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饭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 色,白色是主调,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黄褐色,用 作小面积点缀性,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 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 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身处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 但最难做到。
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 色,白色是主调,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黄褐色,用 作小面积点缀性,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 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 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身处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 但最难做到。
班 级:09艺术设计本二 制作人:强 乐 09110802069 董百惠 09110802076
贝聿铭大胆地地重复 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 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 窗、空窗、漏窗,窗两侧 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 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 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 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 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 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 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 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 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 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 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 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 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 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 和丰富。
香山饭店中窗的设计非常精 妙,墙面上重复的菱形窗是高度 抽象的结果,来自园林建筑屋脊 上竖置的叠瓦。将传统建筑的纹 样加以改造重新利用是常见的手 法,但像 香山饭店这样大面积重 复利用尚不多见。
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 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相合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坐拥在青山绿水中的香山饭店是贝聿铭一九七九年 开始接手设计的。自 幼热爱中国传统建筑的他,尤其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 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承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极为热衷, 并在他之前数十年建筑设计中多有体现。于是,在贝聿铭不但多次到香山勘 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 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后,他呈现了将现代建筑艺 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北京香山饭店。
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 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由于对称性是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不容忽视的原则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不容忽视的原则之一,旅馆的主要入口和中庭仍然具有一 条明显的轴线,这条轴线自旅馆大门开始,穿过入口门厅, 条明显的轴线,这条轴线自旅馆大门开始,穿过入口门厅,中庭直达主要庭 院中按原样重制的曲水流觞。 院中按原样重制的曲水流觞。但在一些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并不完全受制对称 原则。 原则。而这种存在与对称之中的非对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手法的发 展。 所以说,香山饭店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上, 所以说,香山饭店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上,又融入了些许现代主义的手 让香山饭店在浓郁的中国特色中拥有了别样的风情。 法。让香山饭店在浓郁的中国特色中拥有了别样的风情。
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 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 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 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 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 — 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 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 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 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面瓦的关系。 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面瓦的关系。 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 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 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
海 棠 窗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个由外 国Biblioteka Baidu建筑师完成的建筑, 国籍建筑师完成的建筑,香山饭店有着其 跨时代的意义, 跨时代的意义,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可塑性和永久的活力, 可塑性和永久的活力,是中国文化和中国 人的骄傲。 人的骄傲。
现代的建筑设计不应该只是符合使用机能的需求,要力避 大量制造普同性作品,更应在针对使用者的特殊性及个别性上多 加著墨。贝聿铭曾说过:“只要建筑能够跟 得上社会的步伐, 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 所以建筑师必须清楚设计对象在整 个社会文化脉络中的位置,进而作适当的分析,从文脉中进行设 计解析,透过文化历史符号系统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求达到 一 些精神层次上的文化认同。同时还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材 料以全新的形式结构进行再诠释,发展那些有承接价值的传统文 化,这才是优秀建筑师所要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