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思第【1】篇〗刚刚上完正比例的教学资料,有以下几点心得:1、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

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另一种是用分数写法。

2、单刀直入(其实学生已经预习明白)主题,告诉学生什么叫做正比例:两个量发生变化后(能够变大爷能够变小),他们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教师例子说明,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

3、此刻这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我不认同书本上就靠表格天数据来认知正比例。

首先强调这两个量都能够作为比的前项后后项,可是最好是写出有意义的比;其次,要求学生针对每一对数据表格都要写出一个比,并且求出比值,从而加深对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也强化了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这个环节是十分十分重要的,比起空洞地填写表格要实在的多,学生经过这个活动基本上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能准确地确定正比例。

4、运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请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

检查结果基本上没有错误。

注意点:让学生自我找生活中的例子可能不是很准确;表达阐述正比例的关系中,有些例子需要加入前提,如直径和半径成正比例的前提是同圆或等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思第【2】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知识,资料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

所以,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正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这一关系的确定方法十分重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首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让学生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方式交流,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最终在全班交流时给了学生一些较为形象具体的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让学生能轻易地发现两个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是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意义,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是一节重要的单元起始课。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本节课设计了“问题情境——观察思考——计算比值——发现规律——揭示概念——拓展深化——联系生活——综合应用”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时适时运用读思达学教学方式,通过读题读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归纳说理等交流辨析过程,体现完整的、深度的学习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具体反思如下:一、情境体验,让数学有用《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导入我展示出几张尺寸不同的禁毒小卫士照片,提出问题:这几张照片有什么不同?哪张照片和原图最像?从这样一个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有效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和决心。

新课结尾,我通过展示具体形象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探究体验,让概念深刻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阅读、思考、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说理表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此,本课设计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通过观察、计算、比较、思考等学习掌握知识。

我先让学生根据两张图片的长宽信息写出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观察分析比的比值,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发现两张图形长和宽的比值相等,这是图片相似的秘密。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活动三在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意义后,再让学生自主概括比例的意义,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

三、沟通联系,让知识完整在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后,我组织学生把比和比例两个概念进行对比讨论: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从意义、组成、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比例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显得更加完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先计算两组比的比值,再比较两个比的比值,比较后让学生自己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再比的家族里,比值相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自己能体会比例的意义,学生学习轻松自在,概念的理解顺其自然。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直接告诉学生把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然后发现规律,看是自主发现,其实学生还是一种接受性学习,朝着教师指的方向走,缺乏一定的挑战性,后来发现别人教学时是提供四个数据,让学生写出两个得数相等的式子,这样探索发现规律,并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探索中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方法,渗透科学研究的态度;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既有一定的方向,又有不同的思维,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探索的问题具有挑战性。

想想别人的设计确实高出一筹。

因此,在教学中,解决好自主探索与教师适当知道的矛盾显得很重要,有时就能体现不同的教育理念。

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建筑上混凝土的配置、医药上药水的配置、科技上图纸的绘画等都要用到比例,但是学生所能体会的只是一个比,所以课中安排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比例?学生举例后,由学生就提出按药粉与水的比为1∶100 中 1∶100 只是一个比,而非比例,这时引导学生讨论,当要配置的药水的重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所需要的药粉和水的重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药粉和水的比总是1∶100,所以这个比例就是药粉∶水=1∶100 ,这就是一个比例,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按比例配置中的比例意义,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学数学用数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正、反比例的意义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⑶ 5/8:1/4 7.5:3 ⑷ 2:8 9:27[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是我给了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回顾本次教学,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

一、由于教学两道例题,练习的时间较仓促,要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二、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做到复习旧知与巩固新知两不误。

同时对于学生的想法要及时肯定,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一节课下来,感觉是不错的,但作业的效果却不是很好。

很多学生对用比例来解决问题还是不习惯,有正、反比例互相混淆的现象,说明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的还不是很透彻,特别是当题中的条件有所变化时,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

而且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用这种方法,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应引起我们进一步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2】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

回顾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颇深: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

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新知的教学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教材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比较和归纳,探索小数的性质。

例题分两个层次安排的:第一层次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通过“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的讨论和交流,体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铅笔和橡皮的单价,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借助直尺图自主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它们也是相等的。

依据情境图和得到的等式进行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上述两组等式存在着“小数末尾去掉0或添上,小数的大小不变”的特点,从而归纳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上面是教材上例6的情境图,呈现的是购物情境,通过思考一组食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理解“化简”的概念,学会化简小数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展开的:⑴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的填空,交流得到的答案,牛奶2.80元、面包4.00元和合计10.50元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这样一个过程是“小数性质”应用的内化过程,学生们在练习中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⑵理解“化简”的含义。

教师指出像2,80元=2。

8元一样,将小数写法简化的过程就是“化简”;⑶验证答案。

利用元、角、分这些单位进行验证,例如 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元和2.8元是相等的,所以2,80元=2.8元;3.05元表示3元05分,假如3.05元中间的0去掉后就成了3元5角,大小不再相等,所以3.05元中间的0不能去掉。

利用元、角、分这些单位进行验证,和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小数性质和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的`合理性;⑷质疑。

“为什么超市的消费单上的钱数都是两位小数,不写简单的小数呢?”教师在本题结束反馈时抛出了这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4、把我校的生活课堂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中。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照片教学流程:一、生活导入:1、活动照片观察发现。

师:在刚刚举办的“劳动创造和生活摄影作品展”中,我看到了生活中一个靠自己双手和智慧或美化环境或帮助别人的你,其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我认为最有意义的要数杜浩田的这张作品(可见出示)。

老师今天把他在厨神大赛现场的原版照片带来了,同时又加洗了三张。

(板贴照片)比较原版照片和加洗的三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回答。

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迁移猜想师:很多新的知识学习都和原有知识联系密切,你认为“比例”会和什么知识联系密切?预设(生:比)好,我们就在“比”的基础上来研究“比例”。

“例”在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符合某钟条件,那么“比”要符合哪种条件才能组成比例呢?我们接下来深入研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师:我把两张照片的数据带来了,你能找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与同桌说说。

师:按比例缩放的照片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生:比值相等)师:原来不变形,按比例缩放指的是可以找到两个比值相同的比。

因为比值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12.6:10.5=14.4:12或12.6/10.5=14.4/122、丰富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第【1】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教学的,导入新课时出示三面国旗,并通过求长和宽比值,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发现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

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随堂练习:1、写出比值是1.5的比,并组成比例。

2、练习八第一题。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步,区别比和比例,提出问题: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课堂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两种方法:1、求比值。

2、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堂上安排了反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自学与讨论等活动,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两种类型练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第【2】篇〗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上黑板随便写几组比,教师马上说出能不能组成比例,想知道原因吗,请看课本34页,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并充分应用学生书写的比例来强化内外项的知识。

然后再进行激趣:“通过自学发现老师一下就确定能不能组成比例的奥妙了吗?”学生针对黑板上的题叙述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呢,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课前布置了前置作业,通过前置作业的三个大题来进行教学。

首先,先复习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引入新课解比例。

然后,根据老师给的例题自觉完成解比例的 3个小题,学生方法掌握较好,但计算能力有待加强。

具体教学解比例的时候渗透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学生并不陌生,在学习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是就是用到了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比例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

让学生体会到解比例与解简易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是要先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简易方程,再运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完成剩下的步骤。

单独教学完解比例后再来教学例2。

本来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例2再教学例3,在备课时我觉得在例2里既要教学如何解比例,又要教学如何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所以做出先教学例3再教学例2的调整。

这样调整后难度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整节课下来,学生能按设想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在备课时觉得例3在解比例的步骤上有些不好。

写成 2.5×6/1.5这样的形式,学生在遇到了分数的时候会出现繁分数,所以把这个步骤舍掉了,让学生先算出乘积后再除以 1.5。

可是做一做中的题却出现了始料未及的问题,结果学生再除的时候除不尽,个别学生选择约数而不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后来反思例题在这一步的编排上的用意。

可以让学生先约掉一部分数后再进行计算,会降低计算的难度。

让学生体会解比例与解简易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时,引导不够到位。

前置作业的练习题需改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反思第【2】篇〗今天教学了《解比例》,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

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

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第【1】篇〗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一、创设探究空间,经历探索过程在教学中,我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有效的探究,使他们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找准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学以致用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思维训练中我安排了与生活联系的数学问题:如果让你来测测我们学校的旗杆的高度,你将怎么办?请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从而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既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文化知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意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反思第【2】篇〗《比例》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比例》是在比的基础上讲解的,学生要知道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做到了:化重点于无形。

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区分比和比例。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开课伊始,我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比的知识,学生边说我边板书。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接到学期公开课任务的当天晚上就开始着手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怕自己做的不好,很是紧张。

第二天先写好了常规的教学设计,也算是雏形已定。

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教学设计一定要先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分析,所以我参照要求设定了合适的教学目标。

初稿是按照流水帐形式,和平时上课一样,按照复习引入、讲授新课、分析例题、练习巩固、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程序进行。

初稿交给指导老师后,孟主任建议其中的复习引入环节做大的调整,对习题的设置也给出了指导建议,修改后流畅了很多。

随后设计了学卷,给董老师把关指导。

因为我定位于层次相对高的学生,在习题的数量设置、坡度设置上不合理,难度不适宜。

有些题目过于简单,毫无价值;而有些则过难,在课堂上会耽误很多时间,于是想到变式训练,在题目设置的顺序和难度上下工夫。

在第一次试讲后,发现引入部分太拖沓,用了10分钟时间才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形式,随后的两个针对定义设计的稍难的题目就直接跨过到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课程结束得比较匆忙。

在备课组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置了题目的数量,第4题中原来为了复习设置了五个小问题,在函数概念上纠缠过多,反而引起学生理解困难;把引入部分第5题的练习由原来的四个减少到两个,剩下了的两个留在第7题作为练习。

由于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通过归纳与对比形成新知识并不需要太多雷同的题目,这样引入时间大大减少,而列关系式的题目难度并不大,把第一次的逐题讲解变成了答案展示,节约了近10分钟时间。

其实开始是对学生的水平不太相信,怕题目过难,学生不能迅速完成,时间证明,引入部分的题目难度不大,学生能迅速完成,而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第一次的试讲,所以时间显得很紧张,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第3题的最后一问“反比例函数kxy=还可以表示成什么的形式”,这个问题显得很宽泛,学生也无从下手,不知从哪个角度入手,也不明白老师想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效的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

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师问: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回答)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回答)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指生回答师板书)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师问: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知识整理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

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基础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

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5/x=10/3 40/24=5/x3 、完成26页2、3题综合练习1、A×1/6=B×1/5 A:B=():()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实践与应用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2】篇〗学习内容: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①我的想法: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这局部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同学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考虑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和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想一想”,假如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同学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同学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

通过解答使同学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笼统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

我带领同学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同学的当前解题确有协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

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同学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同学的将来带来什么?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同学在解题时依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依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

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在总结比例概念的时机上,我对教材稍做修改。

因为仅从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含义,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

因此,我在教学完2.4:16.=60:40后,请学生们把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也根据比值相等的组成等式.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怎样的式子叫做比例?”明显感觉学生们能够根据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抽象出概念。

同时,建议在巩固练习中补充概念的判断题,如:6:10和9:15,(虽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但因为没有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

)做一做第2题隐含着初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教参给出了4个比例,“2∶4 = 1.5∶3、4∶2 = 3∶1.5、2∶1.5 = 4∶3、1.5∶2 = 3∶4。

”其实应该共可写出8个比例。

交换等号两边的比,还可以组成4个不同的比例 1.5:3=2:4、3:1.5=4:2、4:3=2:1.5、 3:4=1.5:2。

为什么仅仅相换了等号两边的比,就应该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须结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来解释)怎样才能将4个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8个比例来呢?(我觉得在学习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更容易理解)。

因此,将此题下移至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完成。

练习六第1题必须特别关注,因为其中第2、4小题体现了正比例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判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还补充要求他们回答相应两个量的比值表示的含义。

如第2小题,有的学生用箱子数量:质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应该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个。

也有的学生用质量:箱子数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则为每个条子的质量。

通过练习,强化数量关系,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反比例之后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复习导入,一是找出哪一个量一定,二是如何判断另外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从而找出等量关系。

在新课的教学中,围绕比例的知识特征提问: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使学生清楚这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写出等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从学生回答问题看,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哪个量一定,需要学生自已从已知的两个量中发现定量,因此学生有时找不准什么量一定,这样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出现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时,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我总是担心怕学生不会做,还是自已包办代替讲了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那些会做的学生也觉得太哆嗦.(3)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降低,正确率比较高,但是如果难度稍有提高,正确率就难说了。

学生一般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2】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来解决归一、归总应用题。

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

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成功之处:1.抓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体会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

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找出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行数 12 6 4 3 2 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讨论……生反馈:……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生: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自学例5:(1)出示例5: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生: ……3、讨论准备题:(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时,我采用边与比各部分的名称作比较边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它们名称的特点都是根据各项所在的位置得来的,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

意在感知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课—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中,我已经预想到学生预习了新课,会很快答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但这只是知识的灌输,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学生并没有经历。

所以,教学中当学生很快的答出基本性质时,我通过提问:你是怎么推理的?它们的和有这个特点吗?它们的差呢?商呢?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仔细观察发现只有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再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使学生明确规律是通过猜想、验证、概括总结得出来的,学习要主动的动脑、动手、动口讨论探究,不要被动的接受知识。

通过本次的教学展示,总体感觉教学流程清晰,对本节课的重点突破较好,学生都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

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出比例是否成立。

最后的练习中突出开放性,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不足之处是板书比较简单,没有把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说,多想,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过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第【2】篇〗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要求学生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这一目标。

也就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是互质数,并能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在最后结果上的表现形式。

这对于很多学困生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地方。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反思第【1】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

回顾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颇深: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

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新知的教学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等等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学生基础估计太高,从学生回答问题看,复习时学生对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掌握不错,但到了比例应用题里,我围绕比例应用题的特征设问:题目中有三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写出等式吗?一部分学生不会确定哪种量一定,怎样找出等量关系掌握不好,语言表达不是很准确、完整。

这点我备课时没作为重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课堂上学生基本知识没过关,课堂也就失去了色彩。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对学生不放心的心态。

比如:在教学例6时,学生有了正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对于反比例应用题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我总是担心怕学生不会做,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再做题。

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

另外,练习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不算很紧密,以后尽量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篇
磨头镇农场小学王伟伟
1、关于知识点的勾通。

比和比例的概念性知识点有很多,而且这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

要在一、二节课内复习完所有的概念,并要求学生记住运用,是完全做不到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用联想方法,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联想,把有关知识点串联成线。

由出示比,引出比的概念和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由引出一般比,到化简比,最简整数比;由求比值和化简比,引出比例概念,再引出正比例、反比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序联想,勾通知识间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2、我先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这部分知识,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的方式来活跃他们的思维。

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3、在复习课中,练习设计要根据平时教学反馈情况而定,具有针对性。

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在解题中出错率高的地方。

通过学生讨论正反比例异同和一组习题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提高效果。

用少量的练习,举一反三突破知识重难点,起到层层反馈实效。

总的来看,我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设计上有些地方还不够完美,如正反比例解决问题可安排在下节复习课中,这样教学效果就好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着力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