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管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全过程中,医疗机构严格依照规定的标准、流程和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测的一种医疗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手术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意义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安全的手术服务而订立的紧要管理制度。

其具有以下紧要意义:1、提升手术服务质量,为手术患者供给安全、有效的治疗。

2、规范手术操作流程,避开手术不当带来的损害和风险。

3、强化围手术期监测,适时发觉和矫正手术过程中可能显现的问题。

4、对手术后的康复和护理供给全方位的关注和引导。

5、规范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1、手术前管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风险评估、医师安全确认、术前禁食、心理护理等方面。

2、手术中管理:包括手术中监测、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安全掌控、手术注意事项、医师技术水平掌控等方面。

3、手术后管理:包括患者康复和护理、手术效果监测、手术并发症处理等方面。

三、如何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优化应综合考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以及手术患者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在讨论:1、订立认真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订立认真的围手术期操作规范和流程,并进行实在的操作演练,以确保医护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2、完善手术监测措施:精准监测手术过程中紧要生命体征信息,提高手术期间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3、加强医师技能培训:依据医师不同等级和手术难度等级,订立不同的手术技能培训和练习方案,以提高医师对手术的掌控水平。

4、制造良好的手术氛围: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制造良好的手术氛围,为手术患者供给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5、提高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督导和监督,适时发觉问题、矫正问题,提高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护理管理目标
1.确保围手术期患者安全,降低手术风险。
2.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3.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二、护理管理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2.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3.实施科学、严谨、规范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b)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配合手术。
c)确保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准备齐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2.术中护理
a)严格执行术中无菌操作规范,预防感染。
b)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c)做好术中保暖,预防术中低体温。
3.术后护理
a)实施术后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
b)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定期对手术室和病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十六、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
1.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2.建立患者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压力。
3.鼓励护理人员参与患者心理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十七、法律法规与伦理遵循
十二、护理科研与教学
1.支持护理人员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科研工作,提高护理学科水平。
2.建立护理教学培训体系,培养护理人才。
3.促进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护理质量。
十三、护理质量控制与监督
1.设立专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十八、资源优化与成本控制
1.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围手术期及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及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

三、职责1. 医师职责(1)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术前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说明手术风险、预期效果、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取得患方同意。

(3)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质量。

(4)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 护士职责(1)严格执行术前准备流程,包括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

(2)对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协助医师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

(4)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5)做好术后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3. 麻醉医师职责(1)对病人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2)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对患者进行麻醉恢复期的监护,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

四、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措施1. 术前管理(1)患者入院后,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2)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3)对急诊手术患者,应尽快进行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

2. 术中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术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 术后管理(1)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做好术后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3)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五、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医师、护士、麻醉医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

2. 对在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患者伤害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到出院恢复的整个过程。

为了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的内容,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1. 术前安全管理(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

2. 术中安全管理(1)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通知单和手术医生要求,提前做好手术间及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等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3)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术后安全管理(1)术后患者应送至恢复室进行观察,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

(2)病房护士应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疼痛管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并做好记录。

(3)术后定期进行床旁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制度(1)手术科室、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确保手术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2. 设备管理制度(1)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制定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规范使用。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医疗机构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而手术是医疗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手术期的管理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患者的利益,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围手术期管理的目的、内容、流程和要求等方面展开,以期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一、围手术期管理的目的围手术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各个阶段能够得到全面、合理、安全的管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二、围手术期管理的内容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管理的起点,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术前禁食、术前用药等。

病情评估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等,以确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注意事项。

风险评估要根据手术的复杂性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

术前禁食要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确定禁食时间,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以避免术前误食引发并发症。

术前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需要,合理开展止痛、抗感染、血液净化等治疗,以减轻手术损伤和术后疼痛。

2. 术中管理术中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手术室环境的准备、麻醉管理、手术设备的使用等。

手术室要保持清洁、整齐、安全的环境,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管理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合理选择麻醉方法,确保患者在手术中无痛又安全。

手术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3.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术后监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术后监护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抗感染、抗凝等措施的采取,以减少术后感染和血栓的发生。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康复。

三、围手术期管理的流程1. 术前准备(1)明确手术类型和手术要求;(2)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等;(3)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4)告知患者术前禁食、术前用药等术前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规范手术流程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它旨在确保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测,以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过程。

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手术相关的风险和意外事件,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它包括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时的监测和药物治疗、术后的康复护理等环节,全方位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2. 规范手术流程: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规范了手术的前期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整个手术过程有序、高效。

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失误和偏差,提高手术的质量和效果。

3. 预防并发症:在手术患者中,并发症是常见的风险之一。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可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

三、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内容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相关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前的身体状况以及术前禁食等情况,为手术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准备工作。

2. 术中监测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操作。

这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血压等)的监测,对麻醉深度和体位的控制,对手术器械和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及对术中意外情况的处理等。

通过严格的监测和操作,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术后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还包括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康复。

在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做好伤口的护理。

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饮食管理
根据手术需要,指导患者 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 导患者术前是否需要停用 某些药物,防止术中发生 不良反应。
患者教育
术后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 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 等。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及方法,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
定期测量体温、血压、 心率等指标,确保术后 恢复平稳。
伤口护理
定期检查手术切口,保 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 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饮食与活动指导
根据手术类型和恢复情 况,指导患者合理进食 和活动,促进术后恢复 。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采用疼痛评分量表,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 度,以便采取相应的疼痛控制措施。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计划
03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锻炼项目、频率和强度等,帮助
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A
预防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术后咳嗽、深呼吸和翻身,预防肺部 感染。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被动或主动活动,促进 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B
C
预防压疮
历史回顾
围手术期管理理念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 简单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到如今的多学科协作和精细化管 理模式。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提高,围手术期管理将朝 着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方
02
术前管理
指标体系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围手术期医院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医院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规范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观察和康复等环节,涉及医院各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手术患者,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和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

第二章术前管理第四条术前评估与准备1. 各级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适应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术前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调整患者状态、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信息、签署手术同意书等。

3. 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应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必要时上报医务科或业务院长审批。

第五条手术医师资格准入1. 依据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手术医师实施分级授权和资格准入管理。

2. 各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执业医师。

3. 重大手术(三级及以上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

第三章术中管理第六条术中监护1. 手术室应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确保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 麻醉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方案,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3. 手术医师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质量。

第四章术后管理第七条术后观察与康复1. 术后患者应转入相应病房,由医护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术后康复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 术后随访: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康复。

第五章责任与奖惩第八条医院成立围手术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九条各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围手术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手术决策到手术结束,以及术后恢复期的全过程。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和患者的术后康复,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四个方面,介绍一份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范本。

一、手术前准备1. 患者管理1.1 患者评估:对每位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状况、身体状况、ASA分级等。

1.2 术前准备: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禁食、禁药等。

2. 手术室准备2.1 手术室设备:确保手术室内的设备齐全、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2.2 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消毒措施,确保手术室的洁净环境。

二、手术过程1. 术前安全检查1.1 确认患者身份:在手术开始前,核对患者的身份,确保手术操作的对象正确。

1.2 确认手术部位:在手术开始前,核对手术部位,避免手术操作错误。

2. 麻醉管理2.1 麻醉评估:对需要麻醉的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2.2 麻醉记录:麻醉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等。

3. 手术操作3.1 手术操作规范: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手术器械使用、消毒操作等。

3.2 手术安全措施:医护人员要保持手术过程的安全,包括避免手术火灾、手术伤害等意外。

三、术后管理1. 术后护理1.1 术后观察: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心肺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2 术后麻醉恢复:对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包括监测、药物管理等。

2. 疼痛管理2.1 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2.2 疼痛控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合适的疼痛控制措施,包括镇痛药物、物理疗法等。

四、质量控制1. 意外事件报告:对于手术期间及术后发生的意外事件,要及时报告、记录,并进行事后分析。

2. 质量评估:对手术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手术操作的规范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部分(一)术前管理1.经治医师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主刀医师应亲自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经治医师在完成相关医疗文书及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胸部X光、心电图、肝肾功能、乙肝五项、凝血四项、血尿常规;特殊检查是指各个科室专科疾病手术病种所需要的检查,尽可能掌握较完备的客观资料,得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2.经管医师必须及时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谈话由主治医师负责,对危重、疑难、风险较大的手术,主刀医师应亲自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或其关系人说明手术必要性,手术方案、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并请患者本人或近亲属或其关系人签名。

3.中等及以上择期手术病人均要有术前讨论记录,对疑难重症手术或危险性较大的手术,科主任应组织术前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拟定手术方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血和输血前检验,纠正高血压、血糖等。

4.择期手术应由科主任安排专人开具手术通知单,按手术大小、类别合理安排相应人员手术并在术前一天上午将手术通知单送医务科、麻醉科、手术室。

5.手术前一天的病程记录上要有主刀医师和麻醉师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

执行麻醉的医师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或近亲属说明麻醉方式选择、可能发生并发症、手术中特殊用药、特殊操作等,并由患方同意签字。

6.择期手术应完成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经治医师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7.手术医师应按通知单上的时间准时开始手术,施术前应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和手术部位。

8.凡是新开展的手术,手术科室应拟订详细的手术方案、操作步骤、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办法,并向医务科书面报告,需报行政部门批准的,应按规定批准后,才能实施。

9.严防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1)建立与实施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的制度与规范,避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规范围手术期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围手术期的管理工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的管理。

第三条围手术期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人文关怀的原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条医院成立围手术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围手术期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由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麻醉科、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术前管理主要包括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筛查、术前讨论、患者及家属沟通、术前准备等内容。

第六条各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判断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

第七条术前讨论由主管医师组织,参与人员包括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相关科室医师等。

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案、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管理等方面。

第八条术前由主管医师或其授权助手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手术风险、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并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第九条术前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备血、药物过敏试验、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呼吸道准备等,确保患者术前生理状态稳定。

第十条术中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管理、麻醉管理、手术过程管理、术后转运等内容。

第十一条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器械、药品和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第十二条麻醉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并在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三条手术医师应按照手术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质量。

第十四条术后转运应由专业护士负责,确保患者安全到达病房。

第四章术后管理第十五条术后管理主要包括患者病情观察、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康复等内容。

第十六条病房医护人员应每小时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指为了提高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安全性和疗效,确保手术过程顺利并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订立的特地管理手术期的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期的有序进行,有效保护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提升整个医疗机构的手术质量和口碑。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全部手术行为,包含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

3. 责任与职权划分3.1 手术医生•执行手术操作,并决议手术方案。

•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等相关事项。

•依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确定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案。

3.2 护士•帮助手术医生准备手术器械和料子,并确保其完整和无菌。

•为手术患者供应个性化、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围手术期的患者,包含如饮食、病情察看等方面,并及时予以反馈。

3.3 麻醉科医生•依据手术需求,订立麻醉方案,并负责麻醉操作。

•监控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依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决议术后监护和镇痛等事宜。

3.4 术前讨论组由主治医生、手术医生、护士、麻醉科医生等构成,定期召开术前会诊会议,讨论手术方案及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5 质控小组负责对围手术期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确保管理标准的有效落实。

4. 管理标准4.1 手术准备•术前讨论必需在手术前48小时召开,确定手术方案,讨论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的防备措施。

•手术室人员应在手术前30分钟到位,并进行清洁消毒和准备工作。

•手术器械和料子应当经过严格检查和验证,保证完整、安全和无菌。

4.2 术前准备•护士应与手术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手术流程、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等相关事项。

•依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术前准备,包含饮食、洗净手术部位等。

4.3 术中管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应依照规定操作流程进行手术操作和麻醉。

•手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度1. 引言围手术期是指患者预计从手术准备开始到手术结束并恢复稳定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健康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风险和不良事件。

2. 管理原则围手术期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优先: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管理决策都应基于保障患者的安全。

•个体化管理:根据患者的特点、病情和手术类型,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护理。

•综合评估:在围手术期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麻醉风险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多学科合作:围手术期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营养师等,实现团队协作,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3. 手术前管理3.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患者的病史:包括常见疾病、过敏史、手术史等。

•患者是否有禁忌症或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3.2 准备工作•预防感染:进行术前皮肤消毒,保持手术环境清洁。

•检查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操作正常性。

•患者禁食禁水:根据手术的要求,确定患者禁食禁水的时间。

4. 手术期管理4.1 麻醉管理•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监测和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护理干预。

•麻醉复苏: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麻醉复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

4.2 手术现场管理•无菌操作:手术现场应保持无菌环境,手术人员需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其完整性和操作正常性。

•手术记录: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器械使用情况等。

5. 手术后管理5.1 术后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和安全。
(3)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提升手术质量和效率。
3.环境布局
(1)优化手术室环境布局,确保手术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提供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促进患者舒适康复。
(3)确保手术区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十六、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便等。
3.术前讨论
(1)手术团队应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方案、麻醉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
(2)讨论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
(3)记录术前讨论内容,由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签名确认。
九、术中管理
1.手术安全
(1)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部位、术式和患者身份无误。
2.各临床科室设立围手术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管理制度
1.手术前期管理
(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方案。
(3)加强术前医患沟通,充分告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4)做好术前各项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十四、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1.患者安全管理
(1)制定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用药安全、防跌倒等环节的管理。
(3)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和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患者权益。
2.患者满意度调查
(1)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围手术期服务的评价。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将围手术期管理纳入科室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优秀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围期手术管理制度

围期手术管理制度

围期手术管理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管理是指围绕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程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医疗管理活动。

围手术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患者的术前风险、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期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患者的痛苦和损伤,促进术后康复和提高手术疗效。

二、围手术期管理的目标1、减少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发生的并发症;2、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3、减轻手术创伤;4、降低手术的疼痛和不适程度;5、促进术后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三、围手术期管理的内容术前管理:包括手术适应症评估、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和指导、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前医疗计划制定等内容。

术中管理:包括麻醉管理、手术室环境控制、手术控制、手术后处理等内容。

术后管理:包括术后护理、疾病预防、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和康复治疗等内容。

四、围手术期管理的原则1、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的手术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围术期管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各种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生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全程性原则:围绕手术全程进行管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等各个环节。

4、连续性原则: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围手术期管理的方法1、术前准备:包括术前详细评估、术前检查、饮食调整、药物调整等措施,以确保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处于最佳的状态。

2、术中操作:包括麻醉管理、手术室环境控制、手术控制等措施,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3、术后康复:包括术后护理、服务指导、康复治疗等措施,以确保手术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六、围手术期管理的实施1、建立围术期管理小组:医院应当建立围术期管理小组,由手术室主任、护士长、麻醉医生、术前评估专家等医护人员组成。

2、制定围术期管理规范:医院应当制定围术期管理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康复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和流程。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培训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培训
在手术开始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对患者身份、手术部 位、手术方式等进行核查,确保手术正确无误。
术中并发症预防
针对可能出现的术中并发症,制定预防措施,如低体温、出血、心 脑血管意外等。
术中紧急情况处理
建立术中紧急情况处理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 采取应对措施。
术中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培训
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风险 、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讨论
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讨论 ,就手术方案、预期效果、风险 等方面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 及家属理解手术的风险和不确定
性。
术前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迎接手
术。
03 术中管理
手术过程管理
01
02
03
手术室环境管理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安 全,符合无菌要求,定期 进行环境监测。
手术物品管理
确保手术所需器械、敷料 、药品等物品准备齐全, 并正确使用和管理。
手术流程管理
制定详细的手术流程,明 确各岗位人员职责,确保 手术过程高效、有序。
术中风险控制
患者安全核查
围手术期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管理对于患者的手术效果和 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减少并发 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围手术期管理的目标
围手术期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同 时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管理目标包括: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促进患者满意度等。
术中教育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麻醉方式等。方式可采用面对 面讲解、图文资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围手术期管理(项目:5.3.5)目录1、围手术期护理常规2、围手术期护理技术规范3、围手术期工作流程4、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5、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评估护理制度6、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7、大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及处置流程8、大手术患者术中评估及处置流程9、大手术患者术后评估及处置流程10、围手术期护理记录单11、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单12、手术护理记录单13、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和报告制度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一)手术前护理: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的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要做血、尿、大小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肺、肝、肾功能的检查。

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利于机体的恢复。

3.皮肤准备:术前一日,患者应剪指甲、洗澡,手术区域按常规备皮,防止切口感染。

4.胃肠道手术: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

5.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6.保证休息及良好的睡眠。

7.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

8.术晨准备:患者应取下义齿及首饰,按要求放置胃管、尿管,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9.手术后用物准备:备好麻醉床及术后用物,如:全麻护理盘、氧气、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二)手术后护理1.搬运患者。

2.保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平卧6小时;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度;头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脊柱手术后患者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根据麻醉方式测量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4)根据需要记录出入量。

(5)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标识清楚,防止脱落、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4.营养支持:术后应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5.疼痛评估及护理:做好围术期疼痛评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等。

6.并发症护理:(1)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

(2)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天患者仍有激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3)吻合口漏:表现为术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

(4)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定时翻身扣背,可采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促进排痰。

围手术期护理技术规范患者在作充分术前准备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手术。

一、手术前护理:(一)心理准备1、对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

2、对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交待病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确保手术成功。

(二)生理准备1、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①练习床上大小便②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排痰的方法③术前2周戒烟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备血4、胃肠道准备①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②术前排空大便或灌肠③胃肠道手术,术前1~2天始进流质④结肠或直肠手术,术前2~3天服用肠道制菌药①手术前夜,病人需保证良好的睡眠。

②如发现病人体温升高、妇女月经来潮,手术应延期。

③估计手术时间长或实行盆腔手术,应留置导尿管。

④病人的活动性义齿、手表、戒指、项链等应取下交给家属。

二、手术后护理:(一)不同手术后体位不同:颅脑手术: 取15-30度的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颈胸手术: 多采用高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

腹部手术:多采用低半坐卧位,以降低腹壁切口张力。

脊柱或臀部手术: 常采用仰卧位或府卧位。

(二)活动1、术后应尽早活动,并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2、卧床活动: 病人麻醉消失,已清醒后开始,可进行深呼吸运动、有效咳痰、翻身、四肢屈伸运动。

3、离床活动: 一般在术后2~3天开始。

先坐在床沿做深呼吸和咳嗽,再在床旁站立、行走,逐步增加活动范围、次数和时间。

4、早期活动的优点: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减轻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5、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骨科特殊固定制动、休克、心衰、严重感染、颅脑手术、开胸术后、肝修补术后、腹外疝修补及肾脏手术后。

补具体内容。

)围术期疼痛评估(三.围手术期工作流程一、手术前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

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1、手术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

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

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

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手术后1、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

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

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

病人送至病房后,接送双方必须有书面交接,以病历中签字为准。

3.、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

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4、围术期疼痛评估:见微信。

(待录入)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一、预防措施1、加强护士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培训,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

2、对围手术期患者,护士应根据病情和手术的种类进行分阶段(入院阶段、手术前阶段、手术阶段、恢复阶段、出院阶段)健康教育指导。

3手术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严格安全核查,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准备、检查,有计划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

4、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认真交接,密切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变化。

5、急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一及时:及时维修补充)。

二、应急预案1、临床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立即报告医生或护士长,遵医嘱实施各项抢救护理措施。

2、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根据病情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3、若出现术后出血,要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液性质,并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准备第二次手术。

4、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抢救过程。

5、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

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评估护理制度1、新入院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协助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并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2、术前评估病人既往史及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

、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3.4、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5、术前了解女病人月经来潮情况。

6、认真做好术前指导并介绍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7、术前晚保证病人睡眠充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8、手术晨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有异常通知医生。

9、正确填写腕带,与手术室运送人员做好病人的交接并做好相关记录和签名。

10、术中认真做好评估、体位准备和手术过程的观察记录,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

11、术后病房护士与麻醉科及手术室护士详细交接术中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切口、引流管、皮肤和输液等情况,并在麻醉科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和手术护理记录单签名。

12、根据麻醉方式给予合适的卧位,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道并查看标识,根据医嘱正确执行治疗及护理措施,准确记录各项监测指标和引流量。

13、根据麻醉方式确定术后病人翻身、起床活动的时间和进食的时间。

14、加强术后病人的基础护理、疼痛评估及护理、专科护理,确保病人安全舒适,促进病人康复。

15、护士长每日检查术后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