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逝水年华》
无风无雨也无晴,那只是普鲁斯特的喃喃自语——浅谈《追忆逝水年华》
无风无雨也无晴,那只是普鲁斯特的喃喃自语——浅谈《追忆逝水年华》包宇晨《追忆似水年华》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奇书,其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又是意识流小说的真正奠基者,作者以其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写出了二百多万字的鸿篇巨著,为人类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一部人生命运的交响乐《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出生于1871年,1922年逝世,享年51岁。
在35岁的时候,他着手准备创作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个正值壮年的人会无缘无故开始创作一部两百万多字的书?因为普鲁斯特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所以从35岁开始,他只能足不出户,整天呆在房间里,过着一种与世隔绝式生活。
也正是在生命最后的这十五年中,他以自己30多年的人生经历为内容,精心构筑了一个宏大的内心世界,完成了多卷本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该小说共分7部,15卷。
其中包括1913年作者自费出版的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而这部作品并未得到文艺界的认可;1919年出版的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使他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并由此享有广泛的声誉。
其后,他继续出版了《盖尔芒特家那边》(1921)、《索多姆与戈摩尔》(1922),在作者死后,《女囚》(1923)、《女逃亡者》(1925)和《重现的时光》(1927)相继出版。
普鲁斯特从1905年开始构思《追忆流水年华》的创作,在写作过程中,他不仅反复思考、认真揣摩,而且不断完善内容。
直到他去世后的1927年,7部著作全部出齐,共有15卷,合计4 000多页,有200多万字,成为一部超长小说。
慨叹作者能够用如此短暂的一生写出如此恢弘的巨作、堪称奇才写出的奇书,《追忆逝水年华》与传统小说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作者是站在宿命的制高点上来观察、讲述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以及故事,可以说它是一部交织着很多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二、一首内心独白的抒情诗《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首来自内心世界独白的大型抒情诗,因为普鲁斯特的创作并不关心外在的世界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作者只关心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只愿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浅析《追忆逝水年华》
浅析《追忆逝水年华》作者:董中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5期摘; 要:《追忆逝水年华》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之作,这部集大成的作品描绘勾勒出了一副法国上流社会的全景图,小说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创造了一部精美绝伦的世界,而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运用“重复”的创作手法,使人物、故事、生活等更为立体,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意识流;心理;情感;重复;手法[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2《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是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境富裕却体弱多病的青年慢慢成长的过程。
小说里面涉及到的地方无非是它童年时度假的小城伊利斯耶、长大之后经常出入的巴黎的上流社交圈、家乡贡柏莱以及犹太人的圈子。
从表面上来看,这部有名气的经典其实没有所谓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它所展示的无非是生活的一些现象和身边发生的琐事。
但是,正是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自我追忆,表现了普鲁斯特对家人,对爱情的怀念,对下层人民的敬仰和荒淫庸俗的事物的深切厌恶。
其实现在看来这是揭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贵族的日渐衰败以及大资产阶级的腐朽与无能。
普鲁斯特意识到,于我们而言,世间事物的存在形态不仅止于它们的物质本体,同样在乎它们于我们心灵深处所触发的情感,在于它们作为光阴之河上亘久不变的桥梁,神秘莫测的道路,由我们无从预计的一瞥,一闻,一触,一嗅,一尝,一念所引动,某时翻开某张书页,某刻忆起某个名字,将被时间冲刷得那么难以辨认的我们与从前的岁月重建连接,轨道在此汇聚,齿轮在此衔合,种种通感交融一体,引着我们破开习惯之缚,穿越记忆之雾,寻至逝去的时光,觅见彼时的世界,变回那天的自己,于是所有过往的环境、人物、所有昨日的所想所述、所做所为,一切都在此时此刻破土而出,重现光明,照彻脑海;正如开篇人们耳熟能详的玛德莲娜主题,中部的祖母主题,卷末点睛的台阶主题。
《追忆似水年华》最好的译本
《追忆似水年华》最好的译本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有很多的中文译本。
以下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几个版本:
1. 周克希版本:周克希的翻译非常流畅,能够很好地传达普鲁斯特的思想和情感,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2. 徐和瑾版本:徐和瑾的翻译风格严谨,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也很受欢迎。
3. 译林版本:这是《追忆似水年华》的唯一一套全译本,由多人合作翻译。
虽然翻译质量可能因人而已,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4. 沈志明版本:沈志明的节译本简洁明了,能够比较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好评。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喜好和阅读习惯,所以最好的译本可能因人而异。
10本好看经典的长篇小说分享
10本好看经典的长篇小说分享长篇小说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
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关于10本好看经典的长篇小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堂吉诃德》;;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堂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著作。
文学评论家都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2.《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在所有俄国小说乃至世界所有小说中,若要挑选出一部“最伟大的小说”,人们往往还是会首先提及《战争与和平》。
3.《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这本史诗般的巨著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此书,他说:“《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
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4.《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尤利西斯》是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5.《追忆逝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称得上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回忆之一。
走向自我毁灭的索多姆与戈穆尔——漫谈《追忆逝水年华》中的夏吕斯男爵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走向自我毁灭的索多姆与戈穆尔——漫谈《追忆逝水年华》中的夏吕斯男爵作者:贺奉年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刊名:时代文学(双月版)英文刊名:SHIDAI WENXUE年,卷(期):2007(2)参考文献(3条)1.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19942.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19943.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1994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王峰.WANG Feng意识流小说与意义的更生--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例[期刊论文]-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2.杨宁试论《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1)3.刘小飞探求生命的真正意义——解读《追忆似水年华》[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6)4.高奋.Gao Fen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时间长河里的航标[期刊论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5.殷彬.李宝峰普鲁斯特:为了拯救而追忆[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6.张介明作为"时间艺术"的可能--《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问题研究[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2)7.家麒先着手研究,再动手翻译--记新版插图本《追忆似水年华》译者徐和瑾[期刊论文]-译林2005(3)8.文雅.Wen Ya普鲁斯特作品中的隐喻与借代[期刊论文]-法国研究2008(3)9.张小玫释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八句箴言[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0(4)10.刘成富普鲁斯特创作风格的再认识[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5)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wx-syb200702062.aspx。
意识流小说与意义的更生——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例
意 识 流 小 说 天 然 就 显 示 出 一 个 意 义 不 断 更 生 的 过 程 。 在 意 识 流 小 说 中 , 意 识 的 流 动时 而 如 小 溪 湍 流 ,时 而 如 波 涛 暗 涌 , 它 的线路 、它 的形 状 无 时 无 刻 不 在 发 生 变
收 稿 日期 :2 0 0 6一o 4一o 4 作 者 简 介 :王 峰 ,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副教 授 。
根 本 不 知 道 这 个 个 体 在 想 什 么 。 这 里 实 际
就有 一个 限 制 :它 必 须 进 入 一 个 阐 释 的 公 共 空 间 ,这 个 阐 释 的 公 共 空 间 就 是 以 作 品 形 式 存 在 的 文 本 。 所 以 意 义 应 该 这 样 来 理
在一 瞬间展现出意义整体 。这个 意义 整体是不 断变动的 ,它 的结构并不 固定 ,不断 以网格状 的方式 向 外发 散 ,改变它的外形 。对 于一个 小说 的阅读 者来 说 ,必须保 持不 断 的紧张感 才能抓 住这 个意 义之 流 ,并深入 到意识 流的 内部从未来性 的角度理解 意义的本质 。
解 : 阐 释 个 体 与 文 本 相 遇 ,意 义 的 瞬 间 展 现 结合 了阐释 个 体 与 文 本 两 者 ,并 且 形 成 新 的 文 本 ,这 是 意 义 的 第 一 个 实 际 存 在 7" b - 式 。意 义 的 瞬 间 展 现 必 须 以 文 本 为 基 础 , 在 文本 敞开 的境 域 中得 到理 解 。 因 为 对 于
地 建 构 自身 , 完 成 自身 , 创 造 自 身 ,并 且 永 无 止 境 ,无 限 向 未 来 敞 开 。 这 里 ,就 以
《追忆逝水年华》的时间与记忆主题
《追忆逝水年华》的时间与记忆主题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探讨人类所固有的“记忆”这一心理机制的空前巨著,“记忆”构成了“追寻失去时间”的真正主旨,也是普鲁斯特为自己确立的恒常的生命形式,是人类把握逝去时光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的生存方式正式建立在对记忆之回忆的基础之上。
首先,回忆串联起时间与记忆,回忆成为生命的形式与艺术的形式。
小说开篇第一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小说描述了我再一段恒常时间里的生活形态——失眠以至于用回忆来打发漫漫长夜。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普鲁斯特的生活形态,由于疾病缠身,身体羸弱,他只好选择这样的生存方式:在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
作者以一个失眠的晚上为回忆起点来构建小说,一方面失眠夜晚是叙事者在一段时间内就已经确定的生活形态,这个起点是回忆的起点,叙述者是过去时。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现在时的叙事者作为小说回忆的参照和评判尺度,使得我的回忆纳入到一个更加宏大的叙事框架之中,也就是说现在时的叙事者与过去的叙事者两个叙事系统同时存在与文本时间之中,这就使得小说的艺术特性更加斑驳复杂。
因而回忆既是生命的主体,又是艺术的主体。
其次,记忆的双重性构建起了回忆的大厦,让时间成为了永恒。
普鲁斯特的记忆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有意记忆,有意记忆是作者对故事框架的安排、具体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内在逻辑性。
另一种是无意识记忆,或者叫不自觉记忆。
《追忆》中最著名的无意识记忆的情节就是关于“小玛德莱娜”点心的细节,一块点心放在茶水里泡软,散发出的气味唤醒了作者当年吃点心的种种记忆,逝去的时间也伴随着无意识的记忆得以复活和重现。
无意识的记忆揭示了人类回忆的固有形态和特征,那就是非逻辑性和无序性,真实的记忆是原生态的、自然的、无序的。
在《追忆》中,回忆在普鲁斯特那里最终升华为把握过去,建构此在,确证自我的方式,他以记忆的呈现的方式探讨了人类内在心理时间的统一性。
在时间的三个维度中,普鲁斯特极度迷恋过去,他相信,真正的生活是被体验过的生活,是在回忆中建构起来的生活,一种具有内在性和整一性的生活是过去时间中的生活,用记忆的方式把握住过去生活的时间才是人幸福的源泉。
追忆逝水年华:《情书》小说和电影版的“回忆”叙事特征
情 结 与死 亡 的超 脱 : 书信 表 面 上 看 是博 子和 女 树 的交
流. 实则 是 男 树 和 女 树 在 逝 去 的 回忆 中 演 绎 一 场 “ 超
岩井 俊 二 .一 位 在青 春 里 回忆 和 思 考 的作 家 、 导 格刻 画 t q己 的 文 字 和 图 像 . 创作 “ 文学 ” 和“ 电影 ” 的 “ 岩井美学” 作 为 在香 港 影 艺 电 影 院 连放 半 年 之 久 的 《 情 书 》 是 岩 井俊 z g J , 新 性 创作 的展 现 — — 在 一 连 串 回忆 的 网状 结 构 中再 现 了 自 己对 爱 情 、 青 春 和 生 命 的 曲折 绵 长 且 难 以 言说 的心 意 三人结构 ( 博子一男树一女树 ) 在 过 去 和 现 在 均 靠“ 回忆 ” ( 书信 ) 重 构记 忆 . “ 复活 ” 那 一 段 初 恋 往 事 的难 以忘 怀 : 暗线 是 女 树 对 男树 的点 滴 回忆 以记 忆
安徽文学
ANHUI W ENXUE 文
学
追忆逝水年华: 情书) ) , J I 说和电影版的“ 回忆" 叙事特征
林 晓 兰
f 华 南 师范大 学)
摘
二
.
研
究
要: 被称 为“ 日本 王 家卫 ” 、 “ 映像作 家” 的 岩 井 俊 地 描绘 出人 物 内心 的 起伏 和挣 扎 除 此 之 外 . 岩 井 俊 继 承 和 发 展 了 日本 电影 画 面的 优 美 清 新 . 开创 了
在 于过 去 ” . 告诉读者“ 这 是 一段 回忆 ” : 二 是 通 过 人 物 抵 住 了 岁月 弭 灭 性 的 力量 … …多 亏 了记 忆 . 往 事 才 能 树的书信 中. 任 由 读 者 自我 构 图 . 尽 可 能 把 自身 的 经 事 联结 成 一 条 线 …… ” ( 德 . 谢. 利哈乔夫 ) 电影 中现
关于梦的文学作品
关于梦的文学作品
关于梦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详细介绍:
1.《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以梦为主题,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
主线,将现实与梦幻相融合。
其中“葬花”一回,宝玉梦见黛玉在花丛中身亡,预示着黛玉的不幸命运。
这个梦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黛玉悲剧命运的预测,还通过梦境的形式,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2.《追忆逝水年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以梦为线索,讲述了主人
公在回忆中体验过去时光的故事。
主人公通过不断回忆,进入了过去的时空,与已逝的亲人、朋友进行对话。
这种时空的穿越使得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感觉。
3.《庄周梦蝶》:中国古典文学短篇故事,故事极短,原文只有70字。
故事讲述了庄周
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个梦境展现了庄周和蝴蝶之间的神秘联系,提出了现实和梦境难以区分的问题。
《追忆似水年华》:爱情、时光与过去的遗憾
追忆似水年华:爱情、时光与过去的遗憾简介《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爱情、时光和遗憾为主题的经典文学作品。
这本小说由作者 xxx 所创作,通过精彩的叙述和感人的情节,展现了爱情的美丽、时光的流逝以及对过去的无尽怀念之情。
爱情:美丽而短暂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作者描绘了主人公与女主角之间的深厚爱情。
他们相遇于风景如画的大学校园,在青春洋溢的岁月里彼此倾心。
他们一起经历了甜蜜并难以忘怀的瞬间,享受着彼此之间无法言喻的默契和亲密。
然而,正如作者所表达的那样,爱情是美丽而短暂的。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中种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和外部压力开始逐渐侵蚀他们之间纯粹而美好的感情。
这段曾经让他们幸福不已、荡气回肠的爱情,最终化为一段无尽的怀念和遗憾。
时光:流逝与留恋随着故事的发展,时间成为了《追忆似水年华》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时光如流水般淌过,不可阻挡地将一切带走。
在小说中,作者让读者感受到每一页转动时钟针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流逝感。
主人公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曾经纯真而美好的爱情也逐渐模糊在岁月之中。
他开始回忆起过去,思考着那段美好而短暂的爱情是否仍能在时光流转之前留下一丝印记。
遗憾:永远无法弥补通过描绘主人公对过去爱情的回顾和思考,《追忆似水年华》呈现出了深深的遗憾之情。
无论是因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还是某些偶然事件导致他们分离,这段美好的爱情注定无法弥补其里面隐藏的遗憾。
在小说结尾处,主人公唏嘘不已,明白自己无法改变或重返过去。
然而,遗憾也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记忆。
它们使他更加珍惜曾经拥有的爱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
结语《追忆似水年华》以其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和复杂而令人动容的情感,将爱情、时光和遗憾相互交织在一起。
这部小说给读者带来了对爱与失落、青春与时光流逝之间微妙关系的深思。
Through the story of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the author portrays a profound love between the protagonist and the female lead. The novel shows both the beauty and brevity of love, as well as the inevitabl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lingering nostalgia it leaves behind. Ultimately, it explores the theme of unfulfilled longing and regrets that can never be undone.In conclusion,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is a masterpiece that delves into themes of love, time, and regrets. It invites readers to reflecton the complexities of relationships, the fleeting nature of time, and the bittersweet memories that shape our lives.。
浅析《追忆逝水年华》中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浅析《追忆逝水年华》中的意识流写作手法意识流写作(ConsciousnessWriting)是一种把作者自身情感和意念表现出来的文学写作方式,是一种充满强烈的情绪,探索人类意识内部结构的文学写作方式。
追忆逝水年华》出版于1922年,是中国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周恩来创作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极大地反映了新文学运动带来的新的文学精神,引入了意识流写作手法。
分析作品内容
《追忆逝水年华》以19101914年湘西台山区上游村落境内几个故事,描绘了百姓生活的全景和其它形色,表达了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现实,突出了百姓的贫困落后及上层社会的严重压迫,而贞勤的老婆子一生秉持“正义观”,作者用笔意传达出一段心路历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意识流写作手法构思
《追忆逝水年华》洋溢着强烈的情感和意识,整部小说都在呼唤一种民主自由,一种生活的情趣,一种追求的梦想。
它的意识流写作手法表现在笔触的细腻、叙文的纵深,从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的意识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蕴。
小说采用错综复杂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短暂的思绪交替表明心灵的多样变化,语言的急促与拖慢,加强了文章的语言表达,特别是作者把人物思想、精神转变作了一系列精心排列的叙述,实现了人物思想表达的强烈性和真实性。
结论
《追忆逝水年华》中的意识流写作手法,以错综复杂的流派呈现出历史、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交融、发出强烈包容性的阐释,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的强烈感染力,产生深深的共鸣。
通过精致的文学创作,追忆逝水年华》这部作品的意识流写作手法,深深的挖掘出人类心灵的深处,使得读者得到更多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获得更深刻的思想感悟。
《追忆似水年华》经典语录大全
《追忆似水年华》经典语录大全《追忆似水年华》经典语录大全导语: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追忆似水年华》经典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1. 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2.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
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儿随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
’半小时之后,我才想到应该睡觉;这一想,我反倒清醒过来。
我打算把自以为还捏在手里的书放好,吹灭灯火。
睡着的那会儿,我一直在思考刚才读的那本书,只是思路有点特别;我总觉得书里说的事儿,什么教堂呀,四重奏呀,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争强斗胜呀,全都同我直接有关。
这种念头直到我醒来之后还延续了好几秒钟;它倒与我的理性不很相悖,只是象眼罩似的蒙住我的眼睛,使我一时觉察不到烛火早已熄灭。
后来,它开始变得令人费解,好像是上一辈子的思想,经过还魂转世来到我的面前,于是书里的内容同我脱节,愿不愿意再挂上钩,全凭我自己决定;——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3. 尽管我们知道再无任何希望,我们仍然期待。
等待稍稍一点动静,稍稍一点声响。
——普鲁斯特4.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普鲁斯特5. 有回忆才是完美人生——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6. 且让我的泪流到那麽远吧,这样,我的爱人将永远不会知道,曾有那麽一天,我为他而哭,且让我的泪流到那麽远吧,这样,或许我就能遗忘了琵卓河、修道院、庇里牛斯山的教堂、那些迷霁,以及我俩曾一起走过的小径。
——普鲁斯特7. 我到威尼斯时,发觉我的梦已经变成我的地址了。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8.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我们已经失去的乐园,唯一有吸引力的世界是我们尚未踏入的世界。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9. 永远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追忆似水年华》及其同名电影的比较
2013.03学教育98《追忆似水年华》及其同名电影的比较赵娟(新疆伊宁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摘要]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自发表便占举足轻重之位,影响力随岁月流逝反而逐渐增大,对其研究和评论的学术活动也被广泛开展。
然而对以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的却是少之又少。
为此,笔者试图通过文本分析及影像细读的研究方法,比较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及其同名电影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结构;主题;风格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相比其它意识流作品来说,读者认同度相对较高,这与小说自身特点是紧密相连的。
从内容上而言,《追忆似水年华》以个人琐屑的回忆为叙述重点,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因而使文本更具亲缘性。
语言风格上,普鲁斯特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以及自然,朴实而不失优美的句子,使得小说文本广受大众喜爱。
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吸引着导演拉乌尔·鲁兹在1999年将其在荧幕上展现出来,并提名同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及2000年凯萨奖最佳服装设计,但对多数《追忆似水年华》的读者来说,他们对改编的影片并不买账,认为改编的电影作品魅力大减,丧失了原著独特的风格。
笔者以为:众口难调,讨论改编效果的好坏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然而探究其电影改编过程中如何对原文本进行处理却是十分必要的。
下文将就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叙事结构的变动本雅明在评论《追忆似水年华》时曾用到过“网上水滴”这个概念:一张巨大的网撒入水中,拉起来什么鱼都没有,唯有水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正是这些水滴的集合,它们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瞬间。
[1]这句话充分概括了《追忆似水年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结构特点。
小说文本中,明晰的时间脉络是无迹可寻的,甚至也没有统一的叙述事件。
传统小说中那种整体性的,次序性的阅读体验在这里是被割裂和打乱。
普鲁斯特把事件分化成场景(有仅仅只关乎风景的,也有仅仅只数人的社会圈子,当然更为常见的是二者的融合),通过对场景慢里斯条的描写,来反映观察和态度,而读者正是以此为镜,感受到普鲁斯特的真正意图;时间上,极少正面告诉你某段回忆发生在那个时间段,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很多时候根本揣度不到此事件发生时叙述者的真实年纪,加之,回忆本身就不是完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故小说文本中常规的时间观念被心理时间取代。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1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阅读这套书是个大工程,我只买了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
很多评论说这本是整套书最好的。
目前已读80多页,虽然少,但有话想说,也大致简单了解了普鲁斯特的叙事风格,文字特点。
追忆似水年华,有译者也翻译为寻找逝去的时间。
作为一个家境优渥,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的人,普鲁斯特自小衣食无忧,但体弱多病,性格内向,敏感多思。
首先,他的文字里没有生存层面的展示,完全不涉及钱,艰难,谋生等等普通人一辈子也搞不定,一睁眼就需要面对的东西。
也许是他自动过滤了这些,也许他主动选择不看,不听,不思考。
他只表现时间、生命、亲情带给他的美好和感动。
不得不说,面前摊开的书上,有着世上最美好而冗长的散文体文字。
但美好需要慢慢感受,冗长却是首先要面对的。
初看,说啰嗦一点也不过分。
举例如下:儿时,家里来了客人(斯万),母亲让作者去睡觉,匆忙之中忘了和他亲吻道晚安。
普鲁斯特辗转难眠,先是让女仆给母亲捎去一张字条提醒,又翻来覆去东想西想。
意识流手法,就这么一件小事,足足写了好几页。
还有小玛德莱娜蛋糕配茶水的描述。
从蛋糕就着茶水下肚的瞬间,味觉,感觉,知觉全回来了。
又是洋洋洒洒好几页。
我的感慨,在普鲁斯特这里,时间慢下来了,它不再奔跑不息,消失如风。
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
再将它们置于显微镜下,放大无数倍,当你一点点去审视,我想时间原本的样子,就是普鲁斯特所描述的。
时光安静,琐碎美好,这也是生命原本的性状吧,只是这种感觉与我们隔膜太久。
读普鲁斯特的文字,疗愈烦躁的一剂良药。
只是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否则读不下去。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2“惟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惟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
”有人说:“未来只会更差,不会更好。
”那些我们曾经蹲在树下抓着蛐蛐,看着重复再重复的动画光碟——那些我们曾觉得如此无聊的童真岁月,在如今难以闲下脚步的生活里变得如此珍贵,只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九章“20世纪前期的欧美文学”测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九章“20世纪前期的欧美文学”测试题一、填空题(已知作品填作家,每题2分,共20分)1.正确答案是:纪德2.正确答案是:托马斯·曼3.劳伦斯正确答案是:劳伦斯4.《变形记》5.6.正确答案是:吴尔夫7.《喧哗与骚动》正确答案是:福克纳8.《追忆逝水年华》正确答案是:普鲁斯特9.《青年近卫军》正确答案是:法捷耶夫10《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正确答案是:奥尼尔1分,共10分)1.20世纪欧美文学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格局的确立和流派纷呈的状况。
选择一项:A. 二元化B. 一元化C. 多元化D. 三元化正确答案是:多元化2.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的史诗性作品之一《静静的顿河》是_________创作的。
选择一项:A. 肖洛霍夫B. 列昂诺夫C. 高尔基D. 西蒙诺夫正确答案是:肖洛霍夫3.______________是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大师。
主要作品有《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
选择一项:A. 萧伯纳B. 高尔斯华绥C. 戈尔丁D. 劳伦斯正确答案是:萧伯纳4.______________是一位以善于描写战争而闻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西线无战事》写一个普通士兵在战争中的遭遇。
选择一项:A. 雷马克B. 罗曼·罗兰C. 亨利希·曼D. 托马斯·曼正确答案是:雷马克5.20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______________的《海滨墓园》被认为是后期象征主义的经典诗歌之一。
选择一项:A. 里尔克B. 叶芝C. 艾略特D. 瓦雷里正确答案是:瓦雷里6.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____________后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涉及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
选择一项:A. 法国B. 德国C. 俄国D. 英国正确答案是:德国7.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于20世纪初,20和30年代成就辉煌,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2023年《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
2023年《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2023年《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1《追忆似水年华》被康诺利评为“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作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说实话,我没读过完整版的《追忆似水年华》,只是看过一些简易版的,所以在这里,我只是简单谈一谈它在体裁上的创新之处。
首先,作者将现实和梦想联系在一起,是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小说,这是它的创新之处。
作者在回忆和现实中徘徊,虽然讲的都不过是简单易懂的事情,但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起的效果完全不同。
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讲述同样的故事,因为人的生活本质没有变,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命在无时无刻走向死亡这一事实,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用回忆的方式来抗拒死亡,抗拒遗忘,在梦中,或许一切都不同,但于再另一面反应社会现实,逃避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面对。
小说将现实与梦想之间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虚幻来表现真实往往直接比揭露现实更有震撼力。
其次,作者叙述读后感的方式很特别,不仅仅叙事,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整部作品没有特定的中心人物,都不是完整的故事,也没有明显的贯穿全书的线索。
它主要以描写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活动为主,看似一个个之间支离破碎的,但是却是形散神不散,可以分为多个独立完整的小说,这和传统的小说截然不同,没有特定的主题比只有一个主题更能吸引人,真所谓单音节的旋律是无法与宏大的交响乐相提并论的。
《追忆》在叙述角度和结构形式上的创新是具有革命性的,但在有些方面又具有两面性,呈现出一种转折点的面貌。
首先,它的叙述者不是全知全能的形象,具有多重性,即有自我的多重存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主导的自我也发生变化,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变化。
但是在每一个断片也就是__的时间段内的自我并不呈现为__状态,而是呈现为单一显性自我的主导性和多种隐性自我的和平共处。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小说中的“我”应分成两个主体,一个是行为的主体即主人公,一个是叙述的主体即叙述者,“叙述者秉持着叙述大权,但是他把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权利交给了主人公;叙述者虽然拥有全知的意识,而身在局中的主人公只有有限的意识。
《追忆逝水年华》简介
《追忆逝水年华》简介
《追忆逝水年华》,又译为《追忆似水年华》、《追寻逝去的时光》,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
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
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
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
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
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原来是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所谓的“变态心理”。
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
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追忆似水年华》主要情节
《追忆似水年华》主要情节《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男主角通过回忆自己的过去,追溯自己的成长和爱情经历的故事。
本文将以逐章进行简要梳理和剧情描述,在不同章节中逐渐展开主要情节。
第一章:回忆的起点男主角在中年之际回忆起自己的青少年时光。
他描述了自己在学校的日子,与哥哥的关系以及与青梅竹马小红的初次相遇。
故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男主角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年轻人的转变。
第二章:初恋之路男主角回忆起自己与小红之间的纯爱故事。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快乐和困难,并共同成长。
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支持,共同梦想着未来的美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逐渐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第三章:成长的痛苦男主角进入大学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他与小红的联系也渐渐疏远,两人开始有了各自的生活。
这一章通过男主角内心的独白,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挣扎和成长。
第四章:再会与别离男主角回忆起与小红再次相遇的情节。
他们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重新联系,并让彼此的感情重新燃起。
然而,由于各自的生活和价值观的抉择,他们最终决定分手。
这一章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男主角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成长。
第五章:人生的领悟男主角回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人生风雨,在回忆的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他明白了人生是一次次的选择和舍弃,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成全。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以及成长所带来的代价和收获。
最终,男主角展望未来,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结束了他的回忆之旅。
通过以上章节的剧情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追忆似水年华》主要描述了一个男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和爱情经历。
每一章都以男主角的回忆为线索展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人生故事。
本文对整个剧情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追忆似水年华》深入思考人生、爱情和成长的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忆逝水年华》
的人物塑造艺术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班102062008045马林青《追忆逝水年华》是法国现代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
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小说的终结和现代小说的兴起,是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分水岭。
在这部以创新著称的小说中,普鲁斯特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小说写作艺术,为文学艺术创作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被法国评论家莫洛亚誉为“逆向式的哥白尼革命”,人重新成为宇宙的中心,成为小说的核心和重点。
这部长达300余万字的小说巨著迄今仍然是人类文学史上不朽的宝藏,它带给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小说从主人公回忆自己的生平开始,情思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展现了那个背生活表象掩盖的遗忘世界——心灵世界。
整部小说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也没有传统小说的高潮和结局,有的只是主人公行云如流水般的回忆,酣畅淋漓的思维和丰富复杂的情感。
然而他带给读者的震撼却非同一般。
普鲁斯特让我们品味到的是一种感受到的生命,一种超乎时间的真实。
这也是这部小说的深刻主题所在:让超乎时间之外的记忆追寻并找回那似乎已经失去但其实不过是被遗忘所掩盖的时间和生命。
然而,这仅仅是普鲁斯特给人们的一种感悟,那么他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悟的呢?我就不得不要说一下作者在人物构思上的匠心独运了。
《追忆逝水年华》中的人物形象与传统小说的人物形象相比,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了现代作家对人的一种全新的理解,“新颖”,“别致”为这部小说形象的一大特色。
在人物的描写上,普鲁斯特突出了时空的整体性,追求的是一种“空间心理分析”。
他认为,人物的个性塑造不可能通过平面分析来完成,人物的个性是由大量的印象积累起来的,这种印象不仅来自人物与他人的交往,也来自他人与他人交往之间对该人物所作出的评价以及该人物留存在他人记忆中的形象,这些印象横跨巨大的时空间距,散落在许多人的意识之中,而且大多以某种模糊的、多面的、复杂的和想象的面目出现。
与传统人物塑造相对照,普鲁斯特的人物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人物无确定的原型: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几个乃至十几个生活中的人的集合体。
普鲁斯特的观点是:一部作品中的个性,不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都是用“大量的印象塑造起来的,它们取自许多少女、许多教堂、许多奏鸣曲,用于构成一个少女,一座教堂,一首奏鸣曲。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有关叙述者的。
由于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而且作品中的故事与普鲁斯特本人的经历有颇多的相似之处,于是许多读者就将这一“我”等同于普鲁斯特本人认为《追忆似水年华》是日记、自传或者是自传体小说,其实不是。
人物是显现的,而不是直接描绘或速写的:人物在亮相之前大都经由他人的对话为其出场作备,或者说首先出场的是人物的名字而不是他本人,比如,阿尔贝蒂娜首次出现在叙述者的朋友对她的议论中。
不管最初的评语多不准确,未来的人物形象正是在这些风言风语中形成的。
然后读者欣赏到的是出现在多种不同场合的人物瞬间描写,它可能是有关人物的面部印象,也可能是有关人物的服饰或背景印象,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所有的印象描述必定与叙述者的视角完全一致;几乎所有的叙述都局限于叙述者本人的直观印象,其中不附带任何解释。
比如,对于女性,普鲁斯特特别喜欢让叙述者感受她的目光和微笑之美,当然由服饰引发的诗意美也是频繁可见的。
伯爵夫人“星星般灿烂的目光”,奥丽阿娜的眼睛“发蓝,像一朵长春花”。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姿势,普鲁斯特对这些姿势从不附加任何解释,他要让这些姿势自己说话。
比如,塑造一位同性恋者,他会让该人物挑选草莓时,优雅地一笑,撅嘴扭腰。
不用再附加任何提示,读者自然明白了一切。
人物是立体的,未完成的:读者在长达7卷的作品中自始至终都可以瞥见作品主要人物的身影,每次都可能对人物的变化感到惊讶,或者获得一些对某些人物印象的更正,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叙述者由于各种原因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通过人物的多次重现,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然而,读者很可能依然无法概括出该人物的完整的个性,就像对现实中的自己或朋友一样。
人物的塑造是想象性的:比如,在《重现的时光》中“我”是这样回忆起往日的女伴的“我又回忆起往日的希尔贝特。
我简直可以画出太阳照在山楂花下的四边形光线,小姑娘拿在手里的铲子,以及在远处盯着我看的目光。
”类似的描
写不胜枚举,普鲁斯特追求的是人物塑造中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其结果是,这一瞬间的印象在读者记忆的幻象中形成一幅明亮而清晰画面,永久地印刻在记忆的画板上。
法国批评家塔迪埃的评语精确地概括了普鲁斯特这一方面的创作风格,他说,普鲁斯特让人物周围的适宜空间将人物与想象连接起来。
作者正是这样在美的幻觉中使人物达到图像的完整。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并不像传统作家那样在作品中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笔下的人物既不是类型人物,也不是性格人物,而是由一系列印象构成的多面体,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明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用印象迭加式的方法塑造圆形人物,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圆形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性格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小说中圆形人物随着作品情节的运动而不断地展现其性格的多样性,人物是立体的,不可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对其性格进行概括和总结。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塑造的绝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圆形人物,但在描绘、塑造人物形象时,普鲁斯特却与传统的经典作家不同,表现出独特的创新。
普鲁斯特从不直接描绘人物,他总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个人物形象的印象来塑造人物。
不同人物对同一人物印象的迭加,构成了这个人物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他写的是对人物的反映,而不是人物本身。
在他的笔下正是这种印象迭加式塑造人物的方法,决定了他塑造的人物多是圆形人物。
“与传统小说家笔下性格鲜明的人物不同,普鲁斯特的人物无法用一个概念来定义”。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斯万、弗朗索瓦丝等人,都是性格复杂、心理矛盾的综合体,我们既不能说斯万爱慕虚荣,因为他从不夸耀自己显赫的朋友;也不能说弗朗索瓦丝残忍,因为她会为一点苦难而伤心落泪。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总是用各种印象来展示人物性格心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由读者自己通过自始至终的各种印象来形成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他从不把自己关于人物的看法评价告知读者,这就形成了《追忆似水年华》人物心理、性格的开放性。
“普鲁斯特的人物似乎是由一种不同的实质所构成。
思想、梦幻和信息就是他们的一部分。
人们成长到充分的高度,他们的行动没有遇到任何挫折。
如果我们要寻求某种指导,来帮助我们把他们放到宇宙的适当位
置,我们消极地发现:并无此种指导。
或许同情比干涉更有价值,理解比判断更有意义。
除了运用印象迭加的方式塑造人物外,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还经常运用幽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所谓幽默,即模仿要嘲笑的人或物,把它们再现出来,但并不是按照它们的原貌,而是对它们略加歪曲。
普鲁斯在小说的许多地方,对许多人物运用幽默的手法来塑造,这并非出自作者对人物的憎恶、诽谤,而是用人物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
这些人物是无害的,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幽默滑稽的部分,不过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些幽默滑稽的言行和思想,在我们身上或许也存在,只是没有将其放大特写出来,因此,我们丝毫也感不到。
对这些思想,作者并未加以讽刺,只是把它们模仿出来,让我们看看人性中幽默诙谐的一面。
如爱说俏皮话的戈达尔大夫。
他所说的俏皮话并非那么合适于当时的场面,有时显得生硬、突兀,但正是这些不合时宜的俏皮话,却让戈达尔大夫这个人物具有了一定的喜剧效果。
如果他的每句俏皮话都讲得恰到好处,那么戈达尔大夫给人的印象就不是幽默诙谐,而是聪明、机智、富有智慧。
这样的话,远远达不到不善于随机应变的戈达尔大夫所说生硬俏皮话的喜剧效果。
作者对戈达尔大夫的模仿是善意的,因为戈达尔大夫本人在小说中是一个很出众的外科大夫,他对周围人并不含有恶意。
幽默手法的运用,冲淡了带走一切的时间给予人的悲哀,人们在体验着一个个在我们面前转瞬即逝的人物带给人的悲哀的同时,也体会到生活中还有喜剧性的一面。
运用幽默来塑造人物,营造气氛,是作者在冬日里给我们带来的一抹阳光,让我们感觉到在这令人悲哀的世界上,毕竟还存在着让我们开心一笑的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