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习 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合集下载

(完整版)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完整版)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一、目的和要求1、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理解;了解分析群落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得到群落中各成份的重要值,达到认识群落的目的。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份完整的野外调查记录和室内计算资料。

2)每人写1份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内容自己定,可以利用每小组的调查资料写,也可以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结合实习中观察到的,写实习的收获、感想、体会等,格式按《浙江农林大学学报》规范要求写。

实习报告参考提纲如下:(一)总实习报告1)引言:包括实习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等2)外业工作:调查方法,调查内容3)内业工作:资料统计的内容、方法4)调查结果与分析(二)实习的收获、体会、感想、见闻二、仪器工具测高器、皮尺(测绳)、钢卷尺、罗盘、样方线、记录用表、海拨仪、GPS、望远镜、照相机、植物标本夹、标签、枝剪、手铲、小刀、地形图。

三、实习内容1、观察结合课堂教学,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例如: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成层性),季相,森林凋落物,树种耐阴性,林下更新,群落演替等。

2)植物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4)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2、样方调查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最小面积通常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

一般来说,亚热带地区大样方面积可取20×20m2,分成等大的4块进行调查。

分乔木小样方,灌木小样方,草木小样方调查。

乔木小样方:10×10m2×4个灌木小样方:2×4m2×4个草本小样方:1×1m2×4个或5个3、调查记录(1)物候期的记录这是全年连续定时观察的指标,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中记录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义。

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对植物群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群落调查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调查,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特征,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并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省的一个森林公园,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5日至6月7日。

三、实习目的1. 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特征;2. 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 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4. 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特点等基本情况;(2)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如指南针、GPS、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等;(3)了解实习地区的天气情况,做好防晒、防雨、防虫等措施。

2. 野外调查(1)选择样地:根据实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我们选择了多个样地进行调查。

样地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样地间距为100米。

(2)样方调查:在样地内,我们采用样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数量特征调查。

样方大小为1平方米,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株高、冠幅、生物量等。

(3)环境调查:在样地附近,我们调查了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

(4)数据记录:我们将调查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植物种类组成:通过调查,我们共记录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类有XX种,其中包括乔木XX种、灌木XX种、草本XX种。

(2)群落结构:根据植物种类组成、株高、冠幅等数据,我们分析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生态学野外实习(计算)

生态学野外实习(计算)
群落学野外调查与内业工作
1 野外调查
1.1 仪器与用具
主要有记录本,铅笔,软尺,钢卷尺,皮尺,罗盘仪,手持式 GPS等。
1.2 实验对象
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1.3 实验步骤
样地的选择 根据最小样地面积确定样方大小和数目。 200㎡的针阔叶混交林样地划分为32个2.5m×2.5m的小样方;
500㎡常绿阔叶林样地划分为20个5m×5m的小样方。
调查记录相关数据
2 群落最小样地面积的确定
群落最小样地面积指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种类组成 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最小面积。群落的最小样地面积随 群落类型的不同、群落所处演替阶段的不同、以及群落 所处地理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确定并使用最小样地面积,既能够充分反映植物群 落的基本特征。又不致于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B
8m
7
4m
8
5
2m 3
12
4
6
A 2m 4m
8m
16m C
3.3群落组分重要性评价
森林群落重要值计算: (1)乔木层:
重要值= (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 3 ×100 (2)灌木层、草本层: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 /3 ×100
密度=该种植物株数/样方总株数 相对密度=(该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总和)×100% 频度=该种植物出现的小样方数/小样方总数 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总和)×100% 相对显著度=(样方中该种个体胸面积和/样方中全部个 体胸面积总和)×100% 相对盖度=(样方中该种个体总盖度/样方中全部个体盖 度总和)×100%
森林群落重要值结果统计表

植物种名
密 度

园林生态学实验

园林生态学实验

或Pinus massoniana-Loropetalum chinensis+Stranvaesia tomentosa – Dicranoperis pedata Association。
周围环境条件及群落小环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及动物的活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人: 年月日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的年龄结构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33cm
高度 >33cm, 胸径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1、分析势树种及常见树种的年龄结构属 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
环境质量评价和比较资源丰富程度的指 标。 (3)从演替阶段的多样性比较,可作为 演替方向、速度及稳定程度的指标。
实验步骤
1.每3-4个学生为一组,在校园分片区 分别统计乔木、灌木的种数及各种的个 体数,并计算各片区乔木、灌木的 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
2. 填表8 随机取样1个样方(乔木、灌木 层)原始数据(样方面积25×20m2)
样点。 分象限:在每个样点沿固定方向划分出四个象限。 个体调查:在每一象限内找到最靠近中心点的乔木
个体,分别测定植株的胸径,以及植株到中心点的 距离d。 其余样点调查:在一个样点上依次作完各种植物的 调查后,再移向第二个样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 把4个样点全部调查完。

植物群落调查的实训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的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植物群落调查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生态学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实习地点:某森林公园三、实习内容1. 植物群落样方设置与调查- 根据实习区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随机布点的方式设置样方。

- 样方大小为20m×20m,共设置了10个样方。

- 在样方内,我们调查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2.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记录了不同植物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了不同植物层的结构特征,如分层高度、冠幅、叶面积等。

3. 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对样方内所有植物进行鉴定,记录其学名、科属、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植物群落组成特征,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种等。

4. 植物群落分布规律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等。

- 结合地形、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规律。

5.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调查- 通过对样方进行连续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如物种更替、生长速度、群落结构演变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 收集实习区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等。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指南针、GPS、测绳、皮尺、笔记本、记录表等。

2. 实习过程- 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分组进行样方设置和调查。

- 记录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 分析调查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3. 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分享实习经验和成果。

- 对实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习成果1. 调查了实习区域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2. 掌握了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生态学研究中的群落调查方法介绍

生态学研究中的群落调查方法介绍

生态学研究中的群落调查方法介绍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而群落调查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群落调查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揭示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群落调查方法,包括样地调查、线路法、捕捉再放归和核苷酸测序技术。

样地调查是最常见的群落调查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研究区域内设置一定数量和形状的样地,在样地内进行对特定物种数量、种类和分布进行观测和记录。

样地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其大小根据研究目的和生态系统的特点而定。

在样地内,科学家会进行物种清点、测量植被高度或覆盖度、记录土壤性质等工作,以获取有关该群落的详细信息。

样地调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生态系统类型。

线路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群落调查方法。

它通过在研究区域内设置直线或曲线的线路,沿线路定期进行物种观测和记录。

线路法允许科学家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开展调查,更好地了解物种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在线路法中,科学家会记录沿线路的植被类型、植被高度、物种丰富度等信息,也可以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线路法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样地调查无法获得的空间信息,在研究动态变化的群落时尤为重要。

捕捉再放归是一种常用于研究动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它通过捕获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自然环境,然后在一定时间内捕获和记录再次出现的个体,以评估物种丰富度和种群数量。

捕捉再放归方法可以提供有关物种群落的信息,如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

通过分析捕捉和再度捕捉的数据,科学家可以计算出物种的种群密度、迁移速率和生存率等重要的生态学参数。

捕捉再放归方法适用于各种动物群落的调查,如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

核苷酸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在群落调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方法。

它通过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环境样品中的DNA或RNA进行测序,来了解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分布。

核苷酸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计数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种类,而且可以从大规模的样本中获取详细的信息。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最新)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最新)

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组号: 小组成员:指导教师:20xx年 11月 21日实习1 森林土壤群落调查(蚯蚓调查)一.实习目的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通过对森林土壤群落蚯蚓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

二.实习方法在五块林分不同的林地里分别调查土壤蚯蚓群落,得出调查数据。

1. 用铁铲挖出40cm×40cm×40cm的土方;2. 分别在0~10cm,10~25cm,25~40cm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3. 在每片林中随机设置三个重复调查实验样地(样地间距10米以上),结果取平均值;4 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三.实习工具铁锹、米尺、砝码天平、计算器、自封袋、标签等。

四.实习地点下蜀林场次生栎林、毛竹林、杉木林、板栗林和火炬松人工林。

五.实习数据表一:竹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二:栎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三:火炬松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四:杉木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表五:板栗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六、结果与分析表六:各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图一: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数量及鲜重通过对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壤中蚯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板栗林、毛竹林、火炬松人工林、次生栎林、杉木林。

由于土壤蚯蚓含量与土质疏松程度和土壤肥力有着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板栗林土壤的疏松度和肥力在几种林地类型中最优,杉木林土壤肥力的状况在五种类型中最次。

图二:毛竹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图三:次生栎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图四:火炬松人工林土壤中蚯蚓垂直分布状况篇二:王国兵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森林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xx学号:xxxx 组号:四小组成员:指导老师:王国兵20xx年11月10日实习2 森林土壤群落调查(蚯蚓调查)一、实习目的意义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森林土壤蚯蚓调查作为森林土壤中的“梨作”的重要角色之一,对其群落调查有助于了解土壤的主要生物学及生态学过程特点,加深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了解。

生态学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生态学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了解和掌握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进行了生态学群落调查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生态学群落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XX省XX市XX自然保护区2. 实习内容:(1)群落调查方法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样方法、样线法、样带法等多种群落调查方法。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群落调查,样线法和样带法适用于动物群落调查。

(2)群落特征调查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群落、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生物量等。

(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我们调查了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水质、土壤、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特征;(2)准备调查工具,如样方布、样线绳、记录本、相机等;(3)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任务和分工。

2. 实习过程(1)样方法调查:在实习地点选取不同类型的样方,对植物群落进行调查;(2)样线法和样带法调查:在实习地点选取不同类型的样线或样带,对动物群落进行调查;(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对实习地点的水质、土壤、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调查。

3. 实习总结(1)整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3)交流实习心得,分享实习经验。

五、实习成果1. 实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生态学群落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特征,为保护和管理该地区提供了依据;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 提高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实习体会1. 生态学群落调查是一项系统、严谨的工作,需要我们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2.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 团队合作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关键,我们要学会沟通、协调,共同进步。

森林生态学_实习zu

森林生态学_实习zu

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组号: 第四组小组成员: 韩蒙,刘晶晶,吕莹莹,荆迪一,陈榕,张彦指导教师:阮宏华2011年 11月 9日实习一森林土壤蚯蚓群落调查一、目的森林土壤蚯蚓是森林土壤“梨作”中重要角色之一,对其群落调查对了解蚯蚓在整个土壤生态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各种林分土壤状况有所帮助。

二、工具和方法(一)工具:铁铲一把、三米卷尺一把、塑料密封袋若干、天平(含砝码)一台(二)方法:在五块林分不同的林地里分别调查土壤蚯蚓群落,得出调查数据。

1.用铁铲挖出40cm×40cm×40cm的土方;2.分别在0~10cm,10~25cm,25~40cm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3.在每片林中重复三次操作,结果取平均值;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表一: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森林类型0cm~10cm10cm~25cm25cm~40cm合计数量/(条/㎡)鲜重/(g/㎡)数量/(条/㎡)鲜重/(g/㎡)数量/(条/㎡)鲜重/(g/㎡)数量/(条/㎡)鲜重/(g/㎡)竹林41.67 31.63 14.5813.790.000.00 73.3 45.42 栎林 2.08 1.04 0.00 0.00 0.00 0.00 2.08 1.04 松竹林 6.25 1.98 8.33 3.85 0.00 0.00 14.58 5.83 杉木林81.25 26.21 39.58 15.83 6.25 2.50 127.08 44.54 板栗林31.25 13.03 20.83 10.19 4.17 0.7156.25 23.93通过对表一的横向分析,可以发现土壤中蚯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板栗林、杉木林、栎林、松竹林、竹林(图一、二)。

由于土壤蚯蚓含量与土质疏松程度和土壤肥力有着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板栗林土壤的疏松度和肥力在几种林地类型中最优,杉木林、栎林其次,而松竹林和竹林土壤肥力等状况在五种类型中最次。

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
1.确定调查区域:选择森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样地作为调查区域。

样地的选择应考虑地理位置、海拔、土壤类型等因素,以确保样地的代表性。

2.设计样地方法:在每个调查区域内,选择数个相邻的样地。

每个样
地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通常为10x10米或
20x20米的矩形区域。

3.物种识别与调查:在每个样地内,记录并识别所有可见的植物和动
物物种。

物种识别可以通过观察物种的形态特征,或者使用现代生物技术
手段,例如DNA条形码进行鉴定。

在调查期间,记录物种出现的频率和数量。

4.记录环境因素:在每个样地内,记录环境因素,例如土壤类型、日照、湿度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或者从现有的气象
站和地质调查报告获取。

5.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完所有数据后,可以使用统计工具和生态学
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

常见的生态学指数包括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
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等,用于描述物种在不同样地和区域之间的差异。

6.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描述和比较不同样地
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报告应包括调查方法的详细说明、结果的定
量描述和解释,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总之,生态学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
描述和比较不同森林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物种和环
境数据,可以获得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深入理解,并提供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信息。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意义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状态、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其中一特定区域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了解该区域物种组成、丰富度、多样性等方面的信息,为今后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步骤1.确定调查区域:选择一片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可以是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等。

2.设立样方:根据调查区域的大小和特点,确定合适的样方数量和分布。

通常采用系统采样法,将调查区域划分为相同大小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设立一个样方。

3.样方调查:进入样方内,进行逐株记录和标本采集。

记录每株植物的科、属、种等分类信息,并测量个体的高度、胸径和地径等参数。

4.数据处理和分析:整理和清理所获得的样方数据,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绘制植物群落组成的物种组成图和多样性图。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本次实习选择了森林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区域,并设立了30个样方进行调查。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获得了样方内的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等信息。

1.物种组成:在30个样方中共记录到了160个物种,包括78科126属。

其中,乔木类约占总数的60%,灌木类约占总数的30%,草本类约占总数的10%。

2.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根据测算结果,样方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85,物种多样性指数为4.23、说明该森林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3.物种优势度分析:通过计算物种的相对优势度,发现竹类植物在调查区域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其次是松类植物和柏类植物。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植物群落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调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说明该森林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竹类植物在该森林植物群落中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应加强竹类植物的保护和研究。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报告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绪论:生物群落调查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特定区域生物群落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相互关系等信息。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

一、实习内容与方法1.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系统初步调查:调查区域的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点。

(2)物种鉴定与标本采集:对调查区域内的植物、动物等进行野外鉴定,并采集标本作进一步研究。

(3)相关数据统计:对调查区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分布、生境要求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2.调查方法:(1)野外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物种的数量、分布和行为习性等信息。

(2)标本采集法:对植物进行采集标本,进行分类和记录。

(3)土壤采样法: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了解土壤的化学性质和有机质含量。

(4)水质采样法:对调查区域内水体进行采样,分析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指标。

二、实习结果与分析1.生态系统初步调查结果:调查区域属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地势较为陡峭,土壤酸性较高,水文状况良好。

地区内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丰富。

2.物种鉴定与标本采集结果:(1)植物鉴定:共采集到XX科XX属XX种的植物标本,其中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根据标本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相关文献,初步确定了各类植物的种属。

(2)动物鉴定:通过野外观察和记录,记录到了多种鸟类、昆虫和两栖爬行动物等。

其中,鸟类种类最为丰富,包括翠鸟、啄木鸟、喜鹊等多种鸟类。

3.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基于野外观察和鉴定数据,对不同物种的数量、分布、生境要求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物种丰富度指数达到XX。

不同物种在调查区域内分布不均衡,部分物种的数量较少,表明可能存在种群数量下降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调查范围有限:本次实习针对一特定区域进行调查,调查范围相对较小,未能全面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建议在以后的实习中扩大调查范围。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

其基本步骤是: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

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

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

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

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

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

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一、样地基本概况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经纬度:坡位:半山腰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二、地质、土壤调查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表2样地每木调查表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1 α33.52 20.6 8.7*5.12 麻栎21.82 17.15 4.5*4.43 麻栎28.45 26.5 8.3*7.54 麻栎28.60 24.0 6.1*5.45 麻栎37.38 22.4 9.2*8.36 麻栎32.95 25.3 6.6*6.37 麻栎22.12 18.0 5.4*4.68 麻栎28.96 21.9 6.3*5.49 麻栎20.57 15.4 4.6*3.710 麻栎25.82 18.4 5.3*4.111 麻栎30.21 21.0 7.4*5.812 麻栎22.28 17.4 5.2*4.713 麻栎32.70 17.9 6.5*6.214 麻栎37.72 22.0 9.1*8.015 麻栎22.00 15.9 5.6*5.316 麻栎29.30 14.4 6.5*5.6表2数据分析整理如下:径阶平均直径各株树木直径(cm)/(m)树高实测值株数(株)平均树高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5722.0625.8228.6729.7632.7033.5237.5520.57/15.421.82/17.15 22.00/15.9 22.12/18 22.28/17.4 25.82/18.428.45/26.5 28.60/24.0 28.96/21.929.30/14.4 30.21/21.032.70/17.933.52/20.637.38/22.4 37.72/22.01413211215.417.1118.424.117.717.2020.622.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直径算术平均值: 28.40cm 径阶株数分布图1234520222426283032343638径阶/cm株数/株各径阶平均树高胸径散点图y = -0.0136x 2+ 1.0774x - 0.2804R 2= 0.3678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胸径树高散点图y = -0.0313x 2 + 2.1668x - 15.481 R 2 = 0.3794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胸径/cm树高/m表3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方面积:2*2平米总盖度: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多度(株)1a 28 1.54 12 b 26 1.5 1c 18 1.15 1d 15 1.1 23 eb 20 1.45 14 f 25 1.5 1g 80 1.6 35 e 40 1.7 1c 20 1.3 1表4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分布状况1 A 30 0.08 稀疏B 60 0.80 片状C 50 0.10 稀疏2 络石60 0.07 丛生A 20 0.12 稀疏D 10 0.06 单株3 E 20 0.06 片状麦冬40 0.10 丛生F 10 0.08 稀疏B 10 0.12 单株4 络石40 0.07 稀疏G 50 0.04 丛生麦冬10 0.11 丛生5 络石30 0.07 单株C 10 0.10 稀疏D 10 0.06 单株表5植物频度和多度统计表植物名称小样方号(株)频度(%)平均多度1 2 3 4 5α0 0 0 1 25 0.25 麻栎 6 3 3 3 100 3.75a 1 0 0 0 0 20 0.2b 0 1 1 0 0 40 0.4c 0 1 0 0 1 40 0.4d 0 1 0 0 0 20 0.2e 0 0 1 0 1 40 0.4f 0 0 0 1 0 20 0.2g 0 0 0 3 0 20 0.6A 3 4 0 0 0 40 1.4B 0 2 0 0 1 40 0.6C 0 3 0 0 1 40 0.8D 0 2 0 0 2 40 0.8E 0 0 4 0 0 20 0.8F 0 0 3 0 0 20 0.6G 0 0 3 0 0 20 0.6络石0 3 0 2 2 60 1.4 麦冬0 0 5 3 0 40 1.6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样地内群落组成较为丰富,乔灌草均有分布。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两种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掌握植物群落数量指标的确定方法,从中学会绘制种—面积曲线。

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的能力,同时开阔我们的视野。

实习时间:2009年6月06日实习地点:韶关学院后山【概况】(1).找到要设置样方的地点,然后确定样方的面积、形状。

(2).观察样方内有哪些乔木群落,记录各个乔木群落的数量、特征,投影到地面的面积,还有各个群落树木的平均树高,地表情况。

(3).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实习用品与材料】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 参数的确定(1)密度D:某种群个体的数目/ 单位样方;【内容】根据之前记录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①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②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③.盖度(是指样地中个部植物个体遮盖地面的面积、或它们的地上部分(枝叶等)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

一股用目测估计,按所占单位面积的百分率或十分数表示。

基部盖度又称统盖度基盖度或真盖度,是指植物基都实际所占的面积。

)C:在样方中估计某一种植物的盖度。

④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⑤高度H: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⑥相对高度RH:某种群的高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⑦频度(含有某特定种的样地数(或统计样地数)占样地总数的百分数,称为该科的频度。

它反映群落各组成种在水平分布上是否均匀一致,从而说明植物与环境或植物之间的某些关系。

)F:某种群出现的样方数/ 全部调查样方数;⑧相对频度RF:某种群的频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频度和= Fi/∑F;⑨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较全面地反映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植物群落中种群的数量与分布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群落演替,是反映和鉴别一个区域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和完善的重要指标。

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信息。

1.调查用具群落生态学调查所用的工具比较简单,除采集标本需用标本夹外,另外还需枝剪、高枝剪、砍刀、铁锹、皮尺、测绳、海拔表、地质罗盘、钢卷尺、记录表格等。

2.样地的设置调查与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每种植物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各不相同。

在一个很大的群落内进行调查,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地段进行调查,只能选择其外貌、季相、种类、结构等有代表性的小面积地段进行详细调查,以此来统计推断所调查群落的特征和结构。

这些小面积地段称为样地(Sample)。

选择样地时要注意下列原则:种类成分的分布尽量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生境条件要(地形和土壤等)要一致,样地要尽量设置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位,避免选在群落的过渡地带。

3.样地内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者来说,所选择的样地仍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

在样地选择好后,何种调查方法能有效准确地反映群落的真实特征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群落生态学调查中应用最多是样方法(或样圆法)、点样法、样线法和距离抽样法。

本页主要介绍常用的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方法。

§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3样方法§4无样地调查法—距离抽样法§5群落多样性的测定§6植物群落中生活型的划分§7植物群落的分类与命名§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一. 调查目的通过特定群落的“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掌握确定群落最小面积,即样方面积。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生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旅游与地理学院地理系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掌握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2、加深对群落根本特征的理解;3、了解分析群落构造的方法;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得到群落中各成份的重要值,到达认识群落的目的。

二、实习内容本实习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观测的乔木层的最小面积定为10m*10m, 因为所取样方的灌木数量不多,因此也将灌木层定为10m*10m ,草本层定为1m*1m。

通过对乔木、灌木、草本的划分,理解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层构造。

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构造不一样,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因此,可以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群落,我们通过请教教师及查找资料统计了样方的种类组成之后,还对种类进展定量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也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根底。

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其中乔木我们分别统计了胸径和株数,根据所统计的数据求出全部树种的总密度、相对密度、频度、重要值。

而灌木和草本则是统计盖度和株数。

利用最小面积法来确定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方法,就是本实习所用的样方法。

同时,分析植物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

通过此调查方法加深对植物群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三、实习仪器设备50米皮尺、30米皮尺样绳、胸径尺,记录用表,,笔四、报告正文1、主要调查对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使用皮尺、样绳等常用仪器根据样方调查表对各层次进展估测和记录2、调查方法及样本的选取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我们确定了样方面积。

我们选取了科技楼一楼中央的两块植物园地,每块园地取样20m*20m,每块分成等大的4块进展调查分别标记为A1,A2,A3,A4,B1,B2,B3,B43、根据所选样方开场圈地调查数据统计附表如下:1、胸径的测量胸径指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为距地面1.3m处的树干直径。

下表为乔木的种类和胸径、胸面积2、在样本中,乔木的相对显著度3、不同乔木在样本中重要值及多样性的表达4、灌木及草本在样本中的覆盖面积和覆盖度5、数据的分析1、根据本次样本生物群落的调查,发现样本中的群落的垂直构造,从高到矮分别是乔木、灌木、草本。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一、引言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多种植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

植物群落调查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植物群落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地区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习报告旨在介绍我参加的植物群落调查实习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二、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对植物群落调查的实际操作能力,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生态研究做铺垫。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可以亲自接触植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2.实习地点选择本次实习地点选择了一片山地森林作为研究对象。

山地森林是我国常见的植物群落类型之一,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价值,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其保护意义重大。

3.采样设计在实习前,我们制定了采样设计方案。

选择了5个样地,并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选择10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1m²。

样方的位置坐标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数据分析。

4.调查内容和方法我们对样方内的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植物种类的鉴定、数量的记录和生境的描述。

鉴定植物种类时,我们使用了植物野外鉴定手册和专业植物学老师的指导。

记录数量时,我们分别记录了每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包括花的数量、果实的数量等。

同时,我们还对样方的生境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观察记录。

三、实习结果通过对样方的调查,我们鉴定出了该地区众多植物种类,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树木类植物主要有松树、柏树等;灌木类植物主要有紫草、紫薇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牛膝、飞燕草等。

我们还记录了这些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现一些物种的数量较多,而一些物种的数量很少。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样方的生境特征,发现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四、反思和总结本次实习使我对植物群落调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调查,我学会了植物的野外鉴定技巧,并对植物的生态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

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3 样地记录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三取样方法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涵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①样方面积的确定在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

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cm×10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m×5m。

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

开始,植物种类随着面积的扩大而迅速增加,尔后随着面积增加的种类数目降低,直到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森林群落调查——样方法一、目的和要求1、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理解;了解分析群落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得到群落中各成份的重要值,达到认识群落的目的。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份完整的野外调查记录和室内计算资料。

2)每人写1份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内容自己定,可以利用每小组的调查资料写,也可以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结合实习中观察到的,写实习的收获、感想、体会等,格式按《浙江农林大学学报》规范要求写。

实习报告参考提纲如下:(一)总实习报告1)引言:包括实习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等2)外业工作:调查方法,调查内容3)内业工作:资料统计的内容、方法4)调查结果与分析(二)实习的收获、体会、感想、见闻二、仪器工具测高器、皮尺(测绳)、钢卷尺、罗盘、样方线、记录用表、海拨仪、GPS、望远镜、照相机、植物标本夹、标签、枝剪、手铲、小刀、地形图。

三、实习内容1、观察结合课堂教学,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例如: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成层性),季相,森林凋落物,树种耐阴性,林下更新,群落演替等。

2)植物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4)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2、样方调查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最小面积通常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

一般来说,亚热带地区大样方面积可取20×20m2,分成等大的4块进行调查。

分乔木小样方,灌木小样方,草木小样方调查。

乔木小样方:10×10m2×4个灌木小样方:2×4m2×4个草本小样方:1×1m2×4个或5个3、调查记录(1)物候期的记录这是全年连续定时观察的指标,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中记录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义。

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更显得重要。

物候期的划分和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分5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休眠期。

有分6个物候期的。

1)营养期:2)花蕾期或抽穗期:3)开花期或孢子期:可再分为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

4)结果期或结实期:可再分为初果期、盛果期、末果期。

5)落果期、落叶期或枯黄期:6)休眠期或枯死期:如果某植物同时处于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则选取一定面积,估计其一物候期达50%以上者记之,其他物候期记在括号中,例如开花期达50%以上者,则记开花期(花蕾期+)(2)生活力的记录生活力又称生活强度或茂盛度。

这也是全年连续定时记录的指标。

一次性调查中只记录该种植物当时的生活力强弱,主要反映生态上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不包括因物候原因生活力变化者。

生活力一般分3级:强(或盛):●(营养生长良好,繁殖能力强,在群落中生长势很好)中:不记(生活力中等或正常,即具有营养和繁殖能力,生长势一般)弱(或衰):〇(营养生长不良,繁殖很差或不能繁殖,生长势很不好(3)树高和干高的测量树高指一棵树从平地到树梢的自然高度(弯曲的树干不能沿曲线测量)。

通常在做样方的时候,先用简易的测高仪实测群落中的一株标准树木,其他各树则估测。

估测时均与此标准相比较。

目测树高的两种简易方法,可任选一种。

其一为积累法,即树下站一人,举手为2m,然后2、4、6、8,往上积累至树梢;其二为分割法,即测者站在距树远处,把树分割成1/2、1/4、1/8、1/16,如果分割至1/16处测量为1.5m,则1.5m×16=24m,即为此树高度。

干高即为枝下高,是指此树干上最大分枝处的高度,这一高度大致与树冠的下缘接近,干高的估测与树高相同。

(4)胸径和茎径的测量胸径指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为距地面1.3m处的树干直径。

严格的测量要用特别的轮尺(即大卡尺),在树干上交叉测两个数,取其平均值,因为树干有圆有扁,对于扁形的树干尤其要测两个数。

在地植物学调查中,一般采用钢卷尺测量。

如果碰到扁树干,测后估一个平均数就可以了,但必须要株株实地测量,不能仅在远处望一望,任意估计一个数值。

如果碰到一株从根边萌发的大树,一个基干有3萌干,则必须测量3个胸径,在记录时用括号划在一个植株上。

胸径2.5cm以下的小乔木,一般在乔木层调查中都不必测量,应在灌木层中调查。

基径是指树干基部的直径,是计算显著度时必须要用的数据,测量时,也用轮尺或钢尺测两个数值后取其平均值。

一般树干直径的测量位置是距地面30cm处。

同样必须实测,不要任意估计。

(5)冠幅、冠径和丛径的测量:冠幅指树冠的幅度,专用于乔木调查时树木的测量。

用皮尺通过树干在树下量树冠投影的长度,然后再量树下与长度垂直投影的宽度。

例如长度为4m,宽度为2m,则记录下此株树的冠幅为4m×2m。

然而在地植物学调查中多用目测估计,估测时必须在树冠下来回走动,用手臂或脚步帮忙测量。

特别是那些树冠垂直的树,更要小心估测。

冠径和丛径均用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因为调查样方面积不大,所以进行起来不会太困难。

测量冠径和丛径的目的在于了解群落中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同化面积。

冠径指植冠的直径,用于不成丛单株散生的植物种类,测量时以植物种为单位,选测一个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的植冠直径,记一个数字即可,然后再选一株植冠最大的植株测量直径记下数字。

丛径指植物成丛生长的植冠直径,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种丛生的情况较常见,故可以丛为单位,测量共同种各丛的一般丛径和最大丛径。

(6)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群落总盖度是指一定样地面积内原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

这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的各层植物。

所以相互层之重叠的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

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100%,如果林内有一个小林窗,地表正好都为裸地,太阳直射时,光斑约占盖度的10%,其他地面或为树木覆盖,或为草本覆盖,故此样地的总盖度为90%。

总盖度可以采用缩放尺实绘于方格纸上,再按方格面积确定盖度的百分数。

层盖度指各分层盖度,实测时可用方格纸在林地内钩绘,比估测要准确得多。

然而,有经验的地植物学工作者都善于目测估计各种盖度。

种盖度指各层中每个植物种所有个体的盖度,一般也可目测估计。

盖度很小的种,可略而不计,或记小于1%。

个体盖度指上述的冠幅、冠径,是以个体单位,可以直接测量。

由于植物的重叠现象,故个体盖度之和不小于种盖度,种盖度之和不小于层盖度,各层盖度之各不小于总盖度。

多度盖度综合级分10级填写,其标准如下:1级:数量极少,盖度<1%2级:数量稀少,盖度1~3%3级:数量稀疏,盖度3~5%4级:数量多。

盖度为5~10%5级:盖度为10~25%6级:盖度为55~33%7级:盖度为33~50%8级:盖度为50~75%9级:盖度为>75%10级:盖度为100%(7)频度和相对频度频度=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英美学派的相对频度是指一个群落中在已算好的各个种的频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求算各个种的频度相对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相对频度=某种植物的频度/全部植物的频度之和×1004、调查资料的整理(1)乔木层的计算一个种的个体数1)、密度(株/公顷)=——————————×10000样方总面积(m2)一个种的密度2)、相对密度(%)=——————————×100所有种的密度之和一个种胸高断面积之和3)、优势度(cm2/m2)=————————————样地的总面积一个种的优势度4)、相对优势度(%)=——————————×100所有种的优势度之和一个种出现的样方数5)、频度(%)=————————————×100样方总数所有种的个体总数6)、总密度(株/公顷)=——————————×10000样方总面积一个种的频度7)、相对频度(%)=——————————×100所有种的频度之和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8)、重要值(%)=————————————————3(2)、灌木层(草本层)的计算: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盖度)/2重要值得出后,可根据其大小,排出各种的重要值序(森林群落要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分别排)。

根据重要值序确定各植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

即:建群种-重要值序为1的种:森林群落为乔木层重要值序第1位的植物优势种:建群种及重要值与建群种接近,重要值序为2、3的种,森林群落为乔木层重要值序第2位和与第2位重要值很接近排于第3位的植物;或灌木层重要值序第1位、第2位和与第2位重要值很接近排于第3位的植物。

常见种(伴生种):不属上二类,但频度大于40的种。

偶见种:频度小于30的种(3)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

物种的多样性一般以“多样性指数”来反映。

多样性指数较多,目前最常用的可归为3类:α多样性:反映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及群落中物种的均匀程度β多样性:反映群落内或群落间环境异质性变化与物种丰富度和均匀性的关系γ多样性:反映生态系统乃至景观尺度上的物种多样性。

限于条件,我们只能做群落中植物物种的α多样性。

α多样性指数也有很多,我们做其中4种即①Gleason指数D=S/lnA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②Simpson指数D=1-∑Pi式中Pi为种i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各指数公式中的Pi为种i的个体数,但对植物来说,个体数往往不足以反映物种在群落中的实际规模。

因此,在以个体数计算后再以种i的重要值为Pi计算一次,并比较其差异。

试着用理论课学习的相关知识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或推测。

表1-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表1-5样方调查乔木层重要值统计表表1-6 样方调查灌木层、草本层重要值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