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教案-圆弧连接

机械制图教案-圆弧连接

教案首页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黑板演示检查出勤人数1、斜度1:5的含义是?任务3 绘制圆弧连接圆弧连接——用一段圆弧光滑地连接另外两条已知线段(直线或圆弧)的作图方法。

一、用圆弧连接两直线11作图.以角顶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交直角边于M、N2.以M、N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交点O即连接弧圆心3.以O为圆心,R为半径在M、N间画连接弧.作与两边相距为R的平行线,交点O即连接弧的圆心2.自O向两边作垂线,垂足M、N即切点3.以O为圆心,R为半径在M、N间画圆弧图步骤例用圆弧连接直角的两边用圆弧连接钝角或锐角两边类别二、用圆弧连接直线与圆弧用半径R 的圆弧连接直线I和圆弧O1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黑板演示重点讲解课堂小结课后练习三、用圆弧外连接两圆弧以已知的连接弧半径R画弧,与两圆外切本次课主要介绍了尺寸标注的相关内容下次课将介绍其他圆弧连接方法并进行练习习题册P112.作OA垂直于直线I,连接OO1交圆弧O1于B,A、B即为切点3.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连接直线I和圆弧O1于A、B图例1.作直线Ⅱ平行于直线I(间距为R ) ;以O1为圆心,R1+R为半径画弧与直线Ⅱ相交于O作图步骤2.连接OO1交圆O1于A,连接OO2交圆O2于B,A、B即切点3.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连接圆O1、圆O2于A、B图例1.分别以(R+R1)及(R+R2)为半径,O1、O2为圆心,画弧交于O作图步骤。

17.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

17.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

课题:直线与圆弧间圆弧连接
1 )、外切连接:
特点是:连接圆弧和已知直线是外切,所以连接圆弧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R;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也是外切,根据几何关系,连接圆弧的圆心到已知圆弧的圆心的距离是两者的半径之和,也就是R+R.
作图步骤:(1)教师讲解及板演学生模仿
2)、内切连接(学生上黑板练习)
特点是:连接圆弧和已知直线是外切,所以连接圆弧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R;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是内切,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连接圆弧的圆心到已知圆弧的圆心的距离是两者的半径之差,也就是R— R i.
图1 图2
A B
图3 图4。

17.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

17.直线与圆弧的圆弧连接

课题:直线与圆弧间圆弧连接
1)、外切连接:
特点是:连接圆弧和已知直线是外切,所以连接圆弧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R ;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也是外切,根据几何关系,连接圆弧的圆心到已知圆弧的圆心的距离是两者的半径之和,也就是R+R 1.
作图步骤:(1)教师讲解及板演 学生模仿
2)、内切连接(学生上黑板练习)
图1
图2 图3
图4
特点是:连接圆弧和已知直线是外切,所以连接圆弧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R;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是内切,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连接圆弧的圆心到已知圆弧的圆心的距离是两者的半径之差,也就是R—R1.
图1 图2
图3 图4。

圆弧连接上课课件

圆弧连接上课课件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圆弧连 接在机械、建筑、航空等领域
的应用。
圆弧连接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圆弧连接的应用
01
总结了圆弧连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机械、
建筑、航空、汽车等。
圆弧连接的发展趋势
02
分析了圆弧连接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
等。
新材料与新工艺在圆弧连接中的应用
03
探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圆弧连接领域的应用前景,如新型高
避免误差累积
在作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误差 的累积,如使用辅助线时要确保
其准确性。
注意作图的规范性
在作图时,要注意符合规范,如 使用标准的符号和标记,以确保
其他人能够理解你的作图。
05
圆弧连接的实例分析
实例一:两圆的切线连接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两圆切线连接是圆弧连 接中最简单的一种,通 过切点将两圆的切线连 接起来。
圆心距与半径关系
在圆弧连接中,两个圆心 的距离等于两个圆半径之 和或差,具体取决于连接 类型。
圆弧连接的定理和性质
切线性质
弦心距定理
在圆弧连接中,切线与半径垂直,且 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在圆弧连接中,弦的中点到圆心的距 离等于两个半径的差的二分之一。
弦长定理
在圆弧连接中,连接两个圆上切点的 线段(弦)长度等于两个圆半径之和 或差,具体取决于连接类型。
保持半径恒定
在作图过程中,要确保半径保持不变, 以避免出现误差。
注意圆心位置
在确定圆心位置时,要考虑到其他几 何元素的位置和关系,以确保作图的 准确性。
检查圆弧是否符合要求
完成作图后,要仔细检查圆弧是否符 合题目要求,如半径、起点、终点等 是否正确。

机械制图 圆弧连接 公开课教案

机械制图 圆弧连接 公开课教案

长)
l
R
O
③以O为圆心,R为半径
画圆弧,连接直线 l 和圆弧O1
A
O1
于A、B即完成作图。
B
课堂练习(二)
各小组: 求直线与圆弧间的内接圆弧。 R=25
提示:
1、内接时,同心圆的 半径为(R-R1)
o o1
R=25
2、内接时,将连心线 k1
001反向延长
k
l
圆弧连接的步骤: 1、求圆心 2、找切点 3、画圆弧
课堂练习(一)
第2小组: 求两直线 直角间的 连接圆弧。
R=25
l1
R=25
O
R25
l2
第3小组: 求两直线 钝角间的 连接圆弧。
R=30
O
l1
R30
l2
135°
任务2—直线与圆弧间的圆弧连接
已知条件:l1 、O1、R 任务内容:画出直线与圆弧间的连接圆弧。
已知圆弧 O1
已知圆弧半径 R R
R
O1
机械制图
项目4——圆弧连接
主讲人:姚美祥
临湘市职业中专 2013年 11月
新课程导入
在零件测绘过程中,经常遇 到从一条直线光滑地过渡到另一 条直线(或一条圆弧过渡到另一 条圆弧)的情况。如图所示机件 的外部轮廓非常圆滑,那么我们 在作图时如何做才能画得和这张 图中所绘制的图形一样呢?
这种光滑过渡的连接方式,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 的圆弧连接。
O1
求作连接圆弧
l1
已 知 直 线
l1 l1
求作直线与圆弧间的连接圆弧
①作直线 lІ 平行于直线 l; 再作已知圆弧的同心圆(外切
时半径为R+R1,内接时半径为 R-R1)与直线 lІ 相交于O。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衔接机械制图机械类机械制图(第二版)第二章几何作图第4节圆弧衔接的第1末节本节课的教授教养设计本节教材是在学生进修了根本几何作图和在初中的基本上,是以在教授教养中,要不时留意与以前的常识进行比较,重视进程.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引诱学生把新旧常识有机融会,控制常识的体系构造.一. 教授教养理念在“以学生成长为焦点”的理念下,不但要存眷学生“学会”常识,并且还要特殊存眷学生“会学”常识.本节课在试验的基本上,以问题为焦点,创设情景,经由过程教师合时的引诱,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换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由过程本身的剖析.反思.改正,不竭完美并形成圆弧衔接的概念,推导画图进程,建构本身的常识体系,一丝不苟的进修立场,进步获取常识的才能,测验测验合作进修的快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进程中,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引诱者,促进者.二. 教授教养办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自动进修为自动进修,我采取了“引诱商量”式的教授教养模式,在教室教授教养进程中,我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商量为主线,思维为焦点”的教授教养思惟,经由过程引诱学生试验.不雅察.比较.剖析和归纳综合,使学生充分地着手.动口.动脑,介入教授教养的全进程.三. 教授教养手腕多媒体和什物投影仪在本节课的概念形成进程中起到异常主要的感化,为学生的自立探究运动供给了什物载体,盘算机为教师进行教授教养演示和学生的不雅察供给了平台,二者有机联合,调和施展感化,使教室加倍紧凑有序.四. 教授教养设计为了冲破本节课的难点——圆弧的圆心肯定,我重视与同窗们所熟知的初中常识慎密联合.比较,经由过程动态演示,一方面强化学生求画图的根本功,另一方面为后两节的内容埋下伏笔,使学生有一种“顿悟”的感到.在每个阶段的教授教养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为学生自立商量和发明创造前提。

工程制图-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及示例-课件

工程制图-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及示例-课件

找圆心
找切点
画弧 (半径已知)
为了确保连接弧的光 滑连接,必须找连接 点。
3. 不同连接情况下连接弧的画法 (1)、圆弧R与直线相切
圆弧R与直线相切的作图原理
连接弧半径
圆心的轨迹
距离R
已知直线
切点(垂足)
与已知直线相切的圆弧(半径R) ,其圆心的轨迹是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 线距离为R。
圆弧R与直线相切的作图步骤
圆弧R与两圆弧R1和R2内切的作图步骤
R1
R
R2
T1 T2
O1
O2
1、求圆心 2、求切点 3、画连接弧
O
(4)、圆弧 r 与圆弧 R 和直线相切
R
O
R
谢谢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项目组
• 求圆心
• 求切点
R
• 画连接弧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
R
(2)、圆弧R与圆弧R1相外切 圆弧 R 与圆弧 R1 外切的作图原理 连接弧半径
O
O
切点
O1 与已知圆弧(圆心O1 ,半径R1)相切的圆弧(半径R),其圆心轨迹为已知 圆弧的同心圆。该圆半径为R1+R。两圆弧的切点在连心线与已知圆弧的交点处。
工程制图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项目组
五、圆弧连接
1.基本概念
各种形式的圆弧连接
绘图时,常遇到从一条线(直线或圆弧)光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的情况。这
种光滑过渡就是平面几何中的相切,在制图中称连接,切点称为连接点。常见有 用圆弧连接已知的两直线、两圆弧或一直线一圆弧,这个圆弧称为连接弧。
2. 连接弧的作图 要领
圆弧R与两圆弧R1和R2外切的作图步骤Leabharlann R1RR2O1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
特点:两条直线和圆弧都是外切,所以圆心到两条直线的距 离都是半径。 绘图方法:求圆心(平行线法)
找切点(作垂线法) 画连接弧(0为圆心,R为半径)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用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已知直线
R
M●
O
O
O
M●
M●



N
N
N
⑴ 作两条辅助线分别与两已知直线平行且相距R。 交点O即为连接圆弧的圆心。
1、制图习题册P10 2、参照图例,按指定图形完成各处的
圆弧连接,并加深、加宽轮廓线。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找切点
⑶ 连接O1O,求得与已知圆弧的切点。 ⑷ 由O向已知直线作垂线,求与已知直线的切点。
画连接弧 ⑸ 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连接圆弧。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直线与圆弧间的外连接画法
R+R1
①作直线 lІ 平行于直线 l; 再作已知圆弧的同心圆(半径 为R+R1)与直线 lІ 相交O。
的圆心到已知圆弧的圆心的距离是两者的半径
之和,也就是R+R已知.
R
l R l1
O
R+R1
A
B
O1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介绍(PPT20页)
用半径为R的圆弧外连接已知圆弧和直线
作图步骤:
求圆心
⑴ 以O1为圆心,R+R1为半径作圆弧。 ⑵ 作与已知直线平行且相距为R的直线。

圆弧连接绘图法

圆弧连接绘图法
③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即得所求,如 图3-12所示。
图3-12 外连接
1.2 圆弧连接
(2)圆弧与圆弧内连接。 其作图步骤如下:
①分别以O1、O2为圆心, R-R1、R-R2为半径画弧,交得连 接弧圆心O。
②分别连OO1、OO2并延长 交得切点T1、T2。
③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弧, 即得所求,如图3-13所示。
1.2 圆弧连接
(2)用圆弧连接成锐直角 的两条直线。作图步骤如下:
①以直角顶点为圆心,R为 半径作圆弧交直角两边于T1和T2。
②以T1和T2为圆心,R为半 径作圆弧相交得连接弧圆心O。
③以O为圆心,R为半径在 切点T1和T2之间作连接弧,即得 所求,如图3-11所示。
图3-11 圆弧连接成锐直角 的两条直线
1.2 圆弧连接
1. 圆弧连接两直线
(1)用圆弧连接成锐角或钝角的两条直线。其作图步骤如下: ①作与已知两边分别相距为R的平行线,交点即连接弧圆心。 ②过O点分别向已知角两边作垂线,垂足T1、T2即切点。 ③以O为圆心,R为半径在两切点T1、T2之间画连接圆弧,即得 所求,如图3-10所示。
图3-10 圆弧连接成锐角和钝角的两条直线
1.2 圆弧连接
2. 圆弧与圆弧连接
用圆弧连接两已知圆弧有三种情况:圆弧与 圆弧外连接、圆弧与圆弧内连接、圆弧与圆弧内外 连接。
(1)圆弧与圆弧外连接。其作图步骤如下: ①分别以O1、O2为圆心,R+R1、R+R2为 半径画弧,交得连接弧圆心O。 ②分别连OO1、OO2,交得切点T1、T2。
1.2 圆光滑连接(相切)两已知线段(直线 或圆弧),称为圆弧连接。该已知半径的圆弧称为连接弧。 圆弧连接作图的要点就是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定出连接弧的 圆心与切点。道路工程图中经常用到圆弧与直线连接或圆弧 与圆弧连接,如道路的平面曲线、涵洞的洞口、隧道的洞门 等。图1-20所示的公路的立交平面图就是用圆弧与直线连接 而成的。圆弧连接的形式很多,其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准 确地求出连接弧的圆心和切点(连接点)。

圆弧连接.ppt

圆弧连接.ppt

RⅡ+R1
RⅡ

a
RⅡ

b

O1
O2
RⅡ+R2
返回
例2:用指定半径画连接圆弧,并定出连接圆心及切点的位置。 (连接圆弧RⅠ=64内切O1圆、O2圆)
RⅠ

O1
RⅠ—R1
m•
RⅠ
O2
RⅠ—R2
•n
返回
尺规绘图的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绘图前的准备工作
(1) 准备好所需的全部作图用具,擦净图 板、丁字尺、三角板; (2) 削磨铅笔、铅芯; (3) 分析了解所绘对象,根据所绘对象的 大小选择合适的图幅及绘图比例; (4) 固定图纸.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一)圆弧外连接的方法与步骤
R
1、画出已知圆弧,半径分为R1、R2; 2、求圆心 分别以(R1+R)及(R2+R)为半径,O1、O2为圆心,画弧交于O; 3、找切点 连接O、O1交已知弧于A,连接O、O2交已知弧于B,则A、B即为切点; 4、连接圆弧 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弧,连接已知弧于A、B即完成全图。
圆弧连接
用一圆弧光滑地连接相邻两线段的作图方法,称为圆弧连接。圆弧 连接在机件轮廓图中经常可见。
1、作图原理 圆弧连接的作图,可归结为求连接圆弧的圆心和切点。 2、作图步骤 1)根据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求出连接弧的圆心; 2)求出切点; 3)用连接弧半径画弧; 4)描深——为保证连接光滑,一般应先描圆弧后描直线。当几 个圆弧相连接时,应依次相连,避免同时连接两端。
三、绘图工作方法
1、画图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好必需的制图工具和仪器。 (2)确定图形采用的比例和图纸幅面的大小。 (3)画图框和标题栏。 2、画图步骤 (1)识读图形,分析图形与尺寸 (2)画底稿图:先画作图基准,然后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进行。 (3)校对底稿,铅笔描粗加深 先粗后细:一般先描图中全部粗实线,再描深全部虚线、点画线及细实线; 先曲后直:在描深同一种线型(特别是粗实线)时,应先描深圆弧和圆,再描 深直线,保证连接圆滑; 先水平后垂斜:先用丁字尺自上而下画出全部相同线型的水平线,再用三角板 自左向右画出全部相同线型的垂直线,最后画出倾斜的直线。 (4)画箭头、注尺寸、填写标题栏

(精心整理)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精心整理)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机械制图机械类机械制图(第二版)第二章几何作图第4节圆弧连接的第1小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几何作图和在初中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对比,注重过程。

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一、教学理念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会学”知识。

本节课在实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反思、纠正,不断完善并形成圆弧连接的概念,推导绘图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二、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在本节课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实物载体,计算机为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提供了平台,二者有机结合,协调发挥作用,使课堂更加紧凑有序。

四、教学设计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圆弧的圆心确定,我注重与同学们所熟知的初中知识紧密结合、对比,通过动态演示,一方面强化学生求绘图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为后两节的内容埋下伏笔,使学生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创造条件。

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

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

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序言:在几何学中,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

它既有几何性质的探索,又有艺术上的美感。

通过学习并掌握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圆的性质与几何关系,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绘画技巧。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详细探讨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准备工作1、了解二直线与圆的关系在开始探讨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二直线与圆的关系。

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一条直线与圆相交,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交点。

当这条直线与圆相切时,意味着它只与圆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即为切点。

对于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构建画图的基础。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在进行与二直线相切园弧的画法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这包括绘图纸、铅笔、尺子、圆规和特制的圆弧模板等。

确保准备齐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画图过程。

第二部分:初级画法:与一直线相切的园弧1、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我们选择一条直线作为给定的直线L,并在绘图纸上画出直线L。

我们选择一个固定的点作为圆心,并确定圆的半径。

将圆心放置在直线L的一侧,使得圆与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的长度。

2、确定切点为了确定切点的位置,我们需要使用圆规和尺子。

我们在直线L上选择一个点,记作A。

我们以A为圆心,利用圆规调整半径的长度,画出一个圆弧。

圆弧与直线L相交于两个点,我们记作B和C。

接下来,我们以A为圆心,以BC为半径,画出两个圆弧。

这两个圆弧与直线L 相交于四个点,我们将这四个点标记为D、E、F和G。

我们以D和F 为切点,以得到以D和F为切点的两个切线。

3、画出园弧在有了切点D和F之后,我们可以使用圆规和尺子,以切点作为圆心,切线长度为半径,画出两个园弧。

4、总结与回顾初级画法中,我们通过先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然后确定切点以及相应的切线,最后以切点为圆心,切线长度为半径,画出了与一直线相切的园弧。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二条曲线间的圆弧对接板滞制图之阳早格格创做板滞类板滞制图(第二版)第二章几许做图第4节圆弧对接的第1小节本节课的教教安排本节课本是正在教死教习了基础几许做图战正在初中的前提上,果此正在教教中,要常常注意与往日的知识举止对于比,注沉历程.尔充分安排教死已有的知识,带领教死把新旧知识有机混合,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一、教教观念正在“以教死死长为核心”的观念下,没有但是要闭注教死“教会”知识,而且还要特天闭注教死“会教”知识.本节课正在真验的前提上,以问题为核心,创制情景,通过西席适时的带领,死死间、师死间的接流互动,开迪教死的思维,使教死通过自己的分解、深思、纠正,没有竭完备并产死圆弧对接的观念,推导画图历程,修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丝没有苟的教习做风,普及获与知识的本领,测验考查合做教习的快乐,体验乐成的喜悦.正在那一历程中,西席不过一名构制者,带领者,促进者.二、教教要领为了充分安排教死的主动性,使教死变主动教习为主动教习,尔采与了“带领商量”式的教教模式,正在课堂教教历程中,尔末究贯彻“西席为主宰,教死为主体,商量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教思维,通过带领教死真验、瞅察、比较、分解战综合,使教死充分天动脚、动心、动脑,介进教教的齐历程.三、教教脚法多媒介战真物投影仪正在本节课的观念产死历程中起到非常要害的效率,为教死的自决探究活动提供了真物载体,估计机为西席举止教教演示战教死的瞅察提供了仄台,二者有机分离,协做收挥效率,使课堂越收紧稀有序.四、教教安排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易面——圆弧的圆心决定,尔注沉与共教们所死知的初中知识稀切分离、对于比,通过动向演示,一圆里加强教死供画图的基础功,另一圆里为后二节的真量埋下伏笔,使教死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正在每个阶段的教教中粗心安排问题情景,为教死自决商量战创制创制条件。

4.圆弧连接

4.圆弧连接
(3)画连接弧:以O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弧12,即为所求的连接圆弧。
3.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
用已知连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圆弧,有外连接和内连接两种。
例已知连接半径为R和两已知圆弧半径R1、R2,圆心位置O1、O2。要求用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已知圆弧。
分析:当两圆外切时,其圆心距为两圆的半径之和,当两圆内切时,其圆心距为两圆的半径之差。
(1)求连接圆弧的圆心;
(2)找出连接点即切点的位置;
(3)在两连接点之间画出连接圆弧。
两直线相交,其交角有锐角、钝角、直角三种情况。用已知半径的圆弧连接两相交直线的作图方法如下。
例:已知两相交直线AB、BC和连接弧半径R,要求用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已知直线AB和BC。
分析:连接圆弧的特点是圆心到两条直线的距离都等于半径R。
组织教学:(时间:3分钟)
清点人数,整顿课堂秩序。
复习旧课:(时间:5分钟)
提问:1.什么是斜度?斜度是怎么标注的?
2.什么是锥度?锥度是怎么标注的?
导入新课:(时间:3分钟)
零件的轮廓是由直线或曲线组成的。因此画好直线、曲线,并做好线与线的连接就能画出所需的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应正确、规范、清晰。
讲授新课:(时间:24分钟)
用已知半径R的圆弧连接两圆弧,有外连接和内连接两种。
已知连接弧半径R、直线AB和半径为R,的圆弧。要求用半径为R的圆弧,外切已知直线AB和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
(1)定圆心:作直线AB的平行线,距离= R;以O1为圆心,以R+R1为半径画圆弧;圆弧与平行线的交点O,即为连接弧的圆心。
(2)定连接点(切点):过点O作AB的垂线01得交点I,画连心线OO1得交点2;1、2即为圆弧连接的两个切点。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机械制图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在机械制图中,圆弧连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它可以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零件,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或转动能力。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图中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1. 圆弧连接的定义圆弧连接是指通过一段圆弧来实现零件之间的连接。

圆弧连接可以用于实现旋转运动和滑动运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2. 圆弧连接的作图步骤2.1 确定连接点首先,需要确定连接点的位置。

连接点是指连接圆弧的起始和终止点,通常位于零件的边缘或其他特定位置。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确定连接点的坐标。

在连接点确定后,需要绘制连接线。

连接线是指连接点之间的直线段,用于连接起始点和终止点。

连接线应该经过连接点,并与零件边缘相切。

2.3 绘制圆弧在连接线绘制完成后,需要绘制圆弧。

圆弧是连接线的延长线与零件边缘相交所得的曲线。

绘制圆弧时,需要确定圆弧的半径和圆心位置。

2.3.1 确定圆心位置圆心位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确定,例如通过圆心角和半径、通过三点确定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圆心位置。

确定圆心位置后,可以使用弧线绘制工具或圆规等工具来绘制圆弧。

绘制时应该保持圆弧与连接线相切,并且圆弧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应该与连接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对齐。

2.4 添加标注和尺寸在连接绘制完成后,需要添加标注和尺寸。

标注和尺寸可以用于表示圆弧的半径、圆心位置等信息,以及连接点的位置和间距等信息。

标注和尺寸应该按照机械制图的规范进行标注。

3. 圆弧连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圆弧连接的作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连接点的位置应该准确,尽量避免出现误差。

•圆弧的半径和圆心位置应该选择合适的数值,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绘制圆弧时,应该保持连接线和圆弧的相切,并且起始点和终止点应该对齐。

•添加标注和尺寸时,应该遵循机械制图的规范,标注清晰明确。

4. 总结圆弧连接是机械制图中常见的连接方式,通过绘制连接线和圆弧,可以实现零件之间的稳定运动和转动。

圆弧连接PPT

圆弧连接PPT

一、概念
用一段光滑的圆弧连接两相邻线段的作图方法
二、分类
1、两直线的圆弧连接 2.直线和圆弧的圆弧连接 3.两圆弧的圆弧连接
教学任务:
两圆弧的连接
已知两个圆,如何用圆弧实现外连接?
圆弧连接的实质: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
请思考:
直线与圆的三 种位置关系
相交 相离 相切
L3 L2
L1
圆弧外连接的原理图
欢迎 各位老师
(一)、复 习
圆的尺寸标注
1、圆的直径用什么符号表示? 2、圆的半径用什么符号表示?
(二)、引入新课
思考:
为什么采用圆弧连接,采用
圆弧连接有什么好处。
(一)减小连接处应力集中,增强其 力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二)美观,方便使用。
(三)、新课讲授
第一章 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 第四节 圆弧连接
R
圆弧R2的交点为2,则1、2即为连接
圆弧的连接点(外切的切点)。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弧
12,完成连接作图。
讨论

通过作图,同学们讨论总结实现外连接的步骤?讨论
时结合以下问题:

A、在实现连接时如何找到连接圆弧的圆心?

B、实现光滑,如何找到切点?
• C、怎样连接圆弧?
四、课堂练习
与两个圆弧内切连接
课堂练习结果
五、小结
1、圆弧连接的实质是什么?
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
2、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是什么?
(l)求连接弧的圆心 (2)找连接弧的切点 (3)作连接弧
六、课后作业
习题册第11页①②题
本节结束 谢 谢 !!
四、作图步骤
外连接两圆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条直线间的圆弧连接机械制图
机械类机械制图(第二版)第二章几何作图第4节圆弧连接的第1小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几何作图和在初中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对比,注重过程。

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一、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会学”知识。

本节课在实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反思、纠正,不断完善并形成圆弧连接的概念,推导绘图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二、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采用了“引导探究”
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在本节课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探
究活动提供了实物载体,计算机为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提供了平台,二者有机结合,协调发挥作用,使课堂更加紧凑有序。

四、教学设计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圆弧的圆心确定,我注重与同学们所熟知的初中知识紧密结合、对比,通过动态演示,一方面强化学生求绘图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为后两节的内容埋下伏笔,使学生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