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根据《考试说明》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求,我们还应该注重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能

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综合分析不同的修辞方法。如何去理解分析?同学们感到比较棘手的是对一些修辞方法的内部分类把握不准,对表达作用和效果相似的修辞格不易辨识,混淆不清。为了解除这一难题的困扰,使同学们对不同的修辞方法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这里将此作为重点,对容易混淆的修辞格逐一辨析。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

由于它们都同属于比喻,都追求同样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表达作用,因而其本质是相同的。其不同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形式上,区别的根据是本体、喻体、喻词的异同和隐显。具体来看:

明喻,是直接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像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有明显的比喻词,如“像”、“像……似的”、“像……一样”、“如”、“犹”、“好比”等等。

例:(泥石流)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

..巨龙游

..火车奔驰;在沟道较弯的地方,又宛如

动。

暗喻,是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没有明显的比喻词,而为“是”、“成为”、“变成”、“当作”等表示判断意义的动词,甚至有时连判断动词也不用,因此在表意上具有暗示性。但应该牢记的是,不管暗喻具有多强的暗示性,它本体和喻体全都出现。

例①.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例②.啊,雷锋!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例①是一个完整式的暗喻,连接本体和偷体的是“作了”;例②为省略式的暗喻,先对本体“雷锋”呼告,再用“你”指代,然后用逗号表示停顿,连接喻体“音符”、“纤维”、“红花一瓣”、“一滴水”。

借喻,是直接由喻体取代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①.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

例②.阳婆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白带于”比喻作者在泰山看到的自上而下的飞瀑,“胭脂”比喻日落时的晚霞。两个例句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未出现。

为更好地区别它们,列表析之:

由于它们都不出现被修辞的对象,借喻只出现喻体,借代只出现代体,因而很容易混淆。区分办法有二:

其一,把握二者概念。“喻”是追求相似性,“代”是追求相关性。

其二,可采用替换法。能够将其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不能替换的则是借代。

例如①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可以替换成:“‘月色下的天地’象‘银子’一样白。‘黑夜’像‘墨汁’一样。”

例如②“给,袁大头!”就不能替换成“光洋像袁大头”。

所以例①是借喻,而例②是借代。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简而言之,对偶与对比的着眼点不同:前者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即结构形式的整

齐、和谐;而后者追求内容上的相反、相对。

当然,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内容上的相反对比,又是形式上的工整对偶,这属于辞格的兼类。由于对比未例入八种基本修辞方法,这里就不再举例赘述。

4.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由于两者都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因而有必要加以区别。

对偶的句子成对,是一双构成,而且结构字数必须相等;排比句不要求成对,奇偶皆可,字数也不要求相等,但它要求至少是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

例①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

例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其中例①是对偶,上下两句构成一联,不仅结构相同,而且字数相等。例②是排比,它仅仅是结构相似,而且字数并不相等,更主要的是它是三句以上的排列。因此,辨析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理解概念。

5.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由于二者追求的都是语言表达内容上的效果,实现语言形象、生动的目的,因此,区别二者的关键仍然在于理解概念。

比喻是打比方,重点放在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上,不管哪一种比喻形式,喻体都一定出现在句子当中(可参看前面所列图表)。

比拟是拟物为人或拟人为物,作为拟体的人或物在句子中不出现,它是直接拿甲物写乙物,使某一人或事物具有它本来所不具备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

例①方圆形的下巴顿,有短短的黑胡茬儿,要是仔细看,那里面已经掺杂着银白色的松针了。

例②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例①是比喻中的借喻,尽管“银白色的松针”所比喻的本体没有出现在句子当中,但是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发现,它所比喻的是“白色胡子”,二者之间正是具有相似性,这样设喻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例②是比拟,句中加点的词紧承前句“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是用写人的特征的词来写初升的太阳,于太阳以人格化,这就是拟人。

从表达方式讲,比拟比比喻表现得更强烈、更直切,它不是说甲像乙,而是直接把甲当作乙来写,把乙体(人或物)的某些品格、特征直接赋予甲体而不出现乙体的外在形象。所以它追求拟此为彼,则彼此交融。再举一拟物句加以分析:

例③瘸腿老头是个老牛贩子,他一进牛市所有卖牛的买牛的都拿眼睛挖他,凡他拍过角板的牛马上涨价。

“挖”就是将人们的眼睛比拟作尖刀,它是直接将“尖刀”锋利、锐利的特点融入句中,所以也根本不需要在句中出现“尖刀”了。如果改成“所有卖牛的买牛的人的目光都像尖刀,紧盯着他”,那就成了比喻句,而表现的效果远不及比拟那么直切了。

还应值得注意的是,以人或人体的某一部分为喻体,切不可误以为拟人。

例④狗的舌头热乎乎的,好似一个温柔的手掌。

这就是比喻,而不是拟人。

6.设问与反问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这是与一般疑问句之间的最大区别。

不同的是设问在问句中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从形式上讲: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