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 第二章 应变与几何方程

合集下载

弹性力学公式

弹性力学公式

(位移单值条件)
应用弹塑性力学考试用基本公式-16
弹性力学极坐标求解归结为
+ fρ
=0
平衡微分方程:
1
ρ
∂σ ϕ ∂ϕ
+
∂τ ρϕ ∂ρ
+
2τ ρϕ ρ
+

=
0
几何方程:
ερ
=
∂uρ
∂ρ
εϕ
=

ρ
+
1
ρ
∂uϕ
∂ϕ
(4-1) (4-2)
γ ρϕ
=
1
ρ
∂uρ
∂ϕ
+
∂uϕ
∂ρ


ρ
物理方程:
ερ
=
1 E

ρ
− μσϕ )
γ ρϕ
=
1 G
τ
ρϕ
=
2(1 + E
μ)τ
ρϕ
εϕ
+ +
∂u ∂y ∂v ∂z
⎫ ⎪ ⎪⎪ ⎬ ⎪
γ zx
=
∂u ∂z
+
∂w ⎪ ∂ x ⎪⎭
θr
ϕ
简记为: ε ij
=
1 2
(u

j ,i
+ ui, j )
体积应变 θ = ∂u + ∂v + ∂w
∂x ∂y ∂z
应用弹塑性力学考试用基本公式-3
<ii>在柱坐标系中
εr
=
∂ur ∂r
εθ
= 1 ∂uθ
双调和函数:
1、提出:由于弹性力学方程的复杂性,为了在求解弹性力学问 题时减少盲目性,考察应力、应变、位移函数的特点。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作业(含答案)(1)

(完整版)弹塑性力学作业(含答案)(1)

第二章 应力理论和应变理论2—3.试求图示单元体斜截面上的σ30°和τ30°(应力单位为MPa )并说明使用材料力学求斜截面应力为公式应用于弹性力学的应力计算时,其符号及正负值应作何修正。

解:在右图示单元体上建立xoy 坐标,则知 σx = -10 σy = -4 τxy = -2 (以上应力符号均按材力的规定)代入材力有关公式得: 代入弹性力学的有关公式得: 己知 σx = -10 σy= -4 τxy = +2由以上计算知,材力与弹力在计算某一斜截面上的应力时,所使用的公式是不同的,所得结果剪应力的正负值不同,但都反映了同一客观实事。

2—6. 悬挂的等直杆在自重W 作用下(如图所示)。

材料比重为γ弹性模量为 E ,横截面面积为A 。

试求离固定端z 处一点C 的应变εz 与杆的总伸长量Δl 。

解:据题意选点如图所示坐标系xoz ,在距下端(原点)为z 处的c 点取一截面考虑下半段杆的平衡得:c 截面的内力:N z =γ·A ·z ;c 截面上的应力:z z N A zz A Aγσγ⋅⋅===⋅;所以离下端为z 处的任意一点c 的线应变εz 为:z z z E Eσγε==;则距下端(原点)为z 的一段杆件在自重作用下,其伸长量为:()22z z z z z z z z y zz l d l d d zd EEEγγγε=⎰⋅∆=⎰⋅=⎰=⎰=ooooV ;显然该杆件的总的伸长量为(也即下端面的位移):()2222ll A l lW ll d l EEAEAγγ⋅⋅⋅⋅⋅=⎰∆===oV ;(W=γAl ) 2—9.己知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张量为:σij =50030080030003008003001100-⎡⎤⎢⎥+-⎢⎥⎢⎥--⎣⎦应力单位为kg /cm 2 。

试确定外法线为n i(也即三个方向余弦都相等)的微分斜截面上的总应力n P v、正应力σn 及剪应力τn 。

弹塑性力学(应变状态理论)讲稿

弹塑性力学(应变状态理论)讲稿

当体积不变时:
ij e ij
应变偏张量
三、应变参量及计算公式
1. 主切应变

2
x y
2 x y 2

x y
2
cos 2
xy
2
sin 2
sin 2
xy
2
cos 2
1 ( 2 3 ) 2 ( 3 1 ) 3 ( 1 2 )
1 2 3
2. 八面体切应变 与三个应变主轴方向具有相同倾角平面上的应变
m ax 1 3
1 8 (1 2 3 ) m 3 2 2 2 2 8 1 2 2 3 3 1
du u d x dt x x dv v d y dt y y dw w d z dt z z
d xy d yz d zx
u v dt dt y x v w dt dt z z w u dt dt x z
zx
u w z x
4. 应变张量与应变参量
一、应变张量
引入符号:
xy
yz
zx
1 1 v u xy x y 2 2 1 1 w v yz y z 2 2 1 1 u w zx 2 2 z x
v
dy B y
P


A B
u x x v y y
xy
v u x y
v v dy y
u u dy y
三维状态下的几何方程
x
y
几 何 方 程

弹塑性力学之应变状态理论

弹塑性力学之应变状态理论

x'
b
m m
b
a a
y'
2017/9/26
14
2.3 应变张量的性第质二章 应变状态理论
2 主应变与主应变方向
应变矩阵的特征问题 ij li li
应变张量的特征方程 3 I1 ' 2 I2 ' -I3 ' 0 l12 l22 l32 1
应变张量的不变量
2017/9/26
I1 ' x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z
弹塑性力学
第2章 应变状态理第论二章 应变状态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理解变形体内部任意一点处应变状态的基本概念 掌握计算物体内任一点、任意微分面上的主应变
及应变主方向的计算公式 理解Cauchy方程(几何方程)和Saint Venant方
程(变形协调方程)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这两 个基本方程
2017/9/26
u
v
w
uC (u z dz, v z dz, w z dz)
2017/9/26
19
2.4 体积应变 第二章 应变状态理论
变形后
M、A 、B 、C各点的坐标
(x u, y v, z w)
(x dx u u dx, y v v dx, z w w dx)
x
x
x
(x u u dy, y dy v v dy, z w w dy)
ij eij mij eij
应变球张量:
m 0 0
0
m
0
0 0 m
m
1 3
(1
2
3 )
1 3
( x
y
z)
1 3
I1
'

弹塑性力学2应变分析

弹塑性力学2应变分析

第二章 应变分析
z
C

C
B
w
A
A

B
B
w
w x
dx
o
u
u u x dx
x
下面研究六面体的剪应变,即各直角的改变。
取变形前的直角BAC或 BAC ,变形时,棱边 AB 转动
一个角度 ,棱边 AC 转动一个角度 ,在xoz平面内,角 应变用 zx 表示,其值为 和 之和,即:
PB的正应变为:

P B PB PB

(r u )d rd rd

u r
径向线段PA的转角为: 0 环向线段PB的转角为:
BB PP PB (u u d ) u
Bpp来自=tg 所以有:
1 u r
B
rd
r

1 u r v z

v r
1 w r w r
(2-9)
u z
14
第二章 应变分析
其中,u,v,w 分别表示一点位移在径向(r方向),环向
( 方向)以及轴向(z方向)的分量。
对于平面问题,柱坐标变为极坐标,则平面极坐标表示
的几何方程为:
u r r 1 v u r r 1 u v v r r r r
dx
v y
dy
v z
dz ) (dz
w x
dx
上式两边同除以 (dr ) ,并利用(2-13)式得:
(1 N ) [l (1
2
2
u x
)m v z
u y
2
n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2 力学位移和应变分析T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2 力学位移和应变分析T

O
x u u dx
x
u
u x
dx
u
dx
u x
PB的正应变:
u
P
dx
v P A
dy
x v v dx
x
y
v
v y
dy
dy
v
v y
P点的剪应变:
y
v v dy y
B
A
B
u u dy
P点两直角线v 段夹v角d的x 变 v化
tan
x dx u dx
xy
v x
u x
u
u
x dy
u
tan
y dy v dy
符号规定:u,v,w与坐标轴正方向一致为正,相反为负。
考虑外力作用下的两种状态: 平衡状态:M点只随位置变化,不随时间变化;位移分量(u,v,w)只随位置变化, 不随时间变化。 运动状态: M点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位移分量(u,v,w)随位置和 时间变化而变化。
本章仅考虑平衡状态。
根据连续性假设,物体上任一点M,当物体变形后, 都一一对应于相应的点M’;
考察P点邻域内线段的变形:
PA dx dy
y
u
P
dx
x u u dx x
v P A
dy
v v dx x
B
A
变形前 P
A
变形后
P
u v
v v dy y
B
u u dy y
u u dx x
A v v dx B
x
u u dy
B
y v v dy
y
注:这里略去了二阶以上高阶无穷小量。
PA的正应变:

弹塑性力学基本方程

弹塑性力学基本方程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平衡微分方程:0⋅+=σ∇f指标符号写为,0ji j i f σ+=在直角坐标系中分量形式311121112332122221231323333123000f x x x f x x x f x x x σσσσσσσσσ⎧∂∂∂+++=⎪∂∂∂⎪⎪∂∂∂+++=⎨∂∂∂⎪⎪∂∂∂+++=⎪∂∂∂⎩在柱坐标系中分量形式1012010r r r rz r r zr z zr z rzz f r r z rf r r z r f r r z r θθθθθθθθτσσστθτσττθττστθ∂-∂∂⎧++++=⎪∂∂∂⎪∂∂∂⎪++++=⎨∂∂∂⎪∂∂∂⎪++++=⎪∂∂∂⎩在球坐标系中分量形式211cot 0sin 113cot 0sin 1132cot 0sin r r r r r r r r r r f r r r r r f rr r r r f r r r r r ϕθϕθθθϕθϕθθθθϕϕθϕϕϕθϕτσσσττσθθθϕτσστστθθθϕττσττθθθϕ∂--⎧∂∂+++++=⎪∂∂∂⎪⎪∂-∂∂⎪+++++=⎨∂∂∂⎪⎪∂∂∂+++++=⎪∂∂∂⎪⎩几何方程:1()2=+ε∇∇u u指标符号写为,,1()2ij i j j i u u ε=+在直角坐标系中分量形式1211221112113222223322333313331133131()21()21()2u u u x x x u u u x x x u u u x x x εεεεεεεεε⎧⎧∂∂∂==+=⎪⎪∂∂∂⎪⎪⎪⎪∂∂∂===+⎨⎨∂∂∂⎪⎪⎪⎪∂∂∂===+⎪⎪∂∂∂⎩⎩在柱坐标系中分量形式111r r z z zr u u v v r r r r v u v w r r z r w w u z r z θθθεγθεγθθεγ∂∂∂⎧⎧==+-⎪⎪∂∂∂⎪⎪∂∂∂⎪⎪=+=+⎨⎨∂∂∂⎪⎪∂∂∂⎪⎪==+⎪⎪∂∂∂⎩⎩在球坐标系中分量形式1111sin 11sin sin r rr r r r r r u u u u r r r r u u u u ctg u r r r r r u u ctg u u u u r r r r r r θθθϕθθθθϕϕϕϕϕϕθϕγεθθεγθθϕθθεγθϕθϕ⎧⎧∂∂∂=+-=⎪⎪∂∂∂⎪⎪⎪∂∂∂⎪=+=+-⎨⎨∂∂∂⎪⎪∂⎪⎪∂∂=++=+-⎪⎪∂∂∂⎩⎩应变协调方程:0⨯⨯=ε∇∇指标符号写为,0mjk nil ij kl e e ε=在直角坐标系中常用形式222112212222112222332322223223222331311221313223311112231123231232212312231233120001()21()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εεγεγεεγεγγεγγγεγε∂∂∂+-=∂∂∂∂∂∂∂+-=∂∂∂∂∂∂∂+-=∂∂∂∂∂∂∂∂∂=-++∂∂∂∂∂∂∂∂∂∂∂=-++∂∂∂∂∂∂∂=∂∂2331123312()2x x x x γγγ⎧⎪⎪⎪⎪⎪⎪⎪⎪⎨⎪⎪⎪⎪⎪⎪⎪∂∂∂∂-++⎪∂∂∂∂⎩本构方程::=σεC指标符号写为ij ijkl klC σε=对各向同性弹性体的线弹性本构关系的指标符号写为2ij ij kk ijG σελεδ=+在直角坐标系中分量形式222x x yy z z xy xy yz yz zx zxG G G G G G σελθσελθσελθτγτγτγ=+⎧⎪=+⎪⎪=+⎪⎨=⎪⎪=⎪=⎪⎩边界条件:力边界条件指标形式写为 j i ijp νσ=在指标坐标系分量形式x yx zx xy y zy xz yz z X l m n Y l m n Z l m n στττστττσ⎧=++⎪⎪=++⎨⎪=++⎪⎩位移边界条件指标形式写为 i iu u =在直角坐标系分量形式112233u u u u u u ⎧=⎪⎪=⎨⎪=⎪⎩位移解法:L-N 方程及力边界条件指标形式,,,,,()0[()]i jj j ji i i j j i k k ij j iGu G u f G u u u X λλδν+++=++=在直角坐标系中分量形式212223()0()0()0(2)()()()(2)()()()(2)G u G f x G v G f y G w G f z u v u w uG l G m G n X x x y x z u v v w vG l G m G n Yy xy y z u w v w wG l G m G n Zz xz y z θλθλθλλθλθλθ⎧∂∇+++=⎪∂⎪∂⎪∇+++=⎨∂⎪⎪∂∇+++=⎪∂⎩⎧∂∂∂∂∂+++++=⎪∂∂∂∂∂⎪⎪∂∂∂∂∂+++++=⎨∂∂∂∂∂⎪⎪∂∂∂∂∂+++++=∂∂∂∂∂⎩⎪应力解法:B-M 方程指标形式2,,,,1()11ij ij i j j i ij k kf f f νσδνν∇+Θ=-+-+-平面问题本构方程平面应变平面应力平面应力(极坐标系)αβαβαβδλεεσkk G +=2, 平面应力→平面应变:21υ-→E E 、υυυ-→1xyxyx y y y x x G G G γτευυευυσευυευυσ=-+--=-+--=)1(21)1(2)1(21)1(2 xyxyx y y y x x G G Gγτυεευσυεευσ=+-=+-=)(12)(12 θθθθθγτυεευσυεευσr r r r r G G G=+-=+-=)(12)(12 0)()(==+=+=zx zx y x y x z ττεελσσυσ===zx zx z ττσ0=z σ 0==θττz zrαβαβαβδσυσυεkk EE -+=1 xyxy xy x y y y x x GE E τεγσυυσυεσυυσυε12)1(1)1(122==---=---= xyxy xy x y y y x x GEEτεγυσσευσσε12)(1)(1==-=-=θθθθθτγυσσευσσεr r r r r GE E1)(1)(1=-=-====zy zx z γγε)(==+-=zy zx y x z Eγγσσυε)(θσσυε+-=r z E0==θγγz z r协调方程:y x yx xy x y ∂∂∂=∂∂+∂∂γεε22222,0112112222222=∂∂-∂∂-∂∂+∂∂∂-∂∂+∂∂θγεεθγθεεθθθθ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1()(,,2y y x x y x f f ++-=+∇νσσ,如x x V f ,-=,y y V f ,-=,引入Airy 应力函数:V yy x +=,φσ V xx y +=,φσ,xy xy,φτ-=→V 222)1(∇--=∇∇νφ;22222yx ∂∂+∂∂=∇,4422444222yy x x ∂∂+∂∂∂+∂∂=∇∇极坐标系:02101=++∂∂+∂∂=+-+∂∂+∂∂θθθθθθτθστσσθτσf rr r f r r r r r r r r rrv r v u r ru v r r u r r rr r θθθθθθγθεε-∂∂+∂∂=+∂∂=∂∂=11 ,⎪⎭⎫ ⎝⎛∂∂∂∂-=∂∂=∂∂+∂∂=θφτφσθφφσθθr r rr r r r r 1 ,1122222V222)1(∇--=∇∇νφ,22222211θ∂∂+∂∂+∂∂=∇r r r r,⎪⎪⎭⎫⎝⎛-⎪⎪⎭⎫ ⎝⎛⎪⎪⎭⎫ ⎝⎛-=⎪⎪⎭⎫ ⎝⎛θθθθσττσθθθθσττσθθθ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r r ry xyxy x塑性力学基本公式:一维随动强化模型材料后继屈服限与先期拉(压)塑性应变的关系**p s ps h d h d σσεσσε+-=+=-+⎰⎰一维等向强化模型材料后继屈服限与先期拉(压)塑性应变的关系***||p s h d σσεσσ+-+=+=-⎰应力偏量的第二不变量22222222112222333311122331221'21'[()()()6()]6'3'ij ij ijij J S S J J S J σσσσσστττσσ==-+-+-+++∂=∂=应变偏量的第二不变量2222222211222233331112233121'213'[()()()()]624'3ij ijI e e I I εεεεεεγγγε==-+-+-+++=金属材料的屈服条件:Mises 屈服条件2()03'ij s J σσσσ-==其中Tresca 屈服条件max ()02sij στσ-=三维随动强化模型后继屈服条件(,)()0p p pij ij ij s ij ij K c d σσσεσεεΦ=--==⎰其中三维等向强化模型后继屈服条件41(,)()()0032p p p pij ij s ij ij K h d d d d σσσσεεεεΦ=-+==⋅≥⎰其中全量形式的应力-应变关系2()1()33ij kk ij ij kk ij K σεσεδεεδε=+-全量形式的应变-应力方程13()1()923ij kk ij ij kk ij K εσεσδσσδσ=+-σε-关系为**3,3(),33',122(1)'3s s ss G GE G G E EE G E E E σεεσσσσεενν⎧⋅<⎪⎪=⎨⎪+->⎪⎩==-+-增量形式的应变-应力方程(指标符号)()011ij ij kk ij ij d d d d S E ευσυσδλ⎡⎤=+-+⎣⎦增量形式的应力-应变方程(矩阵形式)0000T e e e ep T e D D d D d D d D ασσασεεσαασ⎛⎫=-= ⎪⎝⎭线性等向强化材料加载时的增量本构关系(指标符号)()()0020191114ij ij kk ij kl kl ij d d d S d S E h ευσυσδσσ⎡⎤=+-+⎣⎦线性等向强化材料加载时的增量本构关系(矩阵形式)()()000209114T e ep d F d d F d hεσασσασσσσ=+=。

第2章 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第2章 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
u = u ( x, y ) ,v = v ( x, y )
例2(习题 ) (习题2-4) 按平面应变问题特征来分析, 按平面应变问题特征来分析, 本题中
ox
z
y
只有
ε x = ε x ( x, y ) ,ε y = ε y ( x, y ) ,γ xy = γ xy ( x, y )
思考题 设有厚度很大(即 向很长)的基础梁放置在地基上 的基础梁放置在地基上,如果 设有厚度很大 即 z 向很长 的基础梁放置在地基上 如果 想把它近似地简化为平面问题处理,问应如何考虑 问应如何考虑? 想把它近似地简化为平面问题处理 问应如何考虑
2、平面应变问题 (1) 几何特征: 几何特征: 常截面的柱体,长度>>截面的长 截面的长、 常截面的柱体,长度>>截面的长、宽; (2) 受力特征: ∥xy面,沿厚度不变; 受力特征: xy面 沿厚度不变; 体力f 作用于体内; 体力fx、fy作用于体内; 面力f 作用于柱面; 面力fx、fy作用于柱面; 约束u 作用于柱面。 约束u、v 作用于柱面。
一、斜截面上的应力 求解: 边长 求解: AB=ds, PB=lds, PA=mds. AB=ds, PB=lds, PA= l=cos(n,x), m=sin(n,y) =cos(n =sin(n (1) 求(px,py)
2-3 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一、斜截面上的应力 l=cos(n,x), m=sin(n,y) =cos(n =sin(n (2) 求( σn , τn )
ω
─ 表示物体绕原点的刚体转动。 表示物体绕原点的刚体转动。
v = f 2 ( x ) = v0 + ω x
结论: 形变确定, 结论: 形变确定,位移不完全确定 : 从物理概念看, 、 确定 物体还可作刚体位移。 确定, 从物理概念看,ε、γ确定,物体还可作刚体位移。

工程弹塑性力学-第二章 应变理论

工程弹塑性力学-第二章  应变理论

JUST
江苏科技大学 2.3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转动张量与转动位移
1 1 u2 u1 z z z x x 3 2 2 1 2 1 u3 u 2 2 x 2 x2 x3 1 u1 u3 y 2 x3 x1
2
u u u dx2 2 dx1 2 dx2 2 dx3 x1 x2 x3 u3 u3 u3 dx3 dx1 dx2 dx3 x1 x2 x3
dx1 ldr, dx2 mdr, dx3 ndr
T S A 1 1 S T TC , A T TC 2 2




表示为 T 的共轭张量
对称张量
反对称张量

位移梯度张量可分解为对称张量和反对称张量之和
D R
1 1 ui , j ui , j u j ,i ui , j u j ,i D R 2 2
JUST
江苏科技大学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4 任意方向的线应变
dr dr du
du dr dr r dr dr
dr 1 r dr
划分为个坐标轴:
2
dr 1 r dr 2 2 2 2 dx1 du1 dx2 du2 dx3 du3
转动张量与转动位移
任意方向的线应变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应用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目录第二章习题答案设某点应力张量的分量值已知,求作用在过此点平面上的应力矢量,并求该应力矢量的法向分量。

解该平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余弦为而应力矢量的三个分量满足关系而法向分量满足关系最后结果为利用上题结果求应力分量为时,过平面处的应力矢量,及该矢量的法向分量及切向分量。

解求出后,可求出及,再利用关系可求得。

最终的结果为已知应力分量为,其特征方程为三次多项式,求。

如设法作变换,把该方程变为形式,求以及与的关系。

解求主方向的应力特征方程为式中:是三个应力不变量,并有公式代入已知量得为了使方程变为形式,可令代入,正好项被抵消,并可得关系代入数据得,,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

解在时容易求得三个应力不变量为,,特征方程变为求出三个根,如记,则三个主应力为记已知应力分量,是材料的屈服极限,求及主应力。

解先求平均应力,再求应力偏张量,,,,,。

由此求得然后求得,,解出然后按大小次序排列得到,,已知应力分量中,求三个主应力,以及每个主应力所对应的方向余弦。

解特征方程为记,则其解为,,。

对应于的方向余弦,,应满足下列关系(a)(b)(c)由(a),(b)式,得,,代入(c)式,得,由此求得对,,代入得对,,代入得对,,代入得当时,证明成立。

解由,移项之得证得第三章习题答案取为弹性常数,,是用应变不变量表示应力不变量。

解:由,可得,由,得物体内部的位移场由坐标的函数给出,为,,,求点处微单元的应变张量、转动张量和转动矢量。

解:首先求出点的位移梯度张量将它分解成对称张量和反对称张量之和转动矢量的分量为,,该点处微单元体的转动角度为电阻应变计是一种量测物体表面一点沿一定方向相对伸长的装置,同常利用它可以量测得到一点的平面应变状态。

如图所示,在一点的3个方向分别粘贴应变片,若测得这3个应变片的相对伸长为,,,,求该点的主应变和主方向。

弹塑性力学2应变分析详解

弹塑性力学2应变分析详解

zx
(2-6)
若A点在z 轴方向的位移为 w f2 (x, y, z) ,
8 8
则B点在Z 轴方向的位移为
w1
f2 (x dx, y, z)
w
w dx , x
B点与A点沿Z 轴方向的位移之差为: z
C
C
BB
w1
w
w x
dx
w
A
B
B
w w dx x
在直角三角形 ABB 中,可得:
tg BB
第二章 应变分析
第一节 一点的应变状态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第二节 应变状态分析 第三节 主应变 第四节 应变张量和应变偏量 第五节 应变协调方程(连续性方程、相容方程)
1
第一节 一点的应变状态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定义:正应变
x
lim u x0 x
du dx
变形均匀,则有:
x
l l0 l0
l l0
x
u x
y
v y
z
w z
(2-5)
当 x, y, z 大于零时,表示线段伸长,反之表示缩短。
z
C
C
B
w
w w dx
A
B
x
A
B
o
u
x
u u dx x
下面研究六面体的剪应变,即各直角的改变。
取变形前的直角BAC或 BAC,变形时,棱边AB转动
一个角度 ,棱边 AC转动一个角度 ,在xoz平面内,角 应变用 zx表示,其值为 和 之和,即:
u y
dy
u dz z
N
p dr
o
y
同理可得 : vN,wN 即有式(2-14) x

塑性力学 第二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

塑性力学 第二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
1 2 3 c
c 平均应力为 m 3 因此,在与 平面平行的平面上的各点 表示了这样一些点的应力状态,即它们具有 相同的弹性体积变形。
26
§2-6 应变张量及其分解 一、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1 1、小变形情况 ij ui , j u j ,i 2 2、大变形(有限变形)情况 设变形前的初始时刻t=0,物体内A点的坐 标为ai a1 , a2 , a3 ,经过变形后,在t时刻它移 到 A 。相对于同一坐标系的坐标为 xi x1, x2 , x3 变形前后的位置一一对应,可由 xi 的单值连续 函数表示 xi xi a j , t 。同样也可以表示为 a i 的 单值连续函数 ai ai x j , t 。
1 MP1 max ( 1 3 ) 2 MP2 MP 1P 2P 1
1 1 ( 1 3 ) 1 2 2 2 1 3 2 2
1925年Lode提出参数
20
MP2 2 2 1 3 2s2 s1 s3 MP 1 3 s1 s3 1
22
(1)应力空间中过原点并与坐标轴成等角的 直线L L直线的方程为 1 2 3 。该直线上 的点代表物体上承受静水应力的点。L直线上 的点所对应的应力状态将不产生塑性变形。 (2)应力空间中过原点而与L直线垂直的平 面—— 平面 平面的方程为 1 2 3 0 。该平面 上的所有点平均应力为零,只有应力偏张量, 因此这个平面也叫偏量平面。位于该平面上 的点对应于不引起体积变形的应力状态。
17
§2-5 三向应力圆 Lode应力参数 Haigh-Westergaard应力空间
一、三向应力圆

000弹塑性力学-应变理论

000弹塑性力学-应变理论

另一种则是物体的任意两点之间 的相对距离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其 形状和尺寸发生了变化,即物体产 生了变形,产生这种情形的位移, 就称之为变形位移.
显然,要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
的变形规律,只需要研究物体内
各点的相对位置变动情况也即 砂土
地下水位
总应力 中和应力 有效应力
不 粘 透 土 水
砂土 低 粘 透 土 水
(3-4)
我们从剪应变本身的含义及其推导
过程可知: xy yx , yz zy , zx xz
并且在下节可证明:
xy

1
2
xy

1 2

v x

u y

yz

1
2
yz

1
2

w y

v z

zx

1
2
zx
xy
(e)
由图3 3可见 :
v dx
v


tan

x dx u
dx

x 1 u
x
x
(f)
在式( f )的分母中, u 与1相比是一个 x
微量,故可略去,因而得 :
= v
砂土
地下水位
总应力 中和应力 有效应力
不 粘 透 土 水
砂土 低 粘 透 土 水
砂土 粘 ( 半 土 透 水 )
毛细张力力 总应力
中和应力 有效应力
还可找到沿其他方向的线应变、角
应变和转角.
归纳起来,在空间情况下,受力物 体内的一点沿三个坐标轴x、y、z
方向上的线应变x、 y、z ,以及过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2 应变分量与协调方程

弹塑性力学与有限元:2 应变分量与协调方程
应变
由于外部因素(载荷或温度),物体内部 各点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各点位置变化量称为 位移。 位移形式 • 刚体位移:物体内部各点位置变化,但仍保持
初始状态相对位置不变。 • 变形位移:位移不仅使得位置改变,而且改变
了物体内部各个点的相对位置。
M(x,y,z)
M’(x’,y’,z’)
x' x u u x, y, z y' y v v x, y, z z' z w w x, y, z
B
'
x
dx
u
u x
dx,
y
v
v x
dx
AB dx
A'B'
dx
u x
dx
2
v x
dx
2
A' B ' AB
x
AB
dx
u x
2
dx
v x
2
dx
dx
dx
1
u x
2
v x
2
1
1
u x
2
1
x轴方向正应变
x
u x
根据小变形假设,u , v
是微量,故
x x
1
u x
v x
y ux 2 1 vx 2 1 1 vx 2 1
vx
v y
y轴方向正应变
y
v y
tan 1
vxdx
1 ux dx
v x
tan2
u y dy 1 vy dy
u y
xy
1
2
tan 1
tan 2
v x
u y
x-y面上切应变
xy

弹塑性力学第二章

弹塑性力学第二章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1. 外力 面力(表面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体力(体积力):满布在物体内部各质点上的力 面力平均集度: 一点面力的集度:
∆p ∆S
lim
[力][长度] -2
∆p = pS ∆S → 0 ∆S
Ps方向:与∆P的极限方向相同。 Ps在坐标轴x, y, z方向的投影Px, Py, Pz称为P点面力的分量, 指向坐标轴正方向的分量为正,反之为负。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第二章
§2.1 力和应力的概念
应力
§2.2 二维应力状态与平面问题的平衡方程 §2.3 一点处应力状态的描述 §2.4 边界条件 §2.5 主应力与主方向 §2.6 球张量与应力偏量
附录
下标记号法(指标记法) 一、下标记号法(指标记法)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对于厚度t=1的微小矩形单 元abcd,有平衡条件: M a = 0 ∑
解得: τ xy = τ yx 剪应力互等定理: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剪应力 必然成对存在,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 方向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这一交线
∑X =0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广 西 工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系
y1 = a11 x1 + a12 x2 + a13 x3 y2 = a21 x1 + a22 x2 + a23 x3 y =a x +a x +a x 31 1 32 2 3 3 3
按求和约定,上述方程组可以写为
y1 = a1m xm y2 = a2 m xm y = a x 3m m 3

弹塑性力学-2 应变分析

弹塑性力学-2  应变分析

0
0
0 0 0
平均应变:
1 0 ( 1 2 3 ) 3
x 0 xy xz 应变偏量 eij y 0 yz yx zx zy z 0
1 ( 2 ) x y z xy xz 3 1 eij yx (2 y x z ) yz 3 1 ( 2 ) zx zy z x y 3 1 ( 2 ) 0 0 3 1 2 3 1 0 (2 2 1 3 ) 0 3 1 0 0 ( 2 ) 3 1 2 3
( x )dx xy dy xz dz 0
yx dx ( y )dy yz dz 0
zx dx zy dy ( z )dz 0
系数行列式为零
x xy xz yx y yz 0 zx zy z
第2章 应变分析
一点的应变状态,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主应变 应变张量与应变偏量 应变协调方程
2-1 一点的应变状态,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在物体中,若任意两个点的相对位置有了变化, 则认为物体有了变形。 沿x方向的正应变
A
x
x
A’
l0
B
u
u u
u du x lim x 0 x dx
dv yx dx y dy yz dz dw zx dx zy dy z dz
o
x v
x
主应变空间中, r (1 , 2 , 3 )表示一个应变状态。如 何找到r? 若r增加了一个增量dr, z 则r和dr在坐标轴上的投 dr 影是成比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物理量,可以用一个带 下标的字母表示:
如:位移分量u、v 、w表示为u1 、u2、u 3,缩写为ui(i=1,2,3) 坐标x、y、z表示为x1、 x2、 x3 ,缩写为xi(i=1,2,3)。 单位矢量i、j、k表示ei(i=1,2,3)。
应力分量:
可表示为:
缩写为: 同理,应变分量可表示为:
z C
A
P
B
O
y
(2) 一点应变状态
z
其中
C
注:
应变无量纲; 应变分量均为位置坐标的函数,即
x
A
P
B
O
z
y
4. 位移
一点的位移 —— 矢量S 量纲:m 或 mm u —— x方向的位移 分量;
O
x
w
S u
P v
位移分量: v —— y方向的位移 分量; w—— z方向的位移 分量。
y
§3-2.几何方程
连续性方程
• 连续性方程是单连体小变形连续的必要和 充分条件。 • 如应变分量满足连续性方程,可保证位移 分量存在。
§3-6.应变率和应变增量
§3-7 位移边界条件
在位移边界问题中,位移分量在边界上还应当满足位移边 界条件 在给定位移的表面Su上
注:在给定某方向的面力后,就不能再给定该方向的位移; 反之亦然。但可某些方向给定位移,其它方向给定面力,即 混合边界条件。
PA=dx C C’ P P’ A A’ B B’ PB=dy PC=dz
研究在oxy平面 内投影的变形,
一点的变形 线段的伸长或缩短; 线段间的相对转动; O 考察P点邻域内线段的变形:
v
变形前 P 变形后
x P dy
u
dx A
u
B
y
v
A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这里略去了二阶 以上高阶无穷小量。
PA的正应变:
O
yz zx xy 2 v x y z 2 zx y y yz zx xy 2 w x y z 2 xy z z
§3-4.应变张量性质
一、应变张量的坐标变换
旧坐标下应变张量
x 1 xy 2 1 2 xz
x 1 xy 2 1 2 xz
1 xy 2
y
1 yz 2
1 xy 2
1 ( xy z ) 2
y
1 ( yz x ) 2
1 ( xz y ) 2 1 ( yz x ) 2 z
y
1 yz 2
对称部分, ij
1 1 1 xz 0 z y 2 2 2 1 1 1 yz z 0 x 2 2 2 1 1 z x 0 2 y 2 反对称部分, ij
有正应变,而剪应变为零。即沿该坐标系轴方 向的3个正交线元只有相对伸长,
• 如存在上述性质坐标系,则将该坐标系的3个轴 方向称为应变主方向,沿该坐标系轴方向的3个正 交线元的相对伸长称为主应变
• 和主应力计算相同
特征方程
式中
由上式可求出应变张量的三个主应变 1 , 2 , 3 , 且三个主应变方向相互正交。 对各向同性体,主应力方向和主应变方向重 合! • 其中第一应变不变量是体积应变!
几何方程
v u z x y w v x y z u w y z y
u xy z 2 y u 1 ( xy z ) y 2
由几何方程和转动分量可求出三个 位移分量u,v,w的9个偏导数。
u x v x w x
x
u
P
dx A
v PB的正应变:
y dy B
P点的剪应变:
P点两直角线段夹 角的变化
整理得:
——几何方程
O x
u
P
dx
v
dy B
A
y
• 同样方法研究另外两平面yoz和zox上投影线元的变形可 得到类似的方程。综合起来,得弹性力学几何方程。也 称柯西(Cauchy)方程
几何方程
说明:
(1)几何方程反映任一点的位移(3个分量)与该点应变(6个分量) 间的关系,是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 (2)当 位移分量u、v 、 w已知,则6个应变分量可完全确定; 反之,已知6个应变分量,不能确定位移分量。 (∵积分需要确定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3) 几何方程是纯几何变形分析结果,不涉及产生运动的原因 和材料的物理性能,对一切连续介质力学问题都适用。
第三章 应变与几何方程
§3-1 变形和应变的概念
(1) 一点形变的度量
形变 —— 物体的形状改变 (1)线段长度的改变 ——用线(正)应变ε度量 (2)两线段间夹角的改变。 ——用剪应变γ度量 (剪应变——两垂直线段夹角(直角)的改变量)
三个方向的线应变:
三个平面内的剪应变: 应变的正负: 线应变: 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 剪应变: 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 x
1 xz 2 1 yz 2 z
1 xz 2 1 yz 2 z
新坐标下应变张量
y
1 yz 2
新坐标轴在旧坐标 下的方向余弦
l1 l2 l 3
m1 m2 m3
u y v y w y
u x z v 1 ( xy z ) 2 z w 1 ( ) xz y 2 z x 1 xy 2 1 2 xz 1 xy 2
axy+ ayx axy
r
ayx
y x
r’
1 v u r ( ) 2 x y
• 上式为绕oz轴的转动,令 z 2r
v u z x y
• 同理,绕ox,oy轴的转动为:
w v x y z
u w y z y
• x , y , z 称为转动分量
2 2 2 x y xy 2 2 y x xy 2 z 2 x 2 zx 2 2 x z zx 2 y 2 z 2 yz 2 2 z y yz yz zx xy 2 u x y z 2 yz x x
第1式对y求两阶偏导
第2式对x求两阶偏导 两式相加:
将第4式代入得:
• 同理:
2 z 2 x 2 zx 2 2 x z zx
y
2
z yz 2 2 z y yz
2 2
后三式分别对z、y 、x求偏导得:
• 同理:
yz zx xy 2 v x y z 2 zx y y yz zx xy 2 w x y z 2 xy z z
ui ' ui ui , j dx j
展开为
u u u u u dx dy dz x y z v v v v v dx dy dz x y z w w w w w dx dy dz x y z
向量
表示为
三阶线性方程组
可表示为 缩写为
2.爱因斯坦求和约定 在表达式的某项中,某指标重复出现一次,则表 示要把该项在该指标的取值范围内遍历求和。重复 指标称为哑指标(简称哑标)

求和指标
ij 称为应变张量
ij 称为转动张量
• 相邻两点P,Q间的位移变化量(即相对位移)
ui ui 'ui ui , j dx j ij dx j ij dx j
Q点的位移 P点的位移
1 xy 2
ui ' ui ui , j dx j
1 xz 0 2 dx 1 1 yz dy z 2 2 dz 1 y z 2 1 z 2 0 1 x 2 1 y 2 dx 1 x dy 2 dz 0
D1 , D2 , D3 称为 应变张量的三个不变量。
max ( 1 3 ) 与应力张量 ij分解相似,应变张量 ij 也可分解
最大剪应变为: 为应变球形张量和应变偏量两个张量之和,
应变球形张量只代表体积改变部分, 应变偏量代表形状改变部分, 应变偏量在塑性力学中很重要,
§3-5.变形协调方程 (连续性方程)
§3-8 弹性力学参量的指标表示法
• 前几节中给出的力分量、应力分量、应变 分量和位移分量,其表示方法引用的是记 号法; 这是一种公认的弹性力学参量表示方法。 • 近年来,数学理论中的指标表示法开始出现 在力学文献及教科书中。 • 指标表示法书写简洁,便于力学问题的理论 推导。
一.指标表示法 1. 指标符号
§3-3.转动张量
一. 单元的转动
• 单元e不变形时,由相邻单元变形引起单元e绕oz轴的 转动(方位变化)
1 r (a yx a xy ) 2 • 注:a xy为负
单元e的剪应变
axy r
xy a yx a xy 0
y x
ayx
• 单元e有变形时,由相邻单元的变形引起的单 元e的方位变化 1 r ' ( a yx a xy ) 2 2 1 1 r ( a yx a xy ) a yx (a yx a xy ) 2 2 4 2 1 v u ( ) 2 x y
• 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之间的关系由几何方程表示; • 已知位移分量,可通过求偏导数得到6个应变分量;这是唯一 确定的。 • 反之,已知应变分量求位移分量,需通过积分运算。 • -------从数学上看,6个方程求3个未知量,如有解,则6个方 程是相关的,即应变之间必须满足某种关系才有可能得到唯 一的位移解。 • -------从物理上看,为保证变形后物体连续和单值,应变间 必须满足一定关系。称为相容性。 • 表示应变分量间的这种关系的方程称为变形连续性方 程,也称为变形相容方程或变形协调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