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集体备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轴对称、平移、旋转》集体备课时间:2017.6.2 地点:数学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执笔教师:阳艳军

一、教学内容的背景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探究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图形“变换”现象。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组习题的演示,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背景: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概念与性质,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2)、预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部分学生能将单一的知识点整合,提高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三、技术背景和对技术的作用分析

运用软件,节约了时间,让课的容量大大增加,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图形的变化过程,明确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复习的效果明显加强。

四、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它们各自的共同规律,探索平移、对称与旋转的基本性质,体会数学图形来源于生活。逐步形成对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融合在一起的图案欣赏和简单设计。利用图形变换中全等关系进行简单计算;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将各个知识点整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理解和掌握运用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想象、

比较、归纳、操作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运用数学能力。

·数学思考: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变化的、运动的观点来处理孤立的、离散的问题的思想;在复习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时,要抓住特征,应用各种图形变换的特征设计属于自己的图案,在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再认识”的同时进行独立的数学创造,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在应用图形变换认识与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在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的热情。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五、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能判断图形的对称性、识别平移与旋转;能利用各种图形的变换设计图案;能应用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性质进行简单计算,能进行知识点的组合。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设计出和谐、丰富、美观的组合图案;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变式和综合运用。

六、教学方式

自主探索归纳整理适当点拨探索创新七、教学活动设计

(一)知识整合

(二)典例精析

【例1】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如下四张牌,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张。

A.1张;

B.2张;

C.3张 ;

D.4张.

【练习】观察下面图案,在A ,B ,C ,D 四幅图中,能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的是( );通过(1)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是( )。

【练习】你能判断出哪一面镜子里是他的像?

【例2】将一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折叠后A ′B 与E ′B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BD 的度数( )

A 、大于90°

B 、等于90°

C 、小于90°

D 、不能确定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寻找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等量线段和相等的角。

【解析】由轴对称图形的对应角相等, 可知∠ABC =∠A ′BC , ∠EBD =∠E ′BD , 又因为∠ABE 是平角 所以∠CBD =90°选(B )。

A

B

C

D

(1)

【练习】如图1,将一矩形纸片O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C 在x 轴上,OA=6,OC=10。在OA 上取一点E ,将△EOC 沿EC 折叠,使O 落在AB 边上的D 点,求E 点的坐标。

【分析】图1的特殊性是矩形纸片折叠时的折痕过点是EC 解:在Rt △ABC 中 ∵ BC=6,DC=OC=10 ∴ BD=8 在Rt △AED 中, ∵ OE 2=22+(6-OE)2 ∴ OE=

310 ∴E (0,3

10) 【例3】在正三角形 ABC 纸片内取了一点P ,使PA =6,PB =8,PC =10。现

将△P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得到△ P ′AB ,则点P 与点P ′之间的距离为 ,∠APB = 。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典型题,第一个填空为解答第二个填空作了暗示。由旋转图形的性质很容易判断△APP ′是等边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定△BPP ′是直角三角形。 解:连接P ′P ,

∵ △P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 P ′AP, ∴旋转角∠ P ′AP=∠BAC=60° P ′A=PA, ∴ △P ′AP 是等边三角形

即P ′P=AP=6, ∠P ′PA=60° 在△P ′BP 中,

∵ P ′P =6,PB=8,BP ′=PC=10 且P ′B 2= P ′P 2+BP 2 , ∴∠P ′PB =90°

∴ ∠APB =∠P ′PA+∠P ′PB=150°

【练习】如图,Rt △ABC 中∠ACB=90°,3 AC ,BC=1,将Rt △ABC 绕着C 点旋转90°后为Rt △A ′B ′C,再将△ A ′B ′C 绕B ′点旋转为Rt △A ″B ′C ′使得A 、 C 、 B ′ ﹑ A ″在同一直线上,则A 点运动到A ″点所走的长度为 。

【思路点拨】本题是以旋转和弧 长公式的综合性题目,抓住旋转 中心是哪个点、A 点的运动路线 是什么,找到旋转角度和旋转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