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哪些经验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哪些经验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哪些经验感染性疾病是一类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外科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医外科学认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邪侵袭以及局部气血凝滞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条件,而局部气血凝滞则是导致病情加重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

因此,中医外科学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注重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扶正方面,中医强调通过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例如,对于久病体虚、容易反复感染的患者,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方剂来益气固表,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同时,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起居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等,以促进正气的恢复和生长。

清热解毒是中医外科学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热毒是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清除热毒。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症状。

例如,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等疾病,可以使用银翘散、五味消毒饮等方剂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活血化瘀也是中医外科学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感染性疾病往往会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从而影响病情的恢复。

因此,需要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

例如,对于慢性盆腔炎、下肢丹毒等疾病,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方剂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除了内服药物治疗外,中医外科学还采用了多种外治疗法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中医药学基础——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及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学基础——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及中医药治疗

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及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一、呼吸道病毒疾病的防治是世界性难题病毒引起的疾病多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形成,病毒传播更加迅速,影响更加广泛,因此防治病毒性疾病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国家的重大需求。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影响面最大的一类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存在诸多局限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全球约有10-20%的人感染流感。

其中2009年爆发的H1N1甲型流感造成全球至少20万人死于呼吸道疾病。

对流感的防治主要以抗病毒药物及特异性疫苗的研制与应用为主,但以达菲为代表的抗流感药物多存在治疗局限性、耐药性、不良反应等问题,疫苗也只是针对当前流行的病毒类型有防御作用,对发生变异的病毒无预防作用。

目前,正式上市的抗流感药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为代表的离子通道阻断剂;一类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由于现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对这些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离子通道阻断剂更是存在对B型流感病毒无效和神经毒性等缺陷。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的病源,也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人群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专门针对RSV感染的治疗药物。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由RSV导致3亿多2岁以下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其中约250万病人死亡。

早产儿、支气管及肺发育不良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缺陷的婴幼儿RSV感染率高达50-70%。

免疫缺陷病人及老年人也是RSV的易感人群,对RSV感染与高龄慢性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免疫低下病人)死亡的相关性也逐年得到重视。

RSV感染也是我们国家散发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诱因,2000年-2002年间北京1402例婴幼儿患者中,有66.1%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该病毒引起的,浙江、广州、山西、北京以及河北和天津等地也发生过RSV大规模爆发流行。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 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 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岭南地区,由于气候湿热,蚊媒的孳生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登革热的发病率一直较高。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等急性传染病,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岭南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从登革热防控的经验出发,探讨岭南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特色和优势。

一、岭南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特色1. 个性化治疗岭南中医药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注重个体的体质、环境和病情特点,因而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在传染病防控中,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岭南中医药擅长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2. 综合调理岭南中医药强调“以治未病”的理念,注重预防和调理,使人体保持动态平衡。

在传染病防控中,不仅需要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需要加强对人体的整体调理,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岭南中医药擅长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使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 草本治疗岭南地区盛产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岭南中医药以草本治疗为主,其中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在传染病防控中,草本治疗被广泛应用,其疗效显著,不仅能够缓解病症,还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1. 传承历史经验岭南地区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和临床经验。

在传染病防控中,岭南中医药可以借鉴古人的治疗经验和智慧,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形成更加完善的防治体系。

这些传统经验不仅在治疗上有所裨益,还可以为传染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宝贵的参考。

2. 多种疗法结合岭南中医药强调“阴阳调和”和“药食同源”,注重药食结合、中西医结合等疗法。

在传染病防控中,岭南中医药可以灵活运用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结合食疗、行气活血、卫生防疫等多种方法,使疗效更加显著。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 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人类面临着新旧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令人担忧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北京地区:
• 北京地区中医药介人治疗半个月后,疗效开始 提升,死亡率下降了20%
• 中医治疗能明显地降低死亡率,表明中医治疗 病毒性传染病有优势。
• 中医药介入治疗的病例无发生严重后遗症,( 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
• 中医药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和 非凡实力
• 清热解毒、芳香化湿:如治瘟疫专方达原饮、 清瘟败毒饮、增损双解散、升降散、十全苦寒 救补汤,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犀角(代) 地黄汤、神犀丹、安宫牛黄丸、青蒿鳖甲汤、 加减复脉汤。
• 治湿热病:三仁汤、杏仁滑石汤、甘露消毒丹 、蒿芩清胆汤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小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思考:
• 现实:人类必将与传染病并存,中医面临新的机遇 与挑战
• 继承:中医对疫疠的治疗,已有丰富的理论及临床 经验,取得很好的疗效,可供当今的医学借鉴
• 发展:中医药要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提高临 床疗效,开展试验研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新发传染病防治探索
•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高死亡率、无疫苗 • 甲型H1N1流感:传播力强(疫苗的长期

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积淀了长期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和特点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常见疾病。

其病因复杂,传播途径多样,临床表现各异。

感染性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全球流行性传染病的爆发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探索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作为一种特有的医学体系,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首先,中医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其次,中医药能够改善人体的体液环境,协调阴阳平衡,调整人体内在的微环境,使得病原体难以繁殖和侵袭。

此外,中医药还具有消炎、解毒、抗病毒等作用,能够直接击退病原体,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典型案例1. 以中药颗粒为主的中医药联合治疗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呈现出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

通过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

研究表明,以中药颗粒为主的中医药联合治疗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颗粒具有成分明确、易于配置、服用方便等特点,可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2. 中医药局部外用治疗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因有细菌、真菌等。

中医药局部外用治疗皮肤感染,具有疗效显著、无须口服药物等优点。

通过调节皮肤的微环境,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中医药能够缓解病情,促进伤口的愈合。

3. 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黄芪的抗感染作用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黄芪的抗感染作用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黄芪的抗感染作用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黄芪,又称黄精、黄芪甘草,是中国传统药物中的一味重要草药。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作用。

本文将探讨黄芪的抗感染作用以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一、黄芪的药理作用黄芪富含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1. 抗菌作用: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抗病毒作用:黄芪内含的多糖类物质对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3. 抗炎作用:黄芪可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组织炎症损伤,并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4. 免疫增强作用:黄芪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二、黄芪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1. 呼吸道感染:黄芪可通过抗菌和抗炎作用减轻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例如咳嗽、咳痰等。

临床研究表明,口服黄芪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和缩短疾病持续时间。

2. 肠道感染:黄芪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可以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繁殖,对于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隐疮感染:黄芪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在治疗隐疮感染时,可以外用黄芪制剂,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减少感染风险。

4. 免疫调节:黄芪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活性。

在感染性疾病的康复期,适当使用黄芪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抗病毒治疗的辅助药物:黄芪对一些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辅助下,黄芪可以加强治疗效果,减少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三、黄芪的用法和注意事项黄芪的用法一般包括饮片煎剂、口服液、外用药膏等。

具体用法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对黄芪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2. 药物相互作用:黄芪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中医对抗病毒感染的独特见解

中医对抗病毒感染的独特见解

中医对抗病毒感染的独特见解一、中医理论体系对病毒感染的认识中医学认为,病毒感染属于“瘟病”范畴。

瘟病是一种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机多变。

在中医理论中,病毒感染与自然环境、人体体质密切相关。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人体正气充足时,病毒难以入侵;一旦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病毒便乘虚而入。

二、中医诊断与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1. 诊断方法中医诊断病毒感染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闻诊听取患者的咳嗽、喘息等声音;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睡眠等情况;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体温等变化。

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2.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病毒感染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毒类型和患者体质,采用清热解毒、祛湿散寒、养阴润燥等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中药治疗:中医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针对不同病毒感染制定相应的药方。

(2)针灸治疗:中医运用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增强免疫力,达到抗病毒感染的效果。

(3)推拿治疗:中医推拿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4)食疗养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目的。

如适当食用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绿豆、菊花、蜂蜜等。

三、中医预防病毒感染的策略1. 增强体质:中医强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抵御病毒感染。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

2. 调养精神: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免疫力。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有利于预防病毒感染。

3. 健康作息:中医倡导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正气恢复和抵御病毒。

4. 饮食调养:中医提倡饮食有节,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脾胃健康,增强抗病能力。

5. 中医防疫香囊:中医制作防疫香囊,内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佩戴在身上,起到防疫作用。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优势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优势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优势
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
药具有以下优势:
1. 个体差异性较小
中医药以人为中心,可以根据不同人体健康状况和不同症状定制药方,较为个体化。

相比于西药,中医药的个体差异性较小,给出的药方比
较精准,可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多花色治疗
中医药有多种治疗方式,如针灸、中药汤剂、中药饮片等多种方式。

每种治疗方式又有不同的疗效和适用范围,可因病因人而异,可根据
不同人体状况和病情,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更加温和且具有治
愈效果。

3. 效果稳定
中药治疗以温和治疗为主,对身体的副作用小,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并且稳定,适应症范围广。

4. 修复机体免疫力
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力受到一定破坏,适当的中医药治疗
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加速康复过程,降低疾病复发率,这也是中医
药治疗的优势之一。

总而言之,在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医药具有较小个体差异性、多花色治疗、稳定效果及修复机体
免疫力的优势。

当然,中医药无法完全替代西医药,两者应合理配合,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在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史中,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着独到的方法和显著的疗效。

中医认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邪入侵所致。

这里的“正气”可以理解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而“外邪”则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各种致病因素。

当人体正气虚弱时,外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疾病。

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首先强调的是辨证论治。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类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此时,中医会选用辛温解表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以驱散风寒,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除了辨证论治,中药还常常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机能来达到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仅要针对局部的病变进行治疗,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比如,对于肺炎患者,中医可能会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以增强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在具体的用药方面,中药有着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组合方式。

清热解毒类中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应用广泛,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等,它们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祛湿类中药,如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可用于治疗因湿邪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湿疹、腹泻等。

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等,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此外,中药的剂型也多种多样,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汤剂是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常用的剂型,其吸收快,作用迅速,能够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药方。

丸剂则具有服用方便、药效持久的特点,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在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历史中,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理论犹如一盏明灯,为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指明了方向。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所致。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邪气则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虫兽外伤等致病因素。

当正气虚弱时,邪气容易侵袭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紊乱,从而引发疾病。

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中医强调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信息,综合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

例如,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

而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则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等。

通过对这些症状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中医可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邪气,消除致病因素。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解表、清热、祛湿、化痰、理气、活血、补虚等。

解表法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如感冒、麻疹、风疹等,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等。

清热法用于治疗里热证,如高热、烦躁、口渴、便秘等,常用的中药有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柏等。

祛湿法用于治疗湿邪引起的疾病,如湿疹、腹泻、水肿等,常用的中药有茯苓、泽泻、薏苡仁、苍术、厚朴等。

化痰法用于治疗痰饮引起的疾病,如咳嗽、哮喘、眩晕、癫痫等,常用的中药有半夏、陈皮、天南星、川贝母、瓜蒌等。

理气法用于治疗气机不畅引起的疾病,如胸闷、腹胀、胁痛等,常用的中药有陈皮、枳实、木香、香附、青皮等。

略论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略论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28 O 第l 第 0 C i rl 0 年1 0 月 7 2期 lcJ n 卷 iao a n lu
・ 中医中药 ・
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 6 例 O
刘 绍 炼
( 湖北省 中山医院 中医科
403 3 03)
中 :B
文章 编号 :10 — 4 4( 0 8 o O 2 - 1 0 4 7 8 2 0 )1- 1 7o
间延长者 l 0例 (6 7 ) ; 1. %
近2 年来 , 笔者用桂枝人参 汤加昧治疗过敏性鼻炎 6 , 0例 取得 了较为满 意的效果 ,现 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5典型病例 李 x ,女,2 0 年 1 x 01 1月 2 O日初诊 。诉患鼻炎 1 ,近 0年 3 ~5年病情 加重,反复发作而来就 诊。就诊时患者 :打喷嚏, 流清涕 ,鼻痒并伴气促 、 自汗 、面 色苍 白,舌质 淡红 苔薄 白, 脉缓 。检查 :鼻夹粘膜充血水肿 ,血 常规 正常 、过敏源检 查为
践和实验 研究表 明,抗病毒 中药对病毒 感染性疾病 的治疗应 用, 不但收到 了良好 的效果 , 向人们展示 了中医治疗病毒性 也
疾病 的优 势,其 优势主要表现 在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 、结合
中医理论 辨证 论治等方面 。
・1 7 ・ 2

中医中药 ・
20 年 1 08 0月第 1 卷第 2 7 O期
味子 l g O 。水煎服 ,每 日一 剂,2次温服 ,连续用药最短 1 , 周 最长 2 0天 。用 中药期 间停用抗组织胺药 。观 察疗 效。 4 治疗 效果
养 强壮的功能,脾气虚 弱导致肺 气虚,故稍遇风邪 即发 ,喷嚏
流清涕 ,以补肺健脾为治 。桂枝人参汤原 出 自 《 伤寒论 》,主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 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 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病毒感染后,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登革热的流行趋势呈现增长的趋势,给社会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岭南地区,受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登革热的传播更加频繁和严重。

岭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广泛地理概念,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和海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多雨多湿,气温适宜,是蚊虫滋生的理想环境,因此登革热在这里尤为容易传播。

为了有效应对登革热这一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岭南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深入研究岭南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字数:256】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的启示,深入分析岭南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揭示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通过研究岭南中医药在防控急性传染病中的策略,探讨其对急性传染病防控的潜力和启示。

借助本研究,旨在加强中西医结合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性,为提高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详细论述,为岭南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期为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意义急性传染病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会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中医药防控急性传染病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优势。

岭南中医药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流派,对于防控急性传染病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和丰富的经验。

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参 考 文 献
Li n et ma M.L s a s y ,S d n o ,e a .Two— i n in l y y n k P i e k S t 1 d me so a sri tan:a n v ls f r o e l-me q a taie e h ado— a e ot e fr ra —t u ni t c o r i - wa i t v c
方面,临床使用抗病毒中药也必须辨证 。因为病毒作为 “ 外
邪 ”可 以为风 、 , 为寒 、 为暑 、 为湿 、 为燥 、 为火 , 可以致热 、 致实 , 有时也可致寒 、 致虚 。又 由于患者个体 的差异 , 同一病毒性疾 病其临床表现也往往不尽相 同。 所以 , 在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 疾病时 ,辨证论 治是 十分必要的 ,是必须遵守的一个 基本原 则。 但是 , 也要辨病 , 明确患者是属于何种病毒性疾病 。 一般具
原则 。
病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特别是当人类 面临病毒性长期 而严竣的挑战时 ,抗病毒 中药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开
发前景。
( 稿 日期 :0 9 0 —1 收 2 0 — 4 7)
2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个 基本特点 , . 也是 中医治病的精髓 , 它贯穿于 中医治病 的全过 程以及各个
a tr ie s d rmn ec tn o sc rn r nev nin. reyds aeun eg gp rua e u oo ayitre t o Am
20 .1( O : 0 1 12 . 0 4 7 1 ) 12 — 0 9

S cE hcrig, 0 6 1 ( )7 6 7 2 o e oador2 0 , 9 6 : 5 — 6 .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1.中医的治疗优势都有什么中医、西医各有优势,其文化渊源不同,发展变化各异,已为世人所共识。

那么,中医的临床治疗优势在哪里?中国中医研究院从2007年12月始开始了第三批中医优势病种的研究,综合了近年来多位专家提出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的病种,并将遴选出30个临床疗效好、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

这样,有助于中医认清自我,集中“优势兵力”,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并逐渐扩大临床擅长范围,努力增加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也能帮助广大患者在临床就医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中医临床治疗优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类:1.病毒感染性疾病:流感、慢性病毒性肝炎等。

2.功能性疾病:心脏及胃神经官能症、肠道激惹综合征、习惯性便秘、慢性消化不良、头晕目眩、疲倦乏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

3.慢性病和老年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肺气肿、肺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感染、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贫血、耳目失聪等。

4.原因不明或病因复杂性疾病:艾滋病、癌症、戒毒及防止复吸、更年期综合征、低血压。

5.神经精神科疾病: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狂躁、抑郁、神经官能症、面瘫等病症。

6.结缔组织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7.骨科疾病:骨折、骨病、骨肿瘤、骨关节畸形、股骨头坏死等。

8.皮肤科疾病:湿疹、神经性皮炎、脱发、银屑病、白癜风等。

9.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经前期、更年期综合征、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不孕、阴冷、妊娠及产后疾病(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回乳、无乳、乳腺小叶增生等)。

10.男科疾病: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等。

11.儿童疾病: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上感、腮腺炎、病毒性肺炎、小儿反复发作性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及营养不良等。

12.大病初愈和亚健康:对病后的康复期中出现全身疲乏、头晕、失眠、没有食欲、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不适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整。

中医治疗疫病的优势与前景

中医治疗疫病的优势与前景

疾病的定位
一、不同病邪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作用部位 二、五脏之间的病变可以相互转变 三、“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
过 程急 ,性 是传 一染 个病 正的 邪发 相病 争及 的发 过病 程后 的 传 变
邪气的深浅
一、循五脏所主之序而传 二、循络经腑脏而传 三、循表里之序而传 四、由上至上、由下至上、循上中下三 焦之序而传 五、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循三阴三阳 之序而传 六、循卫气营血之序而传
传入的途径
从口鼻而入
“六淫”属于天气,“天气通于肺”,而“肺主气„„ 在窍为鼻”。 “饮食”属于地气,“地气通于嗌„„谷气通于脾”, “脾主运化„„在窍为口”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吴鞠通:“温邪由口鼻而入”。
从皮肤而入
“注”病,多数归之于与病人或病死尸体接触有关。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旁人也。” “人有染疫疠之气致死,其余殃不息,流注子孙亲族, 得病证与死者相似,故名殃注”。
中医对于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辨病论治 二、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1、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2、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中医对于疫病预防方面的认识
1.扶正防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2.药物防疫《温疫论》:“凡遇天行时期,须迟出早入,房 1 中常烧苍术,鼻孔唇吻涂雄黄末,口中嚼大蒜最良。”“闻 邻里染疫,宜用贯众置水缸内浸,用此水造饮食,亦能避瘟 不染。” 3.接种防疫 《肘后备急方》:用疯狗的脑子敷在被疯狗咬伤 创口上,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人痘接种术,它比英国柏克立 的乡村医生琴纳发明的种牛痘预防天花至少要早500年。 4.重视环境、个人及饮食卫生《千金要方》:“常习不唾 地”。《温疫论》:“天行时疫传染,凡感染之家,将病人 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5.重视隔离

中医对病感染的干预与治疗

中医对病感染的干预与治疗

中医对病感染的干预与治疗中医对病原体感染的干预与治疗感染是人类身体内病原体侵入并繁殖的过程,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对于感染的干预与治疗也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一、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病变是由于人体内外的阴阳失衡所致。

在感染过程中,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受到了病原体的侵袭破坏,导致了病变的发生。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中医的干预与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最重要的治疗工具之一,对感染的干预与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药的选择通常根据病原体的性质、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

例如,对于细菌感染,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金银花等具有抗菌作用的草药;对于病毒感染,可用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阻止病原体的侵袭和繁殖。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对感染也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从而加速病原体的排出和康复过程。

3.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

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和病原体,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三、中医治疗的优势1. 综合干预:中医治疗注重“以人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不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调理情志、饮食等方面,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2.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中医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疗效。

3. 副作用小:中医治疗一般采用自然草药制剂,副作用相对较小。

与西药相比,中医治疗更加温和、安全。

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对病原体感染的干预与治疗在现代医学中也逐渐得到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的重要性

谢谢
耐药结核旳中医治疗
• (一)中医学对肺结核认识旳历史悠久, 在《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称为 “虚劳”、“虚损”,元代葛可久《十药 神书》为我国现存旳第一部治疗肺痨旳专 著。中医拟定了杀虫与补虚旳两大治疗原 则,对肺结核治疗具有主要旳指导价值。
耐药结核旳中医治疗
• (二)目前伴随西医抗结核药物旳广泛应 用及多种原因造成旳耐多药患者旳产生, 使过去旳标化治疗方案经受严峻考验,已 不能处理目前临床防治需求,而中药在调 整免疫抗结核方面有其特殊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旳中药外敷
•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为风温 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古人采用中药辨 证施治并提出中药外敷旳治疗措施。
• 近年应气候环境等原因,腮腺炎患者有逐 年增多趋势,且多合并脑膜炎、睾丸炎等 并发症。
• 单用西医西药抗病毒治疗存在疗效欠佳, 疗程较长等不足,应用中药内服加外敷可 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病痛并节省医疗 费用。
人 数率 (%)糖尿病)523
28
38 21 16.15
4
2
1
2
20
1
30 15 14.29
13
4
3
2
1
22
45 14 9.46
11
3
2
1
2
22
4
45
8
5.93
7
2
3
1
1
2
16
9
6.38
8
3
2
2
2
1
18 10 7.52
6
4
2
1
3
4
20
7
7.22
合计
889

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优势与特色

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优势与特色

中医药防治
具体措施包括: 1、中药治疗:根据症状不同,中医可分为风寒郁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等 多种证型。针对不同证型,制定不同的中药方剂,如麻杏石甘汤、清肺排毒汤等。
中医药防治
2、针灸治疗:针灸可刺激人体穴位,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抗病能力。研 究表明,针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症状缓解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促等。在中医 证候中,这些症状可归属为“温病”、“肺痈”等范畴。针对这些症状,中医药 通过调理人体内环境、改善免疫功能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防治
中医药防治
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首先,中药方剂可根据 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标的特点,能够针对 多种症状进行综合调理。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 重整体调节,通过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达到全面调节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 促进康复的目的;二是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缓 解患者症状;三是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患者;四 是结合针灸等非药物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健 康和经济压力。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 势、具体措施、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展望。
症状分析
症状分析
中医药防治
3、推拿治疗:推拿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在中 医理论指导下,推拿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中。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我国于公元前674年最早记载霍乱病流行,自此至鸦片战争的2 500年间共流行大的传染病五百余次,中医药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医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辨证治疗、预防,从理论和实际方面均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一、中医学对传染病病因、发病的认识中医学中无“传染病”名称。

先辈们在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某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并做了相应的记载,将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之为“疫”“瘟疫”“疫疠”等。

周代《礼记》指出,“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认识到传染病具有发病急骤、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

《素问·刺法论》说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隋朝巢元方提出传染病病邪为“乖戾之气”,他写道:“伤寒之病,但人有自触冒寒毒之气生病者,此则不染着他人。

若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发病者,此则多相染易,故须预服药后为方法以防之。

”明代吴又可所著《瘟疫论》被喻为我国第一部传染病专著,书中描述“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邪之所着,有天授,有传染”。

认识到瘟疫主要是由“口鼻而入”或相互接触所致;“戾气”性毒烈,与六淫不同;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等措施;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湿为主。

较为完整地提出了中医对传染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即年岁、年时(气候与环境因素);藏精,冬伤于寒(人体内在因素);戾气、时行之气(致病物质)。

二、中医学对传染病的辨治方法中医将内科疾病主要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

外感病在病因、临床特点等方面与内伤疾病有着显著的不同。

张仲景的《伤寒论》成书于东汉,专论外感热病,现在看来其中大部分所载是感染性疾病。

因此,可以把《伤寒论》称为我国第一部中医感染病专著。

张仲景认为寒邪自皮肤而入,循六经传变,按六经辨证。

他创立的六经辨证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作者:董文平摘要:病毒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极易变异,且多数病毒有多个血清型,所以当今西医仍无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药物,也无理想的疫苗来预防,可谓难防难治。

笔者就自己对中医药学的学习认知及对病毒的认知,谈一谈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优势、诊疗思路、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展望方面的一些想法,目的在于能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出一些探索和启示。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优势无论是在人类认识到病毒感染能引起严重传染病的现今,还是在还没有病毒这个概念的远古,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尤其是现今的AIDS病毒、禽流感病毒、各型肝炎病毒等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危害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

然而西医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却是难防难治。

祖国传统中医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无论是在诊断思路方面,还是在治疗用药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现状目前西医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是难防难治,好多病毒更本就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来进行预防,几乎所有病毒都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何难防我们能否在短期内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流感、非典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呢?天花的灭绝,至少需要两个前提:其一是人类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

其二是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始至终在免疫学上保持稳定。

遗憾的是,由于存在广泛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致病性病毒有多种血清型,有多种宿主。

因此,尽管20世纪40年代就开发出了流感疫苗,尽管目前已开发出异源疫苗、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多种疫苗,但实践证明,对新一轮流感流行,这些疫苗的预防作用甚微。

同理,由于艾滋病存在多种毒株又极易突变,所以这方面工作目前尚无重大突破。

DNA疫苗的思路通过载体把病毒DNA转移到宿主细胞内,使病毒DNA在宿主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质而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动物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法所需的抗原量较小,所激发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强。

然而,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艾滋病DNA疫苗对人的保护作用甚微。

显然,寻找能覆盖多种血清型,能在免疫学上保持相对稳定、能刺激机体产生长久免疫力的病毒抗原,是当今抗病毒免疫领域内的重大课题和难题。

[1](二)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何难治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在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外进行增殖。

因此,尽管细菌也可通过基因突变而不断产生耐药菌株,但总能开发出有效的抗生素在宿主细胞外将细菌直接杀灭,而不至于直接损害宿主细胞。

与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构件分子合成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这种高度依赖性使得任何对病毒有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对宿主细胞往往同时具有同样的毒性或危险。

因此,迄今为止,尚无透过宿主细胞直接杀灭病毒而又对宿主细胞影响较小的药物,现有的抗病毒化疗药,如核苷酸类似物、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以及近年来开发的侵入抑制剂、神经胺酸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等都不是直接杀灭病毒的药物。

由于病毒远比细菌易产生抗药突变,对任何单一的药物都更易产生耐药性。

蛋白酶抑制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病毒的耐药性问题,以蛋白酶抑制剂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期治疗艾滋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鸡尾酒疗法)”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该法以蛋白酶抑制剂为主,联合两联核苷酸类似物,能在2~3周内使体内艾滋病病毒下降100倍,长期使体内的病毒浓度控制在低水平,大大延长了病毒产生抗药性的时间,从而使艾滋病长期缓解成为可能,但该法不可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可产生抗药性,也存在需要多次更换治疗方案、药物的副作用较大等不足。

在长期高效抑制体内病毒的同时,如何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并调动免疫系统对残存病毒进行彻底清除,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1]二、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西医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常常是首先检测出病人是被什么病毒感染,在根据所感染病毒的特性选择用药。

然而,对于大多数病毒感染性疾病或在未能确定什么是元凶的这段时间里,西医是常常是没药可选,只能对症治疗,也就是出现发热赶快用退热药,出现感染症状赶快用抗生素,甚至用糖皮质激素,等等。

但是病毒依然存在,根本问题依然存在。

相反,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使用,引发了新的并发症,带来了较大的副作用。

西医学自己都认为,抗生素、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常常可增加二重感染的机会,损伤肝、肾等脏器,甚至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西医的对症治疗与中医的对证治疗相比起来,那就更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了。

下面,笔者就病毒感染性疾病谈谈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2]中医治疗疾病以西医的思路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医诊治疾病的总体思维是辨证论治,对证施治,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时,须根据证侯来确定组方用药,往往对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药方治疗。

这样比起西医来,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而且,中医药方多为复方,对病毒的刺激也复杂。

这样,既使得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变异,又能很好的抑制和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在病毒大量复制阶段,可针对瘟毒炽盛、高热暴喘,使用大量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如鱼腥草、板蓝根、贯众、野菊花、金银花、柴胡等,抑制病毒毒力,减少病毒大量复制,减轻内毒素对重要器官的损害;在免疫功能和心脏严重受损阶段,针对邪盛正虚、正不胜邪、阴阳欲脱、细胞严重低下的危重情况,使用独参汤,扶阳固脱,保护重要器官,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在肾功能受损,又必须使用对肾脏毒性较大的抗生素阶段,为了保护肾功能,同时兼顾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和肺纤维化的治疗,借鉴近代研究成果,采用冬虫夏草治疗。

(一)治疗原则上的优势病毒感染性疾病是感染外邪引起,病程发展演变具有阶段性,邪正消长变化明显,因此,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通过审证求因,而审因论治由温邪引起的温病,具有卫气营血和三焦病机演变过程,且呈现阶段性和动态性,故应根据不同病变阶段、证候类型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而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病机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邪正相互斗争的过程,体现出邪正消长关系,在拟定其治疗方法时应权衡邪气与正气盛衰情况,合理使用祛邪与扶正的方法,务必使邪去而正安。

此外,还应注意本证与兼证的关系,以及患者体质属性等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下原则较为重要。

1、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应以辨证为依据,但同时应吸取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辨病治疗的方法,这是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

属于“温病”的感染性疾病应按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方法治疗。

因此,根据辨证而确立的治疗原则有卫气营血治则及三焦治则等。

卫气营血和三焦治则是清代叶天士、吴瑭根据温邪导致的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病机变化确立的。

在《温热论》中,叶天士指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之,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只须凉血散血。

”邪在卫分用汗法,是指邪在肌表,必须透汗解表,使邪从汗而解,此所说的“汗”,指用辛凉透表之剂,既忌用辛温发汗,以免助热伤阴,又不宜过用寒凉凝滞之品,以免凉遏而冰伏其邪。

邪在气分,强调到气才可清气,说明清气之法不可滥用、早用,必须是邪已入气分才能使用清气之法。

清气既有清泄气热法,又有苦寒沉降法;另一方面,邪在气分已成里结者,还有使用下法治疗的。

邪入营分,病已深入一层,只要未见明显的动血表现,还要立足透邪外出,所谓“透热转气”是指在清营分邪热的同时,配合轻清透热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等,已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

因此,营分证的治疗不能一味用滋液之品,以免腻滞留邪。

至于邪已入血分,则应以凉血散血为治疗大法,因血热是血分证的基本病理变化,故当凉血;但由于血分证又有瘀血这一重要病理变化,加上清热凉血所用药物多为寒凝之品,易导致血液瘀滞,所以把散血,既活血化瘀法作为血分证的另一治疗原则。

此外,血分证又有耗血、动血的病理变化,所以还应注意配合滋养阴血及止血之法。

吴瑭根据三焦证候特点,确立了上、中、下三焦病变的治疗原则,如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指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病变部位浅,病情轻,宜用质轻如羽,辛散凉泄之品,轻宜上焦气机,清泄上焦邪热,该类方药有轻可去实功效。

温邪传入中焦,多属温病的中期,正气未致大虚,邪气亦较盛,其用药既不能轻清越上,又不可重坠趋下,须直入中焦,调节中焦气机升降平衡,故吴瑭以使用衡器需不偏不倚,持之以平为喻。

温邪传入下焦,耗竭真阴,以复阴为主要治法,以滋腻浓浊之品填补下元,这类方药多属重坠趋下之品,故吴瑭以权锤重坠沉降比喻其治法。

[3]除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外,脏腑辨证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机变化,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以推求病因,判断病位,病变性质,以及正邪盛衰状况,最后确定某一脏腑寒、热、虚、实的一种辨证方法。

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不具备卫气营血及三焦型证,需要用脏腑辨证。

2、邪正合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机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邪正相互斗争的过程,正胜则邪却,正虚则邪陷。

故在拟定各种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权衡感邪轻重,正气盛衰情况,合理使用祛邪与扶正的方法,根据病情,或先祛邪后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或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务必使邪去而正安。

正如柳宝诒所说:“第一为热邪寻出路……,至照顾正气,转在第二层。

盖气竭则脱,阴涸则死,皆因热邪燔劫而然。

用药于祛邪中,参以扶正养阴,必使邪退,而正气乃能立脚。

如徒见证治证……,虽用药并无大谬,而坐失事机,迨至迁延生变,措手不及,谁之咎欤。

”一般说来,温病邪在卫分阶段时,以祛邪散热为主,养阴扶正为辅;邪入营血分时,伤阴逐渐加重,正气受到损害,其治疗应由祛邪为主逐渐转移到养阴扶正逐邪外出上来;温病后期真阴耗竭,则以复阴为总司,迨至阴复阳留,正能敌邪,则有生机,可望转危为安。

[4](二)治疗方法上的优势1、解表法解表法具有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它通过人体的汗出,使在机表的外感病邪随汗而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是其理论依据之一。

该法属于“八法”中的“汗法”现代研究提示,本治法具有以下作用:促进汗腺分泌功能及血管舒张反应,加快散热,促进体温下降,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改善全身及局部循环功能,有利于局部炎症消退和人体功能的恢复,如荆防败毒散、银翘散、双黄连系列等。

解表法是病邪在卫分的常用方法。

[3]2、清解气热法清解气热法属于“八法”中的“清法”,指清泄、解除气分无形邪热的治法,适用于气分无形邪热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