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观为例,浅谈古代爱情词与现代爱情诗歌之间的异同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古典爱情诗之差异

浅谈中西古典爱情诗之差异
方相 隔万里 ,又有着不 同的社会 历史状 况 、文化 文 学传 统 以及哲 学美学思想 ,那么 中西方文化 中的爱
对恋人的颂扬 与追求 ,直抒胸臆 ,热烈奔放 。
与西方诗 人奔放 的爱 的表 白相 比 ,中国爱情诗
更侧重于对 婚后生活的描述与反思 ,善于写 “ 怨”。
诗人 们常常抒发男女 婚后离别 的思念 ,或 表达一方 逝世后 的哀悼 ,因此 闺怨诗 与悼亡诗在 中国爱情诗 中 占了很 大 比重 。闺怨诗 中多表达征妇或 商妇独守 闺房 ,对在 外夫君 的思念之意 ,或者 宫女 、弃妇 的
情价 值观及其具 体表现难免 会有差异 ,中西 诗人抒
写爱情 的诗篇也 会各有其特 色。本 文将 对 中西 古典 爱情诗 的创作 主题 、意象诗情 、以及 爱情观念 进行
比读研 习 , 以期对 中西爱情诗 的比较研究有所裨益 。


创作主题之 比较
寂寞或 怨恨之情 。如 曹丕的 《 燕歌行 》被视 为 中国
与凄婉情状。 二、意象诗情之比较 解读 诗歌要从解读意象开始 。意象是诗歌 的一
r o s e me l o d i c. .t h e s e a. .t h e r o c k. .t h e s u n— t h e
s a n d s O ’l i f e —t e n t h o u s a n d m i l e ; 2) 中: 东风一百花一
赞 美 ,描摹恋人 的音容笑貌 ,尤其 以赞美 女性 的作 品居多 … 。 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 十八首 中写道 , “ 我 怎 么能够把你来 比作夏天?你不但 比它可爱也 比它 温婉 ” ;艾德蒙 ・ 斯宾 塞在 《 美 啊 ,我的恋人 》里
对爱恋 对象进行 细致描写 “ 她那美 丽的长发在 风 中

例析秦词的情韵美

例析秦词的情韵美

例析秦词的情韵美标签:秦观;情韵;意境秦观是一个纯情词人,其情多而真,其用词精细刻划,务使灵动传神,意境深邃,典雅优美,情韵兼收,丰厚的情感意蕴使秦词被奉为婉约正宗。

一、秦观词的语言。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即以极平常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富生气的充满情韵灵动之美来。

1.秦观善于锤炼词语,安排景语。

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不是平面的写出山与云、天与草的位置关系,而是用了“抹”“粘”两个精巧、熨贴的动词,“抹”字写出了薄云之纤柔,好像涂抹在山上一般。

“粘”字写出了枯草之轻盈,好像被辽阔的天空粘住了一样。

再如“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的“砌”字,就仿佛前面的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都化为可见之砖石,重重叠叠,层层垒起,以致于达到无重数的境地。

一个“砌”字不仅化抽象为形象,而且还可使人去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正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而无法消解。

这些动词都是进行了精细刻划,务使灵动传神。

2.秦观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却妙如己出。

如《临江仙》末尾两句引用唐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依稀又见作者夜乘一叶扁舟,面对漠漠潇湘,两岸青山,静谧无语。

其中蕴有无穷的落寡、无绪、无奈与无聊,使其所绘之景与诗意、心境、词情十分吻合,浑然天成。

又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化用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他化用该诗句,且加“斜阳外”,使三景合而为一。

词以长短错落句式绘之,便能见其精神。

3.秦观善用含蓄,灵动的语言。

自然地描景写物之间暗藏情思,难状之情如在目前。

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

如《水龙吟》“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这里词人不说被离情折磨得多么痛苦,却去说天,“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那么人则可想而知!不说思念对方不可见,却去说当时的明月是多情的,它依旧照耀着我,对明月尚且如此多情,对人的思念之深更是不言而喻的。

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开题报告】

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

有《淮海集》。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情兼师友,关系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们牵连在一起,秦观因此而终生不幸。

但是苏轼、秦观两人的性格与词风却截然不同。

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虽也产生过消极思想,但并未颓唐不振。

秦观则有所不同。

他年轻时虽然也曾一度“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但是从他所写作的诗与词来看,性格偏于柔弱。

如其诗云:“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春雨》)格调与婉约词相近。

敖陶孙《臞翁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后山诗话》引流传的“世语”也说:“秦少游诗如词。

”他在屡遭打击之后,由于缺少苏轼那样广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深重的哀愁长期包围着他而难以解脱。

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诗词品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

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诗词品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
民间传说苏轼之妹苏小妹为秦观之妻,其最出名的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苏小妹三难新郎”。但据后人考证苏小妹应为虚构人物,秦观原配为高邮富商徐成甫之女徐文美。有一妾名连朝华。
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6]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秦观柳永对比

秦观柳永对比

柳永与秦观比较:相同之处:柳永和秦观是宋代两位重要的婉约词人,同样以爱情题材的词作见长。

而秦观词作又历来被认为“远祖温韦,近承晏柳”,明显受到柳词的影响。

故两者有相似之处,即主要书写男女之情,爱情诗为主。

不同之处:柳永主要生活在民间,没有直接地师承关系,他的创作直接来源于民间生活,面对的对象是底层人民。

秦观受业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面对的对象是士大夫,受传统诗教濡染较深。

1.题材:柳永题材更为广阔,秦观主要为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个人身世不幸为主,而柳永则还有羁旅行役以及都市生活之词。

如[八声甘州]以及[望海潮]等。

2.语言特征:柳永的言情词既有通俗浅白的风格,又有绮丽软媚的风格。

秦观语言清新,明白晓畅,工笔细摹,追求情景融合,留不尽之意与言外。

柳永1.化用前人诗句运雅入俗,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如[雨霖铃]中,有日本学者对其考证,认为其整词均有借鉴成分。

2.大量运用口语入词,使词明白晓畅。

大量运用副词、代词,语气词等,如“人人”“伊”“如何”“奈何”“争”“怎”等。

3.柳永词的语言风格以绮丽软媚为主。

表现在写人用拟物手法,写物用拟人手法,景物或实物谴词色彩浓丽,情调妩媚。

秦观1.化用前人诗句且技高一筹,“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化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工于炼字,捕捉痕迹。

还善于叠字及用典。

“山抹微云”中“抹”字。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二句,词用此二典故,表示收书时的心境)秦观这首《踏莎行》用典之密、之广都很堪圈点。

其用典之巧妙、化用之无形亦足以称道。

3.语言风格用语清新,明白晓畅。

“专注情致”,用字清新,(较少)运用民间口语,但不如柳永直露近俗。

3.表现手法上:柳永以赋为词,秦观以小令为词。

柳永:铺叙与白描的手法,往往直抒胸臆。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淋漓尽致而又层次井然。

如[雨霖铃]眼前与别后之景,分两层铺写,“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直抒胸臆。

直陈其事,层层铺叙,脉络分明。

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毕设论文

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毕设论文

论文题目: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作者:冯佳宝毕业院系: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内容摘要:秦观的爱情词突破了以往爱情词的范式,拓展了爱情词的内涵,打破了以往爱情词“只写艳情”的格局。

他的爱情词作常将身世之感融入其中,超越了一般词人悲秋伤春的伤感程度,加之他的词抒情醇厚优雅,有“情韵兼胜”之称,被推为“婉约之正宗”。

秦观婉约缠绵的爱情词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对后来的婉约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词史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爱情词秦观词心情韵兼胜词史意义Ci Qin Guan Love HistoryAbstract:The Qin Guan 's love word has broken love word in the past canonical form , has made rubbings from the connotation having shown the love word , the pattern having broken love word "god of the earth write in the past sexual passion ". His love word feeling of taking life experience for Chang melts enter among them, sentimental degree having exceeded sad general Ci poeter autumn wound spring, his word expresses emotion in addition mellow elegant , be had "feeling rhyme to be name of victory concurrently" , "orthodox school of being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is deduced. The touching Qin Guan love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ord has been praised highly by past dynasties man of letters , the Ci poeter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to the afterwards has produc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 has had higher word history value and significance.Key Words:The love word Qin Guan The word heart Feeling rhyme are victory Word history significance concurrently目录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 (5)一、词中爱情传统 (5)二、秦观爱情词的艺术特色 (7)三、秦观爱情词的继承与发展 (13)四、秦观爱情词对后世的影响 (15)注释: (17)参考文献: (19)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词以言情见长,男女恋情是词最普遍的题材与情感内涵。

分析中西方古代爱情诗歌差异及原因

分析中西方古代爱情诗歌差异及原因

分析中西方古代爱情诗歌的差异及原因【论文关键词】中西比较;古代爱情诗歌;差异及原因【论文摘要】从文化角度对中西爱情诗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作了比较,并从中西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文化心理传统等方面,探讨了形成中西古代爱情诗不同特色的文化渊源。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中西诗歌概莫能外,这是中西爱情诗所拥有的共同主题。

但中西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西方情爱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诗尤其是古典诗歌以爱情为题材的数量不多,所占比例亦较小。

同时,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中西爱情诗也体现出不同特点。

这当然与中西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文化心理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中西爱情诗的不同,首先体现在内容表达的侧重点上。

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中国古诗则着重表达悲欢与离合,恋人的相思恨别,而西方诗人擅长细致地描摹自己所恋对象的音容笑貌。

尤其是对于女性,往往采用写实的手法。

而中国古典诗人则往往采用传神写意的手法,将人、景、情融汇在一起,不求神似,而追求神韵。

如果我们将德国诗人海涅的《什么是爱》与我国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两相对照,便可见出这一区别。

海涅的诗中的一段是这样的:可爱的战溧,微妙的颤抖,这...羞怯温柔的拥抱在你美丽的樱唇上,我惯用接吻来代替语言,从这几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所恋的对象描摹得是多么细致,将恋人的神态与光彩细细地展现出来,给人一个鲜明、生动的印象。

而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不对所恋的女子仔细加以描绘,而是把人物、景物放在一起互相映衬,以突现姑娘容貌的动人。

其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人似花,花似人,人花不分,一样艳丽。

一个“红”字,不仅写出了花和人的娇美的颜色,而且传神地描摹出姑娘见到陌生男子时的娇羞情态,这样的例子在中西方诗歌史上比比写是。

梦断无处寻,深愁与谁诉——浅谈秦观恋情的情感轨迹

梦断无处寻,深愁与谁诉——浅谈秦观恋情的情感轨迹
关键词:恋情词;苦难生活;苦难转移;苦难背后
秦观,北宋后期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以才情著称于世。作为北宋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受到后世之人的敬仰,他的作品也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作为婉约词大家,秦观的词备受后人推崇。南宋张炎曾说过秦观的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张炎《词源》)董士锡认为“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董士锡《介存斋论词杂著》)由于秦观个人的经历很是坎坷,故而,秦观的词在各个时期表达的感情不同,这一点从秦观描写恋情的词中可见端倪。
梦断无处寻,深愁与谁诉
——浅谈秦观恋情词的情感轨迹
系别:中文系 班级: 13级中文(1)班 姓名:李文静 指导教师:杨敏
摘要:秦观作为婉约词大家,所作的词历来为人称道。在他所有的词中,恋情词最具有代表性。秦观的恋情词影射了他的一生。在他生活的不同阶段,恋情词蕴含的感情不同。以秦观的生活经历为引,他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创作之中经历了:苦难生活--时代缩影,苦难转移--言为心声,苦难背后--消极避世这样的情感轨迹。在三个不同阶段,词作中的伤情随着他所受的磨难逐日递增。这种以恋情表达抑郁之情的写法可能是一种寻求心理安慰的方式。
绍圣元年(1094),秦观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在前往杭州的途中被陷害继而被贬至处州做了监酒税。在处州被诬陷写佛书被削秩。之后一贬再贬,先后到郴州、横州等地。元符元年(1098)被朝廷除名,徙至雷州。元符三年(1100),哲宗驾崩,徽宗即位,结束党争,召回被贬官员,然而不幸的是,52岁的秦观在返京途中逝于藤州。
一、苦难生活——时代缩影
“感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1]要评价某部作品,必须要从作者自身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秦观作的词清丽凄婉,是婉约词的典范,然而这种婉约,伤心之美却并不是他幸福生活的源头,反而代表了他生活的不幸。一切事物的结果都是由某些特殊又深刻的原因造成的,而秦观的不幸来源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经历挫折后敏感忧郁的性格。

浅谈婉约与沉郁——秦观词风格浅论

浅谈婉约与沉郁——秦观词风格浅论

‎‎‎‎浅谈婉约与‎沉郁——秦‎观词风格浅‎论秦观是‎北宋后期的‎着名词人。

‎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

‎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试从‎婉约的少游‎、别样的秦‎观两个方面‎一睹秦观词‎婉约、沉郁‎的风格。

‎一、婉‎约的少游清‎人张德瀛在‎《词徵》中‎说:词徵》‎中说》和《‎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反‎映了他应举‎不中、放浪‎自娱的生活‎。

秦观在会‎稽时,也有‎过“拥南国‎之佳人”、‎“醉西园之‎清夜”的经‎历。

他这种‎经历与科场‎失意、出入‎青楼的柳永‎有相似之处‎。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柳永词风‎的影响。

但‎是他以超绝‎的天才,旷‎达的襟抱摈‎弃了“浅吟‎低唱”的词‎风。

秦观正‎是唱苏吟柳‎,既有取于‎柳,也有取‎于苏,建立‎了清丽淡雅‎、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例如当时‎盛传的《满‎庭芳》词:‎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反‎映了他应举‎不中、放浪‎自娱的生活‎。

秦观在会‎稽时,也有‎过“拥南国‎之佳人”、‎“醉西园之‎清夜”的经‎历。

他这种‎经历与科场‎失意、出入‎青楼的柳永‎有相似之处‎。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柳永词风‎的影响。

但‎是他以超绝‎的天才,旷‎达的襟抱摈‎弃了“浅吟‎低唱”的词‎风。

秦观正‎是唱苏吟柳‎,既有取于‎柳,也有取‎于苏,建立‎了清丽淡雅‎、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例如当时‎盛传的《满‎庭芳》词》‎极为相似,‎而且开拓了‎“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笔‎法。

深沉忧‎悒的情怀,‎含蓄凝练的‎形式,构成‎了少游词的‎婉约风格。

‎“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而不袭‎其貌。

词至‎此乃一变焉‎。

”这些话‎深刻地总结‎了秦观词的‎开拓性的贡‎献,也奠定‎了他婉约精‎英的地位。

读秦观的爱情故事有感

读秦观的爱情故事有感

读秦观的爱情故事有感两情若在久长时又近农历月半,夜阑人静之时,月亮的清辉透过婆娑树影,洒满了大街小巷、万里*河。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下踱步,脑海中想起张若虚的《春*花月夜》。

这位“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张若虚,不仅生平事迹几不可考,而且诗作长期湮没无闻,唐代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春*花月夜》也几乎无人看重。

但他诗中对月的追问和对花的情思,清净自然,不染俗尘。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寂寞如蝶的史册上,诗人一连串的追问,竟也无人能答。

恍若惊鸿一瞥,张若虚就隐没在历史的暗影中了,好在,这一首《春*花月夜》流传至今,字里行间,依然传递着灼热的余温。

可惜的是,我们再也不能还原他过往的真实。

他的所思所爱,他的重重心事,都已融入这流传下来的文字里,等着后人破解。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就大为不同,他的爱情故事天下皆闻。

一天,秦观路过绍兴,当地太尉盛情款待,并让一个歌伎相陪。

秦观为这个歌伎所吸引,恰好这个歌伎也素知他的才名,两人眉目传情,很快擦出火花。

事后,秦观写了一首《满庭芳》记述此事,以“山抹微云”开头。

这首词写得非常美,尤其是里面有“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顿时引发无数人揣测艳羡,迅速风行天下。

苏东坡读后,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从此,秦观便有了“山抹微云君”的绰号。

记住秦观,缘于小时候读到的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曲鹊桥仙,背后也有故事。

秦观与一个叫巧玉的歌女相恋已久,巧玉想要一个名分,这让秦观十分为难。

在那个年代,男人有点风花雪月的风流事很值得炫耀,但要纳一个风尘女子为妾,则会为人不齿。

秦观官虽不大,可想到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他犹豫了。

为了安慰巧玉,秦观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告诉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词的浅析小论文

秦观词的浅析小论文

秦观词的浅析汉语言文学班高嘉苑b11090217秦观词的浅析内容提要: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四学士中他最受苏轼爱重。

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

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即负盛名,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誉之为“当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则说秦观“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

秦观是北宋以后几百年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

他以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为主,感伤色彩较为浓重。

他极善于把男女的思恋怀想、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抒发出来,达到情韵兼胜,回味无穷。

清人周济说秦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

关键词:伤心人的伤心词;秦观词艺术特色;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情韵皆胜;小令与慢词的融合;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

秦观以词名世,在词史上常与黄庭坚、周邦彦、柳永并提,合称为“秦黄”、“秦周”、“秦柳”。

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一、伤心人的伤心词风格即是人格。

一个作家的创作的艺术风格往往受他的思想、气质、才华、人生遭际以及审美观点、创作个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形成。

秦观的对人生和艺术范型的选择,与他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价值观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与他所结交的人也有深刻的联系。

秦观可以说是“古之伤心人”(冯煦《蒿庵论词》)。

他的词渗透出伤心地泪水,充满了浓浓的悲伤惆怅与怨恨之情。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秦观的愁恨堪比江海,他的悲伤是他经历坎坷后从心底流露出来的。

《秦观诗选》读后感

《秦观诗选》读后感

《秦观诗选》读后感《秦观诗选》是一部集秦观诗作之精华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完这部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秦观这位文学巨匠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思想。

他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精致优美,更在内容上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秦观诗选》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他的爱情诗。

秦观的爱情诗不同于一般的浮华俗世之作,而是充满了深情和真挚。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爱情的甜蜜和苦涩,让人不禁感叹他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是如此的纯粹和动人。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诗中的“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的句句动人之处,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无奈。

除了爱情诗,秦观的山水诗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用诗歌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变幻莫测的气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秦观描绘了一幅夜晚牛渚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宏伟,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此外,秦观的人生感悟也是他诗作中的一大亮点。

他在诗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对世事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诗中,秦观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变化的感慨,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阅读《秦观诗选》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秦观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精湛优美,更在内容上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通过阅读他的诗作,我不仅感受到了他对爱情、山水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更感受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愿我们都能像秦观一样,用诗歌描绘出内心的世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宋代词人秦观的爱情观与女性形象描写分析

宋代词人秦观的爱情观与女性形象描写分析

宋代词人秦观的爱情观与女性形象描写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宋代词文的兴盛,众多的文人雅士纷纷投身其中。

其中,秦观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爱情观和对女性形象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秦观的爱情观和女性形象描写进行深入分析。

一、秦观的爱情观秦观的爱情观可以概括为"以身世、情感纠葛为主题"。

他相信爱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体验之一,并且坚信通过爱情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秦观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情感的痛苦和迷茫,在描写爱情时饱含深情。

1.身世与爱情的关系秦观的爱情观受到身世的影响。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阶级的分化以及政治斗争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于自身身份和地位的追求成为一种固有的心理需要。

因此,秦观常常将身世与爱情联系在一起,以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举个例子,秦观在《江城子·湖上春风潮平夜》中写到:"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这句词展现了秦观深深的情感和对命运无奈的感叹。

他通过描绘自己的离别和重聚的经历,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爱情与情感纠葛秦观的爱情观也与情感纠葛密不可分。

他认为爱情不仅仅是甜蜜的相处和互相迁就,更是一个充满痛苦和困扰的过程。

在他的词作中,经常出现对于爱情的欲望、失落和痛苦的描绘。

例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秦观写道:"枉自天生丽质,难啼强说纤纤喜。

青歌妇唱呼童儿,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词表达了秦观对于真爱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展示了秦观对于命运的无奈和苦恼。

他通过把个人的情感纠葛与自然和社会的辽阔景观相比,强调了个人情感的微不足道,以及命运对于爱情的残酷干涉。

二、秦观的女性形象描写秦观的词作中,女性形象的描写极其细腻和充满情感。

他以女性为灵感源泉,将其塑造成了具有柔美、智慧和坚强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了对女性的深情与敬意。

以秦观为例,浅谈古代爱情词与现代爱情诗歌之间的异同

以秦观为例,浅谈古代爱情词与现代爱情诗歌之间的异同

以秦观为例,浅谈古代爱情词与现代爱情诗歌之间的异同第一篇:以秦观为例,浅谈古代爱情词与现代爱情诗歌之间的异同以秦观为例,浅谈古今爱情词的异同【摘要】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爱情词尤为后世所称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和感触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在诗词的意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将以秦观的爱情词为例,阐述古代爱情词与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关键词】秦观爱情诗歌意象古往今来,爱情都是文人骚客所向往的话题。

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再到“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诗人们对于爱情的热爱从来都没有减少,改变的,只是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和理念;而这些变化,我们往往可以从古今爱情词中的意象中窥探一二。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呈现方式,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都凝聚于其中,意象也同样是诗人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诗人和读者才能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由此可见,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而在中外的诗学中,意象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我们普遍比较认可的一个说法,是把意象作为一种心物交感互渗的审美产物。

因此,意象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心”和“物”。

所谓“心”,就是作者的内心感受,所谓“物”,就是客观的事物,当诗人看到某个客观事物而引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使得诗人将这个事物和自己所感所想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意象就产生了。

比如,我们说到明月,就能联想到思乡情结;我们说道青鸾就能联想到相思;说到荷花就联想到高洁……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意象。

而宋词之中的与爱情有关联的意象也是数不胜数,比如红烛(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周邦彦《琐窗寒》),比如红豆(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杨柳枝》),比如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秦观

秦观

在北宋词坛上,柳永的词作无论是艺术上还是内容上都给宋词带来很大的变化。

至苏轼、秦观,词在艺术上更臻于完美。

但柳永的词,不仅有的涉于猥亵,而且往往铺叙有余而含蓄不足;苏轼的作品,有的写得气势磅礴,有的寓以诗人句法。

秦观则与他们不同,他的很多作品都能做到情韵兼致,含蓄蕴藉。

在秦观的众多作品中,令后人反复吟唱的还是他那些缠绵清丽的恋情词。

这里重点分析秦观的恋情词,本人觉得其恋情词在保留传统恋情词的某些特征外,更主要的是有很多艺术创新,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赞誉的那样:“少游所作艳语,终有品格。

”一、朦胧优美,雅化恋情相对其他词人,秦观的恋情词最大的特征是把原来“花间”、“尊前”的恋情词改造为表现真挚爱情的纯正雅词。

其恋情词少了一些香软的脂粉气,多了一些真挚的情感。

作者在进行恋情词的创作过程中总是以情为先,饱满感情地抒发了他那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所以有“古之伤心人”之称。

在此之前很多恋情词只是注重对女性容貌、衣着、闺房的描摹,很少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而秦观在写这些女性时,地位是平等的、态度是尊重的、感情是真诚的。

有些词人在写恋情词时也关注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但很多地方情感表露得过于直白,缺乏一种含蓄蕴藉的美,而秦观的恋情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上两种恋情词的缺陷,他的恋情词既有情感真挚的思想内涵,又有含蓄隽永的艺术魅力。

作者主要通过塑造一种朦胧优美的意境达到雅化恋情的艺术目的。

尤其是写男女两人久别重逢之际,作者在写他们的欢会时不会让读者有猥亵的联想,而更多是一种美的想象。

如流传久远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①这首词通过一则美丽的神话传说,颂扬了高尚纯洁的爱情。

词的上阕写双星相会之难,但作者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为他们的这次相会塑造了一个美妙的地点——在那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从而也为他们纯洁的爱情蒙上了一层圣洁的面纱。

宋代词人秦观的爱情观研究

宋代词人秦观的爱情观研究

宋代词人秦观的爱情观研究简介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景昌。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被誉为“南唐二主”之一。

秦观以其精湛的写景能力和深情意境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有着重要的艺术影响。

在秦观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爱情主题的多方面探索。

本文将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宋代词人秦观的爱情观,并分析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特点和意义。

1. 爱情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秦观对于爱情的整体理解和看法。

1.1 爱与自然秦观认为爱情与自然密不可分,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自然景物与爱情相结合来表达内心感受。

例如在《八六子·倚却游吴山寄江东弟》一词中,他就描绘了江山美景与思念之间的关联。

1.2 爱与命运另外,秦观认为爱情与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相信爱情是由天命所注定的,不受个人意愿的掌握。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中,他表达了欲言又止、不能圆满的爱情之苦。

2. 爱情主题作品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秦观的几首代表性作品,以深入理解他的爱情观。

2.1 《浣溪沙·游蕲水》这首词通过抒发自己对于父母离世而感到孤独无助和对失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出秦观内心复杂纷杂的爱情感受。

2.2 《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词描述了男女之间难以开展恋爱关系的困境,揭示了社会道德约束给个人幸福带来的压抑和痛苦。

秦观用生动形象、含蓄细腻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激荡不安的爱情之苦。

2.3 《蝶恋花·春景》这首词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以对已逝爱人的思念与祈盼之情融入其中,抒发了对于逝去爱情的无尽怀念和追忆。

秦观通过表达爱与恨、缠绵与离别并存的复杂感情,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浪漫与痛苦。

结论通过分析秦观的作品及其爱情观,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秦观在其作品中深刻描绘了不同形态和层次的爱情体验,并通过对自然、命运等元素的嵌入,将个体情感与社会关系相结合,在词人中独树一帜。

秦观两种爱情观的比较

秦观两种爱情观的比较

秦观两种爱情观的⽐较以北宋词⼈秦观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和"朦胧"诗⼈舒婷的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肩头痛哭⼀晚"(《神⼥峰》)为引,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态及思想渊源做⼀点探究和分析。

主题词:爱情、爱情观爱情是⼀种⽞妙的感情,它存在于⼈们的⼼中,⼈们因此⽽产⽣的⼼理变化、思维形式变化以及所做出相应的表现和反应等等,就构成了⼀个⼈的爱情观。

对于爱情的理解和定义很久以来就有许多的说法。

然⽽爱到底是什么,仍然是⼀个需要每个⼈⾃⼰去找答案的悬疑,⽽且得到的答案将会是各种各样的。

那么爱情观则更是⼀个说不明⽩的话题。

秦观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的背景、⼼态及表达的感情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扬州⾼邮⼈。

《鹊桥仙》⼀词情意之洁、格调之⾼,达到了爱情词的顶峰。

情之所钟,虽然天各⼀⽅,但⼼⼼相印,愿已⾜矣,何必⾮每⽇⽿鬓厮磨,须臾不可分离?这种境界是修养⾼尚的反映,和柳永的"闲捻针线伴伊坐"⽐,⾼下⽴见,不可同⽇⽽语,即使⽩居易的"在天愿为⽐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虽则可谓深情,却不及此⾼超通达,⾃有⼀种神仙⽓概。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独步千古⼀点也不过分。

秦观能写出这样的⼀种爱情名句,有他⾃⾝的才情,但客观上也是有⼀个时代的原因。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上实⾏⽗母包办、⼀夫多妻,再由于⽣产⼒落后、交通不发达,以及封建的礼教、男尊⼥卑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妻置异县"和"重婚姻、少爱情"的情形。

中国古代⼠⼈虽以家庭为基础,但⼜崇尚兼善主义,他们更多的把光阴⽤于仕官羁旅,所以⽇常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不是⼥⼦,⽽是他们的同僚、朋友。

中国⽂⼈写友情的作品绝对多于爱情,写婚后的也要多于爱情。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如李清照与赵明诚有共同的学问、情趣,志同道合;苏东坡对其妻的爱,《江城⼦》中可见⼀斑……还有许多在爱情中消遣⼈⽣的落拓⽂⼈。

宋词爱情主题的审美价值:以李清照和秦观为例

宋词爱情主题的审美价值:以李清照和秦观为例

宋词爱情主题的审美价值:以李清照和秦观为例一、引言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

其中,爱情主题是宋词中常见且备受推崇的一种主题。

本文将以李清照和秦观两位宋代女词人为例,探讨宋词爱情主题的审美价值。

二、李清照与秦观简介在了解宋词爱情主题的审美价值之前,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李清照和秦观两位词人。

- 李清照: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以其写出的才子佳人描绘而闻名。

她的作品大多聚焦于岁月更迭、离别忧伤等感伤情绪。

- 秦观:北宋晚期女词人,以柔婉细腻的笔触和深沉内敛的情感而闻名。

她的作品在表现恋爱中甜蜜与痛苦并存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三、宋词爱情主题中的审美价值1.情感真挚:宋词爱情主题中的词意情深,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的感情,让人读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爱情之美。

2.表现多样性:宋词爱情主题涵盖了宠爱、恋慕、相思、离别等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爱情。

每一种表现都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3.形象生动:宋词中丰富的描写手法和形象表达使得爱情主题更加生动鲜活。

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欢喜与忧伤。

4.时代呼唤:宋代社会风气繁荣,文化底蕴厚重。

作为当时文人雅士与才子佳人交流和自我表达方式之一,宋词中的爱情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美好的向往。

四、以李清照和秦观为例探究1.李清照作品中的爱情主题:•描述才子佳人之间甜蜜相处,如《如梦令》中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表达离别之痛苦,如《武陵春·春晚》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晓风拂柳笛声残”。

2.秦观作品中的爱情主题:•表达深情厚意的宠爱之情,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描绘相思之病(孤寂与思念),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娘”。

五、结论通过以李清照和秦观为例来探究宋词爱情主题的审美价值,我们可以发现宋词所表达出来的爱情之美不仅体现了词人对于个体性爱情的关注和表达,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人与人之间真挚感情和美好关系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秦观为例,浅谈古今爱情词的异同【摘要】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爱情词尤为后世所称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爱情的态度和感触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在诗词的意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将以秦观的爱情词为例,阐述古代爱情词与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关键词】秦观爱情诗歌意象古往今来,爱情都是文人骚客所向往的话题。

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再到“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诗人们对于爱情的热爱从来都没有减少,改变的,只是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和理念;而这些变化,我们往往可以从古今爱情词中的意象中窥探一二。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呈现方式,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都凝聚于其中,意象也同样是诗人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诗人和读者才能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由此可见,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而在中外的诗学中,意象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我们普遍比较认可的一个说法,是把意象作为一种心物交感互渗的审美产物。

①因此,意象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心”和“物”。

所谓“心”,就是作者的内心感受,所谓“物”,就是客观的事物,当诗人看到某个客观事物而引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使得诗人将这个事物和自己所感所想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意象就产生了。

比如,我们说到明月,就能联想到思乡情结;我们说道青鸾就能联想到相思;说到荷花就联想到高洁……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意象。

而宋词之中的与爱情有关联的意象也是数不胜数,比如红烛(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周邦彦《琐窗寒》),比如红豆(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杨柳枝》),比如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晏几道《少年游》)等等。

在现代的爱情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虽然被采用的依然很多,但是借由抒发的感情还是有所不同的,当然也不乏一些新的意象,比如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致橡树》),比如钟(我的心,坚贞的钟,对你的思念,时时刻刻永不停歇。

杜国清《梦缘》),比如乳房(我把你这对洁白的乳房,当作我爱情的坟墓。

郭沫若《女神》)等等。

那么,古往今来,这些爱情诗词中意象变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以下我就以秦观为例,谈一谈宋代婉约爱情词与现代诗歌它们的意象与其抒发感情的不同。

一、爱情的意象和对待爱情的态度的变化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爱情词尤为后世所称颂。

他创作的爱情词,占到了《淮海词》的半数之多。

他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拓展了爱情词的内涵,可以说他是爱情词上的一个不朽的传奇。

在这一部分,我们以秦观的爱情词为例,讨论古今爱情诗歌中意象及其抒发情感的变化和不同。

1、秦观爱情词中常用的意象(1)细雨,微雨。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中有云:“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的孤寂。

此句为闺房中的情景:寒风袭来,翻乱了房中的翠帏,细雨缠绵不爽,孤灯挑尽也未能成眠。

秦观以涩雨写心苦,不绝的细雨拍打着窗户,主人公的心也苦涩暗淡。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中有云:“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这首词抒发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情怀。

深夜酒醉,独倚栏杆,诗人看见晶莹的露滴不断凝聚滴落,冰冷的秋雨也落到荷塘里的芙蓉花上,就像是恋人的眼泪,未曾干过。

此处运用暗喻手法,将细雨滴落在芙蓉花上的雨滴比喻成佳人的清泪,既写实景,又体现出了诗人的内心感情,两者交相辉映,传情幽深。

《浣溪沙·其一》(漠漠轻寒上小楼)中有云:“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是淮海小令中的压卷之作,也是宋代小令中的名篇。

全诗营造了一个寂寞和哀愁的氛围,可以是幽闺的女性,也可以是失落的文人。

在这里,我暂且把她看成一位伤怀的思妇。

她从楼上下朓,看到了自在飞花和无边丝雨。

飞花似梦,丝雨如愁。

此处,作者一反常态,用抽象的食物形容具体的事物。

作者把细雨比作如丝的愁苦,无孔不入,贴切新颖。

由此看出,爱情词中的细雨之类,大都与愁苦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细细绵绵的苦涩,无处不在,无法逃避。

(2)扁舟,画舸《望海潮·其四》(奴如飞絮)中有云:“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

画舸难停,翠帏轻别两依依。

”此词写男女之间难分难舍的离情。

女子忽听两人要分手,便再也按耐不住心头的激动,抱着男子哭红了双眼。

女子相送到河边,男子上了船,船即将启程远航。

在这里,画舸作为一个离别的工具,所代表的是无奈的分离。

《满庭芳》(山抹微云)中有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这首长调是少游词中成就最高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与越地一位歌姬的恋情,其中也寄托个人身世之感。

会稽山上抹了一层淡淡的云彩,漠漠荒原上铺着一望无际的枯草。

在这样一个伤感的环境中,又听到画角生,更显断肠。

这时,词人与越妓离别在即,船即将远行而被暂时留驻,瞬息的欢娱反而带来无尽的相思。

在这短短的相见时刻,只好聊以共饮。

这里的行舟,寄托着词人的不舍,该行而不行,更显缠绵的不舍爱意。

《临江仙·其二》(髻子偎人娇不整)中有云:“遥怜南埭上孤篷。

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词人与妻子分离,遥记当日南埭上船离开,江河阔远,轻舟渺小孤独,正如词人内心,如同妻子一样,不忍心分离。

夕阳西下,流水波光粼粼,妻子的眼泪盈盈……这里的孤篷寄托了词人内心不想与妻子分离的一种孤独和无奈,人的渺小的,天地之大,何处寄相思?以上三个例子中的“画舸”、“征棹”、“孤篷”都是小船的意思,这三个意象都是词人抒发离别不忍和相思无奈的媒介。

不仅是在秦观词中,很多其他词人也相继使用这一意象,比如柳永的《雨霖铃》中有“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八声甘州》中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晏畿道《清平乐》中有“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等等。

这些舟的形象,都表达了词人丝丝点点的相思和不忍。

(3)朱粉,云鬓,锦罗《浣溪沙·其四》中有云:“脚上鞋儿四寸罗,唇边朱粉一樱多,见人无语但回波。

”这首词写男女相悦的神态心理,富于情趣韵致。

朱粉修饰的樱唇,写出了女子的相貌姣好,作者抓住了最具特征的部位进行描绘,不仅形象鲜明生动,而且用笔简省灵动。

朱粉是女子所用的化妆物品,虽然用语稍有轻佻,但是那种情真意切表露无遗。

《南歌子·其二》中有云:“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

月屏风幌为谁开?天外不知音秏百般情。

”这是一首闺中念远的词,开头即点出“愁”字,闺中的幽怨已然凸显,“愁鬓香云”四字,不仅体现出了鬓发的美丽,且寓情多多。

李清照写愁情,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却将愁绪加诸于发鬓之上,自古有“三千烦恼丝”之说,这里如此写,更体现出愁情的繁复并挥之不去。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中有云:“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的孤寂情怀。

词的一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秋孤寂的氛围:虫声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罗帏,鸳鸯锦都是闺房中的陈设,虽有绫罗绸缎,但是孤独其中双泪垂,两相对比,衬托出了女子的孤寂,失落。

以上三个例子中的意象都是与女子有关的随身或者私密之物,在秦观的词中,这类意象出现的次数不在少数,这些意象有着女子独有的婉转柔弱的美,在词中经常用来体现女子的形态和心情,或娇嗔,或忧愁,或无耐。

之前三部分意象——微雨,船和女子私用的物品都是秦观诗中经常使用的,而在现代的爱情诗歌中鲜少能够看见,它们代表了古代爱情诗歌中独有的婉转和哀怨。

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古代所描述的爱情大多是含蓄的,内敛的。

词中所描述的爱情都是隐忍不发的,男女之间的爱意停留在爱慕,思念的层面上。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以此,比对一下现代爱情诗歌中对于爱情的表达和态度到底不同在何处。

2、现代爱情诗歌中创新的意象(1)、树《致橡树》(舒婷)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诗人以橡树作为意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树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从来都是挺拔的,坚定的,在这里,诗人要求自己作为一棵树的形象,和自己所爱的人站在一起,虽然看似永远分离,它们却终身相依。

这凸显了一种平等的爱情理念。

《一棵花开的树》(席慕容)中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诗人为了得到爱人的注目,求佛将自己幻化成一棵长在爱人必经路上的树,这体现出了一种对于爱情的主动、热烈和坚定,而树的形象,更是加深了这一感觉。

以上这两首诗中的树的意象都代表了对爱情的坚贞和热烈。

前者凸显出树的高大的形象,不仅是爱慕而已,而是作为和爱人同样的一棵树,共同分担困苦和欢乐;后者凸显出树的坚忍的态度,五百年不移不动,只为了得到爱人的关注,这一形象不再是闺中怨妇,而是为了爱人能够挺身而出,甘心受苦。

(2)山、崖《神女峰》(舒婷)中写道:“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这边写到的神女峰时作为一种传统爱情操守的化身,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与其在山崖上被人们观看,不如在自己所爱的人的肩头痛哭一晚,体现出一种现代人们对于爱情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爱情婚姻中“正统”的反叛。

《给他》(林子)中写道:“哦,为什么要拒绝爱的到来/即使要用金山银海去换/生命并不是永恒的/到它终了时/才懊悔相聚的时间太短”。

在这里,作者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爱情与金山银海来衡量,但是天平毫无疑问的偏向了爱情的那一边,纵使金山再高,银海再了无边际,也绝对抵不过爱情的一丝一毫。

这也同样体现出了现代人们对于爱情的重视和对爱情的强烈的渴望。

秦观的诗词之中经常把女子比作飞絮,男子比作流水,飞絮总是随着流水飘摇。

这种比喻是和当时的社会和传统有着很大关联的,文人一心考取功名,但是不忍心放下心爱之人,但是最终都会选择抛却爱人而背井离乡。

而当时的女子又受到较多社会的限制,导致了女子的一种弱势,她们对于爱意的表达似乎只能是等。

而我们从树这个意向就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女性较之于古代的女性对于追求爱情的方式则更加奋不顾身,她们能够把自己放置在一个与男子平等的位子上去追求,这个也是现代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所导致的必然变化。

同时,爱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之前我们提到的意象金山银海也好,神女峰也好,就算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就算传统道德的束缚十分强大,也阻止不了人们追求爱情的决心!而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不再是那么浅层面的爱慕、思念了;现代诗歌所歌颂的爱情大多是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男女之间相互平等,他们共同度过艰难,分享喜怒哀乐,并且通过爱情美化着社会和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