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剂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PPT课件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PPT课件

生姜二两(10g) 佐 温中和胃
甘草二两(10g) 使 调和诸药
功用
温经祛瘀,养血止血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
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 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 口干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 淡,苔白,脉缓
病机
气虚血瘀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方解 黄芪四两(120g) 君 当归尾二钱(10g) 臣
补气 活血
川芎一钱(5g)
赤芍一钱半(8g) 佐
桃仁一钱(5g)

桂枝二两(10g)
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川芎二两(10g)
活血化瘀

丹皮二两(10g)
活血祛瘀,退虚热
当归二两(10g) 佐 养血敛阴
芍药二两(10g)
阿胶二两(10g)
养血止血

麦冬一升(20g)
养阴清热
人参二两(10g)

补气,合当归补气生血, 合麦冬益气养阴
半夏半升(10g)

降逆和胃,使麦冬滋而 不腻,合人参补脾和胃
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 咳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 干口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青黛15g 栀子15g 栝蒌仁15g 海粉10g 诃子10g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君
清热泻火凉血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臣 清肺降火,软坚化痰 佐 清热下气,敛肺化痰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理血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理血剂
癥积,按之较硬,有压痛。 3、出血:血色紫黯而挟瘀块。 4、紫绀与失荣: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唇面指
甲青紫、癥瘕,肌肤甲错。
◇使用注意
1、止血应治本 2、常配行气之品,使气行则血行 3、祛瘀须防伤正。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4、止血须防留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5、上部出血者,忌用升提药;下部出血者,忌用沉降药。
【方解】
【 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白茅根-- 凉血止血 十
茜草根-- 凉血止血,且能祛瘀

棕榈皮-- 收涩止血
散 】 栀子、大黄-- 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丹皮-- 凉血活血,使止血而不留瘀 藕汁、萝卜汁-- 清热凉血 京墨-- 收涩止血
【用法】
【 1. 十药烧灰,研细末 十 灰 2. 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 散 【运用】 】 1. 辨证要点:上部出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四药合用,养血调经,阿胶兼能止血;麦冬兼
能滋阴润燥退虚热,并制吴萸、桂枝之温燥。
【方解】
【 君: 吴茱萸9g-- 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温
桂枝6g-- 祛散寒邪,通行血脉
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
经 臣: 川芎6g、丹皮6g-- 活血祛瘀,丹皮兼退虚热

当归、白芍6g、麦冬9g、阿胶6g-- 养血润燥

佐:人参、甘草6g-- 益气健脾
黄酒-- 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童便--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使: 炙甘草2g-- 调和药性
【功用】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运用】

1. 辨证要点: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
化2. 注意事项:全方药性偏温,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
汤】3.
临证加减:恶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去桃仁;瘀块留阻,腹痛 甚者,加蒲黄、五灵脂;血寒较甚,小腹冷痛,加肉桂;

中药药剂学理血剂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药药剂学理血剂精品PPT教学课件

热阳冲 迫气任 血虚不 行弱足 ,,, 血固固 不摄摄 循无无 经权权
分类
第一课件网
✓瘀血证——活血祛瘀剂 ✓出血证——止血剂
使用注意
辨证治疗时:辨清病因,分清标 本缓急
使用时注意:活血不伤正;止血不 留瘀
特殊人体时:年老体弱,月经过 多及孕妇慎用
活血祛瘀剂
适应证
血瘀证:
•疼痛:多呈刺痛、拒按,部位固定不移; •肿块:质多坚硬,固定不移,压痛,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随证加减:
➢语音不利,加菖蒲、郁金、远志以化痰 开窍; ➢口眼歪斜,合牵正散疏风祛痰; ➢痰多,加半夏、天竺黄以化痰; ➢偏寒,加附子以温阳散寒; ➢脾虚,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半身不遂发在上肢者,加桑枝、桂枝以 引药上行,发在下肢者,加牛膝、杜仲以 引药下行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随证加减:
▪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
等以理气止痛;
▪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
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
▪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
抽薪,引血下行,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 清热凉血。
▪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
黄芪
黄芪 四两 当归尾二 钱 赤芍一钱半 地 龙一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一钱 桃仁一钱
地龙干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
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证候分析:
中 正气大虚,无力行血
半身不遂
风 脉络瘀阻
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症 气虚不摄 小便失禁或频数,口角流涎

理血剂ppt课件

理血剂ppt课件

桃核承气汤
桃仁 大黄 芒硝 桂枝 甘草
.
方解
君:桃仁12g——破血祛瘀
大黄12g——下瘀泻热
瘀热并治
臣:桂枝6g——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 又防寒药遏邪凝瘀之弊
芒硝6g——咸寒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佐使:炙甘草6g——益气和中,并缓诸药峻烈之性,
使祛瘀而不伤正
.
逐瘀泻热
〖功用〗
.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 逐瘀过猛或是久用逐瘀,均易耗血伤正,
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 品,使祛瘀而不伤正;且峻猛逐瘀,只能 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
.
注意事项
止血之剂又有滞血留瘀之弊,必要时可 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 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 血止而不留瘀;
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 忌用。
➢ 活血药加攻下药,瘀热并治; ➢ 大队寒凉药中配少量温通活血的桂枝,以助
桃仁等活血,使全方凉而不遏。
.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
血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
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
药理研究
➢ 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
血凝,促进纤溶,降低血粘度 ; ➢ 改善肾功 ; ➢ 抗炎作用 ;
甘草。 主治膈下瘀血。长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少腹逐瘀汤:少腹血瘀证。 少桃仁、红花,加小茴香、干姜、没药、玄胡、
当归 柴胡 甘草
川芎 枳壳
.
方解 君 桃仁12g :破血行滞润燥
红花9g :活血祛瘀止痛 臣 赤芍6g 、川芎4.5g :助君药活血祛瘀
牛膝9g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
方 解 佐 生地9g 、当归9g :养血益阴,清热活血 桔梗4.5g ,枳壳6g :一升一降,宽胸行气

方剂学精选12理血剂精品PPT课件

方剂学精选12理血剂精品PPT课件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随证加减:
▪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棱、莪术; ▪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加丹参、郁金、虫、水蛭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组成: 黄芪四两 地龙一钱 桃仁一钱


恶露不行

产后血虚
后 血
瘀 血
正气不足
虚 受

寒凝血瘀

痛 少腹冷痛
留阻胞宫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君 全当归—养血活血,化瘀生新,温经散寒


臣 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祛瘀
温 佐 炮姜—温经散寒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而活血

童便—益阴化瘀,并引败血下行

使 甘草—调和诸药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通利血脉
温 经 臣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丹皮—活血祛瘀,并退虚热

祛 佐 阿胶—养肝血而滋肾阴,有养血止血润燥之功

麦门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

人参、甘草—益气补中而滋生化之源,气旺血充

半夏—可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通经
生姜—温里散寒,与半夏合用,温中和胃
使 甘草—调和诸药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是否适合所有中风后遗症 ?临床如何服用 ?黄芪适宜用量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胁肋瘀肿
胁肋乃肝脉

方剂理血剂.ppt

方剂理血剂.ppt

君 大蓟、小蓟
荷叶、茜草
凉血止血

侧柏叶、白茅根

止 臣 棕榈皮—收涩止 血血
栀子—清热泄火 佐使 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使气火降而
血止,寓釜底抽薪之意 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凉血止血而不留瘀
四生丸 《杨氏家藏方》
吐 血 血分有热
衄血
血色鲜红 血 热
损伤脉络 血不循经
火 热 迫
凉 血

妄 咽干口燥 血热伤阴 妄 止

呃逆日久不止 —瘀热上冲,扰胃动膈阻唇暗或两目暗黑滞舌黯红或瘀斑
瘀血之证
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君 桃仁—活血祛瘀
活 臣 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活血化瘀
血 祛
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
瘀 佐 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
行 气
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枳壳—与桔梗合用,一升一降,

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
营养肌肉 腹满不能食—脾虚失运 潮 热—瘀血久郁化热 肌肤甲错 瘀血内阻,新
血不生,阴血
劳 损 正活 伤血
阴消 血徵
水蛭 破瘀消徵之品, 虻虫 助君药活血通络
攻逐久积之瘀血 臣 干漆
内 停 之 干 血 劳
不能濡润肌肤, 亏
两目黯黑 上荣于目

妇人经闭 瘀阻胞宫, 瘀
不行
脉络不通

祛 瘀 生
舌质紫黯
内新 停

柏叶—苦涩而寒,取其苦
温 降折

逆上之势而又收敛 止血
止 干姜—温中助阳,令阳气
血 振奋
而能摄血
艾叶—温经止血,为治虚 寒性
出血之要药
马通汁—善引血下行而止 血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用可能引起流产。
理血剂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05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Chapter
理血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药理作用机制
理血剂在中医方剂学中主要用于调节血 液运行,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等作 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理血剂主要 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 标、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发挥疗效。
02
03
槐花
侧柏叶
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便血、痔疮出血等 症状。
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吐血、咳血等症状 。
补血药
熟地黄
阿胶
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 。
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 。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理血剂的概述 • 理血剂的常用药物 • 理血剂的配伍原则 • 理血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理血剂的概述
Chapter
理血剂的定义
01
理血剂是指以调理血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血行失常或血分有热所 致的病证。
止血药的配伍
总结词
止血药常与收敛药、温里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以增强止血效果,同时收敛耗散的阳气、温通经脉、补益气血 。
详细描述
止血药如白及、仙鹤草等常与收敛药如乌梅、五味子等配伍,收敛耗散的阳气,达到止血效果;温里药如附子、 肉桂等可温通经脉,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出血证;补益药如黄芪、党参等可补益气血,适用于出血导致的血虚 证。
、黄连解毒汤等。
理血剂的功效与主治

方剂学-理血剂PPT课件

方剂学-理血剂PPT课件

加黄酒水煎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
38
【功用】
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
39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
40
胁肋瘀肿

痛不可忍

-
41
方解
大黄 --荡涤瘀血,导瘀下行
柴胡 --疏肝行气,引药入经
桃仁 红花--活血祛瘀
穿山甲 --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当归 --补血活血
瓜蒌根 --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1.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 常用方。
2.本方常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等咳血属肝火犯肺者。
-
93
小蓟饮子
宋·严用和《济生方》
-
94
组成与用法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藕节
水煎服。
-
95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
96
主治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
97
止血·小蓟饮子
臣:当归尾——活血,化瘀而不伤血 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
33
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 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

-
34
临床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证治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
2. 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 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黄酒 --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炙甘草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童便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PPT医学课件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PPT医学课件

21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何为血府?
“血府即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 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 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底 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 府”。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配组伍成 意义
桃红四物汤
桃桃仁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
活血祛瘀
方中为何加用当归、党参、三七?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B 其它瘀血重证
外伤(各种外伤肿痛,早期胸腰椎骨折,
脑震荡后遗症)、血管神经性疾病(血管性
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蛛网膜下腔
出血)、精神系统疾病(精神分裂症,反应
性精神病,癔病)、眼科疾病(慢性轴性视
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水泡性结膜炎,虹膜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辨证 瘀血蓄积下焦。
(阴道大面积血肿,压迫膀胱及尿道而至尿闭)
立法 破血下瘀。
处方 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6g,大黄12g,
朴硝6g冲化,桂枝、当归、党参、三七各9g, 甘草3g。连服2剂(于18小时内服完)。
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疗效 服后下瘀血块约2000ml余,小便亦
随之而通,诸症消失而痊愈。
(2)瘀热内结重证
2、用法 煎煮法、药后反应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A 下焦瘀血证
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 外孕,葡萄胎,痛经,闭经,阴道血肿,产后恶 露不下,产后血栓性静脉炎;
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肥大,单纯性前列腺炎,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手术后尿潴留,血淋;
肠道疾病:肠结核,粘连性肠梗阻,急性坏死 性肠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解】 君:黄芪四两120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使气旺则血行 臣:当归尾二钱3 长于活血,兼能养血 佐:赤芍一钱半5、川芎、桃仁、红花各一钱3
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以治标 地龙一钱3 与生黄芪配合,增强补气通络之力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鉴别】
补阳还五汤与血府逐瘀汤均为理血剂中 名方,同为王清任所创,二方所用活血化瘀 药物皆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 如何鉴别运用。
人参 甘草各二两10 益气健脾
半夏半升 生姜二两(各10)和胃运脾 调补脾胃,既资生血之源,又达统血之用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主治】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方解】
君:大黄一两20 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 柴胡半两15 疏肝理气,兼引诸药直达病所
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瘀滞
臣:当归三钱、桃仁五十个、红花二钱(各10)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佐:穿山甲二钱10 破瘀通络 瓜蒌根三钱15 入血分消扑损瘀血而续绝伤, 又能合当归清郁热而润血燥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
【附方】
通窍
血府
膈下
少腹
身痛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止痛
基础药
无当归
无桃仁 无赤芍
特征药
麝香、老 葱
柴胡、枳 壳、桔梗
香附、赤 芍、乌药
官桂、干 姜、小茴

羌活、秦 艽、地龙
特点
宣通胸胁 辛香通窍, 气滞、引 重在活血 血下行重
通窍 在活血祛 瘀
行气止痛 作用好, 偏于通瘀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
3. 身痛逐瘀汤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 秦艽一钱 羌活一钱 地龙二钱 香附一钱 五灵脂二钱 没药二钱 牛膝三钱 甘草三钱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
4. 通窍活血汤
桃仁二钱 红花三钱 赤芍一钱 川芎一钱 麝香五厘 老葱三根 生姜三钱 黄酒半斤
牛膝 引血下行,活血祛瘀 甘草 调和药性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附方】
1. 膈下逐瘀汤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 赤芍二钱 五灵脂二钱 延胡索一钱 丹皮二钱 香附一钱半 乌药二钱 枳壳一钱半 甘草三钱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血
2. 少腹逐瘀汤
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 赤芍二钱 五灵脂二钱 蒲黄三钱 延胡索一钱 没药一钱 官桂一钱 干姜二分 小茴香七粒
3. 月经过多或孕妇,活血剂当慎用
第一节 活血祛瘀
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的病证。 常以活血祛瘀药物为主如川芎、桃仁、红花、 赤芍、丹参等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等。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主治】 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躁,其人 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 而涩等
【方解】
君:大黄四两20 破瘀泻热 桃仁五十个20 活血破瘀
二药合用,直达病所, “瘀”、“热”并治
臣:桂枝二两10 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
芒硝二两10 咸寒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佐使:炙甘草三两15 益气和中,并缓诸药峻烈之性
【功用】 破血下瘀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主治】 胸中血瘀症
头痛 胸痛 胸痛胸不任物,胸痛胸任重物 天亮出汗 食自胸右下 心里热,身外凉 瞀闷 急躁 夜睡梦多 呃逆 饮水即呛 不眠 小儿夜啼 心跳心忙 夜不安 肝气病 干呕 晚发一阵热
止血剂
寒邪相侵,或阳虚内寒,血因寒而凝 邪从热化,血因热而结 气行不畅,血因气滞而涩 元气虚衰,运血无力,血因气乏而滞 跌仆损伤,血络破损,局部血行障碍
三、分类、功用、适用范围
活血祛瘀剂 瘀血成因 瘀血证的临床表现
止血剂
瘀血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征:
①疼痛:一般多刺痛、拒按、固定不移。 ②肿块:肿胀固定不移,在体表色青紫,在 体内为癥积,按之较硬,有压痛。 ③出血:血色紫黯而挟瘀块。 ④紫绀与失荣: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 唇面指甲青紫,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破结
温经止痛 通络宣痹
作用好, 止痛力强,
偏于温经 重在祛瘀
止痛
通络
病位 头面
胸中 上腹(膈下) 少腹 躯干四肢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主治】 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
小便频数或尿遗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病机】 气虚血滞,因虚致瘀,瘀阻脑络; 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
使:甘草二钱10 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鉴别】
复元活血汤与血府逐瘀汤均为治疗胸胁瘀 积疼痛要方,二者如何鉴别
温经汤
《金匮要略》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 或一月两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 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腹满,舌质黯红,脉细 而涩。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方解】
君:吴茱萸三两15 散寒止痛
温经散寒
桂 枝三两15 祛散寒邪,通行血脉 通利血脉
臣:川芎 丹皮各二两10活血祛瘀,丹皮兼清血分之虚热 当归 白芍各二两10 养血
佐:阿胶二两10 养肝血滋肾阴,兼可止血
麦冬一升15 养阴生津,合丹皮清血分之虚热与瘀热
二药合用,第16章 理血剂
一、概念
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 用于治疗瘀血和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血剂。
二、立法依据
《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
三、分类、功用、适用范围
活血祛瘀剂 瘀血成因
三、分类、功用、适用范围
活血祛瘀剂 瘀血成因 瘀血证的临床表现
止血剂
出血机制
一为火热炽盛,迫血妄行; 二为阳气不足,血失统摄; 三为元气虚损,气不摄血; 四为瘀血阻络,血不循经; 五为跌打损伤,血络破损
四、注意事项
1. 逐瘀过猛,易于伤血,久用亦易伤正,故可配 补益气血之品 2. 止血过急,易至留瘀,故亦可配活血之品
1、疼痛痛有定处 2、情志改变 3、胸中异常感觉 4、发热失眠 5、血瘀之舌脉
【方解】
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活血 当归、生地 养血活血,使活血祛瘀而不伤阴血
柴胡 枳壳 桔梗
疏肝行气 引药入肝经,走两胁
行气,配柴胡疏肝 一升一降,宽胸行气, 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使气行则血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