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美学解读

合集下载

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美学1. 简介现象学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和美的哲学学科,它以现象学的方法探讨美的本质、艺术经验以及审美感知。

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现象学美学中,我们关注艺术作品如何通过感官经验和主体参与来产生审美效果。

2. 美的本质现象学美学认为,美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体验。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因个体差异而异。

然而,现象学也强调了共享的审美经验和普遍性原则。

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普遍性特征。

3. 艺术经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经验涉及到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者会通过感官接收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产生情感、思考和反思。

艺术经验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体验。

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艺术家通过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是普遍性的,观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去感知和理解。

4. 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现象学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审美感知涉及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以及情感、思维等心理过程。

在审美感知中,我们通过直接观察艺术作品来获得信息,并通过情感参与来产生审美效果。

艺术作品可以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思考和反思。

5. 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现象学美学研究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绘画以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为表现手法,通过平面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

音乐以声音、节奏等听觉元素为表现手法,通过时间的流逝传达出情感和思想。

舞蹈以身体动作和空间布局为表现手法,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戏剧以演员的表演和剧本为表现手法,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来传达出深层次的意义。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于美和世界的独特理解。

浅谈从现象学美学角度浅析童话的本质

浅谈从现象学美学角度浅析童话的本质
平常俺们阅读的童话故事中,包括往有理想中罕见的事物,也包括了理想中没有的、经过想象塑造出来的事物。虽然成年人读童话,但那些想象,往往是来自于孩子的眼睛,或许讲,孩子式的眼睛。正如海德格尔所讲“作品存在就是树立一个世界”。[1]童话就是一个用理想的和想象的资料共同搭建起来的孩子眼中世界的文学方式的再现。
一、童话的实质
依据“悬置”实际,应该从童话景象自身动身去看法它。关于童话有一个很重要的景象——成年人读童话。美国童话《夏洛的网》,降生五十年来发行了数千万本。写于1943年的法国童话《小王子》目前发行量已超越5亿册,译本至多在102种以上,曾经成为全球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书籍,被称为“写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这种景象与人们关于童话属于孩子的看法是相悖的,要了解童话的实质,就需求调查这一景象。
理想不等于真实,这道理也适用于童话。童话掌握世界的共同方式比起理想世界中人们对世界的对象化的看法态度,更接近于景象学的“实质直观”。童话的世界不会复杂否认某种事物存在的能够性,而是以对等的态度,去感受它们的存在,探求它们的意义,这就增加了由于过火追求对象的明晰所带来的意向性限制,而更接近了真实的相貌。如童话中会讲话的植物和动物,经过言语这种特殊的才能,重新拥有了与人类停止对话的对等身份,而这正是解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之后才干显现出来的真相。童话所反映的是不同于理想生活的“在者”的,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的“存在”的真实。童话的最低价值就在于它的真实,真实是它具有魅力的最终缘由。
三、童话的价值
关于童话景象实质的调查,还包括它的意义成绩,也是童话的价值判别成绩。
对少数人来讲,童话的魅力正是在于它不是理想。但理想与真实不同。人们通常以为他们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和所原告知的关于这个世界的那些知识就是真实的。但其实那更应该属于理想(包括当下的理想和历史的理想)的范围。胡塞尔以为这种看法误区源自“自然的态度”和“历史的态度”,他以“悬置”办法对这两种态度加以限制与逾越,经过“景象学复原”回到看法进程的始源和客观性,只要在看法的始源处才干取得“真实的真实性”。胡塞尔景象学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意向性”也支持了他关于真实的这种看法:一切对象都是在认识中生成的意向对象,而一切认识都必需指向意向对限制而被它结构出来的,并非真正的真实。理想不能同等于真实,真实不是像理想那样间接就可以取得,它需求经过努力来完成掌握。

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

[作者简介]郑军,男,辽宁沈阳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现象学 存在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郑军(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 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对包括文艺学、美学在内的诸多社科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它尤其对存在主义、现象学美学等的缘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从现象学核心概念入手,梳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和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现象学; 存在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8-0037-02引言20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发起的现象学运动对整个世纪的人文思潮流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美学方面,现象学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存在主义、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的缘起、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本文拟从现象学核心概念入手,概括现象学要义,尝试梳理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和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之间的渊源关系。

胡塞尔现象学根据中国黑格尔专家贺麟先生的研究成果,现象学(Phano m eno l og ie)一词,始见于18世纪德国哲学家朗贝尔特的!新工具∀(1764)。

后在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那里得到逐步阐发,遂成流行词汇。

后来费希特在!伦理学∀(1812)中提出:现象学当称#自我现象学∃,因为它从自我意识出发,向外推演出现象世界。

而现代胡塞尔的现象学正是在对前辈哲学的批判与反思中形成的。

埃德蒙 胡塞尔(Ed m und H usser,l 1859-1938),德国犹太人,现代最具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他的现象学被誉为哲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现象学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文艺学、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现象学运动在西方文论史上与结构/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并称20世纪三大思潮。

总体来说,胡塞尔一生大部分时间专注于现象学研究,著述浩繁丰富,他不但独创术语而且还常常赋予普通概念以特定含义,加上其思想又曾数度转向,更使得他的现象学晦涩繁琐,难以把握。

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简论

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简论

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简论作者:张永清发布时间:2003-12-16内容提要:本文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文章认为,胡塞尔对美学与艺术中的知觉与想象关系的区分,对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及意义呈现的有关论述,对物理图像与艺术图像之间的本质区别的阐释,都是现象学哲学基本原理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初步运用,显示了现象学哲学解决美学和艺术问题的优势所在。

此外,文章还就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及美学的影响及局限作了简要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意向性知觉想象审美对象艺术图像。

现象学哲学对二十世纪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影响不只限于哲学领域,还波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作为现象学哲学开创者的胡塞尔运用其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美学和艺术中知觉与想象的关系,论述了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探讨了物理图像与艺术图像的本质特征等,为现象学美学的发展、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盖格、英伽登、杜夫海纳、伽达默尔、尧斯和伊塞尔等人把现象学的原理与方法运用到美学与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为二十世纪美学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方法,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不过,与黑格尔、康德等人的体系化、系统化美学、艺术思想相比,胡塞尔的美学、艺术思想显得格外“零碎”与“散乱”。

由于胡塞尔的文稿目前还没有全部结集出版,客观上还难以对其美学、艺术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目前已出版的著作来看,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多散见于《致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一封信》、《纯粹现象学通论》以及《想象、图像、回忆》等书信、著作中,本文在此拟就围绕上述材料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与其哲学尤其是意向性理论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探讨其美学思想之前,十分有必要对其意向性理论做出简要勾勒。

近代哲学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令人惊奇的意识的神秘性,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都为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作者:肖朗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6期摘要:海德格尔依照古希腊词源对现象学一词的解释是:让人从显现的事情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

海德格尔现象学美学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艺术和诗意。

艺术作品是真理的发生,是人与物进入其无遮蔽状态,也是各自本性的显现。

语言的本性是道说,即把在场者带入其在场中而使之显现。

诗歌通过给存在者命名来道说存在,诗歌通过呼唤将天地人神聚集到自身。

海德格尔的诗意居住是从四个维度展开的:即在大地上、在天空下、与其他人为伍、同时等待神灵,而且四元是一种共生和游戏的关系。

而这四元的聚集就是物,物是生成的,即自身显现的事情。

关键词:海德格尔;现象学;美学;艺术和诗意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6.0005收稿日期:2015-06-16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宗旨,但是他与胡塞尔有很大的不同,他在继承和批判了胡塞尔思想之后,试图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现象学思想,但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呈现为一条思想的道路。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存在问题,其思想体现出强烈的美学色彩。

目前国内研究海德格尔美学的主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期艺术思想研究,二是后期诗歌、诗学、诗意思想研究,三是所谓的生存论美学研究,或者是对前面一些理论的简单综合。

很多观点单一,不够深入全面,缺乏宏观的视野和进入海德格尔思想内部的方法和视角,甚至将海德格尔思想强行放入了自己设置的体系,有些还用海德格尔本人反对的主客二分概念式的分析方法去解读海德格尔美学思想,围绕某个概念大作文章,提出诸如生存论美学、存在论美学,但其实海德格尔本人并无此类说法。

海德格尔的美学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本文将之描述为现象学美学,海德格尔本人正式通过现象学跳开传统的唯物—唯心、主观—客观二元对立辩证法等传统美学思维方式,同时本文亦力图以现象学的方法来呈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全貌。

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中的电影美学

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中的电影美学

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中的电影美学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他的现象学理论对电影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洛-庞蒂通过他的身体感知理论,探讨了电影作为感觉和感知媒介的特殊性,以及电影对观众的感受和情感的影响。

首先,梅洛-庞蒂强调了电影作为一种身体感知经验的媒介。

他认为,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是通过身体的感知和感觉来实现的,而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通过影像和声音的表现方式,能够刺激观众的感官体验。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景象和情感,这种身体与影像之间的关系,使得电影有着独特的感官和情感共鸣。

其次,梅洛-庞蒂强调了电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力量。

他认为,电影通过影像与声音的组合,创造了一种情感氛围,观众可以在其中与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共鸣。

梅洛-庞蒂认为,情感是身体与世界的联系方式,而电影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并让观众与电影中的情感发生共振。

此外,梅洛-庞蒂还探讨了电影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

他认为,电影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的扩展性,电影带给观众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是由电影中的镜头、剪辑和音效等元素所构建的。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能够感知到电影中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延展,这种时间和空间的体验也成为了电影美学中重要的元素。

总而言之,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为电影美学提供了一种身体感知的视角。

他将电影视为一种独特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的媒介,探讨了电影对观众的感官刺激和情感共鸣的影响,以及电影对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

这种身体感知的电影美学观点丰富了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和欣赏,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思考电影所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浅谈从现象学美学角度浅析童话的本质

浅谈从现象学美学角度浅析童话的本质

浅谈从现象学美学角度浅析童话的本质论文关键词:童话现象学世界真实论文摘要:现象学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维方法,帮助我们探索童话的本质与价值。

童话的本质在于它构筑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话世界。

人们对童话的需要来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性要求,也源于人类早期把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影响。

童话的最高价值在于它的真实,这种真实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在者”的真实,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的“存在”真实。

目前对于童话的美学研究主要来自接受美学、符号学美学、政治美学等角度,但对于童话本质的不够全面、彻底,也没能解释童话现象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所在。

现象学美学的“悬置”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与思维方法,帮助我们探索童话的本质与价值。

一、童话的本质根据“悬置”理论,应该从童话现象本身出发去认识它。

关于童话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成年人读童话。

美国童话《夏洛的网》,诞生五十年来发行了数千万本。

写于1943年的法国童话《小王子》目前发行量已超过5亿册,译本至少在102种以上,已经成为全球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书籍,被称为“写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

这种现象与人们对于童话属于孩子的认识是相悖的,要理解童话的本质,就需要考察这一现象。

平时我们阅读的童话故事中,包含往有现实中常见的事物,也包含了现实中没有的、通过想象塑造出来的事物。

虽然成年人读童话,但那些想象,往往是来自于孩子的眼睛,或者说,孩子式的眼睛。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作品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

[1]童话就是一个用现实的和想象的材料共同搭建起来的孩子眼中世界的文学形式的再现。

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源于对世界的把握方式不同。

童话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在童话世界中,没有“我”和“对象”的区别,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思想和有感情的,是一个活的世界。

与之相对是属于成年人的现实世界——世界被一分为二,成为了“我”与“对象”。

童话的完整世界被分裂,而失去了生命,成为对象化了的现实世界。

作为文学体裁和文学现象的童话,是成年人对于童话世界的怀念和再现。

胡塞尔现象学美学

胡塞尔现象学美学

艺术直观与现象学直观——埃德蒙德·胡塞尔致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一封信哥廷根,1907年,1月12日Hoher Weg7号. 尊敬的冯·霍夫曼斯塔尔先生!您对我说过,不断地像潮水般涌来的信件使您的日子颇为艰难。

但您的精美的馈赠给我带来极大的愉快,所以我必须向您表示感谢。

恶有恶报,于是您也得承担这封信的后果。

未能及时表示感谢,在此敬请原谅。

我早就在试图综合我的一些想法,现在突然成功了,犹如天赐予我。

我得赶紧把这些想法固定下来。

您的那几个“小短剧”还一直在我身边放着,尽管我只连续地读了其中一些,它们仍然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

您的艺术将那种“内心状态”描述成纯粹美学的状态,或者,实际上不是描述成纯粹美学的状态,而是把它提高到纯粹美学之美的观念领域之中,我对这种在美学的客体化之中的“内心状态”尤为感兴趣;就是说,我不仅作为艺术爱好者,而且作为哲学家和“现象学家”对此感兴趣。

为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清晰意义和为了把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曾进行了多年的努力,我所得到的恒久的收获就是“现象学的”方法。

它要求我们对所有的客观性持一种与“自然”态度根本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与我们在欣赏您的纯粹美学的艺术时对被描述的客体与周围世界所持的态度是相近的。

对一个纯粹美学的艺术作品的直观是在严格排除任何智慧的存在性表态和任何感情、意愿的表态的情况下进行的,后一种表态是以前一种表态为前提的。

或者说,艺术作品将我们置身于一种纯粹美学的、排除了任何表态的直观之中。

存在性的世界显露得越多或被利用得越多,一部艺术作品从自身出发对存在性表态要求得越多(例如,艺术作品甚至作为自然主义的感官假象:摄影的自然真实性),这部作品在美学上便越是不纯。

(这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倾向”。

)自然的精神态度、现时生活的精神态度完全是“存在性的”。

我们将那些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事物、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科学中所谈的那些事物看作是现实,而感情行为和意愿行为则建立在这些对存在的看上:喜悦——此物在,悲哀——彼物不在,愿望——那物应当在,如此等等(它们等同于情感的存在性表态):这是与纯粹美学直观以及与此相应的感觉状况所具有那种精神态度相对立的一极。

从现象学的解释模式,重新思考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与美学思想

从现象学的解释模式,重新思考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与美学思想

从现象学的解释模式,重新思考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论与美学思想导语: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是德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

在其整个哲学思想的框架当中,海德格尔也实现了对于传统的美学的重新的反思与批判,并且阐发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进而也对于现在整个美学学科的发展和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其实也是建立在他自身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对于哲学观点的阐释也是对于美学思想的直接的反映。

1.近代以来哲学二元论传统在古希腊哲学当中,最早产生了现象和实在两者的区分。

而直到近代以来,才真正的使这两者之间的区分凸显了出来。

近代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认识论哲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对象性的思维和主体性原则、形而上学的本质等。

而从笛卡尔开始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以来,主客体就产生了巨大的分裂,也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奠基了最初的基础。

整个近代哲学也都是在这一主客体分裂的基础之上开始产生。

每一个个体在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都是以对象性的思维,来去把握自身的主体与外在的客体的这一原则。

并且把追求外在事物的普遍的本质,作为其最终的目标。

而把现象当做是感性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外界两者的区分。

在这一基础上,人类就成为了在认识过程当中最为根本的基础——人和世界也就变成了认识和被认识这一基本关系的产物。

而到了康德的时候,对于主客体相分的原则仍旧还在持续。

在黑格尔那里,整个外在与内在,真正的统一在了精神的实现这一环节当中。

认为在精神的自我运动当中,主客体就会实现真正的统一。

但是这对理念的更为深刻的使用,其实依然具有着人本身最初的分类。

而在这之后,尼采所提出的主体性原则也成为了现代的技术发展之下的产物。

在认识论哲学当中所形成了这一主客体分离的问题,一直在哲学家之间传递,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困难。

2.现象学解释下的存在与存在者于是在这一基础之上,现象学真正的开始。

在现象学最初的创始人胡塞尔那里,其最初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康德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试图超越传统的哲学当中所出现的弊端。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一、引言:介绍美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美学研究的现象学问题1. 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2. 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3. 美的感知和想象的关系三、美学研究的本体论问题1. 美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2. 美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3. 美的归属和定义的问题四、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 美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2. 美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3.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五、美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1.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 美学研究的实践应用3. 美学研究的前景展望六、结论:美的发现与证明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言:美学研究是关于美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学问,它探索人类对美的感知、体验和思考。

美学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而在现代美学研究中,存在着现象学和本体论两个重要问题。

现象学问题解决了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美的经验和意识结构的问题;本体论问题解决了美的本质和存在、价值和意义以及归属和定义的问题。

本文将就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章:美学研究的现象学问题现象学问题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感知和体验美的过程,涉及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以及美的感知和想象的关系。

一、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美好之物能对人类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然而这种美的体验是否完全存在于被美的物品本身,还是存在于主体心理中是否存在着完全独立的美感主体存在?现象主义认为,美感主体不存在,所有美的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存在,主体并非依据自身的意志创造出美的物品。

而主体主义则认为,美的体验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中。

人类对美的感知和反应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过程。

双方共存的观点主张,对于同一美的事物,不同的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即主客双方共同作用。

二、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美的经验和意识的结构是指人类感受到美的物品时的心理活动。

人类经常从美的物品中获取快乐和满足,因此美是能够对人类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的事物之一。

美学--论胡塞尔现象学美学

美学--论胡塞尔现象学美学

论胡塞尔现象学美学的基础——意向性理论哲学1301 20130238 田云摘要:胡塞尔作为20世纪现象学派的创始人,现象学的思想贯穿在他整个思想体系当中,他的美学思想就深受现象学的思想内涵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现象学意向性理论。

意向性理论的研究改变了人的思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美学的研究方法。

要研究美学离不开我们对现象学的意识性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现象学,现象学美学,意向性理论一、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内涵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胡塞尔是以意向性理论为基础来构建他的哲学体系,因此他的美学思想也就是建立在这种意向性的理论之上的。

胡塞尔对意向性问题的探讨是从表达入手的。

表达是其意向性理论的基础。

在他看来表达是意义的记号,表达的物质外壳是字符或语音,表达的内容是意义。

表达的意义是我们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把现实当中的物质赋予特定的含义。

但是在另外的一个方面,当我们看一行字或听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又把意义在意识中再现出来。

这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赋予一个东西特定的含义再在一定的时间通过一定的行为在有需要的时候在拿出来用。

因此离开了人的意义意向的行为,任何记号都不可能成为有意义的语言。

胡塞尔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意向行为与记号的关系:假如我们走到一个清真寺去,我们不懂阿拉伯文字,我们看到墙上用阿拉伯文字雕刻的可兰经的经文,我们可能会把它们当成装饰性的图案。

胡塞尔写道:例如让我们设想,某些圆圈和半圆的曲线条最初给我们一种纯粹的美的感觉,后来我们突然想到它们可能是字符或文字的记号。

其差别存在于什么地方呢?○1其差别显然在于我们的意向行为不同。

开始时我们没有把这些线条与意义联结在一起,所以我们把它们当作引起美感的图案,后来我们想到这些线条表示意义,于是我们就把它们当作文字了。

除了表达这个基础的研究之外,胡塞尔还重视对表达意向性活动的不同阶段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意向行为,意义和对象。

“每个表达不仅意味着什么,而且涉及到某种东西;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与某个对象发生关系。

4现象学美学

4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美学第一节罗曼·英伽登的美学一罗曼·英伽登简介罗曼·英伽登(Roman lngarden,1893—1970),当代波兰哲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早年受教于里沃夫、哥廷根和弗赖堡等大学,曾先后师从特瓦多夫斯基和胡塞尔。

英伽登1918年在弗赖堡大学以论文《柏格森的理智与直觉》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先后在里沃夫和克拉科夫等大学教授哲学。

但是从1949年到1956年,由于他的学说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波兰政府禁止他在大学教学,但仍允许他在克拉科夫的波兰科学院继续他的研究。

从1956年起他又被允许在大学执教,并代表波兰出席国际美学会议,英伽登在生前就有五卷波兰文的文集出版,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有:《文学的艺术作品》(1931)、《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1937)、《艺术本体论研究》(1962)、和《经验、艺术作品与价值》(1969)等。

作为一位具有实在论倾向的现象学哲学家,英伽登始终徘徊在尖锐对立的实在论和现象学之间。

一方面英伽登接受了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和建立严密科学的信念,另一方面他又力图抛弃胡塞尔的先验原则,希望确立独立于意识的实在,在意识和实在之间建立以实在为基础的对应性关联;从而以实在论的常识性信念来弥补现象学的偏颇。

为此,英伽登强调被胡塞尔束之高阁的“本体论”的优先地位,认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研究都必以本体论的研究为依据。

正是在此一思路上,英伽登展开了自己创造性的理论探讨,终于完成了他独具—格的现象学美学体系。

二艺术本体论1 与胡塞尔哲学的基本区别现象学的基本任务是凭借所谓“本质直觉”在内在直观中把握和描述意识“意活动以及由意识活动构成的对象——“意识客体”,或称“意向性”对象。

向性”是现象学的中心概念之一。

“意向性”(intentionalitat,intentionality)这个概念,在胡塞尔那里,即“指向性”或“相关性”,意思是意识活动总是指向某种对象或与某种对象相关。

感性的膜拜: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思想解析

感性的膜拜: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思想解析

感性的膜拜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思想解析硕士专业:美学姓名:指导老师:华南师范大学2009.05摘要:尽管对于现象学哲学的研究在中国已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热潮,但是对于现象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理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美学涉及到的审美对象、美感、艺术等范畴在历史、时代的变化之中,需要得以丰富甚至可以说需要得以重新认识。

现象学美学肯定审美主体性,综合分析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的互动性,使美学理论由抽象性的逻辑推演转变为具体化的感性描述,法国学者、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对审美经验的阐述就体现出了这种理论趋势,他对艺术感性的分析和描述既有广度性,又有深度性,很好的解决了主体性审美经验与客体性审美规律的矛盾问题。

传统美学理论注重审美的客观规律研究,讲究对艺术规律的寻求与阐述,然而面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新的审美形态,美学理论自身必须发展。

现象学美学理论与文艺批评理论可以从另一角度丰富美学的内涵,它的意义在于既能深刻地理解现代艺术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全新的审美现象,又紧密地联系传统美学的客观性与社会性。

现象学美学承袭康德主观论美学,下启接受美学,在现代美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现象学美学代表之一,法国哲学家杜夫海纳对现象学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论文尝试分析杜夫海纳美学理论的内涵和意义,揭示其在整个现象学美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现象学美学、接受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语言分析美学四种彼此区别又密切联系的理论来阐释杜夫海纳美学理论在整个现代美学史中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理论的影响因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而得到了实际的展示,因此,现象学美学学派最终牢牢地与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在当代艺术理论史和美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力点就在于从艺术发展史的整体上来分析杜夫海纳的美学理论,探索杜夫海纳美学理论的涵义和意义。

关键词:杜夫海纳现象学审美对象感性THE SENSITIVE FACULTY WORSHIP:THEPHENOMENOLOGY ESTHETICS THOUGHT OFMIKEL.DUFRENNE ANALYZEMajor: EstheticsName: LiuliboSupervisor: DuanjifangABSTRACT:Though for phenomenology theories of research at China already for mat-ion a kind of extensive of fever, but for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animadversion theories of research treat further tho rough.The esthetics involve of appreciate beauty categories, such as object, plea-sant impression and art...etc. in the variety of history, ages, demand -can abundant even can say demand can afresh understand ing.Phenomenology esthetics affirmation appreciate beauty corpus, com prehensive analysis appreciate beauty consciousness with appreciate b eauty the interaction of object, make the esthetics theories be push by the logic of abstracti-on to play change for embody of sensitive faculty description.Elaborate of Dufrenne confrontation the United St ates experience appear for the body phenomenology of this kind of ori es trend.He analyze art sensitive faculty and the description curren t wide degree, have depth again, good solved corpus to appreciate bea uty experience and guest body to apprecia-te beauty regulation of ant inomy problem.The esthetics theories of the tradition in domestic pay attention to appreciate beauty of objective regulation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look for art regulation with elaborate.However various each kind fa ced to appear in development and modern society of modern art new o f appreciate beauty appearance, esthetics theories oneself have to d evelopment.The animadversion theories of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of t he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can be abundant from the some dime degree esthetics of content.Should say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to be placed in from tradition esthetics arrive modern esthetics of transition pe riod, it of the meaning lie in since ability deep geography solution the modern art appear with modern in the society of all newly appreci ate beauty phenomenon, again closely contact tradition esthetics of objectivity and society.The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inherit title the Comte subjective theory esthetics, descend Qi to accept esthetics and occupy in the modern esthe-tics history importance of a seat.One of the phenomenology est hetics representatives, philosopher Du in France man sea Na to phen omenology esthetics theorie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ade very big of contrib-ute.This thesis try analysis the Du man sea Na esthet ics theories of content and meaning, announce to public it in the p osition and the funct-ion in the whole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ories, and combine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and accept esthetics, existenti alism esthetics, language analysis esthetics 4 kind each other diffe rentiation and then close cont-act of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estheti cs theories of the Du man sea Na in the whole modern esthetics histor y of inherit with innovation of plac-e.The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of the Du man sea Na the core standpoint of the theories is that the subjective guest for appreciate beauty un ify, since affirmation appreciate beauty of corpus, again affirmatio n appreci-ate beauty self-discipline and objectivity of object, this ising after the Comte, beard to after fill Er again involve to apprec iate beauty hos-t and guest view's unity be after fill Erthis topic, this be the Du man sea Na esthetics theories of innovation of place. The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of the Du man sea Na theories of influenc e because of modern art of booming development but get actual of demo nstration, therefore, the school of thought end prison ground in the prison of the phenomenology esthetics and modern art combine together, at contemporary history and esthetics history of the art theories to p exertive importance of function.However, is still less in the domes tic currently to the research of the Du man sea Na thesis, and mostly from a certain narrow and small of angle as to it's do some kind of elaborate, so usually have unilateral.This text put forth effort a po int lie in from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history of whole come up ana lysis the Du man sea Na of esthetics theories, make connotation and m eaning of the esthetics theories of the Du man sea Na all present.Keyword: Dufrenne phenomenology Appreciate beauty object Sensitive faculty目录绪论 (1)第一章从审美主观论到审美本体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渊源 (4)第一节康德论审美快感与“二律背反”理论 (5)第二节胡塞尔意向性理论与审美感知 (9)第三节海德格尔存在本体论与胡塞尔认识本体论 (14)第二章“感性世界”: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理论 (18)第一节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呈现 (19)第二节杜夫海纳论审美知觉的意向性 (22)第三节审美对象的“感性世界”及其生成 (27)第四节“感性世界”的主体间性结构及其美学意义 (32)第三章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的拓展与超越 (36)第一节读者“接受视域”与审美经验的复杂性: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面对“接受”的挑战................................................................... .37 第二节语言的阻隔:分析美学的责难. (42)第三节现象学批评: 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理论与艺术批评实践 (45)结语 (49)参考文献 (50)后记 (53)绪论我国对于现象学理论的研究现在已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热潮,但是对于现象学美学理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同时美学理论中的审美对象、美感、艺术等范畴在历史、时代的变化之中,也需要得以丰富或者说需要得以重新认识。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张法【摘要】杜夫海纳以现象学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现代美学原理体系,这一体系由审美对象的生成论、艺术作品的结构论和审美经验的本体论三部分构成.借助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杜夫海纳给予美学基本问题以新的言说.【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021)004【总页数】6页(P87-92)【关键词】现象学;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审美经验【作者】张法【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教科文艺2005 年 7 月廖,. 1外语学院学报 July , 2005第 21 卷第 4 期Joumalof Sichuan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Vol.21No.4===!==竺=!=!===========!!!!!竺兰!======!!!!竺====!!!!!!!!!!!!竺!!!!!!!!竺!!!!!!!!竺!!!!!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张法(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提要:杜夫海纳以现象学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现代美学原理体系,这一体系由审美对象的生成论、艺术作品的结构论和审美经验的本体论三部分构成。

借助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杜夫海纳给予美学基本问题以新的言说。

关键词:现象学;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审美经验中图分类号:B83- 06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3831(2005)04 - 0087-06 The PhenomenologicalAestheticsof Mikel Dufrenne ZH4NGFaAbstract:Dufrennehas established 8completesystemof modemaesthetic theory whichis composedof the following three sections:thedevelopmentof the aestheticobjects,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Eutisticworks,andthe ontology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By the essentialintuitionalmeansof phenomenology,Dufrennehasendowedthe basic problemsof aesthetics with anewintemretation. Keywords:phenomenology;aesthetic objects;aestheticsense;aestheticexpenence一、现象学与杜夫海纳的体系结构杜夫海纳以《审美经验现象学》 (1953)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他的成功受益于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

美的发现与证明——美学研究的现象学和本体论问题

一、关于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哲学方法论包括发现的方法和证明的方法,发现的逻辑和证明的逻辑不同,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所谓发现的方法就是获得新知识,是一种领会和领悟,具有直观性。

证明的方法就是用逻辑推理来证明知识的可靠性,具有逻辑性。

胡适当年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谈发现和证明的问题。

所谓“大胆假设”指理论的发现必定带有假设性,但假设要有所根据;“小心求证”则是证明所发现的知识,要有逻辑科学性。

科学的证明通常通过实验,但哲学的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

相传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悟出了万有引力。

从苹果落地中悟出万有引力是发现,用公理推导出万有引力定理则是证明。

倘若想证明一个现象,必须用公理去证明,这就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

所以证明不是发现新知识,而是用公理证明知识的可靠性。

西方传统的哲学方法论有两种:一是演绎方法,形成理性主义哲学(欧陆哲学),即从一个自明公理出发,推导出结论,简而言之就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二是归纳的方法,形成经验主义哲学(英美哲学),认为应该从事实当中进行归纳,找出共同的性质。

这两种方法都源于科学方法论,演绎法与古希腊的数学、几何学有关,是一种形式推理;归纳法与近代实证科学(如牛顿物理学)有关,是实验证明。

演绎法和归纳法本身都不是哲学方法论,也混淆了发现的逻辑与证明的逻辑。

演绎法是证明,不能发现新知识;归纳法尽管可以用作科学发现和实证,但不具有普遍性,不能成为哲学方法论。

演绎法和归纳法应用于哲学其实是一种误用,哲学需要寻找一个更适合于自身的方法论。

演绎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自身也存在局限性。

演绎的方法从自明公理推断出各种知识,但自明公理往往无法证明,因此是一种独断论,尽管逻辑推理很严密,但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如中世纪哲学论证上帝存在的三段论:无与伦比包括存在(大前提),上帝是无与伦比的(小前提),故上帝存在(结论)。

从形式上看逻辑严谨,但是大前提、小前提都存在问题,混淆了概念和事实,大小前提皆虚妄,故推理无效。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摘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论析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海德格尔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哲学家,也是一名美学家,其美学思想在近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实现了对传统美学主体主义特性的超越。

海德格尔的美学如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带有明显的反主体性色彩,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弊端使艺术逐渐堕落成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艺术的本质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海德格尔试图用其对艺术的独特思考方式唤醒迷失的艺术家,试图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他美学思想中最伟大的一点。

关键词:主体性;美学;存在;艺术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基础之上,了解其哲学思想是通向美学思想的必经之路。

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美学和形而上学一样存在着主客二分的弊病,且艺术的美学化倾向日益加深,艺术品变成人们的审美对象,被人任意评判,但艺术本来并不是作为一个对象被人们所感知经验的,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某一特定世界的显现和象征,在这一特定世界中它通过与人的相互联系而作为存在者存在。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超越,而且也为近现代中西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要想了解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便首先要深入其哲學世界,尤其是他对形而上学的追问和研究,不夸张的讲海德格尔全部哲学是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的,。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理论的确立,使得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有了明确的区分,与此同时笛卡尔的哲学理论不仅为他自己的哲学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个近代哲学的发展确立了基调,人们开始把一切与人无关的事物当作是认识的对象,试图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观看本质,人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而后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并没有在笛卡尔奠定的哲学线路中有大的突破,直至尼采提出超人哲学的提出,需要注意超人并不是指神人或者非寻常人,所谓的超人指的是对以往的人的超越和克服,他颠覆以往哲学家对理性的重视,表示人应该忠实于自己身体的本能和欲望。

海德格尔受尼采哲学的启发,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已经彻底远离了真正的形而上学,甚至声称传统形而上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遗忘史,他提出要回归原始的形而上学,从此在入手对存在的意义进行追问,他认为把这个在作为最值得追问者来经验并理解,专为这个在来追问,这就不折不扣地叫做:追问在的意义。

艺术教育中的“未定点”——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

艺术教育中的“未定点”——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美学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

二 、 “ 定点 ”及 其 在我 国艺 术教 育 中的体 现 未
英 伽 登 认 为 文 艺 作 品 由 四 个 不 同层 次 的 “ 层 异 质 结 构 ” 多 构成 一 个整 体 。 “ 音 层 ”作 为基 本 的层 次 ,也 就是 指 文字 的 发 语 音及 韵律 等 等 ,作 用 就 是 为 了显 现 其 它 层 , 特 别 是 显 现 “ 义 语 层 ”; “ 义层 ”指 主 题 的意义 ,它依 赖 于人 的 主观 意识 活 动 , 语 和 “ 语音 层 ”一 样 ,主 要是 依赖 作 者而 存在 的本 体构 成 ,而 后两 层更 多 的是 依赖 读者 而 存在 ; “ 再现 的客 体层 ”是指 通过 读 者 的 阅读 、体 验 使作 品具 体 化 ,从而 再 现 出一 个 艺术 性世 界或 一 个 意 向性 客体 , 是一 个虚 构 的对 象 : “ 图式 化观 相 层 ”是 指文 学 作 品 具 有 以上 三个 层 组成 的 一种 “ 图式 结构 ” ,它 不像 具 体事 物 那样 具 有清 晰 明 了的完 全 确定 性 ,而 是显 示 出很 多 “ 定 点 ” ,这些 未 “ 未定 点 ”需 要读 者 在 阅读 过程 中进 行 填补 ,英伽 登称 之 为 “ 具 体 化 ” 。 “ 体化 ”的 内涵就 在 于 ,艺 术作 品本 身 还仅 仅 是 图式 具 化 的结 构 ,其表 现 出 的只 是带 有虚 构 和 某种 意 向性 的特 征 ,意 义 三 、结 语 是 无法 统 一 ,无法 界 定 的,至 于 作 品所 蕴含 的更 深 层 次的 形而 上 国家 《 术课 程标 准 》 将艺 术 设 为一 门单 独 的课 程 ,这在 我 艺 的思想 观念 ,更是 只 可意 会不 可 言传 ,也就 是 说作 品存 在着 无 数 国现 代 教育 史 上 足史 无前 例 的 ,它表 明 了艺术 课程 作 为义 务 教育 的 “ 定 点 ”和 “ 白 ”,就 像 事物 的骨 架 ,要 使 它 生气 灌注 、 未 空 阶段 学 生 的必 修课 , 已占据 了举 足轻 重 的地 位 。 艺术 教育 不再 是 血 肉丰 满 ,就 需要 读者 的想 象 来填 充 ( 即将 其具 体化 ),读 者 也 项 单 一取 向的纯 粹 技i iI 或 者是 纯 理 论知 识架 构 ,它 从根 本 lI J练 就参 与 了作 品 的创造 ,这样 一 来 ,艺术 的接 受 、欣赏 活 动便 成 为 上改 变 了机 械训 练 和重 复 模仿 ,成为 了一种 较 普通 文化 教 育更 强 以接 受 者为 中心 的创 造 性活 动 。一 般 说来 ,我 们 所说 的 艺术 创造 调个 性化 的创造 性 学 习活 动 。艺 术教 育要 获 得彻 底 的解 放 ,首 先 活动 都是 就 艺术 家而 言 的 ,鲜少 有 客体 的参与 , 而英 伽 登 的观 点 就 要解 放 学 生 ,学 生要 获得 彻 底 的解 放 ,首 先就 要 打破 传统 教 育 是 ,艺术 接受 活 动也 是欣 赏 者所 进 行 的一种 主 动 的充 满创 造 性 的 中教师 统 治 下 的 “ 生 跟我 学 ” 的课 堂教 学 格局 而建 构 “ 生 自 学 学 活 动 。 当然 ,读 者具 有 相 当大 的个 体随 意 性 ,这 就和 读 者 自身 的 己学 ”的课 堂 结构 。 素养 紧密 联系 ,所 以审 美具 体化 和 再创 造 也是 因人 而 异 的 ,这就 罗曼 ・ 伽 登 的现 象 学美 学 思 想 在 我 国艺 术 教 育 中得 到 了 实 英 是 为什 么在 西方 有 “ 一千 个读 者有 一千 个 哈姆 雷特 ” 。 际的体 现 ,他 的现象 学 理论 为 建构 创 造性 的 立体 课堂 结 构确 立 了 在 我 国现 代 艺 术 教 育 的要 求 中 体 现 了英 伽 登 的观 点 。在 艺 全 新 的教 学理 念 。更 为 重要 的 是 ,中 两方 文 化在 此得 到 了融 合 , 术 教 育 中,学 生不 应 该只 是被 动 的接 受 ,而 应 该积 极 的参 与和 创 我 们不 仅 学 习 了西方 的 思想 理论 ,更 重要 的 是使 其为 我们 所 用 , 造 。教 育、教 学 的过程 中,都 有许 多的 未定 点和 空 白点 ,引发 学 促进 了我们 对艺 术教 育的思考 。 生 去参 与 、去 创造 。艺 术 教育 理应 是 由教师 、学 生 、艺 术 家 、作 品和 世 界构 成 的开 放式 的系 统 ,它 们 之 间总 是在 相 互联 系 、相 互 参 考 文 献 作 用中 产生 新质 ,这在 马 克思 主义 哲 学上 反 映为 主 体和 客 体之 间 ① 罗曼・ 英伽 登 : 《 对文 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陈燕古译 ,中国文 98 相互 联 系 的观 点 。马克 思主 义 的哲 学 思考 结 合英 伽 登 的现象 学 美 联 出版 公 司 .1 8 学 ,构成 艺 术教 育 的一 个哲 学 基础 。按照 这种 哲 学观 点 ,人 们 认 ② 《 现代西方音 乐哲 学导论 》,于润洋,湖南教 育出版社 , 0 0 20 识世 界 、改造 世 界 ,在 于主 体 与客 体 问相 互作 用 。 具体 说来 ,一 ③ 《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 0 02 部艺 术作 品 ,它 的 意义 不会 主 动呈 现给 接 受者 ,更 不会 提供 一个 ④ 《 西方现象学美学局 限研 究》,汤拥华 ,黑龙 江人 民 出版社 ,20 05 固定 思维 ,如 果 有一 个 思维 定 式 ,所有 人 都是 同 一种 理解 ,那就

现象学美学解读

现象学美学解读

现象学美学解读
张永清
【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30)004
【摘要】现象学的现代性体现在其哲学精神与方法论原则中.现象学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体现在破除美是一种实体的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价值的科学等五个方面.国内目前的现象学美学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加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工作.【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张永清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06
【相关文献】
1.《老子》美学意蕴的现象学解读 [J], 范爱贤
2."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从现象学解读马克思美学的经典文本 [J], 刘悦笛
3.受众审美主体意识的悸动——微博的现象学美学解读 [J], 党超亿;张杰
4.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现象学解读 [J], 何艳珊
5.中国传统美学的现象学还原——兼论现象学视域下的中国美学话语体系建构质料[J], 桑东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205229作者简介:张永清(1965—),男,山西平陆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

2003年10月第30卷第4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Teachers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Edition )Oct.,2003Vol.30 No.4现象学美学解读张永清(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北京100872) 摘 要:现象学的现代性体现在其哲学精神与方法论原则中。

现象学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体现在破除美是一种实体的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价值的科学等五个方面。

国内目前的现象学美学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加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审美价值;审美经验;审美对象 中图分类号:B83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957(2003)042066206 现象学美学是一种典型的哲学美学,对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与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整体性与问题性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整个西方美学背景中清楚地把握现象学各家在美学问题上的独特理论贡献,各理论之间的承传关系以及嬗变的整体态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20世纪美学的发展趋势与整体走向,最终为我们建构具有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于此,本文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作简要梳理和探讨。

一、哲学精神与方法论原则现象学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1](P280)。

尽管作为一种哲学运动的现象学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哲学精神与基本方法却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持久的影响力。

总体看来,现象学哲学的现代精神集中体现在它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中。

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彻底破除传统哲学主客截然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种形而上学把世界分为现象界与本体界,以主客绝对分离为前提,以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为基本范畴,以认识为途径,达到对“实体”或“本质”的洞见。

比如,在胡塞尔看来,与人脱离的所谓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存而不论”,现象学所要探讨的是呈现在意识中的世界即关于世界的现象学,在这种视域中,没有脱离主体的客体,也没有脱离客体的主体;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与世界首先是一种存在关系,随后才派生出被传统哲学当作第一性存在的主客关系,对当下的超越不是跃进到抽象的理式世界,而是超越到尚未出场的感性的、具象的、变动不居的生活世界。

与此相应,上手与在手、在场与非在场、显现与遮蔽、看的见的与看不见的、中心与边缘等构成其哲学的核心范畴。

简言之,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实体到关系的裂变,这种裂变成为衡量哲学现代性的根本标志之一。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成为现代哲学的主导趋势,而且也是现代科学如物理学的主导思维方式。

哲学领域中的分析哲学在反形而上学这一目标上与现象学是一致的。

因此,代表现代哲学基本精神的现象学哲学区别于传统哲学最本质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再把追求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作为哲学的终极目标,而是从抽象的自在的自然世界和观念世界回返到与人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世界,在两者的关系中来探究哲学所关注的各种问题。

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必然带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向。

从研究对象来看,现象学哲学关注的不再是脱离人的抽象的物质世界,也不再是脱离物质的抽象的精神世界,相反,生活世界成为其关注的理论重心。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现象学方法、分析方法、辩证方法被称为20世纪三大哲学方法。

现象学不再以庞大的思辨体系来推演生活的逻辑,也不采用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来解释生活,而是采用描述、本质直观等方法来还原生活世界的本相。

正如胡塞尔所讲,现象学哲学不再需要大面额的钞票,它需要的是小零钱。

众所周知,哲学转向所产生的影响绝不会只停留在哲学领域自身,它必然要波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现象学的思维方式的转向与方法论的提出并非专为美学而设。

就西方传统来看,美学往往与哲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现象学美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哲学美学也不例外。

因此,现象学哲学如何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探索、解决美学问题,就成为我们关注的主要方面。

二、基本理论与主要贡献现象学美学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破除了美是一种实体的传统观念。

我们无意在此探究是谁,是哪个美学流派率先提出这个理论命题。

因为提出一个命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能运用具体的理论方法对此做出周密的、令人信服的论证更为重要。

现象学用意向性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把美看作一种实体,不论这种实体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都是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与客体是一种“血亲关系”,即你生我我生你的关系,那么,现象学中的主客体就是一种“亲缘关系”,两者可以互换位置,两者不是等级尊卑关系而是共生共存的平等关系,这一思想在美学领域就体现为:美不在我,也不在物,虽然它离不开物和我,它是意向性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物,它不属于本体论范畴,也不属于认识论范畴,它属于存在论和价值论范畴。

换言之,美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传统美学之所以以如此方式来论美,其根源是前提的误置。

这一结论与现代语义学、分析哲学的结论极其相似,用它们的话语方式来表述:美是形容词而非名词,可以说,两者是殊途同归。

这些思想在盖格、海德格尔、萨特、梅・庞蒂和杜夫海纳的哲学美学中都得到了集中体现。

第二,把美与真、美与人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总体看来,传统理论要么把真归于逻辑,把美归于美学,两者泾渭分明;要么把美学沦为显现理念的工具,黑格尔的理性主义美学是这一思想的最典型表现,在他的绝对精神环抱中,美和艺术最终消亡了。

此后,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尽管高扬起重感性反理性的大旗,但都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扭曲了美在人类生活中的本真面目。

真正从理论上融合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把真、美统一起来的是海德格尔。

他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深刻阐释了美和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在他看来,美既非抽象的物质也非玄虚的精神,美是对人类生活世界之“真”的显现,这个真融传统意义上的真善美于一体,从而确立了美和艺术同人类一样恒久的神圣地位。

如果说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只是现象学美学的精神纲领的话,那么,杜夫海纳的美学理论则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化和系统化。

第三,把美学界定为研究审美价值的科学。

这一特点是前两者的必然结果。

美不是实体,那是什么?现象学美学认为,美是对人存在的一种意义的把握,美是人生的一种价值。

因此,美学就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20世纪美学的一个主要走向就是从价值论而不是从认识论范畴、从存在论而非本体论范畴来研究美。

整体看来,对审美价值的研究主要采用哲学方法、生物学—心理学方法、社会学—历史学方法和语义学方法四种方法,现象学属于第一种。

与价值论中存在的物理主义、心理主义即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不同,现象学认为审美价值是一种关系属性、意义属性。

其中,以盖格对审美价值的研究最为翔实,杜夫海纳对审美价值论述得最为深刻。

此外,英伽登、萨特和尼古拉・哈特曼等在这一问题上都有精当的论述。

把美看作一种价值属性是现象学美学家们的共识,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理论立场,他们运用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和本质直观理论来区分事实和价值、客体和现象、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区别。

比如,在盖格看来,自然科学为自己排斥价值研究而自豪,心理学把价值当作生活中的事实来研究,情感论又过于偏重主体的心理状态而忽视客观对象的属性,最后导致人们习惯上把世界分为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把价值看作不是物理成分就必定是一种心理成分。

盖格认为,美学关注的既不是物理世界也不是心理世界,它关注的是价值世界,这一价值世界与人的存在意义密切相关:“任何哲学和科学学科都不能比美学更加使我们靠近人的存在的本质。

”[2](P294)美与审美价值只存在于它与体验它的人类的关系之中:“某个事物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对于一个主体(或者对于一些主体)来说具有意味;某个事物是一种价值,则是因为它已经完全获得了这种意味。

”[3](P217)鉴于此,盖格指出:“美学是一门价值科学,是一门关于审美价值的形式和法则的科学。

因此,它认为审美价值是它注意的焦点,也是它研究的客观对象。

”[3](P78)在笔者看来,这一认识立场对于重新把握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四,对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存在方式做出了令人叹服的理论分析,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人类的艺术观念。

这一划时代的工作由英伽登来完成,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1931)和《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1937)两部著作中,运用意向性理论具体分析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存在方式,把艺术作品看作由声音—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化外观层四个层面组成的纯粹意向性客体,破除了把艺术作品看作物理实在和观念实在的传统认识框架。

这一思想在四十年代即被韦勒克和沃伦在其经典之作《文学理论》中“全盘”吸收,随即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此外,他对具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定点的论述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接受理论。

第五,在审美经验领域有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20世纪美学研究的主导潮流之一就是不再以美的本质而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4](P315—316)。

就现象学内部来看,盖格最早对此问题进行论述,主要体现在他对审美享受的详尽分析中,但还带有浓厚的心理主义的特征。

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这部书的“用意是想把它作为讨论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导论,特别是观念论与实在论问题;因而,美学问题就退居二线了。

”[5](P76)真正体现现象学审美经验精神的是杜夫海纳。

他用现象学原理与方法,尤其是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吸收传统美学如康德的美学理论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和谐论思想,对审美经验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

需要指出的是,杜夫海纳不仅是法国第一个把审美经验作为探究焦点的现象学家,而且还是整个现象学审美经验理论的总结者。

他在以下三个方面均有所突破和开拓:(1)把读者作为探究审美经验的视角与切入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读者的审美经验是惟一的审美经验,相反,艺术家与欣赏者在审美经验的深层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在研究欣赏者的审美经验时,仍需要提及作者。

(2)不像此前的审美经验理论单从主体的某种心理和特殊的情感状态,或单从客体对象的某一属性来探讨,而是把审美经验放在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中以及人的生活世界中来探讨。

这种亲密关系被杜夫海纳称之为存在的深度或和谐。

(3)对审美经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当代研究审美经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艺术作品为主要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