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

合集下载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建筑师背景‎路易斯•康:是20世纪‎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

康从早年的‎作品犹太教‎堂起,就显现出对‎”砖”的独特偏爱‎。

他对建筑环‎境和场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一座建筑在‎它存在于纸‎面上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表达着自‎身的愿望”。

康的作品的‎形式感非常‎强烈,他认为组成‎远古时期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永恒的‎。

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是‎基本几何形‎的运用。

路易斯•康,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35年‎在费城开设‎设计事务所‎,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7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独特的约‎束性。

其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

建筑概况萨尔克研究‎所是由乔纳‎斯•萨尔克(Jonas‎Salk)博士——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明‎人——出资建立的‎一所旨在研‎究基本生命‎原理的机构‎。

在这里,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可以相‎互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协同探‎索人类发展‎中的医学问‎题。

1960年‎,萨尔克邀请‎当时已经颇‎为知名的路‎易斯•康来主持设‎计,工程至19‎65年完成‎,最终成为路‎易斯•康的代表作‎品之一。

研究所坐落‎于加州西海‎岸的拉•霍亚(La Jolla‎,Calif‎o rnia‎),静静的俯瞰‎着太平洋。

设计最初包‎括三个部分‎:实验室、社区中心、宿舍区(图3),可以容纳5‎7名教学人‎员及850‎名科研工作‎者从事研究‎,但最终只有‎实验室部分‎建成。

路易斯

路易斯

路易斯•康的坎姆贝尔博物馆[2004.4.30]坎姆贝尔(Kimbell)博物馆坐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沃思堡(Fort Worth),1966年-1969年设计,1972年建成,是路易斯·康设计并亲眼看到建成的最后一个建筑作品。

尽管在坎姆贝尔之后康又设计了耶鲁的不列颠艺术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in New Haven)等其它作品,但这些设计最后都是由他人最终完成的,所以坎姆贝尔成为能够完整反映康的设计思想和手法的重要作品之一。

路易斯·康1901年出生在爱沙尼亚,1905年随父母移民美国。

他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建筑学业,1947-1957年在耶鲁大学执教,之后曾任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院长。

从1948年开始一直作为独立建筑师进行设计创作,直到1974年在纽约去世。

康于1971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的金奖(the AI A Gold Medal),1972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the RIBA Gold Medal),被认作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康的设计草图Kahn and his Sketches for the Kimbell Art Museum康习惯于夜晚进行创作。

当夜幕降临,工作室内一片寂静,没有了白日电话铃声的干扰,康会坐在他的工作台前静思片刻,台面上是他习惯用的黄色草图纸和褐色炭笔。

旁边往往会站着一位项目建筑师,静静地等着康的问话——康很少单独工作,当他用炭笔在图纸上进行思考时,需要和助手对话以延伸自己的思路。

在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中,康是最能够执着于建筑的原创和自然,并善于凭直觉对不同建筑进行完整的观察和思考。

他曾说到:我们不能通过他人的反应去清晰的思考事物;我们需要学会自己观察,以发展自我表现的方式。

“观察愈细才会领悟愈多”(The more one looks the more one will come to see)。

路易斯·康(Louts Kahn)

路易斯·康(Louts Kahn)
一生只忠于建筑的人----路易斯·康(Louts Kahn)
@张丽钧
我是在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上认识他的。那本书提到他讲过的一个精妙语段:一个人坐在树下,和一群人谈论他的主张。这个人不知道自己就是老师,那群人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学生。这个人讲得可真好啊!令所有的听者折服。他们想,要是能把这个人留下来该多好!于是,“一个空间”设立起来,这就有了最早的学校。
他像摒弃俗套一样摒弃功利。在贫穷的印度,他反而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多年之后,在他的儿子第一次前往印度时,在毫无秩序感可言的破烂街巷中,他不禁疑惑地追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古稀老人离开温暖的家,孤身一人屡次前往这样的地方。”是的,路易斯·康不是来淘金的,他是来痴心寻找那片“最适合长出建筑的土地”。在路易斯·康心中,建筑就是信仰本身。他用建筑表达他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类深挚的爱。他这个“全能与无能的混合物”在建筑中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他以专属于他的那种“宁静的从容和谦逊的尊严”的建筑风格完成了生命的优美抒情。
但是,他不是一个少年得志的建筑师,或者说,幸运之神并没有过早地垂青他。50岁之前,都可以看作是路易斯·康的“蜕壳期”。他的“蜕壳期”是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人以为那破茧成蝶的神话再也不可能属于他了。但是,他的心没有死去。他像一座活火山一样悄悄蕴蓄着力量,等待着喷发那一刻的必然到来。
“一个建筑师必须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和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这段话是梁思成说的。我曾经以为梁思成说尽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师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品质。但是,路易斯·康使我明白,还有重要的一点梁思成没有道出,那就是——圣徒般的宗教情怀。
眼睛在这段话上流连了好久。同时,也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路易斯·康(Louts Kahn)。

建筑师路易斯 康

建筑师路易斯 康

二、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 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是20世纪少有的建筑形式——竖向组织的不连续序列 空间形成整个建筑。在空间组织上遵照传统形式:八层高的有规整轴线的 标准实验室平面,在当时的教学研究建筑中非常常见。建筑突出的竖向组 织不仅与周围校园建筑的横向展开形式形成对比而且与那以时代的大多数 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它形成了与 耶鲁大学美 术馆初始形 式一样的被 服务空间与 服务空间之 间的辨证关 系,康在他 的大部分作 品中都回归 到了这一点 上。
空间伦理 “空间本性的特征进一步由少数的服侍空间决定。储藏室、服务室和更衣室不能是一个 独立空间结构的部分区域,它们要有自己的结构。原室是心灵的场所。”“小房间的语 言绝对不能与大房间的语言混为一谈。”设备空间被独立出来,赋予一定的空间属性。 可度量的建造 1:结构:从一个超凡的结构切出一块以求得到一个空间,这成不了一个超凡的空间; (空间高于结构的秩序) 2:材料:材料是耗散的光; (所以材料从属于光) 3:细部:细部是空间的精神; (细部从属于空间) 4:光线:因为选择一种结构,与选择光线是同义的,要给空间以好的影响。 (光线也从属于空间的秩序)
在矶崎新的筑波中心,这个可以看作后现代“历史主义”典型体现 的作品中,也有类似先驱者康的许多形式元素 文丘里是这样评价路易斯.康的是康教会我用诗意般的感觉去塑造年前后的纪念间设计的几座家庭小住宅之一,这些 住宅都在在费城及周围。建筑有一个连续的屋脊线,但是平面却是由二 个长方形组成:一个是方形,在一层有一个入口厅即主卧室,二层有两 间次卧室;另一个是一个近似方形的综合空间,包括餐厅和起居空间。 改变方形的相对位置形成45°连接。综合空间稍微压过方形空间一部分 形成过道空间。
一、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1950~1953) 康设计的建筑外表面相当简洁——清水砖墙突出的石条带体现处自然的 楼层划分,玻璃幕墙呈现出简单的竖向重复形式。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嵌在 圆柱形混凝土筒中的外轮廓成等边三角线的铁质楼梯与原有建筑之间有一个 小面积区域相联系。 在耶路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中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中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 区分,这成为在康以后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他提供了平面可以由建筑 空间和服务空间填满的可行性建议。强调建筑中服务空间元素的本来地位, 同时尊重平面中空间的等级秩序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

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 1901-1974)简介(路易·康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美国现代建筑师。

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

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

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

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设计思想:路易·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

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评论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相当多的建筑评论家认为,路易斯·康是一位在现代建筑的演变中居关键地位,因而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重要启迪的学者,认为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是一个理论、实践皆极为出色,因而无愧为当代大师的人物。

他的理论,既有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糅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乃至中国老庄学说。

在建筑理论方面,他的言论常常如诗的语言一般晦涩、艰深、令人费解;然而也确如诗句一般,充满着隐喻的力量,引人而又多义。

他的实践,似乎为这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泼洒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

教育背景
• 1912至1920年间,他先后在费拉德尔菲亚中心和公立工业艺术设计学校求 学。期间,他的绘画技法也有相当进步,因而多次获奖。 • 结束中等教育之前,已得到费城艺术学院的艺术奖学金以进而深造了专业绘 画艺术。 •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青年时代的路易斯· 康显露出了不同凡响的才艺。这些先天和后天的禀赋,
2016/3/26
材料的天然质感和人工肌理
重点运用了灰白色 的现浇混凝土、灰米色的 天然钙华石和像木。这些 材料是康的常用手法,他 认为这些材料在质感上有 其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在 太阳光的作用下会有不同 的微妙变化。
混凝土和变质岩板为该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
2016/3/26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理查兹医学研究大楼 1960-1965 (Richards Medical Philadelphia,PA)
该建筑最激动人心的还要算是采光 装置的设计.在美术馆里使用直射光或是 明亮的光线看上去十分的暗淡,尤其是陈 列易损品的地方,比如水彩画.康设计的是 一套双向反射系统,透过拱壳沿顶端槽孔
安装的透明天窗,天光和阳光会洒在一组
有穿孔金属装置散发出了自身的光芒,然 儿大部分的光线还是被反射到了混凝土 拱壳的底侧,然后由此反射到绘画展品上.
路易斯·康
(Louis Isadore Kahn)
美国建筑师
“设计是个人的事。一般而言没有尽善尽美的设计。为尽善尽美而努力,却从来没有实现, 尽善尽美的愿望总成为艺术家的动机。下一件作品的种子就在已完成的作品之中。”
――Louis Isadore Kang
美国建筑师和评 菲利普约翰逊 论家)菲利普约 翰逊:
物馆的入口广场,公园内的步行观众也由此

建筑文化-解读路易斯康

建筑文化-解读路易斯康

康的建筑“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

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

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路易斯.I.康最近在读外国建筑史相关的书,古代史近代史都有在看,而其中康的建筑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由硬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为要素,通过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精心设计之后,带来了典雅庄重的建筑美感。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康的作品却往往会带有古典主义的色彩。

从他的作品中似乎都能能够寻找到一些古典元素的微妙氛围。

康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以其严格的巴黎美术学院教学方式著称。

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游历欧洲,为古典建筑而深深叹服。

他的教育经历带来了他对建筑的认知。

他曾接触到两种对立的理论:一是源自维奥莱的以哥特建筑为典范的结构理性主义思想;一种是迪朗的以古典建筑为原型的建筑排列组合系统。

康的第二个女人安妮唐也对康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妮认为建筑是应该在真正的三维几何体系中创造形式,而非仅仅是将二维的几何图形升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形式的自我特征。

“几何的原型秩序”,这是康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路易斯·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

康曾说过“我一再说我经常追求源泉、起点。

在我的性格中,总想发现起点。

”康喜爱的不仅仅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起点上“事物所在的实际状态”。

这大概能看出来康对传统建筑的不满,想要重建一种他想要的建筑文化。

形式与功能现代建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与之前的建筑有所区别的特点是功能主义。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早早的在现代建筑崛起的时候被沙里文提出。

密斯也说过“建筑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

而康说“形式引起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

他认为形式是重要的,而功能可以随着形式变化。

这并不代表着康对功能毫不在意,康在追求极致形式的同时,仍然把功能做的很好。

解读大师——路易斯.康

解读大师——路易斯.康

肯贝尔美术馆
屈灵顿犹太中心游泳池
柯曼住宅
柯曼住宅
理查德医学 研究楼
印度经济管理学院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
康作品的空间模式
“空间模式”是以社会存在和居住概念的认知 空间模式” 空间模式 图式作为依据的一项社会性的构造活动。功能、 图式作为依据的一项社会性的构造活动。功能、意 象和结构是空间模式形成中不可分离的三要素。 象和结构是空间模式形成中不可分离的三要素。我 们从结构的角度将路易斯·康建筑作品的 空间模式” 康建筑作品的“ 们从结构的角度将路易斯 康建筑作品的“空间模式” 分为以下四种: 分为以下四种:
罗马筒形拱
肯贝尔 美术馆 拱顶
哥特式教 堂的塔楼
理查德 医学楼 的塔楼
埃及金字塔 的角锥体
耶鲁大学 美术馆角 锥式屋盖
基本几 何图形
达卡议 会中心 的洞口
“元语言”的类型转换
他将这些“元语言” 他将这些“元语言”经过抽象和再创造形 成了带中缝采光的筒形拱顶( 成了带中缝采光的筒形拱顶(如肯贝尔美术 );四角锥形的屋顶 四角锥形的屋顶( 馆);四角锥形的屋顶(如屈灵顿犹太中心游 泳池);具有哥特韵味的高耸的小塔楼( );具有哥特韵味的高耸的小塔楼 泳池);具有哥特韵味的高耸的小塔楼(如理 查德医学研究楼,柯曼住宅);圆形、三角形、 );圆形 查德医学研究楼,柯曼住宅);圆形、三角形、 方形等基本几何形所组成的洞口( 方形等基本几何形所组成的洞口(如印度经济 管理学院,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 )。康 管理学院,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康 的建筑作品都具有很强烈的秩序感与形式感, 的建筑作品都具有很强烈的秩序感与形式感, 体现出一种古典而沉静的美, 体现出一种古典而沉静的美,这与他将这些固 定的“对象语言”的重复运用是分不开的。 定的“对象语言”的重复运用是分不开的。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

这书是通过空间构成的方法来读康形成自己设计体系的过程.建筑师无非都在好奇三件事情:新空间,新结构体系和新材料.而书中16章都在阐述康设计发展的两条线:1 空间上:与同样空间是古典构成的密斯相比,康打破古典空间的中心整体性,寻找另种空间单元的组合方式,达到另种统一。

2 结构上:从框架体系,康逐渐发展成结构自身的排列序列,结构和空间单元的整和.同时作者也强调了,除了空间构成的特质,康对光线和空间体量(墙,柱,顶棚)结合的敏感运用,是形成他重量感的面域和优美静谧空间的另一元素.以上只是我读这书大概的总结,我的状态是不是特别迷恋某个建筑师.但是作者第9章(P84)的总结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结合翻译,说下我的模糊的理解:多米尼加平面图20世纪80到90年代,诞生了许多类似多米尼加修道院这样的构成(我理解的是平面构成).这样完全打散”解构”的空间构成不可能脱离广义的构成.但这样的结果不外乎就是随机的”构成”,或者说是设计的重点变成寻找不同空间单体之间特殊的关系. 康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尝试过那种不规则的重组来建立构成.这种设计方法在20世纪空间构成历史上占据了应有位置,但当空间构成完全达到”解构”.是否依赖空间构成和空间创造力来探索设计快到极限了呢?(翻译用的是”解构”,我很怀疑这个词,也不知道原口秀昭说的”解构”是否指的是日本那些抽象的空间原型) (收起)现代建筑空间的演变是从墙的空间到水平板式空间的演变。

有建筑结构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墙在结构中起了越来越弱小的作用,也有在过去人们生活的社会没有现在的健全,所以人类心理上需要足够厚实的小空间来获得安全感呢?而现在人们的社会太拥挤而需要一种通透感呢大体上来说,建筑师既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思想家,更不是宗教家,建筑本来是单纯、朴素、简单、日常化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

通过建筑师的努力,使它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建筑简单,建筑理论当然也必须单纯、朴素而容易理解,就不应该过于深奥。

大师的设计作品赏析—路易斯·I·康

大师的设计作品赏析—路易斯·I·康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
(2)从柱子的排列中发现, 夹着交通核的两个展厅, 各自有不同的柱子支撑。 中央的核心筒,柱子并没 有紧贴核心筒壁,而是脱 离开来布置的,从而有意 识的借用柱子围合空间。 展厅的空间单元和柱子围 合的空间单元在此保持一 致。 结构单元=空间轮廓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
(3)入口道路一侧的墙面和背 面公园一侧的玻璃墙面形成构 成。从喧闹的街道一转过来就 进入了一个静谧的、可以欣赏 艺术作品的空间。这一思路是 可嘉的。但是,过于简洁的墙 面处理和空间转换让人有些难 以适应。
4. 后来他开始了温和的文脉主义并且觉察到了现代主义的不足,于是他开始改变他自己的 思想走向,人性的解放是他追求的重点,开始了由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过渡。
5. 路易斯康的事务所聚集了大量把他当作神的人,而他也固执开始用他自己思想去主宰建 筑,去倒向人的行为,他仿佛陷入了一个教会的崇拜,一个对于人性崇拜的教会,他自 己就是崇拜的对象,这个时候他建筑的里的屋顶天窗也开的越来越多,想把人导向自己 的天堂。这也是他最疯狂的一段。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外立面设计)
立 面 大 面 的 玻 璃 窗
简 单 的 分 割
入 口 处 简 洁 的 墙 面 处 理, 隔 离 道 路 影 响
3.路易斯·I·康作品分析
1.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材质)
建筑内部是纯粹简洁的混凝土墙面
外立面采用色彩鲜明的红砖和玻璃材 质的组合变化
2.路易斯·I·康设计理念
1.空间单元=结构单元,用柱子进行空间的分割。(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 2.关于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划分(在费城宾州大学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得到

纯粹之旅-路易斯.康

纯粹之旅-路易斯.康

总结
艺术是上帝的语言,结构是光的创造者。建筑师是传递 空间美感的人建筑本身是没有思想的,但是建筑师是人, 人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并且能够与没有思想 的建筑本身的需求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从而能够让建筑 获得具有自然创造的浑然天成的永恒气质就是设计哲学的 本质。 ——路易斯· 康
康的建筑永远都是那么纯粹,却有那么的感染人 他的 建筑给我感觉,安详,宁静,肃静,像一位老者安静却有 力量!
纯粹之旅
路易斯· 康生平简介
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
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 莫利特事务所工作。 1928年赴欧洲考察。 1935年在费城开业。 1941-1944年先后与G· 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
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
建筑诗哲
在建筑理论方面,他的言论 常常如诗德语言一般晦涩、艰 深、令人费解;然而也确如诗 句一般,充满着隐喻的力量, 引人尔有多义。他的实践,似 乎为这些诗句般得理论做了注 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 的实践泼洒上一层又一层神秘 的色彩“去体会什么是特定的 建筑空间想要成为的样子。意 识是思想和感情在灵魂深处的 融合,是‘它想成为什么’的 理论的源泉。 路易斯·康:“砖你想成为什 么?” 砖: “康我想成为拱劵。”
印度管理学院
极爱用砖作建筑材料的路易斯· 康利用
其在印度这样 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社 会工作的机会,在这个校园的设计上完全 以砖为材料,巨大的承重砖墙拔地而起, 由混凝土联系着的砖砌缓拱构成墙面的开 洞——人们可以从这种独特的表现方法上 在次大陆识别路易斯· 康的建筑作品。墙壁 各处的环形大开孔体现了无与伦比的砖工 技术。穿过这些开孔的光线突出了砖面的 纹理,与砖石建筑的永恒的质量相协调,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设计是个人的事。

一般而言没有尽善尽美的设计。

为尽善尽美而努力,却从来没有实现,尽善尽美的愿望总成为艺术家的动机。

下一件作品的种子就在已完成的作品之中。

”——Louis Isadore Kang 1901年2月20日,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出生在波罗的海的萨列玛岛,它是爱沙尼亚的一座小岛,当时处于波兰统治下。

1905年,全家迁徙至美国。

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幸运地被安排在保罗·甚列特(Paul Cret)执教的班上学习,后者是法国著名的设计师,从巴黎到费城,他一直严格地沿用Beaux-Arts体系的一系列方法论。

在完全领会Beaux-Arts体系之后,康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他像一名制图员一样工作,后来,康成为了费城几家建筑集团的主要设计师。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康开始设计单独的住宅和工厂。

1947年,他成为耶鲁大学建筑学教授,在那里,他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远远比最满意的答案更让人满意。

”在1950年参加了位于罗马的美国建筑学研讨会之后,康对地中海式的建筑特别欣赏,于是他开始了他最重要的工作:在纽黑文创建耶鲁大学艺术中心(1952-1954),他的建筑风格违背了当时盛行的国际式建筑风格。

1957年,康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的知名教授。

他所设计的宾州大学理查兹医学研究大楼(Richards Medical)(1960-1965)突出展示了“医生区”与“病人区”的空间区别。

病人区通常包括楼梯间、电梯、排气口以及进气口、管道等都分别在四个单独的塔里;而医生区就不同,主要包括实验室和办公室,实验室的建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照此设计。

康将实际的特征运用于建筑原则之中,加利福尼亚拉霍亚索克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La Jolla CA)(1959-1965)正体现了他这一成熟的风格,也是其最好的例证。

金贝尔美术馆路易斯糠

金贝尔美术馆路易斯糠

这给建筑朴素的外观增添了一分细腻,又使拱顶产生 一种悬浮感,室内也因此而显得生动。
康还设计了三处光井,使观众参观时处在室内室 外变换着的视觉感受中,由此而消除了疲劳。
光井的位置
拱形的光带
康在拱顶开了一条光槽,用 弧形的反光板将太阳光漫射 到室内。
在C型内庭朝西的入口处有玻璃 墙面的位置,康设计了一组方形 几何排列的东青树阵,以避免西 侧太阳光对室内的直接影响。
4.结构与型体分析
结构体系 拱形结构的特性是,高耸的房
间之间是低处拱脚高度上的空间。 低空间从高空间间接采光。高耸的 房间,没有隔段,是一个完整的房 间。房间的特性在于它总具有完整 性。
型体分析 博物馆由3组连续平行的拱壳组
成,每个拱壳6.5米x30米。连续平 行的拱壳造型看似简单,灰白色的变 质岩板填充在混凝土的拱形框架之中 显得异常朴素,整个建筑犹如德克萨 斯州大地上平凡的谷仓,给人以自然 质朴的美感。
“我正在德克萨斯设计一座博物馆,在那里我感到 自然光的作用下混凝土拱的室内光线会有银的质 感……这种光感会均匀地洒在室内而不是直接落在 展品上,同时让人舒适地体会到自然光线随着时间 的变化而变化。”
-----Louis Kahn
博物馆空间的自然光运用
①自然采光能满足展览空间中的观者与自然接触的 深层心理需要 ,自然光的引入会使人们在较长的参 观进程之中始终能保持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满足人 们的 “定位感 ”和 “安全感 ”,使参观者不会产生迷 失感 也不易产生疲劳。路易斯 ·康就认为,观众在 美术馆内欣赏美术作品时,不应受眩光现象干扰, 同时也不应完全与外界隔绝。
路易斯康的言论: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Art and Architecture》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年2月20日-1974年3月14日),是爱沙尼亚裔犹太人,美国建筑师。

他出生于爱沙尼亚的Saaremaa岛。

1901年,举家移民美国,并在费城长大,1914年5月15日成为美国公民。

在宾夕法尼亚州几家公司工作后,他于1935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1947年到1957年,在继续私人业务的同时,他在耶鲁大学担任设计评论和建筑学教授。

从1957年直到去世,他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

路易斯·康身材瘦小,然而他对现代建筑的实践却是非凡的。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建筑并以艺术家的手来草绘他们。

其设计风格深受古代遗迹影响,倾向于宏伟庞大。

对于路易斯康来说,建筑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有生命力的偶像。

路易斯·康的创作精神来源于一些古典主义作品的影响。

希腊,罗马,歌特,文艺复兴建筑都影响了路易斯·康。

对于康来说,这些建筑站在那里如同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永恒的奇迹。

就这一点来说,另一个人——勒,柯布西耶也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

柯布的作品深刻的影响着路易斯康。

然而,对于柯布的作品,路易斯·康认为这些作品属于柯布本人,因此他从不会照搬这些作品。

柯布西耶的作品激发了路易斯·康心中对于建筑的情感,而在柯布西耶之前的年老的建筑师却没有。

那些年老的建筑师走着一个平常的道路,没有人真正的切入到问题的核心。

柯布西耶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和作品为其所接受。

然而,柯布西耶后来的那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建筑”却并不是完全为路易斯·康所赞赏的。

路易斯·康在柯布其后探寻着自己的道路。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超越了现代主义的不朽杰作。

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当路易斯·康做特伦顿公共浴室时,他发现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些特定的空间是很不重要的,而另一些空间才是做正在做的事情的真正理由和目的。

一篇路易斯康生平简介

一篇路易斯康生平简介

路易斯康生平简介Louis I. Kahn's Biography synopsis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uis I. Kahn's life was firmly rooted in Philadelphia, just as his enduring legacy as a teacher and practitioner has continued to affect the architectural community in the region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当老师和实习者在这个区域继续影响建筑社区入21世纪,其中一位20世纪的第二个一半的最显要的国际建筑师,路易斯·康的生活于费城坚定地根源,正他忍受的遗产。

一个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筑师,路易斯·康的生活是扎根在费城,就像他永久遗产作为一个教师和医生继续影响建筑社会在该地区为21世纪。

Kahn was born in Estonia, the son of Bertha Mendelsohn and Leopold Kahn, and emigrated with his family to Philadelphia in 1906. Like a number of his contemporaries, Kahn first studied architecture at Central High School, where he was a classmate of Norman N. Rice, and went on to the architecture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Kahn earned a B. Arch. in 1924, winning a bronze medal in the Arthur Spayd Brooke Memorial Prize his senior year, with Paul P. Cret as his studio critic. While still a student, Kahn was employed in offices in the city as a draftsman during the summer, including Hoffman-Henon Co., for whom he worked in 1921, and Hewitt & Ash, where he was employed the following year.康出生在爱沙尼亚,康是Bertha Mendelsohn和Leopold Kahn的儿子,并在1906年与他的家庭移居到费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 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 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 采光要求。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 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在这样做的同时,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 注与尊重。
萨克尔生物研究所
设计背景:
1955年,萨克尔宣布对小儿麻痹症的一种新疫苗试验成功,于56 年基本性,他 与小儿麻痹症基金会讨论建设一个生物研究中心。圣地亚哥市为了 配合加州大学在拉塞尔的分校建设,向萨克尔提供了一块27亩俯 瞰太平洋的地块。一来到现场,萨克尔就被美景打动,决定选址于 此。
of Bangladesh 1966 – Kimbell Art Museum 1969 – 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耶鲁大学美术馆
——Louis Isadore Kahn
耶鲁大学美术馆是康 的第一个重要的作品,奠 定了他在建筑设计史上的 地位。
虽然紧挨着老建筑, 路易·康还是大胆采用了 灰砖、混凝土、玻璃和钢 这样的现代材料。整个朝 向街道的公共立面全是实 的砖墙,没有一扇窗户。 建筑立面稍微向街道突出, 突出的侧面为全玻璃,成 为非常谦虚的入口。如此, 人从南向北沿着街道行走 时,会觉得老的美术馆立 面像是美丽的长卷和布景, 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美术馆 的入口,新建的体量则消 隐在人的空间体验之外。
。 向大海的良好景观
材料与细部—— 窗面板——康在研究塔楼的混凝土墙体之间填充了柚木制作的窗面板, 为研究室提供了一道精细的围护体。这种持久耐用的暗色木头能够很好 的抵押带有咸味的空气的侵蚀
幕状玻璃——采用夹挂式的安装方式,纤细的金属龙骨与厚重的混凝土 结构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差别显示了结构体系中的等级关 系。
圆形的楼梯是整座建筑的亮点,作为参观的主要交通空间,这个圆形的混凝土 筒像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为这个外表看似平淡的建筑增添了一些趣味,路易康对细 节的苛求在这里展露无遗,每级台阶都是用整块大理石切割而成,不会产生由大理 石拼接而成的细缝,栏杆也是单独设计过,还专门有灯为栏杆照明,而地下大理石 铺地的接缝更是用金属镶边,在转角平台形成像精妙数学般扇形的图案
• 屋顶,立面等处圆形洞口的 处理将光线以较为活泼的方 式引入,也增强了建筑立面 的层次感
• 建筑内部圆形和条形的开洞 增强了通风与采光,也使人 在室内通过墙体向外看时更 具趣味性
• 由丰富的几何形洞口构成的 室内墙面产生了大量有趣的 灰空间,并通过光影的变化 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
巨大的采光井两侧开圆洞,顶棚为方洞,与整体风格统一, 并在变化不失秩序,为了避免向上看洞口导致眩光的情况 出现,设计师在窗洞上添加了方格天窗
为了使照在绘画上的光线看上去色彩更加自然,所有的拱顶均严格的遵循 南北走向,因此中午时分反射而入的光线是角度最平的,而上午到下午的 光线则会从一侧偏移到另一侧 由于光线再透过狭槽时发生了散射现象,使整栋建筑显得愈发轻盈和通透
康在拱壳和山墙交接处设计了一条细长的弧形采光带。 在给外观增添一份细腻的同时,使拱顶产生一种悬浮感 室 内因此很生动
• 路易康往往以一些 简单几何形作为空 间构图的"元"
• 设计师的设计草图 充满了圆和三角, 这样大量的抽象几 何元素使建筑无论 在形式上和功能上 都充满了现代的美 感
• 祈祷厅有四个巨大 的圆形采光洞,并 配以方格网状窗框, 阳光沿之洒下,产 生一种庄严与神圣 的氛围
光空间
• 路易康在设计中对光线的变 化的运用十分高超,是建筑 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那个三角形的 混凝土屋顶,镶嵌在 圆筒楼梯间顶上,和 玻璃砖形成精彩的光 线处理,这里的光线 柔和,每时每刻都为 楼梯间提供足够的采 光,而且效果很好。
如果看过了路
易·康一生的作品,再回过 头来审视他50岁时创作的成 名作,你会发现这个建筑虽 然已经有了某些他后来的标 志性建筑语汇,但还没有成 熟地反映出他后来提出的一 些理论。方形的建筑形体, 三角形的混凝土屋顶,三角 形的楼梯,都出现在了耶鲁 大学美术馆中。后来,简洁 的几何形体,混凝土的使用, 光的自然的采用,都成为康 后来反复出现的形式语言。 而康后来提出的“服务—被 服务”空间的理论在这个建 筑中出见端倪,却不像理查 德医学研究实验室一样表现 得那么淋漓尽致。
萨克尔希望研究中心成为一个跨越现代生活中科学与人文两种领域 的鸿沟的地方,它既支持科学家的研究,也支持科学家与其他文化 间的领头人的交流,艺术和人文可以引导和启发科学家。
经人介绍萨克尔去拜访了路易斯康,得知康德观点---科学与艺术 完全可以结合,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迅速成为挚友,并进 行了长达六年的合作。
• 周边环境:基地选址于 军用机场与 学校区之间, 占地 840英亩,交通便 利,广阔大气。
• 基地地貌:基地位于马 尔普路和军用机场之间, 占地840英亩的农田, 该基地地势平坦,但易 遭受洪水袭击。
空间手法分析
• 抽象几何空间 元素的采用
• 路易斯康的光 空间
• 角形空间的利 用
抽象几何空间元素
金贝尔美术馆是由三组连续平行的拱壳组成 每个拱壳单元的尺寸为6.5m*30m 每个拱壳的单元由四个2英尺见方的柱子支撑,整个平面的展览空间都没 有柱子出现,为室内布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双向反射系统:透过拱壳沿顶端槽安装透明天窗,天光和阳光会洒在 一顶下设有穿孔的铝制曲面反射板,光线透射入天窗经由曲面板阻隔,大 部分光线被反射到拱顶侧面,同时有一小部分光线透过反射板,不致使反 射板背面过暗,这样整个拱顶成一发光面光源,也给室内空间带来了适宜 的天然光
• 康曾说过:“对我来说,光是有情感的,它产生可与 人合一的领域,人与永恒联系在一起。他可以创造一种形, 这种形是用一般造型手段无法获得的。”
• 因此,光是他对于哲学和宗教理解的重要线索,也是他 内心深处对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由此,他的建筑给人感
觉更加人性化,建筑与人更加完美结合。
背景介绍
• 1959年6月,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和 东巴基斯坦领导下的议会决定在东 巴基斯坦靠近达卡的位置(于1971 年更名为孟加拉)建立一个行政核 心,亦即第二个政治中心——国民 议会厅。
楼板结构平面
空间
对于内部空间的处理,中间用一个圆形混凝土的楼梯间和一个矩形 的电梯间组织了交通,而剩下的便是干净的展览空间。流线相对简单,但 是却很实际,到了今天仍然符合现代艺术展览的任何要求,声光电全都派 上用场,甚至楼层的指示牌都用投影机打到暗色的清水混凝土墙上。
极具韵律感的屋顶 呈现出的匀质空间。
扶手——所有外部护栏 全部由不锈钢制造,扶 手由一片角钢和顶端的 一个小的圆柱体组成, 圆形的构件为手指提供 了一个把手。
混凝土——萨克尔希望建造出“温暖而充 满活力......就像人造大理石”的东西,最 后,蜀中加利福尼亚混凝土与火山灰和其 他的添加剂混合产生的混凝土具有温暖的 色调,达到了康期望的硬度和颜色。
路易斯·康
静谧与光明
Between Silence and Light
路易斯·康
1901年 出生于爱沙尼亚 1904年 随父母移民美国 1920—1924年 就读于宾夕法尼亚
大学建筑系 1947—1957年 执教于耶鲁大学 1957—1974年 执教于宾夕法尼亚
大学
1951 – 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1954 – Jewish Community Center 1957 – Richards Medic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1959 –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1959 – First Unitarian Church 1962 –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1962 – the National Assembly Building
设计:
总体布局——从第一 次参观场地留下的印 象,康将研究中心想 象成一个多中心的小 型城市,由三个建筑 群基本确定了建筑总 体布局,分别为工作 场所(实验室)位于 场地东侧靠近公路、 聚会场所(会议室) 在场地西侧太平洋的 陡壁上、休闲场所 (居住区和休闲中心) 位于前两个场所之间。
实验楼——两栋建筑组成,每栋分 别为三层实验层和三层设备层,为避免 产生视线遮挡和保证合适的比例,将整 体下降一层,并设计了八个下沉庭院为 底层实验室提供自然光线。并且设置了 交通塔和服务塔,方便各个功能区的联 系。平面布局将核心服务设备放在中央, 工作台设置在周围保证自然光线又与设 备有良好的联系。每栋塔楼都有两道偏 转45°的墙体,为每一间研究室提供面
• 达卡是1608年由莫卧儿帝国孟 加拉总督苏贝达·伊斯兰汗所建, 1971年成为孟加拉国首都。而 路易斯康的最后一件作品亦即矗立 于这片古老而充满厚重底蕴的大地 上,而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凝重感也促 使康在设计时产生更多思考与感悟。
基地分析
• 当地气候:孟加拉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沿海为 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 因此建筑的通风、散热、 防风以及防涝是需要重 点考虑的自然因素。
石材铺面——开放的广 场由石灰华大理石铺成, 灰华石比较便宜,尽管 相对柔软,但是与混凝 土墙面形成了视觉和触 觉上的联系——混凝土 通过添加火山灰获得了 与灰华石同样的淡色调, 人工的石材与自然的石 材几乎融为一体。
一条细细的水带连接广 场与太平洋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金贝尔在沃思堡市建立了一个基金 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金会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 为一个著名的建筑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 托康来做设计。金贝尔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一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 始破土动工。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