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三种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三种类型

【摘要】“启发式”教学方式是与“注入式”相对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抽象的问题进行直观启发,对同类问题进行类推启发,对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比较启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启发式;直观启发;类推启发;比较启发

启发式教学方式历来为广大教师所重视,深受广大学生欢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中学生由于不断地接触和掌握一些社会与自然方面的知识,所以已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思考问题仍然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础。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能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启发。

第一.对抽象的问题要进行直观启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触到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同时进行判断推理,作出正确的结论。直观启发有四种主要方式:

(一)比喻启发。用具体形象的事物作比喻,引导学生推演出道理来。例如,《明湖居听书》一文,重在表现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为什么在白妞出场之前却又写了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教师便可以用绘画中的“烘云托月”技法作比喻:画家在一张白纸上画出银白色的月亮,必须先画灰色的云层,在灰色云

层的烘托下,才显出月亮的存在。写文章也是这样。作者为了表现某一事物,常常用与它不同或截然相反的事物来衬托,以取得鲜明的表达效果。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写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正是为了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二)描述启发。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这用来阐发容量巨大、内涵丰富的警句和含蓄隽永、意境深远的诗歌最为适宜。如鉴赏杜甫的《春望》一诗,对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句,可以作这样的描述:“春天的长安,在平时,鸟语花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多少繁华热闹!如今呢?国都沦丧,只保存了一些残山剩水,尽管春天还像往常一样依时到来,但景色迥异了。诗人放开泪眼深情远望,啊,祖国,这已不是我那亲爱的祖国了!只见草木丛生,幽深茂密,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叛军糟蹋得面目全非!”经过这样的描述之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诗的内容,以及指出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由于已被描述带进诗的意境中去,受到感染,所以能够作出正确的回答:这两句诗是写诗人春望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沉痛和忧伤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图画启发。把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来。如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碧去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几句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学生大都知道是秋景,但再问:这几句一个“秋”字都没有,怎么知

道是秋景?当学生不能回答时,老师可展示出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解释说:这幅作品画了奔流出山的泉水,水里一群欢腾的蝌蚪在自由地游动,画面上没有一只青蛙,却使人如闻十里蛙声,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含蓄。于是学生懂得了“碧云天……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几句的“秋”字,虽如齐白石那幅画中的青蛙没有“露脸”,但巧藏在字里行间了。这里每一句都通过秋天特有的景物来暗示秋天的节令特点。这正是含蓄手法的妙用。

(四)经验启发。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说明某些语文知识。如贾岛有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里把“敲”改为“推”好不好?这个问题可能使学生激烈争议,各抒己见。这时老师可启发学生回忆:大家曾有这样的经历,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万家灯火已经熄灭,大地一片宁静,突然远出发出“汪汪”的犬吠声,清晰可闻,这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就很容易答出,夜反而显得更宁静了。这正是闹中显静。“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正是运用这种手法逼真地再现了夜晚的寂静。

第二.对同类问题进行类推启发,这个启发方式是通过典型引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给学生,以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同类问题分布在同一篇课文的几个地方,便选取一个地方作突破口,通过典型剖析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地类推解决其他地方的同类问题。如《群英会蒋干中计》这篇课文,周瑜的思想性格特征主要通过六次“笑”表现出来。只要

通过重点分析其中的两处“笑”的作用,就可以使学生类推分析其他几处“笑”对刻画周瑜性格的作用。

(二)同类问题出现在同一版块的几篇课文中,就选取其中一篇作突破口,也是通过典型剖析让学生掌握分析该篇课文中有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独立类推分析其他同类课文。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二散文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中的四篇课文,学习的重点都是“欣赏文学作品的情感美,品味情趣丰富的人生”。只要重点讲解其中的《荷塘月色》,让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就可以独立类推分析其他三篇课文了。

第三.对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比较启发。对中学生来说,语文知识中的许多基本常识是容易互相混淆的。比如许多学生往往分不清白描与工笔、借喻与借代、讲究文采与滥用辞藻的界限,造成阅读、欣赏和写作上的许多困难。对这些问题就应该用比较启发的方法去解决。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可以把有关音乐的一段工笔描写手法同学生已经学过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白描手法相比,使学生认识这是两种风格不同各有妙用的写作技巧,前者要求精雕细刻、细致入微、形神毕肖,后者只是淡笔勾勒、简洁凝练而又十分传神自然。“有比较才有鉴别”,将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思维,使之更能准确地掌握这些知识。

“启发式教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反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学的预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角度。在全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充分重视启发诱导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只有师生的相互配合默契,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达到教学相长,这也是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