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作物产量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课稿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概念: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组成及比例关系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农作物:广义作物12大类(粮油棉麻糖果蔬杂桑药茶烟)、狭义作物又称农作物(大田作物、庄稼。
不含蔬、果、) ;(庄稼:人们日常所食用的一些谷物,即为“五谷”:黍、稷、(大、小)麦、菽(大、小豆)、稻)作物生产:作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干物质的过程作物栽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系列农事活动生长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作物的生育进程以蜘蛛的干物质积累来衡量,干物质积累又与光合面积有直接关系。
比较同一物种不同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差异,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鉴别品种的好坏,区分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劣。
生长发育研究法:此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量植株的生长情况。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2、简述农业、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和作物栽培的相互关系3、简述作物生产在农业中的重要性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5、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代表人类的农耕文化;4、试述农业(作物)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复杂性;5、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
任务:栽培作物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环节。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是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即是作物栽培就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生产潜力。
6、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意义:基因库、环境控制、农耕文化7、世界植物起源于哪12大地理中心?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甘薯、棉花、烟草等主要粮棉油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起源中心:中国-日本中心、印尼-印中中心、澳大利亚中心、印度斯坦中心、中亚中心。
《农作物生产技术》复习资料
《农作物生产技术》复习资料1.绪论(1)了解农作物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2)理解农作物的两种分类方法。
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耕作制度(1)了解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和内容;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是需求原则;二是生态适应性原则;三是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是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二是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四是确定农作物配置;五是进行可性鉴定;六是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2)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和目的;土壤耕作:是利用农机具的机械力量来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地表状况的技术措施。
土壤耕作( 1 )为农作物播种和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热点突破练 5.提高农作物产量
5.提高农作物产量微网构建考向探析针对练习1.(湖北模拟)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下列措施与对应原理或目的错误的是( )A.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补水,此时补水的原因之一是让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充分溶解,利于作物根系吸收B.稻田定期排水,可抑制水稻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防止植株烂根死亡C.在作物生长期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利于矿质营养的吸收D.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套种,可满足不同作物对不同光强的需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2.(重庆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以提高产量,通常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栽培措施。
下列措施中达不到目的的最可能是( )A.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同时补充光源和提高温度有利于增产B.在作物生长期松土,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C.与单一种植相比较,将玉米和大豆一起套种,有利于增加经济收益D.给果树修剪多余的枝条,减少叶片相互遮挡,有利于提高果树净光合速率3.(辽宁锦州一模)《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暴晒的小麦种子,趁热进仓贮存,温度控制在46 ℃左右,贮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贮藏方法具有防霉防虫的作用,且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暴晒后自由水减少有利于储存B.种子贮藏时有一定强度的细胞呼吸C.46 ℃高温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D.降低含水量有利于抑制霉菌等有害生物的增殖4.(辽宁沈阳模拟)无子西瓜因没有种子且甜度高,受到人们的喜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瓜皮条纹纯合显性的2N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做母本与隐性亲本杂交,得到3N的种子。
第二年将这些种子与隐性种子混种,所结瓜皮条纹显性的即是无子西瓜B.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运用了杂交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C.无子西瓜是不可育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轻松解决每年需要制种的不便5.(天津一模)科研人员利用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培育出了八倍体小黑麦,流程如图所示,其中A、B、D、E各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微专题(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课件(22张)
作物 株高(cm) 光饱和点(μmol·m-2·h-1)
甲
乙 丙丁
170 65 59 165
1 200 1 180 560 623
4.某研究小组的实验:在某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可以获得不同产量的 春黑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影响春黑麦产量的因素有_光__照__强__度__、__土__壤__湿__度__和__施__肥__情__况__。
(1)在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RuBP羧化酶(Rubisco)催化暗反应中 _C_O__2_的__固__定__,在光反应提供的_A_T__P_和__N_A__D_P_H__作用下,生成有机物。
(2)据图分析可知,在光呼吸过程中,Rubisco催化__O__2__与RuBP反应, 生成的_C_2_(_乙__醇__酸__)_经一系列反应,最终分解为CO2。光呼吸被冠以“呼 吸”二字,你认为理由是_光__呼__吸__过__程__中__消__耗__O_2_并__生__成__C_O__2_,__与__有__氧__呼__吸__ _过__程__相__似__(提示:从与有氧呼吸进行比较的角度回答)。
(5)除图所示的因素外,若要进一步提高春黑麦的产量,还可以采取哪些 措施?(答出两点)_合__理__密__植__;__适__当__提__高__C_O__2浓__度__;__温__度__要__适__宜__等___。
5.(2021·山 东 高 三 三 模 ) 光 呼 吸 是 在光的驱动下将有机物氧化生成 CO2和水的一个高耗能反应,据估 计光呼吸可损耗掉1/4的光合产物, 降低光呼吸,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 研究方向之一。我国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相关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并 将其定位在叶绿体中,成功构建了一条新的光呼吸支路,使光呼吸产生的 部分乙醇酸在叶绿体内完全分解为CO2,所获得的新型转基因水稻的光合 效率和产量均大幅提高。绿色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过程如上图 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小专题2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学案(考试必备)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例1(2018·全国Ⅰ,30)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
答案(1)甲(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4)CO2解析(1)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更大,说明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2)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叶片会相互遮挡,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
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
(3)由曲线图可知,在低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在高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甲植物,所以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低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种植。
(4)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温度较高,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O2明显减少,抑制了暗反应,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
例2(2013·四川,8)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农学研究生高级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1.作物栽培: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2.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3.生长分析法:每间隔一定的天数对作物取样,测定叶面积和植株体的干物质重,对作物生长发育进行的研究方法;4.生物观察:用肉眼视察和仪器测量观测作物生长发育、器管建成、产量形成和物质积累的过程;5.作物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6.简单引种: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叫简单引种;7.驯化引种: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或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狭窄,需要通过选择、培育,改变其遗传性,使之能够适应引种地的环境,叫驯化引种;8.食物安全:能够有效地为现有人口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且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储备量应占需要量的17%~18%;9.可持续农业: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10.作物:广义上指凡是被人类栽培的而且有利用价值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11.喜温作物:适宜在夏季栽培,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约为10℃,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12.耐寒作物: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约为5℃,全生育期要求较低的温度;12.喜凉作物:性喜凉爽,宜在早春或晚秋栽培;13.生长:是作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通过细胞的伸长分裂来完成;它既包括营养体的生长,又包括生殖体的生长;14.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其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的形成;15.生育期:作物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16.生育时期:根据作物植株外部形态上的显着变化结合栽培管理,将作物全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称为作物的一个生育时期;17.物候期: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并有一个人为制定的具体标准;如小麦出苗是指第一片真叶出土2~3cm,分蘖是指第一个分蘖露出叶鞘1cm;大豆结荚是指幼荚长度2cm 以上;18.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在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即作物必须要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后,才能进行生殖生长;19.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20.种子: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作物栽培学中把凡是用于繁殖下一代的材料都叫种子;21.种子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22.生物产量:作物在全生育期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总干物质的收获量;23.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目的不同所指的产品也就不同; 24.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转化率;25.同伸关系:同名或非同名器官在发生上具有的同步生长或伸长的关系;26.叶片功能期:禾谷类作物叶片从露尖到定长为伸展期,自定长至1/2叶片发黄为功能期;双子叶作物则指从叶片完全展开至1/2叶片发黄为功能期;27.基本功能叶:对收获器官贡献率最大、功能期较长的一组叶片;28.供长中心叶:供某个生育时期或生长阶段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功能叶片;29.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30.最适叶面积指数: 在作物群体中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之下,最低层的叶片又能获得大约二倍于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时,该群体的物质生产可望达到最达值,此时的LAI被称作最适LAI;31.根冠比:根部重量和冠部重量的比例;32.相对生长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值;33.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34.叶面积比率:叶面积对植株干物重之比,即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35.比叶面积: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表示叶的厚度;36.叶干重比: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37.作物生长率: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质量,又叫做群体生长率;38.光合势:指某一生育时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即每日的叶面积的积加;形生长进程:所谓S形生长进程即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40.源:通过光合作用或贮藏物质再利用合成和向其他器官提供同化产物的器官;41.库:通过呼吸作用或生长消耗利用同化产物的器官;42.流:输导组织对物质的运输能力或源库之间的运输能力;43.根冠比:根系重与冠部重之比叫做根冠比;44.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往往不多,但需要程度很迫切,如果缺少这种养分则会对生长发育造成明显影响,并且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补救,这一时期叫营养临界期;45.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4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46.分蘖:禾谷类作物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长成的新茎称为分蘖; 47.叶龄:主茎上已经展开的叶片数,未完全展开的叶以上一个已经展开叶片为标准,以所占百分比例为小数来计;48.积温:通常把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作物或作物某发育阶段的积温;49.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不同发育时期中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生物学最低温度;50.活动温度:在某一发育时期中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叫活动温度;51.活动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发育时期活动温度的总和;52.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53.有效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发育时期有效温度的总和;54.冻害:作物体遭受到零下低温,使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伤害; 55.霜害:伴随霜而来的低温使作物所受的危害称为霜害,实际上是冻害的一种; 56.冷害:生长季节内零上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害,造成生育延迟甚至生理障碍,导致减产的现象;57.蹲苗: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用人为的方法,如控制苗期灌水,控肥,多次中耕,等方法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58叶龄指数:品种的总叶片数除以幼穗分化到某个时期的叶龄乘以100%的数值;59.酸雨:是指pH小于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降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60.黑霜:温度下降到零度或零度以下,如果空气干燥,降温过程水汽仍达不到饱和,就不会形成霜,但这时的低温仍能使作物受害,这种无霜使作物受害的天气叫黑霜;61.对等效应:作物的地上和根系的分泌物对作物之间产生的生物化学相互影响;62.灌水定额:作物灌水时每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叫灌水定额;63.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64.喷灌: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水喷到空中,散为细小水滴,如同降雨一样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65.滴管:利用低压管道系统把水或溶有化肥的水溶液,经过滴头以点滴方式均匀缓慢地滴到根部土壤,使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区的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最佳状态的一种先进灌水技术;66.作物品质:指作物产品的质量,可概括为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67.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能被绿色植物所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区中波长390~760nm范围内的辐射称为~;68.缩心孽:心叶生长迟缓的分蘖69.侧脉计数法:玉米的侧脉数量减2为该叶的叶序,用这种方法推断玉米生育进程的方法叫侧脉计数法;70.小麦的顶部叶片:冬小麦指旗叶和倒二叶及到三叶;春小麦指旗叶和倒二叶;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答: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部分,具体指:①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器官建成、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即掌握作物的特征特性②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光.热.水.气.肥的关系及对他们的要求③为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和高效低耗为目的的栽培技术措施;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生物观察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作物生理研究法 2、简述作物栽培学的主要任务答: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换句话说,作物栽培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适地适种和合理布局,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以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3、简述作物栽培学最为突出的特点答: 作物栽培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是一门综合运用和集成组装多学科科技成果,又具系统理论体系,来源于生产又指导和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4、列举10种以上起源于中国本土的作物 答: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粟.高粱.大豆.荞麦.山药.芋.油菜.紫苏.大麻.红麻.紫云英; 5、简述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答:作物引种见效快、投资少,收益大,然应遵循以下原则:1被引作物的生活条件必须得到满足;2通过播期调节、水肥调控、施用激素,选择和营造小环境,克服限制因子的影响;3被引种作物对引种地的环境有逐步适应的过程; 6.简述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答: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调节较好;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山地显着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弊多利少; 7.简述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来源和类型答: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来源和类型包括以下四种:①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的种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③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薯的块根④人工种子:包括种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 8.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答:1类型:①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②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2原因和解除: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9.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方法答:关系: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可为生殖生长搭建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积淀丰富的物质基础;②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往往也是决定栽培目的器官丰缺、大小、优劣的时期;受营养生长阶段的影响,但也与该期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协调发展密不可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没有良好的营养生长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调控得当;调控:营养生长过旺时通常采用水肥控制、蹲苗、压青苗、修剪等方法,促使其尽快建立起生殖生长的优势;生殖生长过旺时通常采用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等方法,保花保果;10.简述作物根系的共同特性和栽培上采用的对应措施答:作物根系具有:1向水性的特点,栽培上采用蹲苗或灌水等技术措施;2趋肥性或向化性的特点,栽培上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采用增施各种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措施;3向氧性的特点,栽培上采用中耕松土;11.简述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答:主要因素是:1土壤阻力较小利于根系生长;2土壤水分要适中;3土壤温度,最适温度20~30℃;4土壤养分,作物根系具趋肥性,磷钾肥能促进根系的生长;5土壤氧气,即通气状况良好,有利于根系生长; 简述某些作物苗期采用蹲苗措施的原因答:对苗期较耐旱、不进行生殖生长或生殖生长较晚的作物,根据作物根系向水性的特点,通过蹲苗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防止地上部旺长,防止后期发生倒伏;13.简述作物栽培对禾本科作物主茎秆的基本要求答:主茎秆不宜太高;穗下节间较长且发达;基部节间粗短,茎壁较厚,耐肥抗倒;28.简述复种的热量条件热量条件是:≥10℃的积温小于3500℃基本上为一年一熟;3500℃~5000℃可两熟;5000~6000℃可三熟;>6500℃可三熟或四熟;14.简述温、光和矿质营养对作物叶片的影响答:温、光和矿质营养对作物叶片的影响如下:①较高的气温对叶片的长度和面积的生长有利,相反,较低的气温对叶片的宽和厚的生长有利②强光照对叶片的宽和厚的生长有利;弱光照对叶片的长度生长有利③氮对叶面积的增加有利;磷前期促进叶面积的增加,后期加速老化;钾增大叶面积,延迟老; 16.简述LAI 在作物全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答:作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因时间而变化,作物出苗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 LAI 增大,大约在群体最繁茂的时候:禾谷类作物在齐穗期,双子叶作物在盛花结铃、结角期,达到最大值;而后,又随着部分叶片的老化、变黄和脱落而逐渐减小,因此LAI 在作物全生育期呈现抛物线形; 17.简述用侧脉计数法判断玉米叶序的方法答:玉米叶片的叶脉数按一定的规律出现,第一叶除外,在被测叶片的最宽出,叶脉分布较规则处数叶脉条数;玉米的叶序=R 1R 2-2=R 1+R 2/2-2,其中R 1和R 2分别为被测叶片主叶脉两侧的叶脉条数;穗位以上叶片因出现二级叶脉,目测不准;但可通过穗位以下叶序推知; 18. 简述阶段发育的实践意义答:阶段发育通常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意义:①对作物引种有指导意义;②与抗寒性有关;③与器官形成有关;④对冬性品种经春化处理可当春性品种播种; 19. 简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答:在目前技术水平和栽培条件下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主要有:①培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②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③降低呼吸消耗;④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合理密植;培育优良植株;改善水肥条件;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增加田间CO 2浓度; 20.冬小麦幼苗期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而某天的平均温度为℃,请问这一天的活动温度和有效温度各是多少这样的天气如果持续5天,试计算这些天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答:这天的活动温度是℃,有效温度是℃℃=℃;这段时间的活动积温是35℃,有效积温是20℃; 21.简述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 积温表示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和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对热量条件的需求;根据积温:①进行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的确定,对农业生产进行区划;②确定作物的播期;③估计某生育时期到来的时间;④预测作物的产量; 22.简述臭氧对作物的危害答:增加作物细胞膜透性并导致离子外渗,钝化某些酶并使光合作用碳还原率减低,改变代谢途径,刺激乙烯的产生,促进体内蛋白质的水解,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作物生长缓慢,提早衰老,产量降低; 23.简述大田作物施肥的一般原则答:大田作物施肥的一般原则是:1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化肥的2/3以上作基肥,1/3为追肥;3要分层施肥,化肥要深施,尤其挥发性强的肥料;4磷肥要集中施;24.简述从施肥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反应将作物分为哪些类型答:从施肥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反应将作物分为以下三类:⑴喜氮类:大多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和高粱等;⑵喜磷类:油菜、豆类和荞麦等;⑶喜钾类:糖料、淀粉、纤维类,如甜菜、甘蔗、烟草、棉花、薯类和麻类等;25.简述酸雨对作物的危害答:酸雨使作物受到双董危害;酸雨在落地前首先影响叶片,落地后则影响作物根部;酸雨可加速破坏叶面蜡质;淋失叶片养分,破坏作物的呼吸、代谢,引起叶片坏死性损害,并诱发叶簇器官产生病理变化;对处于生殖生长中的作物,则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缩短花粉的寿命,减弱繁殖能力,从而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酸雨还会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诱发病原菌对作物的感染,抑制豆科作物根瘤菌生长和固氮作用; 26.简述长宽求积法测定叶面积的方法、步骤;并简述该法的优、缺点答:按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作物植株5~30株大植株稀植作物少,密植作物多,分别测量每个叶片的长和宽,再按下述公式求出单株叶面积;单株叶面积= ∑L×B×K /N ;该法的优点是可以活株测定,定点定位测定,且需要用其它方法测得校正系数;在试验材料较少时通常用该法测定;缺点是费工费时,速度慢;27. 简述重量法测定叶面积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答:1原理:同一质地的物质其质量与面积存在对应比例关系,表达式为:S 标/S 总=M 标/M 总; 2方法及步骤:①从被测叶片上截取易测标准图形如长方形、方形或圆形等状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叶片,通常叫标准叶面积;②称取该标准叶面积的重量,求得叶片重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③称取需要测定的所有叶片的重量,利用求得的系数得出被测叶片的面积;21.简述作物要达到光合潜力理论高限所具备的条件答:①具有充分利用光能的高光合效能的作物品种;②空气中CO 2浓度正常③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④具备最适于接受和分配阳光的群体结构; 28.分蘖的作用:①壮苗的标志②重要的变量要素③具有很强的自身调控能力④具有再生性特点;1.试述作物栽培的特点;答:特点:①复杂性:作物品种多种多样、各地气象、土壤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栽培措施错综复杂②季节性:作物生产要因时制宜,不违天时和农时③地域性:栽培作物要因地制宜④连续性: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连续不断,需持续生产;当季作物的产、质量受前作的影响,下季作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茬口特性⑤变动性:对品种、质量的要求不断在提升或变化⑥综合性:多种经营或复合种植较单一经营或单作种植既稳产稳或增产增收又具较强的抵御各种不利因素或自然灾害的能力;2.根据作物主产品的主要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举例说明对作物如何分类答:根据作物主产品的主要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可将作物分为五大部分十大类型: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绝大部分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麦类水稻、玉米等,还有蓼科的荞麦,也将其列入此类②豆类:属豆科,常见作物有大豆、豌豆③薯芋类: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2经济作物:也叫轻工原料作物,集约化经营④纤维类:主要有棉花、大麻等⑤油料类:代表作物有油菜、胡麻、花生等⑥糖料类:常见的有甘蔗、甜菜等⑦嗜好类:常见的有烟草、茶叶等;3饲料及绿肥作物:用作牲畜的粗饲料或绿肥⑧饲料及绿肥类:常见的有苜蓿、紫云英、三叶草等;4药用作物集约化经营,品种类型多样⑨药用类:常见的有人参、党参、当归、甘草等;5特用作物:⑩特用类:常见的有芦苇、席草、八角、肉桂、花椒等;3. 试述大田作物经济系数的变化规律; 答:经济系数是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转化率;它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它与遗传特性、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等有关,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1不同类型作物间变化较大,同类作物间变幅较小;2与利用的产品器官有关;3与产品的化学成分相关;4与环境条件有关;5与密度有关;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4. 试述LAI在作物全生育期的变化规律;何为最适LAI,实际生产中如何调控答:1作物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因时间而变化,作物出苗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 LAI逐渐增大,大约在群体最繁茂的时候:禾谷类作物在齐穗期,双子叶作物在盛花结铃或结荚、结角期,达到最大值;而后,又随着部分叶片的老化、变黄和脱落而逐渐减小,因此LAI在作物全生育期呈现抛物线形;2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之下,最低层的叶片又能获得大约二倍于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时,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可望达到最达值,此时的LAI 被称作最适LAI;3中国目前高产作物群体的最适LAI一般为4~6;LAI过大会导致相互遮蔽,减低透光强度,甚至导致倒伏;双子叶作物会引起花、荚、蕾、铃大量脱落; 各种作物群体的LAI最大值应以最适LAI为度;5. 试述源、流、库的概念及他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答:“源”即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通常是指叶片,也包括果皮、颖壳、叶鞘和茎的绿色部分;“库”是指接纳光合产物的器官,如禾本科作物的穗,油菜、大豆的角果;“流”是指输导组织,主要指微管系统,最重要的是韧皮部;总的来看,源、流、库的平衡发展状况决定作物产量的高低;最理想的状况是源足、库大、流畅;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流”的大小和通畅程度会影响到源库的大小和活性;但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流”一般不会成为产量的主要抑制因子;因此,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可以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根本,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由不协调到协调”的一次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或者说,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作物源库关系由不协调到协调,再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协调关系的过程;7.试述大田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调控的一般原则;答: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果实或种子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开花前重点培育壮苗,使营养生长发育健全,搭好丰产的架子,为花果生长准备物质基础;2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马铃薯,花前主要以茎叶生长为主,此期间块茎虽然也在膨大,但总量不高,花后主要以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为主;3以茎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甘蔗,要促进茎的伸长;通过增加密度抑制分蘖,提高产量;4以叶为目的的烟草要抑制生殖器官的分化和腋芽的生长;5饲料和绿肥作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收获前可任其生;8.试述酸雨对土壤的主要危害;答: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和危害在于:1酸雨进入土壤后,破坏土壤的缓冲物质,使其逐渐地消耗,随后将土壤中的盐基离子淋洗出土体,使土壤逐渐酸化;2酸雨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微专题-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掌握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及生物学原理和一般解题模型,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一、增产措施的生物学原理措施主要影响因素原理搭建温棚用无色透明薄膜覆盖适时通风夜间适当降温适时去除老叶、黄叶合理灌溉合理密植适量施肥(农家肥、有机肥)中耕松土定时排水(水稻)除草天敌除虫除虫剂除虫育种方法原理特点举例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种(育种)立体农业(必3,77页)四、对点训练1、秋收的种子未经干燥处理,直接堆放贮存;第二年春天发现种子生活力降低。
试分析其中的原因(答出两点)2、湖北稻虾系统靠科学设计,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稻田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能摄食害虫及虫卵。
利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此生态农业增产的原理。
提醒:(1)“虾稻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防治;该系统虽然不额外施用化肥,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
同时,“虾稻共作”系统不松土耕田也可以防止烂根,原因。
(2)从能理流动的角度分析,小龙虾引入水稻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3、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是通过促进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A.适时给农作物松土B.大棚中悬挂红色灯管C.向农田中施用有机肥D.合理密植、间作、套种5、下列关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叙述错误的是()A.定期排水晒田可避免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B.农田除草可使能量持续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 农田施用有机肥可使其中的能量转移到植物体内D. 轮作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6、“番茄一水稻"水旱轮作新型种植模式,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番茄、水稻的产量,另一方面可降低土壤害虫种类及密度。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旱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矿质元素,无需施用化肥B.水旱轮作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 水旱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D. 水旱轮作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7、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农谚解释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péng)”适当提高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增加产量C“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D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增加产量五部分参考答案1、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种子内的营养物质由于分解而损失过多;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放出的热量多,温度高,种子易发芽、变霉2、(1)、小龙虾的爬行、挖洞给农田松土,土壤含氧量增加,利于氧气流通防止水稻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同时促进根系矿质元素的吸收(2)、下龙虾的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无机盐,作为养料被植物吸收利用,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高考生物复习农作物的增产增收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农作物的增产增收知识点粮食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以下是整理的农作物的增产增收知识点,请考生及时查看。
一、选种:即选取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抗病虫害强、生活周期短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这些优良品种可通过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措施得到。
二、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
1.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1)合理灌溉①含义:根据植物的吸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
②依据:不同植物的吸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③意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水分是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分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
(2)合理施肥①含义:合理施肥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获得少肥高效的结果。
②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③意义:可以保证植物体矿质养料的供应,为作物合成蛋白质、ATP、叶绿素等物质的提供原料,如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Fe参与叶绿素的合成;N是与光合作用有关酶、ATP、NADP+的成分,也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P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有重要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都需要钾;等等。
(3)提供适宜温度。
①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酶最高的催化活性;②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助于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4)CO2的供应。
主要是为了加强光合作用暗反应CO2的固定,这一点措施在大棚作物种植中尤为重要。
对于农田里的农作物来说,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又可以使空气不断地流过叶面,有助于提供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种植业基础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种植业基础课复习题填空题:1.幼苗未出现绿叶之前是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生长的。
种子内的胚乳或子叶里贮藏的营养2.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长长、长粗3.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________作用。
光呼吸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_______的过程。
氧气5.三基点温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有这三个温度指标. 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6.只有在外界光强在________以上时,植物才有干物质积累。
光补偿点7.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
根毛区8.植物蒸腾作用中水蒸汽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
叶片上的气孔9.种子生产一般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原原种原种良种)10.我国种子的分级标准是由________颁布的。
国家标准局11.三年三圃制的原种生产方法是:繁殖田→第一年________→第二年________→第三年________→种子田或大田。
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13.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________。
复种14.在同一块农田上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年限内轮换种植的方式称为________轮作。
15.在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地里分行或分带状间隔的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________。
间作16._______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17.套作也称套种,是指两种不同生长季节的作物在前季作物收获之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8.昆虫从小到大,也就是从卵孵化出幼虫到发育为成虫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化,这种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四川省资阳中学中考生物复习专题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课时 (2)从外因方面总结并展开讨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育种(问题)的归纳与比较
名称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应用
杂 交 育 基 因 重 杂交→自交→筛选出符 使 分 散 在 同 一 (1) 育 种 时 间 用纯种高秆抗病与
种
组
合要求的表型,通过自 物 种 不 同 品 种 长;(2)局限于 矮秆不抗病小麦培
提高矿质元素的利用率
农作物间关系
轮作、间作
间作(套作—— 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提高矿质元素的利用率
农作物与害虫 生物防治、生物工程方治
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减少环境污染
动物激素防治、动物应激性防治
动 物 体 细 细 胞 核 的 核移植、胚胎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 技术复 克隆羊“多莉”
胞克隆
全能性;细 移植
交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间 的 多 个 优 良 同种或亲缘关 育矮秆抗病小麦
为止。
性 状 集 中 于 同 系较近的个体
一个体上,即
“集优”。
诱 变 育 基 因 突 (1)物理:紫外线、射线、 提高变异频率; 有利变异少, 高产青霉素菌株
种
变
激光等;(2)化学:秋水 加快育种进程; 工作量大,需
仙素、硫酸二乙酯等。 大 幅 度 改 良 性 大量的供试材
二氧化碳 光
浓度
合
在生产上的应用
轮作 合理密植 间作 温室大棚使用无色透明玻璃 适时播种 温室大棚中,白天适当提高温度 晚上适当降低温度。 施用有机肥、合理密植、大棚中及时通风和用二 氧化碳发生器来生产等措施。
必需矿质 元素
水
速 率0
二氧化碳浓度 矿质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 光合作用
高考复习(生物)专项练习: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社会责任【含答案及解析】
热点突破练5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社会责任1.(2021湖南长沙模拟)草莓是一种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二倍体(2n=14)、四倍体(4n=28)、八倍体(8n=56)等类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人员用γ射线处理二倍体黄毛草莓选育大果型黄毛草莓,属于基因工程育种B.二倍体黄毛草莓和八倍体红颜草莓杂交得到的F1植株是单倍体,高度不育C.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可抑制其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D.与二倍体黄毛草莓相比,四倍体黄毛草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2.(2021山东潍坊模拟)无融合生殖是指不发生雌、雄配子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生殖过程。
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水稻无融合结子品系的研究。
含基因 A 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分裂Ⅰ时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 B 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
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 A、B 的影响。
研究人员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杂交方案,获得了无融合结子个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子代Ⅰ自交后代基因型不会发生改变B.子代Ⅱ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4种C.子代Ⅲ自交可得到单倍体植株D.无融合生殖有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3.多倍体植株一般具有茎秆粗壮、果实大等特点。
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种子。
下图是某育种机构利用白肉抗病野生香蕉和黄肉不抗病香蕉培育三倍体黄肉抗病香蕉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三倍体香蕉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变异只有染色体变异B.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C.①过程可以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及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②过程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4.(2021黑龙江二模)百香果又名鸡蛋果, 酸甜可口, 营养丰富, 享有“果汁之王”的美誉。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野生百香果(bb)为材料培育新品种(BBBD)的过程。
中国农业复习精讲
油料作物 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
种植业
【农业特色】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④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
①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⑤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江谷地.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耕作制度:
⑴概念: 指农业熟制,即一年几熟 ⑵分布情况: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
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水产业 东部: 种植业
---秦岭、淮河
北部旱地农业
林业
南部水田农业
西部:畜牧业
种植业的分布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 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小麦 水稻 玉米 棉花 花生 油菜 甘蔗 甜菜
中国主要农作物
【2014重庆文综】阅读 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 之一。世界某咖啡连 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 球化采购,我国云南 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 原料之一。小粒种咖 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 800-1800m、年均 温l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右图图是云南 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图中所示区域地形起伏、地 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2分);
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2分)。 原因:甲地形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 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2 分);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2分),故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
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 (2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2分),故种 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1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归纳(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提高农作物产量措施归纳》专题复习练习1.(2021湖南卷·1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B.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答案】B【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氧气、适宜的温度。
农作物种子入库储藏时,应在低氧、干燥、零上低温条件下保存,降低种子呼吸作用,减少储存有机物的消耗,保存种子活力,延长贮藏寿命,确保发芽率。
储存水果和蔬菜应在低氧、零上低温条件下保存,与储存种子不同的是,必须适宜湿度环境中,起到保鲜作用。
【详解】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A项正确;B、种子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因此,农作物种子入库储藏时,应在低氧和零上低温条件下保存,贮藏寿命会显著延长,B项错误;C、油料作物种子种含有大量脂肪,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低,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C项正确;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使水分散失减少,氧气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呼吸速率,低氧、一定湿度是新鲜水果保存的适宜条件,D项正确。
2.(2020浙江7月选考卷·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2,4-D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强B. 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对抗作用C. 赤霉素能促进果柄伸长,使无籽葡萄的果实增大D. 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答案】D【分析】植物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是植物体内信号分子,每种激素的作用取决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农作物生产技术》复习资料
《农作物生产技术》复习资料1、农作物起源中心:(1)中国起源中心(最早、最大的起源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2)印度起源中心(3)中亚起源中心(小麦)(4)近东起源中心。
玉米起源于墨西哥,智利是马铃薯的起源地。
2、农作物分类:(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一般分为三部分八大类。
①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水稻、玉米、小麦)、豆菽类作物(大豆)、薯类作物②工业原料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嗜好作物③绿肥及饲料作物:(2)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①喜温作物(10℃)(水稻、玉米)和耐寒作物(5℃)(小麦、油菜)②长日作物(小麦、油菜)、短日作物(水稻、玉米)和中性作物③四碳作物(玉米)和三碳作物(水稻、油菜、小麦)3、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1)模式化生产技术(2)轻型化生产技术(化学调控、抛秧、叶面施肥)(3)信息化生产技术(4)生态化生产技术(地膜覆盖、免耕)4、耕作制度:(1)概念:是指人们利用土地以及温、光、水等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农业生产所采取的以种植模式为中心,配合土壤耕作、管理、施肥、灌溉以及植保等环节组成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体系。
(2)组成部分:农作物种植制度和农田土壤管理制度(3)中心环节:种植制度。
5、种植制度:(1)概念: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方式的技术体系。
(2)内容:作物布局和种植方式(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6、作物布局(作物配置):是种植制度的首要内容。
(1)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作物的空间配置;另一方面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面积的比例安排。
(2)原则:a、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b、因地制宜,因土种植。
c、用养结合,增进地力。
7、复种:(1)概念:指一年内同一田地上收获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串联(五)多种措施并用提高作物产量学案
专题串联(五) 多种措施并用,提高作物产量一、选择题1.(2021·东营模拟)以下关于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的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A.零度以上低温储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B.提倡慢跑,可防止因肌细胞无氧呼吸积累乳酸而导致的酸胀乏力C.假设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的T细胞会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D.在同一块地上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即轮作,可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析:选D 零度以上低温储存果蔬,既可以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又可以防止果蔬冻伤;慢跑是有氧运动,可以防止因肌细胞无氧呼吸积累乳酸而导致的酸胀乏力;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T细胞承受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在同一块地上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即轮作,可以显著提高矿质元素的利用率,但不一定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2021·南昌模拟)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如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那么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曲线表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bfB.g点与a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升高C.de段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的原因主要是CO2供给缺乏D.b、c、d三点的C3含量满足c>b,c>d解析:选D 分析题图可知,bf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密闭玻璃温室内CO2的浓度会降低,植物积累有机物;g点CO2浓度小于a点,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g点有机物比a点高;de段由于局部气孔关闭,细胞间隙CO2浓度降低,影响了光合作用强度,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b、c、d三点的C3含量满足c<b,c>d。
3.(2021·东城区模拟)图甲表示某作物净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呈折叠状,B点表示叶充分展开。
图乙中曲线1、2分别表示该作物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的实际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由甲图分析,A点净光合速率较低是由于幼叶光合色素含量少,吸收光能少B.甲图中CD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光合作用所需的酶活性降低C.由乙图分析可知,该作物在25℃条件下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D.假设该作物生活在12 h光照12 h黑暗的环境中,35 ℃时该植物仍能正常生长解析:选D 分析甲图可知,A点叶片叶龄小,含光合色素少,吸收光能也少,导致净光合速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学案例教学复习教学讲座稿---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一、主题确定背景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如下:1.概念多、理论多、范围广。
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丰富,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各学科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高中生物课程》主题较多: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
2.实践性强、探究性强。
高中生物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师相对难教。
一方面是小学和初中学生对生物不太重视因而没有扎实的基础,学生之前所学的是生物科学中大概的框架,没有接触具体的概念及过程,所以很多学生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变成思想、方法上的转变。
另一方面是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正是基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如上特点,教学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概念定义的讲解,强调理论体系的完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讲授。
而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对于关键性概念、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严重脱节是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主要原因,理科综合(生物学)考试就是要杜绝这一现象。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真正内化和高度结构化,帮助学生掌握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决策能力,也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二、主题理论解读(一)案例与案例教学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
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
一个好的案例,首先必须是一篇好的报道。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综合各家之言,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含义案例教学就是根据科学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目标选用一定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对有关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 案例教学特点1.针对性:选择案例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景性:设置情景,变枯燥理论为生动的事例。
3.启发性: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实践性: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
虽是“纸上谈兵”,却能从中悟出“兵法之道”。
这也正是案例教学的内在魅力。
5.互动性: “交往”、“互动”——没有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6.开放性: 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四)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知识获取和转化。
2.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的,而不是凭死记硬背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
4.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概念教学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扎实,知识面要广,思辩能力要强,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身心。
5.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以下几方面区别:①教学目的。
前者培养能力,后者传授知识。
②教学载体。
前者案例,后者课本③教学方式。
前者启发式,后者讲授式。
④沟通渠道。
前者多向流动,后者单向流动⑤学习积极性。
前者高,后者低。
⑥学习效果。
前者为第一手知识,后者为第二手知识。
⑦教学效果。
前者能力培养效果高,学习系统知识效率低,后者则相反。
(五)案例教学的实施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编写案例、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等四个基本环节。
1.编写案例基础和前提要求案例:精炼,真实生动,有针对性,有系统性。
2.案例引入教师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讲,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
对前者,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教师可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3.案例讨论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问题又一般与上述问题中的1、3、5、6联系起来考虑的。
同时,许多学生喜欢在一开始就讲出自己的决定,所以课堂讨论不一定按1-8的序列展开。
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①开始;②讨论疑难问题;③提供备择方案;④讨论如何实施。
4.概括总结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
三、主题演绎预设课题: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复习教学设计----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将书本上学到的有关知识按课题要求以一定线索有机联系起来,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相关知识拓展、归纳,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2.能力目标能围绕课题抽取书本知识,从多条途径收集信息,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构建知识结构,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
能较适当地做出小组评价和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小组的设立,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小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并让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内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展示和交流,巩固课题所涉及的知识和原理,理解相关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知识的创新应用和恰当评价。
(四)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反馈检测(五)教学手段课件、计算机等(六)教学过程1.案例引入案例: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草原和牧区占10%,海洋占2%。
随着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能量将会增加。
目前,全球适于人类耕种的土地约1.37×109 hm2,人均约0.26 hm2。
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
现在世界上还有部分国家或地区未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当务之急。
请你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2.案例讨论(1)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决策者的话,你准备做些什么?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这时学生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展开分析和讨论。
(2)提供各种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思考和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教师可把学生提出的方案都写在黑板上,主要有:①首先搞好遗传育种或选种;②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和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③加强病虫害防治;④松土除草;⑤合理密植;⑥轮种和套种;⑦施肥;⑧将固氮基因转移到粮食作物等。
(3)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进行分组讨论,后进行全班讨论。
小组成员的搭配要有一定的选择,每组应有1-2位成绩突出的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尤其要营造出一个脑力激荡的气氛。
教师设计出讨论的问题既要紧密结合案例的内容,又要有较强的启发性。
如我对以上的方案设计的问题主要有:“以上各种方案合理吗?为什么?如果合理,其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每种方案有哪些方法和措施?你还有更好的方案吗?”在问题解决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下面以其中前三个方案为例来说明分析讨论的主要过程和内容:①搞好遗传育种或选种农作物的增产首先要搞好遗传育种或选种,培育出或选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抗病虫害强、生长周期短等优良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来培育。
主干知识,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内容。
在利用以上案例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比较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以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以下有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1)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一般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来表示。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呼吸速率是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分解有机物的速率。
它是呼吸作用强度的生理指标。
由于有机物的测定比较困难,通常测定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的吸收量(或的释放量)来表示光合速率。
测定植物体CO2的释放量(或O2的吸收量)来表示呼吸速率。
2)由于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的同时还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这些CO2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或光合作用释放的O2的一部分又被呼吸作用所消耗),所以光照条件下测定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表观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3)表观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直接反映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的速率,因此提高表观光合速率就能提高植物的产量。
4)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就能提高植物的产量。
具体的措施有:增加的CO2浓度、增加光照强度、增加光照时间、在光合作用中适当提高温度、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当多施N、P、Mg等矿质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