.∴二面角B -B 1D -C 的余弦值为17.④【规律方法】(1)证明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已知两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3)利用向量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①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②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易错警示 对于①: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忽视面内两直线相交; 对于②: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垂直关系不明确时,应先给出证明;对于③:线面角θ的正弦sin θ=|cos 〈B 1D →,m 〉|,易误认为cos θ=|cos 〈B 1D →,m 〉|;对于④:求出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后,不清楚二面角的余弦值取正值还是负值,确定二面角余弦值正负有两种方法:1°通过观察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来确定其余弦值的正负;2°当不易观察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可判断两半平面的法向量与二面角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典例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解 设M 是棱PA 上一点,则存在λ∈[0,1],使得AM →=λAP →. 因此点M (0,1-λ,λ),BM →=(-1,-λ,λ). 因为BM ⊄平面PCD ,所以要使BM ∥平面PCD ,则BM →·n =0,即(-1,-λ,λ)·(1,-2,2)=0,解得λ=14.所以在棱P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此时AM AP =14.【规律方法】(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典例9: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 =1,A D =2,E 是AD 的中点,O 是AC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A 1BE 的位置,如图2.(1)证明:CD ⊥平面A 1OC ;(2)若平面A 1BE ⊥平面BCDE ,求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夹角的余弦值.所以B ⎝⎛⎭⎫22,0,0,E ⎝⎛⎭⎫-22,0,0,A 1⎝⎛⎭⎫0,0,22,C ⎝⎛⎭⎫0,22,0, 得BC →=⎝⎛⎭⎫-22,22,0,A 1C →=⎝⎛⎭⎫0,22,-22,CD →=BE →=(-2,0,0).设平面A 1BC 的一个法向量n 1=(x 1,y 1,z 1),平面A 1CD 的一个法向量n 2=(x 2,y 2,z 2),平面A 1BC 与平面A 1CD 的夹角为θ,则⎩⎪⎨⎪⎧n 1·BC →=0,n 1·A 1C →=0,得⎩⎪⎨⎪⎧-x 1+y 1=0,y 1-z 1=0,取n 1=(1,1,1);【规律方法】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的变化情况,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归纳常用万能模板】如图,在△ABC 中,∠ABC =π4,O 为AB 边上一点,且3OB =3OC =2AB ,已知PO ⊥平面ABC ,2DA =2AO =PO ,且DA ∥PO.(1)求证:平面PBD ⊥平面COD ;(2)求直线PD 与平面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满分解答 (1)证明 ∵OB =OC ,又∵∠ABC =π4,∴∠OCB =π4,∴∠BOC =π2.∴CO ⊥AB.2分 又PO ⊥平面ABC ,OC ⊂平面ABC ,∴PO ⊥OC.又∵PO ,AB ⊂平面PAB ,PO ∩AB =O ,∴CO ⊥平面PAB ,即CO ⊥平面PDB.4分又CO ⊂平面COD ,∴平面PDB ⊥平面COD.6分(2)解 以OC ,OB ,OP 所在射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OA =1,则PO =OB =OC =2,DA =1.则C(2,0,0),B(0,2,0),P(0,0,2),D(0,-1,1),∴PD →=(0,-1,-1),BC →=(2,-2,0),BD →=(0,-3,1).8分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n ·BC →=0,n ·BD →=0,∴⎩⎪⎨⎪⎧2x -2y =0,-3y +z =0, 令y =1,则x =1,z =3,∴n =(1,1,3).10分设PD 与平面BD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PD →·n |PD →||n | =⎪⎪⎪⎪⎪⎪1×0+1×(-1)+3×(-1)02+(-1)2+(-1)2×12+12+32=22211. 即直线PD 与平面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211.12分❶得步骤分:抓住得分点的步骤,“步步为赢”,求得满分.如第(1)问中,先证线面垂直,再证两面垂直.❷得关键分:解题过程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有则给分,无则没分,如第(1)问中证线面垂直不可漏“CO ⊥平面PDB ”.❸得计算分:解题过程中计算准确是得满分的根本保证.如第(2)问中求法向量n ,计算线面角正弦值sin θ.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步:确定点的坐标.第三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第四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第五步:将向量夹角转化为所求的空间角.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易错易混温馨提醒】一、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线面角时,得到是线面角的正弦值,注意不是余弦值.易错1: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中,01111160,4B A AC A A AA AC∠=∠===,2AB=,,P Q分别为棱1,AA AC的中点.(1)在平面ABC内过点A作//AM平面1PQB交BC于点M,并写出作图步骤,但不要求证明.(2)若侧面11ACC A⊥侧面11ABB A,求直线11A C与平面1PQB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39.试题解析:(1)如图,在平面11ABB A内,过点A作1//AN B P交1BB于点N,连结BQ,在1BB Q∆中,作1//NH B Q交BQ 于点H ,连结AH 并延长交BC 于点M ,则AM 为所求作直线.∵Q 为AC 的中点,∴点Q 的坐标为(0,3-,∴()(110,2,23,0,3AC PQ =-=-.∵011112,60A B AB B A A ==∠=,∴()13,1,0B ,∴()13,1,0PB =, 设平面1PQ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二、不能直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利用条件先证再建系.易错2: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D 为BC 的中点, 00190,60BAC A AC ∠=∠=,12AB AC AA ===.(1)求证: 1//A B 平面1ADC ;(2)当14BC =时,求直线1B C 与平面1AD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310.【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题设条件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分析推证;(2)依据题设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向量的有关知识与数量积公式分析求解:(1)证明:连结1A C 与1AC 相交于点E ,连结ED .∵,D E 为中点,∴1//A B ED ,又∵1A B ⊄平面1,ADC ED ⊂平面1ADC ,∴1//A B 平面1ADC .三、在空间中点的坐标不好确定时,可以先设出来,再根据条件列方程求解确定即可. 易错3: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1A ACC ⊥平面ABC , 2AB BC ==, 30ACB ∠=, 1120C CB ∠=, 11BC AC ⊥, E 为AC 的中点.(1)求证: 1A C ⊥平面1C EB ;(2)求二面角1A AB C --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13.则由余弦定理得2221312223412AC x x x x =+-⋅=-+. 2221332323C E x x x x ⎛=+-⋅=++ ⎝⎭,设1A C 与1C E 交于点H ,则 1123A H AC =, 1123C H C E =,而1A C ⊥ 1C E ,则2221111A H C H A C +=. 于是()()(22244412232399x x x x -++++=,即260x x --=,∴3x =或2-(舍) 容易求得: 16A E =22211A E AE AA +=.故1A E AC ⊥,由面11A ACC ⊥面ABC ,则1A E ⊥面ABC ,过E 作EF AB ⊥于F ,连1A F ,则1A FE ∠为二面角1A AB C --的平面角,由平面几何知识易得3EF =, 1332A F =∴11312cos3332AEA FEA F∠===.方法二:以A点为原点,AC为y轴,过点A与平面ABC垂直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AA x=,1A ACθ∠=,则()1,3,0B,()0,23,0C,()0,3,0E,()10,23cos,sinC x xθθ+.∴()1,3,0CB=-,()10,cos,sinCC x xθθ=.由1111cos,2CB CCCB CCCB CC⋅==-,得3cos12xθ-⋅=-,∴3cosθ=,则1360,,33A x x⎛⎫⎪⎪⎝⎭,1360,23,33C x x⎛⎫+⎪⎪⎝⎭,于是1360,23,33AC x x⎛⎫=--⎪⎪⎝⎭,1361,3,BC x⎛⎫=-+⎪⎪⎝⎭,∵11AC BC⊥,不妨设平面ABC的法向量()20,0,1n=,则121212212cos,3912n nn nn n-⋅===-⨯,故二面角1A AB C --的余弦值为13.四、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则是:让尽量多的点落在坐标轴或轴面上. 易错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将 AED 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 A C ,两点重合于P .(Ⅰ)求证:平面PBD BFDE ⊥平面;(Ⅱ)求二面角P DE F --的余弦值.【答案】(Ⅰ)详见解析(Ⅱ)23所以 BE BF DE DF ==,,所以DEB DFB △≌△,所以在等腰DEF △中,O 是EF 的中点,且EF OD ⊥,因此在等腰PEF △中,EF OP ⊥,从而EF OPD ⊥平面,又EF BFDE ⊂平面,所以平面BFDE OPD ⊥平面,即平面PBD BFDE ⊥平面.…………………6分所以AF DE ⊥,于是,在翻折后的几何体中,PGF ∠为二面角P DE F --的平面角,在正方形ABCD 中,解得25AG =,35GF =, 所以,在PGF △中,25PG AG ==,35GF =,1PF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23PG GF PF PGF PG GF +-∠==⋅, 所以,二面角P DE F --的余弦值为23.………………………………12分五、求二面角余弦值时,要正确判断二面角为钝角还是锐角.易错5: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 22,AB BC PA PB ===,.侧面PAB ⊥底面ABCD .(1)证明: PC BD ⊥;(2)设BD 与平面PAD 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10【试题解析】解:(1)证法一:设AB 中点为O ,连接PO ,由已知PA PB =,所以PO AB ⊥,而平面PAB ⊥平面ABCD ,交线为AB故PO ⊥平面ABCD以O 为原点, OP 为z 轴, OB 为y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设PO h =,则()()))0,0,,0,1,0,2,1,0,2,1,0P h B C D- 所以()()2,1,,2,2,0PC h BD =-=- 0PC BD ⋅=,所以PC BD ⊥.证法二:设AB 中点为O ,连接PO ,由已知PA PB =,所以PO AB ⊥,而平面PAB ⊥平面ABCD ,交线为AB故PO ⊥平面ABCD ,从而BD PO ⊥ ①在矩形ABCD 中,连接CO ,设CO 与BD 交于M ,则由::CD CB BC BO =知BCD OBC ∆~∆,所以BCO CDB ∠=∠所以90BCM CBM CDB CBM ∠+∠=∠+∠=︒,故BD CO ⊥ ②由①②知BD ⊥平面PCO所以PC BD ⊥.六、多解问题的取舍.易错6: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E , F , M , N 分别是棱AB , AD , 11A B , 11A D 的中点,点P , Q 分别在棱1DD , 1BB 上移动,且(02)DP BQ λλ==<<.(1)当1λ=时,证明:直线1//BC 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212λ=±.(2)设平面EFP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由0{0FE n FP n ⋅=⋅=,得0{0.x y x z λ+=-+=,于是可取(),,1n λλ=-. 设平面MNPQ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由0{0NM m NP m ⋅=⋅=,得()''0{'2'0x y x z λ+=-+-=,于是可取()2,2,1m λλ=--.若存在λ,使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2,2,1,,10m n λλλλ⋅=--⋅-=,即()()2210λλλλ---+=,解得21λ=±,显然满足02λ<<. 故存在212λ=±,使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理科)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理科)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理科)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 ,推出点在面内), 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则b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右图).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⑥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a.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b.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专题15 立体几何多选、填空题(理科)(原卷版)-十年(2014-2023)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15  立体几何多选、填空题(理科)(原卷版)-十年(2014-2023)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立体几何填空、多选目录题型一:立体几何结构特征 (1)题型二:立体几何三视图 (2)题型三:立体几何的表面积与体积 (3)题型四:立体几何中的球的问题 (9)题型五:立体几何线面位置关系 (9)题型六:立体几何中的角度与距离 (10)题型一:立体几何结构特征1.(2023年全国甲卷理科·第15题)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AB ,11C D 的中点,以EF 为直径的球的球面与该正方体的棱共有____________个公共点.2.(2020年高考课标Ⅲ卷理科·第15题)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_.3.(2019·全国Ⅱ·理·第16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个面,其棱长为(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4.(2017年高考数学上海(文理科)·第11题)如图,以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顶点D 为坐标原点,过D 的三条棱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若1DB 的坐标为(4,3,2),则1AC 的坐标为________.5.(2015高考数学江苏文理·第9题)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和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二、多选题1.(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12题)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 )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A .直径为0.99m 的球体B .所有棱长均为1.4m 的四面体C .底面直径为0.01m ,高为1.8m 的圆柱体D .底面直径为1.2m ,高为0.01m 的圆柱体2.(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2题)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B AA ==,点P 满足1BP BC BB λμ=+ ,其中[]0,1λ∈,[]0,1μ∈,则()A .当1λ=时,1AB P △的周长为定值B .当1μ=时,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C .当12λ=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P BP ⊥D .当12μ=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A B ⊥平面1AB P 题型二:立体几何三视图1.(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第16题)以图①为正视图,在图②③④⑤中选两个分别作为侧视图和俯视图,组成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则所选侧视图和俯视图的编号依次为_________(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组答案即可).2.(2019·北京·理·第11题)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3.(2017年高考数学上海(文理科)·第8题)已知球的体积为36π,则该球主视图的面积等于________.4.(2017年高考数学山东理科·第13题)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14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则该棱台的体积为________.2.(202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底面边长为4的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所截,截去一个底面边长为2,高为3的正四棱锥,所得棱台的体积为______.3.(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第15题)某中学开展劳动实习,学生加工制作零件,零件的截面如图所示.O 为圆孔及轮廓圆弧AB 所在圆的圆心,A 是圆弧AB 与直线AG 的切点,B 是圆弧AB 与直线BC 的切点,四边形DEFG 为矩形,BC ⊥DG ,垂足为C ,tan ∠ODC =35,BH DG ∥,EF =12cm ,DE=2cm ,A 到直线DE 和EF 的距离均为7cm ,圆孔半径为1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cm 2.4.(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数学(海南)·第13题)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M 、N 分别为BB 1、AB 的中点,则三棱锥A -NMD 1的体积为____________5.(2020天津高考·第15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60,3B AB ︒∠==,6BC =,且3,2AD BC AD AB λ=⋅=-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_,若,M N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且||1MN = ,则DM DN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6.(2020江苏高考·第9题)如图,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已知螺帽的底面正六边形边长为2cm,高为2cm,内孔半轻为0.5cm,则此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是____cm.7.(2019·天津·理·第11题)个底面的圆周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的中点,另一个底面的圆心为四棱锥底面的中心,则该圆柱的体积为.8.(2019·全国Ⅲ·理·第16题)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16cm 4cm AB =BC =, AA =,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30.9g /cm ,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9.(2019·江苏·第9题)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是120,E 是1CC 的中点,则三棱椎-E BCD 的体积是______.10.(201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0题)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11.(2018年高考数学天津(理)·第11题)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除面ABCD 外,该正方体其余各面的中心分别为点E ,F ,G ,H ,M (如图),则四棱锥M EFGH -的体积为.12.(2018年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第16题)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13.如图,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若二面角1C AB C --的大小为60,则点1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1A 1B 1C AB C14.(2014高考数学天津理科·第10题)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3m.15.(2014高考数学山东理科·第13题)三棱锥P ABC -中,D ,E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记三棱锥D ABE -的体积为1V ,P ABC -的体积为2V ,则12V V =.16.(2014高考数学江苏·第8题)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分别为1S ,2S ,体积分别为1V ,2V ,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1294S S =,则12V V 的值是.17.(2015高考数学天津理科·第10题)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3m.18.(2015高考数学上海理科·第4题)若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a ,且其体积为,则a =.19.(2017年高考数学江苏文理科·第6题)如图,在圆柱12,O O 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12,O O 的体积为1V ,球O 的体积为2V ,则12V V 的值是_______.20.(2016高考数学浙江理科·第14题)如图,在ABC ∆中,2,120AB BC ABC ==∠= .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21.(2016高考数学浙江理科·第11题)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2cm ,体积是3cm .OO 1O 2(第6题)⋅⋅⋅22.(2016高考数学天津理科·第11题)已知一个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 ),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3m .23.(2016高考数学四川理科·第13题)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二、多选题1.(2022新高考全国II 卷·第11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D ⊥平面ABCD ,,2FB ED AB ED FB ==∥,记三棱锥E ACD -,F ABC -,F ACE -的体积分别为123,,V V V ,则()A .322V V =B .31V V =C .312V V V =+D .3123V V =题型四:立体几何中的球的问题1.(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第16题)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均为2,∠BAD =60°.以1D BCC 1B 1的交线长为________.2.(2017年高考数学天津理科·第10题)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p 1: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p 2:过空间中任意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p 3:若空间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p 4: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α,则m ⊥l .则下述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①14p p ∧②12p p ∧③23p p ⌝∨④34p p ⌝∨⌝2.(2019·北京·理·第12题)已知l ,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 m ⊥;②m ∥α;③l 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3.(2016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科·第14题),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1)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2)如果m α⊥,//n α,那么m n ⊥.(3)如果//αβ,m α⊂,那么//m β.(4)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二、多选题1.(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第10题)如图,在正方体中,O 为底面的中心,P 为所在棱的中点,M ,N 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MN OP ⊥的是()A .B .C .D ._____________.(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2.(2015高考数学浙江理科·第13题)如图,三棱锥A BCD -中,3,2AB AC BD CD AD BC ======,点,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 ,CM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3.(2015高考数学四川理科·第14题)如图,四边形ABCD 和ADPQ 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动点M 在线段PQ 上,,E F 分别为AB ,BC 中点,设异面直线EM 与AF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的最大值为________4.(2015高考数学上海理科·第6题)若圆锥的侧面积与过轴的截面积面积之比为2π,则其母线与轴的夹角的大小为.5.(2017年高考数学课标Ⅲ卷理科·第16题),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6.(2016高考数学上海理科·第6题)如图,在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底面ABCD 的边长为3,1BD 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32arctan ,则该正四棱柱的高等于____________.二、多选题1.(202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9题)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 ,底面圆心为O ,AB 为底面直径,120APB ∠=︒,2PA =,点C 在底面圆周上,且二面角P AC O --为45°,则().A .该圆锥的体积为πB .该圆锥的侧面积为C .AC =D .PAC △2.(2022新高考全国I 卷·第9题)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则()A .直线1BC 与1DA 所成的角为90︒B .直线1BC 与1CA 所成的角为90︒C .直线1BC 与平面11BBD D 所成的角为45︒D .直线1B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

立体几何怪难题-理科

立体几何怪难题-理科

立体几何提升训练【例1】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90AD BC BAD ︒∠=,PA 垂直于底面ABCD ,N M BC AB AD PA ,,22====分别为PB PC ,的中点。

(1)求证:DM PB ⊥;(2)求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3)求截面ADMN 的面积。

解:(1)证明:因为N 是PB 的中点,AB PA =, 所以PB AN ⊥。

由PA ⊥底面ABCD ,得PA AD ⊥, 又90BAD ︒∠=,即BA AD ⊥,∴ ⊥AD 平面PAB ,所以PB AD ⊥ , ∴ ⊥PB 平面ADMN , ∴DM PB ⊥。

(2)连结DN ,因为⊥BP 平面ADMN ,即⊥BN 平面ADMN , 所以BDN ∠是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在Rt ABD ∆中,2222BD BA AD =+=,在Rt PAB ∆中,2222PB PA AB =+=,故122BN PB ==,在Rt BDN ∆中, 21sin ==∠BD BN BDN ,又π≤∠≤BDN 0, 故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是6π。

(3)由,M N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得//MN BC ,且1122MN BC ==, 又//AD BC ,故//MN AD ,由(1)得⊥AD 平面PAB ,又AN ⊂平面PAB ,故AD AN ⊥,∴四边形ADMN 是直角梯形,在Rt PAB ∆中,2222PB PA AB =+=,122AN PB ==, ∴ 截面ADMN 的面积11152()(2)22224S MN AD AN =+⨯=+⨯=。

(1)以A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所示(图略)由22====BC AB AD PA ,得(0,0,0)A ,1(0,0,2),(2,0,0),(1,,1),(0,2,0)2P B M DABC DA 1B 1C 1D 1PEPD 1A 1DC BA因为3(2,0,2)(1,,1)2PB DM ⋅=-- 0= ,所以DM PB ⊥。

2020年高考数学 专题四 立体几何题型分析 理

2020年高考数学 专题四 立体几何题型分析 理

2020专题四:立体几何题型分析考点一三视图、直观图与表面积、体积1.直观图(1)画法:常用斜二测画法.(2)规则:①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②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有以下关系S直观图=24S原图形,S原图形=22S直观图.2.三视图(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2)三视图的画法①基本要求: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②画法规则: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侧俯一样宽;看不到的线画虚线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S圆台侧=π(r+r′)l2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棱柱和圆柱)S表面积=S侧+2S底V=Sh锥体(棱锥和圆锥)S表面积=S侧+S底V=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S表面积=S侧+S上+S下V=13(S上+S下+S上S下)h球S =4πR 2 V =43πR 3例1.等腰梯形ABCD ,上底CD =1,腰AD =CB =2,下底AB =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________.例2.(2020·重庆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80B .200C .220D .240例3.(1)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均为1,且AA 1⊥底面ABC ,则三棱锥B 1 ­ABC 1的体积为( )A.312 B.34 C.612D.64(2)(2020·新课标Ⅰ)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考点二 球与空间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方法主要是“补体”和“找球心” 方法一:直接法例1、一个长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1,2,3 ,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练习: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 16π B. 20π C. 24π D. 32π 方法二:构造法(构造正方体或长方体)例2(2020年福建高考题)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练习 (2020年全国卷)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A. 3π B. 4π C. 33π D. 6π 三、确定球心位置法例3、在矩形ABCD 中,AB=4,BC=3,AC 沿将矩形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四、构造直角三角形例4、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其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练习: 角度一 直三棱柱的外接球1.(2020·辽宁高考)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 )A.3172 B .210 C.132D .310角度二 正方体的外接球2.(2020·合肥模拟)一个正方体削去一个角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图中三个四边形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 角度三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3.(2020·长春模拟)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1,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 角度四 四棱锥的外接球4.四棱锥P ­ABCD 的五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棱AB ,CD 的中点,直线EF 被球面所截得的线段长为2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9π B .3π C .22π D .12π考点三 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和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π12125.A π9125.B π6125.C π3125.D设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 ,b ,其夹角为θ,则cos φ=|cos θ|=|a·b||a||b|(其中φ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e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 与n 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n·e||n||e|.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 ­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u u u r ,CD u u ur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 ­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n 1,n 2〉(或π-〈n 1,n 2〉).4.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设n r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α的距离|||||cos |||AB n d AB n θ==u u u r r u u u r g r 易错点: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易求出余弦值为负值而盲目得出答案而忽视了夹角为⎝⎛⎦⎥⎤0,π2.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注意求出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应为线面角的正弦值.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二面角是锐角或钝角由图形决定.由图形知二面角是锐角时cosθ=|n 1·n 2||n 1||n 2|;由图形知二面角是钝角时,cos θ=-|n 1·n 2||n 1||n 2|.当图形不能确定时,要根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从而确定二面角与向量n 1,n 2的夹角是相等(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内部,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外部),还是互补(两个法向量同时指向二面角的内部或外部),这是利用向量求二面角的难点、易错点.一、线线角问题1.(2020·沈阳调研)在直三棱柱A 1B 1C 1 ­ABC 中,∠BCA =9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3010 B.12 C.3015D.15102.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和N 分别是A 1B 1和BB 1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二、线面角的问题3、(2020·湖南高考)如图,在直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D ∥BC ,∠BAD =90°,AC ⊥BD ,BC =1,AD =AA 1=3.(1)证明:AC ⊥B 1D ;(2)求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针对训练](2020·福建高考改编)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侧棱AA 1⊥底面ABCD ,AB ∥DC ,AA 1=1,AB =3k ,AD =4k ,BC =5k ,DC =6k (k >0).若直线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7,求k 的值.三、二面角问题4、(2020·新课标卷Ⅱ)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 =CB =22AB . (1)证明:BC 1//平面A 1CD ; (2)求二面角D ­A 1C ­E 的正弦值.[针对训练](2020·杭州模拟)如图,已知平面QBC 与直线PA 均垂直于Rt△ABC 所在平面, 且PA =AB =AC .(1)求证:PA ∥平面QBC ;(2)若PQ ⊥平面QBC ,求二面角Q ­PB ­A 的余弦值.四、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2020·江西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DE ⊥平面ABCD ,AF ∥DE ,DE =3AF ,B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1)求证:AC ⊥平面BDE ; (2)求二面角F ­BE ­D 的余弦值;(3)设点M 是线段BD 上一个动点,试确定点M 的位置,使得AM ∥平面BEF ,并证明你的结论.[针对训练]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P 在线段BD 1上.当∠APC 最大时,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五、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立体几何(三视图1小+1小1大:(1)三视图(2)线面关系(3)与球有关的组合体(4)证明、求体积与表面积(注意规范性),作辅助线的思路(5)探索性问题的思考方法)(11)(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15)已知矩形ABCD 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 的球面上,且6,23AB BC ==,则棱锥O ABCD -的体积为(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 ,PD ⊥底面ABCD . (Ⅰ)证明:PA ⊥BD ;(Ⅱ)若PD =AD ,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相关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相关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相关题型及解题思路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和头疼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一、体积计算题体积计算题是立体几何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计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体积。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并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

例如,某题给出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12平方厘米,高为5厘米,要求计算其体积。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得出答案为60立方厘米。

二、表面积计算题表面积计算题也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计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表面积。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并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

例如,某题给出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3厘米,要求计算其表面积。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其中a为边长,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得出答案为54平方厘米。

三、立体图形的相似题立体图形的相似题是立体几何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判断两个立体图形是否相似、计算相似立体图形的比例等。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比例关系,并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

例如,某题给出一个正方体ABCDA'B'C'D',另一个正方体EFGHE'F'G'与之相似,要求计算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比。

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正方体的边长比为AE/AA'=EF/EE'=FG/FF'=...=1/2,而体积与边长的关系为V=k^3,其中k为边长的比值。

因此,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比为(1/2)^3=1/8。

四、立体图形的投影题立体图形的投影题是立体几何中较为抽象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计算某个立体图形在某个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或投影长度等。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题型。

相比于平面几何、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内容,立体几何更为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能力要求更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其解题方法。

一、立体几何常考题型常见的立体几何问题包括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体积、表面积等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几何考点。

1. 立体图形的名字和性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图形的属性,比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矩形等等,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基本属性,在解决题目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 体积求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立体几何中比较基础和常见的题型。

学生需要清楚掌握各种常见图形的体积公式,例如:①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lxwxh③棱柱的体积公式:V=Ah④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⑤球的体积公式:V=4/3πr³⑥棱锥的体积公式:V=1/3Ah注意,这些公式必须要掌握,不要在考试中还在纠结于公式的推导方法。

3. 表面积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也是数学中的一大题型。

常见的几何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有如下几种公式:①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²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2(lw+lh+wh)③棱柱的表面积公式:S=2B+Ph④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²+2πrh⑤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²⑥棱锥的表面积公式:S=B+1/2Pl其中B表示底面积,P表示底面外接多边形的周长,l表示斜几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目,还有一些特殊题目需要学生掌握,例如“平行四边形体积定理”、“曲面半径定理”等等。

二、举例分析解题方法1. 体积题例题:某学校花坛为正方形,长和宽之和为25米,现在将花坛增加5个方块,每个方块边长为2米,求增加的花坛的体积。

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大全(含考纲,的知识点,例题).doc

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大全(含考纲,的知识点,例题).doc

第八章立体几何§8.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柱、锥、台、球的定义与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是重点,三视图一般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以给出空间图形选择其三视图或给出三视图判断其空间图形的形式出现,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______,其余各面都是________,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注:棱柱又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__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注: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则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注: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2.棱柱、棱锥、棱台的性质(1)棱柱的性质侧棱都相等,侧面是______________;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__________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______________;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且侧面、对角面都是________.(2)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侧面是全等的__________;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侧面的斜高、侧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____________.(3)正棱台的性质侧面是全等的____________;斜高相等;棱台的高、斜高和两底面的边心距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台的高、侧棱和两底面外接圆的半径组成一个____________;棱台的斜高、侧棱和两底面边长的一半也组成一个____________.3.圆柱、圆锥、圆台(1)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分别以________的一边、__________的一直角边、________中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2)圆柱、圆锥、圆台的性质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__________.4.球(1)球面与球的概念以半圆的______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________.(2)球的截面性质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________截面;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的半径r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5.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__________.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__________.6.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1)三视图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正投影得到的,在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三视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三视图尺寸关系口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指正视图和俯视图长度相等,高平齐指正视图和侧(左)视图高度要对齐,宽相等指俯视图和侧(左)视图的宽度要相等.(2)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①在已知图形所在空间中取水平面,在水平面内作互相垂直的轴Ox ,Oy ,再作Oz 轴,使∠xOz =________且∠yOz =________.②画直观图时,把Ox ,Oy ,Oz 画成对应的轴O ′x ′,O ′y ′,O ′z ′,使∠x ′O ′y ′=____________,∠x ′O ′z ′=____________.x ′O ′y ′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____________x ′轴、y ′轴或z ′轴的线段,并使它们和所画坐标轴的位置关系与已知图形中相应线段和原坐标轴的位置关系相同.④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__________.⑤画图完成后,擦去作为辅助线的坐标轴,就得到了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在观察角度和投影效果上的区别是:(1)观察角度: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直观图是从某一点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2)投影效果:三视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平面图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自查自纠】1.(1)平行 四边形 平行 (2)多边形 三角形2.(1)平行四边形 全等 平行四边形 矩形 (2)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3)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 3.(1)矩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梯形 (2)矩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圆4.(1)直径 球心 (2)垂直于 d =R 2-r 2 5.平行投影 平行6.(1)①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俯视图 (2)①90° 90°②45°(或135°) 90° ③平行于 ④一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C .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D .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解:根据棱柱、棱锥的性质及截面性质判断,故选D.以下关于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球的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圆B .正方体的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正方形C .水平放置的正四面体的三视图都是正三角形D .水平放置的圆台的俯视图是一个圆解:几何体的三视图要考虑视角,只有球无论选择怎样的视角,其三视图总是三个全等的圆.故选A.(2012·陕西)将正方体(如图a 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图b 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解:还原正方体知该几何体侧视图为正方形,AD 1为实线,B1C 的正投影为A 1D ,且B 1C 被遮挡为虚线.故选B.用一张4cm×8cm 的矩形硬纸卷成圆柱的侧面,则圆柱轴截面的面积为________cm 2(接头忽略不计).解:以4cm 或8cm 为底面周长,所得圆柱的轴截面面积均为32πcm 2,故填32π.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ABC的平面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如图所示是实际图形和直观图.由图可知,A ′B ′=AB =a ,O ′C ′=12OC =34a ,在图中作C ′D ′⊥A ′B ′,垂足为D ′,则C ′D ′=22O ′C ′=68a . ∴S △A ′B ′C ′=12A ′B ′×C ′D ′=12×a ×68a =616a 2.故填616a 2.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2012·湖南)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解:D 选项的正视图应为如图所示的图形. 故选D.【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题型.本题可用排除法一一验证:A ,B ,C 都有可能,而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不可能相同.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解:从俯视图看,B ,D 符合,从正视图看,B 不符合,D 符合,而从侧视图看D 也是符合的.故选D.类型二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是平行四边形,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6 3B .93C .12 3D .18 3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斜四棱柱,高h =22-1=3,底面积为9,所以体积V =9×3=9 3.故选B.【评析】通过三视图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运算是较为常规的考题,考生对此并不陌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的考查,从内容上看,柱、锥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三视图、体积是重点.本题给出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只要掌握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难将其还原得到斜四棱柱.如图所示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 一个体积为20cm 3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h =________cm.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此三棱锥的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6cm ,三棱锥的高为h cm ,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3×12×5×6×h=20,解得h =4cm.故填4.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直观图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正四棱台,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画法:(1)画轴.如图1,画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图1(2)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 ,在z 轴上截取O ′使O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高度,过O ′作Ox 的平行线O ′x ′,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O ′x ′与O ′y ′画出底面A ′B ′C ′D ′.(3)画正四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P ,使P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的高度.(4)成图.连接P A ′,PB ′,PC ′,PD ′,A ′A ,B ′B ,C ′C ,D ′D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所示.图2【评析】根据三视图可以确定一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按照斜二测画法,建立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确定几何体在x 轴、y 轴、z 轴方向上的长度,最后连线画出直观图.已知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此四棱锥的体积为( )A . 2B .6 2C .13D .2 2解:因为四棱锥的底面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原图底面的底边长为1,高为直观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的两倍,即22,则原图底面积为S =2 2.因此该四棱锥的体积为V =13Sh =13×22×3=2 2.故选D.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直观图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cm ,求圆台的母线长.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截得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4r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33+l =r4r,解得 l =9.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9cm.【评析】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设相关几何变量列方程求解.圆锥底面半径为1cm ,高为2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解:过圆锥的顶点S 和正方体底面的一条对角线CD 作圆锥的截面,得圆锥的轴截面SEF ,正方体对角面CDD 1C 1如图所示. 设正方体棱长为x ,则CC 1=x ,C 1D 1=2x .作SO ⊥EF 于O ,则SO =2,OE =1.∵△ECC 1∽△ESO ,∴CC 1SO =EC 1EO ,即x2=1-22x1, 解得x =22(cm). 故内接正方体的棱长为22cm.1.在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相关问题时,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它们的轴截面,这是因为在轴截面中容易找到这些几何体的有关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2.正多面体(1)正四面体就是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连接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可得到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锥拼接而成.(2)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 1B ,BC 1,A 1C 1,DC 1,DA 1,DB ,可以得到一个棱长为2a 的正四面体A 1-BDC 1,其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13.(3)正方体与球有以下三种特殊情形:一是球内切于正方体;二是球与正方体的十二条棱相切;三是球外接于正方体.它们的相应轴截面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3.长方体的外接球(1)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a 2+b 2+c 2=2R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3a =2R .4.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1)斜高为32a ;(2)高为63a ;(3)对棱中点连线长为22a ; (4)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5)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3a 2,体积为212a 3. 5.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对于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6.一个平面图形在斜二测画法下的直观图与原图形相比发生了变化,注意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线段的长度改变(减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变,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相对位置不变.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有以下关系:S 直观图=24S 原图形,S 原图形=22S 直观图.1.由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 .六棱锥B .六棱台C .六棱柱D .非棱柱、棱锥、棱台的一个几何体解: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符合棱柱的定义,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 .若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则该棱柱的其它侧面也是矩形C .正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 .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解: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 错误;其它侧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 错误;棱柱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并不一定相等,选项D 错误;易知选项C 正确.故选C.3.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 .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 .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 .两个圆台、一个圆锥D .一个圆柱、两个圆锥解:把等腰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旋转体的定义可知所得几何体包括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故选D.4.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A ,B ,C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A B C D 解:观察图形,易知图2所示几何体的侧视图为直角梯形,且EB 为直角梯形的对角线.故选A.5.(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A .棱柱B .棱台C .圆柱D .圆台 解: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上、下两底面为半径不等的圆,又∵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可判断其为旋转体.故选D.6.如图,网格纸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其上用粗线画出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多面体最长的一条棱的长为()A .2 2 B. 2C .2 3D. 3解:由三视图可知,此多面体是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并且有一条长为2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以最长棱长为22+22+22=2 3.故选C.7.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由正视图知,三棱柱是底面边长为2,高为1的正三棱柱,所以底面积为2×12×2×2×32=23,侧面积为3×2×1=6,所以其表面积为6+2 3.故填6+23.8.如图是某个圆锥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标尺寸可得俯视图中圆的面积为________,圆锥母线长为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圆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圆的中心,根据图中的数据,底面圆的半径为10,则俯视图中圆的面积为100π,母线长为302+102 =1010,故填100π;1010.9.如图a 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方向画出其三视图.解:图a中几何体三视图如图b 所示:10.如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图1中几何体是由上部为正六棱柱,下部为倒立的正六棱锥堆砌而成的组合体.斜二测画法:(1)画轴.如图2,画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yOz =90°.(2)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EF ,在z 轴上截取O ′,使OO ′等于正六棱柱的高,过O ′作Ox 的平行线O ′x ′,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O ′x ′与O ′y ′画出底面A ′B ′C ′D ′E ′F ′.(3)画正六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P ,使PO ′等于正六棱锥的高.(4)成图.连接P A ′,PB ′,PC ′,PD ′,PE ′,PF ′,AA ′,BB ′,CC ′,DD ′,EE ′,FF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3所示.注意: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11.某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7,在该长方体的正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为6,在该长方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分别为a 和b ,求ab的最大值.解:如图,则有AC 1=7,DC 1=6, BC 1=a ,AC =b ,设AB =x ,AD =y ,AA 1=z ,有x 2+y 2+z 2=7,x 2+z 2=6,∴y 2=1. ∵a 2=y 2+z 2=z 2+1,b 2=x 2+y 2=x 2+1, ∴a =z 2+1,b =x 2+1.∴ab =(z 2+1)(x 2+1)≤z 2+1+x 2+12=4,当且仅当z 2+1=x 2+1,即x =z =3时,ab 的最大值为4.水以匀速注入某容器中,容器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与题中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h 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是( )解:由三视图知其直观图为两个圆台的组合体,水是匀速注入的,所以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又因为容器的对称性,所以函数图象关于一点中心对称.故选C.§8.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了解棱柱、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利用公式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相关元素的关系与计算,这些内容常与三视图相结合,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关系、侧面积、表面积以及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S直棱柱侧=__________,S正棱锥侧=__________,S正棱台侧=__________(其中C,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S圆柱侧=________,S圆锥侧=________,S圆台侧=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3)柱或台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锥体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V棱柱=__________,V棱锥=__________,V棱台=__________(其中S,S′为底面积,h为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V圆柱=__________,V圆锥=__________,V圆台=__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h为高).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半径为R的球的表面积S球=________.(2)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V球=________.【自查自纠】1.(1)Ch 12Ch′12()C+C′h′(2)2πrlπrlπ(r+r′)l(3)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2.(1)Sh 13Sh13h()S+SS′+S′(2)πr2h 13πr2h13πh()r2+rr′+r′23.(1)4πR2(2)43πR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π和4π的矩形,则圆柱的表面积为()A.6π(4π+3)B.8π(3π+1)C.6π(4π+3)或8π(3π+1)D.6π(4π+1)或8π(3π+2)解:分两种情况:①以边长为6π的边为高时,4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4π,r=2,∴S底=πr2=4π,S侧=6π×4π=24π2,S表=2S底+S侧=8π+24π2=8π(3π+1);②以边长为4π的边为高时,6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6π,r=3.∴S底=πr2=9π,S表=2S底+S侧=18π+24π2=6π(4π+3).故选C.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A.23 2 B. 2 C.23 D.43 2解:∵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故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顶点为棱锥的顶点,∴侧棱长为2,V=13×12×(2)2×2=23.故选C.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圆柱的体积与球体积之比为()A.1∶2 B.2∶1 C.2∶3 D.3∶2解:设球半径为R,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2R.∵V球=43πR3,V圆柱=πR2·2R=2πR3,∴V圆柱∶V球=3∶2.故选D.长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且AB=2,AD=3,AA1=1,则球面面积为________.解:∵长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而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为AB2+AD2+AA21=22,∴半径R= 2.∴S球=4πR2=8π.故填8π.若圆锥的侧面积为2π,底面面积为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解: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πr 2=π,πrl =2π,有⎩⎪⎨⎪⎧r =1,l =2,从而可知圆锥的高h =l 2-r 2=4-1= 3.∴V =13×π×3=33π.故填33π.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在△ABC 中,∠ABC =45°,∠BAC=90°,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使∠BDC =90°.(1)证明:平面ADB ⊥平面BDC ; (2)若BD =1,求三棱锥D -ABC 的表面积. 解:(1)证明:∵折起前AD 是BC 边上的高, ∴沿AD 把△ABD 折起后,AD ⊥DC ,AD ⊥BD . 又DB ∩DC =D ,∴AD ⊥ 平面BDC .又∵AD ⊂平面ADB ,∴平面ADB ⊥ 平面BDC . (2)由(1)知,DA ⊥BD ,BD ⊥DC ,DC ⊥DA , DB =DA =DC =1,∴AB =BC =CA = 2.从而S △DAB =S △DBC =S △DCA =12×1×1=12,S △ABC =12×2×2×sin60°=32.∴三棱锥D-ABC 的表面积S =12×3+32=3+32.【评析】充分运用图形在翻折前后的不变性,如角的大小不变,线段长度不变,线线关系不变等,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证明,然后再计算.(2013·福建)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为球内接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2r =22+22+22=23,S 球=4πr 2=12π.故填12π.类型二 空间旋转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半径为4的球O 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解:如图,设球的一条半径与圆柱相应的母线的夹角为α,圆柱侧面积S =2π×4sin α×2×4cos α=32πsin2α,当α=π4时,S 取最大值32π,此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为32π.故填32π.【评析】根据球的性质,内接圆柱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为球心,且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周均在球面上,球心和圆柱的上、下底面圆上的点的连线与母线的夹角相等,这些为我们建立圆柱的侧面积与上述夹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了依据.(2012·辽宁)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长4宽3高1的长方体的中间挖去一个半径为1高为1的圆柱所成几何体,所以表面积为2×(4×3+4×1+3×1)-2×π×12+2π×1×1=38.故填38.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体积问题一个正三棱锥(底面是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的底面边长为6,侧棱长为15,求这个三棱锥的体积.解:如图所示为正三棱锥S -ABC ,设H 为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接SH ,则SH 的长即为该正三棱锥的高.连接AH 并延长交BC 于E ,则E 为BC 的中点,且AH ⊥BC .∵△ABC 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AE =32×6=33,AH =23AE =2 3. 在△ABC 中,S △ABC =12BC ×AE =12×6×33=93,在Rt △SHA 中,SA =15,AH =23, ∴SH =SA 2-AH 2=15-12= 3.∴V 正三棱锥=13×S △ABC ×SH =13×93×3=9.【评析】(1)求锥体的体积,要选择适当的底面和高,然后应用公式V =13Sh 进行计算.(2)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为割补法和等积变换法:①割补法:将这个几何体分割成几个柱体、锥体,分别求出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要求的几何体的体积;②等积变换法:特别的,对于三棱锥,由于其任意一个面均可作为棱锥的底面,从而可选择更容易计算的方式来求体积;利用“等积性”还可求“点到面的距离”.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23B.33C.43D.32解:如图,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BN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M ,N ,连接DM ,CN ,可证得DM ⊥EF ,CN ⊥EF ,则多面体ABCDEF 分为三部分,即多面体的体积V ABCDEF =V AMD -BNC +V E -AMD +VF -BNC .依题意知AEFB 为等腰梯形.易知Rt △DME Rt △CNF ,∴EM =NF =12.又BF =1,∴BN =32.作NH 垂直于BC ,则H 为BC 的中点,∴NH =22. ∴S △BNC =12·BC ·NH =24.∴V F -BNC =13·S △BNC ·NF =224, V E -AMD =V F -BNC =224,V AMD -BNC =S △BNC ·MN =24. ∴V ABCDEF =23,故选A .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体积问题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A .8-2π3B .8-π3C .8-2πD .2π3解:由三视图知几何体为一个正方体中间去掉一个圆锥,所以它的体积是V =23-13×π×12×2=8-23π.故选A.【评析】根据已知三视图想象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分析该几何体的组成,再用对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2012·河南模拟)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均是由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其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12 B.4π3+16 C.2π6+16D.2π3+12解: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半球,根据三视图中的数据可得V =12×43π×⎝⎛⎭⎫223+13×⎝⎛⎭⎫12×1×1×1=2π6+16.故选C.1.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1)几何体的表面积,除球以外,都是利用展开图求得的,利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2)多面体的展开图①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②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③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3)旋转体的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矩形的长(或宽)是底面圆周长,宽(或长)是圆柱的母线长;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扇环的上、下弧长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周长.注:①圆锥中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和展开图扇形中半径和弧长间的关系及符号容易混淆,同学们应多动手推导,加深理解.②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 圆锥侧=12cl 和S 圆台侧=12(c ′+c )l 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形式上相同,可将二者联系起来记忆.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通常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1)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的表面积可以分别求各面面积,再求和,对于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也可直接利用公式;(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其侧面积时需将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3)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 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1)计算柱、锥、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和旋转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还台为锥法等,它们是计算一些不规则几何体体积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3)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性”可以解决一些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即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为一个三棱锥的高,通过将其顶点和底面进行转化,借助体积的不变性解决问题.4.由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按如下三个步骤求解:(1)由三视图想象出原几何体的形状;(2)由三视图给出的数量关系确定原几何体的数量关系;(3)如果是规则几何体,直接代入公式求解,如果不是规则几何体,通过“割补”后,转化为规则几何体求解.1.已知圆锥的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该圆锥体积为( )A .2π2B .2πC .3π3D .3π 解:易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2,母线长为2,则该圆锥的高为22-12=3,因此其体积是13π·12×3=3π3.故选C. 2.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是( ) A .2 3 B .3 2 C .6 D . 6解: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有ab =2,ac =3,bc =6,解得a =1,b =2,c =3,则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l=a 2+b 2+c 2= 6.故选D.3.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π+2 3B .4π+2 3C .2π+233D .4π+233。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归纳与训练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归纳与训练及答案解析

1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归纳与训练【题型归纳】题型一线面平行的证明1例1如图,高为1的等腰梯形 ABCD 中,AM = CD = 3AB = 1•现将△AMD 沿MD 折起,使平面 AMD 丄 平面 MBCD ,连接 AB , AC.试判断:在AB 边上是否存在点【解析】线面平行,可以线线平行或者面面平行推出。

此类题的难点就是如何构造辅助线。

构造完辅助线,证明过程只须注意规范的符号语言描述即可。

本题用到的是线线平行推出面面平行。

【易错点】不能正确地分析DN 与BN 的比例关系,导致结果错误。

【思维点拨】此类题有两大类方法: 1.构造线线平行,然后推出线面平行。

此类方法的辅助线的构造须要学生理解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线面平行的性质之间的矛盾转化关系。

在此,我们需要借助倒推法进行分析。

首先,此类型题目大部分为证明题,结论必定是正确的,我们以此 为前提可以得到线面平行。

再次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必定平行于该直线,而交线就是我们要找的线,从而做出辅助线。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看出线线平行推线面 平行的本质就是过已知直线做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即可。

如本题中即是过AD 做了一个平面ADB与平面MPC 相交于线PN 。

最后我们只须严格使用正确的符号语言将证明过程反向写一遍即可。

即先证1【答案】当AP = 3AB 时,有AD //平面MPC. 理由如下:连接BD 交MC 于点N ,连接NP.在梯形 MBCD 中,DC // MB ,DN NB DC MB 12,Ap 1在△ADB 中,pp 二」AD 〃 PN . •/ AD?平面 MPC , PN?平面 MPC , ••• AD //平面 MPC.P ,使AD //平面 MPC?并说明理由AD平行于PN,最后得到结论。

构造交线的方法我们可总结为如下三个图形。

PP上一方法二方法三2.构造面面平行,然后推出线面平行。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立体几何体积的求解方法在求解立体几何体积时,需要注意一个原则:找到易于求解的底面和高。

其中,椎体是最易考到的题型,尤其是高的求解。

下面介绍四种求解椎体体积的方法:1.直接法:通过点作底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作为高,底面的面积是底面积。

2.转移法(等体积法):更换椎体的底面,选择易于求解的底面积和高。

3.分割法(割补法):将一个复杂的几何体分成若干易于计算的椎体。

4.向量法: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理科)。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例题:1.直接法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的中点,A1A=AB=2,BC=3.求四棱锥B-A1A1C1D的体积。

例2: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DC,∠ABC=45°,DC=1,AB=2,PA⊥平面ABCD,PA=1.若M是PC的中点,求三棱锥M-ACD的体积。

变式1: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AD,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CD上的点且FC=1.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

变式2: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PA=1,AB=1,AC=2,∠BAC=60°。

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转移法例3:已知三棱锥A-BPC中,AP⊥PC,AC⊥BC,M为AB中点,D为PB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

若BC=4,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

例4:在四棱锥P-ABCD中,侧棱PA丄底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E为PD上一点,AD=2AB=2AP=2,PE=2DE。

求三棱锥P-XXX的体积。

变式3:在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CD⊥BD。

若AB=BD=CD=1,M为AD中点,求三棱锥A-XXX的体积。

变式4:在矩形ABCD中,AD⊥平面ABE,AE=EB=BC=2,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
2.如图,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AD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N分别在对角线BD,AE上,且
1
3
BM BD
=,1
3
AN AE
=.求证://
MN平面CDE.
解析:要证明//
MN平面CDE,只要证明向量NM可以用平面CDE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DE和DC线性表示.
例题:已知ABCD,从平面AC外一点O引向量,,,
OE kOA OF kOB OG kOC OH kOD
====,
(1)求证:四点,,,
E F G H共面;(2)平面AC//平面EG.
例题:已知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E,F分别为
11
D C,
11
C B的中点,AC B
D P
=,
11
AC EF Q
=.求
证:(1)D,B,F,E四点共面;(2)若
1
A C交平面DBFE于R点,则P,Q,R三点共线.
例题:如图,O1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上底面的中心,G是对角线A1C和截面B1D1A的交点,求证:O1、G、A三点共线。

O
A B
C
D
H
F
E
1
A
A
D
E
1
C
Q
1
B
R
P
B
C
F
考点二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
3. 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AC ⊥BC 1; (II )求证:AC 1//平面CDB 1;
解析:(1)证明线线垂直方法有两类:一是通过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二是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2)证明线面平行也有两类:一是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二是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
4. (2007武汉3月)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AD=CD=2AB=2,M 为PC 的中点。

(1)求证:BM ∥平面PAD ;(2)在侧面PAD 内找一点N ,使MN ⊥平面PBD ;(3)求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

解析: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点评:(1)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即可;(2)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只需在斜线上找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斜线和射影所成的角,即为所求角;(3)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此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变可.这些从证法中都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
例题:如图,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D ;(2)若4M N BC ==,PA =PA 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
例题:如右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P 分别是C 1C 、B 1C 1、C 1D 1的中点,求证:平面MNP ∥平面A 1BD
.
例题:已知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点M 、N 、Q 分别在PA 、BD 、PD 上, 且PM :MA =BN :ND =PQ :QD . 求证:平面MNQ ∥平面PBC .
例题: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CC 的中点,F 是AC ,BD 的交点,求证:1A F BED ⊥平面.
G
F
E D
C
B A
D 1
C 1
B 1
A 1
例题:如图,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 ,,E F G 分别是,,CD DA AC 的中点,求证:平面BEF ⊥平面BGD .
异面直线夹角
3.S 是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如图SA =SB =SC ,且∠ASB =∠BSC =∠CSA =2
π,M 、N 分别是AB
和S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SM 与BN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B
M A
N C
S
5 ,A 1B 1C 1—ABC 是直三棱柱,∠BCA=90°,点D 1、F 1 分别是A 1B 1、A 1C 1BC=CA=CC 1,求BD 1与
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9.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 ⊥BC ,AB ⊥BD ,BC ⊥CD ,
且AB =BC =6,BD =8,E 是AD 中点,求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5
7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AB =BC =1∕3AD =a,PA ⊥平面ABCD,且PA =a,点F 在AD 上,且
CF ⊥PC.求点A 到平面PCF 的距离;求AD 与平面PBC 间的距离。

2、(2009重庆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 –ABCD 中,AD ∥BC,且AD ⊥CD,平面CSD ⊥平面ABCD,CS ⊥DS,CS =2AD =2,
E 为BS 的中点,CE=2,AS=3.求:(1)点A 到平面BCS 的距离; (2)二面角E-CD-A 的大小。

(第5题)
F 1 A B
D 1 C 1
A 1
B 1
A
B
C
D
(第9题) E
6
6
8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例题:(2007年全国卷Ⅰ理)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
2AB =
,BC =
SA SB ==
(Ⅰ)证明SA BC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
D
C
S
(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D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 是60ADC ∠=的菱形,M 为PB 的中点. (Ⅰ)求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证:PA ⊥平面CDM ;
(Ⅲ)求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
解析: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移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向量法
(2008海南理)如图,已知点P 在正方体ABC D -A 1B 1C 1D 1的对角线BD 1上,∠PDA=60° (1)求DP 与CC 1所成角的大小;(2)求DP 与平面AA 1D 1D 所成角的大小。

1
A
点面距离 例: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4,点E ,F 分别是CC 1,
A 1D 1的中点. (1)求EF 的长;(2)求点A 到直线EF 的距离(
263
2
).
(2007河北省唐山市三模)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
,2,AD AA AB ===点E 在线段AB 上. (Ⅰ)求异面直线1D E 与1A D 所成的角;
(Ⅱ)若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5︒,求点B 到平面1D EC 的距离.
考点四 探索性问题
(2007安徽·文)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C ABC ⊥底面,AC BC ⊥,D 是AB 的中点,且AC BC a ==,
π02VDC θθ⎛
⎫=<< ⎪⎝
⎭∠.
(I )求证:平面VAB ⊥平面VCD ;(II )试确定角θ的值,使得直线BC 与平面VAB 所成的角为
π
6

例题: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B ⊥BC ,PD ⊥CD ,且PA =2,E 为PD 中点.
(1)求证:PA ⊥平面ABCD ;(2)求二面角E -AC -D 的余弦值;(33) (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点E 到平面PAF 的距离为
55
2?若存在,确定点F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线段BC 上存在点F ,使得点E 到平面PAF 的距离为
5
5
2,且F 为BC 中点)
1
D B
C
D
E
1
A 1
B 1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