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3 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
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使用希沃白板3拉幕功能,增加猜谜的隐秘性趣味性。
同学们,我们今天起学习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板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举手回答:仔细观察这些物体,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一说:这些都是对称现象,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对称吗?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对称图形,它们的中间都有什么?
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板书)


做一做: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用希沃白板上的书写工具或优教通工具条上的画笔工具打√
更多互动练习见优教通PPT课件“习题七”1.2.3(在优教系统展开的工具栏点击授课包打开自己的个性资源“习题七”1.2.3.)
交通标志
车标设计
脸谱艺术
剪纸艺术
校园里的轴对称图形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学校大门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综合楼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篮球架
乒乓球台
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教室窗户
垃圾箱
电动二轮车
汽车
我的代步工具
古建筑中的对称现象
家乡古建筑中的对称现象
美丽的家乡:许昌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张公祠,位于包公寨小学所在地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门道张村西头。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打开优教通工具条,趣味选人或随机选人: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1、对折
2、画一画 剪一剪
3、展开
试一试: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图形吗?
小组合作:打开希沃白板计时器计时,每人试着剪出以上任一个图形。比一比看谁先完成。黑板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对表现突出学生用优教通工具条上的表扬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J) 三、图形的运动(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J) 三、图形的运动(一)

三、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教材分析】本课时从丰富的实例出发,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循序渐近,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上下左右,在一年级下册又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为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观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地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如何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巩固应用―→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向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

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生:可以将它们对折。

师: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把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课件演示对折重合)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左边和右边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案《图形的运动》教案1课题名称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理解“完全重合”,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知识点本身内容逻辑性较强,“对折”和“完全重合”这两个概念较难理解,对感悟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

难点分析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认知理解困难: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对于“完全重合”不易理解,想象思维缺乏。

教学方法1、演示法:借助动态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演示剪轴对称图形的步骤与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用视频来播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自己的身体来摆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2、练习法:通过练习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猜谜语吗吗?我们先来玩玩“猜谜语”的游戏吧?课件出示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

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打一动物)并问学生看谁猜的最快最准?生:蝴蝶师:你们真聪明!课件出示谜底:蝴蝶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只蝴蝶有什么共同特点?猜测生会说:图形两边一样师:你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叫什么吗?(对称现象)师:出示一些实例,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生举例说明)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师:对称的物体还真多,(课件出示)比如:五角星、京剧脸谱和青蛙,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对称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谁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他们有哪些特点呢?(猜测学生会说: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师:那我们怎么验证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师:接下来出示蜻蜓的动态图片,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师: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师示范画对称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课时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课时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课时作业设计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一、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不是的画“×”)二、分一分。

A D Y G O S国一王元旦喜对称的有();不对称的有()。

三、说一说下列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四、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第2课时平移一、下列几种运动属于平移的是()A.水平运输带上的砖的运动B.啤酒生产线上的啤酒通过压盖机前后的运动C.升降机上下做机械运动D.足球场上足球的运动。

二、填一填。

三、下图中,把由图①平移得到的图形涂上红色。

四、画出下图向左平移6格后得到的图形。

第3单元综合训练一、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二、下列现象是平移画О,是旋转画△。

风扇转动()打开抽屉()升降机上下移动()小汽车向前行驶()三、根据图形填一填。

原图形向上平移了()个格子;原图形向下平移了()个格子;原图形向左平移了()个格子;原图形向右平移了()个格子。

四、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画出向上平移4格的图形,标上①。

2.画出向下平移5格的图形,标上②。

3.画出向左平移5格的图形,标上③。

4.画出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标上④。

第3课时旋转一、下面的现象中是旋转的画“√”,不是旋转的画“×”。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2.推拉窗的移动。

()3.钟面上的分针。

()4.飞机的螺旋桨。

()5.工作中的电风扇。

()6.拉动抽屉。

()二、一个复合图案的形成过程,有通过一次()或()而得到,也有通过多次()或()而得到的。

三、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得到的是()。

A B C D第4课时剪一剪一、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二、折一折,剪一剪。

三、剪出你喜欢的图形,帖在框里。

第三单元_第01课时_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第01课时_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0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些图形是对称的,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一、利用图片,初步感知1. 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这样?2.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生:左、右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二、观看视频,加深印象1. 师:这种现象我们叫“对称”。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 播放视频。

学习任务一:认识对称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表象特点:两边大小形状相同,为后续进一步判断方法做好铺垫。

】一、找一找哪些是“对称”1. 师: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①②③④生:②④是对称的。

2.师: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图形②④是对称的。

那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它们是对称的吗?生:对折。

二、折一折验证“对称”1.师:这些图形在课件上,你们没办法对折,那就请课件帮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吧。

2.课件演示对折。

①②③④3.对折后,我们发现,图形②④左右两边是完成一样的,图形①③左右两边不是一样的。

学习任务二:认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介绍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把折痕与对称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建立联系,规范数学用语。

】一、猜一猜1. 根据给出的图形,猜一猜下面图形是什么动物?2. 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二、剪一剪1. 按下面这样,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2. 除了这个图形,你还能按这样的方法剪出其它图形来吗?3.师: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生1: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相同。

生2: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师:是的,我们把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相同,恰好都能重叠在一起,叫做“完全重合”。

4.师:仔细观察这四个对称图形,对折后每个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只有沿着这条折痕对折,两边才能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精品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精品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精品教案教材解读: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大多数是复合运动,教科书在选取生活中的实例时,注意了其运动特点的典型性,尽量呈现生活中单一运动形式的实例。

在例题与习题的表述与内容上,教科书都非常注意区分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现象)和数学上的图形的运动,让学生体会相应的图形运动的特征,学会分辨合同运动的种类(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科书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主要要求学生能从诸多的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等。

不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也不要求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平移等。

学情分析: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合同运动)。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现象的支撑,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策略: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除了利用教科书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知,如自行车的车轮转动、荡秋千等。

课堂上通过观察与操作,采取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可以使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案(通用5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课本第29页例1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能判断对称的图形;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课件、2.学具:剪刀、彩纸和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各一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感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喜字、表演杂技、门、举重、蝴蝶、小毛驴师:漂亮吗?生:漂亮。

师:它们不仅漂亮还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特征,赶快睁大小眼睛找一找共同特点是什么?生1:喜字的两边一样。

生2:小毛驴的两边一样。

生3:举重的两边一样。

…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认识对称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图片的两边无论形状大小都一样。

如果把图片从中间开始对折后,两边又会怎样?(点击图片动画对折)生:和在一起了。

师:这是完全重合,从中间开始,两边的图形对折后没有多一点,也没有少一点。

这些图片都是对称的。

(板书课题---对称)师: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物体是对称的?生:两边完全重合就是对称的。

师:你学的真认真。

在你生活的周围就有许多对称的物体,请你留心想一想,说一说。

生1:桌子生2:裤子生3:黑板……师:你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形,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生:敢。

(课件出示图形并判断,其中字母E是上下对称的,告诉同学生活中的物体不仅有左右对称的,还有上下对称的。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主题图,教材选用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游乐园和春天里孩子放风筝的场景。

对称的图形有蜻蜓、蝴蝶风筝和小兔子钟面;平移的现象有缆车、在直线轨道上运行的小火车、滑滑梯、观光梯;旋转的现象有旋转飞机、风车和钟表上时针与分针的转动。

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场景表述出来,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演示,切实感受到每个实例的运动方式,再找一找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初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提供了树叶、蝴蝶、天安门三种实物,它们分别是植物、动物与建筑的代表。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是一模一样的,从而认识对轴称现象。

再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以巩固认识。

例1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剪纸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标: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做一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其中第四幅图较难判断,教师应准备教具,当学生出现分歧时,通过对折的方式,发现它无论怎么折都不能完全重合,从而知道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需要对折后要完全重合,如果仅仅只是形状形同是不可以的。

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修订后的只要求能从诸多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而不要学生画出对称轴。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是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二、重难点突破1.认识轴对称图形。

突破建议(1)借助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如:主题图中出现的蜻蜓、蝴蝶风筝等,说一说自己在哪见过这样的图形。

(2)折一折,剪一剪。

课前准备好方形的纸片与剪刀,通过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形成的过程,感受轴对称的奥秘。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优质课件
23
情境导入
24
新课讲解
像这样沿着直的路线运动,在移动中 没有改变物体的大小和方向的现象都 叫做平移。
25
新课讲解
生请活伸中出有你哪的些手常,见模的仿平一移下现这象些? 平移运动。
推拉开抽窗屉户是的平动移作现是象平。移现象。
26
新课讲解
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拉出拉杆箱拉杆的动作 也是平移。
27
新课讲解
移一移。
哪几座小房子可以 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
28
新课讲解
这两座房子能与其他房子通过平 移重合吗?
29
新课讲解
无论是横向、纵向还是斜着移动,只要是沿着直线 运动,小房子的大小、方向不变,都可以通过平移实现 重合。
30
课堂练习
1.用学具画一排小汽车。
想一想,画小汽车图形平移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小汽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48
新课讲解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旋转现象?
太多啦。
49
课堂练习
1.找一找下面事物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汽车行驶时,车 轮就会旋转。
车窗玻璃 平移……
方向盘也 可以……
50
课堂练习
2.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平移的画“√”, 旋转的画“×”。
×
×


×
×
51
课堂练习
3.自己做一个小风车。
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
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
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巩固运用
1.以下现象中是旋转的在括号里画“√”。
(√)
()
(√)
(教材P34 T5)
2.下列现象,是平移的在( )里画“△”,是旋 转的在( )里画“○”。
(○) (△) (△) (○)
(教材P34 T7)
3.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两人一组,每人各 转两次,得到两个数,计算出两个数的积,比 比谁的积大。
剪一剪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 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巩固运用
1.在轴对称图形下画“√”。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旋转) (平移) (旋转)
(旋转) (旋转) (平移)
3.下面的图形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 在( )里画“√”。
拓展运用
在( )里填“平移”或“旋转”。
(旋转)
(平移)
(旋转)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3 图形的运动(一)
第4课时 剪一剪
÷
情境导入
剪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下面这 些美丽的剪纸中,有一些图案是轴对称的。
2.左边的图形经过平移,拼成了一个火箭,在那 个火箭下面画“√”。

(教材P35 T10)
3.找出由图(1)平移得到的图,在序号上“√”。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3 图形的运动(一)
第3课时 旋转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剪一剪》公开课获奖精品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剪一剪》公开课获奖精品课件

4.
我们在学习美术
时,也能用到平
移。
要准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互相重合,首先依据平 移的特点,使图形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并且移动前后 物体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5.下面哪些香蕉可以通过平移与左边的香蕉互相重合? 请在下面的( )里画“√”。
6.下面的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用 线连起来。
四、课堂小结
还可以横着画 或者斜着画。
下面的想图一案想分,别后是从两哪个张 对折后图的形纸的上对剪称下来轴的还? 连一连可,以并怎画样出画它们?的对
称轴。
动脑筋想一想这三个 图形的对称轴有几种 画法。
2条
4条
无数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折叠,剪纸,展开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 图形,图形中间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 轴。
对折2次
对折3次
对折4次
三、巩固练习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吗? 我们还采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 可以吗?那该怎么折呢?动手试 一试吧!
仔细观察我们剪出的两组手拉 手的小人,这里面藏着我们学 习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吗?
四、课堂小结
在剪纸时,首先观察所剪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 图形,如果是就先对折,然后沿着折痕画出图形的 一半,再剪出来。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画图的方法和 折纸的方法。
我试剪试出剪的2怎个么手 拉手是的两小个人半。人?
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怎 么样既不剪出半个小人, 还能让剪出的小人手拉手。
要注意:对折的地方不 要体剪连断接,的那地我里方是是。这小样人做身的。 我是这样做的。
看来折纸的方 法不止一种, 但剪的时候要 注意什么呢?
对折1次
看想来要要剪剪出出 8个16手个拉手手拉的手小 的人小,人需,要我 对们折对几折次?5次1就6 可个以手啦拉!手的小人呢?

轴对称图形(全国一等奖)

轴对称图形(全国一等奖)

课题: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1.对称图形是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它在义务教育阶段共出现3次,三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呈螺旋上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是:“结合生活实例,感知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为五年级学习图形的轴对称奠定基础。

2.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对称”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教材没有明确定义“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不要求画对称轴,也不要求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在日常生活中,对称的物体随处可见,但学生没有意识到从“对称”的角度去观察物体。

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有对折剪出对称图形的经验,由此可见学生对“对称”图形并不陌生。

4.由先期经验可知,学生往往用“两边完全一样”来描述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也符合教材的要求。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当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斜时,就较难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对称图形,感知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并会判断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找出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用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方法,判断对称图形。

情感与态度:知道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学习重点:认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学习难点:对称轴是斜的对称图形的判断。

学习任务(一):认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1、认识对称图形。

(1)、出示:松树图和蝴蝶图。

观察: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用杯子图与松树图和蝴蝶图进行对折比较。

小结对称图形特征:对折——完全重合揭题:对称图形2、认识对称轴。

(1)、引导学生认识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2)、示范画对称轴。

(用虚线画对称轴)(3)、用杯子图上的折痕与松树图和蝴蝶图上的折痕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例1,以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里面的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图片、纸盒剪刀等;常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个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小朋友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

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自由发言。

2.认识“轴对称图形”。

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如果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3.动手剪“轴对称图形”。

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

因为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有松树、飞机、爱心桃等。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4.认识对称轴。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有一条折痕)对,我们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5.距离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

(辨对称)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左右两部分是否能完全重合。

2.找对称轴。

(玩对称)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辨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
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他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师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3.猜图形、画图形。

(猜对称)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3题,连一连。

(1)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图片对着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可发现生活中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些图形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这么美丽。

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教学反思】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 , 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 ,而是把学生瞧作就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 ,大胆地加以猜测 ,说出这些图形都就是对称的 ,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就是对称的 ,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 ,让每位学到都参与活动 ,在对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就是完全相同的 ,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 ,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就是“完全重合”,最后就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形成感性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