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3. 凝血因子
★冠脉内血栓生成是冠心病发展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特发性冠脉事件的最重要的原因。
★溶栓疗法已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主要治疗措施:90% 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血栓生成 (首剂需在6h内使用)。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凝
血因子Ⅶ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15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浆纤维蛋白原:冠心病病人血中纤维蛋白原>3g/L是发生
10
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危险因素:是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 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 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针对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明显下降。
11
①危险因素并不等同于病因。
②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
③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临床常用 相对危险度(RR)表达其危险程度。
RR是指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人与未暴 露于此危险因素或与危险因素低于某一水平 者相比较,发病的概率的比值。
12
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最有价值,可及早预防和治疗
1. 血脂
★高胆固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动脉硬化的主要物质; ★其常规测定指标是TC(<5.7mmol/L)、HDL-C和TG;
TC和HDL-C不是很充分的预报因子,TC/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 报冠心病的发生,TC/HDL-C>5,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我国目前也将TC和HDL-C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首选辅助指标.
➢2000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准:
心肌肌钙蛋白升高随后缓慢降低或CK-MB快速升高后降低, 并伴有如下症状之一可诊断为AMI。
① 缺血症状。 ② ECG 出现病理 Q 波。 ③ECG 呈缺血改变( ST 段抬高或降低)。 ④ 冠状动脉检查有异常。
5
冠心病 原因:由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导致心肌供血减少引起。
6
无症状 动脉硬化初期
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70%,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
不稳定性心绞痛(又称变异性心绞痛,UA) 休息时心绞痛, 持续时间较长(>20min),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 (AMI,简称急性心梗) 血管完全堵塞,心脏无 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心源性猝死
7
8
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23
CK-MB亚型在AMI时出现早于CK-MB. CK-MB2>1.9U/L且CK-MB2/CK-MB1>1.5为标准; MB2/MB1和MM3/MM2的比值升高(正常人<1)均可作为 诊断AMI的标准之一。 CK-MM3/CK-MM1>1.0也可作为AMI的诊断标准之一。 CK亚型分析在诊断AMI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优于CK 总酶和同工酶。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三、急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 四、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五、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化改变
2
第一节 概述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是发达 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心脑血管病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基础都是动脉硬化。
③LD出现较迟,如果CK–MB或cTn已有阳性结果,AMI诊断 明确,就没有必要再检测LD和LD同工酶。
④LD1/LD2比例(>0.76%)更敏感和特异,但不用于评估 溶栓疗法(常致溶血,使LD1升高)。
22
二、CK和CK同工酶
1.CKBB(CK1)存在于脑组织中,CKMB(CK2) 和CKMM(CK3) 存在各种肌肉组织中;
恶性事件的预兆。 凝血因子Ⅶ:(1)在中年男性中,因子VII的升高是冠心病独
立的危险因素;(2)因子VII水平升高25%,5年内发生冠心病 的危险性增加62%。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作用 尚需进一步证实。
16
今后发生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
17
第四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
返回3章
心脏疾病的诊断技术
心电图
价格
超声心动
昂贵 不适
影像学检查 心导管检查
合动
态监
核素心血管造影
测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血液生化检查: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
价格较便宜且适合动态监测
4
➢1969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准:
①典型的病史和长期的胸痛。②明显的心电图改变。 ③一系列酶的改变
无Q波心肌梗死 Q波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9
急性冠脉综合症
病理: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临床典型胸痛史者,根据心电图: 1. ST段抬高的AMI(STEMI) 2. ST段不抬高的AMwk.baidu.com(NSTEMI):
①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cTn≥正常上限。
②不稳定心绞痛 cTn≤正常上限。
LD2为主 .
血中出现时间 :发作后8~12h 峰值时间 :48~72h 半寿期 :57~170h 回复正常 :约7~12d
20
21
检测AMI时LD和LD同工酶的应用原则:
①限制LD应用,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病人作个案处 理,主要用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②在胸痛发作24h后测定LD同工酶,作为CK–MB补充:LD出 现较迟,窗口期较长,如果连续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 己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意义。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外应该 具有以下特性:
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 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
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心肌标志物的发展史 19
一、LD和LD同工酶
1.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 ,四聚体 , 2.H4(LD1),MH3(LD2), M2H2(LD3), M3H(LD4),M4(LD5); 3.心脏、肾脏和红细胞所含的LD同工酶比例相近,以LD1和
13
2.CRP
★ CRP和冠心病密切相关,被看做独立的危险因素; ★ CRP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
斑块的脱落; ★ 和严重感染时的CRP不同,冠心病人的CRP仅轻度升高。 ★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危
险因素,<2mg/L。
hsCRP和TC:HDL-C联合分析,大大提高了预测冠心 病的准确性。
2.CK-MB占心肌总CK的l5%~25%(骨骼肌中为1~2%)。 3.CK–MB:1972年首次用于临床。 4.CK、CK–MB: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较
早期诊断AMI,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血中超过正常:发作后4~6h 达峰值时间:24h 回复正常:48~72h CK半寿期:10~12h
3. 凝血因子
★冠脉内血栓生成是冠心病发展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特发性冠脉事件的最重要的原因。
★溶栓疗法已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主要治疗措施:90% 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血栓生成 (首剂需在6h内使用)。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凝
血因子Ⅶ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15
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浆纤维蛋白原:冠心病病人血中纤维蛋白原>3g/L是发生
10
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危险因素:是指个体固有的生理、心理因素或生活环 境中的其他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 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针对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明显下降。
11
①危险因素并不等同于病因。
②危险因素不是诊断指标。
③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临床常用 相对危险度(RR)表达其危险程度。
RR是指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人与未暴 露于此危险因素或与危险因素低于某一水平 者相比较,发病的概率的比值。
12
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最有价值,可及早预防和治疗
1. 血脂
★高胆固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动脉硬化的主要物质; ★其常规测定指标是TC(<5.7mmol/L)、HDL-C和TG;
TC和HDL-C不是很充分的预报因子,TC/HDL-C比值可更准确地预 报冠心病的发生,TC/HDL-C>5,冠心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我国目前也将TC和HDL-C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首选辅助指标.
➢2000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准:
心肌肌钙蛋白升高随后缓慢降低或CK-MB快速升高后降低, 并伴有如下症状之一可诊断为AMI。
① 缺血症状。 ② ECG 出现病理 Q 波。 ③ECG 呈缺血改变( ST 段抬高或降低)。 ④ 冠状动脉检查有异常。
5
冠心病 原因:由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导致心肌供血减少引起。
6
无症状 动脉硬化初期
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70%,活动后心肌供血不足
不稳定性心绞痛(又称变异性心绞痛,UA) 休息时心绞痛, 持续时间较长(>20min),少数心肌纤维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 (AMI,简称急性心梗) 血管完全堵塞,心脏无 血供,大面积心肌坏死
心源性猝死
7
8
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23
CK-MB亚型在AMI时出现早于CK-MB. CK-MB2>1.9U/L且CK-MB2/CK-MB1>1.5为标准; MB2/MB1和MM3/MM2的比值升高(正常人<1)均可作为 诊断AMI的标准之一。 CK-MM3/CK-MM1>1.0也可作为AMI的诊断标准之一。 CK亚型分析在诊断AMI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优于CK 总酶和同工酶。
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 三、急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 四、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五、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化改变
2
第一节 概述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是发达 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心脑血管病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基础都是动脉硬化。
③LD出现较迟,如果CK–MB或cTn已有阳性结果,AMI诊断 明确,就没有必要再检测LD和LD同工酶。
④LD1/LD2比例(>0.76%)更敏感和特异,但不用于评估 溶栓疗法(常致溶血,使LD1升高)。
22
二、CK和CK同工酶
1.CKBB(CK1)存在于脑组织中,CKMB(CK2) 和CKMM(CK3) 存在各种肌肉组织中;
恶性事件的预兆。 凝血因子Ⅶ:(1)在中年男性中,因子VII的升高是冠心病独
立的危险因素;(2)因子VII水平升高25%,5年内发生冠心病 的危险性增加62%。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作用 尚需进一步证实。
16
今后发生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
17
第四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
返回3章
心脏疾病的诊断技术
心电图
价格
超声心动
昂贵 不适
影像学检查 心导管检查
合动
态监
核素心血管造影
测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血液生化检查: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
价格较便宜且适合动态监测
4
➢1969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准:
①典型的病史和长期的胸痛。②明显的心电图改变。 ③一系列酶的改变
无Q波心肌梗死 Q波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
9
急性冠脉综合症
病理:斑块破裂和冠脉血栓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临床典型胸痛史者,根据心电图: 1. ST段抬高的AMI(STEMI) 2. ST段不抬高的AMwk.baidu.com(NSTEMI):
①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cTn≥正常上限。
②不稳定心绞痛 cTn≤正常上限。
LD2为主 .
血中出现时间 :发作后8~12h 峰值时间 :48~72h 半寿期 :57~170h 回复正常 :约7~12d
20
21
检测AMI时LD和LD同工酶的应用原则:
①限制LD应用,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病人作个案处 理,主要用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②在胸痛发作24h后测定LD同工酶,作为CK–MB补充:LD出 现较迟,窗口期较长,如果连续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 己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参考价意义。
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外应该 具有以下特性:
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 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
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心肌标志物的发展史 19
一、LD和LD同工酶
1.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 ,四聚体 , 2.H4(LD1),MH3(LD2), M2H2(LD3), M3H(LD4),M4(LD5); 3.心脏、肾脏和红细胞所含的LD同工酶比例相近,以LD1和
13
2.CRP
★ CRP和冠心病密切相关,被看做独立的危险因素; ★ CRP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
斑块的脱落; ★ 和严重感染时的CRP不同,冠心病人的CRP仅轻度升高。 ★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危
险因素,<2mg/L。
hsCRP和TC:HDL-C联合分析,大大提高了预测冠心 病的准确性。
2.CK-MB占心肌总CK的l5%~25%(骨骼肌中为1~2%)。 3.CK–MB:1972年首次用于临床。 4.CK、CK–MB: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指标。较
早期诊断AMI,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
血中超过正常:发作后4~6h 达峰值时间:24h 回复正常:48~72h CK半寿期:10~1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