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04
定位腰丛神经:根据超声图像,确定腰丛神经的位置
05
穿刺针放置: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放置在腰丛神经附近
06
注射药物:在超声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腰丛神经周围
07
观察效果: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调整穿刺针位置和注射药物量
08
结束操作:确认患者疼痛缓解后,拔出穿刺针,结束操作
穿刺针引导下穿刺
确定穿刺点:根据超声图像确定穿刺点
演讲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01.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概述
02.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操作步骤
03.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04.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目录
1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概述
腰丛神经阻滞原理
A
腰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
B
01
减少辐射暴露:无需使用X射线,减少对患者和医生的辐射暴露
02
提高安全性:实时引导穿刺,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03
操作简便:无需依赖经验丰富的医生,降低操作难度
04
课件内容及目标
介绍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讲解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演示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实际操作过程
04
安全性高: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临床应用
01
术后镇痛:用于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02
慢性疼痛治疗: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痛、癌痛等
03
麻醉:用于麻醉,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
04
康复治疗:用于康复治疗,加速康复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
改善血液循环: 增加局部血流 量,促进组织 修复
03
02
肌肉松弛: 缓解肌肉紧 张,改善肌 肉痉挛
04
辅助诊断:帮 助医生定位病 变部位,提高 诊断准确性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优点
实时可视化:超声引导 下,可以实时观察神经 的位置和走向,提高阻 滞的准确性。
01
提高成功率:超声引导 下,可以提高阻滞的成 功率,减少重复操作的 次数。
03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减少损伤:超声引导下, 可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 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实时调整:超声引导下, 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调整 阻滞方案,提高阻滞效 果。
手术镇痛
手术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 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术 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慢性疼痛: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可以用于治 疗慢性疼痛,如腰背痛、关节痛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睡眠等,以
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影响伤口愈合
术后镇痛:如关节 置换术、腹腔镜手
术等
慢性疼痛:如腰背 痛、关节痛等
癌性疼痛:如骨转 移癌、晚期癌症等
操作技巧
超声探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确保图 像清晰
穿刺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损伤神 经和血管
穿刺角度和深度:控制穿刺角度和深度,确保穿 刺准确
注射药物的剂量和速度:控制注射药物的剂量和 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演讲人
超声引导技术
超声成像原理:利用超声波反 01 射成像,实时显示组织结构
超声引导定位:通过超声图像 02 引导,精确定位目标神经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04
并发症及处理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致局部感染,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02
出血:可能导致局部出血,需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过敏反应,需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气胸:可能导致气胸,需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排气
05
神经刺激:可能导致神经刺激,需及时调整阻滞参数
谢谢
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使用超声设备实时观察穿刺过程,确保穿刺准确性
定位腰丛神经:根据超声图像,准确定位腰丛神经的位置
穿刺针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针,确保穿刺效果
穿刺操作: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腰丛神经,进行神经阻滞操作
确认穿刺效果:通过观察患者反应和超声图像,确认穿刺效果
拔出穿刺针:操作完成后,拔出穿刺针,结束操作
10
2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操作步骤
超声定位
患者体位:仰卧位,腰部弯曲
超声探头放置:在腰部两侧,平行于椎间盘
超声图像观察:观察椎间盘、神经根和硬膜囊
定位针穿刺:在超声引导下,将定位针穿刺到目标神经根附近
注射药物:在定位针引导下,将药物注射到目标神经根附近
拔出定位针:注射完成后,拔出定位针
观察效果: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评估阻滞效果
操作注意事项: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术后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反应,预防并发症等
操作技巧和要点
超声探头的选择:选择高频探头,提高图像分辨率
01
超声图像的识别:识别腰丛神经及其周围结构,避免损伤
02
穿刺针的选择:选择细针,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03
穿刺角度和深度:根据超声图像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确保准确穿刺
演讲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课件
01.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疾病,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
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有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可供选择,包括传统的锁骨下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Nerve Block,SNB)、腹股沟神经阻滞(Inguinal Nerve Block,INB)、腰丛神经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LPB)等。
本文将介绍这几种方法的麻醉效果、优势和不足,以便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做出适当的选择。
1. 锁骨下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Nerve Block,SNB)锁骨下神经阻滞是一种传统的麻醉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在锁骨下和腋下的病人。
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SNB可以有效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但其麻醉范围小,无法覆盖整个手术区域,需要与其他麻醉方法联合应用。
腹股沟神经阻滞是一种适用于腹股沟区域手术的麻醉方法,可以覆盖大部分手术区域,能够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无需静脉通路,且不影响手术后的喂食和排便。
但INB需要精确定位注射点和剂量,否则可能导致局部麻醉不足或麻醉范围过大,增加手术操作难度。
3. 腰丛神经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LPB)腰丛神经阻滞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麻醉方法,需在腰部穿刺,针头深度和角度的选择都十分重要。
腰丛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广泛的麻醉范围,覆盖下腹部、腹股沟及下肢,可以有效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且不影响呼吸功能。
但其困难度较大,需要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注射。
综上所述,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各有优劣势,需要根据手术部位和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对于腹股沟疝气手术来说,INB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方法,简便易行、麻醉效果良好,且不影响手术后的恢复,可以作为首选麻醉方法。
而SNB和LPB则根据需要结合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神经阻滞方法,在注射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和充分告知,监测麻醉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腰椎融合术后康复的影响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腰椎融合术后康复的影响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表现为鸡胸部、小腿部和双下肢阻滞的神经块阻滞方法,是腰椎融合术后康复疗法的重要成分。
本文将从神经生理学、临床观察、特殊研究和全身影响的角度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腰椎融合术后康复的影响。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神经生理学上的影响是以重新维持的局部神经功能、协调性微调和紊乱活动维持恒定的标志物来实现。
神经学家发现,当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施行后,由于脊髓下方神经根受到阻滞,坐骨神经根的运动学障碍减轻,重新维持的神经生理学功能,以及协调的神经根介导的微调,都有助于消除腰椎手术后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临床观察上,也有多种证据表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腰椎融合术后康复方面具有有效作用。
在一项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管理方法的研究中,研究表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腰椎融合术后疼痛,显著提高患者的随时间变化的疼痛评分。
在特殊研究中,一些研究实验证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阻滞腰椎融合手术及其病理性疼痛所致的神经传入性压痛受体信号,缩小乳头神经区受体活性膜圈,降低乳头神经引起的运动强度。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不仅可以改善腰椎手术后的疼痛,而且也可以影响全身的细胞调用,与情绪及神经传回的机能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和神经生物学发现,在神经活动受阻滞的情况下,这种神经阻滞可增强体内的自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反应,抑制全身抗凝血和平衡新陈代谢机能。
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腰椎融合术后康复。
总而言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腰椎融合术后康复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重新维持局部神经功能,缩小乳头神经区受体活性膜圈,有效抑制腰椎融合术后疼痛,降低乳头神经引起的运动强度,改善全身的细胞调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强血液循环和氧合作用,以及调节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及情绪机能,最终初步增进和促进了腰椎融合术后康复。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的方法。
下面是腰椎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的详解:
1. 预备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坐位或仰卧位,肩部向前下方倾斜20度,使肩甲下缘与腰棘骨接触。
术区消毒麻醉,然后覆盖无菌巾。
2. 定位:用适当方法辨认骨性和软组织的表面标志物,如腰棘骨、髋嵴、耻骨、骶骨等。
通过肌肉的触觉、声音和电刺激,定位椎间隙和神经阻滞点。
3. 皮肤麻醉:扎入麻醉药物,以适当的角度和深度穿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进入上述椎间隙。
4. 针头进入:将神经阻滞针与指导针连接在一起,通过皮下组织、突子肌、棘下韧带和黄韧带,将针头推进到椎间隙。
5. 确定针头位置:进针过程中,通过监测进针时的电生理反应和液体反应,判断针头是否准确进入椎间隙,并避免进入神经或血管。
6. 注入药物:当针头正确进入椎间隙后,可以注入适量的药物,如麻醉药物、类固醇等。
7. 检查疗效:注入药物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估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腰椎神经阻滞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告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腰丛神经阻滞
• 扫描顺序:探头置于L34棘突外侧4-5cm水 平,探头标记向外,探头向内侧稍微倾斜, 获取腰椎旁间隙的旁正中斜横切面 (paramedian oblique transverse scan of the lumbar paravertebral region, PMOTS)
ppt课件完整
16
股神经分支
肌支: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关节支:髋、膝关节前侧; 皮支:股中间皮神经和股内侧皮神经支配大腿 前侧。 终支:隐神经,伴股动脉入收肌管,随膝降动 脉穿收肌管前壁的腱纤维板,在膝内侧于缝匠肌 和股薄肌抵止腱间穿深筋膜至皮下,伴随大隐静 脉分布于小腿前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的皮肤。
ppt课件完整
12
• 如果探头对准了横突水平,则横突声影会 影响其下方的腰大肌,横突和椎体之间的 椎间孔显像,很难找到腰丛
• 但是如果稍微向头侧或尾侧移动探头,获 得横突之间的椎旁间隙,则可以清晰看到 腰大肌,腰方肌,关节突,椎体的前外侧, 椎体和关节突之间即是椎间孔,通常可以 看到高亮回声的神经根由此发出经过椎旁 间隙进入腰大肌的后面
ppt课件完整
17
扫描技术
• 患者体位:仰卧位,同侧下肢轻度外展外旋,膝关节轻度 屈曲。
• 探头:高频线阵15-8MHz • 扫描:探头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腹股沟褶近端1-2cm,由
内向外平移探头,找到股动脉的横切面图像,股神经即位 于股动脉的外侧。股静脉位于动脉内侧可压迫,彩色多普 勒/能量多普勒可以区别动静脉。 • 超声解剖:股神经为扁平高亮椭圆形结构,髂腰肌的表面, 髂筋膜深面。 • 小技巧:股神经为各向异性,倾斜或旋转探头可以获取最 佳神经图像。如果看到两支动脉,提示扫描平面过低,第 二支动脉是股深动脉。肥胖患者,向头侧牵拉腹部脂肪垫 暴露腹股沟褶,淋巴结可能与神经混淆,上下扫描追踪予 以区别。
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1、适应证适用于下肢的手术和镇痛。
常和坐骨神经或骶丛神经联合阻滞。
2、禁忌证注射局部有感染或外伤,局麻药过敏。
3、准备使用低频凸阵探头,超声深度调至7~11cm左右。
患者侧卧,患侧在上。
4、超声引导操作步骤将探头长轴垂直患侧腋中线置于髂嵴头侧并紧贴髂嵴。
超声下可清晰显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然后超声探头向背侧移动,三层肌肉结构渐渐消失并出现腰方肌及腰方肌下方的L4横突与椎体。
此时超声屏幕上显示腰大肌在横突前,竖脊肌在横突后,腰方肌在横突上方的典型的“三叶草”图像(图1、2)。
在椎体上方、横突前方2cm范围内,腰大肌之间可以见高回声椭圆形的腰丛神经。
注:LP,腰丛神经;ESM,竖脊肌;QLM,腰方肌;PM,腰大肌;TB,横突;VB,椎体图1三叶草法横截面解剖图注:LP,腰丛神经;ESM,竖脊肌;QLM,腰方肌;PM,腰大肌;TB,横突;VB,椎体图2三叶草法腰丛阻滞探头位置和超声图像采用平面内技术,建议常规联合神经刺激器进行操作。
取探头长轴延长线与脊柱正中线交点旁开4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
穿刺针可在超声实时监视下进针,并在神经刺器(0.4~1.0 mA)辅助下确定针尖的合适位置,注入局麻药20~30ml(图3)。
注:LP,腰丛神经;QLM,腰方肌;VB,椎体;Needle,穿刺针图3注药后三叶草法腰丛阻滞超声图像5、并发症和注意事项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腹部脏器损伤(肾脏等)、腹膜后血肿及感染,局麻药向椎管内扩散或直接椎管内注射以及血管内注射等。
腰丛位置较深,针尖位置和局麻药扩散有时不清楚,每注射5ml局麻药回抽一次。
参考:1、Lin J A, Lu H T, Chen T L. Ultrasoundstandard for lumbar plexus block[J]. Br J Anaesth, 2014, 113(1): 188-9.2、Karmakar M K, Li J W, Kwok W H, etal. Sonoanatomy relevant for lumbar plexus block in volunteers correlated withcross-sectional anatom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J]. Reg Anesth Pain Med,2013, 38(5): 391-7.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同济麻醉论坛,作者:李继杨曙光,如不愿意分享转载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感谢分享。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介绍课件
腰丛神经阻滞主要 针对腰部、腹部和
2 下肢的疼痛进行治
疗。
3
腰丛神经阻滞可以
通过超声引导进行,
提高阻滞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腰丛神经阻滞的作用
镇痛:减轻手术 或创伤引起的疼
痛
肌肉松弛:缓解 肌肉紧张,便于
手术操作
预防并发症:减 少术后恶心、呕
吐等不良反应
保护神经:避免 神经损伤,提高
手术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介 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腰丛神经阻滞概述 02.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技
术
03. 腰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及处 理
04. 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1
腰丛神经阻滞概述
腰丛神经阻滞的定义
腰丛神经阻滞是一 种麻醉技术,用于
阻断腰部神经传导, 1
减轻疼痛。
腰丛神经阻滞在临 4
床上广泛应用于手 术、分娩、疼痛管
气胸:立即停止注 射,进行胸腔穿刺 排气,必要时进行
手术治疗
感染:立即停止注 射,进行抗感染治 疗,必要时进行手
术清创
神经刺激症状:立 即停止注射,进行 对症治疗,必要时
进行手术治疗
4
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麻醉领域
1
2
腰丛神经阻滞 在麻醉领域中 的应用广泛, 包括手术麻醉、 分娩镇痛、慢 性疼痛治疗等。
腰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1
手术镇痛:用于各种手术的镇痛, 如腹腔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
2
慢性疼痛治疗:用于治疗各种慢性 疼痛,如腰痛、神经痛等
3
急性疼痛治疗:用于治疗各种急性 疼痛,如创伤性疼痛、术后疼痛等
4
其他: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神经 损伤、肌肉痉挛等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_腰丛阻滞
由于进针深度的关系,在实时超声下可观察到阻
滞针和组织的运动情况
目标为将针尖置入腰大肌后1/3处。通常需要神经
刺激仪引发股四头肌收缩来鉴别腰丛
平面内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
阻滞针(箭头)由外向内置入至腰大肌。可由神经刺激引发运动反应(股四头肌收缩)。
进针方法
在腰大肌间隔内观察局麻药的扩散(箭头)
进针方法
在椎旁间隙进行阻滞前纵向扫描,以便判断皮肤到横突(TP)的距离 (间距 A ~4.5 cm),及腰大肌的宽度(间距B ~ 3 cm) 。 PSM = 脊旁肌
进针方法
阻滞前,在2个横突之间进行横向扫描显示棘突(SP)的骨性阴影, 椎板 (L) ,腰大肌和腹膜。
进针方法
取12-15 cm 22 G绝缘阻滞针,与探头同一平面内
演示结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欢迎批评指导!!
2019
ppt资料
23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腰丛是由L1,L2,L3神经的前股和大部分的 L4神经组成。而L1神经根常接受T12 的一 条分支。通常腰丛位于腰大肌后三分之一 处,腰椎横突的前方。
腰丛发出若干条分支,包 括: 1、髂腹下神经(IHN,L1) 2、髂腹股沟神经(IIN, L1) 3、生殖股神经(GFN, L1-2) 4、股神经(FN,L2-4) 5、股外侧皮神经(LFCN, L3-4) 6、闭孔神经(ON,L2-4)
超声扫描
ESM = 竖脊肌
PsMM = 腰大肌
TP = 横突
超声扫描
将探头转至横轴位以获取腰大肌的横向影像 将2-5 MHz凸阵探头放置在右侧脊柱旁区域,以获取腰大肌间隔的横向影像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PPT
进针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
髂肌
髂骨
髂肌
缝匠肌
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解剖
•组成:L2-4神经 •走行:穿过闭孔后,闭孔神经 经由大腿内侧并分支成位于长收
肌和短收肌之间的前支和短收 肌 与大收肌之间的后支。 •支配:闭孔外肌股神经解剖
•股神经是腰丛的主要分支之一。 •于股动脉的外侧,髂筋膜的深部,并位于髂腰肌表面。 •实施股神经阻滞是行膝部手术时最常用的方法。
声像图对应
进针方法
隐神经
组成:隐神经是股神经发出的最大皮支。 走行:在大腿近端,隐神经常位于股动脉前方,收肌管腱膜鞘的后方,而 股动脉则穿行在缝匠肌下方。隐神经在缝匠肌后方继续沿膝内侧下行。 支配:髂骨下方、小腿内侧 、足内侧缘皮肤。
声像图对应
谢谢大家
进针方法
三叶草
腰方肌 竖脊肌
腰大肌
进针方法
声像图
解剖位置
支配区域
股外侧皮N 坐骨N
股N 隐N
闭孔N
髂腹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适用于腹股 沟疝气修补术及下腹部 手术。
髂腹股沟神经
进针方法
股外侧皮神经
解剖
•组成:L2-3脊神经背侧支。 •走行:经由腰大肌外侧缘,沿下 外侧向髂前上棘(ASIS)方向走行。 然后途径腹股沟韧带下方,跨过 缝匠肌至股部。 •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
平面外
进针方法
平面外
进针方法
超声显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探头向背侧移动,显示腰方肌向中延伸 至腹横肌腱膜,L4横突顶端的一小部 分腱膜插入腰方肌。
向尾侧倾斜探头可见腰方肌正下方的L 4椎体与横突。
显示腰大肌在横突前竖脊肌在横突后, 腰方肌在横突上方的准的横切面超声解 剖图以及典型的“三叶草”图像。
颈丛、臂丛、腰丛等神经阻滞口诀歌
颈丛、臂丛、腰丛等神经阻滞口诀歌颈丛神经阻滞口诀歌一、解剖颈丛分支有深浅,分布范围较广泛,组成颈1到颈四,放射分布是特点,颈横耳大和枕小,锁骨上像披肩。
颈深丛,较复繁,和脑神经有关联,舌咽迷走副神经,舌下和颈交感,形成复杂吻合网,颈从犹如系列环,每环又分深浅支,故此又分颈深浅。
二、阻滞三针法:作穿刺,并不难,胸乳肌后划直线,在线中点作标记,标记以上分两段,下端即为阻滞处,然后标出1、2、3。
三点垂直把针进,神经就在横突缘,距皮2-3厘米,针碰骨质有手感,分别注药3毫升,出现异感更完善,此举称谓三针法,一目了然很方便一针法一针法,更简单,弄清标志是关键,C2相当下颌角,舌骨水平约C3,甲软骨上缘是C4, C6横突最明显,一次注药较省事,穿刺定在C4-3 ,由于只能做单侧,临床应用受局限,颈浅丛,要穿刺,胸乳肌后来定点,把肌轻轻捏起来,神经就在肌后缘,放散注药10ml ,根据情况来增减,双侧可以同阻滞,这是深丛区别点,并发症一、全脊麻,最危险,颈丛阻滞应避免,一旦穿刺失了误,多数病人要遇难,原因进针过于深,再则针尖内后偏,出事多见一针法,学好解剖再操练二、穿刺针,入血管,神经阻滞较常见,针抽回血别注药,麻药入血毒性添三、膈N阻滞不稀罕,重时呼吸有困难,双侧不能同麻醉,如果阻滞较危险,四、颈丛穿刺勿过深,药物逾量不安全,喉返迷走被麻醉,声音嘶哑是特点五、Horner征,很常见,瞳孔缩小眼下陷,结膜充血鼻不通,颜面潮红不出汗,麻药扩散难估量,乃是阻滞颈交感,勿须处理可自消,细心观察更安全。
臂丛神经阻滞口诀歌臂丛阻滞,临床常用,一般进路,分为三种,腋窝肌沟锁骨上,各种操作法不同,腋路方法易掌握,穿刺定在腋窝顶。
先让病人行军礼,触摸动脉有波动,朝向动脉把针进,针碰血管绕路行,动脉两侧找异感,触电感觉针不动,动脉上下来注药,可用三四十毫升,动脉后壁别忘掉,也应注药是10ml,适用前臂作手术,没有严重并发症,个别出现效不佳,远侧神经再补充,反复穿刺伤血管,动脉血肿易形成。
腰丛不同阻滞方法+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比较
腰丛不同阻滞方法+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比较腰丛阻滞用于大腿上部以下部位几乎所有外伤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
由于腰丛阻滞仅阻滞其主要分支,而下肢大腿的后侧、小腿外侧、足部皮肤受坐骨神经支配;坐骨神经尚有小分支至髋关节,膝关节及完全支配踝关节。
因此,下肢大的手术如髋部手术,膝关节手术及足部手术需要同时阻滞坐骨神经。
1.资料选择下肢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三合一”组和后路腰丛组。
两组均先行坐骨神经阻滞,随后行腰丛阻滞。
2. 方法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
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50ml,(不含肾上腺素),20ml用于坐骨神经阻滞,30ml用于“三合一”阻滞或后路阻滞。
2.1 腰丛后路阻滞;患者屈膝侧卧位,患侧在上。
以第4腰椎棘突为起点,沿后正中线往尾端量出3cm的点,再自该点向阻滞侧旁开5cm即为穿刺点。
该穿刺点临近髂后上棘。
也可由第3腰椎的棘突作为起点,再作定位。
将刺激电流定于1mA,采用110mm电刺激针以矢状方向刺入。
若碰到第5腰椎横突,针尖应朝着头侧进针。
股四头肌出现收缩提示针尖已紧邻神经。
通常穿刺针深度在7~8cm。
一旦电流降至0.3mA,仍有肌肉收缩,回吸无血即可注入试验1)腰丛后路阻滞剂量局麻药。
排除针尖位于血管内或椎管内,1 min内无不良反应,可注入全量局麻药。
2.2 腰丛前路阻滞(“三合一阻滞”):腰丛前路阻滞,又名腹股沟血管旁阻滞。
Winnie (1973)提出在腹股沟韧带下,围血管注药,同时按压注射点下方,使局麻药向头端通过股管进入腰肌筋膜鞘达到腰丛,可同时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故又称为“三合一”神经阻滞。
“三合一” 阻滞与单纯股神经阻滞的不同点:注药同时需按压注药点下方30秒;需要注入20ml以上药物。
患者仰卧,两腿稍分开。
在患肢股动脉外侧1.5 cm处确定穿刺点,该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2 cm。
局部麻醉后,将50 mm穿刺针与皮肤成30o角,向头端刺入。
腰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腰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腰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麻醉技术,常用于腰下部手术。
其目的是通过阻滞腰丛神经,使患者的腰部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暂时丧失,从而达到手术操作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腰丛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
腰丛神经阻滞需要准确定位才能确保手术操作的适当效果和安全性。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经皮上前路定位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位方法。
在该方法下,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麻醉医师通过股骨前上棘与股骨外侧结节之间的连线进行定位。
麻醉医师用消毒剂清洁皮肤,然后在该连线上的第三腰椎棘突的外侧中点作为注射点。
然后,用无菌技术将麻醉药物注入局部麻醉区域,阻滞相关的腰丛神经。
2. 经皮下后路定位法:该方法是在患者取侧卧位时进行的。
麻醉医生通过在骶上脊柱棘突与股骨后上棘之间的连线上定位,然后确定第四腰椎棘突的位置。
接下来,沿棘突的外缘作为注射点,并进行麻醉药的注射。
3. 神经刺激定位法:这是一种辅助的定位方法。
麻醉医生用穿刺针在相应的注射点插入患者的皮肤,然后用电刺激脉冲来刺激特定的神经,进而验证针尖的位置是否准确。
一般来说,当患者感觉到针尖附近有电刺激感时,可以确认针尖位于正确的位置。
在实施腰丛神经阻滞时,麻醉医生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
同时,麻醉医生需要熟悉人体解剖学,准确判断神经阻滞的部位,并进行精确的注射。
此外,麻醉医生需要注意术中和术后的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腰丛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有多种,如经皮上前路定位法、经皮下后路定位法和神经刺激定位法。
麻醉医生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通过准确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滞相应的腰丛神经。
这样可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被暂时丧失,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和诊断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颈丛由第 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阻滞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其周围。
深丛阻滞则需要在第 4 颈椎横突处进行穿刺。
这项技术适用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二、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的治疗。
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窝入路等。
肌间沟入路是在锁骨上方约 15 厘米处,触及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进针后注入局麻药。
锁骨上入路是在锁骨中点上方 1 15 厘米处进针。
锁骨下入路则在锁骨下方、第一肋骨表面进行穿刺。
腋窝入路是在腋窝顶部,触及腋动脉搏动,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管损伤、局麻药中毒等。
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适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肋骨角处或腋后线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到肋间神经周围。
需要注意的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会导致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同时,由于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可能需要多点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腰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通常在腰大肌间隙进行穿刺,定位标志包括髂嵴最高点、腰椎棘突等。
这项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硬膜外腔阻滞等。
五、骶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臀部、下肢后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可以通过骶裂孔或骶后孔进行穿刺。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
六、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肢及颈部的疼痛和血管疾病。
腰丛神经阻滞
前路阻滞
体位为俯卧位,在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外侧进针,针偏向头侧,当诱出股四头肌收缩及髌骨跳动时,减小电流至阈电流在0.2-0.3mA,注入局麻药。
后路腰丛阻滞
患者取侧卧位,经髂后上棘画一脊柱的平行线,再画一髂嵴连线,两线相交,交点即为穿刺点。当诱发出股四头肌收缩时,减小电流至阈电流在0.2-0.3mA,固定穿刺针,注入局麻药。
腰丛神经阻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 薄存菊 郑宝森
一:腰丛的解剖定位
腰丛(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第1-4腰神经前支构成,分支包括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分布于髂腰肌,腰方肌,腹壁下缘与大腿内侧的肌肉和皮肤,小腿与足内侧及大腿外侧的皮肤,以及生殖器等处。
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或肌质内),腰椎横突的前方,该处称为腰大肌间隙。间隙的前外侧壁即腰大肌,后壁为第1-5腰椎横突,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后外侧为腰方肌与部分腰大肌纤维,内侧是1-5腰椎椎体和椎间盘的外侧棉及起于此面的腰大肌纤维,上界至第12肋,向下沿腰骶干与盆腔的骶前间隙相通。腰丛及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测皮神经的起始部都在此间隙中。
前路与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后路腰丛由于神经分布集中,腰丛的三支主要神经易被同时阻滞。相反,前路腰丛神经分散,只能通过大容量局麻药扩散来阻滞腰丛神经。Marhofer等[12]应用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三合一”阻滞(即腰丛的前路阻滞)的扩散,结果显示,局麻药并非向头侧扩散阻滞腰丛,而是向外,向内及稍向尾侧扩散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前支,由于此种阻滞定位的是股神经,故此入路只能有效的阻滞股神经,而不能有效的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尤其是闭孔神经的运动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丛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薄存菊郑宝森
一:腰丛的解剖定位
腰丛(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第1-4腰神经前支构成,分支包括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分布于髂腰肌,腰方肌,腹壁下缘与大腿内侧的肌肉和皮肤,小腿与足内侧及大腿外侧的皮肤,以及生殖器等处。
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或肌质内),腰椎横突的前方,该处称为腰大肌间隙。
间隙的前外侧壁即腰大肌,后壁为第1-5腰椎横突,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后外侧为腰方肌与部分腰大肌纤维,内侧是1-5腰
椎椎体和椎间盘的外侧棉及起于此面的腰大肌纤维,上界至第12肋,向下沿腰骶干与盆腔的骶前间隙相通。
腰丛及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测皮神经的起始部都在此间隙中。
二:穿刺技术及并发症
腰大肌间隙入路
1.体位的选择大多数术者采取患侧向上的侧卧位。
其目的是有利于药液向椎间管和下肢扩散。
对于正常脊柱的患者此体位较佳。
但对伴有脊柱侧弯或椎体旋转者, 侧卧位时脊柱畸形则更加明显, 给定位及穿刺带来了困难。
腰大肌间隙神经穿刺达椎管内的报导屡见不鲜【1-2】。
因此,在治疗前必须认真阅片, 观察脊柱情况, 对于脊柱畸形严重者可放弃或采取腑卧位给药, 注射后再取侧卧位的方法。
以减少穿刺失败的机会。
另外采取侧卧位注射时, 由于穿刺深达7cm 左右, 因此患者侧卧时, 双肩及臀部一定要与床垂直。
术者身体与所持穿刺针垂直。
使床、患者、术者、穿刺针成一标准的方形, 确保穿刺部位的准确。
2.适应证的选择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是将药液注入腰大肌间隙, 阻滞其间穿出的神经。
根据腰大肌及腰丛的解剖特点, 凡腰丛的神经干性腰腿痛是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的最佳适应证。
对于坐骨神经干性腰
腿痛, 由于组成坐骨神经的大部分神经纤维来自骶丛, 只有腓总神经的一小部分神经纤维(腰 4 部分神经纤维) 从腰大肌间隙内穿出。
因此, 坐骨神经干性腰腿痛不是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的适应证。
另外, 许多作者也有在肌大肌间隙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肢手术须配合坐骨神经阻滞, 方可得到阻滞完善。
这一现象也说明了坐骨神经不属于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的范围。
3.穿刺部位因患者体型不同,以皮肤达腰大肌间隙的距离定穿刺深度有不妥之处。
横突背面到腰大肌间隙正常约115~2cm。
与体型无关。
针尖达横突背面手感又明显。
若以针尖达横突背面再进针115~2cm 为穿刺深度, 可以准确无误的穿刺到位。
另外, 穿刺针达腰大肌筋膜时, 只有当腰大肌筋膜紧张
或有某种疾患时落空感才比较明显。
因此不应将穿筋膜时的落空感做为穿刺部位准确是否的标志。
而腰大肌间隙的抗阻力减弱或消失, 则是腰大肌间隙穿刺时的共性【3】。
由于此疗法须向腰大肌间隙内注入大量空气。
在穿刺针达横突后, 须将针尾向足部移动, 使针尖沿横突上缘缓缓刺入, 以确保横突前血管的完整, 防止引起空气栓塞的严重后果。
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并发空气栓塞的报告也是存在的【4】。
若在穿刺时发现有刺破血管的现象时, 应放弃
当天的治疗, 并卧床休息。
因横突前动脉粗大且位置深, 破裂后易产生巨大腹膜后血肿, 有引起肠麻痹现象[。
4. 引起双侧神经阻滞的原因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引起双侧下肢阻滞的现象多有报道【
5.6】。
早期人们认为此现象为局麻药通过被扩张的腹膜后间隙而流向对侧, 产生对侧麻醉。
且与注入空气速度、量多少、注药速度与侧卧时间长短有关【6】。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药液由椎间孔的硬膜外腔向对侧扩散所致【2】。
程氏【7】通过将墨汁从尸体一侧注入肌间隙, 解剖发现其墨汁均分布在同侧腰大肌间隙, 并沿腰大肌向上、下扩散。
未发现经腹膜后间隙扩散至对侧。
打开椎管后见经腰椎间孔渗入硬膜外腔, 也有从对侧椎间孔扩散出的现象。
证实了从椎间孔扩散是引起双侧神经阻滞的主要原因。
与个体解剖结构差异有关。
Laman 等【8】也认为存在着这种解剖通道的可能.
5. 空气注入的临床意义尸体解剖中发现腰大肌间隙空纳约40m l 左右的容量, 腰大肌间隙便会充分扩张。
因此, 在早期人们便直接给患者腰大肌间隙注射40m l 的药液。
治疗后患者由于腰大肌间隙内压力过大, 吸收慢。
局部胀痛使患者难以忍受。
同时过多的液体量影响药液的浓度, 使阻滞效果不理想【9】。
后经改用部分空气注入法, 一方面减轻了患者治疗后的痛苦。
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效果。
前路阻滞
体位为俯卧位,在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外侧进针,针偏向头侧,当诱出股四头肌收缩及髌骨跳动时,减小电流至阈电流在0.2-0.3mA,注入局麻药。
后路腰丛阻滞
患者取侧卧位,经髂后上棘画一脊柱的平行线,再画一髂嵴连线,两线相交,交点即为穿刺点。
当诱发出股四头肌收缩时,减小电流至阈电流在0.2-0.3mA,固定穿刺针,注入局麻药。
后路腰丛阻滞,由于存在一定危险性,如出现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隙阻滞,有时很难避免,所以阻滞前后需密切监护,腰丛阻滞要给予试验量,全量需分次注入。
后路腰丛阻滞并发硬膜外阻滞的主要机制可能是:穿刺针进入了椎旁间隙,而非直接进入硬膜外腔。
支持此观点的主要依
据是所有病例在硬膜外镇痛消退后均残留有腰丛阻滞的作用。
Farny等【10】对后入路腰丛的解剖研究发现腰大
肌内缘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是(2.7±0.6)cm,如果进针过于靠内侧,易进入椎旁间隙,出现双侧阻滞。
而Dalens等【11】认为神经离开椎管进入腰大肌前,在椎旁间隙内只有很短的距离,虽然穿刺针偶尔可进入椎旁间隙碰到神经,但大部分情况下则是进入腰大肌内,由于脊神经的神经外膜与硬脊膜相连,硬膜外液可沿脊神经扩散相当距离,局麻药也可沿神经直接进入硬膜外腔,尤其大容量局麻药注入时,而不一定要通过椎旁间隙进入。
前路与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后路腰丛由于神经分布集中,腰丛的三支主要神经易被同时阻滞。
相反,前路腰丛神经分散,只能通过大容量局麻药扩散来阻滞腰丛神经。
Marhofer等[12]应用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三合一”阻滞(即腰丛的前路阻滞)的扩散,结果显示,局麻药并非向头侧扩散阻滞腰丛,而是向外,向内及稍向尾侧扩散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前支,由于此种阻滞定位的是股神经,故此入路只能有效的阻滞股神经,而不能有效的阻滞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尤其是闭孔神经的运动支。
由于前路腰丛阻滞范围有限,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低,因此,前路阻滞对于止血带耐受较差,不适用于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手术,而后路腰丛阻滞范围广,止血带耐受好,与坐骨神经阻滞联合
使用,可用于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的手术。
Farny等[10]报道,使用Winnie的定位方法行后路腰丛阻滞,45例中4例出现硬膜外阻滞;Parkinson等[13]使用Chayen技术,25例中4例发生了硬膜外阻滞。
出现硬膜外阻滞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大容量的局麻药沿神经束膜经神经周腔扩散入硬膜外腔[14],而非直接进入。
支持此点的主要依据是2例在硬膜外镇痛消退后均残留有腰丛阻滞的作用。
大量局麻药进入硬膜外腔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危险:(1)由于硬膜外腔对局麻药吸收快,可能出现血浆局麻药浓度过高[10],部分患者可引起局麻药的毒性反应;(2)大容量的局麻药进入硬膜外腔可能出现麻醉平面过高,对于年老体弱者,可显著影响患者的循环及呼吸功能。
迄今,前路腰丛阻滞仅有一例并发硬膜外阻滞的报道[15]。
因此,就安全性而言,前路腰丛阻滞优于后路腰丛阻滞。
总之,在麻醉选择时应考虑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因素:前路腰丛安全性好,但仅适用于不使用或短时间使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后路腰丛阻滞适用范围相对较广,但由于硬膜外阻滞发生率高,阻滞后需密切监测,适当控制药物容量
,阻滞时要给予试验量,全量应分次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