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
(2)不同:主张对古代家族进行改造,联合成国族团体,抵御外来侵略。
认为旧的家族具有封建性和专制色彩,应该发动农民彻底推翻旧式家族。
评价:—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团结一致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的愿望;但忽略了旧式家族的封建属性,无法达到反帝反封建的目的。
2.《后汉书》记载,东汉安帝永初年间,曾两次调动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这反映出
A. 江南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B. 北方的农业产量持续下滑
C. 长途贸易取得长足发展 D. 南北经济呈现互补的趋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东汉从江南一带调粮食赈济河南地区,说明江南地区农业获得了发展,因此才能支援河南地区。A正确;赈济河南等地不代表北方的农业产量持续下滑,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调用,不是长途商业贸易,C错误;材料只提到南方赈济北方,没有涉及经济的互补,D错误。故选A。
11.罗斯福智囊团的骨干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为什么凯恩斯理论和富兰克林政策之间在学者们看起来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是因为:罗斯福生活于一种不仅是凯恩斯也是考虑同样问题的许多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气候之中”。这说明
A. 国家干预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B. 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
C. 英美的经济学理论始终保持同步 D. 凯恩斯改变了美国的经济政策
4.明代法律规定: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这些规定
A. 降低了官员的政治地位 B. 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
C. 有利于体系的正常运转 D. 标志着古代机制的成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十五模文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十五模文科综合试题本试题卷共9 页,共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1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1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卷1I 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建材之乡”福建南安市是国家级生态县级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
近年来,南安市先后关闭几百家石材企业。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材产业重要的承接地,被称为“中国石材的希望”回答1-2题。
l.近年来南安市石材企业大量关闭的最主要原因是A.资源枯竭B.环境压力C. 市场饱和D.生产成本上升2.新疆承接石材产业转移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A.原料B.位置C. 市场D.交通下表是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我国该区域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A.信风B.西风C.东南季风D: 东北季风4.我国该区域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 D.印度洋5.我国该区域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A.河流B.湖泊C.冰川D.土壤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湖泊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两部分(图2),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
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
据此完成6-8题。
6.图3 示意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据此推断I、I.I阶段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 东南风; 西南风B.西南风; 东南风; 东北风C.东北风; 西北风; 东北风D.东北风: 西北风; 西南风7.巴丹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地下水补给量大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C.湖水蒸发量小D.大气降水量大8.东湖比西湖水位商、盐度低的原因是①湖盆底部西高东低,东湖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西湖②受季风影响,东湖降水量大于西湖③受沙山阻挡,东湖风力较西湖弱,蒸发量较小④西湖沿岸人类活动频繁,用水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考虑到京津冀地区的机场分布实际状况,机场有效服务面积指4.5h的出行时间内所覆盖的范围。
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卷 附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主要包括“敛从其薄”的税赋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和流通观、“居敬行简”的治民观等内容。
孔子的经济思想体现了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带有明显的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
到唐朝,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朝妇女流行的双丫髻。
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C.唐朝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D.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3.表1为宋朝耕牛贸易摘录。
据此可知,宋朝表1时间摘录太宗时期(976-997年)贷陈、蔡州(河南地区)民钱,使市牛而耕哲宗元祜六年(1091年)拨常平钱贷麟、府、丰州(与西夏边境地区的州府)曾经被西贼劫掠耕牛的人户买牛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拔五万贯贷淮东(江苏、安徽地区)人户买牛A.官府推行抑商政策B.农耕技术实现了突破C.小农经济得到维护D.牛耕生产区域差异大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遇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
王朝中人正窃喜于‘万年和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依旧。
”这一番遭遇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使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内地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5.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事法律——《钦定大清商律》,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商业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和商人的合法地位。
《钦定大清商律》的颁布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B.壮大了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标志着清政府开启自救运动6.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全国学农工商通电》中指出:青年是国民党领导的这场民主革命的先锋,农民是重要的力量,工人是国民党的阶级基础,商人是主力军,都应与国民党共同奋斗,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2024届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为解决粮食收购问题导致的粮食供应的严峻形势,联共(布)中央从1928年发布指示,严厉批评了各地党、苏维埃和合作社组织以及党员个人在粮食收购工作中的懈息和迟缓。
为贯彻指示,在各地组织武装征粮队,到处搜查,没收“余粮”,此举收到了成效。
这表明苏联A.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B.通过集体农庄建设来解决农业问题C.新经济政策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D.工业化进程过快引发经济结构失衡2.他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开拓者,其著作符合19世纪盛行的镜子说”,深刻而形象地按照19世纪30年代革命前夕法国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强烈的批判精神蕴含其中。
其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统治及其道德败坏,对封建贵族的垂死挣扎和反动教会的欺骗宣传,都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尖锐批判,“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该作家及其作品是A.雨果《巴黎圣母院》B.司汤达《红与黑》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D.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3.1075年,北宋政府把对酒务原有的“买扑”法(承包商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替代为“实时授状”法(在政府指定期限内,将愿出的价钱写于状内,封口上交,政府售与出价高者)。
这一变化A.体现了商品经济繁荣B.表明政府严格掌握商业征税权C.弱化了重农抑商思想D.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4.1979年,在四川省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些县委书记认为,农村经济工作还可以搞得更灵活一些,给劳动群众的“小自由”可以放得更宽一些。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五)历史试卷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十五)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
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
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
这反映出A. 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B. 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C. 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D. 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说,中国文字发展进程中,春秋战国时期东方诸国分化异形,与传统的正体文字不同,只有秦国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可知秦国没有抛开传统文字,其继承与发展正体字的做法,为以后秦朝统一文字奠定了基础,材料肯定了秦国对华夏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B项正确。
到了秦国改革旧制度是最彻底的,没有坚守西周制度和文化,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分析的是国家大一统对文字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是经济对文字发展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华夷之辨和文字的关系,D项错误。
2021届河北衡水密卷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十五)历史
2021届河北衡水密卷新高三原创预测试卷(十五)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1.《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A.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按照“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等级身份,贵族获得的封地及征收赋役的比重不同,说明分封制下按照不同的等级授予贵族土地,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等级差别,并非强调血缘关系;B选项错误,分封制下土地国有,诸侯只有使用权;D选项错误,由题中“其食者半”、“其食者三之一”及“其食者四之一”可知并非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
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
2022—2023衡水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带*题目为能力提升题,分值不计入总分。
1.西周时期,国家实行工商业全部官营的制度。
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来往贸易于各诸侯国的大商人子贡、范蠡、白圭,以盐铁起家的大工商业主猗顿、郭纵、程郑、孔氏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社会经济变革的趋势C.士农工商等级的形成D.国家政局动荡的现实2.表1是荆州胡家草场12号汉墓所出律典M12《□律》“目录”。
这体现了汉代表1项目简号1简号2简号3简号4分栏一告律盗律贼律亡律分栏二捕律囚律具律复律分栏三兴律关市律杂律钱律分栏四厩律效律凡十四律A.治国理念发生转变B.司法实践注重律例C.文书制度有所发展D.重视法律治理作用3.图1为敦煌唐墓出土的壁画《胡人引驼》。
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驼,一手拄手杖跋涉。
类似内容的壁画、砖刻在唐墓多有发现。
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唐朝A.异域文化受到青睐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陆上丝绸之路畅通D.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4.有学者认为:“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
”学者所述这种状况A.表明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B.反映出明朝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相配合C.说明明朝一直厉行“海禁”政策D.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5.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非官非民”的绅董阶层,绅董须经过推选或选举,在各县设总局并享有薪酬。
他们积极介入地方事务,逐步形成了“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的治理模式。
绅董的出现A.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力B.造成了中央权力下移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6.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始于五四运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臻于壮大,涌现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论者和论著,被时人称作“新兴社会科学”或“新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成为倡导科学观念的生力军。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五次模拟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五次模拟历史试题1.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分封制的含义、特点等,明确分封制下,诸侯掌握地方实权,但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2. 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
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
这一变化体现出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魏晋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逐渐扩大,丞相权力扩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地方问题,A不正确;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B不正确;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尚书省权力较大,D“位高权轻”说法不正确。
3. 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
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
这一现象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的是宋代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线被打破,“市民”内容的变迁等,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升降等,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主体人群的变化,C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线被打破,没有涉及城市布局的封闭与开放的问题,D不正确。
河北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古城由宫城、王城、外郭城组成,宫殿区的面积近30万平方米。
古城已经有配套的引水渠直达城内。
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及外围水利工程均为人工堆筑而成,其体量之大无疑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施工。
这说明良渚文化A.或已存在公共权力B.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C.已经使用铁制工具D.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2.周代都邑及近郊称为国,近郊以外广大地区称为野。
国人受教育,可担任官职,但要服兵役,战时成为主要军事力量;野人属被征服种群,居住在城外,向国人提供粮食与劳役,没有政治权力,不准受教育也不服兵役。
这表明国野制度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建构了中央直管属国的朝贡体系C.是军政合一的异化D.具有城乡对立和分而治之的特征3.表1为有关《墨经》与墨家的部分评价。
据此可知表1评价来源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梁启超《墨经校释·自序》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完全信赖人类理性的墨家,明确奠定了在亚洲可[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以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东西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蔡元培A.先秦文化蕴含着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B.墨家学说以发明和改进科技为宗旨C.《墨经》属于中国古代总结性科技著作D.墨家具有注重经验和实用性的特征4.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夺回河套地区后,于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开荒,开拓边疆,当时人们把这一新开垦的地区叫做“新秦”。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A.阻碍了民族间的交融B.加强了秦朝北部边防C.有效阻止了匈奴南下D.均衡了社会人口分布5.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
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
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
“王臣”范围的扩大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分封制的含义、特点等,明确分封制下,诸侯掌握地方实权,但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2. 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
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
这一变化体现出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魏晋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逐渐扩大,丞相权力扩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地方问题,A不正确;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B不正确;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尚书省权力较大,D“位高权轻”说法不正确。
3. 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
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
这一现象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的是宋代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线被打破,“市民”内容的变迁等,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升降等,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主体人群的变化,C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线被打破,没有涉及城市布局的封闭与开放的问题,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关键在于掌握商品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等,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以此作答即可。
4. 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
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
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
这主要缘于A. 盟旗制度的建立B. 明成祖迁都北京C. 岭北行省的设立D. 金瓶掣签制完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长城失去了边界的意义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控制蒙古上层贵族的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B与材料无关;C 是元代的行省制;D是对西藏的制度。
5. 晚清光绪年间,官员周德润上书朝廷,指出“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而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主张“留此余地以役吾民而养吾民”。
他的主张反映了A. 玩固势力抵制工业文明B. 经济结构变动导致社会阵痛C. 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 发展外资企业成为时代主流【答案】C6. 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A.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 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 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D. 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答案】D【解析】从““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说明中国共产党字啊逐渐摆脱国民党控制,实行独立领导革命的战争,D正确;A是遵义会议;B是八七会议;C中照搬错误。
7. 英国某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该记者的看法A. 揭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B. 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人民民主性C. 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D. 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答案】D【解析】材料分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共获得支持的原因,实际上是中共支持人民政权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反映出了将来中国政局变动将朝中共一方倾斜,故D正确;材料没有分析抗战胜利意义,故A错误;抗日政权是民主联合政权,故B错误;材料是站在客观立场上分析,不带有美国意识形态,故C错误。
8. 1959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650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2%,到1960年全国城镇人口达13073万,城市化水平达到19.8,三年净增31.4%。
材料表明A. 生产力发展推动城市化B. 城乡社会结构严重失衡C. 城市化脱离城市承受力D.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大跃进时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超过了城市承受力,C符合题意;A与当时是历史史实不符;材料所述城市化水平达到19.8,不能说明城乡社会结构失衡,B不正确;材料中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大跃进的结果,不是生产了发展的产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D不正确。
9. 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
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
材料表明A. 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由材料“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可知材料意在表达古代欧洲的思想运动受政治运动的影响,B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经济,C不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伯利克利改革对民主政治的影响,D不正确。
10. 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
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
这一做法A.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 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文官制度的产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取官员,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结合题干所给的时间信息可知,处于工业革命之后,分析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A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经济秩序的建立无关,B不正确;材料所述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不正确。
11. 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
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
这一描述A. 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B. 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C. 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D. 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答案】C【解析】材料“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并非准确记述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故A错误;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这并不能说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故B错误;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带有主观情感,故C正确;20世纪30年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没有弱化,故D错误。
故选C。
12.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说,“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
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念一致B. 赞同罗斯福新政时期经济政策C. 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D. 捍卫民主政治并反对极权统治【答案】C【解析】“独立行动”等字眼足以证明哈耶克是反对干预经济的,这种经济思想的确在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了重视,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念是相反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不赞同罗斯福新政时期干预经济的经济政策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
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
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
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
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
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
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答案】(1)同:都经历乡村(镇)企业发展的原始工业化阶段;都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厂;都以轻工业为中心;都大力拓展商品市场;都得到政府支持。
异:英国以市场为主导,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引领;英国经历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中国经历了建国以后工业化探索的曲折;英国依靠自身进行技术积累,中国借鉴西方科技成果以及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