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Word版

合集下载

2017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参考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2017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参考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234A.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B.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C.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D.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A.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B.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C.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D.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8910A.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给全体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B.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员工从企业得到的全部收入C.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企业总产出中有多大比例分配给了劳动者D.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企业获得的奖金、福利和报酬总额12.下列不属于工资总额范畴的是A.发给员工的生产奖、劳动竞赛奖、节约奖、业务人员的业绩奖、科研人员的研发奖金及年终奖金等B.单位职工集资人股或购买企业债券后发放给职工的股息红利、债券利息等C.根据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职工因病假、事假、工伤、生育、婚丧假、探亲等原因未参加劳动,按计时工资标准或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1314.BD.办学面和在职职工培训率l7.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合理化建议活动分析的是A.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人数B.已实施合理化建议的经济效益C.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的成果指标D.合理化建议采纳件数18.将劳动争议分为集体争议和个人争议两组的依据是A.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B.按劳动争议方身份分类C.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D.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19.社会保障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20.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A.前者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需要分配A.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B.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非生产时间C.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D.生产工人时间构成中存在停工被利用时间E.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构成中不存在非生产时间24.企业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A.利用指数体系进行评价B.利用综合性指标进行评价C.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D.利用打分法进行评价E.利用环境测评进行评价25.常用的劳动定额类型有A.工时定额B.产量定额C.看管定额D.服务定额E.工作定额CCCA.企业职工救助统计B.企业社会保险统计C.企业职工优抚统计D.企业职工福利统计E.企业职工奖励统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以现场测定为基础的产品实耗工时统计方法有哪几种?(l)工作日写实。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教材(DOC 34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教材(DOC 34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教材(DOC 34页)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为企业经营者即使采取措施、更好地组织计划的实行与完成提供依据①为节约劳动、提供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要经常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的因素,最大限度调动有关积极因素的作用,为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的持续上升服务②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管理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④为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政策的执行;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理论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提供的准确、全面和完善的统计资料,是进一步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理论的基础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1.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和物质资源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竞争3.观察企业人力资源,须从数量和素质两方面着手4.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意义: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研究就是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结构状况①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构成②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③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5.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的意义(多选)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主要指健康水平、文化科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水平等①对于正确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②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状况和层次结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实力的总体水平③研究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变化,分析演变的制约因素,辨析变动趋势④联系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表现,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程度,为企业构筑自己的经济优势与企业文化优势等提供可靠依据6.从业人员:长期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者规定:城镇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为从业/就业人员①在调查周内实际从事一小时及以上的劳动②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为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产所7.企业人力资源:指在企业内从事生产、工作或服务,并由企业支付劳动报酬或工资的全部从业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包括:长期职工、再就业的离休退休人员、临时职工等①包括:本企业附属的非法人机构中的工作人员②不包括:经单位批准停薪留职、自费脱产学习、出国探亲人员;实行个人承包; 企业领用原材料的家庭工人;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及军工;在单位内劳动,但已被剥夺政治权利、受刑事处罚的犯罪者;发包给其他单位工作所用的人员;在农村就地招用的“建勤民工”;8.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上)核算的原则必须遵循“不重不漏”的要求,按以下原则计算①对于原有员工,依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②对于新招用的人员从其到企业报到之日为本企业员工(对于自然减员、参军、离职上学和调往外单位的人员,从调离和停发工资之日不是本企业人员)③对于外企业调入的人员,由起薪之日起为本企业人员9.企业人力资源数量指标(总量及录用量的计算)1)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可采用时点指标和平均指标表示①时点指标:每日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期末人数指标:年末人数、季末人数、月末人数)(期末人数是企业编制与检查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和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②平均指标(公式):指企业在报告期平均每天人力资源的拥有量常用的平均指标有:月平均人数、季平均人数、半年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2)企业人力资源录用量的计算: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要满足最大利润化原则①新录用量指标: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市场新录用的劳动力人数②新录用人员实际报到人数指标(判断)只要是按规定要求向企业报到并实际上班的新录用人员,都应计算在内。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一章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一章

第二节 人力资源统计学研究的对象
• 统计学是关于人力资源研究的方法论科学 • 人力资源统计学应用的特点 数量性 关联性 动态性 规律性
第三节 人力资源统计的方法
总体观察法 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 对比分析法 图表法 统计模型分析法
统计研究着眼于总体的数量特征,所用的基本方法都与总 体数量性有关,这些基本方法是: (一)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大量观察是社 会经济统计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是 在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下形成的。总体内的各个单位, 由于各自的具体条件不同,既受到共同起作用因素的支配, 也受着某些特殊的、暂时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它们的数量 变化带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统计不能任 意抽取个别或少数单位进行观察,而要调查研究总体的足 够多数单位,消除偶然性,才能揭示社会现象的特征和规 律性。例如,为了研究城乡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程度,就 要观察足够多数的职工、农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才能做出 正确的结论 例如,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等等都是大量 观察法的具体应用。
例如,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这是因
为在性质上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职能是相同的,
即都是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说,
它们是同性质的。这些工业企业的集合就构成了
统计总体。对于该总体来说,每一个工业企业就
是一个总体单位。
总体的特点
1、同质性 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或标志数值。如国有企 业总体中每个企业共同标志属性是国家所有。同质性是总体的根本特征,只有个体 单位是同质的,统计才能通过对个体特征的观察研究,归纳和揭示出总体的综合特 征和规律性。
如研究某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也必须对该地区足够多的,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重点word资料10页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重点word资料10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总复习重点)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P2-3)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主要从微观角度观察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

特点可归纳为: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提示规律性特征。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范围:(P4-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及其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再生产的过程。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P6-8)共十个方面,包括了教材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内容。

(论述)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3、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5、劳动定额统计;6、劳动报酬统计;7、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8、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统计;9、劳动关系统计;1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作用:(P9-11)(多选,论述)1、为编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检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2、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3、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管理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5、为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政策的执行;6、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核算原则:(P14-15)1、对于原有人员,依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核算;2、对于新招用的人员,从其到企业报到之日起,无论是否发付当月工资,均应统计为本企业人员;3、对于外企业调入的人员,由起薪之日起,统计为本企业人员。

二、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时间性质不同的指标表示,即时点指标和平均指标。

(P15)需清楚这两个指标的统计方式。

人力资源统计学全(二)

人力资源统计学全(二)

人力资源统计学全(二)引言概述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文是《人力资源统计学全(二)》的文档,旨在深入探讨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相关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是:A. 人力资源需求的统计分析;B. 人力资源供给的统计分析;C. 人力资源流动的统计分析;D. 人力资源效益的统计分析;E. 人力资源策略的制定。

下面将依次对这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A. 人力资源需求的统计分析1. 基于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需求预测2. 基于组织发展和战略规划的需求预测3. 人力资源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4. 人力资源需求的定性分析方法5. 人力资源需求和市场供需的关系分析B. 人力资源供给的统计分析1. 人力资源供给的结构分析2. 人力资源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状况分析3. 人力资源供给的培养与储备分析4. 人力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分析5. 人力资源供给与组织发展策略的协调分析C. 人力资源流动的统计分析1. 人力资源流动的类型与原因分析2. 人力资源流动的程度与频率分析3. 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4. 人力资源流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5. 人力资源流动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分析D. 人力资源效益的统计分析1. 人力资源成本的统计分析2. 人力资源附加值的统计分析3. 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的统计分析4. 人力资源绩效指标的统计分析5. 人力资源效益与组织利益的关系分析E. 人力资源策略的制定1. 基于人力资源需求的策略制定2. 基于人力资源供给的策略制定3. 基于人力资源流动的策略制定4. 基于人力资源效益的策略制定5. 人力资源策略的实施与监控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相关内容,从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流动、人力资源效益和人力资源策略五个主要角度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组织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人力资源数据统计【范本模板】

人力资源数据统计【范本模板】

人力资源数据统计1、现状:员工年龄分布、性别、本地非本地、学历分布、部门分布、职别分布2、变动:录用率(外聘、内聘)、人员流失率(分部门、分区域、分性别等)3、培训:内训/外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计划完成率4、成本:费用(招聘费、培训费、企业文化活动费用)、工资5、绩效情况6、企业文化活动情况7、劳动纠纷情况1)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学历、工龄、年龄、性别的结构、数量分析;2)HR分模块的常用数据统计,离职率、调薪情况、招聘到位率等;3)人均创利、人均产能等分析数据,这是能直接反应人与利润及产能的数据人力资源常用数据分析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

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

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

【最新整理】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最新整理】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考试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10、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增量统计
①增员统计
②减员统计
③人员净增统计
④人员周转统计
⑤人员变动平衡统计
第三章 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
1、时间配置:时间配置指人们在一天的时间理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各种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分配比例
2、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制度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时间配置加班加点时间
必须支付的时间
⑤研究和分析劳动效率的变化对社会总产量及劳动力变动的影响,推广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途径。
3.提高劳动效益的意义表现在
①提高劳动效益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劳动消耗
③有利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④有利于认识企业劳动活动的规律性
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4.建立企业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⑨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2、统计分组须遵循哪些原则
①完备性原则 ②互斥性原则
3、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后者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前者既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品质标志),而后者只能用数量表示。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例如,将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可得标志总量,这个标志总量便是总体的指标。
6.企业劳动效益评价体系与原则有:
①企业劳动效益与社会整体劳动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②直接劳动效益与间接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③内部劳动效益与外部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长远劳动效益与短期劳动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⑤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的原则
7、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①按产品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②按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源统计学(二)2024

人力资源统计学(二)2024

人力资源统计学(二)引言概述: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力资源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学科,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统计学进行探讨,包括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可视化和解读、数据的应用以及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一、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方法1. 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2.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利用3. 可视化数据收集工具的运用4. 现场观察和记录5. 数据库和档案的挖掘和整理二、人力资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 数据清洗和筛选2. 数据分类和编码3. 数据预处理和异常值处理4.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5. 数据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三、数据的可视化和解读1. 图表和图像的设计与制作2. 数据可视化软件的应用3. 数据解读的方法与技巧4. 数据可视化的展示与分享5. 数据解读的误区与注意事项四、数据的应用1. 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预测2. 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方案的设计3. 培训与发展投入与回报的分析4. 组织结构与人才配置的优化5. 战略人力资源决策和风险分析五、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1. 数据质量和数据源的限制2. 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更新与发展3. 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挑战4. 人力资源统计学在人机交互和智能化应用的潜力5.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对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影响总结:通过对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可视化与解读,以及数据的应用,都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然而,人力资源统计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如数据源和隐私的限制,但随着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因此,企业应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应用,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2019年【管理精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doc

2019年【管理精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doc

2019年【管理精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一、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概念及构成。

-------指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

它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

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

1、形态指标2、机能指标3、智力水平4、健康状况指标5、年龄性别指标6、劳动积极性指标7、能力三、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是指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法,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特点:1、数量化;2、模糊性;3、动态性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定量化原则;4、模糊灰色原则;五、企业人力资素质评价的程序。

1、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2、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构成因素;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4、确定权重;5、对评价结论作出分析六、评价方法选择。

1、简单分析法;2、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七、企业人力资源考评方法。

1、企业人力资源定性考评方法;2、企业人力资源定量考评方法;八、企业人力资源考评的内容。

----分为狭义考评和广义考评两种。

企业人力资源考评是一个综合指标,主要包括“德、智、能、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德:主要指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等,通常包括:1、政治立场;2、政策水平;3、原则性;4、工作作风;5、责任感;6、事业心等。

智:即智体素质,指职工智力和体力,它是先天素质、社会历史与受教育因素、个人努力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1、知识水平;2、思维能力;3、判断能力;4、观察能力;5意志;6、工作持久性;7身体健康程度等。

能:指的是员工的能力素质,主要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本领,是胜任本职工作、完成一定任务所具备的能力。

包括:1、专业知识水平;2、工作能力;3、处事能力;4、创造能力;5、设计能力;6、评价能力;7组织管理能力等。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一页抄)

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一页抄)

● 4.2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连续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闲暇时间
△ 4.3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一般方法 非生产时间的差异;停工被利用的差异

● 1.1劳动效率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产生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表现形式:正指标=劳动成果/消耗量;逆指标=劳动消耗量/成果)
㈡ ● 1.1时点规模/时期规模
时点=某个时间点的HM规模总量;时期=即平均规模,指某个时期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HR规模总量 ⑰
H ● 1.2HR规模变动的绝对/相对数 绝对数=报告期HR总量-基期HR总量;相对数:动态指标=报告期总量/基期;总变动率=(报告期-基期)/基期
R ○ 1.3统计原则
谁发工资谁统计(工资发放关系);为谁工作谁统计(工作隶属关系)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2015版)
考核要求:●识记(20%) ○领会(30%) △简单应用(30%) ▲综合应用(20%)

考核知识点
主要内容
题型
● 1.1.企业人力资源
即企业劳动力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 1.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
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方面的特征
【数量指数】拉氏:总p0q1/p0q0;帕氏:p1q1/p1q0【质量指数】拉氏:总p1q0/p0q0;帕氏:p1q1/p0q1
▲ 3.9总量指标因素分析(P18) 总p1q1/总p0q0=(总p1q1/总p0q1)*(总p0q1/总p0q0) 注: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 3.10总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 平均指数:将复杂总体的总指数看成是各简单总体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人力资源统计学Word版

人力资源统计学Word版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统计学》代码:11467 复习重点课件小抄程振源李军华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特点:1、企业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 2、企业人力资源具有再生产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及其基本内容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4、劳动定额统计;5、劳动报酬统计;6、人工成本统计;7、劳动技能开发和鉴定统计;8、劳动关系统计;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性质: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二、标志和指标(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的名称标志表现:各总体单位上的具体体现1、根据标志表现是否完全相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2、根据数量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值: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标志总量: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之和(二)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显著特点:数量性1、根据计算方式,分为基本指标与派生指标2、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根据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标志和指标区别和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

标志既可用数量表示,也可用文字表示。

而指标只能用数量表示。

联系: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统计方法一、统计分组法(一)统计分组法:按某个可变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组成部分(称为组)(二)原则:完备性原则、互斥性原则(三)作用:(1)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四)类型:(1)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2)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五)几个跟组距分组有关的概念1.上限与下限:分组标志在每组中的最大值成为上限,取的最小值称为下限2.开口组和闭口组:只有上限或只有下限的组称为开口组,而同时具有上限和下限的组称为闭口组。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目录丛书序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1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2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3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方法5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4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25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统计32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统计36第三章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46第一节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47第二节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50第三节非劳动时间的配置与利用统计63第四节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67 第四章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73第一节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概述74第二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79第三节其他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87第四节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与分析93第五节劳动效益统计、分析与评价107第五章劳动定额统计117第一节劳动定额统计的意义118第二节劳动时间统计121第三节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124第四节劳动定额实施结果分析130第五节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133第六章劳动报酬统计136第一节劳动报酬的含义及劳动报酬统计的意义137第二节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与统计分析138 第三节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143第七章人工成本统计153第一节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154第二节人工成本的构成155第三节人工成本统计分析 158第八章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163第一节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的意义164 第二节职业技能开发统计167第三节职业技能鉴定统计178第四节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的统计183第九章劳动关系统计187第一节劳动关系统计的意义189第二节劳动者参与统计190第三节劳动争议统计193第十章社会保障统计196第一节社会保障统计的意义197 第二节企业社会保障统计198 第三节企业福利统计205主要参考文献209后记210。

人力资源统计学(一)2024

人力资源统计学(一)2024

人力资源统计学(一)引言概述:人力资源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力资源数据收集、分析和运用的学科。

它通过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和组织了解员工情况、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入手,分别阐述人力资源统计学的重要性、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技术、数据运用实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一、人力资源统计学的重要性1.1 确定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1.2 分析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关系1.3 评估人力资源政策的有效性1.4 监测员工流动和离职率1.5 预测未来员工需求和供给二、数据收集方法2.1 人事档案的建立与维护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2.3 员工参与度和保密性的保障2.4 信息技术在数据收集中的应用2.5 数据质量控制与数据清洗三、数据分析技术3.1 描述性统计分析3.2 相关性分析3.3 预测性分析3.4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3.5 社会网络分析四、数据运用实践4.1 人力资源决策支持4.2 绩效管理与激励方案优化4.3 培训需求评估与人才培养规划4.4 强化员工参与和满意度调查4.5 薪酬体系设计与福利优化五、未来发展趋势5.1 大数据和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结合5.2 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统计学中的应用5.3 跨领域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5.4 数据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的挑战5.5 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持续更新和学科发展总结:人力资源统计学在现代企业与组织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运用,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优化人才配置以及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策略。

随着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统计学还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与不同领域交叉融合,关注数据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并不断更新学科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人力资源统计学Microsoft Word 文档 (3)(1)

人力资源统计学Microsoft Word 文档 (3)(1)

人力资源统计学(重复的题目我已经删掉了,另外有几个题目是找不到答案的。

谅解一下哈)单选(共15分)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C )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B. 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是(D)A.人力资源素质指标B.劳动报酬指标C.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指标D.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指标3. 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统计企业人资源总量,其主要目的是(D )A.保证资料的及时性B保证资料具有条理性C.保证资料具有系统性D.避免重复和遗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4、在处理月平均人数时,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方法是(C )A、不算B按当天加班人数算C、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D、按其后一天的人数算5、在企业人力资源增减变动统计中,期初人数(1),本期增加人数(2),本期减少人数(3),期末人数(4),四者的关系是(B )A.(1)=(2)+(3)+(4)B.(4)=(1)+(2)-(3)C. (4)=(1)+(3)-(2)D. (1)=(2)-(3)+(4)6、在现代社会,衡量人力资源素质的总重要因素是(C )A.人的体力水平B.人的文化水平C.人的智力水平D.人的能力水平7、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指标是(A)A.能力B.体力C.智力D.文化程度8、下列时间属于工作时间的是( C )A.上下班途中时间B.午休时间C.工作操时间D.下班资源留下来做好事的时间9、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是(D )A.出勤工日数B.制度工日数C全部实际工日数D.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10、为了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A.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B.按劳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统一的原则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0、为了准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各企业应该执行的原则是(A )A.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B.按劳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统一的原则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1、下列人员能作为企业职工统计的是(C )A.军工B. 离退休再就业人员C.病休人员D.企业使用的境外人员12、下列不属于从业人员变动中的自然变动的是(A )A.从海外回国定居的从业人员B.第一次就业的大中专生C.第一次跳槽的大学生D.第一次就业的原家务劳动者13、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538元/人,生产工人比重为75.77%。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

月内每天实有人数累计 月内日历天数
一、遇到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处理方法是按其前一天的人数算。 二、在计算开工不满全月的新建企业平均人数时,要以其开工后各天实 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而不是该月的开工日数。
求月平均人数方法
• 1)若资料是每天登记的视为连续时点:
算术平均数法: 未分组: a a n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统计
• 一 企业人力资源的核算 1 概念:
指在企业内部从事生产、工作或服务并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全 部人员。它既包括长期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和临时员工 ,也包括在企业中工作的外方人员或港、澳、台方人员。
2. 核算原则
遵循“不重不漏”要求,按照以下原则: 第一:对于原有人员,依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 如果有两个企业发工资,则以:“谁发基本工资谁统计” 第二:对于新招用人员,从报到之日起开始统计,无论当月是 否发工资,对于离职等情况,则按调离和停发工资止。 第三:对于外聘人员,由起薪之日起。
新增率的计算:以期末职工人数为分母
B 减少来源:离休、退休、退职人员、被开除、除名、辞退 的职工、终止或解除合同的职工、停薪留职、出国定居、死 亡
减少率的计算:以期初职工人数为分母
周转率
本期增加人数 本期减少人数 企业职工平均人数
*100 %
期工初人职数本加期人增数 本入期人调数本少期人减数本出期人调数期工末 人职数
第四节、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
(一) 综合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1 概念 : 指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 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法,对企业中作 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构成因素: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 2 特点:
(1)数量性 (2)模糊性 (3)动态性

人口与人力资源统计范本

人口与人力资源统计范本

中等收入国家 40
2000
10
20 67 72
高收入国家
29
25730
0
0
75 81
全世界平均
46
4890
18
32 65 69
二、人口构成统计
• 描述人口构成情况的前提是按照不同标志对该人口总体予 以分组。人口总体在特定时间上的构成状况,是该总体所 在经济社会系统基本特征的体现,它既是该系统经济社会 活动的结果,又作为决定因素影响到未来时期的经济社会 特征。
• 为了观察这些方面的特征,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对 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作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 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 还可以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负担系数),即
抚养系 少数 劳 年动 人 老 年 口 年 龄*人 1人 0% 口 0口
• 如何对人口总体予以分组?分组标志取决于特定经济社会 系统中的单个人所具有的特征。有些特征具有自然属性, 比如性别、年龄,有些则属于经济社会属性,比如就业状 况、收入状况、所处的阶层、所具有的教育水平、所居住 的区域、家庭组成状况、所归属的宗教和民族,等等。
下面介绍经常运用的几种人口构成统计 (一)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统计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在非普查年份,需要利用人口变动平衡关系来推 算期末人口数,这样获得的人口数就是经常统计 的人口数。即 期末人口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 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 出人数)

人力资源统计学

人力资源统计学

《人力资源统计学》选择题部分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3.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

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5.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6.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8.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劳动定额统计;工会参与统计;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职业技能开发统计;人力费用统计;劳动争议统计。

1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11.统计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12.统计整理阶段,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13.统计分析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统计学》代码:11467 复习重点课件小抄程振源李军华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绪论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企业人力资源:也称企业劳动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

特点:1、企业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 2、企业人力资源具有再生产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及其基本内容1、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2、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3、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4、劳动定额统计;5、劳动报酬统计;6、人工成本统计;7、劳动技能开发和鉴定统计;8、劳动关系统计;9、劳动者社会保障统计。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性质: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二、标志和指标(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的名称标志表现:各总体单位上的具体体现1、根据标志表现是否完全相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2、根据数量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值: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标志总量: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之和(二)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显著特点:数量性1、根据计算方式,分为基本指标与派生指标2、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根据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标志和指标区别和联系区别:前者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标的载体。

标志既可用数量表示,也可用文字表示。

而指标只能用数量表示。

联系: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

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统计方法一、统计分组法(一)统计分组法:按某个可变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组成部分(称为组)(二)原则:完备性原则、互斥性原则(三)作用:(1)区分现象的质或类型(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四)类型:(1)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2)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五)几个跟组距分组有关的概念1.上限与下限:分组标志在每组中的最大值成为上限,取的最小值称为下限2.开口组和闭口组:只有上限或只有下限的组称为开口组,而同时具有上限和下限的组称为闭口组。

3.组距: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4.全距:分组标志在总体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5.组中值:位于每组上下限中点位置的那个数值二、统计指标法(一)总量指标概念:说明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方面的数量特征种类:(1)总体单位总量与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二)相对指标概念: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之比,又称为相对数。

表现形式:无名数(无计量单位)和有名数(有计量单位)无名数形式: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种类:(1)计划完成相对数(2)结构相对数(比重或占比)(3)比例相对数(4)比较相对数(5)强度相对数(6)动态相对数. 前5个属于静态指数(三)平均指标概念:又称平均数,是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是各总体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代表值特点:差异抽象化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被平均的对象需满足同质性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最常见的一种平均数公式: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分为:1)简单算术平均数:总体/总体单位公式:2)加权算术平均数:总体分组后,任一总体单位属于且仅属于某一组,将各总体单位按组进行归集,一组中所含的总体单位数称为次数或频数。

分布数列:由各组频数形成的数列单项数列:单项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组距数列:组距分组形成的数列Xi为第i组的标志值,fi为第i组的频数,又称为权数,n为组数调和平均数,又称为倒数平均数三、统计指数法(一)统计指数概念本质:特殊的相对数简单总体:由使用价值和计量单位相同的事物组成的总体复杂总体:由价值不同的事物组成的总体动态个体指数:反映同一个简单总体某数量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方向与变动成都的动态相对数动态总指数:反映同一个复杂总体某数量方面在不同时期的的变动方向与变动成都的动态相对数(二)总指数的编制1.综合指数的编制:编制思路是讲不能直接相加的不同类事物的指标通过一座“桥梁”过渡为可以相加的指标,通过相加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总量指标。

将这样得到的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进行对比,前一时期为对比期,称为基期(0),而后一时期是欲研究分析时期,称为报告期(1)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充当中介或“桥梁”作用的指标称为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数(拉斯贝尔指数):如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所得的综合指数(拉基)帕氏指数:如果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所得的综合指数(帕报)2)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在统计实践中,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和可比性,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只能二选一一般规定,质量指标指数做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质基,即采取拉氏指数),数量指标做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数报,即采用帕氏指数)2.平均指数的编制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2)确定权数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两种形式,区别有联系联系:当所掌握的数据是复杂总体的全面数据时,平均指数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用区别:综合指数应用于掌握复杂总体全面数据的场合,而平均指数主要用于仅掌握复杂总体部分数据的场合,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1.总量指标因素分析(1)复杂总体(2)简单总体2.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简单总体的总平均数可分解为:组平均数和结构相对数即比重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与素质统计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统计一、规模统计的基本问题(一)人力资源规模统计的原则与范围两大统计原则:1)谁发工资谁统计,指基本工资 2)为谁工作谁统计,从工资发放关系解决员工人力资源划分问题两大统计范围:1)谁拿工资统计谁 2)谁法人谁统计子公司有独立法人资格,分公司没有独立法人资格。

从工作隶属关系解决员工人力资源划分问题(二)人力资源规模统计应注意的问题工资发放是核心,工作关系是补充,企业能否自由支配劳动力资源是关键二、规模的存量统计(一)时点规模某个时点,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二)时期规模也称平均规模,如某月/某年的平均人力资源规模拥有量,月/季度/半年度/年度,常用这4个时期规模统计,分母的是该月的总天数,不是实际工作日三、规模的增量统计机械变动: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净增量非零而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净增量为零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自然变动: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加或减少最终会影响到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的规模总量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一)增员统计1)自然增员: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增加的数量来自于企业招募到第一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2)机械增员:指该企业主要来自于其他行业或企业减少的劳动力资源(二)减员统计自然减员机械减员(三)人员净增统计可以是正数的增员,也可以是负数的增员(四)人员周转统计流入率流出率总周转率(五)人员变动平衡统计四、规模的动态比较统计(一)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绝对数(二)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相对数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统计一、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结构属性结构(一)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 50岁以上为老年,35-49岁为中年,16-34为青年(三)学历结构(四)名族结构二、企业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一)职业机构 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二)等级结构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三)岗位结构 10个等级部-厅-处-科-办(四)工期结构长期:10年以上,中期:3-10年,短期:1-3年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统计一、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一)劳动积极性 1)出勤率 2)劳动生产率(二)独立劳动能力体力智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三)团队合作能力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一)综合评价的特点(1)数量化(2)综合性(3)模糊性(4)动态性(二)综合评价的原则(1)数量分析原则(2)整体分析原则(3)模糊灰色原则(4)最优分析原则(三)综合评价的程序(1)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2)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3)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4)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评价的方法简单加权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核心思想是在各层次或各方案之间进行两两比较)第三章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第一节时间配置与利用概述一、时间配置的概念与分类(一)时间配置的概念:指人们在一天24小时的时间里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料理家务和娱乐等各种活动所消耗的时间比例分配(二)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工作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和加班加点时间。

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不包括上下班时间和午休时间。

用“工时”记精确非劳动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事无酬社会劳动耗费的时间,一般用“分钟”计算二、时间配置与利用的意义(一)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4个点(二)非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分析的意义1)非劳动时间越长,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2)自由支配的时间越长,表明社会发展层次越高3)提出减少非劳动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的社会措施4)促进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5)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三、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3资料2依据)(一)为企业编制各种计划和检查执行情况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二)为企业合理设置相关组织部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三)位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成果提供工作量依据(四)通过研究非劳动时间的变化,为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依据(五)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时间配置与利用情况,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料第二节劳动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一、劳动时间的构成与核算(一)劳动时间的构成1.日历时间: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日历工日数和日历工时数2.制度公休时间:报告期内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员工休息的节日、假日的时间总和3.制度劳动时间: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4.出勤时间:指在规定的制度劳动时间内实际上班的时间5.缺勤时间:企业员工按制度应该到班参加工作,但由于员工本身的原因(如产假、病假、事假、探亲假等),未能到班参加工作的时间6.非生产时间:指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他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劳动的时间,如参加各种会议、选举、学习、打扫环境7.停工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和停工损失时间停工损失时间:出勤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如停电、停水、停气、待料),未能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指员工停工后调做非本职工作或其他非生产性劳动所占用的时间8.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企业员工在制度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活动的时间,是劳动时间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9.全部实际劳动时间:指企业员工在报告期内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