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课文全解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以下是这篇文言文的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这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天朗气清、山水秀美的画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短短八个字,便展现出了一个澄澈明净的世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则写出了作者乘船游览时的自由惬意,也为后文描写山水之美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接下来对水的描写极为精彩,“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对水的颜色和清澈程度的描绘,展现出江水的纯净和透明,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水底的游鱼和细石。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官场黑暗。
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就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原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的绝妙。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有寒意的树木,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高笔直地向上插入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嘤嘤声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的啼叫不停。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险峻的山峰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美丽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重点注释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左右。
3.天下独绝.。
绝:绝妙。
4.缥碧:浅青色。
5.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骏马。
6.皆生寒树,寒:寒意。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凭借。
上:向上,轩:高。
邈:远,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蝉鸣声。
穷:不停地、穷尽。
绝:消失。
10.鸢飞戾天者,戾:至。
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反:通“返”,返回。
12.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与朱元思书课文全解 语文版
22.与朱元思书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
关于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三段。
第1段,总写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2段分写"异水",以水"清"和流"急"的特点突出其"异"。
第3段分写"奇山",以群峰对峙,争高直指和水声鸟声蝉声猿声突出其"奇"。
思考:1、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2、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
6、第3段写景的手法运用在文中有何作用?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受等多角度去描绘两岸的山景。
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曰。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
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赏析【课文全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俱: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顺,随。
东西: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了,天空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任凭小船随意地向东向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段解: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漂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皆:全,都。
缥碧:青绿色。
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都能看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湍:急速的流水。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动词活用为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段解:平静的江面,极其澄澈,以至于千丈深的水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
在夸张和比喻中,水之异尽现。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岸:两岸。
皆:都。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具有夸张的意味,这里是形容树密而绿。
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茂密的树木。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原文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鉴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注释(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俱:全,都。
(3)净:消散尽净。
(4)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与朱元思书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与朱元思书的原文注释及赏析与朱元思书的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俱:全,都。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风烟①俱净②,天山共色③,从④流飘荡⑤,任意⑥东西⑦。
自富阳⑧至桐庐⑨,一百许⑩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1)。
水皆缥碧(12),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13)甚(14)箭,猛浪若奔(15)。
夹岸高山,皆生寒(16)树,负(17)势竞上,互相轩邈(18),争高直(19)指(20),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21)作(22)响;好(23)鸟相鸣(24),嘤嘤(25)成韵(26)。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8)。
横柯(29)上蔽,在昼犹(30)昏;疏条(31)交映,有时(32)见日。
[注释]①风烟:风尘和烟雾。
②净:形容词用如动词,散净。
③共色:同色。
④从:顺着、沿着。
⑤飘荡:漂流。
⑥任意:随便,随意。
⑦东西:名词用如动词,往东往西。
⑧富阳:今浙江富阳县。
⑨桐庐:今浙江桐庐县。
⑩许:表约数,大约。
(11)独绝:绝无仅有。
(12)缥(piǎo)碧:青白色。
(13)湍(tuān):急流的水。
(14)甚:与下文的“若”为互文,都是“好像”的意思。
(15)奔:动词用如名词,指奔马。
(16)寒:使人产生寒意的。
(17)负:仗恃。
(18)轩邈(miǎo):形容词用如动词,往高处远处生长。
轩,高。
邈,远。
(19)直:笔直。
(20)指:指向。
(21)泠泠(líng):形容水声清越。
(22)作:发。
(23)好:美丽的。
(24)相鸣:相向和鸣。
(25)嘤嘤:悦耳动听的鸟鸣声。
(26)韵:和谐的声音。
(2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是互文。
千转、百叫,都是形容鸣声不绝的。
转,通“啭”。
(28)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是互为补充的互文,要合起来理解。
即“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望峰窥谷,息心忘反”。
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意是鸢鸟飞至高空。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与朱元思书体裁:文言文题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者:名字:吴均年代:南北朝描述: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翻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原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
原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原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原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原文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那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1500字《与朱元思书》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书信,文中韩愈向好友朱元思表达了对其失意和困惑的关切,并试图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予朱元思一些安慰和启示。
下面是《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朱元思君,亲家之道,吾尝疏著书以陈闺闱之议,亲事也;尝为君疏著书以告处世之务,君与我言义也。
至于为时政勉君之属,形为书传,今一于此,亦可也。
于我观新作《宴登岳阳楼》诗,以为君辈之作,宜先观者,自用亦勉之也。
朱元思者,王聘之族子也,家贫无以色事,诚卒业于乡、吏、士之路,岂不憎爱勉强饰辞者乎?已教以顺理为体,文辞可终始也。
世无有奸佞之臣不属焉者,必坐猜忌之难,而任进取之报;世无有师傅塞塞之人不属焉者,必优任暴虐之主,而待闲居之安。
《宴登岳阳楼》诗视岳阳楼下湖南,楼上看江西,风景宜人,文人墨客尤喜来此较艺。
《岳阳楼记》是东晋的世人周恩瓘写的,人称岳阳楼记是文章。
山川滋味,大有可表者,己奉(改以)长恨歌词,昨日与兄肆几,临风解襟,谓其辞美。
诗其所叙与肆几中龙阳相近。
曾参灵仙灵山之上者,俯仰这岳阳楼,随便境界,饮泉水,吃野果,登高远游——这是人生比较可贵的多么幸福啊!韩愈所写的《长恨歌》,应该也和我们这几首诗互相接近。
乘船楼观,即以胜景之词来激发自豪。
悲去国而何以忘世事,卑庸以结交,过辱以往名!生不逢时,从侈与俱败;遇时称季,况愿留名!人生就像盘中菜啊,香的、脆的、鲜嫩的只是很少,而且美的是谁都要吃,长恨歌词总也难表达完全的。
愈先生敢问,蔡琰、颙舒二人,皆豪杰罗教、陶俎陶器也,皆生长恨之中,何无牵遣也?今以诗遣充之,中于名(听说名声)。
请问,夷陵之游,也许是什么问题或者地方呢?韩故号长恨船,自号曰长恨舟子、长恨隻竿、长恨敢居 - 这些“长恨”号是什么类型呢?私心不可表也。
凡自道也者,非有至理,所以怨人而对人也。
我怀篇颂是夜舟,贼风暴雨,幸全吾首歌一曲,终于表发忍悲深藏。
长恨隻竿是庇护船人的长跳杆。
初三语文《与朱元思书》课文及翻译
初三语文《与朱元思书》课文及翻译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一起来看一下吧!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
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旅行所见的信。
是一扁用骈文写的书信。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1]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七。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都。
[3]共色:一样的颜色。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注释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注释《与朱元思书》,既是用了人的感受来反衬出关于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以及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译文及注释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旅行所见的信。
是一扁用骈文写的书信。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1]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年版)卷七。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都。
[3]共色:一样的颜色。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与朱元思书》吴均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均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风和烟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
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
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
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
从地理状况看。
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第三段进而写“奇山”。
作者不是具体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舟中仰视夹岸群山,无数山峰直插云天,虎虎有气,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
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本文是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在旅途所见的信。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俱:全,都。
(3)净:消散尽净。
(4)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6)任意东西:任凭着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的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
如按上文“从流飘荡”。
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
独:独特。
绝:妙到极处(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
青白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同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皆:全,都。
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与朱元思书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
关于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三段。
第1段,总写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2段分写"异水",以水"清"和流"急"的特点突出其"异"。
第3段分写"奇山",以群峰对峙,争高直指和水声鸟声蝉声猿声突出其"奇"。
思考:1、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2、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
6、第3段写景的手法运用在文中有何作用?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受等多角度去描绘两岸的山景。
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富于生命力。
7、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深入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这封信中生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积累:1、词类活用负势竞上上,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
邈,远。
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2、特殊句式急湍甚箭(甚于箭,此箭还快。
省略句,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课外拓展一、《与朱元思书译文》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
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二、情景兼美,辞章俱佳━━《与朱元思书》赏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多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誉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1、意境美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
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
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二、志趣美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三、语言美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
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鸢飞戾天"一处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四、结构美《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