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宇宙观
宇宙观
![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4f81878b312b3169a551a429.png)
宇宙观我认为,宇宙就是一个大空间,里面的物质在不断的进行着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
地球只是其中一颗已经成功了的有生命的星球。
意思是在宇宙中同样可能出现像地球这样的星球有无数颗,只是时间的问题。
慢慢的宇宙中会出现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有生命的星球。
标签:地球宇宙可能地球比太阳的寿命长,我推测地球从前可能是太阳那样的形态。
通过核不断的反应,生成各种物质,生成地下水,生成气体,生成水蒸气,完后有的微生物,以至后来演变成人类。
我认为人类的祖先是植物,是动物,现有的植物,后有的动物,先无机反应,后有机反应。
太阳冷却后可能就是我们看得见的第二个“地球”。
而地球在生命终竭是就是第二个“月球”。
而月球可能是经过了“太阳”形态的演变,“地球”形态的演变而变成月球,直到颓变成彗星,流行。
我认为宇宙现在处于早期。
现在宇宙中只有少量有生命的星球,我们知道的只有我门自己地球。
我预测在未来会有大量的有生命星球的出现。
我门需等待第二颗有生命的星球的出现。
可能在地球有生命前,宇宙中的其它星球早有生命,甚至早已因条件不允许而灭迹。
一颗星球可能有一段时间有生命,能量耗尽啦就没有生命。
按照上面的逻辑,那些恒星们,大部分都在一个时期以后形成有生命的星球。
有:太阳→地球→月球→彗星即扩大:恒心→行星→卫星→彗星是核力由大到小的变化。
有彩色光环的星球就是这个星球自身反应的现象,就是有水分子存在的星球,就是有生命的星球,在几亿年以后。
凡是有化学反应的一般有水分子的生成。
也就是地球的由来,可能是恒星,像太阳一样,演变过来的,太阳的质地不停的反应,直到质地反应完后,温度慢慢冷却到一定温度,反应后生成各种物质,气体,液体,固体,因为反应有大量水生成,这是有生命星球生成的标准,否则没有足够热量反应不可能形成地球这样有各种物质的星球,地球从恒星演变成行星。
行星以后的演变据我推测可能变成卫星,当反应完全没有啦,也就失去那个引力。
引力会变得越来越小,地球以后可能演变成像月球一样的卫星,围绕太阳转。
哲学与宇宙:宇宙观与宇宙哲学
![哲学与宇宙:宇宙观与宇宙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15998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1.png)
宇宙哲学的哲学思考
宇宙哲学的哲学问题
• 宇宙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本 体论问题 • 宇宙的发展与未来:宇宙观 问题 • 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与意义: 伦理学和美学问题
宇宙哲学的哲学方法
• 辩证思维:对立统一和否定 之否定 • 系统思维:整体性和关联性
星系形成与宇宙环境的关系
• 星系形成受宇宙密度环境的影响 • 星系形成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关系
02
哲学与宇宙观的关联
古代哲学的宇宙观
古代希腊哲学的宇宙观
• 泰勒士:水是宇宙的本源 • 赫拉克利特:宇宙是永恒变化的 • 巴门尼德:宇宙是恒定不变的
古代中国哲学的宇宙观
• 老子:道是宇宙的本源 • 庄子: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 墨子:宇宙是由无数物质颗粒组成的
宇宙膨胀的未来
• 宇宙可能会持续膨胀,也可能在某个时刻收缩 • 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性质将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
宇宙演化与星系形成
01 02 03
宇宙演化的阶段
• 宇宙大爆炸:高温高密度状态 • 宇宙膨胀:物质和能量逐渐冷却和稀薄 • 星系形成:宇宙中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 聚集形成星系
星系形成的机制
• 原初密度波动:宇宙在膨胀过程中产生 的密度波动 • 星系并合:星系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合并 • 星系内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04
宇宙哲学的科学与文化影响
宇宙哲学与科学发现
宇宙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宇宙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 具体科学为宇宙哲学提供实证材料和研究成果
宇宙哲学对科学发现的启示
•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推理 • 科学精神:求真、创新和批判
宇宙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爱因斯坦平行世界宇宙相对论)
![宇宙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爱因斯坦平行世界宇宙相对论)](https://img.taocdn.com/s3/m/d61c0d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f.png)
宇宙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宇宙观宇宙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宇宙观在20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他的相对论理论,引领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这个理论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也对宇宙的本质产生了巨大影响。
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理解宇宙。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爱因斯坦提出了两个关键概念: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性原理指出,在任何匀速运动的参考系中,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没有一个特定的绝对参考系。
光速不变原理则表明,在任何参考系中,光的速度都是恒定的。
这两个原理推导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
根据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一个整体——时空。
时间不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依赖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减缓,这被称为时间膨胀效应。
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如高速飞行的飞船上的时钟与地面上的时钟的差异。
而空间也不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相对论表明,物体的长度会随其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而变化。
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它的长度会收缩,这被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这个思想实验在实验中也得到了确认,如粒子加速器中的粒子束。
除了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是关于重力的理论。
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并不是一个力,而是由物体曲线时空造成的。
这个理论通过引入时空弯曲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物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这个理论在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和黑洞等现象的解释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爱因斯坦的宇宙观基于相对论的基础,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由时空构成。
他提出了宇宙是一个四维时空连续体的观点,其中物质和能量影响着时空的弯曲。
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宇宙演化的新视角。
根据爱因斯坦的宇宙观,宇宙并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存在,而是在不断演化和变化中。
时空的弯曲使得物质和能量沿着特定的路径运动,从而形成了星系、恒星和行星等结构。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观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1450de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c.png)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观中国古代天文学源远流长,伴随着几千年的演化,并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
从殷商时期开始,古代中国人就开始观察星象,研究宇宙。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核心理念,它认为人类与宇宙是相互关联的,人与天地享有和谐的关系。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观包含了天地始终、宇宙结构和天体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一、天地始终古代中国天文学认为,天地始终是海阔天空的,宇宙永恒不变的。
《周易》中提到:“天长地久,天地可坏。
”这表明人们认为天地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传统中国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四时变化、太阳、月亮、五行等现象,理解了天地的起源与变化,并构建了天地永恒的宇宙观。
二、宇宙结构古代中国天文学认为,宇宙是由天、地、人、物四要素构成的。
天指天体,包括太阳、月亮、星星等。
地指地球,也是人居住的地方。
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处于天地之间。
物指宇宙中的万物,包括植物、动物等。
古代中国人将这四要素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和谐统一的宇宙模型。
三、天体运动古代中国天文学通过长期观察和记录,认识到天体有周期性的运动规律。
古人观察到太阳、月亮、五星(金、木、水、火、土)等天体的运行轨迹,并随时间的推移总结出一些规律。
例如,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运动表现出东升西落,同时具有一年一度的周年运动和黄道上的运动。
古代中国人将这些规律以天干地支等方式加以标识,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历法系统。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观不仅仅停留在观察与记录的层面上,更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就。
例如,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测量天文现象,推算出了日月食的周期规律,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天文历法。
同时,古代中国人通过天象预测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为国家农业生产和行政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观是独特而精确的,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天地与人类有机地联系起来。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与研究,理解了天地的起源与变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体系。
世界观的名词解释
![世界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40241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d.png)
世界观的名词解释世界观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整个世界、人生、伦理道德等方面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态度和价值观的总称。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面认识的总和,是一个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世界的理论构想。
世界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宇宙观:宇宙观是世界观的基础,指人们对整个宇宙起源、发展和组成的认识。
宇宙观包括对宇宙的物质构成、运动规律和发展过程等方面的认识。
根据不同的宇宙观,人们对宇宙的形成和发展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
2.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人生观涉及到人们对于生命的独特价值的理解、对于人生的追求和意义的判断等方面的问题。
3.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美、善、真等价值的期求和评价的一种观念体系。
价值观包括对道德、美学、政治等方面价值的认识和评价。
不同的世界观可能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群也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
4. 伦理观:伦理观是指人们对于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认识和评价。
伦理观是根据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原则和标准。
5. 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和判断。
历史观涉及到人们对历史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解释和评价。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集中体现,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不同的世界观代表了不同的人类文化和思维方式,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世界观逐渐多样化,体现了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性。
人们通过对不同世界观的交流和对比,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741bf8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f.png)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道家宇宙起源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段经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经文表达了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始于虚无的道,从道的无妄中产生出一,一产生出二,二产生出三,三产生出万物。
在这个观念中,道被认为是宇宙的根源和本质,是万物存在的基础。
道家宇宙观强调着万物的变化和流动,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尽的变化和循环的过程。
在《道德经》中,老子写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句话表明了道家对于宇宙的描述,将宇宙视为阴阳的交融和平衡。
阴阳是宇宙中两个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力量,阴阳的平衡和交融是宇宙存在和运行的基本规律。
道家宇宙观的核心思想是“道”,这个概念既是宇宙的根源也是宇宙的本质。
道是无形无物的,同时又包含着无尽的可能性。
道家认为,宇宙的发展和演变都是按照道的自然规律进行的,人类应该顺应这种规律,摒弃私欲和功利的追求,与道合而为一。
只有与道合一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道家宇宙观还强调了宇宙的无穷无尽和无限的性质。
道家认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没有起始和终结的边界。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变化中存在和发展的。
此外,道家宇宙观还与宇宙的整体性和和谐性密切相关。
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万物相互联结,相互依存。
在宇宙中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各个存在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宇宙的健康和发展。
总结起来,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认为道是宇宙的起源和本质,宇宙是一个无尽的变化和循环的流动过程。
这种观点强调了宇宙的无限性和整体性,提倡人类与道合一,顺应宇宙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正的幸福。
通过对于道家宇宙起源和宇宙观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什么是人类的宇宙观?
![什么是人类的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cd1165c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b.png)
什么是人类的宇宙观?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地寻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
而这种探索往往伴随着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一种我们通常所说的“宇宙观”。
那么,什么是人类的宇宙观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
一、宇宙观的定义人类的宇宙观可以理解为指人们对宇宙的本质、结构、起源、演化和规律等方面的总体观点和理论。
它由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经验所构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度、广度和内容会有所不同。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宇宙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宇宙观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重要性侧重点。
例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宇宙是由天、地、人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宇宙的运行和秩序;而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宇宙观认为,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支配者,宇宙是上帝创造的秩序世界,人类的使命是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达到救赎和永恒的生命。
三、从古至今的宇宙观演变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宇宙观也不断地发生演变和变化。
从古代的天象观测,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宇宙观,再到现代的天文物理学和宇宙学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化和扩展。
在现代的宇宙观中,我们认为宇宙是由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构成的,在大爆炸事件中诞生,并以加速膨胀的方式不断扩张着。
我们通过各种天文观测手段,对宇宙中的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不为人知的奥秘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对宇宙的新的认知和理解,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宇宙观对人类的启示宇宙观不仅是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它也对人类在自我认知、文化传承、自我实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比如,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与天地相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观念对人类的性情、生命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现代科学的宇宙观更是对人类提出了巨大而迫切的挑战,人类不仅需要对宇宙深入研究,更需要对自身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反省,寻求更高层次、更全面、更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5b8961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4.png)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道家宇宙起源道家宇宙起源的概念源自于《道德经》。
在道家哲学中,宇宙的起源是一个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过程。
道家认为,世界最初是一片混沌和虚无,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这种状态被称为“太极”,也就是“无极而太极”。
太极产生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原始力量——阴和阳。
阴代表着黑暗、冷静、柔软等负面属性,而阳则代表着光明、热情、硬朗等正面属性。
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万物。
在道家哲学中,人们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阴阳两种原始力量所组成的。
这种观点被称为“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在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有对立面和相互依存之处。
道家哲学认为,万物的存在都是由道所创造的。
这里所说的“道”指代着一种普遍存在并支配着整个世界的力量。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表达了道家哲学中宇宙起源的观点。
道家宇宙观道家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其中包含了万物。
在这个空间中,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
道家宇宙观认为,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原始力量所组成的。
这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切事物。
在道家哲学中,人们将这种力量称为“气”。
在道家哲学中,人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平衡。
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阴阳两种原始力量之间的平衡上,还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己之间的平衡。
道家哲学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遵循自然规律,并且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世界能够保持平衡。
总结道家哲学中对于宇宙起源和宇宙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在道家哲学中,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过程。
道家认为,世界最初是一片混沌和虚无,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太极产生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原始力量——阴和阳。
阴阳两种原始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万物。
在道家哲学中,人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平衡。
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才能够保证整个世界能够保持平衡。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10e5011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b.png)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
道家宇宙起源
道家宇宙起源的概念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有所不同。
在道家看来,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状态,即没有天、地、人、神等这些区分的存在,而只有一团无限广阔、混沌无序、目不窥视的混沌元气。
这个混沌元气并非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无形无质的玄妙能量。
此时无处可逃避,无处可借助的元气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阴阳分化的开始。
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生互克的关系,阴阳正是在互生互克中,不断演化发展。
在混沌元气分化的同时,便形成了太极的概念,太极为阴阳分化的两个极端,分别代表着阴与阳两种力量。
阴与阳是永不停止、永不相背、相生相克的两个极端。
道家宇宙观
道家的宇宙观即整个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的观察角度。
道家普遍认为宇宙是由混沌而来,其发展和运转是以阴阳互生互克为基础。
在宇宙的观念中,道家认为宇宙由天、地和人类三个不同维度构成。
天是阴阳分化的结果,它包括了太阳、月亮、星辰等自然现象;地指的是地球,它由自然要素、物质要素和生命要素组成;人类则是整个宇宙中最复杂的存在,人不仅有身体和精
神,也有心灵和灵魂,是宇宙中最为灵活的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神仙、魔鬼等玄妙存在。
另外,道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
客观世界中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具有阴阳双方的成分,都是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总之,道家宇宙观认为世间万物是一体的,天地人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无论哪个存在都不可割裂于整个宇宙的生命之体,落实着阴阳相生相克、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
神话与宇宙神话中的宇宙观与宇宙创生
![神话与宇宙神话中的宇宙观与宇宙创生](https://img.taocdn.com/s3/m/f06c94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9.png)
神话与宇宙神话中的宇宙观与宇宙创生神话与宇宙观与宇宙创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神话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现代社会,神话都是人们探索宇宙和人类存在意义的一种方式。
神话所传达的宇宙观和宇宙创生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和想象,也对后世的宗教、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神话中的宇宙观神话中的宇宙观通常是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结构和演化的理论体系。
各个文化和民族的神话中都蕴藏着不同形式的宇宙观。
例如,古希腊神话中,宙斯被认为是掌管整个宇宙的主神,他的兄弟和姐妹则成为其他天神、地神和海神。
这种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神灵构建的,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对宇宙秩序和神圣的崇拜。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神话中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认为天地开辟之初,一片混沌中诞生了盘古,他用斧头破开混沌,将天地分离出来。
盘古生而成天,他的四肢化为各种自然要素,比如四肢变为四方,头发和指甲则变为星辰和山川。
这个宇宙观表达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理解,强调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宇宙创生的故事神话中的宇宙创生的故事,通常描述了世界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些故事中的神灵或者超自然力量通过某种方式创造出宇宙和万物。
例如,北欧神话中的创世神奥丁和他的兄弟们使用一具巨人的躯体来创造出世界。
他们把巨人的肉和骨头用来构建大地和山脉,血液则变成了河流和湖泊,脑袋则成为了天空上的圆顶。
这个故事中反映了北欧古代人民对宇宙诞生的理解和解释。
其他文化的神话中也有类似的宇宙创生故事。
例如,印度神话中的创世故事讲述了梵天通过自我牺牲和分离,创造出了世界的种种。
这些宇宙创生的故事不仅是对宇宙起源的一种解释,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和意义的思考。
三、神话对后世的影响神话虽然已经脱离了古代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现象的直接解释,但它们对后世的宗教、哲学和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宇宙观和神话人物成为了古希腊哲学的重要基石,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本框架。
探索世界的本质的知识点
![探索世界的本质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5c419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f.png)
探索世界的本质的知识点探索世界的本质是人类探索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基本需求之一。
随着人类知识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拓展和加深。
以下是关于探索世界本质的知识点。
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类探索世界本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特点是思维严谨、实证主义、基于观察和实验。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分析和验证。
科学家们通过科学方法来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相。
2. 宇宙和宇宙观宇宙是指包括我们所在的地球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
宇宙观是人类对于宇宙结构、演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人们通过天文观测、研究宇宙背景辐射等方法,不断深化对于宇宙的认识。
人们相信,认识宇宙是探索世界本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3. 生命和生命起源生命是指一系列具有遗传和自我复制等特征的生物体。
生命起源是指生命最初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人们通过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尝试揭示生命起源的奥秘。
对于生命的认识,也是探索世界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4. 思维和意识思维和意识是指人类思考、感知、感情等方面的活动。
这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重要区别之一。
人类通过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探究思维和意识的本质、起源和作用。
这也是探索世界本质的一个重点。
5. 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和能量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因素。
人类通过物理、数学等领域的研究,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规律和作用。
尤其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刻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6. 人类社会和文化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重要方面。
人们通过历史、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演化和变革。
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也为探索世界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总之,探索世界本质是人类思考和求知的基本需求。
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解,都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启示。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f42aca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d.png)
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道家宇宙起源和道家宇宙观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道家认为宇宙起源于道,宇宙观主要以道为核心,强调宇宙的无限循环和自然规律。
道家宇宙起源的核心概念是“道”。
在道家哲学中,道是宇宙的根源和本质,是无限的、无形的存在。
道不仅是宇宙的起源,也是一切事物的源头。
道家认为宇宙的起源并非是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
根据道家的观点,宇宙的起源源自于混沌和无为。
混沌即无形无象,一切未分化的原初状态。
无为即没有目的和动机的行动。
宇宙在混沌中自然而然地开始分化和运动,并且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进行变化和发展。
道家宇宙观强调宇宙的无限循环和自然规律。
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永恒存在的整体,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过程。
宇宙的循环包括无限的生成、养育、死亡和再生成。
宇宙的循环过程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进行,即道。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和普遍真理,是一切事物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动力。
道家宇宙观还包含着对人类行为的指导和价值观的思考。
道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鼓励人们追求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道家认为人类应当顺应宇宙的循环和变化,与大道相合,达到无我境界。
在道家观念中,人类应当遵循自然的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通过消解自我和培养自然的本能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综上所述,道家宇宙起源和宇宙观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
道家认为宇宙起源于道,强调宇宙的无限循环和自然规律。
宇宙从混沌和无为中开始分化和运动,并按照道进行变化和发展。
道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和普遍真理。
道家宇宙观对人类行为提供了指导,鼓励人们追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规律,与大道相合,达到无我境界。
通过消解自我和培养自然的本能,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两种宇宙观的理解
![两种宇宙观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3acaae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1.png)
两种宇宙观的理解宇宙,是一个广袤神秘的领域。
人类一直试图探索它的奥秘,同时也探求人类的存在意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宇宙观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介绍宇宙的两种观点:宇宙的神秘主义观和宇宙的科学分析观。
宇宙神秘主义观是一种古老而根深蒂固的观点,它认为宇宙是神的造物和宇宙的本质是神秘而不可知的。
在这种观点下,宇宙是由不可见的力量所控制的,它强调人们需要倾听宇宙的声音和震动,去领悟宇宙的真实本质和神秘规律。
与之相关的,还有很多宇宙传说和神话,包括与神明、星座和灵魂有关的故事。
此外,宇宙神秘主义观还将宇宙视为整体,强调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依存关系,认为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以此寻求宇宙的平衡和和谐。
相反地,宇宙的科学分析观认为宇宙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可研究的系统,它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探究宇宙规律,揭开宇宙的面纱。
在这种观点下,宇宙是一个由物质和力量构成的系统,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宇宙的组成、性质和演化,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相对论等。
除此之外,宇宙的科学分析观也强调宇宙存在客观的规律和科学法则,并运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和解释宇宙。
那么,这两种观点是否相互排斥呢?实际上,它们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宇宙的神秘主义观对于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和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提供了指导意义,而科学分析观则能够科学地证明宇宙神秘主义观的一些原理,并提供更为精确的判断。
例如,宇宙的神秘主义观强调人们应当互相依存,而宇宙的科学分析观则研究了太阳系和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参考和启示。
总结而言,宇宙观不仅在哲学和宗教层面上有阐述和审视,在科学分析上也有相关的实证和定理。
不同观点都有其优劣,无法说哪个更正确或更应该被倡导。
重要的是,在探究宇宙的同时,让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求知的精神,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
一般宇宙观
![一般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ac26f6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4.png)
一般宇宙观宇宙是人类探索的对象之一,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
宇宙观是指人们对宇宙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在科学和哲学领域,人们对宇宙的观察、研究和思考都为宇宙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一般宇宙观。
一、宇宙的起源关于宇宙的起源,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高温高密度的奇点,随后经历了膨胀和冷却,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另外还有宇宙多重起源理论、宇宙虚无起源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宇宙的起源,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共识。
二、宇宙的结构宇宙的结构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
星系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它由恒星、行星、气体、尘埃等组成。
而恒星是星系中最重要的成员,它们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将能量辐射到宇宙中。
行星则是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它们通过引力和角动量守恒来维持它们的运动轨道。
三、宇宙的演化宇宙的演化包括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过程。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起源后经历了一个快速膨胀的时期,称为宇宙的膨胀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膨胀速度逐渐减慢,直到进入了宇宙的冷却期。
在冷却期中,恒星逐渐熄灭,宇宙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进入了宇宙的寂静期。
四、宇宙的未来关于宇宙的未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根据目前的观测和推测,宇宙可能会经历热寂期或大撕裂等情况。
热寂期是指宇宙温度降低到无法支持核聚变反应的程度,导致宇宙中的恒星逐渐熄灭,最终形成一个黑暗、冷漠的宇宙。
而大撕裂是指宇宙的膨胀加速,导致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最终撕裂整个宇宙的情况。
五、对宇宙的思考宇宙观不仅仅是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也是对人类自身的思考。
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和思考不仅能够拓宽人类的视野,还能够深化人们对自身的认知。
宇宙的浩瀚和神秘使人们感叹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总结起来,一般宇宙观是人类对宇宙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时间简史的宇宙观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时间简史的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df5cd1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b.png)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时间简史的宇宙观宇宙是我们存在的舞台,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物种,都在这个无垠的宇宙中诞生、生存和繁衍。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一个千古谜题,人类对此展开了不懈的探索和思考。
本文将从宇宙的起源、宇宙演化的过程以及宇宙观的变迁等方面来探讨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的起源关于宇宙的起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和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爆炸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整个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一个巨大的爆炸,将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初始点引爆,从而形成了宇宙。
二、宇宙演化的过程宇宙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伴随着大爆炸的发生,宇宙开始扩张。
在宇宙扩张的过程中,物质的密度逐渐降低,宇宙中的云团开始凝聚,形成了最早的恒星和星系。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恒星内部核聚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恒星发出耀眼的光芒。
经过漫长的时间,恒星相继消耗了自身的燃料,逐渐熄灭。
然而,恒星的死亡并不是宇宙的终结,而是新的起点。
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后,它会发生巨大的爆炸,形成超新星,并将物质和能量散布到宇宙中。
在这个过程中,更重的元素得以形成。
超新星爆炸产生的物质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行星、卫星和恒星。
而恒星围绕行星系统演化,有些行星温度适宜、大气条件适合生命的诞生,从而打开了生命存在的可能。
三、宇宙观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入,宇宙观也在不断变迁。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转。
而到了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时代。
直到17世纪,伽利略通过望远镜的观测,证明了日心说是正确的,并对地心说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使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而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进一步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本质,使我们认识到宇宙的形态和演化是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关的。
到了20世纪,科学家提出了宇宙膨胀理论,认为宇宙正在以加速的速度膨胀。
而暗能量和暗物质等概念的提出,也使人们对宇宙组成和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宇宙观
![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dc530a5a804d2b160b4ec084.png)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
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首先,哈勃红移显示所有的恒星光谱均向红色方向移动,这正是多普勒效应的体现,证明了恒星们都在离我们远去。
即宇宙在膨胀,因此宇宙很可能始于一次大爆炸。
其次,宇宙3k微波背景辐射,观测到宇宙在极大尺度上有分布均匀的微波背景辐射,即有热量,而大爆炸理论说明在宇宙初期温度极高,因此这微波背景辐射很可能是大爆炸留下的热残留。
再次,为了说明宇宙中元素的起源,有人将宇宙膨胀和元素形成联系起来,提出了元素的大爆炸形成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宇宙大爆炸初期生成的氦丰度为30%,而由恒星内部核合成的氦丰度只有3%-5%。
其余的氦丰度只能来自宇宙大爆炸时的核合成,从而证实了热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预言。
大爆炸宇宙观告诉我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处在最初级的阶段,我们目前天文学手段所能观测到的只是宇宙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宇宙中还有非常广阔的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
六种主要宇宙观
![六种主要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097fd60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8.png)
六种主要宇宙观宇宙观是宇宙学的重要活动,也是宇宙学前沿研究和探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宇宙的结构、发展在历史中的变化以及它与人类观点的内在联系。
传统上有六种宇宙观,从古至今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构成了宇宙科学的核心理论体系。
首先是古希腊的宇宙观,它认为宇宙中的物质,如火、土、空气和水,共同构成了宇宙。
它的形态是全息式的,除了球形以外,它还有六条边,形成一个三维立方体。
至于宇宙里的物质是如何运动的,可以看作是在一个永恒的轮回中不断循环中,它还认为宇宙存在着两种实体,即“天空之神”和“大地之神”。
第二是基督教宇宙观,它把宇宙视为一个精确而完美的机械系统,按照上帝的运行计划而运行。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和现象,都完全依赖于上帝的智慧和能力,它认为宇宙是一个因果机制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上帝的旨意。
它也遵循着两位大祭司的分工,即上天的神官照料着天空的一切,大地的神官则照料大地上的事物。
第三是哥白尼的宇宙观。
他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太阳系,地球围绕太阳自转而运行,而太阳和其它参天星体是由其它星系组成的,然后由无限宇宙组成,因此岁月无法捍卫,不断地拓宽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更深入地发掘了宇宙的奥秘。
也是他最具影响力的唯物论而闻名于世的语。
第四是柏拉图的宇宙观。
柏拉图认为宇宙存在于一个幻想的静止状态下,存在最美好的永恒美;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宇宙是直立的,并且由极简原则构成,只有简单的东西才是真正牢固不易变形的。
据他所说,宇宙是由智慧建构而成的,它超越现实生活,在“极简”观念下,原本破碎复杂的宇宙,重新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结构。
第五是科学时代的宇宙观,它认为所有的事物均是物理现实的一部分,一切的发展都是由自发的自然规律进行的,宇宙的运动也是由自身的能量和自身的结构而自发规律变化的。
宇宙不需要任何外界力量驱动,它会按照自己规定的规律运行而调整,一切都是由一种物质在能量和物质活动中自发而发生。
最后,就是现代的宇宙观。
它的宇宙观被称为宇宙大爆炸论或宇宙演化论,它认为宇宙源自于一次大爆炸事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宇宙膨胀膨胀,形成了今天的宇宙,随着宇宙的运行,它将会不断衰老和结束。
易经中的宇宙观与宇宙意识
![易经中的宇宙观与宇宙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bb15b9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9.png)
易经中的宇宙观与宇宙意识宇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话题之一,多种哲学体系和宗教信仰都试图解答宇宙的起源、本质和意义。
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易经作为一本博大精深的经典,所包含的宇宙观和宇宙意识的思想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一、宇宙观易经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天地、人类和万物。
它反映了宇宙的无限扩展和无限循环。
易经将宇宙划分为两个基本的原则:阴和阳。
阴阳学说是易经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阴阳是宇宙最基本的对立统一体,所有事物都具有阴阳之分。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合而为一,形成了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
在易经中,将阴阳分别用阴爻和阳爻来表示,通过这种八卦的形式,揭示了宇宙中的构成和运行方式。
易经中还强调了宇宙的持续变化和不断演化的观念。
事物的变化是由阴阳的相互转化所引发的。
阳爻代表积极、明朗、外向的力量,而阴爻则代表消极、柔和、内向的力量。
这种阴阳之间的转化是在宇宙中不断发生的,无处不在。
二、宇宙意识与宇宙观相辅相成的是易经中的宇宙意识。
宇宙意识指的是人类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感知和思考。
在易经中,人类被认为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人类可以通过观察宇宙中的事物和现象,来认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易经将这种认知过程称为"探源",即通过观察宇宙来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易经中的变卦与爻辞是人类理解宇宙意识的重要工具。
变卦是指八卦中每一个爻位的变化,通过变化,反映了宇宙和人类的运行状态。
而爻辞则是用简洁的文字来描述变卦所代表的含义和意义。
通过解读变卦和爻辞,人类可以揭示宇宙的规律和意义,从而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定位。
宇宙意识不仅是一种认识和思考,也是一种修炼和实践。
易经认为,人类通过修炼自身,达到与宇宙和谐相处的境界。
只有通过内心的静思和自我修炼,才能真正感知宇宙的运行规律,并与之产生共鸣。
三、易经的启示易经作为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对于人类的宇宙观和宇宙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种宇宙观读后感
![两种宇宙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885f4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5.png)
两种宇宙观读后感看了关于两种宇宙观的相关作品后,我真是感触颇多啊!宇宙,那是一个多么神秘又宏大的存在啊。
两种宇宙观就像是两个不同的窗口,让我看到了宇宙的不同面貌。
一种宇宙观是那种传统的、充满秩序感的,就好像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精密机器,每个星球、每个星系都在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
这种观点让我觉得宇宙好像是可以被理解、被把握的,就像解一道复杂但有规律的数学题。
而另一种宇宙观则完全不同。
它充满了未知、随机和混沌。
看完这个,我当时就懵了,感觉自己那点对宇宙的小认识一下子被颠覆了。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你以为你摸到了墙,结果那墙突然消失了,你又掉进了更深的黑暗里。
我在想,我们人类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宇宙面前,是不是就像小蚂蚁在暴风雨中呢?不过呢,这种宇宙观虽然让人有些害怕,但同时也有一种别样的吸引力。
我觉得这两种宇宙观的碰撞特别有意思。
它们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辩论,各自都有很强大的论据。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有时候我们习惯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像习惯了那种传统的宇宙观一样,觉得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
可是呢,生活往往会突然给你来个大转弯,就像那充满混沌的宇宙观一样,把我们之前的认知全部打乱。
你看,这两种宇宙观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我都有点晕乎乎的了。
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我一直在想,到底哪一种才是宇宙真正的样子呢?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确切的答案。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了解这两种宇宙观,我们能对宇宙有更多的思考,对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有更多的认识。
你看了关于这两种宇宙观的作品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如果还没看,真的推荐你去看看!这绝对会让你对宇宙有全新的认识的!。
现代诗歌的宇宙与宇宙观
![现代诗歌的宇宙与宇宙观](https://img.taocdn.com/s3/m/4d1511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d.png)
现代诗歌的宇宙与宇宙观在现代文学中,诗歌一直被视为表达个体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而随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入,宇宙的存在和宇宙观已经成为现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中关于宇宙和宇宙观的表达方式和主题,以及其对读者的影响。
现代诗歌中,许多诗人试图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描绘宇宙的浩渺与无垠。
他们使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语言,创造出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宇宙感。
例如,诗人可以用星星作为象征宇宙的符号,通过对星星的描述来表达宇宙的壮丽和神秘。
这种手法使诗歌具有了一种超越平凡生活的能力,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地。
除了描绘宇宙的形象外,现代诗歌还通过对宇宙观的表达来传达作者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宇宙观是指对宇宙起源、结构和发展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诗歌,诗人可以表达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和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
他们可以通过对时间、空间和宇宙规律的探索,来向读者传递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智慧和洞见。
现代诗歌中关于宇宙观的表达可以是对科学理论的解读,也可以是对宇宙存在与命运的思索。
例如,有些诗人通过对量子物理学的理解,来表达对宇宙微观结构的把握和对宇宙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感悟。
另外,一些诗人也会通过对宇宙起源和宇宙命运的思考,来传递对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思索。
这些宇宙观的表达使诗歌充满了哲学性和思想性,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存在的思考。
现代诗歌中关于宇宙的表达方式和宇宙观的思考,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读者提供了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感知。
通过诗歌的描绘和抒发,读者能够感受到宇宙的无穷与神秘,进而对宇宙产生敬畏之情。
其次,它让读者对自身的存在和处境进行思考。
宇宙观的探讨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使人们对自身的生活和行为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
最后,它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广度。
现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审美的享受,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的广度。
总之,现代诗歌中关于宇宙和宇宙观的表达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和宇宙观宇宙和宇宙观武觐文宇宙是包容一切事物的总体,不存在不被宇宙包容的事物,世界上的一切多样性事物都概括在宇宙之内。
宇宙的时空必然是无限的,因为在有限之外的一切也都被宇宙包容了。
宇宙中多样性的事物具有统一性,也就是说多样性的事物具有同一的本原,这就是事物的物质性。
事物具有同一的本原,决定了事物的形式是可以转化的。
宇宙与世界的概念有时不同,宇宙是指一切事物的总体,但世界可以指宇宙的总体,也可以指领域,例如海洋世界、人类世界、儿童世界等,所以世界观与宇宙观不完全是一回事。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了解外在的环境,对近身的环境需要认识,对大环境整体的本原性也需要理解认识,对外在大环境的理解认识体现在宇宙观上,宇宙观是对自然大环境以及对宇宙总体本原性的思维认识。
宇宙的统一性事物存在着本原,本原说明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本原是世界万物的根源。
宇宙事物的本原是客观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是实物的本原,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哲学概念。
人们既不能把“物质”同各种具体实物割裂开来,又不能把物质和具体实物混同起来。
在管理国家与社会的层面上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都在价值意义上正确,但在自然物质世界中一味追求以人和人心为本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之中,在自然界应以自然客观存在为本,人类诞生了约二三百万年的时间,人不可能是人诞生之前世界万物的本原。
宇宙通过世界的统一、和谐有序表明宇宙本原的存在,也因为事物有本原的存在,世界才是统一的。
人类的观察具有真实性,然而直接观察和实践往往是触及事物的表面,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和宇宙的本原。
人也无法一下子观察到宇宙的总体,观察总是片面的、局部的,于是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实践是当代哲学的根基,实践是以有限的具体人和有限的方法来观测认识无限宇宙的活动,人永远不可能仅仅依靠直接观察的实践方法对宇宙总体具有全面、整体的实践认识。
人类的认识需要依赖正确的实践活动来不断修正对宇宙与事物的认识。
对宇宙总体根源性的认识不仅需要实践性的活动,还需要哲学逻辑的思维。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思维与宇宙存在的统一,宇宙总体的统一性全面概括了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宇宙事物的统一性不是个别事物的表现特征,它是所有事物的共有性状,宇宙的统一性具有最高的普遍性,这是事物的最高概括和最终的综合,是科学和哲学最不可动摇的结论。
哲学界普遍承认世上繁多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本原,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必然得出这一个结论,世界是多样性事物的统一体。
只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才能理解世界的协调和有序的现实,因为统一性是宇宙有序和协调的本原。
这种结论不是用一两个自然现象的观测所证明的,而是哲学归结了一切自然现象之后得出的结论。
我们最高的信仰就是坚信宇宙自身的有序、协调和统一,且这种有序和统一不需要超自然的外力的推动。
我们相信宇宙总体是自然、完美、和谐、运转自如、不被创生也不被消灭的永恒的存在。
哲学根据世界的统一性来思维世界;科学根据当前事物的客观实际来判断事物的规律性。
科学与哲学的对立必须等到科学的极大发展的时候才能统一起来。
在科学极大发展到来之前哲学由统一性认识的世界与科学根据具体事物的现实而认识的世界始终存在着矛盾。
恩格斯根据19世纪自然科学的成果,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
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在转化中物质运动的统一性获得了鲜明的表现。
运动形式相互更替,由此构成自然界永恒的运动过程。
恩格斯说:“这些形式本身,以所起的作用,证明自己是同一运动的不同运动形式,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互相转化的。
”[1]总之,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性的,同时又是统一的。
运动必然是不灭的,如果运动可以无缘无故地消失或产生,就谈不到世界的统一性。
运动在质上是不灭的,这是指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力是无限的,永远不会丧失的。
并且这种转化的能力和现实转化的条件是运动着的物质所固有的。
所以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永恒的。
如果物质自身不能在运动中产生运动转化条件,或者失去从某一种运动形式进一步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能力,那么就必然导致物质运动最后会停止的结论,而这是不可能的。
恩格斯曾说:“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最初的哲学家时说道:哲学家断言,有一个东西,万物由它构成,万有最初从它发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作为本体,永远同一,仅在它自己的规定中有所变化,这就是万有的元素和本原……因此他们认为没有一个物生成或消灭,因为同一个自然界永远保存着。
因此,在这里完完全全已经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论了。
” [2]这里所谈到的永恒性显然是因为宇宙大循环而保持的。
在宇宙中任一局部的演化都是有前因与后果的,在演化的长链条的终点连接着起点,构成了在时间总体上的大循环演化,使起点也成为终点。
这样在循环中任何局部都在前进演化,然而就循环的宇宙整体而言又没有任何前进的演化,于是具体事物的前进演化与宇宙整体的永恒统一了起来。
(见图一)在宇宙中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宇宙中的具体事物的演化,无限多样性的事物在宇宙中生生死死,每一种事物都具有发展的阶段性,但宇宙总体没有阶段性的发展和变化,有大小的事物不是宇宙空间的总体,有阶段性的事物不是宇宙时间的整体,同一个宇宙必然是永远保持着的。
宇宙的统一性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对立都是统一的,事物间具有了统一性才使得事物间具有了和谐和有序。
把一部分的宇宙也称作宇宙就必然带来混乱。
因为,它违反了宇宙是包容一切事物的世界总体的基本含义。
所有具体事物总是起源于它种事物,是由它种事物转化而来。
然而,宇宙不可能由宇宙之外的事物转化而来,宇宙自身不可能有外在的起源,包括任何起源和起源的起源都存在宇宙之内,都是宇宙自身事物的转化。
西方上帝创世的世界起源说影响普遍,人们什么都追问一个“起源”,追问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也追问宇宙起源,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很少问到这些起源问题,永恒轮回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一个事物的诞生是由别的事物转化而来,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另外事物的衰亡,表明事物是有起源的。
其实事物的诞生和起源是具体事物变化的关节点,它对具体事物的来龙去脉的研究非常重要。
宇宙是无限度的,一切转化都是在宇宙内的转化,宇宙不可能转化为宇宙之外的什么东西,也不会由宇宙之外的东西转化为宇宙,这决定了宇宙是永恒稳定的,统一的。
人类套用一般事物的性质也去追寻宇宙的起源和归宿是一个思维惯性的教条,在宇宙总体的层次起源与归宿是同一的,因为同一个宇宙始终保持着。
宇宙学家十分重视对宇宙起源的研究,然而哲学家似乎对此十分冷淡。
科学总是从个别的具体事物的观察和追溯来认识科学原理的,是运用定理、定律推导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哲学则是归纳所有事物性质从而抽象出世界的本原。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论证,其普遍性程度也最高的,哲学规律是对人类实践和各门科学成果,通过哲学思维和概括而提出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 [1]在思维宇宙本原时,显现出哲学比科学更为可靠。
哲学和科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正确的宇宙观应当归结为一切事物是协调、有序、永恒和统一。
无限的宇宙是不可能通过直接的观测来认识的,仅依靠对部分宇宙的观察是不可能建立一个符合客观实际且认识全面的宇宙观。
然而,根据人类累积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运用哲学逻辑来综合思维,有可能建立较为正确的宇宙观。
大爆炸说缺失宇宙的统一性大爆炸的宇宙起源说认为宇宙起源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全无,在这个全无世界中无缘无故地产生了一个蚕豆大小的“奇点”,这个奇点又无缘无故地突然爆炸膨胀开来,成为今天的宇宙,而且今天仍然处在膨胀的爆发之中。
这种爆发的膨胀的最终结果是宇宙的死寂状态,现有物理学原理不适用于关于宇宙起源的那个“奇点”的描述,也无法使大爆炸起源的“奇点”与宇宙的归宿的“死寂”统一起来。
缺失宇宙统一性的大爆炸学说不可能是宇宙总体的真实情况,只是无法再用当前的科学的方法追溯下去了。
大爆炸宇宙模型似乎找到了宇宙的起源,然而实际上是什么也没有找到。
因为大爆炸模型无法解释宇宙的根本起源和起源的起源是什么?也无法解释宇宙衰亡的归宿,以及归宿的归宿又是什么?无法使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获得统一。
观测的大爆炸宇宙从本质上说不是宇宙,它仅是宇宙的具体部分。
如果大爆炸的宇宙的起源说是合理的,也仅仅是在可观测范围内的宇宙起源。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会误导人们认为宇宙总体是非永恒的,非统一的。
这种非永恒宇宙观必然导致宇宙存在第一推动,最终只能依靠“神”的创造来解释一切。
宇宙学是观测着、发展着的学科,只要宇宙学在观测发展,那么宇宙学所研究的就不是完整的宇宙的总体,宇宙学是依靠具体的观测手段对无限时空的持续性观测,由于宇宙的无限性,观测永远不会达到观测的终点,也因此观测永远是片面的。
不能拿局部的宇宙概念来代替宇宙总体的概念来建立宇宙观,正确的宇宙观不仅要关注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发展,更需要进行多学科科学的综合和哲学的逻辑思维。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自身宇宙观直接和间接的展现,当然人的宇宙观也会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获得改造和发展。
正确宇宙观是需要依靠哲学方法对所掌握的一切知识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来建立。
大爆炸所述的“宇宙”不是真正的总体宇宙,尽管观测的宇宙似乎很大,有130多亿光年那么大,但与无限大的宇宙总体相比也只能是极微小的部分。
大爆炸宇宙的起源说,把一个包容一切的宇宙概念偷换成局部的可观测宇宙的概念,这造成了在世界观层次理解宇宙的混乱,误认为宇宙是非统一的。
限于人类的能力,无限大的宇宙是不能依靠直接的观测来认识的,它只能依靠哲学的思维来认识。
我们只能相信哲学论证的那个统一的无限性的宇宙,而不能把科学观测的那个局部的宇宙确认为是总体性的宇宙。
有限性的事物是有诞生、有衰亡、有转化的,有限的东西的存在就是向某种他物转化,不然它就不成其为有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