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树品质 外化于行展素养(刘恩库)
深耕沃土,守正出新——拓展小学高阶语文素养
深耕沃土,守正出新——拓展小学高阶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2-09-01T09:22:19.94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1期作者:刘传香[导读]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其课时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不能一刀切,但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对课时的清晰界定,对教学目标的明确。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小学448000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工作,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授课环节教师应重视语文素养的强化,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彰显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明确阅读教学的开展目标和方向,遵循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规律,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导。
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并掌握知识,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特色、有创造力的学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整体课时目标和任务不明确。
关于课时目标和任务的问题。
有些课时教学之间的界定不清或教学过程是东完西缺,有些小学高阶年级的阅读教学直接从检查预习入手,甚至课文也不通读,就开始部分精读理解、体会、感悟。
一节课下来,从字词到内容,再到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许多问题不是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体会感悟出来。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其课时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不能一刀切,但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对课时的清晰界定,对教学目标的明确。
2.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设,不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进行培养。
相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而言,教师适当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教师若能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眼界,发散思维。
春风化雨植德入心,综合实践育德于行
春风化雨植德入心,综合实践育德于行发表时间:2018-09-17T14:55:17.0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作者:栾好学[导读] 德育,乃五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的保障。
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镇新村完全小学265415德育,乃五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的保障。
我校是位于招远南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在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农村小学校内外实践活动蕴含的德育功能,以十三五课题研究为引领,把“乡村小学创造性实施多彩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立志打造“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德育管理实施体系为使德育工作落实到位,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德育管理网络,构建了四级德育管理实施体系:二、着力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德育向纵深发展2016年3月我校立足校情,集思广益,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申报了《乡村小学创造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并着力开始研究。
2016年7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立项为烟台市重点课题,2017年5月本课题正式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当中,学校结合课题内容,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回归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无形中将德育根植于学生的心田,提升了德育品质。
三、借力综合实践,实现学生德育工作常态化众所周知,德育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但德育又似乎一直是个难题,德育内容难以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行。
反思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在意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道德体验。
为此,我校不求花枝招展,但求脚踏实地,立足校情,创新方法,探索出以活动为载体的“乡村小学创造性实施多彩实践活动”的德育课程体系,弥补了德育现状的弊端。
新时代教师十项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新时代教师十项标准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教师十项标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教师十项标准心得体会篇1本周师德学习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经过认真学习,些许心得,聊表习得新要求。
一、准则有自身素质的要求指向性有具体的行为底线,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模糊,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自我要求,杜绝违反师德行为。
为教师严格的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提供依据。
二、准则具体操作性准则结合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不同特点,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
其中,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结合中小学教师中的不同表现、存在的问题及在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差异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贴合实际、更具现实针对性。
三、准则具有个人素养要求1、政治站位正确。
符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体现党的教育意志。
2、基本定位适当,准则中的禁行性规定是底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要求,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3、对准则要理解认识到位。
准则中的禁止性规定,是预防和警示提醒,是严管厚爱,引导广大教师结合教书育人实践,时刻自重、自省、自励,增强行动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教师,承担职责使命。
新时代教师十项标准心得体会篇2近期我们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理念宣传兰介绍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理念宣传兰介绍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这种理念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价值观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实践这种教育理念的学校和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提倡实践和体验式学习。
他们相信,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他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理念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学校和教师通常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等品质。
他们相信,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他们将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并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这种教育理念的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例如举办社会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与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所表现出的良好品德等。
此外,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念,例如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提供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理念是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价值观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教育理念。
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实践能力,他们将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公民,并在现实生活中展现积极的影响力。
让德育润泽儿童生命
让德育润泽儿童生命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45期文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三小学王坚编辑 | 张小彩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三小学坚持“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为抓手,有序开展了国学经典进校园、实践活动塑品格、有效教育网络促养成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形成了严谨的教风、良好的学风和谐向上的校风。
“ 三个”落实建机制制度落实。
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建立了间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制度及学期家访制度等,为科学规范地实施德育管理提供了保证。
目标落实。
遵循“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实践“德育塑形人格化、队伍管理人性化、教学策略特色化、校园建设人文化”的办学宗旨,以“上善若水兼天下”为校训,营造“海纳百川求真知”的校风、“润物无声化春雨”的教风和“水滴石穿练本领”的学风。
经费落实。
重视德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德育常规活动和专题活动的经费投入;开展“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机制,每年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
国学经典进校园看“立体的画”,听“无声的诗”。
校园内,有百米《弟子规》巨画、国学文化墙、红色教育长廊,书法展厅、神话绘画墙等,处处呈现着浓厚的国学氛围;教学楼内,“水之道、水之德、水之韵”等系列水育文化,让学生陶冶在国学古韵的海洋里;楼厅内“棋艺角”“诚信书吧”“图书漂流袋”“绘画馆”等,把学生们领进智与美的天地。
学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动静结合,让墙壁“说话”,增强环境育人功能。
“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
学校编写《国学经典导读》《牵手好习惯》《成长不烦恼》等校本教材;将《三字经》《论语》及经典古诗等作为主要内容,采用“大(课间操变成诵读场)、中(微型《国学书法》课变为习书场)、小(5分钟读诵经典)”的课堂分层教学的方式,分年级进行国学学习,力求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契机,达到培养学生心智的目的。
行教育家之路,塑我精神长相
行教育家之路,塑我精神长相作者:赵明孙艳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年第01期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习近平总书记提炼、阐释的教育家精神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明确的实践要求。
作为一名研究员,在河南教育家书院的带领下,我始终坚信一个人的梦想只是空想,一群人的奔跑才能成为改变现实的起点,思想和理念的非线性结构决定了精神的光芒和价值。
现将笔者及工作室其他成员围绕教育家精神撰写的心得感悟浓缩成八个词、四个层次来进行分享。
一、追光、前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个持续前行的动态过程。
我们只有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潜心教书育人,方能使自己的育人航程不致偏航,不但飞得高而且落得稳。
尽管教育家的形象过于崇高而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但教育家精神在许许多多普通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彰显无遗。
其用词精当投射了丰厚的文化意蕴,立德树人彰显了教育的独特性,扎根大地造就了开放的大胸怀、大格局。
将教育家精神投射到学校育人层面,知行合一而成一项宏大系统工程。
它不仅需要领导有力指挥,更需要每位教师的同心同向、全过程的持续培育、全方位的同频共振,履行共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
而能否真正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承担育人之重任者能否在思想的深处真正认识到这个育人体系的合理性,真正地把科学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新时代育人方式、育人成果和育人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追光,追的是教育家精神之光;前行,行的是“大先生”之路。
教师既要突出因材施教的传承与创造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又要突出教书育人的品格和作风,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二、发展、升华马克思指出:“人,并不是跪在世界之外的抽象的存在。
人,意味着人的世界,意味着国家,意味着社会。
”在我校,“为了每一个生命的主动发展”并不只是作为一个口号来进行宣传和推广的,而是学校“三颗珍珠”教师发展理念和学生成长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深入学习,如何“走深”
深入学习,如何“走深”发布时间:2021-12-14T15:02:07.97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1期作者:牛珂[导读] 发展数学思维品质,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学习无疑是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深入学习,深在知识与结构,深在过程与方法,深在内涵与本质,深在思想与品质,以教师的教学深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
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性及具体的策略。
牛珂成都市新都香城小学校【摘要】发展数学思维品质,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学习无疑是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深入学习,深在知识与结构,深在过程与方法,深在内涵与本质,深在思想与品质,以教师的教学深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
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性及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学习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1-048-01一、发展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是以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发展数学学科素养为方针,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方向,了解学生已有教学认知,提炼深入探究的主题,综合知识结构联系,注重学生知识迁移,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对挑战性主题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获得发展、体验成功的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力求最近发展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核心思想,挖掘学习的内在动力,把握数学学习本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独立品质、批判思维、创新精神。
二、发展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1、深钻教材,制定深度学习主题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领者,要想学生学习得以深入,教师首先得准备深入。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远利芳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24()16
【摘要】德育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下一代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结合“涵心养性、启雅成美”的办园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形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幼儿园各项工作,达到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的良好效果。
师之儒雅,成就德性臻美团队。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一位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四有”好老师是落实德育教育的关键。
我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结合雅美文化打造了一支“术业高雅德性臻美”的儒雅教师队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师德师风相关文件,并制定教师行为规范。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远利芳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以心育心润心养德——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2.以文化人,以德润心
3.以德润心,创“德润”教育品牌
4.以
德润心以文化人5.以文化人,润德于行——福建地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思政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15篇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15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1一、对基本理念的领悟。
应该时刻对照《专业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在这四个基本理念中,把学生为本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始终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我们的教学不能以老师的利益为目标,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就谈不上师德、能力等等。
在师德为先中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然后做好自身,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中,结合本人实际情况,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多反思,坚持做好反思,作为对自己的一项任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对基本内容的学习基本内容非常详细、具体,的确是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去追求和实践的。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作为传承教育文化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少抱怨,不要抱怨工作的辛苦,因为我是小学教师,这个职业肩负的使命的确很不一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二)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我觉得就是一个字“爱”,其他都是多余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那才是合格的。
当然,对学生的“爱”的方式很多,那是一门艺术,那是一位老师的水平,对“爱”的理解很重要。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这是一个总的要求,要求很宽泛,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太狭隘,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说的实在一点就是要全面发展。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在这里,还是把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对待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学生,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修养和行为。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
读了这些内容后,我们就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不仅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任何其他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我们教师的任务和责任。
(六)学科知识。
新课标下教师的素养_1
新课标下教师的素养发布时间:2022-09-04T01:22:16.4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9期作者:刘秀丽[导读] 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新课标的要求与指导下,明确了我国教育的核心素养是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刘秀丽安徽省界首市回民小学安徽界首 236500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新课标的要求与指导下,明确了我国教育的核心素养是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从教育的角度来构建,即从德、智、体、美、劳这五个维度来系统发展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改也指出,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获取途径,就是通过各种不同学科的教学来取得,可见,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与所有学科的教学以及各项教育活动息息相关,其中,学科教育是根本,而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导向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师德修养。
关键词:新课改;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教学;师德“核心素养”是一个新概念,它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将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素养付诸行动。
“核心素养”正式出现于2014年3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概念的正式提出意义重大,这表明着我国教育事业有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因为核心素养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以分数为唯一考核指标”的局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也就不断提升了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呢?首先要弄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
通常来讲,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的内涵。
这六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教育的角度来构建,即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着手构建核心素养。
而构建的过程已涵盖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这显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学校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获得。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黎纯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黎纯发布时间:2021-09-06T17:12:07.80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2期作者:黎纯[导读] 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
为此,教师不仅需要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而且还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核心素养教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升级,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黎纯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心小学 445604【摘要】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
为此,教师不仅需要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而且还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核心素养教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升级,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0-031-01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又要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更为高效地解决数学、生活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为此,教师注重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入手,分别从生活教学、多媒体以教学及合作教学三个方面切入,旨在增强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运算能力。
一、角色互换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由于好动的天性,在上课的时候很容易会认为数学知识很枯燥,会走神,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和学生适当的进行角色互换,学生通过站在教师的位置来感受到教师的不容易。
例如:课堂之上,教师在引领着学生学习加减法这一内容之时。
课堂之上,教师会让学生进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式。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很可能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地掌握,教师就可以在每次测试之后让两个同学在讲台之上进行题目的讲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一些加减法。
比如100-37=?36-12=?并且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解答,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方法。
清雅泉文化 润物细无声——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
实践分享清雅泉文化 润物细无声——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践与研究覃江红(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 443000)摘要:近年来,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致力于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清泉校园文化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清泉文化为核心、“泉润清心”“泉塑雅行”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
同时,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社团化、社团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清泉文化的熏染中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成为一所清雅而有温度的学校。
关键词:清雅课程 泉文化 核心素养 一体两翼 润物无声课程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总和,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又是区别其它学校的重要标志。
几年前,我奉调至宜昌市西陵区第二十五中学,致力于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清泉校园文化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清泉文化为核心、“泉润清心”“泉塑雅行”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
如今,这所过去在市民心中不值一提的偏远学校,已变成大家口口相传的优质初中——学生学风严谨,心态健康,举止文明,彬彬有礼,在各项活动中屡创佳绩,引得各地教育同行纷纷来校参观取经。
一、文化铸魂——养清泉之灵气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将教育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学校内涵发展之魂。
学校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凝练并发展清泉校园文化,用文化的方式办有灵魂的教育。
二十五中地处沙河,比邻夜明珠,依傍三道竹桥,三桥联通三道峡,传说峡中有“三碗水”,峡壁上常年有涓涓山泉浸润,泉水渗入“碗”中,盛满为止,绝不溢出。
若饮得“碗”中泉水者,胸中必有文墨;若用“碗”中泉水洗手,笔下必出华章。
我们深度挖掘“清泉文化”内涵,其本质是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理念,是一种至清至雅的精神追求。
“清泉文化”的“清”是一种态度,有清澈、清雅、清廉、清淳、清净之意;“清泉文化”“泉”是一种状态,有泉涌、流泉、淙泉、悬泉之形。
于师,涓涓清泉润物无声,它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慢文化;于生,不外溢、不停歇、不自满、不枯竭,它告诉学生学无止境的道理。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1-07-21T08:42:01.6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3期作者:李洪霞[导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师进行深度备课,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水平,拓展知识视野,增长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李洪霞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马厨社区小学山东德州 253500【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师进行深度备课,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水平,拓展知识视野,增长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语文素养;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08-0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几种做法。
一、深度备课,整合资源,建构深度学习内容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博览群书,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储备。
只有积累了很多,老师才能向别人学习,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地方。
深度学习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入地学习教材,增强整个小组的单元教学意识,灵活整合教材,而且要以丰富的生命资源补充教材,延伸和整合教材,从而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有活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现代诗”主题单元时,教学扣紧单元语文要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阅读教学,分步推进:学完冰心的《短诗三首》后,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诗歌的本子,多阅读摘抄现代诗歌;学习第二篇艾青写的《绿》,再拓展阅读同一题材的诗歌——宗璞写的《绿》,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学完第三课《白桦》后,让学生结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抗击疫情中,哪些人深深打动你,你试着写一首诗歌赞美他们;单元学习后,在引导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合作制作小诗集,举办朗诵会等。
立德树人,爱心育人——做新时代班主任
立德树人,爱心育人——做新时代班主任发布时间:2021-04-20T10:12:23.5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下作者:刘兰霞[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内容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学习教育日益重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角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加强德育教育的启发,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上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新时代杰出的人才。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实验幼儿园刘兰霞 5141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内容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学习教育日益重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角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加强德育教育的启发,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上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新时代杰出的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爱心育人;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当前我国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因此在校园生活中日益重视尊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品德,发挥教育对人的重要启示作用。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陪伴幼儿度过整个学习阶段,是幼儿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因此应充分践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及时创新教育模式,并加强自己对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爱学生的成长,积极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
一、要在思想新(一)做有崇高理想信念的班主任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更应该本着积极进取的态度,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并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树立崇高的理想,将注意力集中于改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之中。
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会使得班主任在工作中有进步的动力。
这对于幼儿也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幼儿眼中,老师的形象影响着他们的目标导向。
可以看到,当前有很多幼儿正是由于受到了班主任的积极影响,也走上了教师职业道路,这正是良好的精神理念得到传承的明显标志。
品艺双修 德才兼备——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六品”德育之道
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践行德育的过程。通过研究,师生 们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 六品”德育观,一致认为教育应 该潜移默化地贯穿学生的“ 时时、事事、处处”。
六年级以“ 容品”为团队文化核心。“ 六品兼容,德才 兼备,君子少年,心怀国家,志向远大,立足世界,兼济天 下”,是六年级立足“ 容”文化所立的目标。学校各项活动 充分融合学科文化、地域文化。以《 伯牙绝弦》为例,语文 学科进行吟唱、书法练习,音乐学科欣赏乐曲《 高山流水》,
美术学科开展主题绘画,多学科联动将学习内容横向丰富化。 另外,学校还会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前往潍坊市烈士陵园、潍 县战役纪念馆,厚植故土情结,引导学生吸收外来、不忘本 来、面对未来,乐在“ 容”中、“ 容”在心中。
四年级立足“ 和品”,引导学生构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教师充分利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开展跨学科融合 活动,课堂、校园、家庭、社会处处渗透“ 和”文化元素, 引导学生遵从规律、尊重自然,师生在和顺和美的相处中构 建起对“ 和”的认同。
五年级立足“ 忠品”,融合其他五品元素,培养学生的 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学校集各学部智慧,搭建平台,借助 国庆节、入队日、雷锋日、端午节、清明节等创新性开展文 化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史、党史、队史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帮助和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及与国家的关系,忠于 集体,忠于学校,忠于国家,师生在探究中形成“ 做大写的 中国人”的价值认同。
和“ 和”是人口和粮食的结合,象征人民对美好社会的 向往,体现的是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我们希望通过“ 和”的教育,使双语学子能够敬畏 生命、顺应自然、和衷共济、各尽其能。
立于德,行于思
立于德,行于思作者:李伟来源:《师道(教研)》2021年第10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发展学生素养?如何实现全课程、全过程、全员育人?象贤中学以冯金洪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经过多次分析研讨,形成以下统一认识。
一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实现全员、全课程、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素养落地”的任务,必须从课堂入手;二是德育不仅仅是思政课、班会课老师的事,而应是全体老师的责任,要有大思政意识,从课程思政入手;三是素养的核心是思维,发展素养要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四是课程思政不能仅停留在学科渗透或是要求学科中有思政意识,那不够入脑入心,且有生搬硬套强拉硬扯之嫌。
要让课程思政与学科思维有机融合,在学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才能保证自然、真实、有效。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象贤中学在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为指导原则,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实践指南,构建了课程思政与学科思维融合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简称“两思”课堂),推动学校育人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自从2019年开始,有序重点开展了相应研究及工作。
(1)课程思政概念的拓展。
课程思政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课程观。
课程思政致力于发挥全部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责任,挖掘全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向同行,形成“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认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目标体现,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因此,课程思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就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这也正好与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指标体系不谋而和。
(2)课程思政与学科思维融合。
释放思政教育的强大内驱力
释放思政教育的强大内驱力作者:段辉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19期文 | 段辉思政教育在小学并非陌生的全新事物,它涵盖了思想品德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道德与法制课、德育课程等。
在小学阶段实施思政教育,要避免走入简单的理论灌输、说教以及假大空的形式主义误区,应当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特点,从兴趣入手,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直观生动。
这样才会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根植于学生的内心,生成强大的内驱力。
山东省济南市堤口路小学充分挖掘和传承近50年国防教育发展的厚重历史以及文化特色,融入全新的教育元素,形成了思政教育的经验性做法,让思政教育更加立体多元。
◎首先,探索“用文化渗透、以特色助力、向经典寻根”的实施路径。
用文化渗透。
鲜明的学校文化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厚的营养。
我们将学校的精神具象为屹立不倒的长城,围绕“爱与责任”的核心理念,将最有价值的营养元素渗透于整个理念体系之中,形成了饱满而有力的文化架构,努力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培植良好土壤。
学校将“爱”内化于心,倡导教师八爱,即忠爱祖国、尊爱岗位、孝爱父母、亲爱家人、关爱学生、友爱同事、博爱自然、珍爱生命;倡导学生八爱,即忠爱祖国、热爱集体、孝爱父母、关爱他人、敬爱师长、友爱同学、博爱自然、珍爱生命。
学校将“责任”外化于行,通过全学科的课程渗透、学科整合、德育课程实施等,将爱的倡导与责任落实,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学校走廊、楼道……遍布与理念文化相匹配的外显文化。
通过感受文化熏陶,从精神层面牢塑“堤”之魂,使学生成为“堤小”的脊梁。
以特色助力。
国防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培育形式,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心理品质培养、作风纪律养成、身体素质锻炼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学校的少年军校以“学军事知识、习军事技能、育自理能力、聚团队精神、炼强健体魄、铸钢铁品格”为目标,用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防意识、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
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
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
熊荣领
【期刊名称】《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6
【总页数】2页(P95-96)
【作者】熊荣领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 [J], 熊荣领;
2.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龙小祥云"两自一包"改革助力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J], 周勇
3.让文化外显于行,内化于心 [J], 罗红君
4.内化于心知感恩外显于行懂礼仪 [J], 李悦新
5.生态环境教育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_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发布时间:2023-03-08T07:12:13.77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第20期作者:刘丽丽[导读] 相关部门为国家培养人才做了很多转变,包括教学形式的改变、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学主体的改变。
刘丽丽聊城市东昌府区奥森小学252000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有了很大进步。
新时期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相关部门为国家培养人才做了很多转变,包括教学形式的改变、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学主体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教学应当由传统教学转为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
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现代化科技的辅助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以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依托,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切实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打造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引言随着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一步推行,老师在课堂中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技巧,同时必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当下所有课程均必须关注的教育重点。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强化对孩子核心素养水平的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有效的满足新课改的需要,也为了推动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同时对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整体水平也有着很大意义。
1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发展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教育部门当下的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需求,教师要充分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空间意识、符号意识、运算、推理等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基础教学中,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习而来的,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如何,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化于心树品质外化于行展素养
徐李九年一贯制学校刘恩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这份《意见》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指导说明,为下一步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对其中“立德树人”这一点深有感触。
《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果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那么此次《意见》明确的把“德育教育”提到了重要位置。
我认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载体的德育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现状挑战和未来蓝图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培育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
传承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既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牢牢记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来的战乱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宁死不屈,就是因为我们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来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
对于这份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也必须将其传承并弘扬下去。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以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教育为第一要务和重要手段。
儿童启蒙时期的《三字经》、《弟子规》,稍长一些可以读《论语》、《孟子》,以及贯穿始终的唐诗、宋词,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古典小说等等,这些璀璨耀眼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可以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理解国家的意义;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自己自强不息;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大义。
当我们真正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日常的德育教
育中来,我们的下一代从小耳濡目染,在其慢慢形成的价值观中,一定会对中华民族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基石。
二、“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胜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到今天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果说我们改革开放之初最大的困难是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那么今天我们面临的更多挑战就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力度、成效都让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赞,这些腐败现象的出现不就是德行丧失带来的吗?除了少数领导干部的腐化,我们社会上也存在很多不正之风,比如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了去不去扶,居然成为了一个全社会热门讨论的话题,这难道不是对全社会最辛辣的嘲讽吗?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这几十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很多人形成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将个人的品德甚至做人底线丢之脑后,为了赚钱不择手段,逐渐形成了全社会的道德危机、信任危机。
党中央也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才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提升整个国家、全社会以及每位公民的精神文明素养。
国家层面的“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角度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以及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提升所有人的精神文明素养,规范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实现,以此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胜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立德树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以及展望未来的政治智慧。
有人说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并不夸张。
虽然我们现今正处于和平当中,但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日子也并没有过去很久。
从战争角度来看,过去纯粹是军事战争,二战之后开始转向技术的战争、经济的战争,我认为未来我国面对的最可怕的将是意识形态战争。
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承认中国已经全面崛起,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中国目前人口、领土、资源、技术、经济等综合实力,我们不会惧怕任何国家军事、技术、经济的战争,但有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在网络上,不乏一些对党和国家政策、制度,对社会现状的抹黑与攻击。
这些抹黑与攻击往小了说可能是少部分人对社会不满引发的一些抱怨,往大了说就是
意识形态的战争,前苏联解体就是意识形态战争落败的下场,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就需要我们在“立德树人”教育时,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从而引导学生乃至全社会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
只要我们所有中国人团结一心,任何外来力量都打不倒我们,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立德树人”形成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行动,“内化于心树品质,外化于行展素养”。
我们的教育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