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不幼儿的活劢
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 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 少。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 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 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2013-10-23
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 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 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 现的。
【案例分析】 “当你垒宝塔的时候,下面要选最大的 积木,对!就是那个最大的,还有没有 了,再找找看!”于是幼儿就找最大的 积木搭他的宝塔了。想一想,老师的这 段话有助于幼儿什么注意的产生?这是 什么因素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4)幼儿的身体状况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2013-10-23
三、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 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注意的分 配能力比较差。 作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理素质条件。
(3)恰当安排、布置教育环境,既要避免繁杂干扰,又要 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利亍幼儿正常活劢的开展。 (4)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的因素。
2013-10-23
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 :
2.不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1)兴趣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因素。
(2)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 (3)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不幼儿的无意注意的产生有关。
第五章第四节幼儿的自我意识(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幼儿心理学》教案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第一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最初幼儿还不能意识到自己;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
第二阶段: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
开始形成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认识。
第三阶段: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对自己整体形象的认识需要一段较长时间
“点红实验”
1.戏物-9~10月
2.“伙伴”游戏-12~15月
3.相倚性探索-18月:对应关系
4.自我认识出现-18~24月:摸“鼻子”
第四阶段: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
约2岁左右开始,“宝宝痛”“宝宝饱”
第五阶段:名字与身体联系。
“宝宝在哪儿?”——8~9月可作出回应;
3岁的孩子仍不会用代词“我”:倾向于用自己。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课件课件
培养幼儿的交流技巧,包括倾听、 表达和有效沟通。
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帮助幼儿理 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认知和情绪的关系
认知和情绪相互影响,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不同情绪状态可能影响幼儿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2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
3 情绪调节策略
教授幼儿情绪调节的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幼儿开始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这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联系和相似
帮助幼儿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培养他们的归纳和类比能力。
因果关系
引导幼儿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
训练幼儿通过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发展的文化差异
幼儿的认知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文化的幼儿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
1
文化价值观
文化背景会塑造幼儿的价值观和认知风
语言发展
2
格。
不同语言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
产生影响。
3
学习环境
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产 生差异。
认知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幼儿的认知发展受遗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
社会认同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幼儿形成对自己社会角色 的认同感。
学习和记忆的发展
学习和记忆的发展对幼儿的学业成绩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环境
提供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培养幼 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记忆技巧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教育篇
幼儿教育的评价
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的 行为和发展,并评估他们了解他们 对幼儿发展的看法和期望, 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集体评估
通过集体评估,了解整个班 级的学习进度,并作出相应 的教育安排。
幼儿教育的挑战
• 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挑战。 • 满足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和教育目标的挑战。 • 与家长和教育机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挑战。
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发展特点包括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他们对新事物充满 好奇,并且通过探索和互动来学习。 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开始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并能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幼儿教育的目标
1 全面发展
帮助幼儿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包括智力、 社交、情感和身体。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幼儿 教育篇
学前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和环 境,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知识和 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力。
通过学前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他们未来成 功所必需的技能。
2 培养兴趣
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和探索精神。
3 培养价值观
通过教育和示范,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如尊 重他人、合作和分享。
4 建立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新的事物,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幼儿教育的原则
个体差异
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 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
积极互动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单元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单元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学科,它的目标是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在这门课程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探讨幼儿情绪发展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本文将以学术论述的方式,结合案例分析,详细介绍幼儿情绪发展和自我概念的相关内容。
一、幼儿情绪发展情绪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情绪发展是一个研究的重点。
幼儿期的情绪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化,如幼儿早期的原始情感表达、幼儿困惑和挑战的情绪表现等。
教育者在幼儿情绪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情绪表达:幼儿常常通过情绪表达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教育者应该学会识别幼儿的不同情绪,并引导他们逐渐学会用言语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情感。
2. 理解情绪变化:幼儿的情绪经常出现剧烈的波动和变化,这是正常的情绪发展过程。
教育者需要耐心地理解和应对幼儿情绪的变化,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情绪调节的能力。
3. 合理引导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表达往往不够成熟,有时会出现攻击性或受伤害的情况。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与幼儿亲密接触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学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形成对幼儿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影响。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概念的培养是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1. 正面评价和鼓励:幼儿需要从家庭和教育环境中获得正面的认可和鼓励,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育者应该注重幼儿的成就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自我价值。
2. 提供支持和引导:幼儿在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和引导。
他们需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
教育者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3. 促进社会交往:幼儿的自我概念不仅源于内部的认知,也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幼儿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 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 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 点
• 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 本形式。
• 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们思维水平 的高低,而概括水平是幼儿掌握概念的直接前 提。
• 3、对经验的重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 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 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断更新和改组。
• 思维的种类:
• 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 辑思维
•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的思维任务 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 作,思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现为动作。
• 2、会唱数,但范围一般不超过1~5. • 3、逐步学会手口协调的小范围(不超过5)
的点数(数事物),但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 总数。个别儿童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来比 画。
• 第二阶段(3~5岁):建立数词和 物体数量间联系的阶段。
• 阶段特点:
• 1、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即有了 最初的数群概念。
•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 问题。
•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 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 的典型形式。
• 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
物和现象时,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做 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接的领 悟性的思维活动。
• 2、阶段前期,幼儿能分辨大小,多少, 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前后顺序。
• 3、能按数取物。
• 4、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课件课件
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听觉和节 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
力。
音乐能够帮助幼儿放松身心, 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通过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情 感交流,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和 表达情感。
音乐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 达能力,通过歌词和旋律的配 合,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 平。
0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总结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和理解,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 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详细描述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是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前操作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和沟通,具体操作阶段儿童能够进 行逻辑思考,形式操作阶段则强调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
幼儿教育心理学将与多个学科进 行交叉融合,如神经科学、发展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以更全 面地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技术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 大数据分析等,对幼儿心理发展 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和预测,提高
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视个体差异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尊重其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每个
注意力发展
记忆力发展
幼儿的记忆力逐渐从机械记忆向理解 记忆发展,能够通过联想和归类等方 式记忆信息。
幼儿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 注意发展,能够有目的地集中精力完 成某项任务。
情感发展
01
02
03
情绪表达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二、思维的作用
超越感知觉的限制,实现对未来的预 测
认识摆脱了具体事物的限制,扩大了 认知范围和深度。
三、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思维与动作不可分。 2.具体形象思维—思维与表象不可分。 3.抽象逻辑思维—思维与语言不可分,用抽象的概
灯神什么?
下面这些都是什么人,见面后我们用叫什么比较合适?
二、幼儿抽象思维的思维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 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案例分析】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 如果教师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 一般采取什么方式?
表一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 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 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 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 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
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 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 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 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 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 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 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 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 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 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 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 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 评明明的现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课件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多是那些 智力中上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因为智力因素在很大 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智力的培养只能开发智力的潜能, 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智力超常的人很少(大约2%), 绝大多数人都是属于智力正常范围内的。而非智力因素则 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是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来改善 提高的。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潜能发挥的心理因素,它们 往往是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
Page 5
(2)顿悟说 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猩猩吃香蕉实验。 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 问题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 案。这一过程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
Page 6
2、信息加工的观点 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改变成另一种问题状 态的操作,称之为算子。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从初始状态转变到 目标状态的过程。
Page 3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需要运用一系列的 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子目标分解、算子选择。
Page 4
(三)问题解决理论
1、传统观点
(1)试误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饿猫迷笼实验。认为问题解决是 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 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
2015/12/6
Page 39
检察院∶检察官 A. 公安局∶小偷B. 政府机关∶公务员 C. 工人∶工地 D. 研究所∶建筑师
2015/12/6
Page 37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2015/12/6
Sternberg
Page 38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目录
幼儿心理发展阶段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幼儿心理发展评价与教育建议
01
CHAPTER
幼儿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阶段特点
儿童能力
重要事件
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例如抓取、听觉和视觉。
儿童能力
儿童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例如分类、比较和排序。
重要事件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数字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儿童开始进行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和运用概念。
阶段特点
儿童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抽象思维,理解和运用概念。
儿童能力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并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社交互动。
观察法
测验法
作品分析法
访谈法
提供安全、温馨、有趣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注重个体差异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培养其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社交能力
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培养其积极情感和自信心。
关注情感教育
教育建议与策略
社会文化
04
CHAPTER
幼儿心理发展评价与教育建议
评价方法与指标
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心理发展水平。
利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对幼儿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评估。
通过分析幼儿的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创造力。
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情感和需求,评估其语言和社交能力。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课件分析
尽快发展学前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例1:识记数字时,与幼儿一起探讨“1”像棍子;
“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5”
像钩子;“6”像哨子;“7”像拐棍;“8”像
(三)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
1、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 情况下,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 一种记忆。(即死记硬背)
2、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 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记忆。
(四)根据记忆保存的时间 ❖瞬时记忆:是指5秒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上乃至持续 人的一生的记忆。
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真得 意,忽然一声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牛牛很快就学会了,在课上唱得很熟练, 还上前表演呢,但回到家给妈妈唱时却唱不全了, 只记得:“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 骑,… …心里真得意, … …哗啦哗啦啦啦我摔 了一身泥。”
2.遗忘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二)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 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 材料。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年龄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生疏的词
3-4 4-5
5-6 6-7
3﹒9 4﹒4
5﹒1 5﹒6
1﹒8 3﹒6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
意识记效果较好。
⑤活动动机和兴趣。
二、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一)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 创造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
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 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第二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 一、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 象思维,最后发展到初步的抽象 逻辑思维。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 • 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水 平低,更多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来进行。 • 皮亚杰称之为“感知觉思维” •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 错误”
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为幼儿创设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的 机会
(二)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和形象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 展 (四)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五)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
一、语言与言语的概述 (一)语言 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 成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 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 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 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 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 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
•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后)
•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 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 系来进行的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 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
逻辑思维
当人们面对抽象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 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因 A﹥ B 且B﹥C 则 A﹥ C
• 二、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
《幼儿心理学》王振宇主编第五章
三、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家庭 1、亲子关系(教养方式): 讨论:什么是亲子关系?怎样培养亲子关系? 你小时候和父母的关系怎样呢?
核心:父母是否关心、尊重儿童; 是否及时满足儿童的需要
2、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一对年轻夫妇&一个孩子 大家庭:几代同堂的家庭:祖父、祖母、父、母、 叔、婶、兄弟姊妹、堂兄堂弟 破裂家庭:单亲家庭 重组家庭:两个单亲家庭合二为一
(3)、注意的转移:好安抚vs不好安抚
(4)、趋向vs退缩 是否容易接受新事物(游戏) 问题: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小朋友吗? (5)、注意的持久性:小朋友玩蚂蚁玩一个小 时 (6)、适应性:你们用了多久适应学校的生活? (7)、反应强度:例:同样一个玩具丢了,有 的小朋友娃娃大哭,有的小声抽泣 (8)、反应阈限:游戏:测试痛觉阈限 (9)、心境质量:一段时间内的心情好坏
(2)发展阶段
•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3)影响因素 父母
(二)性别自我概念性别角色
1、性别概念: (1)性别认同(汤姆逊实验)
(2)性别稳定性(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3)性别恒常性(性别不随外表 变化而变化)
2、性别角色的发展
(1)概念 男性的性别角色:家庭的支柱和首要人物,负责与外界交往, 强壮、理性、 男性是“出击者 女性的性别角色:依赖于一个男性,负责家庭内部的联系, 柔弱、情绪化、感性 不感兴趣的
3、家庭气氛 讨论:你家谁做主? 遇到关于家庭的重大决策时(比如升学、搬家) 你们是怎么办的?
不同类型的家庭气氛
正统型 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 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 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 受失败的心理。 冲突型 家庭的父母双方经常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 ,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 民主型 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 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和 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包办型 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干,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这种家庭父母孩子都很痛苦。 放任型 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 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作为父母,我们该为孩子 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第二节 幼儿性格及其培养
三、性格的形成
幼 儿 心 理 学 — 性 格
性格是遗传生理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性格是遗传生理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合 金” 1、遗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发展) 1、遗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发展)是前提 条件; 条件; 2、后天环境影响是主要现实条件。 、后天环境影响是主要现实条件。 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父母人格、 家庭环境(家庭结构、父母人格、教养方式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校风、班风、校园文化、 等)、学校环境(校风、班风、校园文化、教师 人格等)、社会环境(社会风尚、网络环境、 )、社会环境 人格等)、社会环境(社会风尚、网络环境、大 众传媒等)。 众传媒等)。
基 础 — — 原 理
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 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
1、A—B型性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性格类型。 性格类型。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 性格类型
A型性格
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与
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 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生活常 处于紧张
偶然的、不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偶然的、不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能看成是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思想-行为-习惯-性格- 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幼 二者区别: 二者区别: 儿 心 理 学 — 性 格 二者联系:相互制约, 二者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为了有效矫正A型性格的不足,建议做到:
①确定生活目标。集中精力为此奋斗,不追求未必值得拥有的东西。 确定生活目标。集中精力为此奋斗,不追求未必值得拥有的东西。 ②放弃要做完人想法。勇敢接受自己缺点,信任别人,相信别人也能做好各项工作。 放弃要做完人想法。勇敢接受自己缺点,信任别人,相信别人也能做好各项工作。 ③尽量淡化荣誉、成就。注意学习、生活、工作和谐,注重生活质量与体验。 尽量淡化荣誉、成就。注意学习、生活、工作和谐,注重生活质量与体验。 ④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增强生活艺术情调,常听音乐,看电影,培养艺术修养。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增强生活艺术情调,常听音乐,看电影,培养艺术修养。 ⑤ 时间安排井然有序而留有余地。要踏实稳健地去做每件事,不以数量衡量成 时间安排井然有序而留有余地。要踏实稳健地去做每件事, 讲究工作质量。 绩,讲究工作质量。 主动控制调节自己情绪。避免争论和冲突,以幽默态度化解生活中的波折, ⑥ 主动控制调节自己情绪。避免争论和冲突,以幽默态度化解生活中的波折, 培养宽容、广博的胸怀。 培养宽容、广博的胸怀。 善于倾听别人意见。不打断别人讲话,不把别人事情抢过来, ⑦ 善于倾听别人意见。不打断别人讲话,不把别人事情抢过来,对人多加鼓励 和赞赏。 和赞赏。 有目的利用机会培养耐心和悠闲感。 比如排队、逛公园等。 ⑧ 有目的利用机会培养耐心和悠闲感。 比如排队、逛公园等。 多交知心朋友。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多体会与朋友交流交心的真切感受。 ⑨ 多交知心朋友。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多体会与朋友交流交心的真切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性别角色
1、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或女性各自 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
<1>性别角色的发展
<2>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
谢谢观赏!
2020/11/5
34
三、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
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
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
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
独、行动迟缓。
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性格方面的缺点。
五、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前期性格的萌芽: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六、婴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生理机制
(二)家庭教育环境
1、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以
后)。
2、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自我评价的发展 (2)自我体验的发展 (3)自我调节的发展
二、幼儿的性别化
(一)概念 1、性别 2、性别认同 3、性别的稳定性 4、性别的恒定性
象。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倡以正 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儿童。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
五、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组织幼儿活动要动静结合。 其次,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
要安排个人自由活动。
课后回顾:
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是生理性的,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主要是后天养成的,是社会性的, 具有可塑性,性格有好坏之分。
四、幼儿性格的培养: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
动。 (三)树立良好榜样。 (四)巩固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念 1、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
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 组合。 2、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 独特的动力特征,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 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社会性
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
对环境的适应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 1.容易抚养型的儿童。 2.难以抚养型的儿童。 3.缓慢发动型的儿童。 (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
(三)学校教育环境
第三节 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一、幼儿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
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形式上: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从内容上: 物质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性格: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 行为方式,就是一个人的性格。
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 的、独特的动力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首先,先天的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 学基础。
其次,某一种气质会比另一种气质更容 易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
再者,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 改造气质。
1 什么是气质? 2 气质有好坏之分吗?为什么?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
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
二、性格的分类: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 根据心理能量活动的倾向,分为: 外倾型性格 内倾型性格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