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浅谈生物教学中
![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浅谈生物教学中](https://img.taocdn.com/s3/m/02fbcf7ef242336c1eb95ee5.png)
一 夔 星
教 育 。 中 学 生 物 教 学 中 素 质 教 育 的 内 涵 实 际 上 是 注 重 对 学 生 生 物
生 介 绍 新 课 程 的 基 本 理 念 和 具 体
要 求 ,给 学 生 先 “ 洗脑 ” , 帮 助 学
生正确认 识生物 学科的学 习意义 .
能 力 的 培 养 。使 学 生 的 知 识 、 能
可 以 是 家 长 和其 他 的社 会 人 士 , 可 以 利 用 评 价 手 段 督 促 学 生 更 好
教 师 是 主导 .学 生 始 终 是 主 体 。
如 果 我 们 的 学 生 头 脑 中 没 有 对 新
通 过 闭 卷 考 试 的 形 式 来 考 察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 课 堂 教 学 方 面 主 要
力 协 调 融 洽 ,开 发 潜 能 ,发 挥 特 长 。 正 如 体 现 素 质 教 育 理 念 的 新
课 程所倡 导的生物 教学方式那 样 。 在 这 个 教 学 方 式 中教 师 不 是 单 向
善 个 人 素 养 的 重 要 作 用 , 从 而 给 浅谈生物教学中 生 物 课 恢 复 应 有 的 地 位 , 正 确 对 待 这 门 学 科 。 只 有 学 生 了 解 了 高 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须 做到 :1 . 在 评价 生 物知 识 的 同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法 其 实 存 在 着
很 多 弊 端 。 比 如 在 传 统 的 生 物 教 学 中 .主 要 是 通 过 “ 填 鸭 式 ” 或 “ 满 堂 灌 ” 的 教 学 方 法 ,靠 学 生 的
机 械 记 忆 来 记 住 所 学 知 识 , 然 后
孩 子 的 影 响 是 巨 大 的 。 作 为 生 物 教 育 工 作 者 .我 们 改 变 不 了 社 会 这 个 环 境 ,但 可 以 通 过 和 家 长 的 交 流 ,使 家 长 对 生 物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有 所 了 解 .改 变 他 们 对 生 物 学 科 的认 识 ,从 而 提 高 对 孩 子 生 物 课 学 习 的 要 求 。 所 以 在 高 一 的 第
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2fb5384d0d233d4b14e697e.png)
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和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指出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并结合教研工作作了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教学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它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新世纪理科教育改革中极为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高中生物教学应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要求科学素养的涵义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我认为:“高中生物课程是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新教材与原教材对于学生科学素养要求存在差异,体现在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与教材编制。
1.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方面将“概念”和“模型”列入基础知识中,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还提出了参与知识传播的任务;将原来的“态度观念”发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了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能力方面,对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要求更明确,对信息能力的要求更全面,提出了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2.原教材(人教版)和新教材(人教版)编制的差异。
新课程教材以模块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而且模块之间内容相对独立。
在以往的传统教材中,就必修内容而言,是按元素、细胞、代谢、调节、遗传变异、进化及生物与环境七块内容编排。
而在新教材中,分成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
虽然与老教材内容差不多一致,但其内容呈现的顺序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部分的知识,教材先在第三章中简略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而将细胞膜的结构划分到了第四章,并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控制物质的进出及实例”另立单独的两节。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4ff3344a69eae009591bec08.png)
教。 育 技 巧 生 旦 箜 塑 ( 王 ! Q ! பைடு நூலகம் 塑 ! Q : ( e r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柴 金 涛 河 北 省 魏 县 第 五 中 学
戆
一 个 国 家 国 民 科 学 素 养 的 高 低 , 直 接 影 响 这 个 国 家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可 以 说 国 家 的 综 合 国 力 与 国 民 素 养 具 有 密 切 的 关 系 。 因 此 , 开 展 生 物 科 学 素
养教 育的研究,符合 当前提 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的要求。
个 国家国民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 国家科学技术 的发展 。可 以说 国家 的综合 国力与国民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 开展生物科学素养教 育的研究 ,符合 当前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那么 ,如 何在高 中生物学教 学中如何学生的科学素养 呢? 加 强对科 学素养的理解 科学素养是 由文化 素养引申而来的。 科学素养一词译 自英文 s c i e n t i f i c l i t e r a c y 。素养和素质 含义接近 ,但素养与素质相 比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 的 作用 ,即学 习提 高的重 要性。 国务院发布 的 《 全 民科学素质行 动计 划纲要》 中把科学素养 明确界定 为: “ 科学素质是公 民素质 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公 民具备 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 了解 必要 的科 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树立 科学思想 ,崇 尚科学精神 ,并具有 一定的应用 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 事务的能力 ” 由此可见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 、 科 学精神、实践能 力是科学素养的五个重要 组成部分 ,而科学精神 是科 学素养 的灵魂。 科学素养的基本结构 可用三个 同心 圆表示 。最 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 、态 度和价值观 ;中 间部分包括科学知识 、技能、方法 、能力 ;最外围部分是科 学行为与习惯 。 《 普通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 实验) 》中明确指 出高中生物课 程的基本理念 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 向全体学 生,倡导探 究性学习,注 重与现实生活 的联系。我 国 《 普通高 中生物课程标准 》指出: “ 生物科学 素养 是公民科学素 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生物科 学素养 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 经济活 动、 生产 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 的生物科学知识 、探 究能力以及相 关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它反映 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 中核心 的基础 内容 的掌握和应用水 平,以及在 已有基础上不 断提高 自身科学素养 的能力。提 高每 个高中学生的 生物 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 中的核心任务 。 ” 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成功 的基石 。科学素养 是一个人 综合素质和能 力的体现。需要在长期 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 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 来。作为一 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生物学教师 , 深知 自己的责任和 义务, 必须更新观念 、 改进 教法、改进评价方法 、重视理论和实践 的联系 、全面提高 学生 的素质和 能力 。 二 、高中生物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策略 1 、模拟生物学家 的探 究情 境,加深 学生对 科学本 质的理解 在利 用生物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 ,如果只让学生浏 览了解 生物 学家科 学研 究的大致过程 ,学生难 以真正理解科学 的本质 模拟 生物学家的 探究情境 ,再现生物学家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 受科 学探 究过程 ,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科学研 究的一般方 法、 养成正确 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 “ 学科学、做科学 ”的实践 中逐 步形成科学 探究 的能力,从而达到科学素养教育的 目的。 这种 知识的学习过程, 符合科 学发展 的本 来面 目, 也与学生 的心 智发展规 律相吻合 。 中学生 的神经活动 的兴奋过程 强, 抑制过程弱, 他们富有热情, 情 感 体验 易受外因影响, 尤其是在一 定的情境之 中情 绪易受感染。 教师若将发 展史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fd0f028482fb4daa58d4b90.png)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本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
是公民科学素养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他们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都与内地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从初中开始,我们就特别注重对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培养到什么程度?都是一个新问题。
所以,几年来,我们通过课题的形式,着手研究了这方面的一些问题。
也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
一、开发衔接教材,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从点滴做起从2007年开始,我们开发了针对小学升初中的具有过渡性的衔接教材,教材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触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生活最接近的生物现象、简单的实验及明显的效果,都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强烈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保护等知识的渗透,奠定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为进一步学习初中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多观察,培养学生科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我们所在地区的学校大多处在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学生也都来自于农村,学生容易与大自然接触,感性知识较丰富。
而学生对生物的了解缺乏一种观察和深层次的认识。
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得好,让学生多观察,就能培养学生科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现在使用的生物教材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而模式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
培养学生阅读图示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符合生物科学学习规律的。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模式图,使学生在直观的读图活动中逐步树立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同时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40a02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7.png)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生物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仅有助于其科学素养的提高,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本文将探讨培养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生物科学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生物科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生物科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基础。
通过学习生物科学,高中生可以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运作规律,培养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
同时,生物科学还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培养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获得信息,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生物科学的知识。
通过展示生物实物、模型、动画等,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拟真的生物科学实验环境,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
2. 实验教学法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实验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
3. 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生物科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研究课题,让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深入了解和应用生物科学的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三、培养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1. 培养科学思维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方式。
生物科学是一门注重观察、实验和推理的学科,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科学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在生物学领域发挥作用,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
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bf1698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2.png)
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观察、分析、探索和实验等角度,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实践是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实践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野外考察、植物培育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观察和分析是生物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准确记录和深入分析,才能获取真正的生物学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生物的现象、结构、功能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探索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是生物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探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钻研相关文献、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是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讲解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阅读科学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六、综合评价促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总结而言,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实践、观察分析、探索、实验等综合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浅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e0ef0655804d2b160b4ec0d7.png)
原理 的指挥凋度下 , 成一个井然有序 、 组 简单 精神 , 科学教育不仅 体现在传授科学 知识 中 , 教学 中, 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浅谈培 养 学生的 生物科 学素 养
吉 林省 长 岭 县太 平 山中 学 李 鸿杰
生物 科学素养是公 民科 学素养构成 中重 科学技术 , 能够在 L生物学相关 的『题上作 出 j _ 口 】
一
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 、 让 学 生有 科 学觉 悟 要
一
种科学精神。
・
、
教 会学 生 科 学 的学 习方 法
2介 绍 物 理 学 家 的 优 秀 事 迹 , 励 学 生 勤 . 激
物理学理论 的建立 遵循着“ 观察 、 实验 , 假
科 学 觉 悟 指 的 是 学 生 在 日常 生 活 中 能 自 奋学习。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 , 在讲
怎样把德育教育 寓于物理教 学中
江 南 中学 朱士 成 在物 理 教 学 中 不仅 要 让 学 生 学 到 知识 , 而 明了的物理体 系讲给学 生 , 促进学生产生认识 它还体现在 塑造人 、 塑造入的价值 观 , 为准 行
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在学习物理知识 的同 上 的飞跃 。通过正确的方法 , 在潜移默化 中让 则和思维习惯方 面。 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也是 时学会一些德育、 美育知识。我 的做法是 :
设 , 计 实验 验 证 假 没 , 出 理 论 ” 设 得 的规 律 。要 觉 地 运 崩 科 学 知 识 和 科 学 方 法 来解 决 生 活 中 解 欧 姆 定 律 时 , 先 向 学 生 介绍 德 国 的物 理 学 首 让 学生 认 识 到不 是 做 三 、 五次 试 验 就 能 得 出一 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 , 紧 家欧姆 , 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 , 经历 1 0多 个 规律 。 始 时 , 开 经过 多 次 实验 , 生 共 同努 力 扣 教 材 , 到有 机 渗 透 。我 的 做 法 是 在德 育 因 年的辛勤劳动 , 了大量实验 。同时 , 学 做 做 介绍学生 才 能发 现 一 个规 律 。我要 让 学 生懂 得 一 个规 律 素 比较 突 出 和集 中的教 材 中渗透 德 育 教 育 。如 课 后 阅 读 文 章 “ 姆 坚 持 不 懈 的 精神 ”对 学 生 欧 , 的 认 识 是 经 过 无 数 次 实 验 和 科 学 的推 理 方 法 在说明火箭照 片时介绍我 国长 征系列运载火 进行教育和激励。 才 能 获得 的 。让 学生 懂 得 知 识 不 是 主 要 的 , 主 箭 以技 术 成 熟 、 承 性 好 、 靠 性 高 、 应 性 继 可 适
中学生物科学素养培养
![中学生物科学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7164d7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7.png)
中学生物科学素养培养
中学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中学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中学阶段的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1. 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如细胞结构、遗传、进化等。
2.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显微镜使用、DNA提取等,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 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6. 跨学科学习: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物理、地理等)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7. 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8. 伦理教育:讨论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等,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
9. 信息技术应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如数据库、软件等)来辅助生物学研究。
10.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
总之,中学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3fc46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6.png)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一、培养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验精神。
学生应当懂得质疑和探究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注重实践操作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展开,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机会。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和体验生物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实践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注重跨学科融合生物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通过将生物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跨学科融合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生物学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声音图片展示、游戏互动等,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
教师还应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六、注重课程育人课程育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目标相协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七、注重评价方式改革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苏教版初一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苏教版初一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74b836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d.png)
苏教版初一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初一生物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苏教版初一生物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科学素养:1.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辨别科学与非科学观点的能力。
2. 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生物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现象、解释生物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苏教版初一生物教材内容广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通过设计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繁殖方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加深对植物繁殖方式的理解。
2. 实验教学法。
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亲眼看到细胞的微观结构,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3. 群体讨论与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合作意识。
例如,在学习生物圈的组成和相互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圈相关的问题。
三、评价体系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苏教版初一生物教学设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知识考查外,还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81acfd5b9d528ea81c779a7.png)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一、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3)科学、技术与社会(S T S )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1)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包括:好奇心、诚实、合作、创造力(2)科学的世界观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3)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培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从而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1)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
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
(2)科学思维的方法科学思维的方法包括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科学的思维习惯不是科学家所特有的,是每个人可以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终生享用。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edc2ddd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1.png)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在日常生物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一、通过介绍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培养生命科学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不仅介绍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还突出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了解这些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意识。
如,在“生物与生物学”的开篇之际,了解转基因遗传工程、试管婴儿、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
我国科学家通过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培育成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全部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测定,破解了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
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生命的科学意识。
二、实施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王国奥秘的重要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学生通过配置不同浓度的“酸雨”,跟踪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得出不同浓度的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结论。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为今后繼续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让学生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通过课前寻找鼠妇,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生活环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生活是否有影响?”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和对照实验的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并得出结论。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5f3879b0f524ccbff1218433.png)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摘要《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养一、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内容1、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和新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水平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从这一界定中不难看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所追求的并非对生物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并非限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生物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并非生物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和学科化,而是强调科学与个人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将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生物科学素养的具体内容生物科学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比较重点的一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科学精神所抱有的好奇心、自信心、实事求是的科研工作作风以及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等。
科学的世界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科学,并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另外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学虽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是处于缓慢的修正之中,绝大多数知识是相对稳定的,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世界上还有许多事物不能用科学方法来验证等。
二是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是可以受益终生的,让学生们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并且科学探索是重过程胜于结果的过程,其过程主要的步骤和技能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作出预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52b9d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9.png)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1.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推理,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供实验和观察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这可以通过实验课、实验室作业或者课外科学活动来实现。
3. 培养科学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提供问题解决案例和启发性问题来帮助学生培养探究意识。
4. 强化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实例分析、案例探究和科普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实际应用的教学。
5.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包括质疑精神、实事求是、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等。
可以通过分析科学伦理问题、开展科学论证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923f28e1551810a6f5248638.png)
浅析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摘要:发达国家的科教育改革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看作教育的根本目标。
换句话说,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家的综合国力相关,国民的科学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针对我国而言,国民的科学素养还是有待提高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科学素养处于一个十分落后的状态。
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的低下已经制约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内的经济发展。
所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关键词:生物科学、生物科学素养、中学生、培养一、生物科学素养相关理论界定(一) 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界定目前为止,学术界针对“科学素质”与“科学素养”这两者的使用没有明确的规定,翻译成英文都是science literacy。
科学素养包含五大要素:科学品质、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
科学素养是通过日常生活以及媒体等渠道提供的信息获取方式而积累形成的对科学技术的主观理解,是以教育为基础的行为。
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维系生物科学正常运转的最基本因素。
生物科学素养也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民社会实践、经济实践、生产实践以及个人实践是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展现,是对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态度的一种展现。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已经逐渐的走入人们的生活,生物科学素养也就成为了现代公民必备素养的基本素养之一。
(二) 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构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构成主要可以分成生物知识素养和生物能力素养。
生物知识素养内容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个部分,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部分,是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科技水平,是能够让学生们接受生物知识的必要前提,以及生物方面的各种相应的理论要素。
这些知识的构成是都是让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以及今后学习生活的理论基础知识。
生物能力素养是进行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学习生的基本能力之一,这其中一共包含四个方面,观察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以及探究性学习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8280d3d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7.png)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4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文/翟改战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
作为生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求知的欲望。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主动、愉快的追求、尝试和体验。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呢?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我在上七年级生物第一堂导言课时,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教室,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一幕幕奇妙的生活画卷:既有学生熟悉的花鸟虫鱼,一望无际的麦海稻浪,碧波万顷的蓝色海洋,也有从未领略过的神奇微观世界。
这些熟悉和陌生的画卷,怎样不勾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渴望探究生物奥妙的兴趣油然而生。
这样就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巧妙地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可通过将故事、演示实验以及对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病毒》一节时,让学生先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病毒的情况,并且说出他们是从那儿得到这些知识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课。
又比如,教学《开花和结果》一节,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出示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各种花的名称。
之后我借机提问:形态各异,姹紫嫣红的花的确很美,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花朵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在欣赏之余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探讨新知。
2 落实探究活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
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教案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9aa05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f.png)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认识到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2. 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3. 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4. 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图片,如科学家进行实验、生物标本等,引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素养包括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如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的来源,使人们认识到卫生防疫的重要性;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实践操作、态度培养等方面进行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如积极参加生物实践活动、多阅读生物科学书籍、关注生物科学新闻等。
6. 实践环节:布置一道生物科学实践题目,如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物科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生物科学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生物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3. 生物科学实践题目。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 鼓励学生多阅读生物科学书籍,关注生物科学新闻,拓宽知识面。
3. 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如何在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364769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4.png)
如何在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关于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这些技能不仅在学术领域中至关重要,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显著的影响。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就像一位引导者一样,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环境。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动物的行为来发现科学规律,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像一位导师一样,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质疑、如何分析数据和如何评估信息的可靠性。
在生物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区分科学事实和传闻、偏见,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例如,通过讨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结果的解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复杂性和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
此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培养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像一位协调者一样,教师可以设计团队项目和合作实验,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解决问题。
在生物学习中,团队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他们将来作为科学家或者科学爱好者所必需的技能。
最后,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像一位支持者一样,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克服挑战、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
在生物学习中,有时实验结果可能与预期不符,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获得启发,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坚韧性,还促进了他们对科学的持久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教师扮演多重角色:引导者、导师、协调者和支持者。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体验,从而成为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和决策者。
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d72228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1.png)
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生物学科素养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示范实验,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
其次,组织参观实地考察、生物学相关的比赛和科普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生物学的实验和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探索科学问题的方法。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推荐生物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相关科普读物,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加深对生物学的认识。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深入了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
此外,学校也可以配备生物学实验室、图书馆、科学馆等丰富的学习场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提升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型科学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术科研竞赛,结合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学领域专题,深入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学科素养。
五、鼓励团队合作和交流生物学是一门团队合作的学科,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够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完成生物学实验、研究项目等任务,培养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生物学学术交流会、科学展览等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拓宽视野,借鉴他人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秉着新的教育理念,结合生物学科的实际,从观念、情感、兴趣、评价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探索,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做了有益的尝试。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生物科学素养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生物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等。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科学素养;探究实践
生物科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教学法大纲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学习为探究式学习,提高全体初中学行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安根生老师的讲座里讲到了这样几点:1.激发好奇心;2.组织合作学习;3.激励独立思考;4.开展探究学习;5.训练逻辑思维;6.联系生产生活掌握基础知识。
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所有人一生下来就有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就想要知道,想要知道就想要看到,想要看到就想要做到,做到了就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利用其好奇心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最后将这样的好奇心转化为科学的态度。
例如,同学们对自己进入青春期以后,身体各方面的变化很好奇,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有些人为什么得糖尿病?用哪些生物学知识去解释这样的问题?人害怕时为什么心跳加快?害羞时脸红?我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生物教学。
课前布置学生去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课堂上展现问题,讨论问题,用所学生物科学知识去解答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训练逻辑思维的问题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核心。
如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呢?其实就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多问一个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怎么办?怎么样?会这样吗?还可以怎么办?等等。
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多问一下以上类似的问题,也就慢慢实现了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了。
比如,有些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怎么会这样的?除了这个胰岛素的问题,还有什么原因呢?得了此病后,该怎么治疗?还可以怎样?等等。
刨根问底地一个一个地提出问题,一个一个地去讨论,去解决,去归纳,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这样得到的知识和得到知识的过程就是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
三、探究性学习
有些专家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的一种本能。
一个六个月的小孩一张报纸能玩半小时。
为什么?是一个半岁的小孩的天生的探究性学习。
他在学习、探究、摸索……为什么撕报纸会发出声音?发出的声音每次都不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撕出的
形状也不一样,为什么呢?这个小孩就在探究性的学习。
他的好奇,他的每一次的重复撕报纸都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从发现问题,到实施过程直到他发现了他想发现的东西都是在逐步实现孩子的科
学素养的培养,这种科学的素养在无形中从孩子生下来开始就得到了培养。
所以为什么要倡导科学探究?安根生老师讲到,因为科学探究可以让我们在以下几点做得更好:1.明白科学是什么,才能决定我们怎么教。
2.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利于终身学习。
6.是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等等。
比如在上激素调节这堂课时,我就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提出问题:有的人为什么得糖尿病?做出假设: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
制订计划实施实验。
如果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导致实验不能实施可以做资料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由学生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
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很少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
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
而合作学习恰恰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成人”,即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人才,就科学教育而言就是让
学生成为具备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并有效地运用它们去造福人类的建设者,而不是只具有科学知识而不理解其真正内涵的“书呆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素养的培养,加深对科学的深刻理解,理解科学价值观的内涵,提高对科学这把“双刃剑”的认识,更好地去利用科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同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