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53131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c.png)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生物工程论文范文生物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在生产流程中,为了削减污染物排放、甚至零排放,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例如,在农业领域使用生物农药无毒、平安、无污染等;利用生物质能源能极大降低污染物排放;高催化效率“工程菌”加快化学反应,使生产过程能源、原料的消耗降低;综上所述,生物工程技术对于生态环境爱护意义重大。
2生物工程在环境监测的应用环境爱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监测环境污染,应用化学仪器分析以及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方法。
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的微生物、指示生物、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监测环境污染。
近年来,环境监测也可以通过讨论较多的有聚合酶式反应技术(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核酸探针、生物传感器、生物荧光方法等生物高新技术。
土壤、沉积物、水样等环境标本的细胞检测可以通过PCR技术完成。
水体中的BOD、酚、NO3、有机磷,以及大气中的CO2、SO2、NOx的含量及浓度分析都可以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
今后,由于其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特性,生物工程技术将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
3生物工程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需要一个由多种方法组成的多层次处理系统将废水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质处理。
预处理多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简单产生二次污染;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和稳定,将废水中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在废水净化中的应用。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具有特异性的优势菌种不断得到改造或制造,将这些具有脱色菌、脱氮、脱磷等高效专性菌进行固定化后,菌体密度提高,这种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有利于提高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尤其是特别功能的微生物)的浓度,有利于微生物反抗不利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反应后的固液分别,缩短处理所需的时间。
生物反应器技术。
在活性污泥中加入固定载和流淌载体,以及好氧和厌氧固定膜的反应器,极大的增加了反应体系中的生物量和生物类群,运用发酵工程原理,使得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生物活性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生物工程结课论文
![生物工程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c76004de80d4d8d15a4f9b.png)
谈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姓名:陈逵(学号:08113579 ,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班级:信科11-3 )摘要:生物工程是21世纪极具发展潜能的新兴学科,其中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粗要介绍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概念、方法、应用、最后介绍了国际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
关键字:植物转基因技术正文:自1983年美国在世界上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以来,植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转基因作物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而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
植物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物和医学等领域。
进行植物品种的改良,新品种的培育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药物和疫苗等。
世界上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许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生物技术产品已应用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方面,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因此,人们将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将使全球农业生产发生深刻的变革,使人们看到消除饥饿与贫穷的希望。
植物转基因技术巨大的生产潜力将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辐射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象其它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由于人们最初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不足或不理解,以至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偏见,使植物转基因技术面临着不少冲击。
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在欧洲,转基因作物曾被一些媒体称之为“恶魔食品”[1]。
当前,一些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为了某些利益也对公众进行吵作和误导,夸大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及其转基因食品由最初的争论演变为恐慌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如某电视广告中所提到的:某某食用油,不含转基因成分,为健康加油;某网站新闻报道:湖北某某市场惊现转基因大米等等,使人们对当前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一些偏见,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概况进行系统阐述,对植物转基因技术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生物工程的内容和意义论文
![生物工程的内容和意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7d19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7.png)
生物工程的内容和意义论文生物工程是一门利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生物体进行改造、优化和开发的学科领域。
生物工程的研究内容涉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多个方面。
其主要意义在于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首先,生物工程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作物的基因进行改良,提高其耐逆性、抗病虫害能力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效产出和优质产出。
此外,生物工程还可以用于开发新型农药、育种改良和土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其次,生物工程在药物研发和医学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大规模合成和表达重组蛋白质药物,如生长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此外,生物工程还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器官等领域的研究,为医学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生物工程在能源和环境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可以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物工程还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污染物降解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支持。
生物工程不仅在以上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食品和纺织品,如功能性食品、抗菌纺织品等,为市场提供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总之,生物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内容广泛且穿越多个领域,其意义和应用广泛而深远。
通过不断推动生物工程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并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利做出更大贡献。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ba2d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f.png)
生物工程论文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潜力。
生物工程是集生物学、化学、物理、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它将生物学和工程学深度融合,旨在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工程技术的手段,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和利用,发掘和创造新的生物产物和生物技术,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生物工程在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生物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种方法。
基因治疗对于传统的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腺病毒载体可以通过人体肺部吸入,利用其带有的DNA信息传递一种外源性的基因,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疾病。
基因治疗的方法极具前景,在癌症、心血管疾病、遗传疾病和老年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和生物材料的应用,试图实现人体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一种方法。
组织工程可以有效治疗诸如皮肤创伤、神经系统损伤、肝、肺、心脏和肾脏等严重损伤的组织修复和再生。
例如,利用干细胞技术制造皮肤替代物,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烧伤以及皮肤缺损疾病,为现代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1、生物降解技术。
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工业废料和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技术,能够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处理工业废水和污水。
世界各国纷纷将其应用于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生物降解技术已应用于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降解,在废物处置、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环境检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可用于环境监测中环境污染物的定量检测和质量评估。
目前,已有许多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出来,包括生物感应元件和信号处理元件,可以实现对早期污染的敏感监测和预警,进一步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da57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a.png)
生物工程论文引言生物工程是一门将生物学原理与工程学方法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设计、构建和优化生物系统,可以实现对生物体的改造和利用。
近年来,生物工程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领域中的生物工程应用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直接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修改,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改善。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
该系统利用CRISPR相关蛋白Cas9的导向特性,精确地切割靶基因,从而实现基因的定点修饰。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了水稻抗虫害的品种,可以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这些创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生物育种和繁殖技术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还应用了育种和繁殖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其他生物工程手段,科学家们可以加快作物的育种进程,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植物更快速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此外,生物工程还应用了基因传递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效率。
基因传递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中,以获得特定的性状。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培育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 微生物肥料与农药生物工程还可应用于生产微生物肥料和农药。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其产生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物质。
这些微生物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生物工程还可以用来生产环境友好的农药。
传统的化学农药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对病虫草害有抵抗力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25bf86ba1aa8114531d97e.png)
毕业论文人工化学法全基因合成学生姓名XXX学号院系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指导教师二0XX年五月二十日人工化学法全基因合成XXX湖北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摘要:人工化学法全基因合成就是在已知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引物,拉出全长目的片段并将该段DNA序列克隆到特定的载体里,通过菌检验证得出目的基因已经克隆到载体质粒,最后测序得到克隆基因的序列并与已知DNA序列完全相同无突变的过程。
全基因合成的方法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反向转录法、从细胞基因组直接分离法和人工化学合成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已有文献报道所研究的目的基因的蛋白序列或者基因的序列。
1)反向转录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子量较大而又不知其序列的基因,它以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设计上下游引物,借助反转录酶合成碱基互补的DNA片段,即cDNA,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亦即目的基因的双链DNA。
2)基因组扩增法:利用基因组抽提试剂盒,可以从细胞、植物、血液、动物组织中直接分离基因组,设计特异扩增的引物,利用抽提的基因组为模版,直接PCR扩增,以获取目的基因。
3)人工合成:依照某一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或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利用OVERLAP方法形成模版DNA,再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得到双链DNA,然后将PCR产物转化克隆至克隆载体或者表达载体中。
化学合成全基因目前是准确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方法,同时可以依据密码子在不同宿主细胞的偏爱性和不同的实验需求,设计基因序列,提高表达水平。
1流程概观已知DNA片段设计引物引物的合pcr扩增PCR得到目的短片段二次pcr 目的片段拼接全长TA克隆克隆到目的载感受态细胞转化菌液pcr菌液检测测序对比序列突变修复得到正确结果确定与已知DNA片段一至。
2具体操作及各方面注意的事项当我们研究细胞生物学的时候,我们有时会需要研究一些特定的基因所表现的显性或隐性性状,而我们又没有这段基因的现成模板,这时我们就要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这段特殊的基因。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1cf99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4.png)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日益复杂,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精准调控基因表达的工具,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文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抗逆相关基因进行敲除和过表达,研究基因编辑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为植物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基因编辑;CRISPR/Cas9;拟南芥;抗逆性;育种1. 引言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的胁迫。
这些逆境条件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因此,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精准调控基因表达的工具,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等特点,是植物抗逆性研究的重要材料。
本研究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抗逆相关基因进行敲除和过表达,研究基因编辑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与试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CRISPR/Cas9系统构建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测序试剂盒等。
2.2 方法2.2.1 基因敲除(1)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CRISPR/Cas9系统。
(2)将构建好的CRISPR/Cas9系统转化到拟南芥中,筛选阳性转化子。
(3)对阳性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和测序分析。
(4)将敲除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包括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2.2 基因过表达(1)设计过表达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载体中。
(2)将过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中,筛选阳性转化子。
(3)对阳性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和测序分析。
(4)将过表达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包括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000字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小论文
![3000字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1839fd0066f5335b812196.png)
3000字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小论文篇一:生物工程导论论文黄曲霉毒素的降解与去除(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黄曲霉毒素(FA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它是所有真菌毒素和化学毒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在重点研究的毒物首位。
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和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
因此自1960年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科学工作者便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由于黄曲霉毒素对热稳定,因此很难通过加热去除,多年来国内外科学家一直在寻找黄曲霉毒素的有效去毒方法。
大约100种化合物如甲醇、过氧化氢等可以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其中两种黄曲霉毒素抑制剂DDV和咖啡研究较多。
传统的去毒方法有:(1)碱处理:包括氨化法和氢氧化钠法,氨化法适合含水量较高的青绿或青贮饲料,去毒有效率高达98%,但不适合子实、饼粕等低水分原料,而且处理后原料残留有大量氨。
氢氧化钠法适用于植物油解毒,但是设备投资大、成本高,已逐渐被淘汰。
(2)氧化处理法:常用氧化试剂有次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及氯气等。
此外紫外光法也是利用紫外线的强氧化作用。
该方法主要问题在于处理效果不稳定,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处理成本较高。
(3)高温法:破坏黄曲霉毒素需268℃以上的温度,能耗高,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大,实际应用很少。
(4)吸附剂脱毒:常用吸附剂包括酵母细胞壁、硅铝酸盐等。
这种方法不能解除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且可能通过吸附作用而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饲料行业目前采用这种方法较多,也有许多新型的吸附剂问世,但其解毒效果还有待考察。
(5)抗氧化剂的使用:常用2,6-二叔丁基对甲酚。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87c8048bd63186bdebbc01.png)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生物工程论文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生物工程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篇一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人类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不加限制地开采使得其遗传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药用植物的大规模规范化种植不仅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同时还能解决中药材产品加工过程中与质量不稳定因素有关的诸多问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已培育出了许多优质的中草药品种,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利用遗传转化等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其活性成分的代谢途径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推广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还亟需对中草药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地预测以及正确引导人们对草药制品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生物工程; 药用植物; 商业化种植Abstract:Harvesting herbals from the wild is causing loss of its genetic diversity,domestic cultivation is a viable alternation and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that are inherent in herbal extracts. Conventional plant-breeding methods can improve both agronomic and medicinal traits, and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 will be used increasingly.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use of tissue culture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o alter pathways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target metabolites. Obstacles to bringing medicinal plants into successful commercial cultivation include the difficulty of predicting which extracts will remain marketable and the likely market preference for what is seen as naturally sourced extracts.Key words:Biotechnology; Medicinal plant; Commercial cultivation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发达国家人们日常消费的保健类产品中,中草药来源的占了近80%,它们所使用的植物原料绝大部分依赖于野生的自然资源。
电子科大生物工程论文
![电子科大生物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8eb4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f.png)
电子科大生物工程论文当今世界,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各国都在相互竞争, 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上, 谁的科技发达, 谁的综合国力就强大。
现在世界七大高新技术分别是: 现代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其中生物技术列在首位, 生物技术之所以令世界各国如此重视, 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物短缺、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还因为它与理、工、农、医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横向渗透, 纵向加深, 综合交错, 发展迅速。
所以世界各国争相投巨资发展, 确定生物技术为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 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 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DNA重组, 将DNA重组体送入受体细胞, 使它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 获得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
这种跨越天然物种屏障, 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置于毫无亲缘关系的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 是基因工程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根本特征。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高新生物技术, 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按照人类所需, 用DNA重组技术对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人为修饰或改造, 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使之有效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
基因工程从诞生至今, 仅有30年的历史, 然而,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 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首先, 基因工程给生命科学自身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科学家已完成了多种细胞器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
其次, 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能为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开辟新途径。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fc13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2.png)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AbstractThe field of bioengineering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in recent years, with breakthroughs in genetic engineering, tissue engineering, and biomedical technology. Thi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healthcar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s a result, the demand for skilled professionals in bioengineering has increased,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cipline.IntroductionThe field of bioengineering encompasses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to biological systems,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processes, and systems that improve the overall well-being of mankind. It combines biology, chemistry,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to tackle a wide range of challenges, including human health,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Importance of Bioengineering Research1. Improving HealthcareBioengineering research has revolutionized the medical field by provid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diagnosing,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diseases. Advances in medical imag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For ins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3D-printed organs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organ transplantation, addressing the global shortage of donor organs and improving patient outcomes.2. Enhancing Agricultural PracticesBioengineering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develop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at are more resistant to pests, diseases, and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has not only increased food production but also minimized the use of harmful pesticides,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actices. Additionally, bio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 have been used to 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further enhancing crop yields.3. Advanc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Bioengineering has offered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by addressing pollu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renewable energy. For example, bio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 can efficiently degrade pollutants in soil and water, enhancing bioremediation processes. Moreover, the development of biofuels, such as biodiesel and bioethanol, derived from biomass has reduced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minimiz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Emerging Trends in Bioengineering1. Synthetic BiologySynthetic biology combine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with biology to design and construct new biological parts, devices, and systems. This field has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artificial organisms that have improved or novel functions, such as producing biofuels or synthesizing valuable chemicals. However, ethical consideration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ensure the responsible use of synthetic biology.2. Biomedical EngineeringBiomedical engineering focuses on developing medical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patient care. This field encompass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osthetics, medical imaging systems, and wearable devices thatmonitor health parameters.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medical diagnosis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3. Stem Cell ResearchStem cell research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undifferentiated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specialized cell types, offering promising avenue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is field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injuries by replacing damaged tissue or organs. However, ethical concerns regarding the use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remain, necess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such a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ConclusionBioengineering is a rapidly evolving field with immens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life. From advancements in healthcare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he impact of bioengineering research is evident. The emerging trends in synthetic biology,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stem cell research further highlight the exciting possibilities in this discipline. As bioengineering continues to shape the future, the need for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in this field cannot be understated. By pursuing advance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bioengineers can contribute to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 and address the pressing challenges facing humanity.。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9d25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0.png)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目录第三次调整之后的新增专业,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趋势相呼应。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物工程论文篇一论生物工程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生物工程论文摘要容摘要:本文从产业发展角度和人才招聘层面分析我国生物工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从人才的年龄、学历、地域分布、知识构成等方面阐述现状,提出了应大力培养更多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生物工程人才、熟悉知识产权法的生物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并设计企业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以期解决目前生物工程领域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生物工程论文内容关键词:生物工程制药人力资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和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领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
为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倾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使本国的生物技术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世界各国都将生物工程及其逐渐加速的产业化进程视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今后的十年是世界生物技术产业获得起飞机会的10年,也是生物技术企业大面积创业的十年。
中国能否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今后十年是个关键。
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一样,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五个因素,即技术、资本、人才、管理和政策,缺一不可。
目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双向人才。
生物技术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我国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已经有5万人左右,分别从事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
其中,约5000人在500家企业中从事开发和产业化研究,成为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纵观全球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生物工程研究开发的艰巨任务,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谨就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解决方法。
指标分析从产业发展看人力资源需求国际产业发展状况生物工程药物产业发展很快,如美国目前每年投入到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经费不少于100亿美元。
生物工程教学实践论文(5篇)-生物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教学实践论文(5篇)-生物工程论文-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93379df7ec4afe05a1df2c.png)
生物工程教学实践论文(5篇)-生物工程论文-工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物工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分析为满足生物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生物工程作为新的高等教育专业产生。
该专业主要课程有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等。
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且又和生产联系紧密。
为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在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培养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心得,就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已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共识。
高校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毕业文凭,而是毕业生是否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
工科学生毕业,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实践动手能力都非常重要。
实践表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途径的探索2.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既可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建立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可采取以下途径:①转变教师育学思想,加强学生实践学习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没有被老师和学生重视,依赖于理论教学而存在。
②专业课程系统化。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且各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在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f249a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6.png)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工程学生的需求。
因此,对生物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任务。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生物工程实验教学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思考和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的更新生物工程实验需要借助大量的高端设备和器材,如高通量测序仪、蛋白质组学分析仪等。
因此,学校需要加强设备和器材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实验安全措施的加强生物工程实验涉及到大量的生物材料和有害物质,因此需要加强实验的安全管理,保证教学过程的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
四、实验评估制度的改善传统的实验评估大多以实验结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因此,学校需要改进实验评估制度,引入定量评估指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不仅仅需要学校的支持,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同时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成为优秀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学生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是生物工程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26a8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0.png)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生物工程专业描述怎么写1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生物工程专业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本科生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生物工程专业相关公司: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市百赛生物工程公司、中国生物工程公司、北京生物工程公司、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等。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国家、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很大,从发展趋势来看,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生物工程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
生物工程主要研究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理论及其在工、医、农、环境保护等部门中的开发和应用,如研究改变遗传因子组合,生产出有强抗病性的小麦;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发酵香蕉、制作甜酒;还有大家熟知的克隆羊多利,就是由生物工程技术创造的;根据国际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新趋势,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各种蛋白类药物,吃了这类含药物基因的食物,就可以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等等。
生物工程专业描述怎么写2工资待遇截止到20一三年12月24日,36490位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782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332元,0-2年工资39壹五元,3-5年工资4476元,8-10年工资24999元。
招聘要求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94%;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68%;不限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57%。
就业方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就业岗位销售经理、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化验员、生命科学仪器销售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生物工程师、区域销售经理、技术支持、质检员、研发工程师、销售助理等。
生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
![生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577a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3.png)
生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内涵、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和未来趋势。
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生物学为基础,结合工程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致力于解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实际问题。
生物工程自动化则是生物工程的一个分支,聚焦于利用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物工程的效率和精度。
本文将介绍生物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应用,并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1. 生物工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 定义生物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是一门跨学科领域,旨在利用工程原理和技术解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问题。
生物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旨在开发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1.2 发展历程生物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主要是通过工程方法解决医学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生物工程开始涉及到基因编辑、组织工程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近年来,生物工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
2. 生物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领域生物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领域广泛,涵盖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生物制药、临床工程、遗传工程、组织工程、细胞工程等多个方面。
2.1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系统、生物体或其成分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过程。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工程等。
2.2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信息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大量的生物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释生物学现象。
2.3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是指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或嵌入生物体内的材料。
生物材料在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传感器、生物兼容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等。
2.4 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物的过程。
作文《生物工程的应用》
![作文《生物工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29abc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4.png)
生物工程的应用篇一生物工程的应用:从我的“超级土豆”说起要说生物工程的应用,其实离咱们的生活挺近的。
我可不是那些搞科研的专家,对这玩意儿也就是门外汉的了解,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儿,让我真切体会到这玩意儿的神奇。
事情是这样的,我前段时间回老家,我妈特骄傲地给我展示她种的土豆。
可不是普通的土豆啊,那叫一个大!跟我的拳头似的,一个个饱满圆润,皮儿光滑得跟打了蜡似的。
我妈说这是啥新品种,说是用了啥生物工程技术,产量高,个头大,还抗病虫害。
我当时就乐了,觉得我妈被忽悠了,哪有这么神奇的事儿?可当我亲眼看到她那片土豆地,我才相信了。
那地里长得可茂盛了,绿油油的藤蔓铺满了一大片,叶子肥厚,几乎没有一点病斑。
跟隔壁老王家那蔫巴巴的土豆地简直是天壤之别。
老王那地里,土豆叶子都黄了,还长了好多虫子,土豆也小得可怜,跟我的小拇指头似的。
我妈还特意挖了几个土豆给我看,切开一看,淀粉含量高,口感也比以前好多了。
我琢磨着,这生物工程还真有两下子。
想想以前,土豆产量低,还容易生病,农民伯伯都挺辛苦的。
现在有了这技术,土豆长得又大又好,农民伯伯也轻松多了,这算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吧?我妈还说,这新品种土豆,还特别抗旱,今年那旱情那么严重,她家的土豆愣是没减产多少,这简直比我考研还让我震惊!以前我光知道生物工程是个高科技名词,没想到跟我的生活这么贴近,而且好处这么明显。
篇二生物工程的应用:从疫苗到面包再来说说生物工程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这玩意儿可厉害着呢!最典型的就是疫苗了。
以前得小儿麻痹症的小孩儿那可不少见,现在几乎绝迹了,这都是疫苗的功劳。
疫苗这东西,就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把病毒或细菌的成分弄成安全的版本,然后注射到人体里,刺激身体产生免疫力。
这技术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那可是相当复杂,需要各种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我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里面讲疫苗研发的过程,那设备,看着就眼晕,操作听着就觉得高深莫测。
还有啊,咱们平时吃的面包,也跟生物工程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导论课程论文课程: 生物工程导论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时间: 2010至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2010年12 月30 日南京农业大学基因技术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摘要】基因技术是生物工程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他的飞速发展也给中药的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基因芯片、基因组学等新技术的相继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药发展的传统模式,但也将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因此,中药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药基因技术作为其研究的重要手段,将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的研究手段和认识层次。
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推动药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就是针对基因技术对中药的开发利用做一分析。
【关键词】基因组学转基因基因芯片中药现代化现代的生物技术又被称作生物工程,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
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部分。
基因工程技术主要指采用重组的DNA、基因克隆、分子杂交、定位诱变等现代方法,将目标基因转移至细胞、组织或生物有机体,目的是得到人类所期望的基因产物。
[1]近年来,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增加,人们把视线逐步转向天然药物,这为中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目前中药在国际上还没获得普遍认同和接受,其原因一是由于中药的作用机制仅有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
[2]另外中药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清且定性定量仍有困难,个体差异大,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3]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最终目的是要为中药的药学及医学研究建立国际化标准,弘扬我国传统中药。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新药靶标,更重要的是催生了一批与新药研发相关的新技术,例如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药物基因组学等。
现对基因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述。
基因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基因技术以高通量、多因素、微型化、自动化和快速灵敏的特点而见长,正可以应对中药的多成分、多途径、多系统、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而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可能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明中医药的科学本质。
[4]下面对基因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作用做一阐述。
寻找药物作用的靶向基因。
明确药物作用的靶点和作用机制,并为新基因的发现提供线索。
有效药物作用靶点的筛选与鉴定是现代新药研发的中心内容之一,对药物靶点的研究可在基因和蛋白质两个层面进行。
基因药物开发的前提是药靶的确定。
人类基因组和一批重要模式生物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为医药工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突破方向。
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揭示药物作用的靶向基因,获得新的药靶。
药用基因的获得——发现新的有效成分。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仍然是中药现代化领域一个前提性的关键问题。
利用基因技术筛选新的有效成分,不仅仅是为了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在中药新药研究领域,建立全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研究手段,使中药现代化真正进入一个宽广的良性发展的轨道。
毒副反应基因的筛检。
提示候选药物的毒副反应,在药物筛选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与药物代谢转化相关基因的研究。
药物基因组学是基因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药物对不同个体产生不同作用的遗传基础。
根据个体的遗传差异对患者进行分型,进而指导治疗药物的选择与确定,是新药开发领域的重要方向。
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首选方法,中药的质量标准还不够完备、不够先进是制约中药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
目前基因指纹图谱已成为一种对中药进行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首选方法,并将成为中药质量评估系统的核心内容。
基因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一、基因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目前已有研究将基因工程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尤其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不仅已建立起细胞培养体系,且其生物合成途径催化反应的酶(尤其是关键反应)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这些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基因组学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焦点,其是指研究染色体组上全部基因的学科。
基因组学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来阐明所有基因在染色体组上的位置、结构、基因产物的功能以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整体性”。
[5] 基因组学的“整体性”特点,与中药理论中整体效应、阴阳学说等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最佳的突破点。
中国科学院人类基因组中心杨焕明教授就指出:基因组学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的一个切人点口。
[6]如能抓住时机,引入基因组学的新技术和思路,应用于中药作用靶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尽快地将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尚未成熟的基因组学理论相比较、相交融,将会使中医药学在未来世界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转基因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我国是中药大国,中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要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在经济作物中的应用已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但基因工程技术尚未给中药带来巨大效益,在这一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转基因技术在中药(植物)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7]通过改良中药品种,提高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减少有害成分的含量。
随着化学分析水平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对中药材中有效成分也会越来越清楚,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有可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目的。
同样,随着药品安全性评价(GI P)的实施,不少中药材已被发现含有有毒成分,这些也可考虑借助生物技术解决。
利用基因技术改良中药品种。
在中药规范化和规模化的要求下,实施GAP势在必行,目前已有利用基因工程提高中药植物抗病害的研究报道。
此外,培育中药基因工程新品种还可以解决药材的耐寒、耐热、耐旱和缩短生长期等诸多问题。
拯救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从现有技术分析,基因工程技术是拯救濒危中药的重要手段。
随着对代谢途径限速步骤的阐明和基因工程的发展,通过对基因启动子的置换、构建强有力的组成型启动子,使限速酶在转基因细胞中高效表达,或采用激活剂激活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实现对代谢途径的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代谢物产量。
三、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基因芯片,又称为DNA芯片,它是运用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采用原位合成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具有特定功能、数个碱基组成的核酸分子固化于支持物(通常为硅芯片或经过处理后的玻璃片)表面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及平行处理。
通过化学荧光法、酶标法、同位素法或电化学法等方法检测杂交信号,再用扫描仪等仪器记录,最后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平行、有效地检测。
[8]中药基因芯片作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将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的研究手段和认识层次。
目前常规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很难搞清中药复杂的作用机制,中医中药的研究应该从生物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分子水平的研究和中医中药的辩证思维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药物基因组学和基因芯片为人们从基因网络层面分析整个生物体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基因芯片技术的建立为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尽管现阶段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基因芯片特异性,样品制备有待简便,信号检测灵敏度,硬件价格过于昂贵,生物信息学薄弱等。
但随着技术障碍的克服,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推动药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基因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方向在中药研究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势必引起中药材研究和发展的一场变革。
除了会使中药材的研究发展有长足的进步之外,它将促使整个中药传统研究开发利用上发生一个新的突破,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这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需要。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渐渐兴起,有些方面如药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已积累了二、三十年的经验,理论及技术都相当成熟,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应该集中在:[9](1)价值大且濒危的药用植物的组织细胞培养;(2)对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进行调控;(3)一些重要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
在发酵工程、酶和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还属基础研究,距离应用还较远,应该抓住少数有应用前景的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争取早日走向市场。
另外,还应该加强动物药的生物技术研究。
利用基因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在中药领域内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将从根本上改变中药基础研究的现状,它代表了未来药学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中医药神奇的治疗作用有望通过基因技术来揭开,我国已经启动的一项药用植物基因库工程,将古老的中医药学和最尖端的基因制药技术融为一体。
在建立“基因中药库”之后,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测试已知与疾病相关的人体基因,以最终揭开千百年来困扰中医药的疗效之迷。
由此可见,基因技术将为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作出巨大的贡献。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唯一的天然药材生产国。
当中医药科学理论之船载着中药堂堂正正地走进世界各国,成为人类医学重要一部分的时候,中药才可能真正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持续、长久的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基因工程的兴起带来了中医中药研究的新曙光,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必将给中药研究带来深刻的变化,成为中药研究者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面对基因工程技术的汹涌浪潮,我们应该顺应历史的发展,尽快将它引入中药领域,这将缩短中药研究开发的时间,改良中药的生产工艺,甚至可以彻底改变中药传统研究开发的被动模式,展示了诱人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邢雁霞,刘斌钰.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3):48~50.[2]杜喜平,田瑞华,刘士义等.探讨基因芯片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药学进展,200l,25(6):330.[3]曹治权.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新思路.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1):37~38.[4]汤昌国,钱栋宇.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J].生命科学仪器,2006,4:9~15.[5]金念祖,陆晓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药现代化[J].药学进展,2003,27(3):178.[6]杨焕明.基因组学一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切入点[N].中国中医药报,1999,4:26.[7]李尉民,乐宁,夏红民.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风险与管理[J].生物技术通报,2000,(4):41~44.[8]林桂如,熊斌.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l1~612.[9]陈渝军,林晶.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药品评价,2005,2(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