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论语选读十二拼音版
克己复礼论语选读十二拼音版颜渊篇第十二原文如下: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如下: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言行符合礼就是仁。
一旦做到这样,天下就会归于仁德了。
修养仁德全在于自己,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修养仁德的具体条目。
”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即使不才,也请让我照着先生的这番话去做——《论语颜渊篇》学而篇第一原文如下: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如下:有子说:“(如果)他的为人是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却喜欢冒犯上辈或上司,这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
君子会致力于根本的工作,基础的东西建立了,(做人的其他)道理就由此而产生。
孝顺父母、敬重兄长,这些准则应是仁的根本吧!”季氏篇第十六原文如下: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翻译如下: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
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
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
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
语文:《克己复礼》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 ____,因为在他看来_______;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安民
名正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孔子的“克己”和魏征的 “十 思”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 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 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 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 怒而滥刑。
综合思考
综合思考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觚不觚 (孔子的原话是“____”)的时代,这“人 不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 天下无道 诸侯舞八佾 灵涂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____,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____、________。因此孔子渴望 恢复周礼 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____的 郁 监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 文 __、___、_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人都应该“__ 非礼勿视 _”,具体地说就是要“__ ___,_____,_____,____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_”。
综合思考
孝 孔子认为“_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 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让父 和颜悦色 母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母面前要“__ 守满丧期 _”。在父母死后要“_____”。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核心思想
克己
指的是从根本上对自己要求、约束自己,使自己形 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复礼
指的是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体现传统价值观 念,表现出高度文明素养。
克己的意义与方法
自我管理
自我审视和控制。识别自己 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自我修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借助阅读、培训等手段不断 提高自己。
自我约束
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做到守信用、讲规矩、遵守 法律等外在表现。
礼的意义与实践
1
尊重他人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出高度文明素养。
2
维护社会和谐
人人都要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
3
传承文化
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保持家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重要途径。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工作中的应用
遵守客户、合作伙伴等的基本规范;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形塑自己的良好形象。
社交场合的应用
会场、宴会、商务接待等形式的社交交往,礼仪不 仅会让你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还能体现你的素养 和教养。
学习《克己复礼》的启示与建 议
理解备受推崇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吸取其中的精华、遗存,不仅增长个人的 道德修养,而且也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论与总结
《克己复礼》的思想价值体现在对人类修养和道德体系的阐述、对日常社交礼仪的总结与规范以及对中华传统 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在当代社会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 礼》
《克己复礼》是《论语》的一篇,是孔子对于人类修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阐 述,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及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
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 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 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 夫,大夫臣士”(《左传。昭公七年》) 的关系。 • 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 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
二、克己复礼
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 和祭祀祖先。“禮”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 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 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 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孔子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 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 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论语》 论语》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 纂的意思。 论语》成于众手, 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经过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论语》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论语》没有严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 章与章之间、 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 只是大致以类相从, 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 节出现。 节出现。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课件
如何将克己复礼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个人层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 我约束和修养,遵循社会公德和 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感受。
家庭层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层面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 会公平正义,同时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个人修养方面
01
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
做出过激的举动。通过克己复礼的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成
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
02
谦虚低调
克己复礼强调谦虚低调的品质,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
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论语〉选读》之 《克己复礼》课件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克己复礼》的原文与解释 • 克己复礼的含义与思想 •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 总结与思考
《论语选读》主题1 第2课 克己复礼
第二课克己复礼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
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
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
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归.仁焉归: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问其目.目:____________________(4)非.礼勿视非:____________________(5)回虽不敏.敏: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约束(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不符合(5)聪明,机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完整版)
• 仁的核心: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 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 他人。
• 实现“仁”的关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课堂小结:
•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 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 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 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 人。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 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 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
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述的中心
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仁
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围绕着“仁”这
个中心论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内
措效
涵
施果
内涵,即什么是仁? 措施,即怎样实施仁? 效果,即施仁后会如何?
1、什么是仁(内涵) ?请用原文来回答。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先秦诸子选读 之《论语》选读第三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中“颜渊”篇第二章,“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围绕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克己与复礼的内涵,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仁爱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认识到其在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克己复礼”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克己复礼”的基本含义,学会将其应用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2. 讲解:详细讲解“克己复礼”的含义,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克己复礼”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如何践行“克己复礼”,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论语》之“克己复礼”2. 板书内容:a. “克己复礼”的含义b.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c. 践行“克己复礼”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克己复礼”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2. 答案要点:a. 简要阐述“克己复礼”的含义。
b. 分析“克己复礼”在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c.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如何践行“克己复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克己复礼”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论语》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克己复礼”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对于“克己复礼”,传统和众认的解释是要约束和克制自己的私欲,从而使各自的言行合乎礼的规范。
这种解释看似顺理成章,无可非议,实则大错特错,歪曲经典。
这种解释之所以被公认,大概是受了朱熹解释的影响,因为朱熹在传统文化领域地位很高,所以他的解释几乎没有人质疑过。
朱熹解克己复礼,其言曰:“克是克去己私。
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
”又曰:“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
”又曰:“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
”又曰:“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恶草。
”朱熹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所以在解释“克己复礼”时把“复礼”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只有约束和克制人欲,才能达到复礼的目的。
孔子的意思真是这样的吗?儒家思想真象朱熹理学那样主张禁欲吗?答案是否定的。
人欲生而有之,本身就是天理,灭人欲就是灭天理,所以“存天理、灭人欲”本身就是伪命题。
朱熹自己就因“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家妇不夫而孕”(儿媳在丈夫死後却又怀孕)等事被弹劾。
这两条无风不起浪的作风问题是对朱熹及其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纲领的理学最大的打击!朱熹硬把理学的内容塞进儒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篡改和污染,实为儒中之贼,并不配享孔庙。
儒家思想并不主张禁欲,而是主张中庸之道,在承认人欲正当性基础上,把人欲规范在礼的范围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食色,性也”,这都是儒家思想。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微子篇》)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何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具体做法 四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子曰∶ 知人 问知。 知人。 樊迟未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达。 出门如见大宾;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 仲弓曰∶ 雍虽不敏 雍虽不敏,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 事斯语矣!"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 子 何事於仁! 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 何事於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 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居处恭,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不可弃也。 工欲善其事,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 )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木讷,近仁。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 刚 巧言令色, (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颜渊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颜渊篇原文及译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约束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途径是什么。
”孔子说:“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
孔子回答说:“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百姓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致怨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会招致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肯定会照着老师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谨慎。
”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忧愁地说:“人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
兄弟们死的死,逃的逃,全都失散了。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
核心理念
1 克己
意味着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考虑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2 复礼
强调尊重他人、遵循社会礼仪和规范,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原文解析
克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复礼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克己复礼,坎蒙保亨”。(《论 语·卫灵公》)
学习实践
1
关注内心
反思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寻找克制的方法,如冥想和自律。
2
学习礼仪
研究和遵守社会礼仪和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生活中主动采取克己和复礼的行动,如实施公益活动和帮助他人。
现代应用与意义
1 个人品质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培养 和展示个人的良好品质和 道德。
2 人际关系
遵循克己复礼可以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 的发展和稳定。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 复礼》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是关于克己奉公、尊重他人的重要思想章节。 通过学习《克己复礼》,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交行为,并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
背景介绍
《克己复礼》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章节,记录了孔子对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遵循礼仪的看法。这一思想意 味着我们应该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及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3 社会影响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在现代 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案例讲解
商务会议
通过克己和复礼,商务会议可以 更加有效和和谐。
家庭聚餐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可以让家庭聚 餐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社区服务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促进社区的 团结和发展。
总结
通过学习与实践《克己复礼》,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2)焉。
为仁由己(3),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4)。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5)斯语矣。
” (《论语·颜渊第十二》)【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2)归仁:归服仁德。
(3)为仁由己: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行不行全在于自己。
(4)目:细目或条文。
大纲之下是细目。
(5)请事:将按照指示去做。
【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这就是仁。
哪一天人们能克己复礼,天下就能归服仁德。
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怎么会由别人支配呢?”颜渊说:“请问仁的细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看,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听,不合乎礼节的不要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会按照指示去做。
”【评析】“非礼”和“礼节”、“放纵”和“规范”、“喜欢”和“应该”、“情感”和“义理”,从这些属性的尺度,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性修养和成熟度。
要修行“仁”德,就不能光考虑自己了,不能随着情感和喜欢而放纵私欲,必须从义理、规范等角度来看,要多为别人设想才能称得上“仁”德。
也就是要多克制自己的私欲,言行尽量符合礼节规范。
“仁”的礼节规范约束人的言行,但是孔子说的细目,除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外,还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为何连看和听都不行?这就是许多人容易忽视和想不通的。
人对于外在讯息如果没有识别能力、不懂得过滤,就容易被外来讯息污染,大脑就会装满不符合“礼”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还会带动“非礼”的言行。
说白了,仁者就是要能本着善心,思想必须是善的,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当然也要善的。
只有能分明善恶,能区分好坏,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受污染,从外在来看,就是能表现善的言行,也就是合乎礼的规范。
【延展】1、小孩生下来大脑里的思想像白纸一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小孩变坏了,这是不是也反映社会的问题?在社会乱象中,该如何教小孩多为别人着想、善待别人?该如何教小孩正确看待社会或媒体乱象中的讯息和言行?2、人的思想中如果没有道德良知或强有力的规范,往往为了满足私欲,会表现伤害他人的言行。
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
西周封建领主制社会主要特点: 周天子是最高一级的领主,名义上是天下土地所 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诗经· 小雅· 北山》)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 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封建领主贵族分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 上服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 夫臣士”(《左传》昭公七年)的关系。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 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 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 则庶人不议。”(16.2)
礼的繁体字是“禮 ”。 据《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礼是会意字,从示(本义为地神),从豊。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 用的器,用于事神就叫礼。所以,礼最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 神求福。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 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 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 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 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 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 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 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 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 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
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 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 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 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 爱。
探究: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 欲”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之爱于父母乎?”
颜渊(前521~前481年)
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东 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 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 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 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 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礼之本?——鲁· 林放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庄公三年(前478年),赵简子围卫,庄公出奔。卫人 立公子斑师(襄公孙,庄公堂弟)为卫君。齐伐卫, 俘虏了斑师,改立公子起(灵公子,庄公弟)为卫君。 卫君起元年(前477年),卫石曼尃把国君赶到了齐国。 出公从齐国返回卫国复位。 出公后元元年(前476年),出公重赏了曾经随从他逃 亡的人。 出公后元二十一年(前456年),贵族褚师比等人联合 工匠暴动,出公逃亡宋国,向越国求援。出公叔父公 子黔赶走出公之子自立为国君,是为悼公。 悼公元年(前456年),越、鲁、宋三国出兵护送出公 返卫,因卫国大夫坚守,出公不敢入城,最终死于越, 但君位仍被承认。
入宫门,鞠躬如也,如不容也。立不 中门,行不履阈。过往,色勃如也,足躩 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 也。(10.4)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3.14)
Q1:周礼是怎么形成的? Q2:孔子为何如此推崇周礼?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2.23)
Q1:由此可知,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是什么?
“克己”思想的发展和扭曲
宋儒理学家: 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 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 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 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 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开创者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 张载、程颢、程颐,北宋代表人物为石 介、胡瑗、孙复,被称为理学三先生, 南宋学者朱熹与陆九渊是理学的发展者。
《论语》选读 第二篇
《克己复礼》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于作用,及周礼的特 点。包括(3.14)、(7.5) 第二课时:讨论当时的礼崩乐坏情况及孔子孔子提出 的复礼方案(正名与克己),包括(3.1)、 (6.25)、(16.2)、(13.3)、(12.11)、(12.1)
第三课时:讨论礼之本质,即礼与仁与孝的关
儒列儒家八派之首。
齐景公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不转晴。 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 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 雪下了三天,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 “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 人的饥饿,自己暖和了却想到别人的寒冷,自 己安闲了却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曾想到 别人啊。”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 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前任:卫灵公(前534年—前493年在位) 中任:卫后庄公(前480年—前478年在位) 卫君斑师(前478年在位) 卫后废公(前477年在位) 继任:卫悼公(前456年—前451年在位)
名正言顺
Q1:对孔子来说,“正名”意味着 什么?
正名——复礼 所以,礼的回归,既是规范人的需 要,也是规范国家秩序的需要!!
何谓“
“礼”的起源?
礼”??
各种仪制
“礼”的发展?
对鬼神
“礼”的作用?
对人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 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礼记》: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 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左传》: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夫礼,所以整民也。 《荀子· 礼论》: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 《论语》: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 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何所谓“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 诸?” Q1:这段话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句式?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历史回顾——卫国
灵公三十九年(前496年),太子蒯聩与灵公 夫人南子有恶,欲杀南子。结果被南子发现, 告知灵公。太子蒯聩逃往宋国,后又投奔晋 国赵氏。 灵公四十二年(前493年)春,灵公欲立少子 郢为太子,公子郢推辞不受。同年夏,灵公 薨,灵公夫人让公子郢承灵公之意即位,公 子郢却让太子蒯聩之子辄即位。于是辄即位, 是为出公。 同年六月乙酉,赵简子送太子蒯聩回卫国, 想让太子蒯聩即位。卫人听说后,发兵击蒯 聩。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
系,包含(17.11)、(3.3)、(1.2)、(2.8)、
(17.21)
礼”的来源于 作用,及周礼的特点。(3.14)、
第一课时:讨论“ (7.5)
六经:《诗》、《书》、《礼》、《乐》、 《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世家》: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师说》: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老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派 儿子伯禽去管理鲁地,临行时他告诫 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 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 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 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认识3个人
子张
即颛孙师(前503-?),字子张,孔门弟 子之一。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 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 “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 终。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 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 解释为朝代。 ②因:因袭:沿用、继承。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子曰:“甚矣 吾衰也!久 矣吾不复梦 见周公!”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 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 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 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 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 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出公八年(前485年),孔子来到卫国,次年 返回鲁国。 出公十二年(前481年),孔悝(卫国大夫, 卫庄公蒯聩的外甥。)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 聩(伯姬之弟)为卫君,胁迫孔悝弑出公,出 公闻讯而逃到齐国。出公之父蒯聩立,是为后 庄公。庄公蒯聩即位后,抱怨大夫以前不迎立 自己,欲尽诛大臣,群臣欲作乱,乃止。
“文武周公”是孔子最为推崇的人物,而 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 正是由于文王武王作为君主,而周公为周朝制 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使得儒家学派奉周公、 孔子为宗,之后历代文庙也以周公为主祀,孔 子等先贤为陪祀。 但是在唐开元时期,掌控欲极度强烈的唐 玄宗李隆基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 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 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 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
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 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 家》),《论语· 季氏篇》记「齐景公 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 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 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 位国君。
《梁甫吟》诸Biblioteka 亮春秋时齐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景公将两个桃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子赐给公孙接、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田开疆、古冶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子论功而食, 三人弃桃自杀。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事见《宴子春 谏下》,比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秋· 喻借刀杀人。
Q1:齐景公对孔子的话很赞赏,那 么他真的明白孔子的想法吗? 孔子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Q2: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开 出的第一药方是——正名,但是, 礼崩乐坏名不副实的根源是什么?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Q1:从这句话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怎 么样?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 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 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 道,则庶人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