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0年8月
238
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探析
李前平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南京,211188)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地铁艺术墙的考察,探讨了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并对地铁艺术墙的建设作出了反思与检讨。
关键词:南京地铁 艺术文化墙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8—0238—01 伴随着2010年5月28日南京地铁三条新线的开通,城市地铁的总里程达到了85公里,一张网在南京的地下织成,南京人的生活也将因为这张网而悄然改变。进入南京地铁站,犹如走入了地下艺术殿堂,26个站台内的艺术文化墙,展现了南京2400年来积淀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南京地铁艺术墙,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同时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形象以及文化品位。
一、艺术墙的作用
城市是人们的栖居之所,也应成为人们理想的精神家园。城市公共文化和艺术的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一条重要路径。这种艺术化空间的营造将直接影响城市的人文体系建构,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地铁一般位于地下,特殊的地下空间让人压抑,从而感到身心局促。如果在狭长幽暗的地下空间,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散发清新的文化气息,会舒缓乘客急迫局促的心情,从而精神愉悦,思想上受到启迪。地铁艺术墙能让地铁乘客获得一段难忘的精神之旅。
文化墙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的文化墙起源于街头涂鸦,以一种最简单的书写表达自己的心思。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涂鸦不乏有倡导时代旋律、弘扬社会精神的优秀作品,但也有大量纷呈杂乱的“信息垃圾”,这部分涂鸦成了老百姓眼中的“牛皮癣”,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不利于建设精神文明与和谐环境。
南京地铁艺术墙,摒弃无章的涂鸦和粗陋的文字,代之以融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专业设计。驻足南京地铁站,一幅幅内容不一、风格独具的文化墙,活灵活现地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又是彰显城市个性,宣传城市形象的新兴传播载体。地铁艺术墙让我们触摸到南京厚重的历史,感受到南京十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又传递了南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南京地铁艺术墙,已然成了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平台,构建地铁人文环境的有效方式,也是传播城市气质、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
二、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文化传播解析
地铁艺术墙,作为构建南京人文地铁,传达“驰载人文,身心直达”的企业价值理念,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
(一)彰显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有诗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自三国时期大帝孙权建立东吴,再到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南唐、明朝初年、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代都会,六朝金粉,悠悠历史文脉,一直绵延不绝。南京地铁艺术墙彰显了城市深厚的历史文脉,铸就了南京富有特色的城市名片。南京地铁一号线鼓楼站,以六朝古都为创意主题,六枚铸铜
朱红金印镶嵌在石墙中,画龙点睛地表现了南京的古都特点。河定桥站是进入江宁东山老城区的第一站,壁画“东山再起”展示魏晋著名人物谢安谢安在淝水之战中,领兵迎敌,击败苻坚百万大军。人们在欣赏文化墙巧妙的构思,领略南京历经的历史风云之时, 会不自禁地发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历史感喟。珠江路站选取了民国时期的百姓生活和建筑为表现主题,以“老照片式”的表现手法,体现民国时期的俚俗繁华和悠悠往事,使人们在回眸民国历史和回味民国文化的瞬间,真切地感受到南京的历史文脉。
(二)突出了浓郁的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京山川形胜、虎踞龙盘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南京独有的南北交汇、东西融合的地域文化。从文化人类学来看,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多元的外在呈现和内在结构丰富的直接体现,也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历史素材,也是构建地方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文化源泉。
南京地铁艺术墙,突出了南京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南京地铁一号线及南延线选择15个站的墙壁用来作壁画,每个地铁站的壁画都是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贴切的选题。南京站的壁画主要反映南京城区总貌;玄武湖站以水为主题,将玄武湖自然之景形象地展现出来;中华门站壁画则是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南京明城墙;鼓楼站文化墙上是凸在一块大型浮雕上的6块红色大印章,上面分别用甲骨文、小篆等6种字体写了“东吴、东晋、宋、齐、粱、陈”6个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朝代名称;三山街车站文化墙则以夫子庙灯会为主题,中胜站文化墙上画的是南京特产云锦。南京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浓郁的地铁地域特色文化。
(三)展示了传统的节庆文化
南京地铁二号线文化墙,汲取了国外一些地铁线路艺术品创作理念,突破了我国公共环境艺术品一地一景,主题单一地与所在地的历史文脉、环境特点及重大事件相联系的套路,采取了以中国法定传统节假日为系列创作主题。包饺子、放鞭炮、舞龙灯、赶庙会,这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呈现的传统节庆文化,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符号特征。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端午竞舟、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这些共同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家园。在选址的寓意性上,将站名和节假日的组合产生的谐音寓意上做文章。如元通站的“元宵节”,兴隆大街站的“国庆节”,集庆门大街站的“中秋节”,茶亭站的“清明节”,莫愁湖站的“端午节”,大行宫站的“春节”,明故宫站的“重阳节”,苜蓿园站的“七夕节”,钟灵街站的“冬至节”,马群站的“元旦节”。当步履匆匆的地铁乘客,看到以传统佳节为主题的文化墙,一
(下转39页)
东方企业文化·国家与城市竞争 2010年8月
39
规模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方面。此外,模型(4)中变量T 的系数为0.007,表明我国有可能在出口品的生产
方面放松了环境管制。 表1 环境污染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回归分析结果
要可联系作者。
(四)回归结果原因分析
本文基于1995~2008年的数据得出的贸易发展会加重
我国环境污染的结论与之前学者基于2001年之前的数据得
出的结论相矛盾,原因如下:
首先,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我国的
工业化进程是遵循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
再到智力密集型产业这一发展顺序。从2001年起,我国开
始进入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
求上升,资本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对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次,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也造成贸易发展
加重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2005年以来外贸运行中非常突
出的问题是出口增长明显快于进口增长,虽然进口规模的
扩大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是出口规模扩大程度远大于进
口规模,且我国对于出口品生产的环境管制较为松懈,因
而贸易规模对环境的总体影响是消极的。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贸易发展对我国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为正,即贸易发展会加重我国的环境污染。其中规模效应为正,但作用较小,正的结构效应与负的技术效应部分抵消。并且,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方面。可以通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建设和转变贸易发展模式消除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加快我国从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向智力密集型工业化阶段的进程;第二,积极建设污染税制度。削弱污染品生产的比较优势,促使厂商使用节能减排技术,使技术效应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第三,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连众·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3). (上接238页)
定会产生共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民族自信心。
(四)描绘了城市发展与变迁的主题文化
南京是一座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古城,但这并不妨碍它前进的步伐。南京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动感十足,活力四射,南京地铁艺术文化墙记录了南京的发展与变迁的主题。南京地铁艺术墙建设,融进了南京这座古城的发展与变迁。元通站借鉴绘画表现技巧,运用简洁清晰的方圆几何形与跳动变换的色彩,再现了河西新城的现代印象。奥体中心因成功地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成为了南京新的地标。奥体中心地铁站文化墙,凸显了体育运动主题,作品运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各种运动的人物,布局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形成充满动感的广角空间,突出了南京城市活力四射的氛围。地铁一号南延线百家湖站文化墙,以江宁科学园为远景,用三维场景表现了江宁新区的发展与变迁。
三、对南京地铁艺术墙的检讨
地铁艺术墙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也承担着引领先进文化的责任。南京地铁艺术墙,紧扣南京城市发展的脉搏,传达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提升南京城市形象、展示南京城市特质的重要平台。但是,纵观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文化艺术墙,在某些地铁站区,文化墙的主题展现、创意构思有待挖掘,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诸如南京地铁一、
二号线穿越了南京二个最大的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二个大学城聚集着25所大学,近30万师生,从地域来看是南京重要的文教新城板块。大学城是人文荟萃之地,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南京两条地铁线延伸到大学城,解决了两地交通出行难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含有提升大学城文化品位的应有之义。目前,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在江宁大学城区间没有一面文化艺术墙,不能不说是一个疏漏。南京地铁二号线在仙林大学城只有南京大学站建有文化墙,作品以劳动节为主题,反映了节庆文化,但忽略了大学城文化新区的特质,忽视了大学生探求真知、积极向上的人文特点,致使仙林大学城唯一的文化艺术墙没有达到应有的文化传播效果。南京地铁艺术墙应充分考量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的地域板块特点,进行整体文化墙策划设计,展示文化新区的内涵与魅力,凸现对个性自由、知识智慧的追求与尊重,推动南京大学城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唐辉.地铁新站点嵌了17面文化墙[N].扬子晚报,2010年4月21日
[2]《艺术向地铁延伸》编委会编.艺术向地铁延伸——南京地铁一号线艺术作品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年
[3] 王强.中外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J].沈阳大学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