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探析
探析地铁公共艺术墙材料语言艺术的特点
探析地铁公共艺术墙材料语言艺术的特点作者:杨波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地铁,在现代城市中是主要的公共交通之一,同时地铁的存在也意味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以及城市的风貌。
文章主要对地铁公共艺术墙材料语言艺术的特点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地铁公共艺术墙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墙材料;语言艺术一、引言随着交通形式的发展,地铁开始以它快捷、大容量以及相对于地面交通而言干扰少、事故少的特点在世界各国大城市相继发展起来。
我国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在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加入了地铁建设的热潮。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许多大城市都已建立了地铁交通体系,这股浪潮由最开始的“北上广深”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开来。
文章主要对地铁公共艺术墙材料语言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二、地铁公共艺术墙材料语言艺术的特点分析地铁站属于公共建筑,在进行公共艺术墙的建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基本功能问题。
所以,地铁公共艺术墙在进行材料的选取时,应尽可能的选择安全、环保、经济、耐用等方面的材料[1]。
(一)地铁公共艺术墙材料的安全性要求地铁站是一个公共场所,是人们乘坐交通工具的地方,势必会呈现人潮拥挤的现象,地鐵站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应对公共安全引起重视。
通常来说,地铁站在展开建造期间,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铁内的墙面在出现突发灾难时是否能够做出有效的预防与承受。
基于此,在进行地铁公共艺术墙的建筑时,应选用防火安全的、不易燃的材料。
通常,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混凝土制品、石膏板、石灰制品、粘土制品、玻璃、瓷砖、马赛克、钢铁、铝、铜合金等,都是一些不燃性的材料。
另外,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版、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防火塑料装饰板、难燃双面刨花板、多彩涂料、难燃墙纸、难燃墙布、难燃仿花岗岩装饰板、难燃玻璃钢平板、PVC塑料护墙板、轻质高强符合墙板、难燃玻璃钢平板、阻燃模压木质复合板材、彩色阻燃人造板、难燃玻璃钢等,这些材料都是比较难燃的材料,在进行地铁公共艺术墙的建筑过程中,可选用以上材料能够很好的预防火灾等灾难[2]。
南京地铁文化
地铁,作为城市新型的交通工具,在城市的地下空间中演绎着流畅、快捷的交通节拍。
地铁,又是城市文明载体,随着线路的延伸,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情感距离在缩短,城市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丰富、不断扩大……地铁,改变生活的轨迹地铁,缩短人际情感距离地铁,承载城市文化精神人在旅途,城市的风景总被车窗分割得支离破碎,短短十几分钟,认清一个城市的面貌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于是,镶嵌在地铁站墙壁上的壁画,成了人们认识城市的一个窗口。
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这条铁轨呈现出北斗星座般的优雅弧线,每个车站就像一颗城市中的闪亮星座。
在南京站北站厅,装饰着“金陵揽胜”壁画,因为采用瓷板雕刻加影青釉底青花复活工艺,使第一次到南京来的人立刻就能在地铁里感受到江南风韵;在鼓楼站,六枚朱红金印镶嵌在石墙中,别出心裁地诠释着“六朝古都”的历史厚重;路过玄武门站,经常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与名为“水月玄武”的壁画合影,借助传统堆漆磨显的工艺手法,玄武门站台呈现出“如传世的青花瓷般自顾自的美丽”。
此外,“民国叙事”“灯彩秦淮”“明城遗韵”“云彩地锦”“璀璨新城”……随着地铁新线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车站主题壁画将南京的历史与文化串联起来。
青红蓝白的色彩变奏,让人足不出站就能感受南京的古城魅力和新城活力。
当然,更让南京人自豪的,是地铁族倡导的绿色出行方式。
在拥挤的城市,城市白领放弃汽车、改乘地铁成为“炫耀”的资本。
很多市民自豪地说,“城市的光明不是汽车越来越多,最核心的就是绿色,只有这样,城市才有希望。
”地铁,汇集着各色人群,有艺人,有流浪汉,有促销女孩……但更多的还是搭乘地铁的人,行色匆匆者或许正叨念着柴米油盐,脚步蹒跚者或许正被路边小摊的新鲜玩意儿所羁绊,步履轻盈者或许正被身边的爱情所追逐……最终,这些脚步因进入地铁车厢而停留,于是,打开报纸,翻出杂志,享受一段悠闲的地铁旅途……地铁,是一幕行进中的城市风景。
在这样的风景里,我们看到了文明和进步,看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更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和发展的轨迹。
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传播的研究
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传播的研究作者:来源:《新闻爱好者》2016年第06期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公共艺术向地铁空间延伸和发展。
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对于优化与传播城市文化、提高地铁空间环境质量、增加公共场所的艺术氛围以及提升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编写的《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一书从人文与艺术的角度出发,对构建地铁的公共空间进行重新审视,提倡将雕塑、装饰、壁画、装修等艺术手段应用到地铁的公共空间中,书中所提到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愉悦人们的交通体验,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地域文化进行了传播,正是书中这种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增添了这本书的可读性。
在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定位问题上,《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一书认为,地铁公共艺术是历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反映。
每个国家和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而地铁公共艺术更像城市的窗口,城市的文化品位和魅力在此窗口中反映出来。
而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许多城市以当地的历史和人文風情作为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主题。
此外,书中还提到,地铁空间设计者应当在设计地铁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民俗以及自然环境等,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束缚,将“空间艺术化”的思维模式在地铁设计中得到延伸。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一书中还谈论了地铁设计中的空间氛围和人文关怀的融合,公共艺术涉及的学科知识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建筑学、美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这也让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城市媒介的重要载体,它兼顾了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等许许多多方面,是大多数人审美需求的体现。
对于地铁而言,当人们进入到其中,难免会因封闭的空间环境产生压抑的感觉,因此该书认为,地铁空间设计应当通过色彩、材质、故事题材等的变化来打破这种压抑感,使人们的紧张与不适感得到缓解,让乘客获得乐趣。
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是通过行人在公共空间中的流动来完成的,所以适当设置可以让乘客驻足、小憩的艺术展示窗和座椅非常必要,这也是达到人和艺术氛围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之一。
南京地铁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南京地铁企业文化建设探析作者:丁银萍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29期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等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南京地铁作为一家轨道交通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结合南京地铁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南京地铁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从企业文化理论发展过程看,其反映的是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演变与发展的过程。
就南京地铁而言,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随公司发展而不断发展、调整和更新的过程。
南京地铁在公司发展上经历了由单一工程建设管理,到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再到集团管控模式下的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的格局演变,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从单一的VI识别到形成核心理念并在核心理念指导下开展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行为本能、调研诊断、理念规划、宣贯落地、反馈调整的阶段过程,在认识上逐步从认识模糊到认识多样到认识清楚的转变,状态上体现为默契文化、离散文化、形式文化、系统文化的不断演变。
二、南京地铁企业文化的建设成果1.基本形成了以“人文”为核心的理念识别系统。
这一理念体系,紧紧围绕“人文”内核构建,以“承恩施善、德贯全程、敢担大任、回馈社会”为宗旨,以“建百年人文地铁,创都市交通新生活”为使命,以“包容、凝聚、奋发、共进”为核心价值观,以“驰载人文,身心直达”为品牌理念,以“用心服务,关爱一路”为服务理念……核心理念的确立,为约束并鼓舞全体地铁员工为企业的美好愿景而奋斗奠定了基础。
2.形成了以梅花标为企业标志的视觉识别系统。
南京地铁的企业文化建设最早从企业视觉识别开始,公司标志以象征一种态度和精神、又表现地铁安全与舒适、体现南京城市另一种人文关怀的红色梅花造型为主,中间花芯为放置的白色列车车头,在更大空间上体现了高效(弓箭)、准确(时钟)与畅通(按钮)等轨道交通的特性,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可度。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叙事性表达:以形赋意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叙事性表达:以形赋意宋益民【摘要】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已成为体现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它的叙事性表达方式是以形赋意,通过叙事主题与叙事语言构成蕴含特殊意义\"形\"组合来表达\"意\"的内涵,与公众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完成场所精神与公众内心的联系,进而真正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开性\"与\"公共参与性\".【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叙事性表达;以形赋意【作者】宋益民【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01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不但赋予城市空间视觉美感,而且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弘扬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精神文明的关键。
因此,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关乎城市的形象,承担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的社会责任。
基于此,结合具体的案例,本文重点分析新时期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如何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
一、城市公共艺术概念界定公共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公众共同参与的,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
金颜秀等人在著作中认为:“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与公众接触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艺术设计,被称为‘街道的家具’‘城市的配件’。
”[1]因而公开性是公共艺术的前提,甚至可以说只要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都可以称之为“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包含了一切视觉、听觉艺术,如音乐、戏剧、壁画甚至数字多媒体技术、前卫实验艺术等等。
城市公共艺术就是在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机场等室外公共空间的艺术,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公共精神,是城市重要的“会客厅”与形象标志和窗口。
二、以形赋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叙事性表达方式“形”和“意”是我国传统艺术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形”即物体表象、形状,包括造型、色彩、材质等等,“意”即意境,具体物象与人的情感交融的意趣之美,是形与神的统一,也是情与理的统一,由此形成“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创作法则。
地铁壁画艺术的区域文化传播——以北京地铁六号线为例
地铁壁画艺术的区域文化传播——以北京地铁六号线为例发布时间:2021-07-15T11:24:15.9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作者:程梦佳[导读] 现代壁画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充分展现出城市的人文历史以及地理风貌程梦佳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730124摘要现代壁画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充分展现出城市的人文历史以及地理风貌,壁画作为墙壁上的艺术,属于建筑物的一部分,壁画具有的装饰作用及美化功能使其成为环境空间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
壁画艺术承载着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历史,壁画有装饰美化,传递信息,教育公众,反映当下社会现状的功能,壁画通过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向人们传递着艺术与人文。
其中地铁壁画在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装饰性与公共性充分融合,传播其区域文化特色,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壁画的特征及形态是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改变着的。
地铁作为人们便利出行的交通工具,极大缓解了快节奏生活下的城市交通压力,是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场所之一,在空洞的地下空间设置公共艺术加以改善,使得壁画的适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地铁壁画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是宣扬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文化传承与传播具有深远影响。
早期地铁公共环境大多被广告灯箱所替代,对于环境装饰美感欠缺,北京地铁壁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当时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铁壁画。
现如今,北京地下文化长廊正在逐渐形成,这一文化长廊,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之美,也融入了现代文化之美。
北京地铁四通八达,北京地铁的六号线贯穿着北京古城历史人文保护区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条线路,也是地铁壁画设计的重点线路,六号线的壁画着重体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地铁站空间,地铁壁画应运而生,主要创作于地铁站大厅,进出口,楼梯上方等,极大的改善了地铁周围环境的整体艺术气息,伴随着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提升,地铁壁画的普及加强了人们和城市以及公共空间的互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所追求的艺术性生活的价值观。
地铁公共艺术审美性分析word版
地铁公共艺术审美性分析摘要:地铁作为人流量庞大的公共场所,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建设用壁画的形式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故事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现,一定程度满足了公众的审美,也让人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本文以地铁壁画为主题,以南京地铁三号线具有代表性壁画为例,从壁画所具有的审美性切入。
色彩和题材,从壁画中表达了南京的地域文化和其审美性。
将历史名著的经典场景融入到壁画之中,与公众产生互动性,用艺术的形式给群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一、地铁公共艺术的审美性地铁是地下的半封闭的空间,只有通道与地面相互连接。
进入地铁,视觉上的感受是地铁公艺发挥的主导方向,地铁公共艺术可以通过形式各样的作品来舒缓群众进入地下空间的不适感。
当处于嘈杂的地下时,地铁公艺过于复杂或单一的色彩会引起视觉疲劳,恰到好处的配色会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
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亲近群众引起共鸣的,例如南京地铁三号线选择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这种文化内容的适当加入可以引起大家对文化的审美产生共鸣,提升乘车感受。
二、地铁公共艺术的表现在现代的城市交通建设中,地铁空间应使用公艺作品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
地铁空间多数分布广告,为带给乘客更好的视觉享受应适当的控制地铁广告的数量,多多增加例如壁画涂鸦或者雕塑这类公共艺术作品,更好的利用地铁空间从增加审美性的角度传播城市文,营造浓厚的文化底蕴。
特别对于旅游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将创造更鲜明的形象。
城市文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文化遗址进行传播。
给市民以精神上的需求。
地铁中公共艺术作品以壁画的形式来表现该城市的鲜明丰富更能让群众潜移默化的认知城市,从而对城市形成全新的文化体验。
而地铁壁画从诞生到现在题材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材料也变得多样化。
而南京三号线地铁大量采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以壁画形式重现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经典场面,丰富了地铁空间的文化氛围,呈现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题材的地铁壁画。
浅析地铁壁画在公共空间的功能与价值
·321·美学技术摘 要:作为一种公共环境艺术,地铁壁画可以营造良好的地铁环境氛围,并担负起宣传城市文化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等多种责任。
因此,本文对地铁壁画在公共空间的功能与价值展开了探讨,从而更好地了解地铁壁画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地铁壁画;公共空间;功能;价值0 引言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城市都建设了地铁建筑,以便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铁环境的使用功能和空间格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相关部门开始使用地铁壁画进行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地铁壁画在公共空间的功能与价值展开探讨,更好地促进地铁空间的艺术化发展。
1 公共空间的地铁壁画概述作为公共艺术品,地铁壁画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特点。
但是相较于在艺术展览馆欣赏艺术品,在地铁站进行艺术品的观赏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并且产生无法预知的效果。
因为地铁是一个公共空间,其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地,而地铁车站也不是终点,仅仅是人们旅途中经过的场所,所以乘客会保持中速到快速的脚步经过这一场所。
在创作地铁壁画时,创作者往往会针对乘客在特定场所的特定心理展开创作,从而使人们一进入地铁站就能进行壁画的欣赏,并且产生不同的感受。
[1]而就目前来看,地铁壁画已经成为地铁的一道风景线。
莫斯科地铁更是以壁画享誉世界,从而使地铁壁画成为了现代公共空间艺术中的常见形式。
2 地铁壁画在公共空间的功能与价值2.1 强化人们对地铁场所的认知在地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公共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公共空间角度来看,不同性质和功能的空间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将给人带来不同的印象。
而将地铁壁画当成是物质载体,并使其与地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从而使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主体和氛围得到强化。
例如,著名的北京地铁4号线就根据各站点特色进行与地铁环境相互映衬的壁画的打造,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地铁文化氛围。
论地铁壁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性表达--以南京珠江路站《民国叙事》为例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南京人的价值体系、信仰,都在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发生剧烈的转变[9]。服饰方面,女
子服饰日渐繁华,男子服饰则出现了中山装、西装,学生
装也开始涌现。饮食方面,西餐成了公认的用来会友待
客的饮食,大街小巷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小吃店。出行方
面,轿车、火车逐步替代人力车、马车,成为人们主要的出 行方式[10]。这些改变都反映出民国是一个从传统开始 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期[11]。
[J]. 艺术科技,2020(20):163-164.
参考文献:
[27]…葛雨煊,蒋晖 . 浅谈传统南京云锦工艺的当代运用
[1]… 倪庆,李雪艳,于成景 . 南京云锦的创新设计与演变
[J]. 艺术科技,2020(21):11-12.
[J]. 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32-33.
[28]…黄滢,孙佳慧 . 超现实主义在景观拼贴图绘中的运
画,因为不得不受到地铁空间的限制与影响,所以具有其
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他形式壁画没有的特性。地铁壁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改 [17]…曹静文,孙献华 . 坦培拉与岩彩画在壁画设计中的
善或缓解地铁空间的紧密封闭性,让乘客看到这幅壁画
应用[J]. 艺术科技,2020(8):87-90.
105-108.
被人们重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也可以被 [21]…黄泽辉,厉群,王博闻 . 展示空间中的交通流线设
广泛运用到艺术领域[28]。南京的地铁艺术墙就是一个
计 —— 以中国苗木博物馆为例[J]. 艺术科技,
典型,它完美地展现了南京城的历史背景,自身也成为
2020(15):99-102.
1.2… 人文教育 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出了许多名家[12]。当
浅析地域文化在地铁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地域文化在地铁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城市中一种重要的出行工具,地铁建筑具备非常独特的地位和环境,如果能够将地域文化应用于地铁建筑室内设计中,那么就可以使地铁建筑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特征,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基于此,本文对地域文化在地铁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展开了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建筑;室内设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信息化时代来临的大趋势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由最初的经济发展对生活“量”方面的追求逐渐转变成对“质”的追求。
为此,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地铁成为人们日常交通出行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同时在设计方面也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密切关注。
在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地铁设计中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地铁文化。
譬如:在我国,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在历经了六千年历史文化积累的情况下,就具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
而地铁作为城市新时期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其不但要为人们提供便利、安全的公共交通条件,同时也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地铁线路的设计也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
南京地铁文化墙的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反应了城市深厚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特征,在出行的同时让人感受到是进行了一场印象深刻的文化之旅,因此就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建筑融合设计不但肩负着传达城市文化信息的重要使命,同时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
1 地铁建筑特点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空间基本属性与大多数建筑相比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一般所提及的大众捷运系统涵盖有地铁和城铁两部分,其主要指的是,城市当中的主要运输通道,以专用动力车辆在地面、地下、高架上行驶的交通工具,并且提供较为密集的车次、快捷的速度以及舒适安全等服务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由此可以了解到,地铁建筑所具备的显著性特点。
第一,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
按照著名的美国都市社会学者科斯特给出的论点:在整个城市系统当中交通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换元素而客观存在的,是城市流动模式的一种综合性体现。
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构建——以1、2、3号线地铁为例
2017·01一、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塑造原则(一)人文性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需要构建其秩序和规范,引导公众自觉遵守地铁文明规范。
公益广告是南京地铁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众的引导贡献重大。
近年来,“环境保护”“保护动物、珍爱生命”“遵守秩序”等优秀公益广告在地铁中屡见不鲜,经常出现在地铁入口处的扶梯一侧,另有部分在候车的地方。
在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换乘处有个透明玻璃屋,玻璃上贴着“金陵图书馆地铁服务点”,这是全国首个地铁图书馆。
2010年金陵图书馆地铁分馆落成开放,经过这几年的良好运行,现已拥有广泛的城市知名度和稳定的读者群体,使广大市民在享受快捷便利的出行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艺术性2005年,南京成为中国第五个拥有地铁的现代化都市。
政府在规划建造的过程中就把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作为地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以墙面为载体,通过陶瓷壁画、石材雕刻、综合材料等各种手法表现切合的主题,在大幅面的墙壁上营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感的视觉效果,形成隐形的文化空间,向观众传达文化信息。
地铁壁画手法多样、新颖别致,壁画作品既拥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又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相配,从纯艺术走向综合艺术,壁画的易表现使之成为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京1号线地铁共有27个站,其中16个站点选用了公共艺术品来表现南京的地域文化脉络,如鼓楼站的“六朝古都”、珠江路站的“民国叙事”等。
2号线地铁共有26个站,其中11个站点的主题是表现中国法定传统节假日,如集庆门大街站的“中秋节”设有表现节日的圆雕一件,莫愁湖站的“端午节”设有艺术造型坐具一件。
3号线地铁共有29个站点,其中有9个站点设有“红楼梦”主题。
3号线之所以设为红楼主题,因《红楼梦》和曹雪芹与南京有很深的渊源,如南京站的“元春省亲”、大行宫站的“金陵十二钗”、夫子庙站的“除夕夜宴”、雨花门站的“黛玉葬花”、九龙湖站的“菊花诗社”等红楼故事跃然于站点通道的壁画之上,乘客候车休憩的座位也变成了雕花石凳,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欣赏壁画、体验乘坐地铁。
南京地铁文化墙的设计内涵及其意义研究
南京地铁文化墙的设计内涵及其意义研究□许家睿张兴春摘要:地铁作为南京市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场所,地铁文化墙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满足了大众对于公共区域的审美需求,成为城市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地铁在运营过程中的庞大人流量也给地铁文化提供了广泛的受众。
该文以南京地铁为例,论述其文化墙的设计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南京地铁文化墙设计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著名的都城,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其繁华的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历代文人讴歌,许多文人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千古名句。
其中以谢朓的《入朝曲》颇为著名“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自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东吴至今,南京的历史文脉铸就了其富有特色的城市名片。
一、南京地铁文化墙的设计内涵1999年4月,国家批准南京地铁建设正式立项,南京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之后第6个获批地铁建设项目的城市。
自此,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播又多了一条途径。
人们奔波在路途中、穿梭于地铁站间时,其实南京的文化宝藏就在身边。
南京地铁站作为南京市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方,也是南京文化传播的最佳选择。
南京地铁站共34面文化墙,作为一座“流 动的博物馆”,生动地诠释了南京的历史变迁。
南京的地铁文化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2008年2月,南京地铁2007年创建的“人文地铁”服务品牌获得了中国公共事业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国内地铁行业仅此一家。
南京地铁的车站艺术品数量为全国单线最多,设计富含南京作为文化古都的底蕴,彰显地铁文化,雅俗共赏。
南京每个地铁站的壁画都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表现贴切的选题。
一号线主要以“金陵文韵”为主题,如南京站的“金陵揽胜”、珠江路站的“民国叙事”、鼓楼站的六朝古都”。
二号线主要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题。
如,元通站表现元宵节,兴隆大街站表现国庆节,苜蓿园站表现七夕节,等等。
其中,苜蓿园站以中国传统佳节七夕节为主题,站内的装饰充满了梦幻的爱情元素,天花顶部壁画通过冷色与暖色的渐变手法,表现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图1)。
壁画艺术在现代地铁媒介空间的传播与延伸
67环艺设计我国早期的洞穴壁画、唐代的石窟壁画、宋代的寺庙壁画、近代的壁画艺术,所处的时期虽不同,但都具有公众性。
进入二十世纪,在公共空间的装饰中,壁画艺术被广泛使用。
公共空间的装饰作用引起很大反响。
近些年,地铁站点公共空间的装饰虽有一定的关注和研究,但仍缺少地域特性。
“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作为壁画传统的载体界面——墙体,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紧张的空间需求,而传统的墙体界面载体,已经很难在视觉上吸引大众的视线,特别是在人流密集、速度穿流的地铁空间。
地铁空间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介可以作为壁画艺术的新型载体,以其独有的亮度、可变性、可更换性,以城市地域文化为切入点,让艺术表现和城市文化相呼应,弥补了地铁媒介载体的文化缺失。
一、地铁公共空间装饰中壁画艺术的介入地铁空间大多是地下空间,虽能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攻克地下公共空间采光、温度、通风方面的难题,但终究在人员密集、视觉疲劳上难以权衡,特别是地下空间本身的压抑感无法消除,这就迫使人们在地铁公共空间界面设计的处理上,尽可能多地采用艺术处理手法来平衡人们视觉上的压抑感。
在空间的竖向界面上,比如墙面的处理上,引入壁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公共艺术与设置地点密切相连的艺术,我们称之为“定点艺术”。
定点艺术除了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手法外,还要兼顾两个重要元素,即空间属性和文化脉络。
地铁公共空间的壁画艺术与其他空间的壁画艺术都有共同点,即公共性。
墙面已成为一个无形的构图画框。
材料的选择和形态的表现也是多样的。
二、地铁公共空间壁画艺术中的视觉传播语言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壁画艺术,除了其自身特定的艺术特点以外,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独特的视觉传播语言,如根据地铁公共空间中不同墙体的长宽面积、所处位置,产生了不同构图上的特点和形式;在壁画主题上如何更好地符合该站点的城市地域文化,把此时的地域与原来的地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历史连接点;由于其特定的地域表现形式,在地铁的特殊公共空间中,如在几条线的换乘站中可以做好导向功能,这是很好的视觉识别和传播语言。
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构建
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构建作者:钱颖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1期摘要:南京地铁文化空间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感。
地铁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公众的审美需求,也体现了南京的历史、南京的地域文化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传播现代城市魅力、体现城市文明。
关键词:文化空间;地铁文化;公共艺术;公共性一、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塑造原则(一)人文性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需要构建其秩序和规范,引导公众自觉遵守地铁文明规范。
公益广告是南京地铁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众的引导贡献重大。
近年来,“环境保护”“保护动物、珍爱生命”“遵守秩序”等优秀公益广告在地铁中屡见不鲜,经常出现在地铁入口处的扶梯一侧,另有部分在候车的地方。
在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换乘处有个透明玻璃屋,玻璃上贴着“金陵图书馆地铁服务点”,这是全国首个地铁图书馆。
2010年金陵图书馆地铁分馆落成开放,经过这几年的良好运行,现已拥有广泛的城市知名度和稳定的读者群体,使广大市民在享受快捷便利的出行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艺术性2005年,南京成为中国第五个拥有地铁的现代化都市。
政府在规划建造的过程中就把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作为地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以墙面为载体,通过陶瓷壁画、石材雕刻、综合材料等各种手法表现切合的主题,在大幅面的墙壁上营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感的视觉效果,形成隐形的文化空间,向观众传达文化信息。
地铁壁画手法多样、新颖别致,壁画作品既拥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又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相配,从纯艺术走向综合艺术,壁画的易表现使之成为南京地铁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京1号线地铁共有27个站,其中16个站点选用了公共艺术品来表现南京的地域文化脉络,如鼓楼站的“六朝古都”、珠江路站的“民国叙事”等。
2号线地铁共有26个站,其中11个站点的主题是表现中国法定传统节假日,如集庆门大街站的“中秋节”设有表现节日的圆雕一件,莫愁湖站的“端午节”设有艺术造型坐具一件。
论城市地铁塑造古都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以南京地铁广告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地铁和城市形象皆为当下热点话题,两者的融合已具有社会研究价值。
而智能化技术和高科技的不断涌现,使城市地铁广告形式更加多元化。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南京地铁广告存在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全面提升古都城市形象。
[关键词]城市形象;古都;地铁广告;创新[中图分类号]K9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9-0226-02论城市地铁塑造古都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以南京地铁广告为例邹丽,姜雨微,李淼(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2)一、引言如今,南京因其历史的厚重性,在游客和本地人眼中是富有历史气息的古都城市。
然而,南京政府已在2017—2020年连续四年提出“创新名城”的口号,可见其发展方向是打造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城市标识,而不仅仅囿于“美丽古都”的名片。
从《2019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中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来看,南京地铁凭借地下空间良好的建设情况、较完善的治理体系以及众多高水平的高校与科研团队,排在首位,甚至超过了北上广。
[1]地铁作为地下空间中使用最广泛的设施,不仅承载了城市的主要交通职责,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形象和文化发展情况。
而优秀文化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展现一个城市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地铁广告应运而生。
地铁每天巨大的客流量,在一定角度上,也象征着其具有庞大的广告受众。
因此,如何利用好地铁广告,发挥其对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已迫在眉睫。
二、地铁广告与城市形象的关联地铁广告的丰富性促进了地铁文化的演变,地铁文化的建设中又蕴含着浓郁的城市形象文化,两者相互汇融、协同发展。
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界都把关注点投射到了去同质化的城市形象发展,每个城市都在利用地铁广告找寻符合自己的形象,打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名片。
2017年3月20日,网易云音乐联合杭港地铁,承包杭州地铁一列车和一个地铁站,墙上和列车内部用红底白字写上了网易云音乐中精选的5000条优质乐评。
南京地铁壁画
南京地铁壁画作为我国第五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南京在规划过程中建造指挥者就把壁画、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地铁车站内的壁画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局部微缩展示,突出表现城市文化和地域标志。
目前,南京地铁有了这些极具城市性格的壁画,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每个地铁站的壁画都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贴切的选题。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地铁壁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越来越多的浮雕、壁画、建筑装饰等艺术被引入地铁站台。
2005年,古都南京成为了中国第五个拥有地铁的现代化大都市。
其在规划建造过程中,建造指挥者就把壁画、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这一系列反映古都南京人文风貌及历史底蕴的壁画,丰富了市民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形象。
地铁一号线9个站共10幅壁画的展示为我国的地铁文化建设添上了光彩一页。
这些壁画彰显了古都南京深厚的历史文脉,六朝烟火、南唐金粉、晚明遗风与象征都市文化的地铁交相辉映,俨然构成了古都金陵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富有南京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
2010年开通的地铁2号线中,11个主要车站展现了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精彩热闹的场景,整条线路汇成了一条长长的节庆画卷,充满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在市民对轨道交通的印象中,地铁站台上的壁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南京我们不难发现城市雕塑不多,也鲜有屹立百年的街头艺术景观。
同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果地面没有明显的地标建筑,那么人们走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高楼大厦。
如果城市轨道交通的所有车站都千篇一律,那么,地铁就只像是一台巨大的城市交通运输机,失去了个性与内涵。
据南京地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2年就开始反复着手调研和考察对于南京地铁的艺术作品建造,在紧扣南京本土文化特色的前提条件下,最终与2003年确定由南京艺术学院组织对地铁内部艺术作品进行设计和制作,整体构思是以“演绎传统,现代表达”作为创作的定位和指导思想,充分展示了人文化的南京。
探讨南京地铁的装饰设计艺术和表现手法
探讨南京地铁的装饰设计艺术和表现手法摘要:城市是人类历史中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南京作为著名的历史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并且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地铁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工具,它既是城市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宣传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将创新的理念、城市的文化与地铁装饰艺术进行合理的融合,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南京地铁;室内设计;表现手法前言地铁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而且更是展示一个城市人文艺术的重要窗口,地铁建筑装饰与其他类型的公共装饰艺术比较,在视觉艺术上的表达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艺术氛围。
城市地铁是主要建于地面以下的公共交通系统,它是由隧道、轨道和若干站点构成的地下建筑(装饰)空间,地铁建筑中尤其是地铁站点装饰工程所展示出来的文化艺术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旅游观光景点。
地铁的发展也是南京迈向国际化城市的一个必备条件,这也就更加突出了地铁建筑装饰的重要性。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一种出行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铁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进度,因此,地铁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刻不容缓。
同时,地铁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象征着现代城市文明。
地铁不仅仅是现代化的交通系统,也是一个城市或者国家的文化窗口,地铁展示出来的个性文化甚至使它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地铁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地铁文化。
地铁在城市覆盖面具有广泛性和延展性,发展地铁装饰艺术,使地铁成为传递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体育等信息的载体和展现城市风采的橱窗。
二、南京地铁车站装饰设计的理念1、鲜明的南京文化特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近2600年建城史的南京,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南京地铁的设计整体地把握车站装饰设计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植根于金陵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讲究整体和协同是装饰设计构思立意到实施完成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0年8月238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探析李前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南京,211188)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地铁艺术墙的考察,探讨了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并对地铁艺术墙的建设作出了反思与检讨。
关键词:南京地铁 艺术文化墙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8—0238—01 伴随着2010年5月28日南京地铁三条新线的开通,城市地铁的总里程达到了85公里,一张网在南京的地下织成,南京人的生活也将因为这张网而悄然改变。
进入南京地铁站,犹如走入了地下艺术殿堂,26个站台内的艺术文化墙,展现了南京2400年来积淀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南京地铁艺术墙,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同时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形象以及文化品位。
一、艺术墙的作用城市是人们的栖居之所,也应成为人们理想的精神家园。
城市公共文化和艺术的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一条重要路径。
这种艺术化空间的营造将直接影响城市的人文体系建构,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地铁一般位于地下,特殊的地下空间让人压抑,从而感到身心局促。
如果在狭长幽暗的地下空间,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散发清新的文化气息,会舒缓乘客急迫局促的心情,从而精神愉悦,思想上受到启迪。
地铁艺术墙能让地铁乘客获得一段难忘的精神之旅。
文化墙具有悠久的历史。
西方的文化墙起源于街头涂鸦,以一种最简单的书写表达自己的心思。
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涂鸦不乏有倡导时代旋律、弘扬社会精神的优秀作品,但也有大量纷呈杂乱的“信息垃圾”,这部分涂鸦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牛皮癣”,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不利于建设精神文明与和谐环境。
南京地铁艺术墙,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计。
驻足南京地铁站,一幅幅内容不一、风格独具的文化墙,活灵活现地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又是彰显城市个性,宣传城市形象的新兴传播载体。
地铁艺术墙让我们触摸到南京厚重的历史,感受到南京十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又传递了南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南京地铁艺术墙,已然成了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平台,构建地铁人文环境的有效方式,也是传播城市气质、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
二、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解析地铁艺术墙,作为构建南京人文地铁,传达“驰载人文,身心直达”的企业价值理念,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
(一)彰显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有诗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自三国时期大帝孙权建立东吴,再到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南唐、明朝初年、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代都会,六朝金粉,悠悠历史文脉,一直绵延不绝。
南京地铁艺术墙彰显了城市深厚的历史文脉,铸就了南京富有特色的城市名片。
南京地铁一号线鼓楼站,以六朝古都为创意主题,六枚铸铜朱红金印镶嵌在石墙中,画龙点睛地表现了南京的古都特点。
河定桥站是进入江宁东山老城区的第一站,壁画“东山再起”展示魏晋著名人物谢安谢安在淝水之战中,领兵迎敌,击败苻坚百万大军。
人们在欣赏文化墙巧妙的构思,领略南京历经的历史风云之时, 会不自禁地发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历史感喟。
珠江路站选取了民国时期的百姓生活和建筑为表现主题,以“老照片式”的表现手法,体现民国时期的俚俗繁华和悠悠往事,使人们在回眸民国历史和回味民国文化的瞬间,真切地感受到南京的历史文脉。
(二)突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京山川形胜、虎踞龙盘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南京独有的南北交汇、东西融合的地域文化。
从文化人类学来看,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多元的外在呈现和内在结构丰富的直接体现,也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历史素材,也是构建地方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文化源泉。
南京地铁艺术墙,突出了南京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
南京地铁一号线及南延线选择15个站的墙壁用来作壁画,每个地铁站的壁画都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贴切的选题。
南京站的壁画主要反映南京城区总貌;玄武湖站以水为主题,将玄武湖自然之景形象地展现出来;中华门站壁画则是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南京明城墙;鼓楼站文化墙上是凸在一块大型浮雕上的6块红色大印章,上面分别用甲骨文、小篆等6种字体写了“东吴、东晋、宋、齐、粱、陈”6个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朝代名称;三山街车站文化墙则以夫子庙灯会为主题,中胜站文化墙上画的是南京特产云锦。
南京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浓郁的地铁地域特色文化。
(三)展示了传统的节庆文化南京地铁二号线文化墙,汲取了国外一些地铁线路艺术品创作理念,突破了我国公共环境艺术品一地一景,主题单一地与所在地的历史文脉、环境特点及重大事件相联系的套路,采取了以中国法定传统节假日为系列创作主题。
包饺子、放鞭炮、舞龙灯、赶庙会,这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呈现的传统节庆文化,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符号特征。
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端午竞舟、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这些共同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家园。
在选址的寓意性上,将站名和节假日的组合产生的谐音寓意上做文章。
如元通站的“元宵节”,兴隆大街站的“国庆节”,集庆门大街站的“中秋节”,茶亭站的“清明节”,莫愁湖站的“端午节”,大行宫站的“春节”,明故宫站的“重阳节”,苜蓿园站的“七夕节”,钟灵街站的“冬至节”,马群站的“元旦节”。
当步履匆匆的地铁乘客,看到以传统佳节为主题的文化墙,一(下转39页)东方企业文化·国家与城市竞争 2010年8月39规模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方面。
此外,模型(4)中变量T 的系数为0.007,表明我国有可能在出口品的生产方面放松了环境管制。
表1 环境污染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回归分析结果要可联系作者。
(四)回归结果原因分析本文基于1995~2008年的数据得出的贸易发展会加重我国环境污染的结论与之前学者基于2001年之前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相矛盾,原因如下:首先,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遵循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智力密集型产业这一发展顺序。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进入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上升,资本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对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次,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也造成贸易发展加重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005年以来外贸运行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出口增长明显快于进口增长,虽然进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是出口规模扩大程度远大于进口规模,且我国对于出口品生产的环境管制较为松懈,因而贸易规模对环境的总体影响是消极的。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贸易发展对我国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为正,即贸易发展会加重我国的环境污染。
其中规模效应为正,但作用较小,正的结构效应与负的技术效应部分抵消。
并且,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方面。
可以通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建设和转变贸易发展模式消除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加快我国从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向智力密集型工业化阶段的进程;第二,积极建设污染税制度。
削弱污染品生产的比较优势,促使厂商使用节能减排技术,使技术效应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第三,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连众·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3). (上接238页)定会产生共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民族自信心。
(四)描绘了城市发展与变迁的主题文化南京是一座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古城,但这并不妨碍它前进的步伐。
南京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动感十足,活力四射,南京地铁艺术文化墙记录了南京的发展与变迁的主题。
南京地铁艺术墙建设,融进了南京这座古城的发展与变迁。
元通站借鉴绘画表现技巧,运用简洁清晰的方圆几何形与跳动变换的色彩,再现了河西新城的现代印象。
奥体中心因成功地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成为了南京新的地标。
奥体中心地铁站文化墙,凸显了体育运动主题,作品运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各种运动的人物,布局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形成充满动感的广角空间,突出了南京城市活力四射的氛围。
地铁一号南延线百家湖站文化墙,以江宁科学园为远景,用三维场景表现了江宁新区的发展与变迁。
三、对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检讨地铁艺术墙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也承担着引领先进文化的责任。
南京地铁艺术墙,紧扣南京城市发展的脉搏,传达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提升南京城市形象、展示南京城市特质的重要平台。
但是,纵观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文化艺术墙,在某些地铁站区,文化墙的主题展现、创意构思有待挖掘,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
诸如南京地铁一、二号线穿越了南京二个最大的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
二个大学城聚集着25所大学,近30万师生,从地域来看是南京重要的文教新城板块。
大学城是人文荟萃之地,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南京两条地铁线延伸到大学城,解决了两地交通出行难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含有提升大学城文化品位的应有之义。
目前,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在江宁大学城区间没有一面文化艺术墙,不能不说是一个疏漏。
南京地铁二号线在仙林大学城只有南京大学站建有文化墙,作品以劳动节为主题,反映了节庆文化,但忽略了大学城文化新区的特质,忽视了大学生探求真知、积极向上的人文特点,致使仙林大学城唯一的文化艺术墙没有达到应有的文化传播效果。
南京地铁艺术墙应充分考量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的地域板块特点,进行整体文化墙策划设计,展示文化新区的内涵与魅力,凸现对个性自由、知识智慧的追求与尊重,推动南京大学城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1] 唐辉.地铁新站点嵌了17面文化墙[N].扬子晚报,2010年4月21日[2]《艺术向地铁延伸》编委会编.艺术向地铁延伸——南京地铁一号线艺术作品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年[3] 王强.中外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J].沈阳大学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