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可爱的小型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你可爱的小型鹿
我国常把各种瘦小、轻灵、无角或角不发达但是雄性獠牙发达的小型鹿,称为麂或麂子。其中也包括几种比较珍稀的,为我国所特有的种。当然也不全都叫麂子,因为其中还有麝、獐子和狍子。
黄麂我国产三种黄麂,在广东、广西叫黄犭京,在台湾叫羌或羌鹿。这三种就是:黄麂,又名赤麂;小黄麂,又叫小麂;毛额黄麂,又叫黑麂。此外,有可能在云南的哀牢山区还产第四种费氏黄麂。小黄麂和毛额黄麂是我国特产。
普通的黄麂分布十分广泛,共有14个亚种,产区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有两个亚种产在我国两广和川滇等省区。高级的麂皮就是它的产物。这种麂数量相当多,迄今还不属于保护动物。
小黄麂广泛地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10余个省区,虽属中国特产动物,但已有相当数量移殖海外。
毛额黄麂由于毛色乌褐,所以很多人叫它“黑麂”。外国只曾得到过四具标本,活的动物至今不但未曾在任何外国动物园展览过,即使我国的动物园,似乎也只有一两处展出过一两只。因此国际上公认它是最稀罕的一种鹿。
解放前,动物学界只知道毛额黄麂产在浙江的宁波、桐庐一带。解放后,经过更多的调查,知道它的分布幅度不是那么狭窄,在数量上也不是那么少得可怜。安徽南部的祁门、休宁、宁国、黔县,和江西东部的怀玉山区里也都有,看来浙江西部的山区里也是会有的。在国家供销部门所收购的大批麂皮里,也曾发现过这种稀有麂的皮张。
毛额黄麂在形态上与前两种黄麂有许多区别。其个体比小黄麂大得多,大致与黄麂的大者相当,肩高可达62厘米,体重将近30公斤。毛色不是像前两种那样的栗黄色或橙黄色,而是紫褐色或黑褐色,头部颜色较浅,额部有一簇浅褐色长毛,能把4.5到6.5厘米的短角遮没。这一点恰好和真正的黑麂(毛冠鹿)相似,所以二者容易混淆,甚至连名字也常相混。这里叫它毛额黄麂,就是因为它既属于黄麂属,又有毛额的特征。
前两种黄麂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毛额黄麂则属于第二类保护动物,就因为它是中国的著名特产动物的缘故。
黑麂有许多著作根据这种动物的英文名称,把它称为毛冠鹿。其实,“鹿”宜于称较大型的种类,至于小型鹿则以称麂或麂子为宜。黑麂在个体大小和外形上都与毛额黄麂很相似,这两种动物的区别在于:其一,黑麂的尾长约在8到12厘米之间,毛额黄麂的尾长则在16到20厘米之间,二者相差将近1倍;其二,黑麂的角只有二三厘米,从不分杈;毛额黄麂的角虽然也短,有五六厘米,但能分杈;其三,黑麂的雄性也有獠牙,但牙的尖端不像黄麂那样向外撇;其四,黑麂的额毛是黑色的,不是浅褐色的;其五,黑麂的身上毛色更深于毛额黄麂,冬毛纯黑,夏毛在黑色中略带赤褐。
除去缅甸最北部山区也产少数外,一般公认黑麂也是中国的特产动物。黑麂有三个亚种:西南亚种产在四川、云南;东南亚种产在华东和华南的几个省区;还有一个宜昌亚种,产在湖北、四川边境。青海和甘肃南部也产,大概属于西南亚种。不论是哪一亚种,国外的动物园尚未展览过。根据这个理由,黑麂被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北京动物园现在养着一小群黑麂,早已习惯于北方气候,冬季也可以在户外自由活动了。黑麂一岁多就性成熟,秋季发情,次年六七月产仔。
河麂这又是一种我国特产的小型鹿。它的分布中心是在我国南方,华东和中南的几个省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各省以及广东、广西、四川三个省区的北部。
除去川北之外,河麂的分布范围几乎都在长江以南。它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单,属于第三类。
河麂的俗名叫獐子。在古书或旧小说中,獐、狍、野鹿是猎户常打之物。若不是近几年的滥猎,河麂恐怕仍能保持江南优势种的地位。河麂之所以能久居江浙人烟稠密之乡而不绝,靠的是两条:一是它机警灵便,善于隐蔽,凡有芦苇草丛之处,便足以藏身。大型鹿,例如麋鹿、梅花鹿等是不可能的;二是它繁殖率高,半岁多就已性成熟,每胎能生数仔。曾经发现过在一只雌麂腹中有六七个胚胎,这在所有大小型鹿种中是独一无二的。但动物园养的,一胎最多只生过五仔,一般以生二三仔的居多数。
《本草纲目》中有一段讲得很好。“獐秋冬居山,春夏居泽,浅草中多有之。似鹿而小,无角,黄黑色,大者不过二三十斤。雄有牙出口外,其皮细软胜于鹿皮。”廖寥四五十字,把河麂的形态、生态和经济价值全讲到了。
在鹿科动物中,不生角的鹿只有麝和河麂两种。它们都用獠牙相斗。黄麂和黑麂虽有短角,但没多大力量,也以獠牙为主要武器。河麂虽然喜欢隐身于河边的芦苇里,但也时常可以在山坡上,野地里,甚至在有乱草的坟地里找到它。在冬天芦苇和高草被刈光后,它们多半藏身于旷野的沟穴里,近年来大力开荒,平整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它们的生存。
豚鹿这种热带小鹿,解放前根本不知道我国也产,直到1959到1960年间,才查明我国有数量不多的豚鹿,生存在云南西部靠近缅甸边境的耿马和西盟两县。科学工作者在耿马收集到两个标本,在西盟得到一对角。最近几年又听说它的数量已减少到难以发现的程度。已被定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豚鹿略大于黄麂、黑麂,略小于狍子。所不同于各种麂子之处,主要在于它身体肥壮,四肢短矮,而且喜欢低头行动,跑得不快,所以被称为豚鹿。雄鹿的角不长,有一短眉杈,后而的主枝分成两小杈。它平素栖身于深草密丛之中,傍晚才出来觅食,白天是很难见到的。它也是孤独性动物,从不结成大群。北京动物园养着一小群,幼仔都生于四五月中。
麝也叫麝鹿或麝香鹿,在许多地方俗名叫香獐子。这是鹿科动物中个体最小也最原始的种,同时也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种。在外国动物园中极少展出,据1980年统计,只有4家动物园养有7只。
麝是东亚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分布幅度很广,北达西伯利亚中部和东部,南达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分布虽然这样广,但真正的产麝国就是中国。解放前,中国每年猎杀雄麝至少20万只,雌麝不计其数。由雄麝身上取下来的麝香囊500万克,占世界麝香总销售量的80%。但是这种盛况已成过去。到60年代,每年的收购量已落到150万克。后来每况愈下。为了保存麝种,自70年代开始已将麝定为国家保护动物,开始属第三类,后又升级为第二类。看来,对这种珍贵资源的保护措施仍须加强。
过去认为麝只有一种,包括几个亚种。根据近年来我国动物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认为仅我国产的就不下三四种。但对于新的分类,国内外意见尚未统一。这几种麝是原麝、马麝、林麝和喜马拉雅麝。
原麝(北麝),在我国产于东北、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北、安徽等省区,栖于比较开阔平缓地区的混交林和泰加林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000米。其个体不大,身长约85厘米,毛色较深,为暗褐色,背部有六行肉桂黄色斑点,吻短,有颈纹。
马麝(西麝),在我国产于西北、西南的高原高山区,包括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经常栖于海拔2500到4200米的针叶林和高山灌丛之间。马麝个体稍大,身长约85到90厘米,肩高50到60厘米,毛色较浅,呈淡黄褐色,灰毛较多。幼兽身上有斑,成兽无斑或颈部略保留少数斑点,吻长,有颈纹。
林麝(南麝),产于陕西、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和西藏东南部。是典型的林栖动物,素栖于海拔2400——3800米的针叶林或阔叶林中。体小灵
活,善爬上斜树。个体显著小于前两种,身长约七八十厘米,肩高不及50厘米。毛色棕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