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太空一日 优质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4.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讨论航天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时,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增强思维素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a.能够分析航天员在太空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拓展对航天科学的认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3.培养文化素养:通过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a.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航天员太空生活的基本情况。太空生活是航天员在宇宙空间中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它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克服失重、孤独等困难,在太空中完成各项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和航天员心理状态的描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航天员太空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失重状态下的运动。这个操作将演示失重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c.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d.体会作者对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2《太空一日》优质课课件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2《太空一日》优质课课件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
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 应该没事。
第四次意外 第五次意外
。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 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磨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星际穿越》 [美] 基普·索恩(Kip Thorne) 著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学家推荐)
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 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 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 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
”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
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 碑的作用。 2014 年9月 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 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
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
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 前苏联 )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 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 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
回答下面的问题:
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述。 他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
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所有读者将跟随他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课件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 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 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 ,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 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内容:突出了火箭 发射时温度极高。
✓ 作用:为下文作者 的紧张作铺垫。
3、“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 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 (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 (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1、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 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 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 很想验证这个说法”。
❶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一块铁❷形象地 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情绪。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紧张——放松——非常痛苦——无法承受——解脱 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 ”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通过大屏幕,飞 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 ,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 ,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 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D、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中有5时35分、5时58 分、6时04分、6时14分、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通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数字,突出杨利伟作为航天 员,严谨、科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通过一本、文太的空学一习日,,充杨满利紧伟张的和精意神外。对阅你读有课何文启,示找?找看
,活要杨动树利和通立伟举过远遇动大学到?理习了想本哪,文些做,意任我外何们情事从况坚小?他相应地又有怎样得心理 持到底,共实振事以求曲是线,形胸式怀变祖化国,以为自己快不行了 ,不怕困产难生,“敢本于末牺倒牲置,”意的志错觉,靠意志努力克服 坚强。虽原然因不可明能的都敲飞击入声太,空反复验证没有结果

22 《太空一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22 《太空一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紧张 放松 非常痛苦 难以承受
解脱痛苦
轻松舒服
激动得说不 出任何话
2.第二部分,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了哪 些景象?(提示:从内容中提取信息,要着眼在
句段中,抓取关键词句,提炼有效信息。)
(1)看地球是一段弧; (2)各大洲和各个国家; (3)祖国的首都和各个省份; (4)类似棉絮状的悬浮物。
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 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 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耗时两年 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 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 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 的人生。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3)此外作者在 叙述中,对时间、 数据等都表述得详 细、准确,也反映 了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2.“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 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经过中国上空时,我 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 飞过。”同是写在飞船上俯瞰地球所见,“准确” 和“大概”两个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意外
心理或举动
第三次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 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2《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2《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

《太空一日》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

浏览时注意找出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他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2. 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

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第一课时一、导入:杨利伟是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9时,他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5分安全返回地面,自主出舱,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同年11月7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课文写他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阅读文章,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二、初读:第一步,浏览课文。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

阅读课文,找找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呢?(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引导学生对浏览的内容能够及时归类整理,把握课文内容。

)讨论: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心理或举动: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改进:采用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改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 容
了解太空环境,掌握太空生活 的基本常识
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 态和工作情况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阅读推荐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文内容:详细解读《太空一日》 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包括杨利伟 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太空探索的历史与现状 太空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太空探索的技术与装备 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
太空探索对人类发展 的意义:推动科技发 展、促进国际合作、 提高国家地位等
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意义 太空探索的主要任务和成就 太空探索中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应用 太空探索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和展望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 思考,增强课堂互动性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 深学生对太空知识的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 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2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22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环节二:展示(大胆些吧!勇敢说 出来!)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 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 亲笔写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 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 飞入太空的情景。
细读感悟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 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 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22 太空一日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 行的资料。 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 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 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环节一:自学(相信自己能行!)
给横线字注音
①“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 建筑。”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 而只是一段弧。”
3.概括航天员杨利伟的优秀品质。
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 神,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 斗精神。
合作探究
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 看到长城”,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 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曾经流传甚广的说 法的完全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利伟的说法?
杨利伟的回答,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 一丝遗憾与失望,但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 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 在月球上看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之遥看 一根头发丝,如果不借助现代化的观测仪器, 肉眼很难分辨的。承认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 是杨利伟这新一代航天人实事求是精神的体 现。长城已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无论走到哪 里,人们都会神往它的雄姿伟迹。
更让人高兴的是,杨利伟航天飞行的成 功,不正意味着中国人长城精神的发扬光大 与拓展延续吗?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看不 到长城,长城的伟大与辉煌依然不断激励着 中华儿女。

22 太空一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22 太空一日(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 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 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耗时两年 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 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 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 的人生。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 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 一人,作为中国航天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 要背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 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 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 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 多更美好的梦想。 (他——杨利伟)
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 长城;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 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 观察,并询问国际上 的很多航天员是否 看到单体建筑物。
对太空中敲 击声的确认也非 常严谨,试听一 年多,总觉得不 像,所以就一直 未签字确认。
此外作者在 叙述中,对时间、 数据等都表述得 详细、准确,也 反映了航天员严 谨、科学的态度。
4.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作者为什 么只选取四个片段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杨利 伟所见、所闻、所感绝不可能就这些, 但他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读者最关心的、 最惊险刺激的素材入文,既符合读者的 需求,又能突出航天员的严谨、科学态 度,重点突出,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4)字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例如:通过组词、造句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用法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想象过自己在太空中的生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空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的结构分析和语言表达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课文结构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太空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太空食物、太空行走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模拟太空失重的状态,体验太空生活的特殊性。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虽然我努力通过课文中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尊重航天员的精神品质,但感觉学生们对此还不够深刻。可能我需要设计一些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这种精神。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出现偏题现象,需要我在旁边适时引导,帮助他们聚焦主题。此外,实验操作环节,虽然学生们兴趣浓厚,但在安全意识方面还需加强,今后我要在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太空探索是指人类利用航天器对宇宙空间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它是人类科技进步和探索精神的重要体现。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空生活的基本概念。太空生活是指宇航员在离开地球进入太空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环节,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勇气。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作者杨利伟在太空的实际经历。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及宇航员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航天科技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在太空中度过一天会是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空生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学生们对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当我深入讲解航天员在太空的情感体验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我意识到,对于他们来说,太空的孤独和挑战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用更多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
在新课讲授和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航天科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思想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航天事业的尊重。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展现太空生活的独特体验,如“我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宁静、祥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22 太空一日-省优(广东)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22 太空一日-省优(广东) 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做结构图的方法理清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以杨利伟为代表的宇航员所具有的航天精神,学习我国宇航员具有的崇高精神。

【学习过程】一、图片导入——雏鹰待哺图片导入,介绍我国航天的历史起源二、整体感知——雏鹰清声1、阅读全文,你感受到杨利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的第___段_____句,我感受到杨利伟是一个____________(用词语概括)的人。

2、介绍背景资料(1)2003年2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2003年5月4日俄罗斯“联盟TMA-1”号飞船脱离国际空间站,受命返回地面时偏离地点400多公里。

(3)2003年8月22日巴西第三枚VLS型运载火箭在阿尔坎塔拉航天基地接受最后检测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现场21人被炸死,另有20多人身受重伤。

3、总结三、小组探究——群鹰和鸣1、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结构图结构图中必须要包含以下内容:(1)、杨利伟经历太空一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是怎样克服的?(3)、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什么?2、总结请学生读“感动中国2003杨利伟颁奖词”四、课外拓展——鹰击长空1、除了文中这个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征服自然的故事?2、全班朗诵《炎黄飞天梦》五、反馈提升——鹰翔九天作业布置:阅读《天地九重》感兴趣的篇章【板书设计】22太空一日杨利伟热爱祖国科学严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味文章朴实、生动的语言描写。

2.过程与方法: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语句运用之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学习过程】一、视频导入——雏鹰待哺观看“失重33天”视频,体会奇妙的航天旅行二、回顾知识——雏鹰清声1、请生讲一讲这篇文章讲了哪些内容?2、文章哪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三、探究质疑——群鹰和鸣1.结合课文,说一说文章中哪一句话最触动你的心灵,为什么?例:(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hú) 炽热( chì) 轮廓(kuò) 俯瞰( fǔ kàn )
模拟( mó nǐ )hú
jǐn 遨游( áo ) 严谨( chì
kuò
)
稠密( chóu )
fǔ kàn
mó nǐ
概率( gài lǜ ) 烧灼( zhuó) chóu j ǐn
áo
确凿(záo) 摩擦(mó) gài lǜ
无虞(yú) zhuó 负荷( hè) fǔ 释然(shì) jūn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比喻非常重大的 责任。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 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 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 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1.本文用四个小标题,来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答案】 四个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 于读者迅速了 解全文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3、从这可看出杨利伟怎样的精神?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 怕牺牲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利伟作为航天 人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严谨 求实的科学态度。
4.“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航 天飞行的时间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准确?
照应开头,叙事完整;地球上短暂的一天,太空航行 漫长的14圈;幸福的时刻,激动人心的瞬间,必将开启 我国太空探险的新纪元。
22 太空一日
R·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 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 含的情感。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 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 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整体感知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些 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我”的心理感受变化:紧张——稍觉释然——非常 痛苦——无法承受,觉得快不行了——从难受的状态 中解脱出来,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
写这些,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明航天员 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 神。
品味语言
1.“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 何话来。”猜猜看,杨利伟激动的话语可能是什么?
心理活动。有克服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叠加共振后 的兴奋,有发自内心对祖国和人民鼎力支持太空事业的 感激。
2.杨利伟在太空中俯瞰地球,“但是,我没有看到长 城”。请从杨利伟叙述的太空所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细读感悟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 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 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
举动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 动,产生共振
痛苦
谨慎操作, 顽强顶住
失重状态下“本末 倒置”的错觉
靠பைடு நூலகம்志克服 眼睛闭着猛想
听到神秘敲击声
别害怕
趴听看找
过载
没有紧张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
nài
bǐng
五脏六腑( fǔ ) 千钧重负( jūn ) 耐人寻味( nài )
屏息凝神( bǐng ) 惊心动魄 本末倒置(dào)
词语解释
炽热: 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 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公室副主任。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 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 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 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 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 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 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 天活动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 域的独霸局面,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紧张惊慌
抛伞时飞船剧烈晃荡 不用紧张,很正常 拽 按下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 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 严谨、科学的态度。
火箭升空时
和飞船一起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舱体内的航 天员非常痛苦,但“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
绕地飞行过程中
“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 方位”“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 过”,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还遇到一个 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 击声”。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字词注生难音字
归途中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让我紧张以至 惊慌”,抛伞时“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我“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 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 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最终飞船 “嗵”的一声落地了。
3.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
【答案】(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2)看到地球各大 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 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 絮状的物体。
①“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 一段弧。”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 则事物很难观察。
③“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 辨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长城平 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