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总规划附图标准化探讨
1 国家地 质 公 园总 体规 划 附 图编 制 中 的主 要 问题
收稿 日期 :2 0 0 7—0 o 5一 9;改 回日期 :20 o 07一 5一l 7 作者简 介:张嫣 ( 9 3一),女 ,应用化学专业 ,从事地质制图工作。E—ma :z57 0 2 .o 17 i y6 0 @16 cr l n
遗迹保护规划图、 主要地质旅游景区 ( 规划 图、 点) 地
质公 园基 础设施 建 设规 划 图 6种 , 其 中有 体 现 地 质 这 公 园特 色 的图件 , 体 现旅 游 规 划 的图 件 。在 各 地 编 有 制 了这些 图件 。但 近 年来 , 多 申报 单 位 根 据旅 游 规 许 划 的需 要 , 对规划 图件进 行 了增加 或删 减 , 以致 现今 各 地 申报 文本 中规 划 图件 的种 数 有 了较 多 的变 化 , 的 有 申报文 本 中总体规 划 附图最少 的 只有 3种 ( 质简 图、 地 景 点分 布 图、 总体 规划 图 )最 多 的达 1 ( 置 图、 , 1种 位 遥 感 影像 图 、 质图 、 地 旅游 资源分 布 图、 林相 分 布 图 、 质 地
物-, 20 年批 准建 立 1 国家 地质 公 园至今 , 从 01 1处 中
国现 已建立 国家地 质公 园 18处 ( 中 1 3 其 8处 已被 批 准
为世界地 质公 园 ) 上 百 家省 级 地 质公 园 , 个 级次 有 、 一 序 、 布广 泛 、 型较 齐全 的 中国地质 公 园体 系 已初 步 分 类 建 立 , 展现 出光 明的前景 J 并 。在 此期 间 , 中国国 土 资
关键词 :地质公 园 ;总体 规划;附图;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T 96 5 U 8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一1 1 (0 7 0 0 9 0 6 l 2 1 2 0 )4— 46— 3
01地质公园的定义及建立的意义
•01地质公园的定义及建立的意义1.1地质公园的定义地质公园,英文名称为Geopark,(geological park),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开展“地质公园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创立的新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中说,“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
它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迹所组成,它也许不只是具有地质意义,还有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历史或文化价值。
”我国关于地质公园的正式界定是由国土资源部作出的。
国土资源部2000年77号文件对地质公园定义为: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而开展的工作。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明确指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
• 1.2地质公园建立的意义1.2.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1.2.2地质公园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重要场所1.2.3建立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1.2.4建立地质公园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1.2.5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的新模式1.2.6建设地质公园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1.2.1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方式,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以评分方式进行评估。评估专家 组根据评分标准和地质公园建设实际情况进行赋分。总分为 100 分。90 分以上者为优秀,60-89 分为合格,60 分以下者 为不合格。地质公园出现未建立专门的地质公园管理机构、) 未编制地质公园规划、未建有地质公园博物馆情况之一者, 评估结果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2
(3)制定并颁布了地质公园管理的规 章制度
1
2 人员配置
4分
(1)地质公园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2
9
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应由所在地
人民政府正式任命(聘任),并参
加了相关业务培训
(2)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地学专业人员
不少于 3 人,其中在编地学人员 不少于 1 人;外聘地学专业人员
2
聘用期不得少于 2 年
图及导游图、简介说明栏(中、 园区)或
英文)和地质公园徽标
4(独立
园区
(2)有多个独立园区的设立了园区副 2(多个
碑、公园总体分布图及园区导游 园区)或
图、简介说明栏(中、英文)和 0(独立
地质公园徽标
园区
2 地质公园博物馆
8分
(1)展出面积合理
2
(2)形式多样、生动,内容充分展示 了地质公园特色
2
2
6. 地质公园导游手册、科学导游图和科考、科普旅行路 线(8 分)
设置了解说系统完备的科考、科普旅行路线,出版了导 游手册及科学导游图,印制了免费发放的宣传折页。
7. 地学导游(5 分) 导游员均参加了地质公园导游的专业培训,获得了相应 的培训证书;地质公园导游词内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
三、地质公园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与交流(17 分) 1. 科学研究工作(6 分) 制订了科学研究计划,落实了研究经费;评估期内开展 了不少于 2 项的科学研究项目并通过验收;相关研究成果已 应用于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支持完成至少一篇学位论文。 2. 科学普及活动(7 分) 制订了地学科普行动方案,开展了针对中小学生、社区 居民和游客的科普教育活动;结合本公园地质遗迹特色编制 了针对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地质公园科普读物(出版物、印刷 品及影像制品)。 3. 交流合作(4 分) 每年参加 1 次以上国内或国际的地质公园会议;评估期 内与 2 个以上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 实质性的交流活动;与地学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原则
地质公 园规划 是建设 和管理地质公园的关键 工作 , 意义
重 大 。
( 3 ) 地 质遗迹的调查与评价
地 质遗 迹 是地 质公 园建 立 的 根 基 , 必 须 开 展详 细 的
1 国家地质公 园规划编 制原则
国家 地 质公 园规 划 应该 有地 质 科 学 自身 特 性 , 其 编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9 0 3( 2 0 1 3 )0 1 — 0 0 1 1 — 0 2
0 前 言
地 质 公 园建 设 有 特 殊 地 质 科 学 意 义 , 具 有 三 项 任
游客服务区、 科普教育区、 地 质 遗 迹 保 护 区 、自然 生
态 区、 游览 区、 公 园管理 区和居 民点保留区等功 能 区。 其 中, 根 据保 护对 象 的重 要性 , 划 分为 特 级、 一级 、 二
作者简介: 程素珍 ( 1 9 8 1 ) , 女, 研 究方 向为 地 质环 境 、 地 质 遗 迹 保 护 与 地质 旅 游 等 规 划 问题 , E m a i l :d y s c s z @ y a h o o . c r l 。
2 01 3
2 Ol 3
第8 卷 第1 期
2 0l 3
Vo 1 . 8 NO . 1
程 素 珍 等 : 国家 地 质 公 园规 划编 制 原 则
第8 卷 第1 期
国 家 地 质 公 园规 划 编 制原 则
程 素珍 ,华金玉。 ,陈铁 军
( 1 . 北 京 市地 质研 究所 ,1 0 0 1 2 0 ;2 . 北 京 市 国 土 资 源 局 ,1 0 0 0 1 3 )
级 和三 级地 质遗 迹 保护 区 。 不 同级 别 保 护区 的保 护要
延安市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条例
延安市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延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6.16•【字号】延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85号])•【施行日期】2021.08.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延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5号])《延安市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条例》已经延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26日通过,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5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延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6月16日延安市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条例(2021年3月26日延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21年5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与利用第三章管理与监督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障国家地质公园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包括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的设立、调整和撤销,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审批。
第三条地质公园应当以保护地质遗迹为重点,坚持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公园工作的领导,将地质公园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法制定地质公园规划,统筹解决地质公园保护和合理利用等重大问题。
第六条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地质公园的监督管理。
中国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技术要求
(大纲草案)
前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地质公园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其中20处为世界地质公园;在地质公园计划推动下,许多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申报、建立了不同级别的地方级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众多珍贵的地质遗迹得以保护的同时,依托地质公园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促进了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文化振兴。
六、修编工作的成果要求
修编成果应包括:
1.总体规划文本(修编)
1.1 以条文格式分章简明扼要叙述地质公园的规划修编情况。
1.2 未进行修订的内容可按原规划文本进行转述。
1.3 对于进行修订的部分应予指出,并需与原规划进行对比,修订结果必须明确
2.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2.1 分章节论述地质公园的规划修编情况。
2.保护原则
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不仅要保护地质遗迹而且要保护其他自然和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而且要保护普通的地质遗迹;不仅要静态保护遗迹,而且要动态保育环境;要有科学的地质公园保护评价和规划;要有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要有保护的专家顾问团队;要有保护的国际交流计划等。
3. 调整地质公园内部的保护区划分,实施分级、分类保护
将地质遗迹保护区区分为核心区和一般区。核心区是重要地质遗迹分布区,但也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观光游览。要区分中小尺度的地质遗迹(如:占生物化石,小范围分布的构造形迹,波痕、雨痕、龟裂等岩石的细小结构构造等)与区域性大尺度的地质遗迹(如:区域性的地貌景观,河湖等水体景观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围绕“地质遗迹及环境保护,地学普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思想,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旅游规划通则》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址公园规划规范的比较
《旅游规划通则》与《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规范》、《水利风景区规划规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之间的异同:一、相同点(1)均需考虑当地自然、人文和综合环境条件,规划不但要征求专家意见,还要征求当地居民意见。
(2)对游客容量、环境保护都有相应规定,要求在满足旅游活动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建筑及设施建设与当地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
(3)制定的规划不但要符合国家和当地旅游及相关政策法规,还应服从上位规划的指导。
(4)均对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有一定要求。
二、不同点1. 主管部门和适用范围不同(1)《旅游规划通则》由国家旅游局颁发,适用于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
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并预测客源市场需求,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等。
(2)《国家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由住建部制定,适用范围首先是我国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和省级与市、县级等三级风景区的规划,这些风景区的级别、范围、资源等已经原则性框定;第二是各级政府审定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风景旅游体系规划所划定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这些风景区的资源特征、功能作用、用地范围等项内容与国务院风景区管理条例基本一致。
(3)《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规范》由林业部主持编制,是专门为满足森林旅游的需求而制定的,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森林公园及其他森林旅游区总体设计。
(4)《水利风景区规划规范》由水利部指导,是为科学、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制定的。
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各类水利风景区的规划。
(5)《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由国土资源部主持编制,规定地质公园的范围划定要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避免公园规划面积过大,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避免公园内设置矿业权等。
青海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青海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4-2025)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二零一四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公园位置 (1)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第三条规划期限 (2)第四条规划依据 (2)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4)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5)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5)第七条发展目标 (5)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7)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7)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8)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8)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评价 (9)第十一条生物及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9)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9)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0)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10)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0)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2)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2)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2)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3)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4)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4)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4)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5)第八章科学研究 (17)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7)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17)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18)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18)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18)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19)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19)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影视厅 (19)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19)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0)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0)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1)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1)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2)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2)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2)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3)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4)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24)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5)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26)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27)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8)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28)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28)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28)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30)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30)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31)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规划 (32)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34)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34)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37)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3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8)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置 (38)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39)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 (40)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40)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41)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4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缘,行政区划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地质公园的申报与规划
4. 等待审批结果
等待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审批结果,根 据审批意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申报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 完整性
在准备申报材料时,要确保所有材料的真实 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虚假信息或遗漏重要 信息。
充分展示地质公园的价值和 意义
在申报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和 教育价值,以及其对当地社区发展的意义。
介绍当地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人 口、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展示地
质公园对当地社区发展的意义。
申报程序与步骤
1. 了解申报要求
详细了解地质公园申报的具体要求和 条件,确保满足申报条件。
2. 准备申报材料
根据申报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包括申 报表格、图片和影像资料、研究报告 和资料等。
3. 提交申报材料
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提交给相关部门 或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中国地质公园未来展望
持续发展
中国地质公园将继续保持 稳定的发展态势,吸引更 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 旅游。
多元化发展
在保持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融பைடு நூலகம்更多文化、生态和社 区元素,实现多元化发展。
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地 质公园的合作与交流,提 升中国地质公园的国际知 名度和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促进当地居民参与地质公园的经营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社会参与与合作
01
02
03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地 质公园的保护、管理和经 营,提高公众参与度。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 地质公园的管理水平。
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探究
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探究作者:刘犟林孝先来源:《旅游纵览》2023年第09期摘要:本文按照《國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和前人分类经验,对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第一,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5类、17小类,以碎屑岩地貌景观和构造地貌景观为主;第二,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内旅游资源属于省级资源层次,资源整体价值水平处于省级水平;第三,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景观价值处于“较好”级别,方山、木化石、砂岩洞穴等地质遗迹资源典型开发利用条件为“中等”级别,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同时,该公园有上升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潜力。
关键词: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中图分类号:P94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绵阳师范学院2023年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ZHGG202301)资助。
地质公园是以独特的地质遗迹为核心,并和其他各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种性质特殊的自然区域。
目前,学界对地质公园的研究集中于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影响和效益研究等方面,对资源类型分类定量评价的研究则较少。
例如,陈安泽提出地质公园类型的各种分类、命名准则、定义、评价等,强调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通过对已建成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进行SWOT分析或资源定性评价进行研究。
本文以建设中的特殊地质公园——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依据理论法、频度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定量评价各类资源。
(一)区域地质背景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地处南充市营山县东北部,包括孔雀、消水、太蓬、三元、明德、合兴等乡镇,由太蓬山园区、黑马山园区、磨刀岭-孔雀洞园区3个独立园区组成。
湖南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湖南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3-2025年)郴州市人民政府二O一三年十二月规划编制组织单位:湖南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管委会规划编制单位:湖南省地图院院长:刘治玉总工程师:陈葵庄项目负责人:覃涛编制人员:陈怡杨伟平陈婷易弘键二O一三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 (1)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第三条规划期限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2)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3)第七条发展目标 (3)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5)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5)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5)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7)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7)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8)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8)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9)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9)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0)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1)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1)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2)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13)第八章科学研究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4)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14)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14)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15)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15)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16)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16)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16)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16)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16)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17)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18)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19)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19)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19)第十一章旅游发展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20)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0)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21)第四十条专题考察线路 (21)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22)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22)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22)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23)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24)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25)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 (25)第十四章土地利用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27)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28)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置 (29)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29)第五十二条导游人才及其培训 (29)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30)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30)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湖南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南部耒水上游东江河段与郴江支流交汇处,南岭山脉北麓。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6-2025)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政府二О一七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公园位置 (1)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第三条规划期限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3)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4)第七条发展目标 (4)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6)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6)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6)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7)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9)第十一条生物及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9)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10)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1)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11)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2)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3)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的确定 (13)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3)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4)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6)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16)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8)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20)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20)第八章科学研究 (21)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21)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21)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22)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22)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22)第九章地质公园解说系统 (23)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23)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与演示厅 (23)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25)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5)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5)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6)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7)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8)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8)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8)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8)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30)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30)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30)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31)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32)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34)第四十一条地质公园数据库 (34)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35)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36)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38)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38)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39)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40)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 (41)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43)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43)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44)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44)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6)第五十条管理机构设置 (46)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46)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 (46)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47)第五十四条近期建设项目计划 (48)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49)附表附表一:地质遗迹类型划分表附表二:地质遗迹保护区拐点坐标附表三: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用地平衡表附表四:丫山珍稀、濒危保护植物(Ⅰ、Ⅱ级)名录附表五:丫山国家重点保护动物(Ⅰ、Ⅱ级)名录附图附图一.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区位与交通图附图二.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图附图三.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划界实际资料图附图四.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附图五.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附图六.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图附图七.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功能分区图附图八.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九.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规划平面图附图十.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附图十一. 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布点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长江南岸——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境内,毗邻青阳县和铜陵市。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
求》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7.25
•【文号】国土资发〔2016〕83号
•【施行日期】2016.07.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
通知
国土资发〔2016〕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部有关司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有关精神,部已取消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审批”和“在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外的园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审批”。
为加强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和建设工作的事中事后管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部修订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予发布执行。
该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016年7月25日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完整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 (2)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3)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 (5)四、规划的成果要求 (15)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 (20)六、附则 (20)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22)第一章总则 (22)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22)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23)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23)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3)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24)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24)第八章科学研究 (24)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6)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7)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7)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7)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28)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28)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
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
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一、引言国家地质公园是指以地质遗迹地质地貌为基础,融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旅游度假功能为一体,具有较高地质科普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地质公园。
为了保护地质资源,传承地质文化,促进地质旅游发展,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规划编制的目标、方式、内容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规划编制目标1.强调保护。
保护地质遗迹、地质地貌和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2.强调科普。
通过展示地质遗迹、解释地质现象和环境性质,提高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强调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三、规划编制方式1.多学科协作。
地质、生态、环境、文化等学科专家齐参与,实行横向协调和纵向整合。
2.公众参与。
重视地方居民、游客和各相关方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
3.生命周期角度。
着重考虑地质公园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措施和规划。
四、规划编制内容1.地质资源调查和评价。
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价其科普和旅游价值。
2.规划范围和区域划分。
确定地质公园的总体范围和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核心区、缓冲区、辅助区等。
3.规划目标和布局。
根据地质公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目标和布局,明确主题和功能。
4.地质科学教育设施建设规划。
开展地质科普教育,修建展示地质现象、生态环境和科学知识的设施。
5.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合理规划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并制定管理和保护措施。
6.管理与监测规划。
设立监测网络和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科学监测方法。
五、技术要求1.系统性。
规划编制要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各项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2.可操作性。
规划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实际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可持续性。
规划要妥善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4.基于科学。
规划要基于科学的调查、评价和分析,依据科学原则进行规划和决策。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201089号文.doc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20108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有关直属事业单位,部有关司局为了加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部决定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要求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所在地市或县人民政府组织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编制。
规划编制单位要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附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本着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地质公园特色,统筹兼顾,做好与已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的单位,应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规划。
世界地质公园编制规划时,应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并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建设指南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二、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地质公园在编制规划时,要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要严格限制地质公园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公园的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均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工程建设活动;保护区之外的园区,可依据矿产资源规划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对地质遗迹资源不会造成破坏或影响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但需经过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
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重点(一)做好与当地相关规划的衔接。
在切实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做好地质公园规划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协调好与已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相互关系。
(二)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 (2)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3)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 (5)四、规划的成果要求 (15)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 (20)六、附则 (20)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22)第一章总则 (22)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22)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23)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23)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3)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24)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24)第八章科学研究 (24)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6)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7)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7)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7)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28)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28)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
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
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法律法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8-0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三)地质公园所在地的相关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等。
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一)合理划定、明确界定地质公园范围1.范围划定的原则地质公园的范围划定要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方便管理,避免公园规划面积过大,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避免公园内设置矿业权,要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
2.范围的表述地质公园的范围除文字描述外,同时要用边界控制点(拐点)坐标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
公园范围如有变动必须标明变动情况,并说明变动的理由和原因。
3.土地权属及使用地质公园的土地权属应清晰。
公园内的土地权利人应服从地质遗迹保护的管理要求,其土地用途应符合地质公园规划,必要时以“契约”“协议”等形式约定。
4.勘界地质公园边界及地质公园内的功能区界线,必须使用测绘仪器或GPS定位仪(注明误差)进行准确勘界,测定边界的重要拐点坐标,并标注在以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的《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上(根据规模按规划图件要求确定比例尺)。
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应依照边界类型,设立明确的界线标示碑或标示牌。
地质公园勘界的图形与实测数据应建库存档。
为便于管理,在保证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边界划定可充分利用山脊线、山谷线、河流中线、水岸、陡崖边线、道路、行政区边界、土地权属边界等具有明显分界特征的地形、地物界线。
(二)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1.园区、景区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
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
2.功能区划分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
其中: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
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
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
在公园园区范围内,依据地质公园设立前批准的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补充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
建设单位应确保其建设活动不得破坏公园内的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
科普教育区:公园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
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
游客服务区: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
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
(三)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应开展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可参照附表1)。
规划应说明公园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工作现状,并确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1.地质遗迹的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公园内应当予以保护的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空间分布;地质遗迹的地质地貌背景,例如构成地质遗迹的岩石、地层,控制地质遗迹形成的构造与外营力作用,地质遗迹所处的地貌类型单元等;能描述和分析地质遗迹形态和性状特征的各种参数;地质遗迹受到破坏与保护的现状;对地质遗迹产生破坏或威胁的自然与人为的影响因素。
地质遗迹野外调查的信息与数据采集,应能满足地质遗迹评价和建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要求。
地质遗迹调查应以已完成的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载体,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控制程度。
2.地质遗迹的评价与登录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为主并参考有关因素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将地质遗迹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及省以下级四个等级。
按类按级编列公园全部地质遗迹名录,并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档案登录和数据库录入,为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质遗迹数据库办法另订)。
3.地质遗迹的保护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别划入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及保护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与保护措施,使园中地质遗迹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特级、一级地质遗迹的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人。
(四)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科学解说系统是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其内容包括:户内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公园与园区主副碑,解说碑、牌、栏,交通指示牌等),解说员与解说设备的配备,解说出版物(公园科学导游图、地质公园丛书、地质公园解说词及主要地质科普路线解说词,科普音像出版物等)。
要求:地质博物馆: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
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
科普电影馆(影视厅):是以科普电影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
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电影馆。
解说牌: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都要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语种)解说牌。
每个国家地质公园应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地质公园,其每个独立园区应不少于30块。
导游词:要将编写导游员专用的公园、园区、景区、特设旅游路线的解说词,地质博物馆讲解词列入规划(针对不同讲解对象应当编写不同的版本)。
导游员配备:每个独立园区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导游员,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并订出定期地学知识培训计划及要求(每年不少于一周,世界地质公园还要增设外语培训)。
要编制导游员配备计划和近期实施方案。
地质公园丛书:是一套具有地质公园自助导游性质的丛书,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套,公开出版发行。
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计划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以数字地图为底图、直观显示地质地貌特色的游客用导游图。
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张(要求另订)。
(五)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升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
各地质公园必须按要求制定科学研究计划。
1.科学研究的原则以提高园区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提高地质公园的管理及政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地质公园“三大任务”为基本原则。
2.科学研究选题的依据紧密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益、保障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
主要针对以下领域提出研究课题:*园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成原因及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园区主要地质地貌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及评价准则及国内外对比研究等*园区主要人文、生物景观资源研究*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解说碑牌,导游词编写、科学导游图的编制、科普音像读物编制等)*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与措施*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数字地质公园建设*其它3.计划编制要求按规划年限要求编制远期、中期及近期计划,近期(3-5年)计划要编列研究课题名录并提出实施行动方案(包括人员、经费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