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教训
___写于苏联解体20周年
中文摘要:中国从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中吸收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政治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国力,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主与法律建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字:党的领导综合国力民族关系民主与法律中国特色
今天是2011年12月25日,当人们都在与亲朋好友们一起过圣诞节的时候,有谁又能记起20年前的今日,苏联正式解体呢?1991年12月25日17时32分,苏联红旗从克林姆林宫上徐徐落下,取而代之的是白、蓝、红的俄罗斯三色国旗。自此,苏联成为历史。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历史事件,它导致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的解体。毫无疑问,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这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直至今日,人们仍在困惑,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共产主义事业的“老大哥”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解体,迅速的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呢?的确,在遭受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都未曾灭亡的苏联却在世纪之交匆忙解体,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简单的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我党我国可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联解体的内因,在这里,我将它们分为经济、政治以及领导人三个方面的原因。
经济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源是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长期得不到突破与改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农庄与工厂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要统一上交国家,再由国家进行统一结算与分配,这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集大量的物质来保证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经济建设快速高效的发展,苏联能在十年内完成工业化就是斯大林模式优越性的体现。但
是,这种经济制度也存在致命的弱点,如果长期得不到突破与改善以至于固定僵化下来,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首先,人们无法及时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果实,又重新投入回重工业与军事工业的建设之中,而人们实际收入并未增加。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数据,1989年苏联军费占GDP的比例达到15%,要知道,今天的西方国家军费占GDP的比例普遍为4%左右。在勃涅日涅夫执政的时期,每年的GDP增长率高达7~8%,但人民的收入却未明显增长。这就导致人们生产积极性的丧失以及对国家、执政党逐渐失去信心。其次,就是国家产业发展极其不均衡。在苏联,重工业与军事工业非常发达,达到了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的水平。但轻工业与农业却长期得不到发展,为了保证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苏联政府使用“剪刀差”等方法,无偿的从农业中抽取资金来满足重工业的发展,这极大的伤害了农民们的利益,导致工农联盟的脆弱性,人们生活物质长期匮乏。在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街头,随处可见排队购买面包的人群。时至今日,俄罗斯的轻工业落后的情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还有一点,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就是经济发展思路落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信息技术的革命浪潮。美国的“硅谷”,联邦德国新兴南部工业区等,促进了世界经济新一轮发展。而此时苏联仍在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渐落后于国际发展潮流,并最终被国际社会所淘汰。
政治原因。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制度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保证命令得到贯彻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群众的民主权利长期得不到实现,被动服从于上级的指挥,这既打击了人民的政治积极性,也使执政党的支持率逐年下降。我们再从苏联国家体制来看。苏联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早在苏联成立初期,曾出现过两种不同的声音。斯大林主张各加盟国以自治州的身份加入俄联邦,但列宁否决了这项提议,因为他认为这会造成国内各民族的不平等,与共产国际的理念相违背。所以在苏联宪法上明文规定:“各加盟国自愿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并有权利自行退出。”所以说,从名义上来说,苏联是邦联制,这就造成了苏联解体的隐患,只不过后来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这些隐患并未暴露出来。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之苏联国内经济出现困难,各加盟国之间、加盟国与苏共中央之间的矛盾便浮出水面。以俄罗斯为首比较发达
的加盟国认为,是那些落后的加盟国拖了它们的后腿,导致自己经济发展缓慢。而其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加盟国则认为,自己在苏联中长期处于原料供应国的地位,而自身发展受限。于是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便在整个苏联境内展开了。而此时的苏共中央已无力去平息这些独立运动了,在“八一九”事变失败后,苏联的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消失了。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苏联共产党自身的原因。从20世界60、70年代开始,苏共内部逐渐腐朽与退化。到了80年代后,苏共已不是当初那个由列宁缔造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了。苏共已退化成一个由一堆特权阶级所把持的腐朽政党。这些特权阶级对内腐败不堪,对外勾结它国势力,苏联解体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很大一部分进入了这些特权阶级的腰包,所以对于苏联解体,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也毫不余力的推动苏联走向坟墓。
领导人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一大批苏联革命老前辈的去世,历史的重担就落在了戈尔巴乔夫的肩上。可惜正是这个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联历史的掘墓人。戈尔巴乔夫看出了当时苏联存在的弊端,便决心大力进行改革。但他经济发展思路落后,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未见成效,便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政治领域上。按照苏联当时的情况,国内矛盾激化,国外华约成员纷纷“变色”,西方和平演变的策略从未停止,政治领域的改革应小心翼翼,循序渐进。然而,戈尔巴乔夫却进行疾风骤雨式的改革,取消共产党的执政领导地位,全面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走议会制道路,搞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全面否定苏共的历史地位,这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时间,社会动荡,在某些国外势力的挑唆下,各地掀起了推翻当地苏维埃政权的浪潮。所以说,苏联解体与戈尔巴乔夫本人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在看到内因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外因。苏联解体中,两种外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个是苏联对外政策的失误,另一个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对外政策的失误。美国在越南失败后,开始了战略退缩期。而苏联则开始大肆扩充军备、对外扩张。苏联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与美国争霸,包括增加境外军事基地的数量,派军事人员进驻第三世界国家,并提供大量无偿援助。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苏联出兵阿富汗。然而,苏联自身的底子并不厚实,对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