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得性质、目得、任务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得培养目标就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得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得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得基本要求、内容体育教学论得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得各个要素及其之间得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得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得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得主体,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及其两者之间得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得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得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一、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小史二、体育教学论得形成与发展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得起步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得分析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得分析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得关系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得定义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与要点一、学习体育教学论得意义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得注意事项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得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特征与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体育教学目标得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得概念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得关系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得意义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得结构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得外部特征二、体育教学目标得内部要素第三节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一、中国体育教学目标得课题二、中国体育教学目标得完善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教学要求】充分理解教学过程得含义与性质,以及体育教学中得五大规律与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与管理得作用。
体育教学论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的重新审视
s u b j ct e n a t u r e i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 c r o s s - s e c t i o n l a a n d h u ma n i s m.
【 Ke y w o r d s 】 P . E.t e ch a i n g t h e o r y ; c h a r a c t e r ; o b j ct e
[ 中图分类 号]G 8 0—0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3 2 2 9 ( 2 0 1 3 ) 0 1 —0 0 8 0 —0 4
随着 体 育教 学 论相 关 知 识 的 大 量 涌现 , 人 们 不 得 不对 体育 教 学论 的 一 些 基 本 问题 进 行 重 新 思 考 和解 释 。体 育 教学 论作 为 一 门新 的 学科 , 是 从 学校 体 育学 中不 断孕 育 、 脱 胎 和 发 展起 来 的 。那 么其 研 究对 象 是什 么 ?学 科特 性 又有 哪些 ? 2 0世 纪 7 0年
F e b . 2 0 1 3
Vo 1 . 1 3 No. 1
第 l 3卷第 1 期
体 育 教 学 论 研 究 对 象 及 学 科 性 质 的 重 新 审 视
汪 美芳 , 梁 占歌
( 1 . 安徽农 业大学 ,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6 ; 2 . 合肥 师范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 【 摘 要】 从教 学论 的视 角, 重新 审视 了体 育教 学论 的研 究对象及 学科 性质 , 认 为体 育教学论 的研 究对象是 通过
t h e o r y , T h i n k :R e s e a r c h O b j ct e o f P . E t e a c h i n g t h e o r y i s b a s e d o n a n l a y z i n g p r o b l e m o f P. E t e ch a i n g ,s u mm a r i z e s e s —
体育课程的性质
谈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又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研究课题。
这其中迫切需要研究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问题,以及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关系问题。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加以分析。
一、从课程分类的角度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学科长期以来是以学科课程为主作为编订课程的主体。
把体育作为学科课程进行设计,其优点是:(一)课程计划给予学科课程以重要的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学科的授课时数一直居于重要的地位(小学排语文、数学之后居第三位,中学排语文、数学、外语之后居第四位);(二)承认体育是一门科学,并按照学科课程模式加以设计,有利于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三)学科课程模式对于科学、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的和系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四)多年来形成的体育学科教学论体系,使体育教师已习惯于按学科教学模式组织、实施体育教学。
把体育作为学科课程设计也存在缺点和不足。
例如,由于过分强调体育知识、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教学内容偏多,课程设计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兴趣不够,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并与终生体育目标相联系,在教材中也难以体现。
二、从体育的科学属性角度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就体育学科来说,一方面它是社会文化现象,是构成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体育,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人才学等社会科学。
从这一角度看,体育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方面,体育运动要作用于人,要科学地促进人的身体发展,因此还要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比如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保健学、营养学、卫生学以及运动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等等。
从这一角度看,体育又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既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同时个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最终作用于人,要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完成教育任务,因此体育是一门综合科学。
《体育教学论》 教学大纲
体育装学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代码:04E00215学时分配:36学时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后续课程:体育教学设计等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教学论》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展的需要。
《体育教学论》力求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课程资源、体育教师的行为、体育课堂教学等理论和方法方面有所突破,这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新理论、新方法、适应未来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与教学改革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课程作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是搭建在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课程的基本定位为:熟悉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特点,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地分析和应用教材;学会运用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指导体育实践,培养学生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教学论》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掌握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原那么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2、努力钻研体育课程理论与体育教学理论,熟练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
3、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教学组织和自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对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过程中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的教学应认真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那么,密切联系中小学体育实际,钻研教材、研讨和改进教法步骤,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论总复习》课件
效率。
户外场地
根据课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户外场地 ,注重场地的维护和保养。
设施更新与维护
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及时维修和更 新,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与教案
社区资源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选择合适 的教材和编写教案。
2023-2026
ONE
KEEP VIEW
《体育教学论总复习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绪论 • 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 •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 • 体育教师与学生 • 体育教学的环境与资源 • 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PART 01
绪论
体育教学论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定义与性质
客观、全面、及时
详细描述
体育教学的评价应该客观、全面、及时,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评 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比赛、观察等。同时,应该注重反馈的及时 性和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PART 03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
体育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
体育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年龄、身体发展状况和 兴趣,合理安排各类体育课程, 如基础体能、球类、武术等。
详细描述
体育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的过程,包括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应 该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和场地器材等;在实施阶段,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在总结阶段,应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体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
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现象、本质和规律的一门学 科,旨在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论_部分_考试资料_(名词解释+解答题)
体育教学论资料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论: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体育教学目标: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
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3.体育教学过程: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4.体育教学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5.教师的主导性: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
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
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6.学生的主体性: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7. 体育教学原则: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8.体育教学模式: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践上。
9.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0.分解练习法:是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基本顺序有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三种)11.★完整练习法: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论
绪论:《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主体思想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日益活跃,名为《体育教学论》的著作也越来越多,这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体育教育学科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的象征。
自1988年第一本称为《体育教学论》的书籍面世,不到20年间,“体育教学论”这门新学科就从“学校体育学”中不断地孕育、脱胎和发展,时至今日,体育教学论已经初步成型,基本上具有了自己的内容和框架。
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论》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体育教学论的讲述抽象,不利于培养大家的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为当前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服务。
因此,我们根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逐渐形成适用性、实用性、真实性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在《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现场实习、现场观摩、提问、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环节,使同学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更能会教,丰富《体育教学论》课程的内涵。
本课程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
教学中我们“扬弃一般理论课教学原则”,针对过去体育教学论过于照搬一般教学框架和内容,教学缺乏实用性,在框架上清楚地描述和阐述体育教学现象;在内容上重点阐述体育教育教学,揭示体育教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尽量不把阐述停留在描述一件事情上,也不停留在“说法”上,大家能看明白,能想明白的事少讲或不讲。
与教学技能有关的内容多讲,与大家教学技能提高无关的、单纯为了“完整”和“惯例”的内容能省略则省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教学案例,但也同时阐述“不应该做的事情”,以便更清晰地阐述问题,并加强理论的指导意义,加强方法的可操作性。
(完整版)体育教学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和“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3.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4.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的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5.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先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6.体育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7.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指导条件。
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订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8.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
体育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二、简答题。
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五大规律?答:(1)运动技能形式规律。
(2)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3)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4)体育学习集体形式与变化规律。
(5)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2.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过程。
答:1.热身和逐渐加强运动负荷的阶段。
2.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的阶段。
3.恢复和逐渐降低运动负荷的阶段。
体育教学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DOI:10.16655/ki.2095-2813.2008-1579-8659体育教学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①刘博1 齐鲁金2 吕赟1*(1.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2.山东省鄄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菏泽 274600)摘 要:体育教学论虽是独立的学科,但要以发展与联系的眼光来对待。
对体育教学论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理论的认识,还能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该文从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体育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体育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体育教学论的研究者及体育教学论的学科体系5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体育教学论。
关键词:体育教学论 基本理论 学科 体系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4(c)-0226-03Several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TheoryLIU Bo 1 QI Lujin 2 LV Yun 1*(1.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500 China;2.Juancheng Voc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handong Province,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600 China)Abstract:Although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y i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it should be tre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and connec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y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y, but also builds a bridg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ubject nature,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 and the subject system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y, which is helpful to better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y.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ory; Basic theory; Subject; System ①作者简介:刘博(1997—),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齐鲁金(1974—),男,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对象一、学科定位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专注于体育领域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它具有以下特点:- 实践性:紧密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 理论性:依托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构建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
- 综合性: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二、研究对象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课程:研究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等问题。
- 体育教学: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等。
- 学习者:研究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能力、个体差异等。
- 教育环境:研究学校体育教学的政策、资源、设施等外部条件。
1.2 体育课程的基本概述1.2.1 体育课程的基本概念体育课程是指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为了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规律,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安排的总和。
它包括以下要素:- 课程目标:明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的体育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
- 课程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体育知识、技能、活动。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时间、顺序和比例。
-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指导课程改进。
1.2.2 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体育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体育素养和良好品质的过程。
体育教学的特点包括:- 实践性: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和动作练习。
- 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 发展性: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体育能力和健康水平。
1.3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本体论问题一、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本体论问题- 存在论问题:探讨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体育教学论的概念_性质_对象和任务的研究
第31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 312005年第4期Journal o 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No .4.2005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项目文号:BLA 030039)第一作者简介:张学忠(1956 ),男,甘肃临夏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科研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收稿日期:2005 05 10体育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对象和任务的研究张学忠1,毛振明2,崔颖波3,陈海波4,吴 键5(1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3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上海 200438;4 江南大学体育系,浙江 无锡 214063;5 教育部全国教育规划办,北京 100088)摘要:研究目的:以哲学和现代教学论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对体育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对象和任务等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为这一范畴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研讨法。
研究结论:(1)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现象、特征、本质和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的一门学科;(2)它是寓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其研究对象是研究体育教学问题;(4)任务是认识和探讨体育教学现象和特征。
建议:应加强体育教学论基础理论研究,才能打破制约本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论;概念;性质;对象;任务中图分类号:G 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154(2005)04 0108 04Research on the Concept ,Character ,Object and Task of P .E.Teaching TheoryZ HANG X uezhong,et al(P .E .Co llege ,N orthw estN or m a l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Abstract :Ob jecti v 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hought and theo r y o f ph il o sophy and m odern teaching ,the w riter carries on t h e research about so m e basic theories as the concep,t character ,ob ject and task to the teach i n g theory of P .E .,offers the t h eo retica l foundati o n for research of th is catego r y prob l e m.M ethod :The m et h od of docum entary ,questi o n na ire intervie w,discussion are be used .Conclusion :1)The teac h i n g theory of P .E .is a discipline of study ing such basic t h eoretica l questions as P .E .teaching pheno m enon ,characteristic ,essence and la w ,et a;l 2)It conta i n s the the ory and application in a i n teg rative co m prehensive discipli n e ;3)The object is to study the teach i n g proble m of P .E .;4)The task is to kno w and probe i n to P .E .teach i n g pheno m enon and character i s tic .Suggesti o n :W e should streng t h en t h e basic t h eoretica l research of P .E .teach i n g ,even like tha,t cou l d w e reso lve the question o f bo ttleneck that restra i n t h e developm ent of P .E.teach i n g theory . K ey w ords :P .E .teach i n g theory ;concep;t character ;ob j e c;t taskCLC nu m ber :G 807.01 Docum en t cod e :A A rticle I D:1001 9154(2005)04 0108 041 研究目的和意义近十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论的研究方兴未艾,诸多学者从不同价值取向,对体育教学论范畴的问题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学校体育学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二、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 活动。
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
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一、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一)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二)普通学校体育实践
课程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第四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一、课程的含义 二、教学的概念 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
一、课程的含义
1、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2、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一)人体适应性规律
二、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特点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一)特殊的认知领域――身体认知 1、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第(四三节 )反体映育“课自(程然的性一学”科的)基特础点反——映承受“一定技的运艺动负性荷 ”的特点——身体练习
(一)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第四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四(、一体 )育体课育程在的国(教民育教二学育基中)础的地反位 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本二位) 功人能体与生延理(伸机功能三能活。动)能力反变化映规律“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第一四) 节宏体观育体课育(程课的程四学的科学)基科础性反质 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第四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第四章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第一节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将如何推进改革?着眼点是开展课程改革还是开展教学改革?这是有明显区别的。
为了了解这一区别,我们有必要首先对课程和教学的定义作一个说明,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在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并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的,它如何影响学生和教师,其改革的前景向何种方向发展和变化。
(一)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课程包括达到设定目标或目的的策略。
拉尔夫·泰勒和希尔达·塔巴等人认为课程计划都是预先按顺序安排好的。
课程计划有起点,有终点并有过程,以便能由起点推进到终点。
例如,盖伦·塞勒将课程定义为一种“为教育者提供一系列学习机会的计划”。
戴维·普拉特(David Pratt)写到:“课程是正规教育或培训的一套有组织的打算o”乔恩·威尔斯(Jon Wiles)和约瑟夫·邦迪(JosephBondi)认为:“课程即学习计划,据此,由目标去决定什么样的学习是重要的。
”(二)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人本主义课程学家赞成这种定义。
谢波德(Shepherd)和雷根(Ragan)认为:“课程.由儿童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不间断的经验所组成。
”课程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环境……用于帮助儿童通过在学校中的实际参与来达到自我实现”。
埃斯纳指出,课程“是(学校)提供给他的学生的一种计划”。
它由“一系列预先安排好的教育情景”和“儿童在学校中的全部经验”所组成。
(三)课程即研究领域课程即研究领域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课程是研究领域即是对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领域,研究的理论、原理等知识进行解释。
持这种定义的人对课程所做的讨论,通常是学术性和理论性的,而不是实际性的,关注的是广泛的历史、哲学或社会方面的问题。
(四)课程即学科内容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用数学、科学、英语、历史等学科或内容组成来定义课程。
人们还从不同的年级水平讨论学科内容组成。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第二节 体育课 程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科性质
(一)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1、自然科学——源于体育的活动者、实施者,是研究 、自然科学 源于体育的活动者、 源于体育的活动者 实施者, 生命现象、促进生命活动之课程。 生命现象、促进生命活动之课程。 2、社会科学——体育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是一 、社会科学 体育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 体育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 种文化活动,教育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种文化活动,教育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3、综合学科——具备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 、综合学科 具备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 双重属性。 双重属性。
第二篇 体育课程 与体育设施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学习目标:了解体育课程的基本观点,掌握 学习目标:了解体育课程的基本观点, 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及体育课 程的功能价值。 程的功能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功能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一、课程之内涵
(一)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四、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异同
(一)共同点 1、都属师生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 2、都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教育过程 、都是学习知识、 3、都有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 、都有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 内容 4、都有规定的教学班级、授课对象和课表 、都有规定的教学班级、 时间) (时间)
(二)不同点 1、体育教学侧重学生的身体发展 、 2、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 3、体育教学有专门的场地, 3、体育教学有专门的场地,器材设备 4、体育教学中师生间交往频繁,有利于学 、体育教学中师生间交往频繁, 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 5、体育教学能磨砺意志,塑造人格与品质 、体育教学能磨砺意志, 6、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多,组织教学难度大 、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多,
体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科学方法。
2. 体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体育教育学是具有体育专业特点的应用教育理论。
应用教育理论是其根本性质。
3. 体育教育学的学科特征: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②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渗透③与心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④以生物科学和人体科学理论作为坚实基础。
4. 体育教育学学科的教学任务:学习体育教育理论,培养体育教育能力。
5. 体育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以围绕体育教育理论、体育学习理论和教育原理三个中心展开。
6. 体育教育是怎样产生的?①原始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使青少年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②体育教育的产生与生产技能有密切关系但体育教育不是劳动技能教育,劳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而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获得强壮的体格。
③各种身体练习的传授和学习,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独立存在,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专门的活动领域——身体教育。
4体育教育的最初内容就是通过成人接纳仪式而进行学习和训练。
7.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发展分为三阶段:①主要发展身体阶段,②灵魂的非理性部分,③理性占支配地位阶段。
8. 古希腊的教育体系主要有两种类型:①斯巴达教育②雅典教育,两种教育体系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注重实践,目的都是直接以成人的活动训练孩子将来成为国家的成员。
9. 卢梭提出要对新生的一代施行自然教育。
佩斯泰洛奇的主要功绩在于首先提出体育手段的多样化以达到使青少年身体全面发展的思想。
10. 适应教育的三个内容:①身体训练,②品格教育,③智力教育。
11. 高尔霍费尔体育思想的三条基本原则:①学生自己活动的原则,②教材内容乡土化原则,③体育课采取合科教授的原则。
他和施特莱歇尔将身体锻炼、卫生教育、娱乐教育都容纳在自己的身体教育体系之内,成为当时最为完善的身体教育体系。
12. 原苏联的体育教育现状:系统性、连贯性、计划性13. 美国的体育教育:时效性、随意性、个性、实用性14. 日本的体育教育:保健性、阶段性15. 德国的体育教育:竞技性、技术性16. 怎样正确理解体育本质:①它为面向学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设施的,为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具有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多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论是应用学科还是理论学科?
• 第一种观点: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和建立将 具有明显的技术取向,它倾向于将教学论 看作一门应用学科。
• 第二种观点:体育教学论则具有明显的学 术取向,它倾向于将教学论定位于理论学 科。
➢认识的局限性:
• 过分忽视对教学论基本原理如教学的本质、规律、思 想、理念等的研究,而只关注比较具体的操作规范、 技术的研究,将会在整体上零乱、琐碎,缺少逻辑性 和系统性,形成不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它就很难成为 一门有成熟体系的独立学科。
(二)研究对象
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育领域 中的体育教学活动和现象。
第一,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活动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共同构 成了教学的矛盾运动过程。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贯穿始终的主要矛盾。 正是这一主要矛盾的运动发展,决定了教学的本质和 规律。
第二,体育教学环境条件。
• 而只关注一般原理,忽略操作、技术层面的具体研究, 也将使得教学论内容空洞、抽象、脱离实际。
体育教学论是应用理论研究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将体育教育研究分为:
(一) 基础理论研究
(二) 应用理论研究
(三) 应用技术研究
体育教学论作为应用理论研究:
•其研究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研究体育教学 活动和现象,揭示体育教学客观规律;通过建 立具体而系统的体育教学范畴和理论体系,说 明和解决体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和课题,并运用 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
体育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与研究对象
授课人:张志勇 教授 山东体育学院
• 体育教学论是一门理论学科还 是应用学科?
直接关系着教学论的研究目 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发展方 向的问题。
(一)对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大致有两 种认识。
1.教学论是研究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 例如,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 教学论》的卷首就开宗明义地申明,他写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教学 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 生可以多学”。
(三)总结
➢体育教学论属于应用理论研究; ➢体育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体系的一个
部分,是通过研究体育教学活动和现 象; ➢体育教学论是从事体育教育与教学必 修的重要学科。
•
指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对教学的质量、效率产
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例如,体育场地、
器材、设施、班级气氛、教学手段、学生身心发展
水平、经验准备和技能能力、教材性质、学过程的操作。
• 研究如何在目标和教学条件下,更好地设计、组 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体育教学方法及其 适用范围和操作要求;教学设计的程序、方法和基 本模式;教学评价及其使用规范,等等。
•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在《论教学的若 干原则》:教学论阐明有关最有效地 获得知识与技能之方法的规则。
•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论应侧重于研究 和介绍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技术。
2.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学科。
•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教学论学者多持这种观点。 例如,苏联学者达尼洛夫、叶希波夫在所著的 《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部分, 阐述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它研究的问题是:学校 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的过程,教学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