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客观题错因归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圈红色文字真的是这样吗
浪淘沙 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
南归,冷烟凝恨锁斜 晖。蝴蝶不知身是梦, 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
伤悲,绝怜红叶似芳 菲。清露自凋枫自落, 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 末乱世,避难于江湖 时期。
•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 曹彦约②
•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
•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 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 这首诗。
•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 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 (1)B3分、D2分、E1分
• 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 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 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1)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 平林含烟,寒山凝碧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 生情,独倚高楼凭栏远眺,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 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 期,更添愁苦。 (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 期。 (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 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 情思。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以上圈红色文字真的是这样吗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
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 景中,形象鲜明。 •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 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 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 绪。 •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 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 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 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
曹彦约②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 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 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 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 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跟踪练习
(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 蝴蝶是实有之物Biblioteka Baidu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孤高”判断 无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 两项是(5分)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 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 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 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 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 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 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 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A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 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
.
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 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 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 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 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
• 设题方向:在翻译、概括和手法上设置问题
• 解题策略: • 1.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
误。
• 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问题去比 对排除
• 好处:可以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 过程中你已经大概了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 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排除了。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 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 指一整年。
• 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结合”。
•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 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 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 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秋水碧连天一片, 暮霞红映日三竿。
礴,意境雄伟
花摇舞帽枝尤软, 酒入诗肠句不寒。
语言
古往今来恨多少,
风格
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错误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 解题攻略:把握意象特点,关
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 注意象的空间、色彩、声响、
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冷暖等词
宿武陵即事
(比对)意境分析不当。
早夏寄元校书
情感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
错误
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
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
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
更当斋夜忆玄晖①。
注:①玄晖:南朝谢眺,字玄
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
采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两项是(5分) ( )( ) A.题目中的“早夏”点明此诗写的是 早夏之景,同时从诗中的“花 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 B.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 景,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 无成的伤感之情。 C.“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 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 居所环境的清幽。 D.“绿岸草深虫入遍”一句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作者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 却听到虫鸣的情形。 E.“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 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 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
错因归类
• 二、概括有误。 对诗歌语言风格、意境、情感分析不到位。
关注选项中的“语言”、“”“表达”、 “抒发”等词。
• 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 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 注意结合注释分析。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 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 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
(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
•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怎样写的?)
(what. why. how)
6
古诗鉴赏难在哪儿?
• 问题之一
——现存问题分析
•
——读不懂诗
• 问题之二
客观题丢分
• ——只懂大概,阅读粗糙不仔细
• 问题之三
• ——答题不具体,缺少翻译与分析
7
方法指导
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 官来完成。
• 14.BE
• 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 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 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错因归类
• 一、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 关注选项中的“意谓”、“状写”、“描 绘”、“写出”等词。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
“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
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
(唐)孟浩然(1)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应该是“幽静冷僻”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船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2)。 意境分析错误
注释:(1)孟浩然,仕途比较 困顿。(2)人物是秦余:桃花 源记中的典故。
B芳草描写早夏美景,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居室清幽得意,无 人造访的孤独伤感。D并没有听到虫鸣声,反而见到虫子到处穿。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
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
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
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
2018全
对接高考
国卷3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2.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 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 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 句说明你的理由。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
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10
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经杜甫旧宅(唐 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①对杜甫的思念、崇敬之情。诗人看到杜甫旧宅花儿盛开,不禁 触景生情,想起了杜甫在蜀地的时光,自然流露出对杜甫的思念 与崇敬。(2分) ②对读不到杜甫新诗的遗憾之情。游浣花草堂看到现今只存旧宅, 杜甫其人已故,再也不能有新诗流传于世的遗憾之情。(2分) ③ 借山月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慨。杜甫旧宅周围荒凉一片,诗人 借山月不知人事变迁,夜来依旧照旧宅,复与谁期,抒发出对世 事变迁的无限感慨。(2分)
评价类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 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 二者兼有。你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冻合水行迟。
•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
至日始题诗。
•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
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
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
时间,此指春节。
•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 以上圈红色文字真的是这样吗
• (1)B3分、D2分、E1分 • 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
用这种手法。
• 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 E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
错因归类
• 三、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 • 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 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
• 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 • 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E、这首诗语言深沉隽永, 雄伟壮阔,纤巧与粗放兼 而有之。 这个选项对吗?
把握诗歌语言风格
酒楼秋望 华 岳①
深刻隽永的风格是指深
西风吹客上阑干,
沉幽远、意味深长。雄
万里无云宇宙宽。
伟壮阔的风格指气势磅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 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
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
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考试说明】
• 能力要求:
• 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歌。
• 具体要求:
•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浪淘沙 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
南归,冷烟凝恨锁斜 晖。蝴蝶不知身是梦, 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
伤悲,绝怜红叶似芳 菲。清露自凋枫自落, 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 末乱世,避难于江湖 时期。
•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 曹彦约②
•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
•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 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 这首诗。
•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 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 (1)B3分、D2分、E1分
• 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 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 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
(1)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 平林含烟,寒山凝碧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 生情,独倚高楼凭栏远眺,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 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 期,更添愁苦。 (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 期。 (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 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 情思。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以上圈红色文字真的是这样吗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
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 景中,形象鲜明。 •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 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 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 绪。 •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 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 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 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
曹彦约②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 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 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 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 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跟踪练习
(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 蝴蝶是实有之物Biblioteka Baidu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孤高”判断 无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 两项是(5分)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 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 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 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 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 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 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 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A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 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
.
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 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 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 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 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
• 设题方向:在翻译、概括和手法上设置问题
• 解题策略: • 1.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正确还是错
误。
• 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问题去比 对排除
• 好处:可以不用浪费太多时间纠结内容,在审题 过程中你已经大概了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 就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排除了。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 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 指一整年。
• 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结合”。
•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 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 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 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秋水碧连天一片, 暮霞红映日三竿。
礴,意境雄伟
花摇舞帽枝尤软, 酒入诗肠句不寒。
语言
古往今来恨多少,
风格
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错误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 解题攻略:把握意象特点,关
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 注意象的空间、色彩、声响、
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冷暖等词
宿武陵即事
(比对)意境分析不当。
早夏寄元校书
情感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
错误
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
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
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
更当斋夜忆玄晖①。
注:①玄晖:南朝谢眺,字玄
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
采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两项是(5分) ( )( ) A.题目中的“早夏”点明此诗写的是 早夏之景,同时从诗中的“花 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 B.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 景,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 无成的伤感之情。 C.“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 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 居所环境的清幽。 D.“绿岸草深虫入遍”一句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作者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 却听到虫鸣的情形。 E.“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 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 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
错因归类
• 二、概括有误。 对诗歌语言风格、意境、情感分析不到位。
关注选项中的“语言”、“”“表达”、 “抒发”等词。
• 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 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 注意结合注释分析。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 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 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
(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
•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怎样写的?)
(what. why. how)
6
古诗鉴赏难在哪儿?
• 问题之一
——现存问题分析
•
——读不懂诗
• 问题之二
客观题丢分
• ——只懂大概,阅读粗糙不仔细
• 问题之三
• ——答题不具体,缺少翻译与分析
7
方法指导
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 官来完成。
• 14.BE
• 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 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 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错因归类
• 一、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 关注选项中的“意谓”、“状写”、“描 绘”、“写出”等词。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
“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
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
(唐)孟浩然(1)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应该是“幽静冷僻”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船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2)。 意境分析错误
注释:(1)孟浩然,仕途比较 困顿。(2)人物是秦余:桃花 源记中的典故。
B芳草描写早夏美景,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居室清幽得意,无 人造访的孤独伤感。D并没有听到虫鸣声,反而见到虫子到处穿。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
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
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
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
2018全
对接高考
国卷3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2.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 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 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 句说明你的理由。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 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
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10
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经杜甫旧宅(唐 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①对杜甫的思念、崇敬之情。诗人看到杜甫旧宅花儿盛开,不禁 触景生情,想起了杜甫在蜀地的时光,自然流露出对杜甫的思念 与崇敬。(2分) ②对读不到杜甫新诗的遗憾之情。游浣花草堂看到现今只存旧宅, 杜甫其人已故,再也不能有新诗流传于世的遗憾之情。(2分) ③ 借山月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慨。杜甫旧宅周围荒凉一片,诗人 借山月不知人事变迁,夜来依旧照旧宅,复与谁期,抒发出对世 事变迁的无限感慨。(2分)
评价类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 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 二者兼有。你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冻合水行迟。
•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
至日始题诗。
•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
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
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
时间,此指春节。
•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 以上圈红色文字真的是这样吗
• (1)B3分、D2分、E1分 • 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
用这种手法。
• 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 E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
错因归类
• 三、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 • 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 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
• 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 • 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E、这首诗语言深沉隽永, 雄伟壮阔,纤巧与粗放兼 而有之。 这个选项对吗?
把握诗歌语言风格
酒楼秋望 华 岳①
深刻隽永的风格是指深
西风吹客上阑干,
沉幽远、意味深长。雄
万里无云宇宙宽。
伟壮阔的风格指气势磅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 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
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
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考试说明】
• 能力要求:
• 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歌。
• 具体要求:
•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