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雕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第三章中国古代雕塑(撷(xie)英版)
【教学目标】中国古代雕塑是艺术的一大类,本章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本章节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分类的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石刻作较为系统的介绍,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教师的引导讲解为主,学生分析回答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教学重点】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雕塑并把握其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
陶器是原始社会的盛、煮器物,从这一基本功能来看,就要求它有一定的容量,陶器的造型更是以适用为主要目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陶器造型的样式才逐渐繁复起来.
陶瓷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代或野蛮时代的开始,它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原始社会的陶器造型,是以适用为主要目的,与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变化相适应的。最早的造型,简单而又稚朴,随着技艺的提高,陶器造型的式样也逐渐繁复起来。
我国最早的雕塑作品——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彩陶瓶人头像】大地湾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雕塑作品。在大地湾二期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一件距今约6000年前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孔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这件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它雕塑了一位端庄稚气、古朴大方的孕妇形象,6000年前的大地湾艺术家将人物的面庞五官、发式纹理、巧臵器口部位,精心雕塑刻划,耳鼻高耸如生,眼口镂刻传神,呈现出生动和自然,身段部位形体饱满而具有张力,仔细观察,头的左右和后部披发,前额垂一排整齐的短发,类似现在最时尚的“流海”式的发型,城里人叫“妹妹头”,乡下人叫作“剪发头”。她的眼和鼻都雕成洞穴,两耳各穿一孔,腹部以上施浅红色陶衣,黑彩,画三排弧线三角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仿佛裹着的霓裳羽衣,美感和神秘感紧紧地咬合,交织出节奏和韵律。整体形态在宁静中不失运动和变化,通体造型富于活力,
充满生机。无论雕塑技艺还是绘画水平都达到了当时登峰造极的程度。尤其她那膨圆的腹部,使我们不禁怀想起黄河母亲博大的胸襟及其孕育了的一代代炎黄子孙。【三里河动物雕塑】原始社会晚期雕塑。1975年山东的三里河出土,属大汶口文化后期遗物。器身以夹细砂的灰褐陶制成,用以贮水。狗形陶壶呈竖耳引颈吠叫状,尾巴上卷,成桥形把手,生动的刻画出遇陌生人或野兽时的机警神态。在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方面,颇为成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太平庄鸮[xiāo]鼎陶塑】原始社会雕塑。1958年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晚期遗物。器高约36厘米,泥质黑陶。以陶鸮的身体作为鼎腹,以其双腿与尾巴作为三个支足。器口前端加塑鸮首,与器身浑然一体。鹰喙尖利,双目炯炯,神态威猛,是原始陶塑艺术杰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二、秦汉雕塑
秦汉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就文化传承来说,秦朝仍旧体现出战国时期秦国关陇一带平朴写实的特色,而汉代则多承楚风,更具有浪漫、夸张的成分。体现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写实逼真、汉讲究写实生动。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明器”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明器: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即冥器。同时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秦汉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苑囿、亭阁楼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陵坑中整齐排列兵将俑、马俑、兵器等约8000件左右,气势恢宏,造型壮观,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从总体看,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审美特征。
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画像石】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东汉山东嘉详出土,长270厘米,宽60厘米。价值:文物考古、艺术收藏。此巨幅汉画像石拓片,刻有三十四个人物,三处文字题榜,堪称《孔子见老子》题材中的权威。它反映了一个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两位智者的相遇与交流,奠定了大汉盛世的思想基础。它充分为孔子见老子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真实性的实物资料。
【荆柯刺秦王画像石图(汉)】画面中间为一柱,柱上穿透一带穗的匕首;柱下一匣,匣盖打开,露出一头颅;柱旁有半截袖子,是荆轲揪秦王时,秦王使劲挣脱撕下的;柱左为被御医夏无且抱住的荆轲,两手扬起,头发甩开;柱右为秦王,大步躲避并回首观望。地下仰卧一人,为吓倒了的秦舞阳;一武士在秦王右方,正执剑盾欲上前相助。
【汉代墓门竖石】面分四格:一层对语跪拜,二层校武斗械,三层人物述语,下层为牵马射鸟。民间工匠熟练的运用语次、疏与密、黑与白、动与静等艺术对比手法,使画面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弋射收获图】东汉画像,砖高39.6厘米,宽46.6厘米。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乡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弋射收获图》画像砖是其中著名的作品,整个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下部为收获图,一人挑担提篮,三人俯身割穗,另外两人似在割草,整个画面,简洁分明,但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不同的空间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劳动场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弋:[yì] 用带绳子的箭射鸟。
【石雕】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霍去病墓】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是汉武帝时英勇善战的青年将领。西汉初,匈奴经常南下进犯边境。公元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就随大将卫青出击匈奴。他率轻骑八百追杀敌军数百里,斩歼匈奴名将,活捉单于叔父,而被封为冠军侯。两年后,霍去病又以骠骑将军身份率军由陇西出击获大胜。此后,多次出入祁连山,先后六战六捷,打败了盘踞在北方的匈奴军,为安定边界、沟通西域交通建立了卓越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