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艺术鉴赏论文
优秀的设计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
优秀的设计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设计美学与创意产品设计的关系一、引言中国的工业设计史从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萌芽,早期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用于生存使用,石器的制作时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的标准化,人类对于设计的概念也由此萌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而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产品的性能与形状也随着发生系列的改变。
时代的变迁使产品设计的内涵更加多元化也具有更多的创意与含义。
二、创意产品设计与设计美学的概念创意(Creat):创意是神秘的。
古往今来,学者们对创意的认识不同,所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赖声川先生说:创意是看到新的可能,再将这些可能性结合成作品的过程。
创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大到威武宏伟的高楼大厦,小到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一包纸巾、一根牙签、一把遮阳伞等。
创意让我们在使用产品时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产品(Product):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等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产品设计包围的世界,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使用的生活、工作用品无一不是产品在我们眼前的呈现。
设计(Design):从词源的角度考察,“设”意味着“创造”,“计”意味着“安排”。
因此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人为了实现意图的创造性活动。
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目的性,二是活动的创造性。
设计从人类发展的伊始就已经开始了它前进的步伐,几千年的岁月斗转星移,朝代更替,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设计跟随着人们的思维改变而发生变化。
并更加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21世纪新时代新发展。
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亦或是设计界,都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诉求不同而作出了相应的改变以求生存与发展。
美学与艺术鉴赏期末论文
论中西绘画媒介异同对审美影响摘要;中西方的绘画媒介的异同导致人们对其审美观念不同,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人考虑问题以人的思想知道比较多,所以西方人在绘画媒介上追求贴近生活和大自然。
而中国画以水墨媒介,强调的是意境,是画家意识中的东西。
关键词;媒介,油画,水墨,色彩,审美。
什么是绘画媒介? “艺术媒介是构建意象物态化产品的感性形式的要素材料,已经是心灵化了的东西。
”①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绘画媒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绘画媒介是绘画作品的感性形式的要素材料,包括创作作品的材料、作品的构图、色彩与线条等形式要素的组合;二是绘画媒介是一种艺术符号,它是熔铸了画家精神与情感的艺术传达的载体,因此,对绘画媒介的选择体现了画家的特质与画风。
不同的媒介对绘画形式上所产生的审美也是不同的。
西方的绘画媒介一水彩(粉),油画颜料为主。
水彩画是以水调和了水彩颜料绘制成的画作。
水彩颜料一般都很透明,用胶水调制而成。
水彩画主要是借助水来表现色调浓淡和透明度,利用质地结实、吸水性适中的画纸和水彩颜料的掩映和渗融的作用,体现一种透明、明丽、轻盈、滋润和淋漓的艺术效果。
绘画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水彩画家有泰纳、康斯泰勃尔等,这些以水彩为媒介的绘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感觉世界非常的柔和,舒适,真实,生活在这然的环境下是莫大的幸福。
其实油画媒介给人的感觉也是差不多的,厚重,真实,能表现出实实在在的东西。
中国的水墨,飘逸,流畅,由画出诗,由诗而画,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以画来抒发自己心中不畅或者是仕途不顺,借画抒情,都是以意而画,由请而画。
英国美学家鲍山葵在《美学三讲》中谈到:艺术家的“受魅惑的想象就生活在他的媒介的能力里,他靠媒介来思索,来感受。
媒介是他审美想象的特殊身体,而他的审美想象则是媒介的唯一特殊灵魂。
”事实上,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首先打交道的就是物质材料,每一种艺术都有它特殊的物质材料。
在不同的时代,因其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材料。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
论艺术美艺术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
它的本质和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对艺术定义的理解,可以体现在对艺术品的把握上。
艺术品可以通过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来定位,而一些艺术定义的成果可以帮助区别艺术品与非艺术品。
真正的艺术品,首先必得当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本义上直接的指称。
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和其他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制品”:(一)艺术品应是人工制品艺术品从根本上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
艺术品必须经过人的行为才得以成立、得以认定,这一特性,证明了艺术家和艺术家实践的必然性,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二)艺术品应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在艺术的诸多定义中,无论是“游戏说”,还是“表现说”、“符号说”等,无不认识到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要的。
此处,精神性不是指艺术品纯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意识里而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而是指艺术品的各种质素必须是精神性的或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它们不是赤裸裸的、有限性的肉体欲望和功利性。
(三)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人的精神至少可以区分为感性和知性。
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一是遵从感性运作规律的,一是遵从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知性思维规律的;一是获得以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结果的,一是获得抽象的规律等成果的。
值得注意的是,“感性”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在探讨了艺术品的定位之后,还需要分析作为艺术存在流程第二个环节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
美学欣赏课程论文
美学欣赏课程论文浅谈造型艺术中的荒诞美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学号:080304203姓名:顾松林浅谈造型艺术中的荒诞美摘要:何谓“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荒诞美”已成为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
荒诞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反常悖理或价值虚无。
它以极端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西方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担忧,并力图促使人们深思如何走出荒诞生活的怪圈。
关键字:造型艺术审美荒诞荒诞美荒诞是20世纪工商与科技文明同现代派艺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美学范畴。
其基本特点是将非理性的和无意识看作生活的本质。
它作为审美范畴的确立,经历了由艺术表现手法到文艺思潮流派,然后上升为审美范畴的过程。
荒诞美是人类对艺术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一个新的审美形态, 它使没有意义的生活和人的存在从否定方面得以呈现,是美学范畴中“成功的表现”,也是任何现实主义所不能做到的。
荒诞引发了人们对生存状态的惊异和震撼, 但又不得不生活于由艺术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现实生活的荒诞之中,这既表现了人们的无可奈何, 又激发了他们对工业文明和传统理性的反叛和深思。
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分析荒诞美,必须先看它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因为文学艺术最集中,犀利地体现了时代的荒诞意识。
20世纪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由于所在时代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大都采用荒诞的表现手法。
卡夫卡在小说中多次触及法律问题,然而他笔下的法律却不是公正的,而是异常荒谬的。
《诉讼》中的约瑟夫·K 莫名其妙地被捕,秘密审讯后,被“像条狗一样地杀死”。
《在流放地》中的士兵在不知道被判决、根本没有可能为自己辩护的情况下被残忍地处死。
同世纪的爱尔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要复杂一些。
它作为荒诞派戏剧经典,颇具象征意味。
主人公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岗是两个流浪汉,在茫然地等待“戈多”,他们在漫长的等待中做着无聊的事情。
美学美鉴论文
美学美鉴论文美学美鉴论文篇一: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指导江苏省盐城中学刘红【仿真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代学者林庚先生说:“诗的本质就是发现。
要像孩子那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和美。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是“黎明的感觉”,每天睁开眼睛看到黎明,就像获得新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写好这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细读品味材料。
材料的三段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葆有天真和好奇,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
林庚先生的话重在“发现”世界的新美;川端康成先生在凌晨四点人们都熟睡的时候,看到海棠花依然开着,爱怜地形容为“花未眠”;梭罗提出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有“黎明的感觉”,每天获得新生。
我们细读材料,要聚集三个材料的要点,概括出材料的要旨。
角度一:可以从“诗意地活着”的角度去立意。
诗意地活着,是相对于“过分追求物欲”“功利地活着”而言的。
这个命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可以针砭时弊。
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缕花香;可以是一卷在握,可以是雅乐相伴。
人如果能够遏止物欲,精神世界就有更多的自由,能更多地看到世界的新和美。
“诗意地活着”,包含以下内容:更多精神追求,注重文明品质;热爱和维护生活中的美好;有环保意识,珍爱生活中的拥有;为世界创造美选材小贴士:选这个角度的素材,可注意正面和反面的事例。
反面的例子可能较多,如,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物质愈多,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无论城市或乡村,不择手段的攫利者随处可见,斗富比阔者大有人在……正面例子其实也很多,古往今来,许多人不羡名利,活出了高洁的人生境界。
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诗意地活着、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明之士,东晋的陶渊明、近代的李叔同、当代的钱锺书等就是代表。
角度二:可以从“善于发现美”的角度去立意。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美术鉴赏论文篇一从《瑞鹤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经过这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想从一幅花鸟画,《瑞鹤图》简单谈一下美术鉴赏的意义。
那么要谈美术鉴赏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下面就要说说美术鉴赏的意义。
既然是鉴赏美术作品,那美术鉴赏的意义就首先是美术作品的意义。
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又分为本身意义及延伸意义。
其本身意义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所获得的美感和愉悦感。
拿《瑞鹤图》来说,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看到此图后,我们为之一震。
一片生机跃然纸上。
我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就是其本身意义。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
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仅仅通过一幅画,我们就了解到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的文化底蕴、艺术和文化素养得到极大提高。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学生在认识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接触、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篇1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摘要】中国山水画是最能反映中国人心境与思绪的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山水画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是长期伴随着山水画发展的。
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渊源流长的文化精神呢?现代学生似乎很难在现代文明程度下去理解古人的心绪。
我们需要跨越历史的长河,来探寻高古的山水诗性精神.【关键词】山水画起源魏晋山水诗“画中有诗”“画上题诗”“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一山水画起源: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
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
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
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由此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
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二魏晋山水诗中国山水画的诞生或者说发明,是受山水诗启发的,而作者都是精通诗文的文人士大夫。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们生活极不稳定。
加之,这一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出世思想滋生。
那些士子纷纷走进山林,抒情言志希望获得一种生活的宁静,以达到心理情绪的平和。
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
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每一幅杰出的艺术品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吸引欣赏者的原因。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蒙娜丽莎》美术浅析》摘要: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
于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
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
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
每一幅杰出的艺术品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吸引欣赏者的原因。
关键词:达•芬奇;女性美;思想寄托转眼间,一学期又接近了尾声。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虽然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并未获得太多的了解,然而,我却从这门课中了解到很多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且了解到一些早期的绘画作品,增长了自己的见识。
其中令我最为深刻的就是老师给我们讲解有关达文西的相关知识时,给我们放了一个有关“蒙娜丽莎”的视频。
这个视频主要讲述了《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画中人物的身份之谜以及传达的思想内涵等等。
在看这个视频之前,我时常觉得《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没有可贵之处,毕竟对美术方面没有太多的关注与了解。
而当我看完之后,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称它为经典之作,为什么她的微笑会令那么多人神往。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503年到1507年间创作的,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如今,蒙娜丽莎坐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以我们熟知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
这些朝圣般的观众心中装着各式疑问,他们渴望通过这一张温柔娴静的脸庞读出答案,然而离开时却将更多的问题带走。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参考范文有哪些(2)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参考范文有哪些(2)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范文篇4浅谈美术欣赏在艺术实践中的作用摘要:美术欣赏对于每一个从事美术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提升我们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能不断地拓宽我们美术欣赏的视野,并且可以发展我们的思维活动,激发我们对美的真谛的认识和把握。
美术欣赏通过对美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培养我们的审美心理,使我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学会领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认识和感受,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从而使我们达到自身素养水平的提高。
在新的时代,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美术欣赏来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本文引入心灵研究的知识,尝试新的观点,论述美术欣赏与实践的互动,拓宽我们的视野。
关键词:审美意识;心灵潜能;潜意识;创新美术欣赏作为步入艺术大门的一门必修课,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已经受到重视,美术欣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艺术实践,影响着艺术家的审美品位和艺术创作水平,笔者通过在艺术实践的体悟,反观美术欣赏的重要性,让我们从新审视美术欣赏的意义与作用,让美术欣赏与艺术实践融为一体,发掘艺术家的潜能,启发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艺术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出现的,是人们的想法和思维的总和,这些经验的整合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心理意识当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一、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能独立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道家以无道德意义的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复归于本真,实际上是审美意识。
它认为审美意识才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或者说是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
审美意识的天人合一是诗与思相结合的高级直观,它不受功利牵绕而又不是不懂功利,它超出道德而又自然地合乎道德,既克服人与自然的分隔,又克服自己与他人的分隔。
说得简单通俗一点,审美意识的天人合一,其核心内容在于内心感情的真挚传达,真正的艺术之人也都是通过内心的感受来传达最真挚的情感。
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范文(精选5篇)
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范文(精选5篇)第1篇:艺术鉴赏论文1500字艺术的论文【关键词】艺术审美教育藝术实践一、艺术审美教育的现状近几年,高校都比较重视通过艺术审美教育提高非艺术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力和修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现有的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听一些比较枯燥的艺术审美知识,只注重从一种知识的角度去认识艺术,如果我们的课程只是能够看着或听着一些艺术作品,讲出一大堆艺术大师的人名、作品创作的背景等问题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这些内容无法令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进入到艺术审美的情趣、自我思考和创作的过程中。
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是开展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艺术实践性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艺术审美教育的培养方向就应该向实践培养出发,并结合美学知识和美学原理进行大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拓展,这样的模式才是艺术审美教育最成功的形式。
二、艺术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关系广义的艺术审美教育,内容有三点:文化知识的教育;艺术技能的教育;艺术行为的教育。
就艺术审美教育来说,无论哪点,都必需要通过“艺术的行为”来实现的。
但在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中,不难看出,我们注重强调艺术审美教育中的艺术文化知识,而忽略了艺术实践自身对于人的文化价值。
艺术审美教育是对生活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的“人”进行审美教育的工作,因此不能培养学生用其中一种固定的思维去进行艺术审美,不能考查学生记住了多少著名大师的名字和作品,而要通过学习,考查有没有激发起学生对艺术美和生活美的兴趣,有没有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没有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个百花齐放、积极参与、互动性强和不断变化的艺术审美课堂才是我们所要的。
这些因素虽然产生的是一种“隐性”效果,可是对学生而言更能产生深刻印象的效果。
三、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艺术审美教育一定要从“课堂走向生活”。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5篇)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5篇)高校艺术鉴赏论文(5篇)高校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符号论美学是以更加直观的形式来进行艺术表达,以象征和符号的方式来表达艺术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艺术的本质,对艺术创作和鉴赏理论进行了创新,用人类哲学文化来阐释艺术创作,引领着艺术创作的进展方向。
而符号论美学的艺术鉴赏理论,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艺术与美,推动着美学的进展和进步,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符号论美学的重要意义在现代西方美学的进展过程当中,作为独树一帜的美学理论,符号论美学从独特的视角,“符号化”的表达,与神话、语言以及科学相互联系,更加形象的进行艺术表达,将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去,实现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创新。
符号论美学是根据直觉将进行艺术创作的事物“形式化”,形成符号。
将艺术创作作为一种主观意识上的形式构建过程,能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极大的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创新性,有利于艺术的进展和进步。
符号论美学能够将艺术更加真实的进行表达。
依据符号论美学理论,艺术真实性表达并不是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详细事物,将其真实完整的呈现出来。
这不是创作,而是仿照。
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表达是从符号形式上进行创作表达。
通过形式真实的表达,来呈现真实的艺术作品,真正体现出符号论美学的内涵以及艺术创作的本质。
另外,符号论美学的审美鉴赏,让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艺术形式化创作的魅力。
而艺术创作过程当中,艺术创将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形式有机的组合,实现艺术形式化的创作,无论是从绘画的光影、线条,还是从音乐的节奏、旋律,或者还是诗歌的文字等艺术形式,将艺术更加完善的呈现,具有更高的审美鉴赏价值。
符号论美学开拓了艺术创作的新领域,引领着艺术的进展方向。
二、符号论美学的艺术鉴赏无论是卡西尔最初提出的符号论美学理论,还是经过苏珊?朗格创新推广的新理论,都对符号论美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分析,将艺术创作给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义。
经过了几十年的进展和完善,符号论美学已经成为一个系统而简单的理论体系,而艺术鉴赏是最能阐释符号论美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美术欣赏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美术欣赏论文范文,供美术专业的学者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最新8篇范文)之第一篇:浅议美术欣赏的认识摘要:美术欣赏课也就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过程中去感受认识美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欣赏课是为什么而进行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欣赏,审美力美术欣赏课是培养锻炼学生审美、观察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如何利用好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思想品质、艺术感受能力, 让学生在感受美术作品美中达到美育的目的呢?就要求教师利用欣赏课来把握、实现了。
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就必须把握认识、了解、学习三个关键环节。
一、认识开启审美的钥匙美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个世界, 开拓文明, 陶冶情操, 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养, 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世界和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 客观上必须认识到审美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美术欣赏课也就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过程中去感受认识美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欣赏课是为什么而进行的。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欣赏不是简单的看, 而是通过看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阶段, 对自身审美的需求和追求已不断提高。
如:衣着打扮、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对于美的要求也是学生随年龄的成长而自觉认识美, 需求美的过程, 利用欣赏课去把握学生欣赏美、审美的方向, 了解欣赏目的, 也是客观上学生发展成长的需求和要求。
(二) 主观上教师必须认识到审美要帖近学生生活审美教育帖近学生生活,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现, 是重视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 兴趣、动机、经验是展开有效教育的根基, 是学生获取新知的出发点, 理解其他知识的基础。
美术欣赏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美术欣赏论文范文(精选11篇)美术欣赏论文篇1【摘要】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
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
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
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
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
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
美学艺术鉴赏论文
中文摘要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是画坛超现实主义运动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没有用无意识的动作进行无控制的形象记录,而是采用理性的、有秩序的方法寻找和表现超现实的幻觉。
本文深入解读达利早期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画的内涵、艺术语言、风格特点等方面剖析达利对人的意识世界的洞幽察微的心理分析和表达能力。
达利在作品中把现实与梦境、幻觉相结合,把具体的细节描绘与任意的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现实与臆想、具象与抽象相混合的“超现实境界”。
这种在感观上给人以荒谬、怪诞的作品是达利主观构思而非潜意识的产物。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抽象画面、《记忆的永恒》、达利、荒诞派正文《记忆的永恒》是达利在1931年完成的布上油画,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画风。
《记忆的永恒》作于1931年,它受到弗洛依德的启迪,表现了一个错乱的梦幻世界。
我们看到,清晰的物体无序地散落在画面上。
那湿面饼般软塌塌的钟表尤其令人过目难忘。
无限深远的背景,给人以虚幻冷寂,怅然若失之感。
达利的绘画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充分展示了无意识的梦幻场景。
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偶得的幻觉形象,必定经过了画家相当的努力;而看似无意识的画面,必定是有意识计划的结果,甚至是惨淡经营的结果。
《记忆的永恒》也不例外。
弗洛依德曾这样对达利说,“你的艺术当中有什么东西使我感兴趣?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关于美学优秀论文 (1)
关于美学优秀论文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审美活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美学论文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关于美学优秀论文题目:诗歌作品的审美分析——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学号:班级:摘要:唐代的诗歌绚烂璀璨,《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关键词:诗歌;月;花;江;诗人; 相得益彰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
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
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
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
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
艺术美学论文
一.崇高与优美优美和崇高一向被美学家看作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
由于审美客体的特征的不同,审美主体的心理感受和差异,使优美和崇高成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对美学范畴。
优美是一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
它的特点是和谐、、均衡、统一,它的本质属性就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
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和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崇高的美是巨大的体积、激烈的动作、惊人的速度、辉煌的光彩、磅礴的气势、强烈的对比、刚劲的力量。
它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优美和崇高这两种美的形态,虽说都能引起一种愉快的情感,但由于它们各自特点不同,这就使和愉快情感相伴随的感官的感受及其他的情感活动,在性质、内容上也不尽相同在优美的审美过程中,美的对象既引起我们的美感的愉快,又引起我们感性的快感或其他情感的愉快。
如亲近、爱怜、同情等情感,可以说它们的情感是愉快的、一致的、调和的,是一种和谐的混合情感。
这是因为,在优美的审美过程中,由于对象的刺激相当柔和、松缓。
我们对对象始终没有抗拒、没有不适的感受,而是感到对象既可亲又可爱,因而感到对象有一种吸引力。
使心情处于相对宁静、和缓、轻松、舒展的状态崇高美的对象一方面引起我们美感的愉快,另一方面又引起我们的感性的不快或其他情感的不快,如恐惧、崇敬、感叹等。
崇高”中神秘的未知的以及不可能把握的东西造成的崇高的深邃境界昭示了其追求无限不断超越的核心意蕴。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论文范文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关于审美的学科。
美学在艺术中的应用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它涉及到艺术的创作、鉴赏和理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影响。
首先,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体现在艺术创作上。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受到美学的启发和指导。
美学理论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理论基础和审美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例如,现代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会考虑到美学原则,如对称、比例、色彩等,以达到作品的审美效果。
美学的应用使得当代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审美价值。
其次,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艺术鉴赏上。
美学理论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美学的引导,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此外,美学的应用也促进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形成艺术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然而,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美学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艺术家和观众对美学的理解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美学理论与当代艺术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
同时,美学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避免对某种特定审美标准的过分强调和偏见。
综上所述,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对艺术创作和鉴赏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学理论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理论基础和审美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美学的应用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然而,美学的应用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希望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美学能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当代艺术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美学鉴赏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美学论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1—1学生姓名:马翔目录摘要 (3)一、以美引善 (3)二、以美启真 (4)三、以美怡情 (4)四、以美生创 (5)结论 (6)注释 (7)参考文献 (7)论美术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马翔文学院11级1 班摘要: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
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
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
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以美引善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
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1]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
”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
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是画坛超现实主义运动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没有用无意识的动作进行无控制的形象记录,而是采用理性的、有秩序的方法寻找和表现超现实的幻觉。
本文深入解读达利早期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画的内涵、艺术语言、风格特点等方面剖析达利对人的意识世界的洞幽察微的心理分析和表达能力。
达利在作品中把现实与梦境、幻觉相结合,把具体的细节描绘与任意的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现实与臆想、具象与抽象相混合的“超现实境界”。
这种在感观上给人以荒谬、怪诞的作品是达利主观构思而非潜意识的产物。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抽象画面、《记忆的永恒》、达利、荒诞派正文《记忆的永恒》是达利在1931年完成的布上油画,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画风。
《记忆的永恒》作于1931年,它受到弗洛依德的启迪,表现了一个错乱的梦幻世界。
我们看到,清晰的物体无序地散落在画面上。
那湿面饼般软塌塌的钟表尤其令人过目难忘。
无限深远的背景,给人以虚幻冷寂,怅然若失之感。
达利的绘画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充分展示了无意识的梦幻场景。
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偶得的幻觉形象,必定经过了画家相当的努力;而看似无意识的画面,必定是有意识计划的结果,甚至是惨淡经营的结果。
《记忆的永恒》也不例外。
弗洛依德曾这样对达利说,“你的艺术当中有什么东西使我感兴趣?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而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
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每一幅作品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为背景的,也就是说一幅作品的形成受到作者思想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作品本身会反映社会环境或是作者当时的思想状态。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永恒得记忆》的作者吧!“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的二十世纪画家。
”这是道恩·艾兹(英)在他所著的《达利》一书中的开场白。
确实,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西班牙 Salvador Dali,1904—1989)比其他画家更加声名显赫,或者可以说“臭名昭著”——这不仅仅因为他的那些想象力丰富得令人震惊的画面,更因为他那古怪得让人侧目的形象和行为。
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宣传的角度。
他一本正经地宣称自己和疯子的区别在于他不发疯。
他精心侍弄他的小胡子,使之成为其身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他在画布上“做梦”,表现性、战争、死亡等非理性主题。
他撰写《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装腔作势地进行各种活动……总之,这个西班牙人的言行举止连同他的艺术,已共同构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特别景观。
作为1931年完成的油画,如果解读画作中的荒诞性,那么《记忆的永恒》已经在很多方面显示并预言50年代开始兴起并发展的荒诞派。
虽然《达利自传》中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却让我觉得还不如我本人能写的东西”的表述似乎表明达利对于存在主义思潮的排斥(不过或许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一种“孩子对母亲初次的反抗”)。
然而,从读者接受理论来看,一部作品从完成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与作者毫无关系,只在读者的阐释和理解中取得其存在价值。
因此,对于《记忆的永恒》的解读,从读者的角度而言,无论作者达利究竟受过存在主义多少影响,或是有直接证据表明根本没有影响,都不妨碍我们从中解读出荒诞派的雏形。
荒诞派戏剧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文学观念及表现手法,并加以融会,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从整体的世界观来看,《等待戈多》和《记忆的永恒》至少有这样一个相同之处:两部作品同样是在文本内部创造出一个迥异于我们所处现实的世界,看似荒诞可笑,或是超现实,但实际在他们所创造的世界内部,却通过世界的自行封闭衍生出内部的逻辑,给予世界的存在逻辑上的合理性。
无论是阅读《等待戈多》还是观看《记忆的永恒》,观众都会被自己所处的荒诞世界所造成的陌生化感受所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观看(阅读)障碍,需要通过具体碎片状的熟悉意象(如《记忆的永恒》中用人脸部分器官拼贴的奇怪存在,或者《等待戈多》中幸运儿毫无逻辑的台词)用自己的理性加以分析,来理解世界的本质。
观察《记忆的永恒》所建立的世界。
纵观整个画面,除去具体意向,摆放钟表的平台,画面下方的沙滩,上方的大海和天空阐释了整幅画作的世界观。
看似稀松平常,实际上却无限接近于一个概念:无。
不同于写实绘画的详细背景和确定世界,而《记忆的永恒》所提供的世界,则只是一个天、水、地的最简单概念组合,接近于世界的一种原初设定,基本上没有任何内容,是一种相当空泛而概念化的存在。
而在这种概念之上放置第一重意象,我们则可以看到,左下角的平台和右上角的礁石两个意象的能指,互相出现了意义的解构。
右上角的礁石以写实手法绘制而成,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是一种确定和真实的意义附加。
而与此完全相反,左下角概念化描绘的平台,因其过于理想化的方正的造型,置于所谓的“写实世界”中,因其形体之间产生的矛盾,反而带来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而因为肉眼对于光亮的敏感性,在一般的欣赏过程中,一般都会先看到远处的礁石然后才观察近处的平台,因此按照假设的观看顺序,正是之后看到的平台,其意义解构了代表“写实”的礁石,奠定了《记忆的永恒》整个世界的虚无和荒谬感。
而在这种逻辑下,“写实”的存在,反而成了“荒谬”的一种佐证。
细细观察此幅绘画的细节,此幅作品以风景为衬托,有一只正在熔化的钟表,软瘫的像蜡一样的钟表,它们被挂在树枝上,落在不知名的方形体积上,搭在胚胎状物体上。
画面中的风景是异常平静的,它是那只著名的“软表”的背景,“软表”即将熔化。
事实上,柔软的钟表也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他自己也十分喜爱表现“软表”这一题材,仿佛表示出达利对“时间”这个主题的狂热。
对于时间的制约性,以及时间到底存不存在永恒性和记忆性,达利特别感兴趣。
这种常常被他描绘成软绵绵的甚至可以流动的钟,显示出他对自己所痛恨的事物的冷酷无情,而这样一种象征手法也只限于他所憎恨的事物。
他曾说:“机械从来就是我个人的仇敌;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
”达利所创造的符号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这幅《记忆的永恒》中的“软表”,这块“软表”有非常丰富的视觉意义和心理暗示。
首先从视觉的层次上分析,用“软”代替“硬”,用不正常代替正常,这给所有的观众带来一种极大的新鲜感与陌生感。
这种手法与戏剧家、理论家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当然这一点是对一般的观众而言的。
我们可以从“软表”联想到柔弱、糜烂、坍塌,甚至让人恶心……要知道达利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前卫”的艺术家,他所要做的事,就是挖掘人类心灵深处隐秘肮脏的东西,也许他是想揭穿资本主义内核中腐朽表面的本质。
在那样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痛苦时代,人们对于金钱、欲望的心理渴求,就像这块“软表”一样,被扭曲最终也被出卖。
与其说这是艺术家在讥讽这样一个不幸的事实,不如说他正在肆意地挑逗人们那样脆弱如紧绷之弦的欲望。
我们不能无视艺术家的用意,尽管这种用意更大程度上显得狠毒。
“软表”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内在意义,那就是代表着肉体与精神的阳痿。
画面中蚂蚁密集在表面上,这些象征腐败的形象,正如达利经常回顾的,其源泉产生于他的童年时代。
《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书记载:“六岁的达利从堂兄手中接管那只受伤的蝙蝠开始,蚂蚁走进达利的记忆注定是天意。
对这只受伤的小蝙蝠,达利倾注了他所有的爱。
但是,噩梦降临在小达利的身上,不知什么原因,他最爱的小蝙蝠被一大群疯狂的蚂蚁包围着,遍体鳞伤,痛得发抖,已是奄奄一息。
他跳起来拿起爬满蚂蚁的蝙蝠,并发疯似的咯吱咯吱咬蝙蝠的脑袋,还把它扔进了水里。
从此,蚂蚁就伴随着达利。
”据研究表明:“在达利的作品中,忙碌的蚂蚁通常是紧张、焦虑和衰老的象征,暗示着达利潜意识里的恐惧、无力、不安和性焦虑。
”达利绘画中的潜意识符号,除了上述提到的软表、蚂蚁,还有面包、拐杖、抽屉等。
通常用这些符号来诠释他的梦境。
在达利的作品中,每一种东西都不是它的本体,都被达利赋予了特殊的涵义。
面包是达利喜欢描绘的对象,借助它,达利可以尽情表达他对情欲的幻想。
对于抽屉,达利也做了如下的解释:“有抽屉的人体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有关。
弗洛伊德认为,抽屉代表女人潜藏的情欲。
在达利的作品中,抽屉基本上是在女人体上出现,表现了达利对情欲的幻想。
”达利赋予了拐杖以象征意义与前面的两种形象是不一样的。
达利认为,拐杖给他的感觉是一种自信心的缺乏,然而又要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往日的傲慢,因此达利曾说,拐杖在他的眼中是“死亡的象征”。
我们可以看到,抛弃超现实主义主流的解读方法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们对《记忆的永恒》的阐释所表现出的,正是荒诞派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上述阐释看来,《记忆的永恒》实际上所表现的,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荒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的存在最终都指向荒谬和无意义本身,人的存在在狂欢和时间中被异化,而时间本身的存在也是不可靠的,整个世界对人类而言,呈现出的是一种冷酷和不可理解。
在艺术欣赏之中,所谓作者解读或是权威解读,只是一种阐释作品的方法,在审美活动中并不真正具有权威性,而正是这种个人化的审美和理解,才可能是通往艺术真正的钥匙。
参考文献1、[西]萨尔瓦多·达利著,陈训明,张劲,张良君编译。
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个天才的日记)。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2、达利等著,杨志麟等译。
达利谈话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柳淳风著。
达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英]肖恩·艾滋著,吕澎译。
达利。
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5.5、翟墨,王端廷主编,王红媛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