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初中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分别是:
1. 比喻:用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来表示或说明另一事物或现象,以加深理解和发展想象。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行为或情感,使其具有生命活力,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 夸张: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描述,以突显其特点,强调某种感情或观点。
4.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表达的语气和感染力。
5.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突出重点,加强表达效果。
6.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现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以强调主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7. 对仗:在词语、短语或句子中,采用对称、平行的结构,以突出主题,美化语言。
8. 谐音:利用语言的发音相似性,创造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
这八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或演讲更具吸引力。
在实际应用中,修辞手法往往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一,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5,对偶2,比拟6,排比3,借代7,设问4,夸张8,反问二,几种修辞方法的辨析:1,借喻和借代3,排比和对偶2,比拟和比喻4,设问和反问三,需了解的其他八种修辞方法:1,反复5,仿词2,双关6,顶真3,对比7,回环4,拈连8,反语四,练习:小结前言什么是修辞方法及考点透视:修辞方法是一种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在高考中,修辞已由原来的单一考查变为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考查,尤其是结合语境来使用,突出了"综合运用"的能力.返回一,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常由三部分构成: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例句: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庄稼"是本体,"小山"是喻体,"像"是喻词)(2)比喻的种类: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借喻:甲代乙.本体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博喻:同一个本体,多个喻体.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例句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明喻)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暗喻)天空乌云密布,一阵风过,刹那间,地上激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借喻)本体:匪徒们喻体:兔子喻词:似的本体:花圈/纪念碑喻体:海洋/山冈喻词:是/堆成本体:没有出现(雨)喻体:箭头/瀑布喻词:没有出现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博喻)本体:少女喻体:红蝴蝶,绿鹦鹉,蓝孔雀返回目录2,比拟:(1)比拟的特点: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拟人:把物当人写,事物"人化".例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拟物: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作用: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感情共鸣.返回目录3,借代:(1)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2)借代的种类:特征代本体: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标志代本体:远处走来了一群"红领巾".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芦柴棒",去烧火!专有名词代泛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代抽象: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敌人.部分代整体:凡愿留下的不许强拿人家一草一木.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返回目录4,夸张(1)夸张的特点: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2)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夸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3)注意: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作用: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返回目录5,对偶(1)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2)对偶的种类: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补,相衬例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例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有均衡的美感;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传诵和记忆.返回目录6,排比(1)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排比的种类:成分排比句子排比例句1:大堰河,含泪地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见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四个状语排比)例句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四个句子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返回目录7,设问设问的特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例句: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动呢是谁日日夜夜监视大海的动静,探索着海洋的奥秘呢就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内容,使文章有变化和起伏.返回目录8,反问(1)反问的特点: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2)反问的形式: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句1: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表示没有什么言语)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句2: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表示它很美)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返回目录二,几种修辞方法的辨析:1,借喻和借代:例句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用"厚障壁"(喻体)来比喻"阶级的隔阂"(本体),这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即都能把人隔开.例句2:"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借代."花白胡子"是老人的外表特征,以此来指代老人.本体"老人"与借体"花白胡子"之间具有相关性.区别:(1)借喻重在比方,借代重在指称.(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返回2,比拟和比喻例句1: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比喻.本体——灯光,喻体——星星,喻词——仿佛例句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方面里弹琴.比拟."低唱""弹琴"是人的动作,把物当人来叙述.比喻重点在"喻",即打比方,突出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直接把甲当乙来写.返回3,排比和对偶例句1:在那黑暗的岁月里,人们在忧虑中度日,在沉默中思索,在悲愤中秣厉.例句2: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例句1是排比,例句2是对偶.排比须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求结构相同或相似,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可以表达相关的意思,也可以表达相对,相反的意思.返回4,设问和反问例句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例句2: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例句3: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例句1是设问,例句2和例句3是反问.设问有问有答,必须用问号.反问不必回答,问中已有答案,有时表示强烈语气或感情时可用叹号.返回四,练习1,《全品》真题点悟2,《全品》自主探究3,从修辞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最恰当的是(《名师》P110)( C )A,妈妈得知儿子制作的航模获得了学校小科技比赛一等奖后,兴奋得三个月没睡觉.B,一道艳丽的彩虹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爬上天空,宛如飞腾着的一条巨龙.C,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好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D,汽车和马路好比钢琴和二胡一样,没有好的二胡,钢琴就奏不出动听的乐曲;没有好的马路,汽车也不能跑得顺畅.4,把下面一段文字改成一组排比句.(可适当增减字数)《名师》P112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绘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需要你去开垦它,改造它.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句式结构:不是……而是……需要你……6,补写下列对联的上联或下联.伯乐荐骏马,良师育英才.风似剪刀花似锦,雨如银线柳如烟.5,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所写句子需有拟人修辞格.如果是雄鹰,就应该有展翅于辽阔苍穹的理想;如果是骏马,就应该有驰骋在万里草原的豪情;如果是清泉,就应该有奔流到浩瀚大海的壮志.返回山脉能阻隔天地,却隔不住深深的思念;经纬可以拉开距离,却拉不开真挚的情感;岁月可以流逝年华,却带不走永恒的友谊.元旦来临,送去我的祝福声声!7,元旦即将来临,请拟一条祝福语送给远方的朋友.(80字以内,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返回目录小结高分突破:修辞手法的考试形式主要有选择,变换句式,仿写句式等,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熟悉各类题型,结合语境加以分析,打开思路运用联想和想象是解题得分的关键.在作文中熟练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语言更丰富更形象生动,更有文采,为作文增加得分机会.。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八大修辞手法
八大修辞手法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14种,常见有八种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1>明喻(甲象乙)
<2>暗喻(甲是乙)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三、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四、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五、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七、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八、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九、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十、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十二、反问:即反诘。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十四、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例如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式。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发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情感、有行为的修辞方式。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式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硕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式。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情感、态度和理解上起踊跃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酷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语气大体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式。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情感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画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归纳力强,增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拍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63种修辞手法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修辞技巧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总共63种:一、比喻类:1. 直接比喻。
2. 隐喻。
3. 暗喻。
4. 拟人。
5. 拟物。
6. 比拟。
7. 比喻。
8. 借代。
9. 象征。
10. 比兴。
11. 对比。
12. 对仗。
二、排比类:13. 词语排比。
14. 句式排比。
15. 对仗排比。
16. 修辞排比。
17. 修辞对比。
三、夸张类:18. 夸张。
19. 夸大。
20. 夸张法。
21. 夸张手法。
22. 夸张修辞。
23. 夸张表达。
24. 夸张修辞手法。
25. 夸张手法运用。
四、反问类:26. 反问。
27. 反问句。
28. 反问修辞。
29. 反问疑问。
30. 反问疑问句。
31. 反问疑问修辞。
32. 反问疑问手法。
五、夸比类:33. 夸大比喻。
34. 夸大修辞。
35. 夸大手法。
36. 夸大修辞手法。
37. 夸大修辞技巧。
六、设问类:38. 设问。
39. 设问句。
40. 设问疑问。
41. 设问疑问句。
42. 设问疑问修辞。
43. 设问疑问手法。
44. 设问疑问句式。
45. 设问疑问修辞手法。
七、对比类:46. 对比。
47. 对比句。
48. 对比修辞。
49. 对比手法。
50. 对比疑问。
51. 对比疑问句。
52. 对比疑问修辞。
53. 对比疑问手法。
八、夸张类:54. 夸张。
55. 夸张修辞。
56. 夸张手法。
57. 夸张修辞手法。
58. 夸张修辞技巧。
59. 夸张句。
60. 夸张句式。
61. 夸张语气。
62. 夸张修辞语。
63. 夸张修辞表达。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修辞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高中阶段语文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八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
此外还有一些诗词和文言文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方法。
扩展资料现代汉语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态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柔美的特征,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鲜艳、桃李争春的喧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踊跃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罗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画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协调,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修辞手法常用8种
修辞手法常用8种8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例句:她那红润润的圆脸蛋,像溢满浆汁的苹果。
2、拟人: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公园里的花开了,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3、夸张: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例句: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例句:母爱是写在脸上的笑容,母爱是日常的唠叨,母爱是彻夜难眠的牵挂。
5、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6、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8、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句: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对仗: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6、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7、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
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8、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章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和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直观地传达出其中一种意义或感受。
比喻能够丰富文学作品的意象,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心如刀割、一石二鸟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和感受,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鸟儿在枝头歌唱、花儿含笑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强调其中一种感觉或效果,使作品更具冲击力和艺术感。
例如:铜墙铁壁、困兽犹斗
4.对比: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来突显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紧凑。
例如:南辕北辙、形影不离
5.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同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关注度。
重复可以使句子更加饱满,更具有节奏感。
例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和语法,将多个相同或类似的事物排列起来,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排比能够扩大句子的规模和强化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并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设问能够使作品更具有针砭时弊的目的。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追求物质享受?
例如:他能不痛苦吗?他能不悲伤吗?。
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异类相比,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二、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列举其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借代的作用:1、形象生动 2、引起读者联想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的作用: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⑶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A.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B.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C.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表示想象)D.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示列举)[区辨]“像”、“仿佛”、“似的”的非比性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的几种情况:(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
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包袱”。
(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明喻中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常见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 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2 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3 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 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5 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根据《考试说明》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求,我们还应该注重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能
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综合分析不同的修辞方法。
如何去理解分析?同学们感到比较棘手的是对一些修辞方法的内部分类把握不准,对表达作用和效果相似的修辞格不易辨识,混淆不清。
为了解除这一难题的困扰,使同学们对不同的修辞方法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这里将此作为重点,对容易混淆的修辞格逐一辨析。
1.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分
由于它们都同属于比喻,都追求同样的语言表达效果和表达作用,因而其本质是相同的。
其不同点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形式上,区别的根据是本体、喻体、喻词的异同和隐显。
具体来看:
明喻,是直接说甲像乙,也就是说本体像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有明显的比喻词,如“像”、“像……似的”、“像……一样”、“如”、“犹”、“好比”等等。
例:(泥石流)在沟道较直的地方,好像
..巨龙游
..火车奔驰;在沟道较弯的地方,又宛如
动。
暗喻,是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连接本体和喻体没有明显的比喻词,而为“是”、“成为”、“变成”、“当作”等表示判断意义的动词,甚至有时连判断动词也不用,因此在表意上具有暗示性。
但应该牢记的是,不管暗喻具有多强的暗示性,它本体和喻体全都出现。
例①.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例②.啊,雷锋!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例①是一个完整式的暗喻,连接本体和偷体的是“作了”;例②为省略式的暗喻,先对本体“雷锋”呼告,再用“你”指代,然后用逗号表示停顿,连接喻体“音符”、“纤维”、“红花一瓣”、“一滴水”。
借喻,是直接由喻体取代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①.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
例②.阳婆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白带于”比喻作者在泰山看到的自上而下的飞瀑,“胭脂”比喻日落时的晚霞。
两个例句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未出现。
为更好地区别它们,列表析之:
由于它们都不出现被修辞的对象,借喻只出现喻体,借代只出现代体,因而很容易混淆。
区分办法有二:
其一,把握二者概念。
“喻”是追求相似性,“代”是追求相关性。
其二,可采用替换法。
能够将其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不能替换的则是借代。
例如①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可以替换成:“‘月色下的天地’象‘银子’一样白。
‘黑夜’像‘墨汁’一样。
”
例如②“给,袁大头!”就不能替换成“光洋像袁大头”。
所以例①是借喻,而例②是借代。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简而言之,对偶与对比的着眼点不同:前者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即结构形式的整
齐、和谐;而后者追求内容上的相反、相对。
当然,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内容上的相反对比,又是形式上的工整对偶,这属于辞格的兼类。
由于对比未例入八种基本修辞方法,这里就不再举例赘述。
4.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由于两者都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因而有必要加以区别。
对偶的句子成对,是一双构成,而且结构字数必须相等;排比句不要求成对,奇偶皆可,字数也不要求相等,但它要求至少是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
例①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
例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其中例①是对偶,上下两句构成一联,不仅结构相同,而且字数相等。
例②是排比,它仅仅是结构相似,而且字数并不相等,更主要的是它是三句以上的排列。
因此,辨析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理解概念。
5.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由于二者追求的都是语言表达内容上的效果,实现语言形象、生动的目的,因此,区别二者的关键仍然在于理解概念。
比喻是打比方,重点放在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上,不管哪一种比喻形式,喻体都一定出现在句子当中(可参看前面所列图表)。
比拟是拟物为人或拟人为物,作为拟体的人或物在句子中不出现,它是直接拿甲物写乙物,使某一人或事物具有它本来所不具备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
例①方圆形的下巴顿,有短短的黑胡茬儿,要是仔细看,那里面已经掺杂着银白色的松针了。
例②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例①是比喻中的借喻,尽管“银白色的松针”所比喻的本体没有出现在句子当中,但是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发现,它所比喻的是“白色胡子”,二者之间正是具有相似性,这样设喻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例②是比拟,句中加点的词紧承前句“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是用写人的特征的词来写初升的太阳,于太阳以人格化,这就是拟人。
从表达方式讲,比拟比比喻表现得更强烈、更直切,它不是说甲像乙,而是直接把甲当作乙来写,把乙体(人或物)的某些品格、特征直接赋予甲体而不出现乙体的外在形象。
所以它追求拟此为彼,则彼此交融。
再举一拟物句加以分析:
例③瘸腿老头是个老牛贩子,他一进牛市所有卖牛的买牛的都拿眼睛挖他,凡他拍过角板的牛马上涨价。
“挖”就是将人们的眼睛比拟作尖刀,它是直接将“尖刀”锋利、锐利的特点融入句中,所以也根本不需要在句中出现“尖刀”了。
如果改成“所有卖牛的买牛的人的目光都像尖刀,紧盯着他”,那就成了比喻句,而表现的效果远不及比拟那么直切了。
还应值得注意的是,以人或人体的某一部分为喻体,切不可误以为拟人。
例④狗的舌头热乎乎的,好似一个温柔的手掌。
这就是比喻,而不是拟人。
6.设问与反问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这是与一般疑问句之间的最大区别。
不同的是设问在问句中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从形式上讲: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从表达效果上讲: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例①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例②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例①是一个设问句,去掉后面的答案,问号前就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它必须通过自问自答的形术表达作者的观点;例②是反问句.是一个肯定形式的反问句与一个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