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青年群体中的新右翼思潮
【民主】当代中国五大社会思潮
【关键字】民主当代中国五大社会思潮2012-05-25 13:05 张飞岸社会科学报我要评论(0)字号:小大核心提示: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则属于体制内左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反应。
中国的“新左派”成分复杂,包括民主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毛泽东主义者。
中国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是西方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派在中国的反映。
中国自由主义基本上分为三派:新古典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儒学复兴是西方保守主义中国化的结果,这一复兴使中国产生了自己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新儒家学派。
新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不同于西方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同道基本上属于中国“新左派”的阵营。
中国的新马克思主义则属于体制内左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反应。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这种主导地位决定了对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突破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内部的理论创新开始。
以刘国光为代表的新马派首倡经济体制改革,可以看做体制内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派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探索,其目的和初衷无疑是为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实现共同富裕。
2005年,刘国光在《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中指出:“有少数人用自由化、私有化为暴富阶层代言,来冲击马克思主义,干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私有化或者不断向私有化演变;要坚持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而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坚持为保证效率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同时要强调社会公平、福利保障,而不是极力扩大社会鸿沟,为暴富阶层说话。
要做到这些,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来指导,而不能用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来指导。
”此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坚守者,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了主动进行学派创新的过程,他们在自觉反对体制内右翼改革派在学术界的代言“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自己的影响,形成了以刘国光、程恩富、方克立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提出要建立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的影响及引领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的影响及引领对策研究2019-09-14摘要: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巨⼤变⾰中,各种主流的、⾮主流的社会思潮多元并存、相互交织碰撞。
青年正处在⼈⽣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本⾝对各种社会思潮不能做全⾯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容易受⾮主流社会思潮的蛊惑和煽动,造成思想混乱,理想缺失,价值观扭曲等不良后果。
因此,对于⼴⼤青年思想的引领需建⽴科学有效的分析预测机制、防御侵袭机制和发展规划机制,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才能最⼤限度地在青年中形成思想共识,使⼴⼤青年更好的为实现民族的伟⼤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引领;理论分析;具体途径中图分类号:D64 ⽂献标志码:A ⽂章编号:1003-949X(2015)-08-0035-03⼀、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概况(⼀)社会思潮概念及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分类“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时期内在某⼀阶段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有较⼤影响的思想潮流,它是以⼀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并与某种社会⼼理发⽣相互作⽤、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的思想潮流。
”[1]通俗的讲,它是由利益相近、价值取向相似的社会群体对⾃⾝利益主张的表达⽽汇合成⼀种思想的潮流。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致可以分为两类:主流的社会思潮和⾮主流的社会思潮。
其中,主流社会思潮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为代表,通过统领社会公众意识、凝聚⼈⼼,丰富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思想⽂化,对于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主流社会思潮,如虚⽆主义、新⾃由主义、⽣态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它们虽在⼀定程度上唤醒了我国青年个⼈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但⼤都过于偏激和⽚⾯,对我国青年的⼼理和价值取向产⽣了显著的影响,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地位受到冲击。
(⼆)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形成原因⾃改⾰开放以来,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我国产⽣了前所未有的各种新⽭盾、新问题和新困境。
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作者:金镶玉朱玉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13期摘要:当代社会思潮是社会各阶层在当下思想观念的整合,代表着各类思想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做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
关键词:社会思潮;负面影响;新特点;大学生一、当代社会思潮的特点1.时代性我国的一些社会思潮也是紧紧围绕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争论,如新自由主义主张迎合全球化趋势,财产私有化,完全市场化,迅速与国际接轨。
2.全球性当前,国际化、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同国家的社会思潮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流向世界各地,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世界性的思潮。
社会快速走向信息社会,加快了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流动开辟道路。
因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思潮的繁荣。
3.多样性当代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亲疏关系不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存在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反主流社会思潮三种流向。
对不同社会思潮应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加强建设主流思潮,广泛传播;尊重和包容非主流社会思潮,并加以正确引导;抵制和批判反主流社会思潮,化解它的负面影响。
社会思潮性质具有多样性,其中既有顺应历史潮流的积极进步思潮,也有逆历史潮流消极落后思潮,这些思潮种类众多,情况复杂多样,辨别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领域的混乱。
二、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1.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1)树立三观,健康发展。
社会思潮除了影响学生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之外,还会对大学生选择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做怎样的人有影响。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思潮可以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国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相结合,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试论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政治倾向
试论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政治倾向【摘要】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思潮波动的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潮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潮。
左翼思潮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主张通过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右翼思潮则主张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强大。
这些政治倾向在当时对中国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国家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
这些政治倾向也存在局限性,未能完全解决国家的问题,导致了一些政治运动的失败。
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也揭示了一些问题和困境。
【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潮、政治倾向、左翼思潮、右翼思潮、影响、局限性、中国历史、政治倾向的背景、结论。
1. 引言1.1 引言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种思潮交织纷繁,中华民族复兴的呼声愈发强烈。
在这一背景下,不同的政治倾向相互碰撞着,影响着当时的国家走向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本文将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政治倾向进行分析,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倾向及其影响。
引言部分将首先介绍整体背景,包括国内外政治环境、社会氛围以及当时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做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奠定基础。
引言部分还可以引入本文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明确本文的研究重点和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引言部分不仅可以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还可以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2. 正文2.1 政治倾向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时期,政治倾向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的思潮和行动。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政治形势紧张。
各种政治力量在角逐中展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立场。
国民党在这一时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政治倾向主要是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
国民党推行的是国家统一的思想,主张消除军阀割据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以实现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
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
它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
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为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承继与发扬。
浅谈当今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当今社会思潮对青年官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当今国内外社会思潮对青年官兵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官兵论熏陶、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官兵为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因素则会严重影响青年官兵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
一、当代国内外社会思潮简介当代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内容庞杂、流动变迁迅速。
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领域,出现了未来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全球化思潮和消费主义等各种思想。
这些思潮既有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有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既有如何使其走向社会主义的探讨,也有如何通过改良使其得以继续维持的研究。
这些思潮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二、对当代青年官兵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社会思潮(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
它在西方面临滞胀危机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之际应时而起,并逐渐由理论、学术跃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虽然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宪政法治、平等自由等对青年官兵思想观念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主要影响还是消极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一种西方经济学理论,其推崇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强调公有制会使经济变得更糟,主张推行以超级大国方式主导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
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影响呈上升之势,少数人以“自私经济人”为假设,笼统地主张“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等思想。
对此现象,部分青年官兵感到困惑不解,表面上看这是对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正常反映,实质上是新自由主义思潮长期泛滥的结果。
第二,新自由主义中个人主义方法论助长了部分青年官兵的个人本位和反集体主义倾向。
略论“五四”运动时期各种新思潮的传播
略论“五四”运动时期各种新思潮的传播所谓新思潮,总体来说就是指世界近代以来新产生和流行的各种思想学说。
“五四”运动时期,尤其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中国,且各种思潮、学派都有人研究、宣传和信仰,有些还与传统观念相互糅合、掺杂,形成了学说竞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新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各抒己见,虽然一些新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些消极影响,甚至是反社会主义的,但总体来说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为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一、各种新思潮传播的主要情况“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短时间内,全国各地青年成立起了三四百个进步社团,创办的刊物多达几百种。
这几百种刊物和几百个进步社团,纷纷宣称自己是以改造社会及激励介绍新思潮为“旨趣”,促进了思想界的繁荣。
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各种社会主义思想。
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时期新出现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以戴季陶、胡汉民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张东荪、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以王光祈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有一些军阀、政客,也都在竞相介绍、宣传社会主义,并利用社会主义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少年中国学会在其发刊词《少年中国》中说道:“我们要积极研究现代思潮,使现代思潮成为中国人认识的一个趋势,对现代思潮有一个明确的观念,给中国人以更深的刺激来兴起改造中国之方案。
”除科学社会主义外,在五四运动前后涌入中国的有一定影响和流传度的西方社会思潮还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等。
它们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二、各种新思潮的特征(一)实用主义19世纪末,实用主义在美国发展起来,它属于资产阶级的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1915年,胡适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从杜威。
他回国后,研究哲学史,从事白话文运动。
胡适把实用主义各派概称为实验主义,并在中国大力宣传这一思想。
试述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是什么
试述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是什么?这种思潮的优劣何在?当代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的多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开始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这片独特的土壤中开始孕育、转化,形成一股股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影响力的思潮。
有人认为,当今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思潮有三种: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思潮。
也有人提到了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新左派、新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这六种思潮。
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差异,因此这些社会思潮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能完全等同于相对应名称的西方社会思潮。
我认为,在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是自由主义思潮。
一般认为,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命运和历史特征。
但自由主义关于对个人主义、公民权利、私有财产以及多元主义的强调并没有蜕化。
自由主义强调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强调个人存在和个人价值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权利主要是强调其不被政府干涉,包括自由、平等、财产等的权利。
强调多元主义主要是强调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
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分析这种思潮的优点。
首先是自由主义关于对个人主义的强调上,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指自私自利,它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强调, 个人是社会的核心,在一切社会选择中都应采取个人优先的原则。
这一思想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是被批判的,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虽然政府依然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的优先地位。
但从中国实际的情况来看,个人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从社会来说,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要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个体必须以效率优先,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求的满足。
但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这种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需求的满足并不反映公民个体会不顾一切手段来实现个人的利益。
中国近现代思潮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思潮演变中国近现代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思潮不断革新。
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各种社会思潮或此起彼落,交相辉映;或就吵未落,新潮又起。
或蹒跚前进,或急转直下,形成人类历史上嬗变的异常景象。
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思想文化变革的重要内容,主要有经世思潮和农民反封建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和新文化思潮及马列主义传播,且一次比一次前进。
社会思潮是思想文化变革的动态反应,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又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直接表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风尚、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其中价值观念是社会思潮的核心。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坚船利炮的优势撞开中国的国门,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
从此与世隔绝,以“天朝”自我陶醉的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漩涡,接受血域获得考验,经历着辛酸、屈辱的种种考验。
西方资本主义侵入,把中国推向一个半殖民地的深渊,也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少数爱国官员和一些开明士大夫首先惊醒过来,睁眼看世界。
他们在民族危机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支配下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这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经世派的最初觉醒,在思想届引起了一场革命。
总的来说清王朝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十的短暂繁荣之后,从嘉庆、道光开始就出现了由盛转衰的迹象,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严重,封建经济基础趋于解体,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弊窦丛生,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商品输出和农副产品的掠夺及鸦片走私日益猖獗,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过程。
封建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大兴文字狱,极力提倡脱离现实的考据学和理学,使之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一些有良知的士大夫早就对此不满,他们继承清初学者“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主张改革。
其中龚自珍可以说是社会重大转折时代的历史鉴证人,他看到封建“衰世”的症结,提出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方案。
但是他的思想仍不可超出封建主义范围。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靳辉明靳辉明当前,当前,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
社会思潮不同于学术思潮。
现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是学术思潮,还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
这些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这些学术思潮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给社会思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不同的是学术思潮更加以理论学术的面貌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实质上都属于资产实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党人也自喻为“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和护土”,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在我国,在我国,有人主张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甚至宣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一种理论表现。
这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很深广,主要因为它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欧洲国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通通过逐步的改良就可以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来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
国内现阶段的“左”与“右”之争
国内现阶段的“左”与“右”之争作者:张峰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13期【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左派”和“右派”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态,更没有体制性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不同诉求和见解的情绪化表达。
我们要把“左派”和“右派”的存在看作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既不能对其视而不见、漠然置之,也不能对其谈虎色变、夸大危险。
对待“左派”和“右派”之争,既不选边站队,更不要一边倒,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进行平衡。
【关键词】左派 ; 右派 ; 社会思潮 ; ;论争【中图分类号】D6 ; ; ; 【文献标识码】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可考验这个民族的良心。
”虽然我国的“左派”和“右派”思潮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并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用这句话来说明“左派”和“右派”的民意基础以及二者的存在价值,倒也不失几分贴切。
对待“左派”和“右派”之争,既不选边站队,更不要一边倒,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进行平衡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占居指导地位,但也不可否认存在着多样化的、歧异的社会思潮,“左派”和“右派”就是其中的一对。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意愿要求,并在传播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会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尤为突出和活跃。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多发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不同社会成员,对经济社会发展持有不同的价值评判和价值期待,产生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亦是在所难免。
社会思潮的产生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教育对策内容摘要:当代社会思潮作为反映社会的重要社会精神现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适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化解和抵御负面影响,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介绍了社会思潮内涵,分析了它们对大学生的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影响;对策一、社会思潮的内涵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趋势和行为意识倾向,是影响大众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属意识形态和理论意识范畴,反映特定环境下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某种利益要求和思想主张。
社会思潮的产生都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结果,都反映着一定社会群体的愿望和诉求,都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思想主张和某种社会理想,都来源于社会实践。
在现实的社会中,利益是多样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产生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社会思潮是多样的,因此,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多种社会思潮。
这些社会思潮都在社会中产生、存在、传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在寻找着实现自己的物质力量。
从内容上来看,当前的社会思潮主要有经济思潮、政治思潮、文化思潮、生态主义思潮,科技思潮、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潮等。
从影响的后果来看,社会思潮可分为有害的和有益的两种。
社会思潮之所以对当前的大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主要是由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思潮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具有追求新、奇、特的特点,也具有反传统的“叛逆”精神、敢于挑战“正统”、“权威”的意识和标新立异的心理,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接受外界事物和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某种社会思潮;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思潮具有某些与主价值不一样的特点,使社会思潮同样需要实践载体,需要实现自己的物质力量。
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要略
收稿日期: 2010- 05- 08 基金项目: 本 文 为 北 京 青 年 政 治 学 院 2010 年 度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当 代 社 会 思 潮 与 我 国 青 年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认 同 研 究0
( M Y2010013)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于春江( 1981- ) , 男, 蒙古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助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民族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 二)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所谓主流意识形态,/ 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处 于统治 地位的阶级或集团对所 处社会的 经济政 治文化 状况 一贯 的、自觉的、独立的、系统 的反 映, 是 维护 该阶级 或集 团根 本利益的- 认知 ) ) ) 价值 ) ) ) 理论. 体 系0。[5] 7 必须指 出的 是, 主流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是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学 界研究 的重点和热点, 其研究 主要围 绕主流 意识形 态的 内涵( 即 本体论研究) 、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即 外延问 题研究) 及其应对策略( 即对策性研究) 等等。近年 来在该 领域已经出版的、具 有 代表 性的 学术 专著 当 属王 永贵 的
为民族教育政策、思想政治教育.
# 14 #
第 23 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 igher Correspondence Edu cat ion( Phil osophy and Social Sci ences)
V ol. 23 N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8 A ugust 2010
思潮论争6 ( 王 霁, 北 京: 中 国人 民大 学 出版 社, 1994) , 等 等。将社会思潮与我国青 年问题研 究结 合起来 研究 的专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研究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研究作者:盛霄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一、当代我国社会思潮的产生和类别“社会思潮”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梁启超先生在二十世纪初发表的《论时代思潮》中,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社会的思想潮流。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很多社会思潮,马立诚先生把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分为以下几种:邓小平思想、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新儒家思潮。
李伟东先生把其归纳为三个左翼思潮和三个右翼思潮。
在《复旦政治学评论》上,房宁先生撰文指出三大影响中国的当代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清楚的表达了不同群体、社会阶级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的感受与期望。
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其主要的思想能够通过社会思潮反映出来,普遍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能通过社会思潮有所体现。
将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传播,可以对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促进先进思想文化的建设。
不正确的社会思潮,会对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去摒弃和阻碍,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一)开阔文化视野现代社会思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文化盛宴。
从宏观角度看,社会思潮可以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展望社会的未来蓝图;从客观角度来看,发现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一些制度问题,并为之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解决之策;从价值伦理层面发现当前社会存在的各异的公平、正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如上所述,当代社会思潮因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开阔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上进,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促进理性思考大学生群体在接受和了解当代社会思潮后,不会止步于书面叙述上的阐述,他们迫切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验证。
当今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今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作者:田乐乐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16期摘要: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作为青年中受更多教育的群体——大学生,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从一定意义上看,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社会的走向。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当前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呈现出的新特点与大学生的认知模式相投,对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
通过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进行解读,分析出其对大学生教育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教育;挑战;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35-03一、当今社会思潮的概念及特点就我国学术界研究现状来看,社会思潮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国内学者对社会思潮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研究成果颇丰。
梁启超是我国公认最早研究社会思潮的学者,他指出:“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1]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社会思潮的发展与时代变革有关,它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适应社会的变革,其理论形态具有多样性。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学者在对社会思潮的理解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社会思潮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比较认同的是,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
它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2]。
社会思潮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它传播、反映了社会中最现实的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并呈现了以下特点:(一)多样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探索及深入,国内社会思潮和国外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和融合使得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复杂多样性。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青年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青年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王富民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济南 250014)【摘 要】 新自由主义思潮输出西方普世价值,宣扬自由、利己主义,冲击马克思主义,动摇青年信仰与追求。
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危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人为本,关心解决青年学生现实问题。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思潮;青年学生;影响;对策新自由主义是由古典自由主义经过一系列演变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新自由主义包括了众多的思想学派,涵盖面广,体系复杂,分支众多,其中比较有名的主要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及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
新自由主义经过了漫长的萌芽、发展、蛰伏与成熟,在20世纪下半叶崛起与风靡,伴随着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发生,由学术化而政治化,最终成为世界上影响广泛的思想理论体系之一。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背景新自由主义思潮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萌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初步形成系统理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米瑟斯大力否定社会主义,宣扬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出版了《自由主义》一书,为新自由主义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得资产阶级损失惨重,自由市场的弊端暴露无遗,人人谈之色变。
主张政府有限度的插手市场,进行必要经济调控的凯恩斯主义崭露头角,为扭转经济危机形势,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许多欧美国家的主流理论。
而新自由主义在此期间进入蛰伏期,没有获得较大发展。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欧美福利国家发生“滞胀”危机,新自由主义再次顺应时代潮流,迎风而起,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社会主流理论,并迅速发展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指导思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以及苏东剧变等国际事件,新自由主义思潮顺应资本主义走向国际垄断的趋势不断发展,由单纯的经济理论、学术思想逐渐向政治思潮、国家意识方向转变,成为欧美国家推行自己价值理念的有力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青年群体中的新右翼思潮作者:洪恺进入2016年之后,近年一直呈抬头趋势的右翼浪潮更加凸显,成为席卷全球的政治现象。
在美国,围绕总统大选,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所代表的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不友好态度等右翼主张,吸引了众多支持者。
在欧洲,随着难民危机的加剧,以及奥地利自由党等右翼政治力量的上台,二战后努力培育了半个多世纪的欧洲价值观受到冲击,分离主义和民族主义加速蔓延。
如果我们对右翼思潮做一种保守的、民族主义的大致理解,那么伊斯兰世界更早就开始了保守化的过程。
直观上看,这轮右翼浪潮是对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动荡和政治变革的反应,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观念。
本文就是在大众思潮层面所做的一个观察。
作为一种现象,这一轮右翼浪潮的构成非常复杂,很难用具有概括性同时又足够准确的定义去描述,但它至少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主要依托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传播,二是以青年为主体,三是和本地政治议题相结合,四是彼此之间呈“文明的冲突”状态。
早已深嵌全球化结构之中、拥有便利资讯的中国年轻人,自然能够感受到这股右翼浪潮,并作出自己的反应。
如果从发生时间上做一个归类,而不深究具体事件的内在逻辑,我们甚至可以把台湾“反服贸”和香港“占领中环”也看做这股青年浪潮的组成部分。
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在一系列网络事件中,也显示出对右翼思潮的不同态度,这些态度背后的观念分化,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部分青年群体中的一些思想动向。
特朗普现象与帝吧出征此次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现象”在部分中国年轻人中引起的反应,是观察这轮思潮起伏的一个入手点。
在国内一些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上,大量跟帖站在了支持特朗普的一方。
这是一件令人颇感讶异的现象,因为特朗普所秉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与中国语境相隔十万八千里,这种奇妙的情感唤起必定有其特殊原因。
原因之一是,特朗普的中国支持者中间,有很多是在美国读书或曾经有过留学经历的中国年轻人。
他们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对美国的国内政治非常了解,同时也对美国一直以来“政治正确”的一套感到厌烦。
这套“政治正确”包括经济政策、少数族裔、移民问题、女性权利、堕胎、同性婚姻、社保政策等一系列议题,此前的美国主流社会中流行着一套偏于左翼的态度,简言之即开放的、包容的、福利主义的,这被中国一些年轻人称为“白左”(即白人左派)。
而特朗普以其夸张的右翼反对者姿态,用“大嘴”的方式将这套主流价值批判得体无完肤,点燃了对之前“政治正确”感到不满的人们的政治热情,这一人群也包含了部分中国年轻人,但从观感上看数量似乎并不多。
特朗普的中国粉丝之所以出现,更重要的原因或许并不在于他们对美国国内政治议题的具体看法,而是对美国右翼势力兴起的“同情心”,一种在全球化语境下吸引年轻人的右翼姿态。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中国年轻人对特朗普的态度是“主要看气质”。
换言之,美国右翼青年和部分中国年轻人在心理构成上的某种同质性,才是促成国内“特朗普现象”产生的基础。
具体而言,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对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的强硬态度,对社会文化的保守倾向等等,让中国的这些年轻人产生了共鸣,不自觉地把这些态度投射到国内议题上,从而产生了“移情”的效果。
中国部分年轻人对右翼思潮的这一“同情心”,以及全球青年议题上的某种“同构性”促使人们思考,这种态度还有哪些表现?其吸引力究竟来自何处?值得注意的是,从不晚于2008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上也在形成着一波偏向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的青年思潮,同时又裹挟着“皇汉”“工业党”、地方主义、反女权主义等一大批当代青年亚文化。
它尚不能称之为一个边界清楚、层次严整的社会思潮,但的确在“气质上”和全球范围内的保守思潮有着相似性。
而且,这一波青年思潮内在于中国30多年来逐渐成型并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本身,且浑身上下洋溢着青年人特有的战斗性,在与其他思潮的竞争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与动员力,构成了一些网络公共事件得以产生的观念基础。
值得琢磨的是,今年年初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帝吧出征”事件,再次说明青年群体中观念的多元与多义。
表面上看,这次网络事件的参与者和特朗普的支持者重合度很低,相互之间甚至不乏歧视与攻讦,但他们像是彼此的镜像,在关于民族主义的“气质”上有着相似性。
当然,我们很难将“帝吧出征”看做社会思潮的后果,但思潮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其影响是普遍照拂的,知识精英可以取法其上,一般民众和网络青年也可以得乎其下。
“帝吧出征”事件就是“得乎其下”的一次网络集体行动。
此次网络事件被很多人称之为“网络爱国主义”或者贴上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标签,有一定道理,但和事件本身的匹配度不是很高。
作为青年群体的一次网络行动,事件本身未必有外界所说的强烈政治色彩,而是在一个带有网络娱乐化色彩的背景下,青年人对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朴素情感的自发流露,这从“帝吧远征军”所使用的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表情包中即可窥见一斑。
特朗普现象和帝吧远征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出现,共同说明了青年群体的朴素政治观有多么广泛和复杂。
作为分析个案的这两个群体,相互之间的差异丝毫不弱于相似性——如果不是差异性更大的话。
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辨识出这些青年群体中一些共通的要素,如对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传统保守观念的同情。
这些要素和国内主流知识界(他们的上一代人)在1980年代以来形成的所谓左与右基本无关,也不是对某种外力的应激反应,或者有些人所说的“充满暴力和假想敌的民族主义”,而更多是自发生长出来的。
它是30多年来中国自身发展以及参与全球化在青年群体中结出的观念之果,深植于中国社会自身的物质土壤与文化环境。
国际视野下的近代思潮更迭总体而言,欧美意义上的右翼思潮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东西。
不过,如果将当前这股席卷全球的右翼思潮在一个更一般的左右光谱中加以辨析,那么当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亲右翼态度就相对容易理解。
在这个一般定义中,“左”的光谱为平权运动、反资本霸权、妇女权利、环境保护运动等激进主义,“右”的光谱为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保守的一方。
大众之所以对这一光谱相对陌生,是因为在历史上这通常是民族国家出现之后的事务,属于现代性的一部分,此前的中国社会缺少这一土壤。
事实上,中国20世纪以来的整体思潮变化,本身就内在于国际思潮激荡之中。
五四运动以来以青年为主体的思潮起伏,自始就和来自俄国革命的、来自英美的、来自欧陆的不同思潮相互激荡。
而一个世纪以来最接近右翼的社会思潮,出现在1930年代,准确说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到西安事变之前。
当时的这股思潮受德国影响较大,笼统而言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军事化为特征。
当时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对德国的政治实践抱有复杂的情感,既对民主政治和议会政治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又对德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锻造出的民族自信、高度军事化和领袖信仰充满羡慕。
这一时期一些极端右翼组织的出现,如三民主义力行社(即蓝衣社),就是该思潮的产物。
2014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描述的所谓“铁血救国会”,可以看做是蓝衣社的继承者。
从1930年代前后,中国青年开始了又一轮的大分化——这样的分化从19世纪下半叶就已开始,此后逐渐形成“大分流”的趋势。
当时的白色恐怖在青年学生中激起了极大的反弹,促使他们在理念上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作为对右翼政治的反动,左翼知识分子在文艺战线展开了斗争,这是“左联”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延安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左翼青年知识分子的原因:那里不仅是全民族抗战的一个中心,也是进步的象征和左翼光辉理想的策源地。
1936年的西安事变及之后的全面抗战的兴起,迅速将这股右翼思潮扫荡一空。
这一方面是由于全民族抗战历史使命的降临,还有一个原因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远东战场的开辟,中国思想界开始想象一种以英美政治为模板的现代化样式。
可以说,194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主流思潮是偏向英美的,一些关于英美自由主义和政治理论的著作也随处可见。
以后见之明来看,1936年以后直到1940年代的中国思想领域有两大重要事件,一是国统区的英美化思潮,一是延安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然,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界还留有1930年代右翼思潮的痕迹,比如“战国策派”,但总的来说已经不是主流。
右翼思潮在1949年之后基本肃清,这当然和具体的政治进程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共产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世界主义的理想,而毛泽东本人也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保持着强烈兴趣,有着世界主义的眼光,这从他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中就可以看出。
这一时期不论是政治领袖还是关心政治的知识青年,都不曾将眼光固守在一国之内。
换言之,一直到1978年之前,中国缺少右翼思潮产生的真正土壤,即通常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建设和常态政治的环境。
这一状况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改变,思想界在关于改革方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上产生分歧,进而形成了纵贯整个1990年代的新左派与自由主义论争。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国际上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文化保守主义、国家主义等属于传统右翼光谱的思潮开始兴起,并在近年来的边疆问题、香港和台湾事务中得以发酵。
总而言之,当代青年群体中亲右翼态度的出现,前提是中国已经完成了主权国家的构建,否则将没有产生这一思潮的土壤。
经过30多年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越来越深地嵌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当代青年思潮和全球青年议题产生了某种同构性,即在各自内部议题上的激进与保守之分。
出现在青年群体中的左右阵营划分,不再是以往的革命与反革命,或改革与保守等“元问题”,而是通常属于主权国家内部的具体事务。
这一主权国家同时又是内在于当代世界体系的,因此和其他国家一样拥有着某些共同的视阈与问题意识,比如对少数族裔、环境保护、女性权利等问题的关注,这也正是特朗普现象能够引起当代中国青年共鸣的原因之一。
当代青年思潮的内部构造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年思潮远未获得成熟的内部构造,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社会态度和政治倾向,且内部充满矛盾和张力。
就目前呈现出的面貌来看,除了前已述及的,和全球化语境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呼应关系之外,这一思潮植根于中国30多年来自身的经济社会状况,其分化程度和青年各自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以及职业差异一样大,在网络时代和娱乐时代的整体背景下,也有着强烈的“反潮流”的小众特点。
作为思潮主体的青年群体,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对此前的政治并无切身体验,也因此没有太多思想负担。
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和1980年代以来的左与右、改革与保守等争执并无交集,除非基于知识层面。
“后改革时代”出生的年轻人,一般不会有特别强烈的左右意识,他们时而为左翼的平等主义和理想光芒所吸引,时而又为右翼的朴素情感所打动。
极端主义的声音总是稀少的,尽管撕裂社会的也正是这种极化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