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第3章

国际经济学第八版第3章
11
(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单一要素的经济 单一要素的经济(局部均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 力数量.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例如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19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图 2-2: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外国葡萄 酒产量, Q*W(加仑)
L*/a*LW
F*
+1
P* L*/a*LC 外国奶酪产量, Q*C (磅)
20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一般均衡2

贸易后确定相对价格——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 贸易后什么确定相对价格 (例如 PC / PW)?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 确定奶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供给等于在给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奶 酪的总供应量除以葡萄酒的总供应量, (QC + Q*C )/(QW + Q*W). 世界的奶酪相对需求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
17
(四)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1

绝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 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 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假定 aLC < a*LC 和 aLW < a*LW 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 对优势 。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 的生产效率. 即使国内在两种商品上拥有 绝对优势,可获利 的贸易也是可能发生的.如自然资源不同 贸易结构将会被比较优势所决定.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24
Production, Prices and Wages (cont.) •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1. 劳动是生产中唯一重要的资源。 2. 由于技术差异,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都 不一样,但劳动生产率在各国内部并不随时 间而变化。 3. 各国的劳动供给量是一个常数。 4. 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酒和奶酪。 5. 竞争使得工人们可以获得“竞争性”工资, 工资是一个关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的函 数,竞争同时也使得他们可选择去能支付他 们最高工资的行业工作。 6. 模型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 投入奶酪生产的每一小时如果用于生产酒,可产出 酒的数量等于
1 hour/(aLW hours/liter of wine)
= (1/aLW) liter of wine • For example, if 1 hour is moved to cheese production, that additional hour of labor could have produced 1 hour/(2 hours/liter of wine) = 1/2 liter of wine.
Chapter 3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 优势:李嘉图模型
Slides prepared by Thomas Bishop
Copyright © 2009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 • 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用温室. – 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
•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 产品,如计算机。
4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一,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产 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升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 求就会减少。
40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二,本国的工资上升之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 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增加,这进一步减 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aLCQC + aLWQW = L
–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14
单一要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P L/aLW
o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15
• 机会成本表示为PPF的斜率 • 在此为aLC/aLW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2
单一要素的经济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2.亚当·斯密用贸易双方的绝对优势的差异证明 了贸易并不是一种零和贸易,而是一种对贸易双方 均有好处的相互有利的行为。但是绝对优势的约束 性条件极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有局限 性,这限制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1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大卫·李嘉图通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绝对优势差异的前提约束 ,以比较优势为前提假设,建立了比较优势贸易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机会成本的不同。
关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 势及其变化趋势。
16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方面,海上霸权,攫取殖民地,积累财富。需要自 由经济学说反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分析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或是指一个国
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 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 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 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 的劳动投入量最小。(分析过程见插图)
是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 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 的轨迹。
3.国民预算线(national budget line)
5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考研专业课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大版第八版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理论内涵 2
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 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 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 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 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 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 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 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 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 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 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 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 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以有一下等式表示:
aLCQC + aLWQW = L
劳动总供给量
奶酪的单位产量劳 奶酪的总产 葡萄酒的单位产量
动投入

劳动投入
葡萄酒的 总产量
图3-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
QC = L/aLC 当QW = 0 aLCQC + aLWQW = L QW = L/aLW 当QC = 0 QW = L/aLW–(aLC /aLW )QC:PPF的等同式, 它的斜率是:–(aLC/aLW )
aLC /aLW < a*LC /a*LW
当国内市场增加奶酪的生产,它减少的葡萄酒的生 产量要比国外市场少,因为国内生产奶酪需要的单 位产品劳动投入要比生产葡萄酒所需的要低。
用 “*” 表示外国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李嘉图的国际贸易模型
• 假如国内市场在生产奶酪和葡萄酒方面更 有效率。
• 国内在所有生产方面有绝对优势:它生产 奶酪和葡萄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要比国外的 低。
理论内涵 1

2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因 此可以出口奶酪以换取葡萄酒.
习题: 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 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 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 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 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 米的比较优势?
多产品模型中相对工资的确定
要确定在多种产品经济中的相对工资,我们必须 根据对产品的相对需求来推知隐含的对劳动的相 对需求 (i.e., 相对派生需求). 相对派生需求 对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与本国对外国的工资率 之比负相关.
Figure 2-5: 相对工资的确定
相对工资率 w/w* RS 苹果 10 8 香蕉
1.生产可能性
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 表明了在既定的资源 条件下,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商品组合. 一国的PPF可用下式表示:
aLCQC + aLWQW = L (2-1)
从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
QC + 2QW = 120
Figure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酒产量 QW(加仑 加仑) 加仑
1.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 1.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
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如何确定 (e.g., PC / PW)?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世界做为一个整体来考 察奶酪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供给 相对供给等于既定的相对价格下两国的奶酪 相对供给 总供给除以葡萄酒的总供给,即 (QC + Q*C )/(QW + Q*W). 奶酪的相对需求 相对需求是一个相似的概念. 相对需求
南美生产玫瑰的机会成本较低. 美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较低.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1. 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A. 各国间的差别,做善长的事,取长补短,获益(比较优势)B. 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效率提高 2. 比较优势:本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外国,拥有比较优势(北美计算机,南美玫瑰) 3. 英国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模型 A. 一国: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a L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率是它的倒数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是横坐标的机会成本(前提是同质)(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不同产品的组合)不等式:L Q a Q a LC LC LW LW ≤+劳动总是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劳动力的流向 奶酪的小时工资: P c /a LC当 Pc/Pw>aLc/aLw , 奶酪部门工资高,本国专门生产奶酪 关键命题:一国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时,只生产奶酪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必须为自己生产两种产品,导致两种产品的价格必须等于机会成本。

即: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B. 两国*LW*LC LW LC a a a a < 比较机会成本 得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

(光凭绝对优势没法确定贸易模式) 4.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确定研究比较优势时必须注意两个市场,即注意两种产品的相对供求量。

RDTOT5.贸易所得两种方法体现贸易互利性: ①间接生产:用1小时生产的奶酪换取葡萄酒:(LCa 1)(Pw Pc )直接用1小时生产葡萄酒:LWa 1因为(LC a 1)(Pw Pc )> LWa 1,所以第一种方法好。

当世界市场均衡时,没有国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就一定有PwPc>LWLCa a 。

②研究影响消费可能性:贸易前:消费可能性与生产可能性一致贸易后:都扩大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提高 6.相对工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工资率也较低,就具有了成本优势(工资相同是在一国情况下)。

国际经济学(第2章)

国际经济学(第2章)

比较优势的概念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生产出某种产品就必须 放弃其他产品。因此, 放弃其他产品。因此,机会成本衡量的是生产 某种产品所耗费的同样资源如果用来生产另一 种产品的产出数量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建立在机会成本的比较之上。 比较优势建立在机会成本的比较之上。如果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较低,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较低,则在 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单一要素经济

生产可能性( 生产可能性(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指的是一国 , ) 最有效率生产出的两种产品的各种可能 组合 上述假设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以 一下方程来表述: 一下方程来表述:

比较优势的概念
如果每一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 如果每一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较低的机会成 进行专业化( 本)进行专业化(specialization)生产,然后 )生产, 进行贸易,则这种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 进行贸易,则这种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 比较优势是如何决定的? ■比较优势是如何决定的?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帮助我们了解国家间的 差异如何决定贸易模式( 差异如何决定贸易模式(the pattern of trade),即一个国家出口什么和进口什么 ),即一个国家出口什么和进口什么 ),
本章小结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它揭示 了国家间的差异导致了贸易, 了国家间的差异导致了贸易,并获得了 贸易利益 在这一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要素, ■在这一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要素,国家 间的差异反映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 在李嘉图模型中, ■在李嘉图模型中,国家出口的产品时具有 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的产品

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24
比较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表示,相对劳动生产 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 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A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 A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 均产量) B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人 均产量)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 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 优势。反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 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 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 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
表2-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 劳动投 入量 英国 美国 15 10 产出量 120 120 劳动投 入量 5 10
布 产出量 100 100
19
一个例子
从表2.2可以看出,进 行国际分工之后,整 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 仍是240,没有变化, 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 400,比分工前增加 了200个单位。这说 明,国际分工使两国 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 的利用。
Adam Smith (17231790)
13
绝对优势的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如果 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 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 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 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 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 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 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 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 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 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 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 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 10万元的其他商品。
上述关系表明,A国生产一单位的X产品所使用的劳动 比B国生产一单位的X产品的时间少。
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成本优势的例子。
假设英国、法国生产每吨小麦和生铁分别投入的劳动为 200天、100天、与100天和200天。
英国 法国
小麦 200天/吨 100天/吨
生铁 100天/吨 200天/吨
这说明英国在生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法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 对优势。
第 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 ( Comparative Advantage )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 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 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 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只要6个单位小麦能交换到4个单位以上的布,美国就会同 意交换;而6个单位的小麦能交换到少于12个单位的布, 英国就会同意交换。因此,互利贸易的交换率范围为:
4C< 6W < 12C
例如,交换率为6W/8C,则美国可获得4C;而英国如果 自行生产6W,需6个单位劳动,即12C,节约了4C。
问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结构
• • • • • • 比较优势的概念 单一要素的经济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 引入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品 结论
1
• 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的两个原因:
– 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上的不 同. – 试图获得生产上的规模经济.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 同.
– 这些技术不同反映到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单一要素的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生产某种产 品(如奶酪)之下,一定数量的资源能生产另一种 产品(如葡萄酒)的最大数量,反之亦然。或者表 明这种经济状况下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混和数量。 – 下面的式子显示了经济的 PPF :
aLCQC + aLWQW = L
–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19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模型的假设:
– – – – – – – – 世界有两个国家 (国内和国外). 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 (葡萄酒和奶酪). 劳动力是生产的唯一要素. 劳动的供应在每个国家都是固定的. 每个产品上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劳动力在两个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所有带星号的变量指的是外国.
20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绝对优势
–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 少的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 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 假定 aLC < a*LC 和 aLW < a*LW
• 这种假定暗含国内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对 优势 。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内比国外具有更高的生产 效率. • 即使国内在两种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可获利的贸 易也是可能发生的.
9
比较优势的概念
• 表 2-1的例子说明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 如果每一个国家出口他具有比较优势(低机会成 本)的产品 ,那么所有国家都能从以这种原则进 行的贸易中获益。
• 什么决定比较优势?
– 回答这个问题将会帮助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 不同 是如何决定贸易模式(一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 的。
10
单一要素的经济
17
单一要素的经济
• 上述关系说明如果奶酪的相对价格(PC / PW ) 超过其机会成本 (aLC / aLW),那么这个经济体 系会专业化生产奶酪,或者 PC/aLC>PW/aLW。 • 如果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两种产品都被生产 了,那么PC / PW = aLC /aLW。
18
• 劳动价值论: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 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 入(机会成本)。
16
单一要素的经济
• 劳动力总是流向工资较高的部门。 • 用表示PC 奶酪的美元价格 ,用 PW 表示葡萄 酒的美元价格。用 wW 表示葡萄酒行业的工资 用 wC 表示奶酪行业的工资。 • 在单一要素的模型中是不存在利润的,在奶酪 部门的单位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一个小时生 产的价值 PC/aLC,在葡萄酒部门的单位工资率 等于PW/aLW。
2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 • 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用温室. – 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
•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 产品,如计算机。
3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 玫瑰对电脑的机会成本就是用来生产一定数量 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电脑的数量. – 美国为情人节种植了1000万支玫瑰。如果将种 植玫瑰的资源用于生产计算机,则可生产10万 台。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酪). – 表示为PX/PY – 相对价格的: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美元对可口可乐的相对价格就是两听能换一美元
Q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QW = 120
13
单一要素的经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L/aLW
P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o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14
• 机会成本表示为PPF的斜率 • 在此为aLC/aLW
15
单一要素的经济
– 每单位劳动力投入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例 如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 12 动,或者120个工人).
7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机会成本相对低的产 品上,贸易会对双方国家都有利
–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对低的机会成本.
•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在玫瑰和电脑上的生产 可以看到贸易使双方都受益
8
比较优势的概念
表 2-1: 生产上的假定变化
假设前提:贸易未发生前,美国生产(需求)玫瑰、 南美生产(需求)计算机
4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5
比较优势的概念
• 相比美国,南美国家在种植情人节玫瑰的机 会成本就很低了。
– 气候、工人适合
• 比较优势
–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 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 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6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假定美国生产1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10 万台电脑。 • 假定南美生产1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3 万台电脑。 • 这个例子假定南美工人比美国工人的生产 效率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1
单一要素的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水平: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单 位产品劳动生产力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