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的波动性+波前

合集下载

《光的波动性》课件

《光的波动性》课件
duality of light: a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Physics Education, 51(2), 026003.
光的干涉与衍射
双缝干涉实验
有趣的实验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促进了 光的探索与发展。
光的干涉图案
一系列干涉与衍射现象的图案,如牛顿环和多缝干 涉等,启迪了科学家们不断探索。
衍射定理
光的衍射现象可以通过波动理论推导出衍射定理, 并得到实验验证。
光的偏振
1
偏振光的特性
偏振光是指振荡方向在同一平面上的光,如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它具有光波的干涉和衍射 性质。
结论
光的波动性在物理学和技术应用中的重要 作用
理解光的波动性有助于深入探索光学现象,提高光 学仪器的性能,并推动光学应用的发展。
未来光学研究的趋势和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预计光的波动性将 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如通信、生物医学等领 域。
参考文献
• 赵凌. (2015). 光的波动性. 物理教育, 1, 52-57. • van der Merwe, L., & Tredoux, F. (2016). The wave-particle
2
偏振片的工作原理
棱镜和晶体可以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偏振片也可以让光线偏振,其中线偏振片是最常见的。
3Leabharlann 波片的工作原理波片能改变光线的偏振状态,其中λ/4波片是实现偏振光的常用光学元件之一。
光的折射和反射
折射定律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弯曲。斯涅尔定律描述了光线的折射规律。
折射率的定义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这一物理量定义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除以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光的波动

光的波动
35-2 光的波動性
波動光學是一套用來探討幾何光學(線光學)所無法合理解釋的光學現象的 理論,這些現象包含干涉與繞射。 圓形波前 光線 光線
直線形波前
波前是在波上具有相同相位的一群點。 光線是指向波傳播的方向,而且是垂直波前。
最常見的波前形式是球形及平面形狀的。
35-2 光的波動性
பைடு நூலகம்海 更 士 原 理
35-5 同調性
干 涉 的 條 件
要能夠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下列二個條件必須同時成立。 光源需為單一色光:單色光的意思就是指光必須只有單一波長。 光源相互間需為同調:光源之間必須要維持一固定的相位關係。
同調光源的產生
來自光源的單色光照射在一個有二個極 窄的狹縫障礙物上-二狹縫間的距離非 常小。 由源自於同一光源,從二個狹縫發出的 光,它們之間就形成了同調。 雷射。
35-5 同調性
任何位置相位差均保持固定謂之:同調
35-6 雙狹縫干涉的強度
E1 Eo sin t (1) E2 Eo sin(t ) (2) 1 (1) (2) E 2( Eo cos ) 2 Eo cos 2 I o Eo2 2 1 2 2 2 1 I 4 I o cos I E 4 Eo cos 2 2
當光波行經擁有不同折射率的不同材質時‚可以改變兩個光波間的相位差。
35-2 光的波動性
干 涉
當兩個波在同一繩上傳播時‚由疊加原理‚必互相加強或抵消‚稱為干涉。
例 35-1
圖中有兩光波,其在進入介質1與介質2前的波長為550.0nm。若介質1為空氣,而介 質2為透明塑膠層,其折射率為1.60且厚度為2.60mm。(a)光穿透介質後,相位差及有 效相位差各為何?請以波長、弳度及度為單位表示之。(b)如果兩波的射線角度稍微 內傾,使兩波到達遠方屏幕上的同一點,將於該點產生何種干涉?

光的波动性PPT教学课件

光的波动性PPT教学课件

特别提示:物体的速度等于零不同于静止,物体静止时 (v=0,a=0)处于平衡状态,而物体只是速度等于零,不一定处 于平衡态,如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和单摆摆球及弹簧振子 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均等于零,但加速度不等于零,不处于 平衡态.
双基精练
1.一物体悬浮且静止于空中,保持物体原有受力不变的情况
下,现再给物体施加一组力,物体仍可能保持平衡的是( )
期末复习
光的波动性
一、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 二、 双 缝 干 涉 三、薄膜干涉 四、光的衍射
五、电磁波谱
六、光谱
七、例题选讲
概述: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
牛顿 微粒说
惠更斯 波动说
赫兹发现光 电效应
爱因斯坦
波动说
粒子说 电磁说
光子说
杨氏双缝干涉、 麦克斯韦提 单缝衍射、泊松 出 --赫兹 亮斑 菲涅尔 验证--
A.2(M F ) g
C.2M F g
B.M 2F g
D.0
答案:A
解析:设减少的质量为m,气球匀速下降和上升时受到的阻力
大小为Ff.下降时有Mg=F+Ff,上升时有F=(M-m)·g+Ff,联立解 得 m 2(M F ), A正确.
g
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平力F推动两 个木块一起做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受3个力,Q受3个力 B.P受3个力,Q受4个力 C.P受2个力,Q受5个力 D.P受4个力,Q受6个力
C.
x射线
D. 无线电波
例 3 从两支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
们照到同一点时看不到干涉花纹,是因 为: 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 B.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 C. 周围环境的漫反射光太强烈 D. 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

光的波动性ppt课件

光的波动性ppt课件
现在利用偏振片代替上面的带有狭缝的木板,来做 光学实验.
编辑版pppt
37
点击下图观看动画演示
编辑版pppt
38
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 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 转偏振片,透射光的强 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 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 度最大,但是,比通过 一块偏振片时要弱.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 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 度最弱,几乎为零.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毒;伦琴射线有较
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
的透视和检查部件的缺陷;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
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术.
编辑版pppt
34
光的波动性
————光的偏振现象
编辑版pppt
35
1.横波与纵波的区别.什么是横波的偏振现象.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应为:
3.11108ms ≈光速
编辑版pppt
26
光的电 磁说 关于光的电磁说的几点强调
1、麦克斯韦根据电磁理论,发现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 相同,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假说.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 光的电磁本质,光的电磁说把光学和电学统一起来了.
2、光的颜色是由电磁波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色 光在真空中波速相同,在介质中波速不同.同一色光在不 同介质中,频率(颜色)不变,波长和波速都要改变.在 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波速起小.
编辑版pppt
39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1、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 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 种光叫做自然光 .
编辑版pppt
40

光的波动性与光谱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光的波动性与光谱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光的波动性与光谱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有许多特性和应用。

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光谱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下面,将对光的波动性和光谱进行归纳和分析。

1. 光的波动性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和干涉现象中。

1.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通过波动进行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时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光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约为3×10^8米/秒。

1.2 光的干涉干涉是光的一种波动性现象。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会发生相长和相消干涉。

相长干涉使光强增强,相消干涉则使光强减弱。

2. 光谱光谱是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成分的过程,分为连续光谱、线状光谱和吸收光谱。

2.1 连续光谱连续光谱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

当白炽灯等物体被加热时,会发出包含所有波长的连续光谱。

2.2 线状光谱线状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组成的。

例如,氢光谱是指由氢气激发产生的光谱,它只包含具有特定波长的线状光谱。

2.3 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光经过物质后被吸收或部分吸收的光谱。

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成分和特性,如分子结构等。

3. 光的色散和折射光的色散和折射也是与光的波动性和光谱密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3.1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率的不同而偏折角度不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例如,将白光通过一个三棱镜时,可以看到从紫色到红色的连续光谱。

3.2 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出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关系。

4. 光的应用光的波动性和光谱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4.1 光学仪器许多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光谱仪等,都是基于光的波动性和光谱原理设计和制造的。

它们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物体、观测远处的星系,以及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特征。

4.2 光通信光通信是一种利用光传输信息的技术。

由于光的波动性和传输速度快的特性,光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主要手段之一。

(完整)光的波动性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光的波动性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当相干光在空间相遇时,光波产生了稳定的加强或减
弱,并在相遇的空间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的现象叫
f / (×1014 Hz)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在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光波互相抵消或削弱,形成暗条纹。
菲涅耳开创了光学的新阶段。 并运用大量工具进行数学运算,使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一致, 夜间驾车容易被迎面来车的前灯射花眼。 把带肥皂液薄膜的金属圈放在酒精灯旁适当的位置,使眼睛恰能看到由薄膜反射而生成的黄色火焰的 0×10-4 m 以下时, 光通过狭缝后明显偏离了直线方向,但其边缘模糊,由明区逐渐过渡到暗区。 如果在每辆汽车的车灯和司机座位前车窗上各安装一块偏振片,就可避免对方车灯眩光的影响。 当相干光在空间相遇时,光波产生了稳定的加强或减弱,并在相遇的空间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的现象叫光的干涉。 在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光波互相抵消或削弱,形成暗条纹。 偏振是横波区别于纵波的一个重要标志。 1678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著作《光论》。 在波峰与波谷叠加的地方,光波互相抵消或削弱,形成暗条纹。 与牛顿同时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首先提出光的波动说。 在书中,惠更斯把光波假设为一纵波,推导和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书中并末提到关于光谱分解为各种颜色的问题。 当时牛顿反对光的波动说,主要是因为当时光的波动说还不能很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基本事实,也不能解释光的偏振现象。 直到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干涉实验,1815年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进行的“菲涅耳双镜”实验,才令人信
f / (×1014 Hz) 3.9~4.8 4.8~5.0 5.0~5.2 5.2~6.1 6.1~6.7 6.7~7.5
2. 薄膜干涉
如图,点着酒精

2.1光的波动性.pptx

2.1光的波动性.pptx

L L0
图 2-1-4
少和最多?最多时能看到几条干涉条
纹? 平行光垂直入射,经双棱镜上、下两半折射后,成为两束倾角均为θ
的相干平行光。当幕与双棱镜的距离等于或大于 L0 时,两束光在幕上的重
学海无涯 叠区域为零,干涉条纹数为零,最少,当幕与双棱镜的距离为 L 时,两束 光在幕上的重叠区域最大,为 L,干涉条纹数最多。利用折射定律求出倾 角θ,再利用干涉条纹间距的公式及几何关系,即可求解.
1
2
A
1
I ( A A )2 干涉相加
1
2
I ( A A ) 2干涉相消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I 4 A2cos 2 2 1
2
3、光的干涉
(1)双缝干涉 在暗室里,托马斯·杨利用壁上的小孔得到一束阳光。在这束光里,在
垂直光束方向里放置了两条靠得很近的狭缝的黑
屏,在屏在那边再放一块白屏,如图 2-1-1 所示, 阳光
下表面(即空气与玻璃分界面)反射的情况不同,所以在式中仍有附加
的 半波长光程差。由此
学海无 涯
2h k
2
k 1,2,3 ……明纹
2h
2
(2k
1)
2
k
1,2,3 ……暗纹
干涉条纹为平行于劈尖棱边的直线条纹。每一明、暗条纹都与一定的 k
做相当,也就是与劈尖的一定厚度 h 相当。
任何两个相邻的明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 l 由下式决定:
射线 图是 b1 ,折射线是 c1 ;光线 b1 再经过上、下表面
的反射和折射,依次得到 b2 、 a2 、 c2 等光线。 其中之一两束光叠加, a1 、 a2 两束光叠加都能
a
a1

光的衍射与光的波动性

光的衍射与光的波动性

光的衍射与光的波动性光的衍射和光的波动性是光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性和行为。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介绍光的衍射和光的波动性。

一、光的波动性光既可以被看作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波动。

而光的波动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过程中。

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干涉和衍射现象来证明。

1. 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或相互作用的现象。

当光波相遇时,它们会根据不同的相位差发生干涉。

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构造干涉与破坏干涉。

构造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后,互相加强而形成明亮的干涉条纹。

常见的光的构造干涉现象有杨氏双缝干涉和干涉过程。

破坏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后,互相减弱而形成暗淡的干涉条纹。

常见的光的破坏干涉现象有牛顿环和菲涅尔双镜片干涉等。

2. 光的衍射现象衍射是指光通过障碍物后在远离障碍物处的扩散现象。

光波通过一个狭窄的缝隙后,会呈现出弯曲、扩散的特性。

衍射现象可以通过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尔衍射等进行研究。

夫琅禾费衍射是指光波通过一个狭缝后,形成中央明亮,周围暗淡的夫琅禾费衍射图样。

狭缝越窄,夫琅禾费衍射图案越明显。

菲涅尔衍射是指光波通过足够大的圆孔或孔缝后,在远离孔口的区域呈现出周期性的亮度分布。

二、光的波动性的理论解释对于光的波动性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模型:亚当斯模型和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1. 亚当斯模型亚当斯模型认为,光是由许多非常短的振动着的颗粒组成,它们像球一样直线传播,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在障碍物上产生反射和折射。

2.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认为,每个波前上的每个点都是次波源,它们发出球面波,波前在继续传播。

当光波通过障碍物后,波前和振幅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衍射和干涉现象。

三、实验验证光的衍射和波动性为了验证光的衍射和波动性,科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和杨氏单缝衍射实验。

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证明光的波动性的经典实验之一。

《光的波动性》课件

《光的波动性》课件

圆孔衍射
圆孔衍射实验
通过在光源和屏幕之间设置一个小圆孔,观察光波通过圆孔后的 衍射现象。
衍射图案
圆孔衍射的图案呈现为一个明亮的中心区域,周围环绕着一圈圈明 暗相间的条纹。
条纹特点
随着与中心距离的增加,条纹逐渐变得模糊和细窄。圆孔衍射的条 纹数量和分布规律与圆孔的直径和光波波长有关。
04
光的偏振
偏振现象及其原理
散射系数
描述散射作用的强弱的物理量,与颗粒的大小、 形状、折射率、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
大气散射
大气散射的分类
根据散射颗粒的大小,大气散射可分为瑞利散射和米 氏散射。
大气散射的规律
大气散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短 ,散射越强。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
根据大气散射的规律,可以计算出不同波长光线在大 气中的透射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散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天空颜色的形成
由于大气散射作用,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发生散射,形成了天空 的蓝色。
雾的形成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微小颗粒较多时,会发生较强的散射作用,使 光线无法直线传播,形成雾。
防晒措施
由于紫外线容易被皮肤吸收,造成皮肤损伤,人们通常采取涂抹防晒 霜、戴帽子等措施来减少紫外线的散射作用。
干涉条件
相干光源、光程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01
02
03
实验装置
光源、单缝、双缝源经双 缝产生两束相干光波,在 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实验结果
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条 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
薄膜干涉
薄膜干涉现象
光波在薄膜表面反射和透射时发生的 干涉现象。

光的波动性(共56张PPT)OK

光的波动性(共56张PPT)OK
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
⑸亮纹和暗纹位置
①亮纹
(k=0,1,2,…)
②暗纹
( k=0,1,2,… )
③条纹间距
上述条纹间距表达式提供了一种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相邻明(暗)条纹中心间的距离
答案:D
5.(2021·山东等级考) 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层透明薄膜,观察到如图所示明暗 相间的干涉条纹。下列关于该区域薄膜厚度d随坐标x的变化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通过衍射把能量传到阴影区域,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
取一个不透光的屏,在它的中间装上一个宽度可以调节的狭缝,用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在缝后适当距离处放一个像屏 .
激光束
调节狭缝宽窄
像屏
2、光的衍射
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
2、光的衍射
①中央亮纹宽而亮.
解析:选C 空气薄层是由两个反射面形成的,两束光在圆弧面与平面反射形成,干涉条纹的间距不是均匀增加,而是随着空气薄层的厚度越向外增加得越快,所以干涉条纹不是疏密均匀的同心圆,故A、B错误;若在透镜AB面上施加向下的微小压力,满足产生这一亮条纹的厚度向外移,即亮环向远离圆心的方向平移,则可看到同心圆向外扩展,故C正确;若在C处不小心沾上了灰尘,空气膜厚度并未发生改变,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条纹排列不变,故D错误。
②两侧条纹具有对称性,亮纹较窄、较暗.
光的衍射
A
B
S
孔较大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光斑
孔较小时——屏上出现衍射花样
光的衍射
观察下列衍射图样,分析衍射规律:
不同缝宽的单缝衍射
不同色光的单缝衍射
光的衍射
①波长一定时,单缝窄的中央条纹宽,各条纹间距大.

物理学光的波动性课件优秀课件

物理学光的波动性课件优秀课件
2
d N
M1
d
2
d
由此迈克尔逊干涉
仪可用于测长度、
测折射率。
G1
G2
M2
★当两镜面相互严格垂
直时等效于平行平面间
空气膜的等倾干涉;
★当镜面有夹角时等效于空气劈尖的等厚干涉
1907年诺贝尔物理奖
迈克耳孙— 莫雷实验(1881年)关于 寻找“以太”的否定结果,是相对论的 实验基础之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和以它为原型发 展起来的多种干涉仪有广泛的用 途,如可精密测量长度、折射率 、光谱线的波长和精细结构等。 美国科学家迈克耳孙因发明干涉 仪和对计量学的研究而获得了 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即:e r2 2R。 因此暗环半径:
r kR
测透镜半径
rk2 kR rk2 m(km )R
R
r2
km
rk2
m
中央为暗斑(k=0) 的内疏外密的明暗相 间的同心圆环。
六、迈克耳孙干涉仪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反射镜 M 1
M 1 移动导轨
单 色 光 源
分光板 G 1
劈尖干涉的应用
n1
n2 si
sio2 e
e N
2n1
测微小厚度
l
l0
e N 2
干涉膨胀仪
牛顿环实验装置
显微镜 T
L S
M半透 半反镜
R
re
牛顿环干涉图样
牛顿环的条纹
k
k1,2,3明条纹
2e2 (2k1)2 k0,1,2暗条纹
R r
e
r 2 R 2 (R e )2 2 R e e 2 2 R e
来自两个光源或同一光源两部分的光,不满足相干条 件,叠加时在空间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光的波动性教案光的波动性和光的波长计算

光的波动性教案光的波动性和光的波长计算

光的波动性教案光的波动性和光的波长计算光的波动性教案:光的波动性和光的波长计算导言:光是一种电磁波,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对于理解光学现象以及光的特性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光的波动性以及如何计算光的波长。

一、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性概述光的波动性是指光具有像波一样的行为,例如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都可以用波动理论来解释。

2. 光的波动模型光的波动模型可以用正弦函数来表示,即光的波动方程为:y = A*sin(ωt - kx + φ),其中y为波的振动方向,A为振幅,ω为角频率,t 为时间,k为波数,x为波的传播方向,φ为相位常数。

3. 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光的波长λ和频率f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λ = c / f,其中c为光速。

二、光的波长计算1. 波长计算公式光的波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λ = c / f,其中λ为波长,c为光速,f为频率。

2. 实例演算以某光波频率为50 Hz的问题为例,已知光速c为3.00 × 10^8 m/s,可以通过代入计算得到波长:λ = c / f = 3.00 × 10^8 m/s / 50 Hz = 6.00 × 10^6 m。

因此,该光波的波长为6.00 × 10^6 m。

三、光的波动性实验演示1. 折射实验材料准备:透明均匀介质、光源、尺子实验步骤:(1) 将光源置于一透明均匀介质的一侧,尺子放于介质边界处垂直于边界。

(2) 观察尺子在介质中的偏折现象。

实验结果与解释:尺子在介质中出现了偏折,这是由于光在折射时遵循了光的波动性的结果。

2. 干涉实验材料准备:两个相干光源、傅里叶衍射光栅、屏幕实验步骤:(1) 在屏幕上挡住一部分光栅的光,只使其中一个光源射出。

(2) 观察屏幕上的干涉色条纹。

实验结果与解释:出现干涉色条纹是因为两个相干光源经过光栅衍射形成干涉图案,这也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物理学中的波前与波动

物理学中的波前与波动

物理学中的波前与波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基本规律和性质的学科,其中波前与波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波前是指在波动过程中处于同一位相的点构成的面,而波动则是物质或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在物理学中,波动理论是研究光、声、电磁波等基本问题的重要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波前与波动的相关知识。

一、波前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波前,是指波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同一位相的点构成的面。

换句话说,波前是波的传播过程中,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连续曲面。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波面上的每一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即处于同一位相。

波的传播方向就是波面的法向方向。

对于单色光,波前是一个平面,并且表面很光滑。

但是,对于复色光或其他波,波前就不再是一个平面,并且呈现出复杂的形状。

在实际的波动现象中,波的传播路径和波面形状都可能非常复杂。

因此,要研究波的传播问题,必须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波动的基本理论波动是物质或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波动可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而电磁波则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波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干涉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波相遇时,它们将产生加强或抵消的效应。

如果两个波的波峰和波谷重叠在一起,则它们将产生增强的效果,称为同相干涉。

如果两个波的波峰和波谷错开,同时相消的效应,则称为异相干涉。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衍射现象。

当波遭遇到一些障碍物时,波的传播路径将发生变化,并可能被散射成一些较小的波。

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衍射现象是波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波动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

三、波动与光学波动理论在光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杨功振发现,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时会发生干涉现象,证明光是波动的。

后来,法国物理学家弗菲涅证明光的衍射现象,并通过这一发现提出了衍射光栅理论。

这些成果为波动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波动光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偏振光学。

光的波动性复习PPT教学课件

光的波动性复习PPT教学课件
第三节 光的波动性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光的干涉 1.干涉的概念:两列光波在空间传播 时相遇,将在相遇区域发生叠加,某些区 域出现振动加强,某些区域出现振动减 弱,并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总是相互间 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相干条件: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 叠加,才会发生干涉现象.相干光源是指 光波的 频率相等 (振动情况 相同 ).
基础知识梳理
(2)自然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 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恰当,使反射 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等于90°,反 射光和折射光都是 偏振光 ,且偏振方 向垂直 .
基础知识梳理
四、激光 1.激光产生的机理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如果在入射光子 的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高能态向低能态 跃迁,同时在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 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做受 激辐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 子的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 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 产生的机理.
基础知识梳理
三、光的偏振 1.偏振光:在跟光传播方向垂直的 平面内,光振动在某一方向较强而在另一 些方向振动较弱的光即为偏振光. 2.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 (填 “横波”或“纵波”).
基础知识梳理
3.偏振光的产生 (1)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 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 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 偏振光 , 叫做 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 检验光是否是 偏振光 ,叫做 检偏器 .
基础知识梳理
3.双缝干涉 (1)现象:单色光干涉时观察到明暗相 间的条纹,白光双缝干涉的现象为中央为 白色条纹,两边是彩色条纹. (2)亮、暗条纹的判断:Δx=nλ(n= 0,1,2,…),即到双缝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 数倍的0,点1,2出,现…亮),即条到纹双,缝Δx的=距nλ离+差12λ为(n半=波 长奇数倍的点出现 暗 条纹.

八年级物理光的波动性(PPT)3-3

八年级物理光的波动性(PPT)3-3
要标志,即开始起垄培土,若培土过迟,就会在培土过程中损伤小薯而影响产量。现蕾后天左右开始开花,地上部茎叶生长进入盛期,叶面积迅速增大。盛 花期是地上部茎叶生长最旺盛时期,此后,地上部生长趋于停止,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 [] ⒋块茎的形成 多数品种是在现蕾期块茎开始膨大,但通 常马铃薯到开花盛期,叶面积最大,制造养分的能力最强,所以开花后天左右块茎增长的速度最快,而后随着地上部茎叶的逐渐衰退,输入块茎的养分也相 应地减少,一直到茎叶完全枯死,块茎才停止增大。此时块茎皮层加厚,进入休眠期。 [] 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与浆果的形成,在养分分配上是有矛盾的,因浆 果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基本上同期进行的。植株上浆果愈多,对块茎产量影响愈大,一般要减产%~%,多者可达%以上。所以如果不是为了采收种子,应 对那些结果较多的品种及时摘花、摘蕾,以免浆果与块茎争夺养分。 [] 生长条件 马铃薯种植地 马铃薯种植地 ①温度: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日 平均气温℃~℃为适宜。 [] ②光照:光照强度大,叶片光和作用强度高,块茎形成早,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较高。 [] ③水分:马铃薯的蒸腾系数在~之 间。如果总降雨量在~mm之间,且均匀分布在生长季,即可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 [] ④土壤:植株对土壤要求十分严格,以表土层深
光的波动性
一、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 二、 双 缝 干 涉 三、薄膜干涉 四、光的衍射
五、电磁波谱
六、光谱
七、例题选讲
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同内,温度愈高,出苗所需时间愈短。提早播种,因土壤温度过低,幼根和幼芽生长缓慢或停止而延长出苗期。 [] 种薯 发芽出苗除受土壤温、湿度影响外,还与贮藏期的温度变化有关。播前贮藏温度低于8℃,块茎播种后发芽较慢,所以播前应将低温下贮藏的种薯移至℃以上 条件下晒种。这样出苗速度快,芽苗; 空包网 ; 健壮。 [] 块茎上不同部位的芽眼发芽快慢也不同,一般是顶部芽眼发芽 早,出苗快,生长也最旺盛。相反,愈近脐部的芽眼发芽愈迟,出苗慢,生长较弱。 [] ⒊植株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植株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根、茎、叶三部 分密切配合,高度协调下生长发育的。从幼苗出土,其绿色茎叶即开始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发育良好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无机元素,以供 植株各部分生长利用。随着植株中养分的分配和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长体系,直到开花达到植株最大繁茂。 [] 一般在出苗后天左右, 地下各节的匍匐茎就都长出,并横向伸长。出苗后一个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与此同时,匍匐茎的顶部开始膨大形成小块茎。现蕾期: 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 叠加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P,t) = A(P) cos[ω(t −τ ) −ϕ0 ]
Kτ rP
Ξ1 x Ξ2
Q′
τK r
P
Q
z
5
波矢:
G k
=
kkKˆ
=

kKˆ
λ
G k0
=
k 0 kKˆ0
单位矢量
kKˆ=或2λπ0kKˆ0kKˆ的0 方向(真为空波中的的传波播矢方)向
k = nk0
ωτ
v= =ω
λν
kK

K r
任何一个波源,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点波源组成的集合;构成任何 复杂波面的基元是球面波或平面波。
(4) 标量波和矢量波
标量波:空间各点的扰动不具有方向性的波场,如密度波、温度波等; 矢量波:空间各点的扰动具有方向性的波场,如电磁波、水波等;
一般情况下,矢量波要用矢量场理论描述;当矢量波场中各点的扰动 具有同一方向时,可将其简化为标量波处理。
各向同性介质中,波线为与波面处处正交的三维曲线族。
(2) 平面波和球面波
平面波——波面为平面
球面波——波面为球面
y, z k, r
k
x
等相面 平面波的波面和波线
发散球面波的波面和波线
2
(3) 平面波和球面波的特征
平面波对应于无限远处理想点源发出的波; 球面波对应于有限远处理想点源发出的波。 平面波是波面曲率半径趋于无限大时的球面波。 说明: 讨论球面波和平面波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分别写出z 轴上物点O1(0, 0, −R)和z 轴外物点O1(x1, y1,−R)发出的发散球
面波在平面 z = 0 上的复振幅分布,设初位相均为 ϕ0 = 0 。
解:
x
Ui(P) = a eiϕ(P) = a exp[iϕ(P)]
r
ϕ(P)
=
K k

rK
r
+ ϕ0
=
kr
O1 R
O
z
(a) 轴上源点
产生(机械的或电磁的)振动的波源。 具有时空双重周期性运动形式和能量的传输,是一切波动 的基本特性。不具备这种特性的事物,不能成为严格意义 下的波动。
1
基本特征量:
振幅A(P)、相位ϕ (P)、速度v; 周期(时间周期)T、频率(时间频率)ν(或圆频率ω); 波长(空间周期)λ、波数k 。
各量间相互关系:
U (P,t) = A(P) cos[ωt − ϕ(P)]
复振幅与波形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Ui (P,t) = A(P)ei[ϕ( e P)] −iωt
单色波场中: Ui(P) = A(P)eiϕ (P) = A(P) exp[iϕ(P)]
定态光波的复振幅
光强度:
I = A( p)2 = Ui(P) ⋅Ui*(P)
A(P) = A
(4) 平面波的复振幅表达式
Ui(P) = Aeiϕ(P) = A exp[iϕ (P)]
ϕ(P)
=
K k
⋅ rK
+ ϕ0
=
(kx x
+
ky
y
+
kz z)
+ ϕ0
特点:振幅是常数,相位因子是坐标的线性函数
9
例题分析
1、(a) 给出会聚于点Q(x0,y0,z0)的球面波的复振幅; (b) 给出从 点Q(x0,y0,z0)发出的球面波的复振幅; (c) 给出空间方向角分别 为α、β、γ传播的平面波的复振幅。
(或者越负)振动越超前,初相位越大(或者越正)振动越落后。
相位与光程的关系:
光程:
ϕ
(
P)
=
K k

rK
+
ϕ0
(QP)
=
nkKˆ0

K r
ϕ(P)
=
K k

K r
+ ϕ0
=
2π λ0
(nkK

K r)
+ ϕ0
=
k0 (QP)
+ ϕ0
6
5)定态光波的复振幅表示及其光强表示式:
将简谐式对应成复指数形式——运算方便
3.1.3 光的电磁性质
光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相同; 介质对光波以及电磁波的折射特性同样起因于介质的介电性质; 光波具有偏振性质,是一种横波,而电磁波的电场强度矢量及磁场 强度矢量均正交于传播方向,表明电磁波也是一种横波,具有偏振 性质; 用电磁场理论对光的各种偏振现象所作的理论解释均与实验观察结 果相符合。
+
K zk
K k
=
kkKˆ
=
K
k
x
i K
+
ky
K j
+
K
k K
z
k
K
= k (cosα i + cos β j + cos γ k )
ϕ
(
P)
=
K k

K r
+
ϕ0
= k(x cosα + y cos β + z cos γ ) + ϕ0
= (kxx + ky y + kz z) + ϕ0
(3) 振幅的特点
分布。
x
K
解:
k
振幅:
A(P) = a
位相分布:
ϕ(P) = k(x cosα + y cos β + z cosγ ) + ϕ0

O
z
Σ Σ1
2
cosα = sinθ β = 900 z = 0 ϕ0 = 0
ϕ(P) = kx sinθ
z = 0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 Ui (P) = a exp(ikx sinθ )
第三章 光的波动性质
§3.1 光波的描述
3.1.1 波动概述 3.1.2 光的波动性 3.1.3 光波的电磁性质 3.1.4 定态光波及其复振幅描述
3.1.1 波动概述
波动:振动状态在空间的传播。 波动的实质:能量以振动的方式在空间传播,使空间各点的
物理状态呈现空间和时间上的周期性分布,但承 担传播任务的物质本身并不随波移动。 波动产生的条件:存在一个能够由于外界的某种能量供给而
引入波前的意义:实际问题中常常无需关心一个波场的实际 波面形状或波线轨迹,而只关心波场在某 一个特定波前上的复振幅分布。
11
1) z=0平面波前上平面波和球面波的复振幅分布
已知一列平面波的传播方向平行于x-z面,与z 轴成倾角θ,设坐标原点
O所在波面的位相为 ϕ0 = 0 ,写出它在波前 z = 0 平面上的复振幅
I2 = A2 (P)
ϕ0
Q
I1 r1
Q I2 r2
(4) 球面波的复振幅表达式
Ui(P) = a eiϕ(P) = a exp(iϕ(P))
ϕ (P)
rK =k

rK
r
+ ϕ0
=
±kr
+ϕ0
r = (x − x0 )2 + ( y − y0 )2 + (z − z0 )2
特点: 振幅和相位因子均为坐标的二次函数
解: (a) 任取一场点P(x,y,z),则源点到场点的距离为
r = (x − x0)2 + ( y − y0)2 + (z − z0)2
点ϕP(处P的) =相kK位⋅分rK +布ϕ为0:= −kr + ϕ0
点源Q处的初相位
振幅大小为:
复振幅为:Ui (
E0 P)
(P) = a
=
a
r exp[−i
r
ϕ0
Q
K
rK

P
k
7
会聚球面波:
rK = rrKˆ
=
−rkK
KK rk

K k
=
kkKˆ
P
ϕ (P)
=
K k

K r
+ϕ0
=
±kr
+ϕ0
(3) 振幅的特点
证明:
由能量守恒定律:
A(P) = a r
I1 ⋅ 4πr12 = I 2 ⋅ 4πr22
设: r1 = 1
I1 = a 2 r2 = r
A(P) = a r
光波场的能流密度:
KK S = E×H =
εrε0 E2 ≈ n E2
µr µ0
cµ0
简谐波的光强度:
I
=
S
=
n 2cµ0
E02

E02
4
3.1.4 定态光波及其复振幅描述
1)定态光波定义——满足条件a), b)的光波场
a) 空间各点均为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b) 空间各点扰动的振幅形成稳定的空间分布而不随时间变化。
r = (x − x0 )2 + ( y − y0 )2 + (z − z0 )2
z = 0 平面上有:
Ui1(x, y) =
z0 = −R
x0 = y0 = z = 0
a
exp(ik x2 + y2 + R2 )
x2 + y2 + R2
12
x
Ui (P) = a eiϕ(P) = a exp[iϕ (P)] O2 R
(
kr

ϕ
0
)]
(b) 同理:
复振幅为:
Ui ( P )
=
a r
exp[i(kr
+ ϕ0 )]
(c) 任取一场点P(x,y,z),则源点(坐标原点)到场点的距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