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浅析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浅析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浅析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文献综述专业:商务英语班级:06级1班作者:金莹指导老师:龚玲芬1.引言如今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紧跟世界的脚步,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正值我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关注度都提到另一个高度了,中西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近年来,两地交换留学生、经济交往、政治洽谈越来越多。

对文化的了解可以促进两国更加密切的联系,地理环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形象地说明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对语言的良好掌握可以使沟通更加融洽。

进一步了解地理环境差异对语言的影响能够对中英两国有更深刻的认识,促进两国进一步交流与发展。

2.文化、地理环境和语言2.1 文化霍夫斯坦特(Geert Hofstede,1984)认为“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5),中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广义上,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狭义上,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于秀华(2001)说:“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

不同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的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

2.2 地理环境仝婷婷(2009)认为:“地理环境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地理环境文化是由所处地理、自然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地域文化。

浅析地域环境对汉英习语的影响

浅析地域环境对汉英习语的影响
JN Yu I
(S adn ol eo o rm n opt i ,J a S ad n 2 0 0 ,C i ) hn ogC l g f u s adH sily i n, hn og 5 2 0 hn e T i at n a
Absr c I o t a t: dims,a h se c fln u g s r ls l ea e ope p e’ r n ie hef r to st e e s n e o g a e ,a e c o e yr l td t o l Swo k a d lf .T o main a
金 玉
(山 东旅 游职 业 学 院 , 东 济 南 山

20 0 5 2 0)
要 : 习语 是. 4 在 劳 动 、 zf  ̄l 生产 和 生 活过 程 中长 期 社 会 实践 的 总 结 , 人 樊 智 慧 的 结 晶 。 习语 在 形 成 过 程 是
中, 受到 了地域环境 、 饮食文化 、 宗教信 仰、 史事件 等诸 多因素的影v 。地理环境 与人类 的生存最 密切 相关 , 历 向 中英
两 国所 处 地 理位 置 的 不 同 , 汉 英 习语 的 形 成 影 响 很 大 。 本 文探 讨 了汉 英 习语 中 受地 域 环 境 影 响 的 部 分 , 对 旨在 帮 助 学 习者 更 深 层 地 理 解 英 汉 两种 不 同语 言及 其 文 化 , 高其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提
( ) 一 生存 方式对 汉英 习语 的影 响 英 国是 一个 岛 国 , 四面环 海 , 日常生 活 与水是分 不开的, 海在 英 国文 化 中起 着 很 重 要 的 作用 。人们 的生 活也 以航海 打 鱼 为 主 , 史 上其 航 海 业 曾一 度 历 领 先 世界 。因此 , 语 中有 许 多与 水 、 洋 、 和船 英 海 鱼

中西方语言差异

中西方语言差异

中西方语言差异中西方语言差异一、地理位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照。

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

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

原因就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

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

当然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汉语中的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西风则叫人有种寒风刺骨的味道。

而在西方则相反。

原因也是一样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带来感觉就不同。

二、生产劳动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等。

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

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

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

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的动词在汉语中有许多如扛、荷、挑、担、抬、背、驮、负、提、挎等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负运的东西与之相应如挑土、担水、提箱子真是细密之极。

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 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

汉语之所以将这个动词细加区分大概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力劳动特别多的缘故。

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horse 。

为什么汉语用牛而英语用horse 呢答案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

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分成了两国人的好帮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词语中也就有了如上用法。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摘要:一种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

而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

对比英汉外来词的产生方式,分析其原因,促进翻译的发展,反应事物文化,将符合人们心理的优质外来词吸入本族语言,丰富本族语言,推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词对比翻译方式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

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

”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

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

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

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

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

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

从地理环境比较中英词汇的国俗语义差异

从地理环境比较中英词汇的国俗语义差异

南方, 甚至黄河以北就盛产竹子, 因此, 竹文化源远流长, 相当丰富。竹子刚长出来时叫 “ 笋” , 如雨后春笋; 竹子的 地下茎 ’ 根 ( 叫 “ 鞭” , 如快马加鞭。竹子的种类很多, 有 (, 辞海 》 用途广, 如用竹当纸称 “ 竹简 ” , 用竹 !BC 余种 ’ 《 作书叫 “ 竹书 ” , 还有竹家具和竹楼等。 汉语中与竹有关的 词语相当丰富。譬如: 罄竹难书、 胸有成竹、 势如破竹、 敲 竹杠等。此外,“ 竹 ”还成为汉字中的一个偏旁,即竹字 头。 如寄人 “ 篱” 下、 功亏一 “ 篑” 、 揭“ 竿” 而起。 在中国文化 中, 竹有 “ 高风亮节 ” 之义, 如“ 青竹 ” 比喻坚贞。 因此, 自古 “ 以来, 竹子成为文人墨客和画家描绘的对象。 竹、 梅、 菊、 “ 兰” 统称为 “ 四君子 ” 。 松、 竹、 梅” 被称为 “ 岁寒三友 ” 。 苏 “ 东坡有诗云: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 。 英国不产竹子, 甚至连 57A533 也是从外来语借过来 的。 因此, 语言中就缺乏这方面的本族词汇。 这样一来, 所 以, 汉语中的 “ 笋” 就只能译成 57A533 D %/33&。但是, 由于 英国气候中多雨,伦敦还叫雾都,因此,英国 A9%/633A ’ 蘑菇 ( 可得到迅速的生长,所以,英国人就爱用 “ @*;$ “ “&3 A9%/633A” 、 等 %E6*+2 9E @*;$ A9%/633A%” A9%/633A%” 词, 来描述某个事物生长发展的蓬勃兴旺之状。 茶” 与英语的 “ F4 汉语的 “ :3??$$” 我国丘陵和大山多, 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是世界上 主要的产茶国之一; 茶叶品种也多, 可分为红、 绿、 白、 乌 “ 龙和紧压茶。 也就是说, 茶” 字构成的语义场在我国较在 英国要大, 这说明茶在我国的丰富性, 亦可见出它的国俗 语义。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 茶道、 茶馆、 大碗茶等。 在 语言方面有关茶的表达方法不一而足, 如人走茶凉; 茶余 饭后。 品茶又叫品茗。 在文学上,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还写 了《 茶馆 》 这一名著。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英国不适宜种植茶叶,连 “ &$7” 都是根据我国闽南话而来的外来语。英国虽然不产茶和 咖啡, 但是茶和咖啡都是英国的主要饮料。 在英语中时常 有这 样 的句 子 : G$& H % &7@; 3I$6 :3??$$4 J 039@, K39 @*;$ 5@7:; &$7> 街上则可见 :3??$$ 576 或 :7?$< 英国人每天还有 7?&$6+33+ &$7 ’ 下午茶 ( 时间。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文化差异的存在,对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即翻译的过程必将产生很大的影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这里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差异与翻译在此先举一例以作说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而英国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

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地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

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翻译的差异在此可见一斑。

二、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东方人和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不同,我国人民注重综合,注重归纳,注重暗示。

而西方人注重分析、细微、曲折。

在哲学上,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悟性”,对事物不讲究分析,重视个人分析,重视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和逻辑推理。

例如:January 8, 1976 saw the death of Zhou Enla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 R. C,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年1月8日不幸逝世。

从地理环境因素看英汉习语意象的差异性

从地理环境因素看英汉习语意象的差异性

从地理环境因素看英汉习语意象的差异性发表时间:2018-05-15T15:07:54.0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作者:杨珍丽[导读] 众所周知,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文明成果,习语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摘要:众所周知,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文明成果,习语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与本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宗教,政治环境等密不可分。

本文着重以地理环境的差异作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方地理环境差异下,英汉习语意象选择的差异性。

关键词:英汉习语,习语意象,地理环境引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习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并吸引人们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丰富多彩的习语反映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的多样性。

广义上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格言,歇后语等(魏志成,2006:161)。

它是语言精华,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饱含哲理,具有丰富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而习语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意象也吸引了中外学者的关注,人们开始对比研究英汉习语中的不同意象,并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地理环境联系在一起,发现,中西迥异的地理环境对英汉习语意象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归纳梳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阐释清楚具体的地理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到习语意象的选择。

1迥异的地理位置对英汉习语的影响当谈到地理位置,我们不妨试着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的代表国家英国这两者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西南部则是绵延起伏的喜马拉雅山脉,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造就了古代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特色生存方式,在中国,国土资源丰富,幅员辽阔,耕地面积也十分广阔,这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迅速发展。

中西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对汉英对译的影响

中西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对汉英对译的影响

中西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对汉英对译的影响王建梅!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摘要"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民族表现形式!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语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语义和文化的关系来说明!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有差异!某一特定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往往不一致!对于翻译者来说需具备此方面的大量知识#!关键词"文化$语义学$词汇$翻译第$%卷增刊$&&’年(月!"#$%&$’$(!"#$%&’"()*#+&,-"%-%.,-,#,)"/,0-1#&%#%-2)$.-,1)*+,$%-.//+010234.2,$&&’语言是一个涉及物理$生理$思维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和层次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语言的使用既要受到系统内部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制约"又要受到系统外部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言语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由于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的不断使用"获得了在理性意义上的不同的伴随意义%词义除去语法意义$上下文限定义$修辞意义外"还有概念意义和民族文化语义"使用任何语言的民族对客观世界都有其独特的认识和态度"这就必然使该语言的词汇产生特有的文化伴随意义"这对翻译者进行翻译来说非常重要%例如5一些译者一般把&馒头’译成63071089:078%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蒸面包"我们自己其实也并不蒸面包5我们蒸的只是将成为&馒头’的面块而已"这是中国特有物品在英语国家没有而造成翻译困难的一个例子%又如;<.3=>28?6@A72B>2B :*.28&567>83A0*+8172"’C**D 733A061*D0*E 3A733.BF07630:+GF=0?++A7H09+.06DG 728:082*6063*1*::*=,I4*G@0J7>G;KA0L*D60?6M*.3AN 英国地处高纬度5受来自极地的东风的影响5英国的东风是寒冷的5与春天从太平洋上吹到地处东北信风的中国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和煦的东风完全不一样%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西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会对汉英对译在词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鉴于此"下面就有关上述内容做些探讨%一#地理环境对汉英对译的影响文化的形式脱离不了地理环境的影响5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5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表达方式%英国四面环海5距离欧洲大陆最近也有三十多公里之遥5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依赖于海5他们在与海的斗争中创造了&海的文化’5这一文化在部分词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5他们常用鱼来比喻人5他们用O.00:E>6A 或@**+E>6A 表示&怪人’5用+**60E>6A 表示&放荡的家伙’5用6AG E>6A 表示&害羞的人’5用@*+8E>6A 表示&冷漠的人’5用/**:E>6A 表示&可怜虫’"用8:>2D +>D07E>6A 表示&很会喝酒’5用E00++>D07E>6A *.3*E =730:表示&感到不自在’5用A7H0*3A0:E>6A 3*E:G 表示&另有他事要做’5用6=>1+>D07E>6A 比喻&善于游泳’5把默不作声比喻作761.30767E>6A %当有人在恋爱中失意时5汉民族可能用&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表示安慰5而英国人则用3A0:07:0/+023G 1*:0E>6A >23A0607!海里有的是鱼(表达%这些词语是英民族长期对鱼类的观察结果在语言中应用的缩影"生活在大陆的汉民族就很少有类似的表达语%英国土地面积不大5但海岸曲折5海岸线长5航海对英国经济的发展和海上霸主地位的确起了重要作用5英国人在长期的海上生活中5形成了许多与海上息息相关的习语5如D2*=3A0:*/06原来指的是在帆船时代5船上众多的风帆多是由一整套绳索系统来控制的5熟练的海员必须对这些绳索的功能了如指掌5才能在变化无常的大海操作自如P 后来他们把这一习语加以引申5用在其他地方表示&知道窍门’的意思%而在平原农耕氛围中生长的中国人"由于长期的农业文化"人们固定在土地上"而反映在形象语言上自然是与陆地上的人$事物作隐喻的比较多"!""#年王建梅!中西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对汉英对译的影响增刊而且中国人的思维由于地域因素!与英语民族有很大区别!中国多注重"天人合一#主客体不分的朴素的$辨证的观念!致使他们对形象思维较为倚重%形象思维更注重应用联想$类比的方法!就是将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直接描述!通过表象和形象表达思想%例如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强者!汉语成语是&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而英语则说’!"##$%&’(#)’%*#+,*#-*-./*+./%/&’%01(21*3-1+/)’%41’)56在天气晴朗和大海平静时是看不出一个好水手的%7再如比喻熟悉事物!深得窍门!汉语成语有&了如指掌#这一成语!它也突出表现了中国人向来重形象!重直观的思维特征!而英语则说&,*#-+./)#8/%#(熟悉绳子)!以")#8/%*(绳子)这一来自航海的工具作为比喻!也贴切英国四面环海的地域环境%还有一些例子也恰好与汉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汉语中有一歇后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英语中用".9:/9*#9)’*/:/);#*/<%=#&+%*(把浆放在每个人船中),汉语中用&一条绳子上的两只蚂蚱*表示&处境相同!面临同样的危险*的意思!而英语则以&’*+./%&2/=#&+*(在同一条船上)表示,汉语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英语则说&%8#’( +./%.’84#)&.&(4>8/**;>-#)+.#4+&)*(为了半便士的焦油而毁了船)%如我们所知汉语的&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说在未下雨之前就把门窗修理好!此间事先作好准备!而英语民族首先想到的是&修帆*!他们用&-./*’+’%4’*/-/&+./)?2/*3;#@) %9’(*6修帆趁天晴7来表示在平时作好准备%二!基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产生的自然现象的联想有差异月亮$东风$西风在英汉民族文化里都具有丰富的文化联想意义%2##*(月亮)在英汉民族中都与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应用的场合却略有不同%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莉叶.的第二景里!有以月亮为景抒情的精彩片段%朱莉叶对着月亮吐露了她心中的秘密!舞台上的月亮暗示她和罗密欧的爱情就像漆黑天空中的月亮!突然而短暂%在汉语文化里!常把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喻为&花前月下*!把美满婚姻喻为&花好月圆*!当然众所周知!月亮在汉民族文化里还具有独特的意义!像&思念*之义%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西风!在汉语文化中常指深秋肃杀的冷风!多用来比喻凄凉!清冷%如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7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东风在汉语文化里指充满暖意的春风!春天世间万物由于春风吹拂而有了蓬勃的生机!所以有&东风夜放花千树*之名句!更有&东风变梅柳!万江生春光*之佳句%而在英语文化中!/9%+-’*3 (东风)却为朔风!给人以寒冷$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觉!当东风吹起!正是冬天凛冽的寒风%相反由于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给英国人带来了温暖和湿润!当西风吹起时!英国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因此在英语文化中!西风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如著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名诗A3/+#+./B/%+B’*3(-西风颂.)’A?B’(3B/%+B’*3?+.#@=)/9+.#4C@+@2*0% D/’*"?E.#@?4)#2-.#%/@*%//*8)/%/*F/+./(/9:/% 3/935C)/3)’:/*?(’,/".#%+%4)#29*/*0.9*+/)4(//’*"E./+)@28/+#498)#8./0;G A?B’*3?H4B’*+/)F#2/%?F9*I8)’*"=/49)=/.’*3J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西风比喻成力量!能摧毁一切!同时又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同时!在很多场合!汉语文化中的&东风*可用来比喻其他事物%就如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周瑜火烧赤壁时&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现已是千古佳句%这里的&东风*用来比喻事情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如在中国文革期间&东风*比喻政治上的进步力量!而&西风*与其相对地代表反动的势力!因此有&东风压倒西风*的说法!以上两个例子属于汉语文化所独有!惟有汉民族文化心理!方能领会其中的涵义%三!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对汉英对译的影响生产方式是人们谋得生产资料的手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赖以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劳动生产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语言?几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比喻性词语中国自古是个内陆农业国家?以牛耕为主?故汉文化对牛多有偏爱?与牛有关的词语很多?如牛脾气$牛角尖$孺子牛$牛角挂书等?这些很难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喻体%而英国是个山小地峡的岛国?古代主要靠马耕?故与马有关的俗语特别多?如.#)%/3#F+#)6脚医生7$.#)%/(9@".6纵声大笑7$.#)%/%/*%/6基础常识7$939),.#)%/6黑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年增刊!总第$!期"马!!!出人意料的获胜者!""#$%&’#()*’*+换班!" ,-"./#’0)(%&#()*’+下错赌注1"23//#’"-)/ ,’4()’/#’#()*’+本末倒置5"0().4()-6’-6#()*’7徒劳无益!等等#可见8$牛喻%及$马喻%特有的文化内涵正是生产方式的差异的写照#此外&无论从历史传统还是就近"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看&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都可以说是处于现代文化光谱的两极’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地缩短了这种差距&然而&相似只是相对的"个别的&而歧异则是绝对的"普遍的’下面简单谈谈两种文化在生活方式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由于长期农耕文化的传统&汉语中形成了$民以食为天%(9’(2:’)’&-)64((6-*/#’;)2);<-)= 0-%/或>((6;*/#’4;)*/%’"’**;/=(4<-%)的传统&产生与此有关的大量习语’这些在英语中比较罕见&必须按照它们的实际涵义和上下文翻译’如见面时先问$吃了没有*%(按岛国的传统&英语习惯多为谈论天气)只可译为(06(=(36(或’::(’说到大量来源于$吃%的习语&其中突出的例子有+$吃饱了撑的%7,’)’*/:’**4)(<(@’)’-/;%&A #-@’*(<3"#*3)2:3*’%’)&=-*/(6(*/#B*’%*’:’**5, $吃不了&兜着走%7&’/<()’/#-%(%’,-)&-;%’64()C :-%6(%’*’:4;%*’);(3*/)(3,:’C,’:’4/#(:6;%&/#’,-&5"$吃大锅饭%7’-/4)(</#’*-<’,;&2(/A&’//#’*-<’2-=0#’/#’)(%’0().*#-)6()6(’*%(/0().-/ -::C2)-"/;*’’&-:;/-);-%;*<)’&-)6:’**(40().5"$吃独食%7#-@’/#;%&*-::/((%’*’:4C)’43*’/(*#-)’0;/# (/#’)*5"$吃皇粮%7)’"’;@’*-:-);’*8*3,*;6;’*8()(/#’) *322()/4)(</#’&(@’)%<’%/5"$吃里扒外%7’-/*,B-* 4((6-%6"-/’)/(#;*’%’<=C:;@’(%(%’2’)*(%0#;:’*’")’/:=*’)@;%&-%(/#’)C,’/)-=(%’-*(0%*;6’5"$吃软不吃硬%7*3*"’2/;,:’/(2’)*3-*;(%)-/#’)/#-% "(’)";(%5"$吃小灶%7’-/-/-*<-::<’**0#’)’,’//’) 4((6;*2)’2-)’6-%6*’)@’64()-)’*/);"/’6%3<,’)(4 6;%’)*A’%D(=*2’";-:2);@;:’&’5等等’这种对$食%的关心&导致汉语把食物分为$主食%(多指谷物类)和$副食%(指鱼肉蔬菜等其他食物).而英语的*/-2:’和%(%A*/-2:’4((6仅指$为主的食物%和$辅助的食物%&在内涵上并不与汉语对应’同样&汉语中$饭(煮熟了的%主食$)%与$菜(煮熟了的%副食$)%的区别&在英语中也不完全相应+前者完全要视情况而定.后者只有在上下文清楚的情况下才可译为6;*#或"(3)*’’例如+E#-:’<’-/0-*/#’*/-2:’4((6(4/#’;%6;&’%(3*2’(2:’B鲸鱼肉是原住民的主要食物&这里根本没有蔬菜之类$副食%&谷物和其他食品也少’$下饭无妨,饭要吃饱’%$下饭%在宁波方言中指$小菜%&这里谦称自家做的菜不好&而显然认为$饭%是主要的’英译时不可拘泥原文+ F’@’)<;%6/#’"((.;%&G,’*3)’/(’-/’%(3&#B他抢了我的饭碗’如果直译&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读者就会产生误会&一般可译为+’-*/-.’%<=D(, 4)(<<’B如需要更生动的译法&可用+?’H*/-.’% /#’,)’-6(3/(4<=<(3/#B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发达&英语文化百余年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也必然反映在语言上’其中&有些词语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为中国人所了解,采用&如0#;/’"(::-)(白领),IJK(首席执行官)等’但仍有一些反映这种生活的英语词语&或因为汉语一时还没有适当的对应词(如’L’"3/;@’*指高层管理人员&译为$总经理%,$董事%&还是什么*M%6;@;63-:;*<应译为$个人主义%*还是$个体主义%*)或因为我们对西方生活方式仍然了解不够&或因为这些词语容易与传统的意义混淆&往往会构成英译汉中的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翻译是理解原作8特别是以理解其词义为基础的8翻译中大量的工作是要找出原作与译作之间对应的词&可由于中西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等的不同&在很多词语,句子等方面出现了差异&这需要翻译者对双方语言有进一步深层次的学习理解&也对翻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熟悉词汇背景是两种语言的民族文化语义对比基础上产生的不对应或部分对应的非概念意义之和’参考文献!%&’王秉钦(语言与翻译新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傅敬民$张顺梅$薛清(英汉翻译辨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方梦之(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从中西方地理环境探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及语言差异

从中西方地理环境探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及语言差异

从中西方地理环境探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及语言差异从中西方地理环境探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及语言差异引言不同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不同的民族也具有自己的民族心理结构、认知与思维方式。

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在语言表达形式上都有所体现。

而习语作为语言的生命与灵魂,是该民族心理结构、语言文化特征的集中沉淀与表征,反映该民族人民的思维方式,同时展现该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而中西方地理环境对于形成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中西方地理环境角度探讨文化、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将揭示语言与思维的另一重要维度关系。

一中西方地理环境及研究理论框架1 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下的文化中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地理环境相差甚远。

中国位于亚州东部和中部,幅员辽阔,仅东部和南部少部分城市沿海,属于内陆型国家。

西方以英国为例,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属于岛国。

环境决定论认为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

中西方国家所处不同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使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

而习语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习俗和生活方式,是文化的表征之一,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汉英语言经过长期积累、沉淀,形成了大量习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习语,以帮助思想表达,同时提高语言文采。

中国地处内陆,大陆型环境决定了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靠地吃饭”的生活方式。

中国是农业大国,很多农林牧渔的丰富经验以通俗易懂,简练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述出来。

例如:“夏天不热,五谷不结”,“伏里有雨多种麦”,“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以上习语中分别选择了“五谷”、“麦”等农作物类词语,表达出人民日常农耕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地理环境差异引起的英汉词汇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引起的英汉词汇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引起的英汉词汇差异可以说,人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的,因此,每个人都拥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

当两个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时,他们常常会因为言语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或口头表达。

此外,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语言中也会出现词汇上的差异。

本文将讨论地理环境差异引起的英汉词汇差异。

首先,地理环境差异是引起英汉词汇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审美和生活习惯,从而影响语言的表达。

比如,英国人认为“tea”是一种饮料,而中国人则将“tea”视为一种茶叶树和茶水。

此外,英国人喜欢穿裙子或衬衣,而中国人则偏爱穿裤子或衬衫。

因此,英汉语言中的衣服词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英语中的“skirt”和“shirt”,在汉语中分别是“裙子”和“衬衫”。

其次,历史背景也是引起英汉词汇差异的一个原因。

两种语言存在差异的历史原因很多,比如英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英国的历史涉及了殖民和殖民地,因此英语中有很多关于殖民地的词汇,而在汉语中几乎没有。

另外,中国以古代帝国为代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皇帝、皇宫和贵族的词汇,而在英语中却很少有类似的词汇。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差异。

文化差异也会影响人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词汇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英语中有很多关于宗教、婚姻等文化问题的词汇,但在汉语中几乎没有类似的词汇。

总之,地理环境差异以及其他历史和文化差异是引起英汉语言中词汇差异的重要原因。

语言在不同言环境中发展,人们根据本土文化而使用,从而使在不同系中出化和差。

可见,地理环境差异是引起英汉词汇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的地理特征对汉英习语影响_语言文化

不同的地理特征对汉英习语影响_语言文化

不同的地理特征对汉英习语影响_语言文化语言文化【Abstrat】The gegraphy envirnent is nneted t the huan's lives lsely. Fr the anient ties, the huan tried their best t nquer the nature, t rebuild it. At that tie, the st iprtant funtin as t iprve the prdutin. S in this perid, the huan's ivilizatins ere influened by the gegraphy. hina is lated in the east f the Eurasia and n the est bank f the Paifi ean--hih uld nt be rssed at that tie. In the suthest f hina, there is the Hialayas, and the suthest is a large desert, beause f these, e an say that hina as relatively islated fr the utside rld. eanhile, hina has a large f field fr tillage and the liate suits t it. S the hinese ivilizatin is the gegraphy ivilizatin. But in England and the estern untries, they lak f the inland but near the editerranean and the Atlanti ean, these ere suited t develp the sea ivilizatin.The idis are the flers f the hinese and English ulture. S this paper ill list the idis abut the gegraphy in 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Let everyne kn re the gegraphy hinese and English idis 【Key rds】gegraphy; idis; hinese; English【摘要】地理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远古的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中,发展、壮大起来。

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分析

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分析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分析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赵龙【摘要】中英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语句成分、表述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从英汉语言结构就可以看出中英文化差异。

虽然中英语句都包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但是,句子成分的位置略有不同,如汉语语句只有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而英语不仅存在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而且有定语前置和状语前置,两种语言表述规则不同,因此,在做中英翻译时必须结合文化差异合理分配语言结构因素。

本文将举例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中英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结构 因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和区域文化载体,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位于亚洲的中国和西欧的英国受不同地理环境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本文将简单分析造成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的因素,并综合探索如何处理中英文化差异的英汉语言结构因素。

一、造成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的因素造成英汉语言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即地理环境不同、传统历史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英国是欧洲西部资本主义国家,四面环海的地域滋生了温带海洋气候,孕育着思想开放的海洋文明,因此,英国航海业、渔业、工业和畜牧业发达,而农业相对薄弱。

中国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河文明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独具特色。

这从英汉成语和俗语翻译中就可以看出,因为古代中国农业与铁器牛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有许多关于牛的成语,如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气壮如牛等,而英国在中世纪颇为流行骑士精神,在翻译这些成语时会用词汇“马”代替“牛”,成语“对牛弹琴”就翻译为“play the lute to a horse”,“风马牛不相及”译作“have no relevance whatsoever with horse and cow”,“气壮如牛”写作“fierce as a horse”。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影响语言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并主要从中英语言文化出发,探讨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

标签: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语言中英语言一、引言在论述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进而影响到语言,或者不同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文地理环境。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语言的人文性“任何语言都是习得的行为方式的复杂体”(G. Reginald,1960:12)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说文化就是语言。

文化不等于语言,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方面,语言系统本身是构成文化系统的各种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大系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表达,从而达到演进发达。

换言之,我们可以观察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语言这种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确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由此可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是互相促进和影响的,它们并不互相制约,只是在平行发展中互相影响与融合。

“语言的人文性是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

”人文形式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的也是普遍的属性,而语言也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具体语言会体现出其所属文化的意义与特征,前者是抽象的,表现的是一种功能,后者是具体的,表现为实在的文化要素。

语言能够反映与载现文化,而文化对语言又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渗透。

各种不同的文化要素会用不同的方式渗透到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它们会影响到具体语言的词语、语言的结构、组织形式及语言的使用。

(二)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中西文化的影响许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尤其如此。

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语言影响的表现概述

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语言影响的表现概述

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语言影响的表现概述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语言影响的表现概述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语言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一直是难以攻克的学习领域。

中国的东方传统形象受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影响,始终带着神秘的面纱。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达方式,无法与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相分离,是其社会特点的重要体现。

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与共同点的研究,是全球化的内在需要。

由经济技术发展而蓬勃发展的文化特色,也会影响到其表现形式――语言的变化。

所以,对文化差异的研究是进行语言研究的重要策略。

本文从5大方面对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其对英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宗教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与传统的语言学理论不同,语言不应该被看做为一种孤立的、处于真空状态的现象。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次领域。

文化比语言更复杂。

一个人也许可以通过5年的潜心钻研学习一种语言,但他却要花费至少20年才能对一种文化相对完全地掌握。

从本质上说语言根植于文化。

想要解释语言,则必须与其更广泛的话语内容相连接。

语言只有在与文化相联系的时候才能被理解。

1911年,语言学家Boas进一步发展了文化的主要内容,讨论了语言、思想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Boas认为,语言本身并不是构成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

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语言的形式一定会受其所处的文化模式的影响,最终,文化塑造其语言。

二英汉文化差异的表现尽管不可否认的是,中英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的差异也存在于各个方面。

这是由他们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种族、习俗、价值观、思考模式、宗教和道德观等决定的。

作为文化载体的一部分,语言一定会在其各方面特性中表现出这种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进行重点讨论,探讨宗教因素在影响语言使用程度方面的作用。

同时,在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社会习俗和历史方面,本文也进行了进行讨论。

三中英文化在宗教方面差异宗教,作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交际。

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中英文化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以陆地为主,丘陵和大山很多。

而英国是一个岛国,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

它们地理环境的不同引起了气候也很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文化就会受到不同影响,而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首先,我国是农耕文化特征,而英国属于典型的海洋文化。

所以生活中中国的东西很多都和土有关,而英国的则和水有关。

下面是实例分析:a drop in the bucket(ocean)(九牛一毛),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顶天立地),drink like a fish(牛饮)。

其次是地势方面,我国丘陵和大山多,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有关茶文化的词就很多,如茶道、茶馆、大碗茶,人走茶凉;茶余饭后等,大街小巷都有很多茶馆。

英国不适宜种植茶叶,它们的主要饮品就是咖啡和茶。

在英语中时常有这样的句子:Let's talk over coffee,而不是'tea'.在英国街上最常见的就是咖啡馆了。

最后是气候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适合种水稻,大米是主食。

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农作物主要是小麦,英国人的主食是面包。

比如:我们说胃是“饭口袋”,而英国人说'bread basket'.失业中国说“丢了饭碗”,英国说“out of bread”。

另外,我国适合种竹子,而英国气候中多雨,蘑菇生长快,所以某事物生长发展快,中国说“如雨后春笋,英国是like mushrooms。

地理环境差异使得中英两国在语言上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了解以后,英汉交流就更方便。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1.地理环境差异:由于英语和汉语所使用的地理环境不同,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动物种类和对动物的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是以英国为母语的语言,而中国则位于亚洲,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种类不同,因此对一些动物的认知和习惯词汇就会有所差异。

2.文化传统和习俗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对动物的重视程度和称呼方式也存在差异。

以英语为例,由于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原因,英语中对狗、牛、马等动物的词汇相对较多,而对猪、鸡等被视为普通食物的动物的词汇较少。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猪、鸡等动物在饮食和农耕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这些动物的认知和相关词汇较为丰富。

3. 宗教和意象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意象也会影响对动物的称呼和赋予的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lion”(狮子)在宗教和文化意象中常被认为是勇敢和权威的象征,而在汉语中,“狮子”在文化中更多的被用来指代狮子舞和娱乐表演中的形象,其象征意义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习俗、宗教和意象等因素。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动物的观念、重视程度和用途的差异,也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动物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评价。

论地理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环境因素与文化和心理因素一样属于交际的宽泛的环境范畴,影响着人们的交际,而且它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也是人们难以意识到的。

本文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谈如何提高翻译水平。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差异;地理环境;交际首先多数人类学者、社会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尤其如此。

在古代,文化和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及行为模式或行为的社会规范。

以中国和希腊为例,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中国人重农轻商,靠土为生,导致国家家庭化,发展了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以及严格的身份制度。

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发展了商业经济,因此建立了较为民主、平等的社会。

其次,地理环境对于英语习语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英国是一个岛国,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

它所处的这样一个岛国位置,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英语习语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最后,地理环境对姓氏的影响。

英语国家的姓氏原来是有含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失去了原来的意思,而地理环境对姓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以居住地所在的城镇或是村庄为姓。

如York(约克)、Kent(肯特)、London(伦敦)等均为英国的地名,后来变为姓氏。

以居住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为姓。

比如Moor(穆尔)、Hill(西尔)、Lake(莱克)、Wood(伍德)等英语姓氏其原意分别为荒野、小山、湖泊、树林等。

1 航海业的发展对英语习语的影响海上运输在英国运输业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航海业的发展使得英语中出现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

raise the wind(找风)航海离不开和风打交道。

特别是在帆船时代,没有风是无法航行的,因此出现这一短语。

后来人们用这一短语转喻“筹钱”。

试论地理环境与英汉习语的差异

试论地理环境与英汉习语的差异
( ) 语 的 “ 天 ” 英 语 的 “u 二 汉 夏 与 s mme ” r

引 言
语 言 本 身 不 仅 是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还 是 文 化 的 载 体。 翻译 是 语 言 间 的转 换 , 是 文 化 之 间 的 交 流 。 也 因此 将 一 种 语 言 译 成 另 一 种 语 言 . 须 了解 两 种 语 言 的 文 化 背 景 和 语 境 必 常 识 。英 语 和 汉 语 的社 会 群 体 在 漫 长 的历 史 进 程 中 , 于 各 由 自 民族 历 史 、 土 人 情 、 治 制 度 、 教 信 仰 和 生 活 生 产 方 式 风 政 宗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成 了 大 量 具 有 民族 特 色 的 词 语 、 语 、 用 形 成 惯 语 、 语 等 。 人 类 的 文 明进 程 中 , 理 环 境 和 自然 条 件 起 着 谚 在 地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长 期 生 活在 一 定 的 地 理 环 境 中 , 们 对 其 人 所 处 的 自然 环境 会 产 生 心 理 上 的适 应 性 。 为 了 适 应 环 境 、 利 用环境 , 们会 形成不 同的生活方 式 、 会结 构 、 俗 道德 , 人 社 习 这 样 就 构 成 了 不 同 的 地 域 文 化 。 因 此 , 何 文 化 的 特 点 都 离 任 不 开 它 所 处 的 具 体 地 理 环 境 , 每 种 文 化 都 因其 独 特 的 自然 而 环 境 而 具 有 不 同 的 特 征 。 面 本 文 就 对 源 于地 理 环 境 的 英 汉 下 习语 作 一对 比 。 二 、 于 地 理 环境 的英 汉 习语 比 较 源 地 理 环 境 文 化 是 由所 处 地 理 、 自然 条 件 和 环 境 所 形 成 的 地域文化。 文化 的形 成 脱 离 不 了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 定 的 特 地 理 环 境 造 就 了特 定 的 文 化 , 定 的 文 化 又 产 生 了特 定 的 语 特 言 表 达 方式 。

从不同的地理环境看英汉谚语

从不同的地理环境看英汉谚语

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的水手。)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 盘。)
3.比较谚语的差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雨后春笋 just like mushrooms 挥金如土 spend money like water
从不同的地理环境看英汉 谚语
1.中国的地理环境简介及相关谚语 1.中国的地理环境简介及相关谚语
(1)关于土地和农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仰面求天,不如扑面求土。
民以食为天。
Hale Waihona Puke 农夫不耕田.城里断烟火。(2)关于山川,河流以及海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退一步海阔天空。
He goes a great voyage that goes to bottom of the sea.(到达海底的人,才算是作了一次远航。) There are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ame out of it.(海中的好鱼捕不尽。)
(2)人们的生活与海息息相关,因而与 海洋、船只有关的谚语也非常多。
2.英国的地理环境简介及相关谚语
(1)英国人重视捕鱼业,农牧业,这些与气 候密切相关
A mackerel sky and mare’s tails make lofty ships Carry low sails.(鱼鳞天,马尾云,大船降帆莫航行。) God helps the sailor,but he must rows. (上帝保佑水手,但水手得自己划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征是以陆地为主,丘陵和大山很多。

而英国是一个岛国,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

它们地理环境的不同引起了气候也很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文化就会受到不同影响,而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首先,我国是农耕文化特征,而英国属于典型的海洋文化。

所以生活中中国的东西很多都和土有关,而英国的则和水有关。

下面是实例分析:a drop in the bucket(ocean)(九牛一毛),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顶天立地),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drink like a fish(牛饮)。

其次是地势方面,我国丘陵和大山多,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所以我国是产茶大国之一。

有关茶文化的词就很多,如茶道、茶馆、大碗茶,人走茶凉;茶余饭后等,大街小巷都有很多茶馆。

英国不适宜种植茶叶,它们的主要饮品就是咖啡和茶。

在英语中时常有这样的句子:Let's talk over coffee,而不是'tea'.在英国街上最常见的就是咖啡馆了。

最后是气候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属亚热带,适合水稻栽种,大米是主食。

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农作物主要是小麦,英国人的主食是面包。

比如:我们说胃是“饭口袋”,而英国人说'bread basket'.实业中国说“丢了饭碗”,英国说“out of bread”。

我们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用米代钱,而英国说‘bread and butter’是生计,‘bread’是钱。

另外,我国适合种竹子,而
英国气候中多雨,蘑菇生长快,所以说某事物生长发展快,中国说“如雨后like mushrooms春笋,快马加鞭(竹子的地下茎叫“鞭”)”,而英国说“sprin uP like mushrooms,like mushroo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