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古诗文赏析与考点分析:《村居》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村居体裁:诗题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名字:高鼎年代:清代描述: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翻译: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译文:农历二月时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似乎都陶醉在这烟雾朦胧的景色中。
原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赏析三:艺术特色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意思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意思与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说的是春天的长安城里呀,没有一个地方不飞舞着落花。
“春城”就是春天的长安城,这里把长安描绘得充满生机。
寒食节的时候,春风把皇宫里的柳丝都吹得倾斜了呢。
寒食节按习俗是禁火的,只能吃冷食。
这两句诗一开篇就给我们展现出一幅长安城里落花飞舞、杨柳随风轻摆的画面,特别美。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到了傍晚的时候,皇宫里就开始传蜡烛了。
为啥呢?因为寒食节禁火,但是皇宫里却可以例外,而且还把火种传给那些“五侯家”。
这里的“五侯”在古代是指天子宠幸的大臣之类的。
这就有点讽刺意味了,普通老百姓都得老老实实遵守禁火的规定,吃冷食,而那些权贵们却能享受特殊待遇,得到皇宫里传出来的火种,还能点起蜡烛,那蜡烛的轻烟就飘散在他们的家里。
这诗就像是在暗暗地批评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意思与赏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就是遥远的意思,遥远的牵牛星啊,明亮的织女星。
这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先把两位主角给介绍出来了,而且还强调了他们一个远在天边,一个明亮闪耀。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说织女纤细洁白的手啊,在那里摆弄着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这就描绘出织女在做织布这个事儿,你可以想象一下织女那好看的手在织布机上忙碌的样子。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可是呢,她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为啥呢?因为她哭得眼泪像下雨一样啊。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织女心里肯定是有很多忧愁的,她思念着牵牛星呢,所以心思根本不在织布上。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看起来又清澈又浅,那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这就像是织女在心里琢磨,感觉自己离牵牛星好像没多远,但是却不能在一起。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1.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此诗出自《诗经》。
往昔出征时,杨柳轻柔随风摇曳,衬托出战士离家时的不舍。
如今归来,大雪纷纷扬扬。
景色的变化,深刻地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战士历经沧桑后的复杂心境,有对战争的厌倦,对故乡的思念。
2.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王维所作。
清晨渭城细雨蒙蒙,旅舍周围柳树清新。
这是一幅清新的送别图。
诗人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西出阳关就再难遇故旧。
诗句直白又深情,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舍,通过劝酒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出来。
3.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描绘了春夜雨景。
春雨仿佛知晓时节,在春天到来时降下。
它悄然在夜间滋润万物。
雨夜中田野小路与云一样黑,江船灯火独明,画面感极强。
最后想象清晨花朵带雨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之情。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韩愈的诗。
长安街上小雨像酥油般细密滋润,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无,生动地写出了早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诗人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美的时候,这种美胜过暮春烟柳满城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早春独特的喜爱之情。
5.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范仲淹之作。
江上行人都喜爱鲈鱼的鲜美。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让人们看那江上的一叶扁舟,在风浪中时隐时现。
通过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的深切同情。
6.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王安石的诗作。
诗人停船瓜洲,望着仅一水之隔的京口和数重山外的钟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极妙,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言文+注释+译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6、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
3、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8、弄:摆弄 9、杼(zhù):织机的梭子10、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1、零:落。
12、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3、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三国·魏】曹植译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词语注释:1、漉:过滤.2、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3、萁:豆茎.4、釜:古代一种煮食器.5、煎:一种烹饪方法.寓意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赏析]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五言绝句)【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夜静春山空: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时鸣春涧中: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词语注释] 1.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 闲:安静. 3. 时:时而;偶尔.[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最后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词语注释] 1、平明:清晨. 2、客:在这指辛渐. 3、冰心:比喻心的纯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4 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词语注释] 1、江畔:江边. 2、蹊(xī):小路. 3、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4、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赏析] 这首诗记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5 石灰吟(七言绝句)【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托物言志【词语注释】1、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6 竹石(七言绝句)【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词语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4、原:本来,原本. 5、破岩:破裂的岩石.6、磨:折磨;挫折. 7、击:打击. 8、坚劲:坚韧、刚劲. 9、任:任凭. 10、尔:你.【赏析】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律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涕泪满衣裳: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青春作伴好还乡: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词语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涕泪:流泪;流涕8.却看:回过头来看.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1.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2.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赏析】这首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8 己亥杂诗(七言绝句)(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词语注释】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9 浣溪沙【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9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词语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赏析】虽然作者被贬官了;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但是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词语注释】1、鲍浩然:作者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人的眉峰;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赏析
8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诗的意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 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 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 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 必将繁花盛开。
1
千条线,万条线 落到河里看不见 一片白线万丈高 可惜布机织不了 剪刀裁它不会断 只有风吹能折腰
2
3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 年),字子美,汉族,本襄 阳人,后河南巩县。自号少 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 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
三句:把江上的景色、环境描写得非常细致。
四句:“重”字准确的写出了得到春雨一夜滋润之后,锦官城里的花 朵包含生机的情态。
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7
梅雨
唐代: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咏雨
唐代:李世民
5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 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 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 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 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 的美景诗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
释
诗词一: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如同地面上的霜一样。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注释: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的月光和个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山而落,黄河注入大海。
如果想要尽览万里景色,就得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
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表达追求进取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和追求。
...
(继续写下去,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古文诗词的译文和注释)
...
这是一个标题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释》的文档,其中包括诗词的中文译文和相关的注释。
该文档旨在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文诗词,并对其背后的意境和文化内
涵有所了解。
文档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呈现,让读者轻松理解诗词的
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古诗十首六年级下册
古诗十首六年级下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这诗的作者于谦可真是个硬骨头呢!你看啊,“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在山里的时候就被千锤百炼才开采出来,就像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磨难一样。
“烈火焚烧若等闲”,被火烧的时候石灰都不害怕,这得多勇敢啊,就像那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人。
最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算身体粉碎了也不在乎,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世上就行。
于谦其实也是在说自己呢,他为官清廉,不管遇到什么威胁,都要保持自己的清白。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郑燮写竹子可真是写绝了。
竹子就像一个坚定的战士,“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咬住青山,一点都不放松,这决心多大呀。
它的根扎在破岩里,条件那么艰苦,但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不管受到多少折磨打击,还是那么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都吹不倒它。
这竹子就象征着那些有坚定信念的人,不管外界有多少干扰和压力,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析:杜甫这个大诗人啊,一直盼着国家能安定呢。
“剑外忽传收蓟北”,突然听到官军收复了蓟北这个好消息,他一下子就哭了,眼泪鼻涕沾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原来的忧愁都没了。
“漫卷诗书喜欲狂”,高兴得把书随便一卷,都发狂了。
然后就想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天要唱歌喝酒庆祝,趁着美好的春光回家乡。
最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路线都想好了,就想快快回到家乡,可见他有多高兴,也能看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安定的欣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龚自珍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满是离愁呢。
“浩荡离愁白日斜”,那离愁就像江水一样浩浩荡荡,太阳都快落山了,就像他的心情有点低落。
古诗三首六下
古诗三首六下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表达了登高远眺的壮美场景和人们追求进取
的精神。
诗人在登上鹳雀楼之后,眺望远方,白日西沉,山峦尽收眼底,黄河蜿蜒向海流去,令人感叹自然的壮美和变化。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明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远大抱负,不甘停留在眼前的景色,而是要不断超越,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诗人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便抬头望向明月,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月光的明亮和寂静的夜晚,让人产生思乡之情,对家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引起人们对乡愁的共鸣和对故乡的眷恋。
第三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
诗人描述了太
阳照射下的香炉冒出紫色的烟,远远望去,瀑布如白练般挂在山前,水流飞流直下,高达三千尺,宛如银河落入九天。
诗人借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壮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自然的热爱。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笔记《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咬定”,这里形容竹子紧紧扎根在青山上,像咬住一样,很牢固。
“破岩”,指破裂的岩石缝隙。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破岩中,不管遭受多少磨难打击,仍然坚定强劲,写出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诗人借竹子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你看那竹子,紧紧咬定青山,就像一个坚守信念的勇士,不管外界的风怎么吹,它都纹丝不动。
这难道不像是那些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人吗?三、作者介绍: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他为人正直,性格洒脱,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他的作品往往反映民间疾苦,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四、运用片段:记得有一次我参加长跑比赛,跑到一半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累,想要放弃。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郑燮笔下的竹子,它在破岩中都能经受住千磨万击,我在这平坦的跑道上,只是有点累就想放弃,太不应该了。
于是我咬咬牙,像竹子一样坚定地朝着终点跑去。
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像竹子那样,坚守自己的目标,不被困难打倒。
《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都。
二、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经过烈火焚烧,它却把这一切都看作是平常之事,就算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为了在人间留下清白。
这种精神多么令人钦佩啊!就好像那些英雄烈士,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惧艰难险阻,甚至牺牲生命。
三、作者介绍:于谦,明代名臣。
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保卫京城,立下赫赫战功。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
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
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县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总结]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赏析:夜雨寄北 课件 (11张PPT)
品读、停顿、会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视频 会意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来自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品读归评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 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 重逢的时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 (813~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 内(现河南省沁 阳县)人,唐代 诗人。与杜牧合 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作品与作者
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品读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学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注释译文作者简介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1]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作者简介。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词句解释译文与阅读赏析知识点汇总
《3. 古诗三首》词句解释译文与阅读赏析知识点汇总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著有《韩君平诗集》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译文: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注解:①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④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⑤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主题:《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鉴赏:1.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什么什么诗体?七言绝句。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3.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4.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1. 《咏鹅》 - 骆宾王
千古传世之作,流传至今,骆宾王的《咏鹅》以简洁而生动的
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鹅的形象。
这首古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
童真。
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骆宾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生命的赞美。
2. 《静夜思》 - 李白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练而富有意
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的思绪。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节奏流畅,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想
象自己站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倾听着寂静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
与平和。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豪迈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雄伟壮丽的景象。
通过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眼前的雄鹰高飞,展翅欲飞之态,以及高楼耸立的壮观景象。
4.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杨万里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古老的牛渚古镇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人和古迹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描写真实而细腻,给人以历史的沉思和思考。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镇风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5. 《春晓》 - 孟浩然
孟浩然的《春晓》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丽和希望的感觉。
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是我对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的赏析,这些古诗各有不同的
主题和艺术特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作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导语】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捷的视察,奇妙的联想,精致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赢得人们的爱好,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元日(宋代: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暖和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烈、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烈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朝阳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光辉的景象,象征无穷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很多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原文】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首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首古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解析:曹植这哥们可太惨啦,被他哥曹丕逼着七步之内写诗。
你看他写的这个,说煮豆子做羹汤,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
豆秸在锅底下烧,豆子在锅里哭呢。
为啥哭呀?都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啥要这么急迫地互相残害呢?其实就是用豆子和豆秸来比喻自己和哥哥,都是兄弟,何必这么苦苦相逼呢。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王维这人写诗就很厉害,他写的这个场景特别幽静。
人很清闲的时候,连桂花飘落都能察觉到。
夜晚安静得很,春天的山谷就像空的一样。
月亮出来了,居然把山里的鸟儿都惊到了,鸟儿时不时在山涧里鸣叫几声。
你看,他用动的桂花落、鸟惊鸣,来衬托出这个春山的静,就像画画一样,几笔就把那种静谧又有点灵动的感觉画出来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王昌龄在一个下着寒雨的夜里,陪着朋友来到吴地。
第二天早晨送朋友走的时候,看着楚山孤零零的,就像自己的心情一样。
他还对朋友说呢,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他这是表明自己的清白和操守呢,不管外界怎么说,自己的心就像那冰一样纯净透明。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杜甫这诗写得可欢快了。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全是花,多得不得了,都把花枝压弯了。
那些蝴蝶在花丛里流连忘返,不停地飞舞着。
娇俏的黄莺也自由自在地啼叫着。
感觉就像杜甫自己在那花丛里,被这些美好的东西包围着,心情都变得特别好,就像我们自己走进一个超级美的大花园,到处都是花啊,蝴蝶啊,鸟叫啊,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于谦写这个石灰可真是别有深意。
石灰从深山里被千锤万凿弄出来,然后被烈火焚烧就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
就算最后粉身碎骨也不怕,为啥呢?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六年级必背课外古诗词解析
六年级必背课外古诗词解析六年级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古诗词的积累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明月的比喻,诗人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同时,通过风雨声和花落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易逝。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4.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这首诗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攀登高峰的决心。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
诗人通过孤舟和独钓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孤独和超脱的思考。
6.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析:这首诗通过游园的情境,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诗人通过红杏出墙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活力和生命的顽强。
7. 《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夜晚的描写,诗人将相思之情表达得细腻而深沉。
8.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
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
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
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三)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
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
“时
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
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
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
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
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
痛快干脆,毫不藏伏。
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
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
”
怕的是花谢人老。
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猜你喜欢:
1.六年级古诗手抄报的内容资料
2.有关六年级古诗手抄报内容
3.六年级古诗手抄报图片大全
4.六年级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5.关于六年级的古诗词手抄报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