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作家、艺术家。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又以长篇小说《女神》最为著名。
本文就从艺术风格角度出发,对《女神》进行剖析,旨在探讨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
首先,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倡导“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观。
他强调小说作为文艺形式,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来揭示问题,启示人们,引导人们积极思考和行动。
在《女神》中,郭沫若通过对上海滩的社会风貌描写,深刻展示了这个时代腐败、腐朽、黑暗的一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其次,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注重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的美学价值。
在《女神》中,他即运用了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小说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力。
在语言方面,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静态描写、意象和意境等手法,使小说变得深刻、纯美和抒情。
例如,在小说中,郭沫若通过对主人公箫声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音乐语言和美学表现手法,达到了艺术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最后,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追求“艺术与人生相结合”的创作理念。
他强调小说创作必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真正反映人民的命运和历史发展。
在《女神》中,他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坚强、乐观、自信、进取的新女性形象,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问题。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长篇小说《女神》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美学追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绘画基础,值得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艺术的深入理解与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简答题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答题·笔记1.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
【答案】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2.概述左联的主要成就。
【答案】左联的主要成就包括: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
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
(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
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
(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
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答案】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5.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答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他的“自叙传”。
浅谈郭沫若《女神》的艺术形象和浪漫主义特色
276悦读广角《女神》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从内心世界的角度出发,对客观存在的现实进行了反映,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诗句的语言热情奔放,作者的想象绮丽梦幻,所运用的夸张手法也恰到好处,这些都证明了在对内心中的革命热情进行表现时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的优势。
一、《女神》及时代背景(一)《女神》简介及背景。
《女神》的出版时间是1921年的八月份,其中大多数诗篇都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的,恰好是在五四运动展开前后,五四精神对郭沫若的传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感受到了五四精神所拥有的破坏力和颠覆性,他本人主张个性解放,也接受了泛神论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激发了郭沫若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所选择的情感爆发方式是用新诗来歌颂五四。
也正是因为如此,《女神》这本诗歌集的写作轨迹与郭沫若在五四期间的思想变化轨迹是一致的。
《女神》所收集的诗歌达154首,一共分为三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为第一辑,《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为第二辑,这也是分量最重的一辑,在最后一辑当中收录的大多是郭沫若在早期写作的一些小诗。
(二)《女神》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女神》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时代的叛逆者,其追求个性层面上的解放,要求将封建枷锁全部打破,对破坏者所做出的行为进行歌颂,这也是五四时代大多数进步青年革命者对待旧世界和封建社会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诗歌当中也表现出了郭沫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对太阳、光明等一系列充满着希望的意象的歌颂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女神》当中,郭沫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用豪壮的语言来述说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女神》这部诗歌集的创作在格式上的束缚几近于无,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极高的。
二、传统“女神”形象的古典文化精神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瑰丽奇幻,而在这些故事当中有许多女神形象,她们是女性神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代表着不同的精神,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巫山女神这种具有文学地位的女神的地位就是比较高的,女娲等在祭祀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女神反而较少出现在诗词当中。
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研究
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众多文学家的努力和贡献,其中郭沫若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并分析他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首先,郭沫若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为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面貌。
作为一位优秀的文学家,郭沫若在诗歌、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为人称道。
他的小说作品则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他的戏剧作品则以浓郁的历史氛围和生动的台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郭沫若的多元化创作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次,郭沫若锐意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独特方式表现在他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山水、诗词、古文化等。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演绎,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的作品既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着鲜明的现代气息,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此外,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选择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他通过文学表达赋予了这些问题更多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爱社会。
郭沫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主题选择的独特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最后,郭沫若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研究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深入透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具有独到的见解。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他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启示,使中国现代文学能够更好地融合传统和现代的特点。
综上所述,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21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发行,以其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轰动于世,开创了一代革命的诗风,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奠基之作。
《女神》分为三辑,含《序诗》在内,共57篇作品,是五四高潮时期的产物。
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合称“女神三部曲”,主要是歌颂反抗专制独裁,创造民主和平的“女神”这一圣洁形象。
第二辑共30首诗,写得雄深豪放,气度不凡。
开篇《凤凰涅盘》是诗集中最长,同时最能体现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首诗。
它以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借凤凰自焚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包括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从“凤凰”这一艺术形象身上,体现了诗人与祖国的同一命运,成了五四时代精神的号角。
《炉中煤》的副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全诗四节,用的都是十分巧妙的比喻,倾注了对祖国的深挚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甘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女神》中还有不少诗篇歌颂大自然的伟力,大自然常动不息的伟大力量同诗人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股铲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洪涛。
第三辑23首诗,不如一、二辑那样情绪高昂,反映了诗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
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
《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磐》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女神》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浓郁的积极浪漫主义气息。
在《女神》中,诗人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绘现实,而是依照自己的主观想象、理想和热情去状写生活;对理想和未来的狂热追求与赞颂多于对黑暗腐败现实的冷静细致的刻画。
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戏剧家,他的诗集《女神》被誉为中国新诗的一部杰作。
这部诗集充满了他对于女性的敬仰和思考,展现出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度洞察和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
《女神》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郭沫若的《女神》展示了他对于女性的崇拜和赞美。
他将女性视为宇宙中最美的存在,把她们描绘成了无尽的艺术灵感的源泉。
在诗中,他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容貌、气质和内心世界,赋予她们以崇高的形象。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女性柔美、温柔、深情的赞美之词,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女性的独特情感。
其次,郭沫若的《女神》揭示了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诗中,他将女性描绘成既柔弱又坚韧、既温柔又强大的存在,这种矛盾性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通过对女性的描绘,郭沫若折射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冲突,让读者对于人性的本质有着更深的思考。
此外,郭沫若的《女神》体现了他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简洁,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和形象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同时,他也注重形式的创新,尝试了自由诗和象征主义等不同的诗歌形式,使得《女神》具
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通过对女性形象的赞美和探索,展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
这部诗集的艺术特色在于描绘了女性的美、探讨了人性的矛盾、追求了诗歌的音乐性和形式的创新。
通过《女神》,郭沫若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于生命、爱情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民族英雄的文学创作回顾郭沫若的文学成就
民族英雄的文学创作回顾郭沫若的文学成就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民族英雄。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述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郭沫若的文学成就,探讨他在文学创作中所展现出的民族英雄形象。
郭沫若的创作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他在诗歌创作中倡导“抒情主义”,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追求对自然、对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
例如,他的代表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雄浑的诗句展现了长江壮丽的景色,传达了对洪流奔腾不息、生生不灭的赞美之情。
这种抒发壮美情感的诗歌风格正是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反映出的民族英雄精神。
在小说创作方面,郭沫若的作品注重表达民族精神和现实主义思想。
他曾以《壮丽的中国》为题创作了一系列小说,通过描写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英雄形象,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抗争中的英勇和坚韧。
在这些小说中,郭沫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以及在历史磨难面前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也对中国文化与民族自信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代表作《茶馆》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和情节的推动,展现了民族精神在殖民统治下的挣扎与抵抗。
该剧以茶馆这个中国特色的场所为背景,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再现,探讨了个体命运与民族前途的关系。
郭沫若通过揭示茶馆中各个人物的悲欢离合,表达了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秉承和对民族团结的追求。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所展现的民族英雄形象以及对中国文化与民族自信的探索,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和民族英雄。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世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启迪与借鉴,也激励着广大读者对自由、独立和坚持信仰的追求。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小说、戏剧作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传递了对自由、独立和民族团结的追求。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化与民族自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和民族文化的见证。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点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点一、《女神》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精神郭沫若在《女神》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浪漫主义有以下一些特征:1.表现自我。
《凤凰涅磐》中的“凤歌”“凰歌”实际上都是诗人自己在歌唱。
《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我崇拜一切,而我又“崇拜我”“我又是偶像破坏者”,歌颂了对旧社会,旧传统的破坏和革新、创造精神。
特别是在《天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天狗”,他把日、月、星球、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成了“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全宇宙Energy的总量”!这个“自我”,就是宇宙的化身了。
“自我表现”,不仅是郭沫若对诗的基本观点,也是他“五四”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
《女神》是郭沫若“自我表现”这一文艺思想的体现。
《天狗》《日出》《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等,都是张扬自我,讴歌自然,并把自然界和本体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与同一时期的诗人们相比较,就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一点来说,无论是谁都不能与郭沫若相匹敌的。
2.歌颂自然。
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了母体。
在《地球,我的母亲》中,他把地球说成是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地球无限的敬爱,并且他还说“我羡慕你的孝子,田地里的农人!他们是全人类的保姆,你是时常地爱抚他们”“我羡慕你的宠子,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
多么淳朴的对地球之爱、对劳动人民之爱啊!《晨安》向地球上的一切,山河、海洋和人类文明建设,一口气问了28个“晨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热爱世界的丰富情感,显示了其无比伟大的气概。
自然和人类物质文明本来是对立的,但是诗人却以自己强烈的主观精神把它们统一了起来。
3.形式自由。
这是一方面的观点,认为郭诗的形式倡导绝对自由。
诗篇长短不一。
如《蝉鸣》只有三行,而《凤凰涅磐》则有三百八十五行。
句法十分多样,节奏鲜明,在白话文中夹杂不少外语。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色彩:诗集《女神》充满了浪漫主义元素,如对个性
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独特的想象和夸张:在《女神》中,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和
夸张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如“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这种独特的想象和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3.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在《女神》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
象征,如“凤凰”、“晨曦”、“朝霞”等,这些意象和象征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哲理。
4.强烈的情感表达:在《女神》中,诗人运用了强烈的情感表达
方式,如对祖国的忧虑、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等,这些情感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5.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在《女神》中,诗人通过独特的韵律和节
奏,使得诗歌更具有音乐性和美感。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艺术特色丰富多样,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的论文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一、激情澎湃的诗歌创作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郭沫若无论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其涉足的领域都显示出了旺盛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五四”那个狂飙突进、如火如荼的时代。
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
他的创作激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这种激情的抒发更显得淋漓尽致。
而说到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女神》是不可不被提起的。
在“五四”的新诗坛上,《女神》的出版引起了一阵超乎寻常的轰动。
郁达夫在《女神》出版一周年时说,我国的新诗,“完全脱离旧诗的羁绊自《女神》始。
”可见,《女神》带给当时文坛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作为《创造社丛书》出版的第一种著作,它在新诗创作的意象和境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进步。
这部诗集是郭沫若1914年赴日留学,从明治维新后大量引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从东、西方,特别是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中汲取了诗情,并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感受到了“新生的太阳”的“新的光明和新的热力”,寻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后创作的一部充满革命激情和浪漫气质的诗集。
在这部诗集中。
郭沫若以火热的革命激情,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雄浑的格调和华丽的词藻,为我国新诗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富于创造力和破坏力的形象,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正如那首题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无数的白云正本文由收集整理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
力的音乐,力的诗歌。
力的律吕哟!在这首诗中,各种自然物象不断地涌现,诗人将整个大自然幻化为一幅幅力的画面和一组组力的旋律,使人在受到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强烈的冲击的同时,更加感受到了充溢在画面中的沸腾不已的一腔激情。
郭沫若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
郭沫若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一、封建主义的叛逆者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有易坎人、麦克昂、鼎堂等。
1892年11月16日诞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
1897年,他入家塾拜沈焕章先生为师开始启蒙教育。
1905年郭沫若告别了家塾的教育,进入嘉定高等小学堂读书。
1907年升入嘉定中学。
1910年春,他插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读书。
1913年,他借报考天津军医学校的机会,初出夔门,经历了“幻灭的北征”以后,东渡日本,开始了新的生活旅程。
二、为了报国济民由于他刻苦学习,意志顽强,竟以半年的准备考取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在那里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勤勉的一段时期。
”怀着学点实际本领“报国济民”的目的,他最初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的志愿。
可是,由于两耳重听,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志愿而转向文学。
1915年秋,郭沫若有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肄业,被分配到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
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
在广泛在五四之前,郭沫若基本上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
他怀有报国宏愿,但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
他的思想当时处于矛盾、彷徨之中。
三、在“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反帝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编辑宗白华的帮助下,他的最早一批诗作问世了,并且,“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
”〈见《学生时代》〉许多震撼诗坛、动人心魄的诗篇,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后来,作者将这些诗作编入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于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这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件永远值得纪念的事件。
它那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主义态度和艺术上大胆创新精神,为新诗创作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正是《女神》促进了中国新诗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刺激了新诗的创作,为中国新诗的发展,真正开辟了新道路。
首先,诗人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了一切黑暗的旧事物,对他们发出了愤怒的诅咒,同时表现了对光明的新中国的热烈憧憬。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摘要:郭沫若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文艺理论、考古、历史、书法等众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
从以对人性和爱的热烈呼唤基调的诗歌(以《女神》为例)、洋溢着传统浪漫主义气息与悲剧力量的历史剧(以《屈原》为例)等角度探求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体味其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情怀,旨在通过学习和研究其文学创作特色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且继续前进。
关键词:郭沫若;《女神》;《屈原》;创作特色郭沫若幼年时开始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1906—1913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
对《庄子》等古代文学的涉猎,对他后来的文学倾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自然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初步接触,梁启超、章太炎新思想的营养,培育了反抗与叛逆的性格,激发了他向往反清爱国民主运动。
小学、中学时代,广泛涉猎中国古典文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并大量阅读《国粹学报》、《清议报》以及风行一时的“林译小说”,接受维新思想启迪,培养了爱国民主思想与反抗意识。
他的思想曾经经历过一个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到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的发展和转变过程[2]。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革命浪潮大大激荡起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使得他所受的思想影响是相当复杂的。
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他的浪漫主义思想与十九世纪末西欧的浪漫主义思想却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他的浪漫主义是生根在中国的土壤上的,是和中国的革命现实相关联的;在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郭沫若重视感情的自然流露、重视灵感、重视直觉,强调创作的不自觉性[3]。
郭沫若在接受浪漫主义的基础下,吸收了表现主义,他的文艺观具有多元复合的倾向。
郭沫若把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融合起来,注重自我表现和感情的流露,强调主观精神。
一、从《女神》看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特色1921年8月出版的《女神》,是继胡适的《尝试集》之后,现代文学史上第二部个人的新诗集。
创造社艺术特点
总结
总体概括而言,创造社作为‚五四‛ 时期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团体,注重挖 掘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真正做到了以人为 本。同样其对情欲的深入描写,也开了白 话文小说创作的先河,丰富了小说题材, 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而作品中多彩的 外国文化元素,也是‚五四‛文学中一个 瞩目的亮点。
谢谢 观赏!
创造社小说之艺术特色
——以郭沫若、郁达夫作品为例
一、 注重内心自我挖掘
㈠、前期创造社的小说家发展了“人的文学”精神。 ㈡、创造社拥有一套高度推崇主体性的文学观。 ㈢、把文学的内在本质确立为主观情绪的世界,把创
作的实质确立为作者内心的自我表现。因此,在创造
社前期的作品中,创作的中心是情感和心理。
郭沫若的小说作品同《女神》 一样,多有惠特曼式真挚、浓烈的 个人抒情。
一九二五年的《落叶》为例: “啊,一切都成了灰烬,一切都成了 梦影!空漠的客厅之中,空漠的世界 之中,只剩我这架孤影悄然的残骸, 我还要写些什么呢?” 同样,郁达夫在《沉沦》中结尾 的那句“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 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 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更是成为 经典。
‚是醒来的‘人’的全部真实性, 是个体生命所蕴含的创造欲望,是 ‘人’的情感、欲念、意志的自由宣 泄和重铸理想人格的追求。‛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魏建
不单是最为突出的语言宣泄,创造社作家们 也从小说的情节构思、环境描写等多个方面力 图打上鲜明的、带走个人主观色彩的烙印。
如:
郭沫若 《未央》 郁达夫《银灰色的死》
这种带着主观主义色彩的叙述, 是作者主观内心的自我表现,注 重‚潜在内心的流动‛。
再如《胃病》中,先写‚我‛因 国事、家事而发愁酗酒,继而引发胃病痛苦 不堪。在就诊过程中,陪伴‚我‛的w君却 被一个同样来看病的日本姑娘所吸引,从此 害上了相思病。后姑娘因其是中国人,而拒 绝了w的告白。 由胃病引出相思病,再引出家国、情 欲之愁,而胃病又恰恰是家事国事引起的。 情节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带着浓厚的惆怅情 怀,故事结构精巧细腻,作者的主观感情亦 显露无疑。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手法,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特别是《女神》的艺术特色。
不同于鲁迅那对现实社会作深刻的观察之后给以尖锐的揭露、细致的剖析,郭沫若是以诗人自己奔放的热情,对旧制度旧传统的背叛和诅咒,以及对自由理想和进步事物的激情赞颂、放怀高歌为特色的。
郭沫若早期诗歌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具有继承性的。
十月革命的启示,“五四”精神的冲击,使诗人把山岳一般的民族积愤、个人积愤,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统摄下,火山似的爆发出来。
这种浪漫主义激情,不但跟“五四”精神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继承了中外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
《女神》中,那种无情地否定黑暗现实,努力地追求光明的精神,以及奔放不羁、纵横驰骋的风格,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和外国诗人惠特曼、拜伦等的影响。
正是“五四”精神的培育,民族的和外国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对诗人的影响,并通过他的爱国主义激情的融铸,使《女神》和早期诗歌开放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崭新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奇花。
郭沫若早期的诗歌中,革命浪漫主义是突出的、主导的方面,但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凤凰涅槃》中,对自由、和谐、华美、芬芳的歌颂,对新生和理想的追求,正是基于对屠场、囚牢、坟墓、地狱的旧中国的认识和否定。
否定是追求的开端,他的浪漫主义的烈火,是燃烧在现实的土壤上的。
随着郭沫若的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变化,《星空》和《瓶》这两部诗集里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上的矛盾和消极因素,使这时的浪漫主义带有复杂、矛盾的内容。
在《前茅》和《恢复》中,现实主义成分逐渐增加了,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对地减少。
但它们基本上还是以抒发诗人的感受、理想为主要内容的。
因而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们都应该属于革命浪漫主义的范围。
郭沫著诗歌的艺术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
首先,诗中充满火山爆发似的激情,顶天立地般的气势。
那磅礴的气派,像狂涛巨浪一般,荡涤一切污泥浊水;那高昂的基调,似洪钟急撞,春雷顿发,摇撼山岳,振奋心灵。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及文学史意义
《女神》是一部艺术个性非常突出的浪漫主义诗集,其首要的艺术特点就是拥有新奇优美的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强调的是一种自我实现,重视主观思想。
而正是一位典型的主观诗人,运用自由体新诗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和对现实的激烈反抗。
在《女神》的创作中,郭沫若常常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神话故事的传说来表达自身的理想情感,并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显现浪漫主义。
例如:在《凤凰涅槃》中,诗作绘制了一只自力更生的凤凰的形象,凤凰反叛旧有社会的黑暗,成为新时代的民族勇士。
他们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德和深沉、悲凉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聪慧的风范。
诗人借用凤凰的形象来阐述诗人呼唤祖国重迎新生、破旧立新的心声以及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眷念与无限热爱。
再如:在作品《炉中煤》中,诗的副标题是“眷恋祖国的情绪”,这正是“炉中煤”的
喻意所在,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报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灵唤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用“煤”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烈火般的爱国热心,新颖而又恰当。
诗人一直在强调
的是个性的解放与自我的表现,因此在语言文字上色彩鲜亮明丽,节奏音律高昂激扬,在表达内心的情感时,往往是直抒胸臆,用最为直接的感情唤醒读者心灵。
《女神》另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奇特而丰富夸张的想象力。
在艺术的创新上,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鲜明而富于动感的形象及不羁的形式,都在共同显示着中国现代新诗的巨大进步。
在《天狗》中讲到:。
自-浅谈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浅谈郭沫若诗歌文学创作风格,以《女神》为例09文秘姚毅2011年11月6日【摘要】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于郭沫若史学题材相比,郭沫若诗歌直抒胸臆和大胆描写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我们既不能用浪漫主义去定性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也不能用表现主义去规范它,而将它视为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水乳交融的泛表现主义更符合实际。
郭沫若表现主义具有对内表现心灵,对外担负社会使命的二重性格, 又因它同浪漫主义与中国民族审美观念的结合,因而使它具有了全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活力,这样,郭沫若就可以借助这种全新的表现精神,既与世界文学保持了基本一致的步调,又紧紧应和着五四的节奏与旋律,从而使表现主义与中国的时代主潮取得了共同的方向。
【关键词】:破旧立新、精神的现代性、“五四”的新时代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他的早期诗歌创作量丰富,主要有《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
这些作品依照风格可分为三类:豪放类:气势宏伟,境界开阔,充满了无所畏惧的破坏精神和顶天立地的创造精神。
婉约类:风格阴柔。
革命类:大多写于壮怀激烈的革命运动之中,诗人以诗歌作武器,进行革命的斗争。
《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
主题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表现了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对光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歌颂。
大胆地抒写自我;有着泛神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1破旧立新的观念贯穿始终《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于使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
《女神》是五四时代诗的宣言。
在艺术上,诗句想象大胆奇特,色彩瑰丽。
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神奇。
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
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
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
郭沫若作品创作特色
郭沫若作品创作特色探析摘要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其小说还是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现代文学都起到承先启后的标志性和开创性作用。
同时,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涉及领域最宽、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人物,他具有敏感、热情、崇尚自由、追求自我解放的个性和气质,是对中华民族整整一个时代情绪的表达与象征。
关键词:郭沫若创作视角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巨星,是继鲁迅之后新文学的又一面旗帜,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新诗、小说、散文、历史剧、翻译、历史、书法等众多领域具有开拓性成就。
郭沫若生长在峨眉山下大渡河畔,崇高、厚重的自然风貌赋予了郭沫若与大自然一样博大的胸怀。
郭沫若的母亲是一位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她给了郭沫若温柔广博、无微不至的爱。
郭沫若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让他更直接广泛地阅读了外国思想论著,进一步滋养了血脉中的叛逆精神。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鼓舞,使他弃医从文。
郭沫若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作为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思想与中国20世纪走向现代化的脚步相应和,他的小说和诗歌表现了强烈而鲜明的现代意识和新世纪文化特征,并将广大民众塑造为正义力量的坚强后盾,而且,他不仅直接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还有意识地将文艺创作与现实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是中国古史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人。
邓小平曾对郭沫若有过这样的评价:“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
”郭沫若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
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一、郭沫若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充分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总的主题是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民族、科学。《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女神》,反抗、爱国、创造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
2.在冲破封建藩篱的同时,已经看到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看到了这是我们建设新世界的榜样。如《匪徒颂》中,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歌颂了列宁。在《巨炮的教训》一诗中,对比了列宁与托尔斯泰的思想,从而肯定了列宁的革命思想,肯定“至高的理想只在农劳”,号召人们为自由正义而战。这些诗,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若《女神》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歌形式,从三个角度论证《女神》诗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祖国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如《凤凰涅槃》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中是烧毁了那“死期已到了”的旧凤凰,才在烈火中飞出永生的华美凤凰。希望古老的中国恢复青春,新生的中国永生不死。《女神之再生》中唱道要创造一个新的太阳,即创造一个新中国。《炉中煤》用象征手法,借燃烧着的煤的形象,表达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思想。是《女神》中表达爱国激情的代表作,是一首爱国主义的绝唱,郭沫若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它“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这般模样!”感情真挚而浓烈。《棠棣之花》中更明显地表现出为祖国、为自由而自我牺牲(如“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出自由之花,开遍中华”“愿将一已命,救彼苍生起”等诗句),也是出自爱国之心。盼望一个强盛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与对旧中国无情的诅咒相联系的。
简析郭沫若的《炉中煤》的思想艺术特色
简析郭沫若的《炉中煤》的思想艺术特色(1)《炉中煤》的思想内容特色《炉中煤》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诗的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炉中煤》的艺术特色①奇特的艺术形象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构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
诗人借此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毫无牵强生涩之感。
②新颖的构思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是复叠形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C。
③和谐的韵律和节奏从格式、韵律看,全诗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
郭沫若曾说:“诗歌还是应该让它和音乐结合起来;更加上‘大众朗诵的限制’,则诗歌应当是表现大众情绪的形象的结晶。
”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诗人的这一艺术追求。
④运用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炉中煤》每一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始,此句诗中重复四次,首尾两节的后两句“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又都相同。
这种复唱手法,有一唱三叹之感。
增强了诗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浓度,突出了主旋律,深化了主题。
⑤富于象征性的语言本诗表现的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而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烬,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祖国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
浅论《社戏》的艺术特色
浅论《社戏》的艺术特色《社戏》是中国作家郭沫若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剖析和批判。
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村骑劫盗贵族荒淫无度的社会现象,并以苦难的农民为主角,展示了社会的丑陋和农民的艰辛生活。
《社戏》具有以下艺术特色:一、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社戏》以封建养尊处优的贵族社会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社会各阶层的人物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显示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不公平。
贵族社会的荒淫无度,牛栏山社长的权欲膨胀、奸诈和残忍都塑造了封建社会黑暗的侧面。
二、描写农民的艰辛和抗争《社戏》通过描写农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展示了他们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对抗压迫的斗争。
小说中的主人公马丁父子,他们以勇敢和聪明的方式对抗社长和贵族的剥削和欺压,体现了农民的反抗精神和机智才智。
三、描写女性解放的意识在《社戏》中,不仅描写了农民的艰辛和抗争,也展示了女性解放的意识在封建社会中迅速崛起。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样化,有形象鲜明、个性强烈的,也有柔顺、聪明的。
娥珠是一个非常勇敢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敢爱敢恨,不依附于任何权威和男人,自己经营自己的命运。
这种女性解放的意识在小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社戏》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小说,通过对社戏和村庄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
小说中,对善良、忠诚、勇敢的赞美,对邪恶、自私、欺骗的批评可以看出这一点。
马丁父子和娥珠都是忠诚、勇敢、善良的形象,他们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德的追求和崇尚。
这种价值观的体现在小说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社戏》以其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揭示、对农民抗争的描写、对女性解放的呼吁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展现了丰富的艺术特色,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它向读者传达了对封建制度和压迫的农民抗争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提出了一些深刻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郭沫若诗歌文学创作,以《女神》为例09文秘姚毅2011年11月6日【摘要】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郭沫若史学题材相比,郭沫若的诗歌直抒胸臆和大胆描写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我们既不能用浪漫主义去定性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也不能用表现主义去规范它,而将它视为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水乳交融的泛表现主义更符合实际。
郭沫若表现主义具有对内表现心灵,对外担负社会使命的二重性格,又因它同浪漫主义与中国民族审美观念的结合,因而使它具有了全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活力,这样,郭沫若就可以借助这种全新的表现精神,既与世界文学保持了基本一致的步调,又紧紧应和着五四的节奏与旋律,从而使表现主义与中国的时代主潮取得了共同的方向。
【关键词】:破旧立新、精神的现代性、“五四”新时代美好想象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他的早期诗歌创作量丰富,主要有《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
这些作品依照风格可分为三类:豪放类:气势宏伟,境界开阔,充满了无所畏惧的破坏精神和顶天立地的创造精神。
婉约类:风格阴柔。
革命类:大多写于壮怀激烈的革命运动之中,诗人以诗歌作武器,进行革命的斗争。
《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
主题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表现了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对光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歌颂。
大胆地抒写自我;有着泛神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1破旧立新的观念贯穿始终《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于使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
《女神》是五四时代诗的宣言。
在艺术上,诗句想象大胆奇特,色彩瑰丽。
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神奇。
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
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
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
郭沫若是从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里吸取泛神论的思想。
泛神论的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豪放风格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
在《女神》中虽也有“丽而不雄”的风格的作品,但能代表《女神》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雄而不丽”的风格。
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
它的美是一种壮美,一种男性的阳刚美。
打破了这种万籁寂静的现象。
2在诗歌精神与表现内涵上的现代性先看看西方现代文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女神》带来的的影响;现代意识对《女神》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郭沫若是在现代意识的影响下创作《女神》的,而现代意识给了《女神》以新的灵魂、血肉之躯和强大的生命力,使《女神》成为一部反映“五四”时代精神的崭新的诗集,一部充满现代意识的新诗集。
他在1914年到日本留学后,从反帝爱国思想出发,接受了现代意识的影响。
现代意识成了郭沫若反帝反封建,破坏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也成了他追求的社会、人生的理想。
可以说,“现代意识与爱国思想融二为一,是郭沫若彻底反对旧社会、狂热追求新社会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于是,《女神》不仅成了现代意识的载体,传播、歌颂着现代意识,而且这种现代意识在诗中是和郭沫若的反对旧社会、追求新社会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融为一体的。
再次,《女神》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世界现代诗歌接轨、合流。
外国现代进步文学作品特别是外国现代进步的诗歌是郭沫若接受现代意识影响的一条渠道和一个源流。
郭沫若从歌德、海涅、泰戈尔和惠特曼等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到了现代意识的影响,而且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尤其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由于深受世界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使《女神》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都突破了传统诗词的束缚,开始和世界进步诗歌合流,同步发展,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女神》充满着现代意识,具有鲜明的现代化色彩。
这是《女神》在思想内容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在思想艺术上取得重大成就,在诗歌领域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歌颂叛逆的精神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
诗歌现代性原因是多方面的开放意识《女神》的开放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吐故纳新上:一是对旧中国,彻底否定旧社会,彻底揭露、批判旧社会及其整个的意识形态;二是而向全世界,大胆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读过《女神》的人,不能不承认郭沫若具有开放型的世界思维。
郭沫若为了反对旧社会、创建新社会,放眼世界,到处寻找革命真理。
他从世界各国和中外古今的名人那里学习有用的东西,寻找思想武器,探求革命之道。
在《女神》中,到处可以看到开放意识。
《女神》所写的人有黄种人,白人、黑人,所写到的外国地名很多,所运用的外国典故、神话传说也很多。
这无疑是开放意识的一种表现。
《女神》的开放意识更多的表现在热情地寻觅、召唤世界新思潮,大胆地接受新事物,挚着地追求真理上。
城市诗意识,即注重在现代城市中崛起的科学发展与物质文明的现代意识。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是2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郭沫若的《女神》,在这方面的实践,可视为中国现代意识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
郭沫若从惠特曼的诗歌里,得到民主与叛逆的精神熏陶,也受到了这种赞美现代文明声音的冲击。
“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欲又受了一阵暴风般的煽动。
城市的日常生活事物以及许多新鲜的意象,大量地涌进郭沫若的诗里,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与传统诗歌绝然不同,也与当时的其他新诗比较起来题材更加开阔的新鲜的名词。
郭沫若在现代物质文明与科学成果的发展中看到了祖国新生与民族解放的希望与憧憬,看到了个人精神冲破封建束缚而得到张扬的力的源泉。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多采用现代性的手法来描写展示这个社会。
给这个社会一个当前的最真的自然状态。
并努力的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3“五四”的新时代风格郭沫若在这些新生、奇异而又宏大的形象中,找到了完成“自我爆发”的诗歌里自我表现的精神依托。
新的物质文明成为蕴藏与传达新的精神追求的渊薮,时代精神在新的意象中得到升华与弘扬到极致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看,郭沫若写的一些表现“大我”的“自我爆发的诗歌”,都间接地体现了城市诗的精神与个性。
郭沫若在《女神》中,无不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世界的追求,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期盼。
《女神》对新时代新社会的追求,就表现在它强烈地太阳崇拜上。
事实上,从《女神》中我们可以看出,太阳人不仅有容纳百川的宽厚,也有情满宇宙的仁爱,这使太阳人在暴躁凌厉之外,凭添了许多温暖与友善。
在《梅花树下的醉歌》一诗里,郭沫若曾写下了这祥的诗句:“假使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世界不可能由爱来构成,但一个缺乏爱的世界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美好。
“五四”时期,“博爱”作为一种与“自由”“平等”平列的口号,曾深深地拨动着国人心灵的琴弦。
郭沫若的博爱精神,在《女神》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渴望祖国面貌的彻底革新,预言新中国的诞生;二是热爱祖国人民,祈盼祖国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三是对大自然、对儿童、对恋人、对朋友的歌颂,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广泛热爱。
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蔑视偶像上。
郭沫若曾受泛神一沦的深刻影响。
泛神论的基本思想是“本体即神、神即自然”,将人、神与自然合为一体,即“物我无间”。
将泛神论作社会化的理解就是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破除等级尊卑,打破偶像崇拜。
郭沫若从来就没有把诗歌作为上流社会的贵族艺术理解,也没有在诗歌中“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智节制想象”,而是尽可能地发挥其丰富的想像力,最大限度地放纵感情。
更重要的是,郭沫若也不是以诗的艺术形式去“涤净读者的灵魂世界,而主要是以热烈的感情激动读者,让诗歌走进民间成为大众读物。
美国民族诗人惠特曼,被人们称为称为“平民诗人”。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所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情怀,是与平民生活与意识接近的诗意诗情。
可以说,郭沫若是中国的“平民诗人”。
郭沫若诗的第二个爆发期也即创作的高峰期,是受了惠特曼诗歌的影响而形成的。
惠特曼的《草叶集》热情地呼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其自由体和雄浑、粗犷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了郭沫若,当“五四”新诗追求着平民化特征时,那种诗的章法、格律等也就很难成为诗人们关注的中心,而更主要的是借助于诗的形式以宣泄内心积郁的感情。
正是这样,郭沫若自豪地宣称“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诗作融人到平民文化之中。
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等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缺少留学欧美的作家那种绅士式的精神气质和贵族式的文学要求,也缺少他们那种良好的文学训练和师承关系,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主要是通过日本文化的中介而获得,这种文化修养与其本性中的平民思想以及革命性因素融合一起,构成了创作中主导思想。
作为平民诗人,郭沫若在《女神》中表现出一种现代人的生存生命感受,那种生命能量的燎烧,那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追问,已经表现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本质。
但是,《女神》更多的则是抒写了一种平民的人生情怀,写出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